川西北地区须家河组碎屑组分特征与物源分析

合集下载

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工程地质特征及优快钻井对策研究

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工程地质特征及优快钻井对策研究

川 西 新 场 地 区须 家 河 组 工 程 地 质 特 征 及 优 快 钻 井 对 策 研 究
杨 彬( 志 耄

譬 等
川阳。) 德 ,。 。 。
胡 章 张 登 , 善 中化南气 1技研院四德60 永 生 刘 华 ( 西油分司程 院…川 1 曲涌计石 桉 究, … … ) 石一 公工 术 . 阳8 甬 一 一… 木 …~ ’ U l 0 0 军 u。
故 经常发 生 ,特别 是裂 缝性 气藏 在横 向上 变化很 大 ,往 往同一 井场两 口井 地层 特性 都有 很大差 异 ,复 杂
的地质条 件为钻 井设计 和施 工造成 很 多 困难 。
须家河组工程地质 特征
1 1 地 层及岩性 特征 .
须家 河组岩 石类 型较 多 ,纵 向上 分布具 差异 性 。须 五段 和须三段 中泥页岩 及 多个含 煤层 为硬脆性 特 点 ,易剥 落掉块 、坍塌 ,导 致井 内复 杂情况 ;若裸 眼浸 泡时 间长 ,泥 页岩 井段 易膨 胀缩 径 ;钻 遇高压 含
23钻井参数偏于保守川西深井钻井中一开j24445mm牙轮钻头钻压为0240kn转速4o75rmin排量和泵压分别为3060ls和o12mpa二开3112mm钻头钻压为40200kn转速60100rmin排量和泵压分别为3345ls和1o19mpa三开2159mm钻头钻压为80180kn转速6070rmin排量和泵压分别为2025ls和l317mpa所施加的钻压转速排量泵压虽然都能满足安全钻进满足携带岩屑的要求但由于川西地层倾角很小不易井斜可以适当增大钻压转速加大排量和泵压强化钻井参数来提高钻速
钻 井 复 杂 事 故 。这 些 复 杂 的 情 况 严 重 制 约 了钻 速 的 提 高 ,增 加 了钻 井 成 本 ,危 及 钻 井 安 全 。在 对 新 场 地 区钻 井 工 程 地 质 特 征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 有 针 对 性 地 提 出提 高 须 家 河 组钻 井 速 度 的 技 术 途 径 ,对 加 快 该 地 区 须 家 河组 气 藏 的勘 探 速 度 有 着 重 要 意 义 。

川西须家河组致密碎屑岩裂缝与储层评价

川西须家河组致密碎屑岩裂缝与储层评价

川西须家河组致密碎屑岩裂缝与储层评价
川西须家河组致密碎屑岩裂缝与储层评价
川西须家河组为裂缝性致密碎屑岩储层,储层岩性多变,裂缝和溶蚀孔洞发育不均,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储层品质取决于裂缝和溶蚀孔洞发育程度.须家河组储层储集类型较复杂,可划分为孔隙型、裂缝型、裂缝-孔隙型和裂缝-孔洞型储层.对须家河组储层的评价主要是对裂缝和次生溶蚀孔洞发育程度的评价.成像测井不仅可以识别裂缝和溶蚀孔洞,还可以对裂缝有效性进行评价.利用电成像与方位电阻率图像的对比可以评价裂缝的有效性;利用声波能量衰减与低频斯通利波反射可以评价裂缝有效性;当裂缝走向与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一致或夹角很小时,裂缝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渗流作用,反之,裂缝走向与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垂直或斜交角度较大时,裂缝的渗透作用大大降低,从而削弱裂缝有效性.不同的储层类型应采用不同的电性标准进行气水识别,井温异常是判别气层的重要指示.利用偶极横波测井提供的纵横波速度比与纵波时差进行交会更可有效指示致密碎屑岩气层.
作者:葛祥张筠吴见萌GE Xiang ZHANG Yun WU Jian-meng 作者单位:中石化西南石油局测井公司,四川,成都,610100 刊名:测井技术ISTIC PKU英文刊名:WELL LOGGING TECHNOLOGY 年,卷(期):2007 31(3) 分类号:P631.84 关键词:成像测井偶极横波测井致密碎屑岩储层类型储层评价裂缝识别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北部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因机制

四川盆地北部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因机制
道微相 中; 四川盆地北部 须家河 组二段沉 积微相 与物 性关 系统 计结果 表 明( 2 , 下分 流河 道微 相物 性 表 )水 优 于河 口坝和席状砂 。
同的水 介质 条 件 , 形 成 的 岩石 类 型、 径 大小 、 所 粒 分
选、 圆、 磨 杂基 含量和 岩石组分 等方面均有 差异 , 而 从
表 1 四 川盆 地 北 部 须 家 河组 不 同粒 度 与孔 、 关 系对 比 表 渗
() 2 碎屑组 分对储层 物性 的影响 在 压实作 用强烈 的情况下 , 抗压实 能力对 于储 层
储层 的最 重要 因素之一 【 。 2
( ) 度对储层 物性 的影 响 1粒
3 储 层 发 育 的主 控 因素
须家 河组砂岩 储层 的物性主要 受沉积作 用 、 成岩
作 用 的多 重影 响 , 沉积作用决 定 了砂 岩储层 的原始组
根据砂 岩 的粒度 分析资料 , 对不 同粒 度砂岩 的物 性参 数分别 进行统 计 ( 1 。砂 岩 的粒 度 和分 选性 表 ) 主要 与沉积 环境 的水 动力条件有关 , 当水动 力条件较 强时, 岩石 的粒 度较粗 , 一般分选也 较好 , 没有后 如果 期 的改造 , 度较粗 的岩石 的孔 隙度和渗 透率应该 比 粒
长石 含量增高往 往有利 于残余粒 问孔 、 次生粒 内 溶孔 的形 成 。这 是 因为 , 长石 一方 面作 为 刚性 颗 粒 , 可 以抵抗压实 作用 , 留一定 的 原生 粒问 孔 隙 ; 保 另一 方 面长石相对不 稳定 , 发生 溶蚀 而 产生 次 生孔 隙 , 易 四川 盆地北部储 层 的粒 内溶蚀 孔 隙 就主 要是 由长石
对砂 岩储集 空间 的改造 造 成 的。压 实作 用是 研究 区 内须 家河组砂 岩原生孔 隙降低 的主要原 因 , 由于粒度 较粗 的砂岩 对于较细 的砂岩来说 , 有较强 的抗压实 具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须三段烃源岩地化特征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须三段烃源岩地化特征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

第8 卷
侯强 ,等 :川西坳 陷须家河组须三段烃源岩地化特征
第2 期
平 均厚 度高 达 3 4 3 . 6 6 m( 图1 ) 。
西坳陷中部地 区 T O C 相对最高 ,北端部分地 区与南 端 c 相对略低 ( 图2 ) 。在九龙山 、新场、洛带 、邛 西等地 T O C 普遍高于2 %,而这些地区也是该 区气 田 ( 气藏) 的主要分布区 ,T O C 低于 2 %的地 区气 田( 气 藏) 相 对 不发 育 。显 然 ,有 机 质 丰度及 烃 源 岩 品质 对 研 究 区气藏 的发 育具有 明显 的控 制作 用 。
形成 了以孝泉 一 新场 一 丰谷为典 型代 表的一系列 断弯褶皱构造带 ,燕山运动后期龙 门山南段强烈上 升 ,在其 前 渊形 成 了一个 新 的坳 陷 口 ] 。喜 山期 大 邑 一 成 都 以南 的地 区 构造 运 动 较强 烈 ,破 裂 形 变 和
6 8 井 达 到 了 褶 曲形 变发 育 ,使得油气 保存条件较差 ,中部 和北 为 须 三 段 烃 源 岩 最 厚 地 区 ,其 中川 孝 5 0 5 . 5 3 m 。总体上 ,须三段烃源岩厚度均大于 5 0 m, 部 地 区虽 同样 经历 了多期 构造 运动 ,但 强度 均较 8
201 4正
天 然 气 技 术 与 经 济
Na t u r a l Ga s Te c h n o l o g y a n d Ec o n o my
Vo 1 . 8. No . 2
Ap r . 2 01 4
第8 卷・ 第2 期
d o i :1 0 .3 9 6 9/j . i s s n .2 0 9 5 — 1 1 3 2 . 2 0 1 4 . 0 2 . 0 0 2

川中AY地区须家河组地震层序与物源分析

川中AY地区须家河组地震层序与物源分析
带物 源 为 主 , 排 除 了研 究 区 东部 和 南 部 的印 支期 泸
州一 开江 古隆 起为 主要 物源 区 的可能 。
李 国辉 , 唐大海. 四 川 盆 地 上 三 叠 统 须 家 河 组 物源 供 [ 8 ] 谢 继容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给体系分析 [ J ]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 2 0 0 6, 2 9 ( 4 ) : 1 - 3 . [ 9 ] 郑荣才 , 李 国晖, 雷光 明, 等. 四川 盆 地 须 家 河 组 层 序 分 析 与 地 层对 比[ J ] . 天然气工业 , 2 0 1 1 , 3 l ( 6 ) : 1 2 — 2 0 . [ 1 O ] 郑荣才 , 李国晖 , 戴朝 成 , 等. 四 川类 前 陆 盆 地 盆一山耦 合 系 统 和 沉 积 学 响应 [ J ] . 地质学报 , 2 0 1 2 , 8 6 ( 1 ) : 1 7 0 — 1 8 0 . 郭海洋 , 刘树 根 , 王玉 雪. G A 地 区 上 三 叠 统 须 家 河 组 气 藏 勘 探[ J ] . 地质找矿论丛 , 2 0 0 8 , 2 3 ( 2 ) : 1 5 3 — 1 5 6 . 魏国齐 , 杨威 , 等. 安 岳 一 潼 南 地 区须 家 河 组地 震 相模 式 [ 1 2 ] 金惠, 及 其 地 质意 义 [ J ] . 天然气地球科学 , 2 0 0 9 , 2 0 ( 4 ) : 5 4 4 — 5 4 8 . [ 1 3 ] 陈发景 , 汪新 文 , 张光亚 , 等. 中 国中、 新 生 代 前 陆 盆 地 的构 造 特 征 和 地球 动力 学 [ J I . 地球 科 学— — 中 国地 质大 学 学 报 , 1 9 9 6 ,
万k m2 范围 内 , 雷 口坡 组 全 部 被 剥 蚀 [ 1 9 3 。须 家 河 组 主要 储集 段 砂 岩岩 屑 成分 以变质 岩 岩 屑为 主 . 沉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特征及物源分析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特征及物源分析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特征及物源分析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位于四川乐山市南部至内江市北部,厚度约为1000-2000米,岩性以砂岩和泥岩为主,
其中须家河组砂岩是该地区沉积地层中的重要标志层。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该组砂岩的特征及物源分析。

须家河组砂岩的沉积环境主要是陆源河道、洪积扇和湖泊相,其中以陆源河道相为主。

岩石中的砂粒主要是石英粒,尺寸较细,多为中等细砂、极细砂和粉砂,粒度分布均匀。

此外,还有少量的长石、云母等矿物颗粒。

整体上来说,该组砂岩的颗粒形态较圆,具有一定的成熟度,与成熟盆地内的砂岩相似。

物源分析显示,须家河组砂岩的物源主要来自于川西山地和川东山地,并且二者物源的贡献比例不同。

其中川西山地的物源主要来自于大渡河南支及其侧源河道,河道发育较成熟,沉积物质丰富;而川东山地的物源主要来自于岷江—金沙江水系的上游,河道发育相对较浅,物质较为简单。

总体来说,在物源方面,须家河组砂岩受到了多个物源的影响,其中深受川西山地和川东山地的影响。

同时,该组砂岩的成分及粒度等特征也说明了它的成熟程度较高,这表明了受源区控制和物源不断输送的条件下沉积的深水砂岩。

四川盆地西部须家河组砂岩组分及其古地理探讨

四川盆地西部须家河组砂岩组分及其古地理探讨

四川盆地西部须家河组砂岩组分及其古地理探讨林良彪;陈洪德;翟常博;胡晓强;李君文【摘要】以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砂岩组分为基础,详细分析该期研究区古地理的演化.在现有分层的基础上,按照Gazzi-Dickinson计点法,对研究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砂岩薄片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Dickinson等人的研究思路,对各段砂岩作以QmFLt, QpLvLs为端元成分的砂岩三角投影图.结果表明:在QmFLt图上,砂岩投点从须二段开始落于过渡再旋回和岩屑再旋回分区上,须三、须四段投点结果更加明显;在QpLvLs图上,砂岩投点也是从须二段开始落于褶皱-逆掩带分区上的,到须三、须四段投点结果也更加明显.结合研究区的沉积相特征,分析表明:龙门山逆冲带在须二期开始了逆冲推覆,并开始为研究区提供了沉积物质,研究区也从须二期开始演化形成川西前陆盆地;须三期,龙门山逆冲推覆体进一步强烈的运动,并开始成为研究区的主要物源区;须四期,受安县运动的影响,龙门山逆冲推覆体褶皱成山,研究区真正进入了以陆相沉积环境为主的演化期.【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6(028)006【总页数】7页(P511-517)【关键词】砂岩组分;须家河组;上三叠统;龙门山;逆冲推覆体;四川盆地西部【作者】林良彪;陈洪德;翟常博;胡晓强;李君文【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1研究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相当于四川盆地构造分区中的川西断褶带(图1),习惯上称为川西坳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它具有前陆盆地的性质,并将其称为川西前陆盆地或龙门山前陆盆地[1~10]。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评价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评价
(2) 孔隙度大者面孔率高, 其平均孔隙直径和 平均喉道半径也增大。
(3) 平均孔喉配位数和管子连通系数与孔隙度 的大小呈正变关系。 孔隙度> 4% 者, 其平均孔喉配 位数为 1∶9, 管子连通系数为 3∶9。 多数孔隙度> 5% 的样品, 微裂缝 (占总面孔率的 25% 以上) 呈网 络状发育, 连通性好。
收稿日期: 2006202216; 修回日期: 20062052311 作者简介: 胡明毅 (19652) , 男, 湖北荆门人, 教授, 从事层序地层、沉积和储集层方面的科研及教学工作. E-ma il: hm y9408@ sina. co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 o. 4 胡明毅等: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评价 4 57
而增大, 说明储集空间主要为孔隙; C 区孔隙度较 低, 但渗透率较高, 说明裂缝是主要的储集空间。
图 3 川西须家河组二段储层孔隙度- 渗透率关系
4. 2 储层综合评价 根据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的研究, 川西
地区须家河组砂岩有效储层的孔隙度下限为 3%。 根据研究的需要和前人研究成果以及川西须家河组 储层的实际情况, 提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集体的 分类方案 (表 1) , 将储层分为 4 类: 类储层为孔隙 度和渗透率较高, 孔隙度平均大于 6% , 渗透率大于 0. 1×10- 3 Λm 2, 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发育, 是目前 研究区须家河组最好的储层; 类储层孔隙度和渗 透率一般, 孔隙度 4%~ 6% , 渗透率 (0. 1~ 0. 05) × 10- 3 Λm 2, 溶蚀作用或破裂作用较发育, 是目前研究 区须家河组最主要的储层; 类储层孔隙度和渗透 率均较低, 孔隙度 3%~ 4% , 渗透率 (0. 01~ 0. 05) ×10- 3 Λm 2, 溶蚀作用或破裂作用不太发育, 是目前

四川盆地东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物源分析

四川盆地东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物源分析

四川盆地东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物源分析毕亦巍;张昌民【摘要】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段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层段,该地区的沉积受到多物源的影响.通过对研究区重矿物、碎屑组分、岩屑成分和古水流方向的分析,最终确定了研究区须四段的物源来自龙门山、大巴山和米仓山3个方向.其中,元坝西部地区物源来自于龙门山褶皱带方向;元坝东部地区物源来自大巴山褶皱带东南部方向;元坝中部部分地区表现为龙门山和大巴山的混合堆积;通南巴西部地区物源来自米仓山褶皱带方向,通南巴东部物源表现为大巴山和米仓山的混合堆积.【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9(028)002【总页数】7页(P134-139,159)【关键词】四川盆地东北部;须家河组四段;物源方向【作者】毕亦巍;张昌民【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12.2;P618.120 前言近年来,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展现了良好的勘探效果和勘探前景,多口井获得了工业油气流,是川东北地区陆相勘探的重点层段[1].在勘探研究工作中,物源区母岩性质控制砂岩类型、骨架矿物成分及其平面分布规律,同时影响了砂岩的成岩作用路径与成岩产物的类型,并最终影响了油气勘探的结果,因此对于母岩来源方向研究是油气勘探工作的重点.前人对川东北地区物源方向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2-6],运用沉积学特征及测井特征分析等方法,确定其具有多物源的性质,分别来自龙门山、大巴山和米仓山方向,但对于物源范围没有精细的研究,因而制约了准确沉积相、砂体展布和储层特征的认识.随着基础资料逐渐丰富,深入研究工作的开展,本文通过对研究区重矿物、碎屑组分和古水流方向的分析,对须四段的物源方向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期为储层的预测,有利勘探区块的落实,以及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基础.1 研究区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川北低缓褶皱带,西临龙门山断褶带,北接米仓-大巴断褶带,包括元坝及通南巴地区(图1)[7].须家河组沉积于晚三叠世中晚期,由于华南与华北地块间的持续挤压及古特提斯大洋板块的向东俯冲,川东北地区在龙门山冲断带远程效应和米仓-大巴山逆冲推覆导致的上地壳载荷作用影响下,缓慢沉降形成了川东北类前陆盆地,并开始接受沉积[8].在须三段和须四段之间发生了一次较大的构造运动——安县运动,波及影响了整个四川盆地[9-11].受安县运动的影响,龙门山全面抬升,逆冲褶皱成山,研究区进入了陆相沉积环境[12],米仓-大巴山也开始进入强烈的构造隆升,川东北前陆盆地较大幅度的持续沉降,龙门山和米仓-大巴山向研究区提供了大量陆源碎屑.图1 研究区位置图Fig.1 Location map of the study area1—盆地边界(basin boundary);2—断层(fault);3—构造单元界线(tectonic boundary);4—研究区(study area)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是一套以砂岩和泥岩为主的地层,前人根据沉积厚度和岩石组合特征将其划分为须一至须六段,其厚度整体上呈现由西北向东向南减薄的趋势,其中元坝地区普遍缺失须六段及部分须五段地层,通南巴地区普遍缺失须六段、须一段及须二下段.须四段厚度不稳定,差别较大,总体厚度在40~130 m之间,岩性以灰白色—浅灰色中—粗砂岩、杂色砾岩、灰色含砾粗—细砂岩为主,元坝地区西部灰质含量较高,砂岩中夹有黑色炭质页岩和薄煤层,见植物碎片及大型冲刷面,为特征明显的陆相环境.2 物源分析2.1 重矿物分析沉积学中的重矿物指的是存在于陆源碎屑岩之中,比重大于2.86 g/cm3,含量一般不超于1%的透明和非透明矿物.重矿物耐磨蚀且稳定性强,可以较多的保留母岩的特征,是物源分析中的重要方法[13].在碎屑物质搬运的过程中,稳定重矿物的含量相对增加,不稳定重矿物的含量相对减少,因此稳定重矿物的比值可以更好地反映物源特征,这些比值被称为重矿物特征指数,其中ZTR指数是重矿物中最为稳定的锆石、电气石和金红石组成的透明矿物的百分含量,是一种重矿物分析中常用且有效的一种方法[14].经统计,研究区7个野外剖面及10口井的数据中发现的陆源重矿物类型有锆石、金红石、电气石、石榴石、磁铁矿、赤褐铁矿、白钛矿、绿帘石、绿泥石、黝帘石、闪锌矿等(图2).其中位于元坝东部的区域Ⅰ中,YL26井、YB29井和YL32井的重矿物组合相似,以白钛矿+金红石+磁铁矿+锆石为主要重矿物组合,与工农镇剖面相比,稳定重矿物白钛矿、金红石、磁铁矿、电气石和锆石的含量均有升高,不稳定重矿物石榴石的含量减为零,且ZTR指数增加,因此其与工农镇剖面来自同一物源;位于元坝地区中部及通南巴地区西部的区域Ⅱ内,YL28井和RL1井的重矿物组合主要以白钛矿+金红石为主,以磁铁矿+锆石+电气石为次要重矿物组合,与桥亭剖面的重矿物组合特征相似,且与剖面相比ZTR值升高,不稳定重矿物含量减少,因此区域Ⅱ物源应来自桥亭剖面方向;位于通南巴地区东部的区域Ⅲ内,M201井和M102井重矿物组合十分接近,以白钛矿+赤褐铁矿为主要重矿物,以磁铁矿+金红石+绿泥石+锆石为次要重矿物组合,尤其是赤褐铁矿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井,与竹裕剖面的重矿物组合特征相似,根据ZTR指数,M201井和M102井的物源应来自于竹裕剖面方向;位于元坝地区东部的区域Ⅳ内,YL172井、YL173井和YL176井的重矿物组合特征相似,以白钛矿+金红石+磁铁矿为主要重矿物组合,以锆石+电气石+绿泥石+绿帘石为次要重矿物组合,与长石剖面的重矿物特征相似,且ZTR指数接近,为同一物源体系.图2 研究区须四段重矿物组合特征Fig.2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ineral assemblages in the 4th Member of Xujiahe Formation1—ZTR 指数(ZTR index);2—锆石(zircon);3—石榴石(garnet);4—白钛矿(leucoxene);5—黝帘石(zoisite);6—金红石(rutile);7—磁铁矿(magnetite);8—绿帘石(epidote);9—闪锌矿(sphalerite);10—电气石(tourmaline);11—赤褐铁矿(hematite and limonite);12—绿泥石(chlorite);13—露头(outcrop);14—井位(well site);15—研究区(study area);16—分区线(subarea boundary)2.2 轻矿物分析轻矿物是相对于重矿物而言,密度小于2.85 g/cm3的矿物,主要包括石英、长石、岩屑等.盆地沉积物中轻矿物主要来源盆地周缘的物源区,二者组分、结构特征与构造性质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对盆地内沉积物中轻矿物含量来判断物源位置.陆源碎屑岩的碎屑物质是母岩的破碎产物,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大,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升高,容易被风化和剥蚀的长石和岩屑的含量相对减少,石英的含量相对增加[15],而来自不同物源碎屑物质的岩屑组成成分及含量不同.研究区须四段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石英含量普遍高于岩屑和长石含量,且长石含量偏低,其岩屑组成中各地区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的含量有明显不同.根据各井砂岩岩石类型、碎屑成分以及岩屑成分的不同(图3~5),将整个研究区分为Ⅰ、Ⅱ、Ⅲ、Ⅳ四个区域.其中区域Ⅰ(元坝地区西部)岩性主要以长石岩屑砂岩与岩屑砂岩为主,岩屑含量与其他区域相比较高,其岩屑组成中,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含量基本相同,且大于变质岩含量,该区域应属于同一物源.区域Ⅱ(通南巴西部地区)的岩性主要为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石英含量在整个研究区中最高,且沿着自北向南的方向,石英含量逐渐增高,其岩屑组成中,变质岩含量最高,沉积岩次之,岩浆岩含量最低,该区域沉积物应来自同一物源方向,物源来自北方.区域Ⅲ(通南巴地区东部)岩性主要以岩屑砂岩为主,长石相对含量最低,其岩屑成分中变质岩相对含量最低,该区域应属于同一物源.区域Ⅳ(元坝地区东部)岩性主要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长石含量较其他区域略高,自东南到西北方向,石英含量增加,其岩屑组成中变质岩的含量略高于沉积岩和岩浆岩,该区域属于同一物源,物源应来自东南方向.图3 研究区须四段岩石类型分布图Fig.3 Distribution of rock types in the 4th Member of Xujiahe Formation1—露头(outcrop);2—井位(well site);3—研究区(study area);4—分区界线(subarea boundary);A—石英砂岩(quartz sandstone);B—长石石英砂岩(feldspar quartz sandstone);C—岩屑石英砂岩(lithic quartz sandstone);D—长石砂岩(arkose);E—岩屑长石砂岩(lithic arkose);F—长石岩屑砂岩(feldspar lithic sandstone);G—岩屑砂岩(lithic sandstone)图4 研究区须四段碎屑成分分布图Fig.4 Distribution of clastic constituents inthe 4th Member of Xujiahe Formation1—石英(quartz);2—长石(feldspar);3—岩屑(debris);4—露头(outcrop);5—井位(well site);6—研究区(study area);7—分区界线(subarea boundary)图5 研究区须四段岩屑成分分布图Fig.5 Distribution of debris compositions in the 4th Member of Xujiahe Formation1—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2—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3—岩浆岩(magmatic rock);4—露头(outcrop);5—井位(well site);6—研究区(study area);7—分区线(subarea boundary)2.3 古水流分析古水流分析是对沉积时期波浪和水体运动状况的重建,根据古水流可以判断沉积盆地演化中古斜坡的倾斜方向、沉积物的供给方向、沉积环境以及沉积体的走向和几何形态[16],以此可以确定沉积物的物源方向.研究古水流的方法有很多,主要运用不同类型的交错层理、波痕、印模构造、生物化石、颗粒组构等标志.本文应用成像测井资料对交错层理的统计,绘制交错层理倾向玫瑰花图.根据玫瑰花图(图6)显示,元坝西部YB204井、YL6、YL8井显示主要的古水流指向东南向,说明其物源主要来自于西北方向;元坝中部的YL2井显示的古水流主要指向为东南和东北方向,次要指向为西南方向,说明该区域的沉积物具有混源的特征;元坝东部的YL16井和YL171井的古水流方向为西北方向,说明其主要物源来自于东南方向;通南巴地区东部的M3井显示的古水流方向主要指向东南,说明该区域接受了来自西北部的物源沉积,但根据该区域的重矿物分析,该区域同时接受来自东北方向的物源,因此该区域的沉积物为混源堆积. 图6 研究区须四段古水流方向分布图Fig.6 Distribution of paleocurrent directions of the 4th Member of Xujiahe Formation1—井位(well site);2—露头(outcrop);3—研究区(study area);4—古水流玫瑰花图(rosediagram of paleocurrent)根据古水流资料对物源方向的指示,结合以上重矿物和轻矿物的分析结果,综合认为川东北地区须四段时期的沉积物受到龙门山、米仓山和大巴山褶皱带3个不同方向物源的共同作用(图7).其中元坝西部地区重矿物组合相似,自西北至东南方向ZTR指数逐渐增大,岩古类型、碎屑成分及岩屑组成类似,物源应来自于西北部的龙门山褶皱带;元坝东部地区重矿物组合相似,ZTR值相近,自东南至西北方向碎屑成分中石英含量逐渐升高,岩屑组成类似,物源应来自于东南方向的大巴山褶皱带;通南巴西部地区与正北方向的野外剖面相比ZTR值升高,岩石特征及岩屑特征相似,石英含量自北向南逐渐增高,物源应来自于正北方向的米仓山褶皱带;而元坝中部地区和通南巴东部地区的沉积物,应受到混合物源的影响.图7 研究区须四段物源方向示意图Fig.7 Provenance direction sketch map of the 4th Member of Xujiahe Formation1—井位(well site);2—露头(outcrop);3—研究区(study area);4—物源方向(provenance direction)3 结论(1)综合运用重矿物、碎屑组分、岩屑成分和古水流方向的分析方法,得出研究区须家河组须四段时期共存在3个不同方向的物源区,分别为龙门山、米仓山和大巴山.该结论验证了前人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精细厘定了物源范围.(2)元坝地区西部发育长石岩屑砂岩与岩屑砂岩,母岩以沉积岩和变质岩为主,物源来自龙门山褶皱带方向;元坝地区中部部分地区具有混源的特征,其物源来自于龙门山和米仓山褶皱带;元坝地区东部发育长石岩屑砂岩,母岩主要为变质岩和岩浆岩,物源来自于大巴山褶皱带东南部.(3)通南巴西部地区发育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母岩以变质岩和沉积岩为主,物源来自米仓山褶皱带;通南巴东部地区发育岩屑砂岩,母岩多为沉积岩,物源是来自米仓山和大巴山褶皱带的混合物源.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周霞.川东北地区须四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西部探矿工程,2017,29(12):33-36. [2]谢继容,李国辉,唐大海.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供给体系分析[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29(4):1-3.[3]戴朝成,郑荣才,任军平,等.四川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区分析及其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4,44(4):1085-1096.[4]淡永.川东北须家河组物源分析与沉积体系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1.[5]周霞,王威,杜红权,等.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四段物源及沉积体系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15,36(4):443-449.[6]潘磊,申继山,郝景宇.川东北元坝-通南巴地区须四段储层物源类型及主控因素分析[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6,36(1):104-108.[7]盘昌林,刘树根,马永生,等.川东北须家河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3):27-34,190-191.[8]钟怡江.川东北长兴期—须家河期构造-沉积演化[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9]王金琪.安县构造运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0,11(3):223-234.[10]罗启后.安县运动对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地层划分对比与油气勘探的意义[J].天然气工业,2011,31(6):21-27.[11]林良彪,陈彦庆,淡永,等.川东北须家河组中铝土矿的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活动的响应[J].岩石学报,2011,27(8):2392-2402.[12]林良彪,陈洪德,胡晓强,等.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构造层序划分及盆地演化[J].地层学杂志,2007,31(4):415-422.[13]赵红格,刘池洋.物源分析方法及研究进展[J].沉积学报,2003,21(3):409-415. [14]沈丽琪.沉积岩重矿物研究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其应用[J].中国科学:B 辑,1985(1):70-78.[15]周新锋,李继红,王帅,等.沉积物物源分析方法综述[J].地下水,2013,35(1):107-108.[16]汪正江,陈洪德,张锦泉.物源分析的研究与展望[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0,20(4):104-110.。

四川盆地马角坝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环境分析

四川盆地马角坝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环境分析

摘要:分析认为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主要为湿地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等几种类型。

晚三叠世早期,川西地区为一套海相沉积,向东主要为海相三角洲沉积环境,随着龙门山岛链缓慢上升,逐渐由海盆转变为陆盆。

须二、须四、须六段充填作用大于沉降作用,盆地周缘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向盆地内至川中平台区,主要为浅水湖盆沉积。

须三、五段湖盆面积扩大,物源减少,主要发育泛滥平原及浅湖-半深湖沉积。

须二、须四段砂体分布面积广,厚度稳定,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高,是须家河组主要的产层。

须二、须四段砂岩主要是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被波浪和湖流部分或全部改造后,形成由多个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滨浅湖滩坝砂体组成的叠加层,并随着岸线的迁移,最终遍布整个盆地。

四川盆地位于上扬子准地台北部,西界为龙门山断褶带,北为米仓山隆起,东北边缘为大巴山断褶带,东南侧为鄂湘黔断褶带,南侧是峨嵋山-凉山块断带,是扬子古板块上的一个多旋回沉积盆地。

震旦纪—中三叠统为海相沉积,中三叠世末发生的印支早幕运动使上扬子海盆结束了自震旦纪以来大规模海域分布的历史,特提斯海水逐渐退出川西盆地,使得四川地区雷口坡组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

同时中三叠世末发生的印支早幕挤压构造运动,使龙门山岛链开始缓慢上升,由海盆逐渐转变为陆盆[1]。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一套假整合于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海相碳酸盐岩侵蚀面之上,不整合-整合伏于侏罗系红层之下的一套以砂泥岩为主的地层,沉积厚度西厚东薄,沉降中心紧靠龙门山逆冲断层一侧,厚度超过4000m。

根据现有文献将须家河组地层分为须一至须六共6个层段,部分地区可能因剥蚀或未沉积而缺少部分层段(见表1),其岩性在垂向上旋回性明显。

须一段以黑色泥岩夹煤层为特征,其中川西地区主要为浅海相灰岩和砂泥岩;须二、四、六段主要为灰白色砂岩,间夹少量的黑色泥岩与薄层煤线,在盆地中西部成都一带,多为稳定的泥岩夹煤层沉积;须三段、五段又是以黑色泥岩、炭质泥岩夹粉砂岩及煤线为特征。

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分析

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分析

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分析摘要:川西-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砂岩中富含沉积岩、变质岩及岩浆岩岩屑,岩屑组合具有明显的分区性:西部以富含碳酸盐岩岩屑为特征;南部主要含碎屑岩及变质岩岩屑,东部及东北部岩浆岩、变质岩及碎屑岩岩屑含量均较高。

川西-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砂岩中重矿物组合反映母岩类型繁多,重矿物组合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西部以富含石榴石为特征,东北部及南部具有较高的电气石含量,须家河组早期沉积“磁铁矿及白钛矿”组合具有西高东低的特征,须家河组沉积晚期东北部及南部“磁铁矿及白钛矿”含量则表现出东高西低的特点。

关键词: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重矿物分析岩屑组合铁矿分布1 引言四川盆地是一个先后经历多期次构造演化而形成的叠合盆地,其中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非常重要的含油气地层,一直以来都是四川盆地陆相油气勘探的重点。

晚三叠世对于四川前陆盆地的和形成演化是非常重要的时期,须家河组沉积时期盆地周缘存在多个古陆和造山带,盆地周缘构造活动控制了上三叠统沉积演化,同时也导致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沉积受多物源体系控制,特别是川西-川中地区处于多个物源交汇区,来自不同物源方向的砂体交织分布,为岩相古地理恢复带来很大难度。

2 地质背景四川盆地位于扬子地台西北部,为扬子地台最大的次级构造单元。

现今四川盆地东部以七曜山断裂、西部以龙门山、北部以城口断裂、南部以峨眉-瓦山断裂为界,呈菱形构造盆地。

四川盆地形成于印支晚期,后经燕山期和喜山期多期构造运动叠加改造,形成了现今构造格局,面积约26万km2。

该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而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目前主要的陆相含油气层系,本文研究区主要位于川西地区。

3 分析方法3.1 岩屑组合特征川西须家河组砂岩中岩屑类型丰富,包括灰岩、白云岩、粉砂岩、泥岩、石英砂岩、板岩、千枚岩、片岩、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等岩屑类型,须家河组砂岩中岩屑组合的差异主要反映受控物源体系的不同。

须一段沉积时期,川西地区岩屑组合类型东、西分区明显:沿郫县-江油-元坝-旺苍一线以西区域,碳酸盐岩岩屑含量相对较高,而该线以东,碳酸盐岩岩屑含量总体较低,这一分区特征主要反映了东、西两大物源体系对研究区的影响,研究区中-东部仅局部区域须家河组底部砂体可能含有相对较高的碳酸盐岩岩屑,主要与须家河组早期沉积时雷口坡组古喀斯特面有关,而与西部物源体系无必然联系。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分析_印峰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分析_印峰

天然气地球化学收稿日期:2012-09-11;修回日期:2012-11-09.基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四川盆地碎屑岩层系大中型油气田形成规律与勘探方向”(编号:2011ZX05002-004)资助.作者简介:印峰(1980-),男,湖南吉首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方面的研究.E-mail:yinfeng0743@126.com.四川盆地元坝气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分析印 峰,刘若冰,王 威,张耀祖,潘 磊(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摘要:非常规油气藏是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不能用常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勘探开发的非常规油气储集。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须家河组气藏属于致密砂岩气藏类型。

通过对元坝气田14口井须家河组20个气样主要组分、干燥系数等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分析,元坝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以CH4为主,含量最高达98.39%,干燥系数基本上在0.97以上,为高热演化程度的干气。

该区气样δ13C1值均小于-30‰,同时多数样品又具有正碳同位素系列特征,在有机成因基础之上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主要为自源型的煤成气和它源型的油型气组成,其中油型气受次生改造作用的影响比较大。

该区气样R/Ra值一般介于0.01~0.02之间,为壳源型氦,表明该区致密砂岩气田主要分布在构造稳定区。

元坝地区须家河组广泛发育暗色泥质岩类以及煤系地层,为煤成烷烃气的主要来源,并且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部分为油型烷烃气,由此推测其存在来自下伏地层上二叠统龙潭组气源的可能。

关键词:气源;油型气;煤成气;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元坝气田中图分类号:TE122.1+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926(2013)03-0621-07引用格式:Yin Feng,Liu Ruobing,Wang Wei,et al.Geochemical characters of the tight sandstonegas from Xujiahe Formation in Yuanba Gas Field and its gas source[J].Natural Gas Geoscience,2013,24(3):621-627.[印峰,刘若冰,王威,等.四川盆地元坝气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24(3):621-627.]0 引言非常规油气藏是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不能用常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勘探开发的非常规油气储集,主要包括致密砂岩油气、页岩油气及煤层油气等。

四川盆地中西部须家河组差异性探讨

四川盆地中西部须家河组差异性探讨
中部地区储层粒度以细 — 中粒为主,杂基含量 较少。沉积厚度较薄,岩石压实作用小,总体储层 物性相对稳定(局部地区储层物性较好),平均孔隙 度为 8 %,平均渗透率为 0.45 mD,属低孔低渗储层。
西部地区储层粒度以中粒、中 — 粗粒为主,次 为细粒,沉积物粒度较中部地区粗。沉积厚度较 大,成岩压实作用较强,钙质胶结明显。其构造运 动强于中部地区,储层后期有明显改善,溶蚀孔隙 及缝洞发育,总体储层物性次于中部地区,平均孔 隙度为 6.5 %,平均渗透率为 0.4 mD,仍属低孔低渗
2.2 勘探目标
根据中西部地区须家河组在沉积相、地层、储 层物性与油气成藏等方面的差异特征,中部地区应 以合川 — 安岳、三台 — 广安、资阳 — 威远、金 华 — 蓬莱为重点勘探目标,寻找构造背景下的岩性 圈闭气藏;西部地区应以九龙山 — 丰谷场、成 都 — 眉山、剑阁 — 绵竹、雾中山 — 雅安构造带为 目标,寻找构造圈闭气藏。
Measurement of Seismic Signal Attenua⁃ tion for Surface in Very-thick-loess-cov⁃ ering Area
西部地区须家河组处于盆地西部山前带,受构 造运动影响较强,虽然储层广泛分布,勘探证实含 气范围受构造圈闭的控制,属典型的构造圈闭气 藏。该区气藏主要特征为:① 有统一的气水界面, 高部位产气,低部位产水;② 具有统一的压力系 统,但气藏压力普遍高于中部地区,仍属于常压气 藏;③ 单井产量高,除构造低部位或裂缝不发育、 储层低孔段的井产量相对较低外,普遍都高于中部 地区,日产 50 × 104m3的大气井也不少见,平均日产 量高于 5 × 104m3;④ 气藏属致密低孔低渗裂缝 — 孔 隙型气藏,构造高部位或裂缝发育带自然产能较 好,酸化改造后效果更好。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二段物源及主控因素分析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二段物源及主控因素分析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二段物源及主控因素分析郝强;林良彪;余瑜;徐双辉;钱利军【摘要】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二段具有多物源特征.通过碎屑组分、石英阴极发光、重矿物以及稀土元素等研究显示:研究区北部岩屑以变质岩和碳酸盐岩岩屑为主;中部和南部则以泥岩、粉砂岩岩屑为主,中部见有火成岩岩屑.研究区北部稀土元素Dy亏损,Ce未见明显异常,稀土元素整体属于平坦型;中部整体属于右倾型,Ce具有明显的正异常;而南部Dy、Eu亏损,整体属于平坦型,略有一点左倾型.研究区北部重矿物中,黄铁矿含量普遍很高,是研究区内唯一未见有方铅矿及独居石的地区;研究区中部,重矿物组合种类较多;而研究区南部是区内唯一没有出现尖晶石的地区.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北部受来自于东北部和西北部双重物源的影响,中部地区物源为东北方向物源的延伸并混有龙门山和盆内古隆起所提供的物源;而康滇古陆则为南部地区的物源区.晚三叠世龙门山和米仓山-大巴山逆冲褶皱带的隆升差异性是须二段物源多样性的主控因素.【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4(014)026【总页数】8页(P5-12)【关键词】须家河组二段;物源分析;龙门山;川西坳陷【作者】郝强;林良彪;余瑜;徐双辉;钱利军【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51物源区的母岩是陆源碎屑岩的主要来源,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作用最终沉积于盆地内形成陆源碎屑岩。

其控制着盆地内岩石的组成与展布,泥、页岩的排烃和砂岩的储集性能都与其碎屑成分和碎屑来源紧密相关[1]。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三段地层与沉积微相特征研究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三段地层与沉积微相特征研究

230四川盆地作为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盆地内油气资源丰富,勘探领域众多,可划分为海相碳酸盐岩、海陆过渡相和陆相碎屑岩三大领域。

伴随着须家河组油气勘探不断深入,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的油气勘探已从源储分离的常规油气勘探(以须二、须四砂岩储层发育段为目的层)逐渐转变为源储一体(以须五、须三烃源岩发育段为目的层)的常规与非常规资源共存的勘探。

目前,源内找气已成为拓展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勘探新领域的重要突破点。

1 区域地质背景四川盆地四周群山环绕而呈菱形展布,北依米仓山隆起—大巴山断褶带[1]、西靠龙门山断褶带、南接峨眉—瓦山块断带、东临川湘坳陷断褶带,见图1。

川西北柔性基底坳陷带(川西坳陷)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三段地层与沉积微相特征研究李闫骥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摘要:川西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碎屑岩储层是目前四川盆地天然气的重点勘探对象和储量增长点。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最新的钻探成果及新收集的资料,开展川西地区须家河组三段地层特征及沉积微相特征研究。

为进一步深化川西地区须三段油气勘探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须家河组 地层划分 沉积微相 沉积演化Study on stratigraphic and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Xujiahe Formation in the West Sichuan DepressionLi Yanji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Abstract :The clastic reservoir of the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in western Sichuan is the key exploration object and reserve growth point of natural gas in the Sichuan Basin. On the basis of many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makes full use of the latest drilling results and newly collected data to study the strati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Xujiahe Formation in western Sichuan.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c data 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further deepening th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Xusan Formation in western Sichuan.Keywords :Xujiahe Formation ;stratigraphic division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sedimentary evolution图1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三段构造及地层特征231位于龙泉山断裂以西,受印支晚期、燕山隆起和喜马拉雅逆冲推覆强烈隆升影响,大致以绵竹—新场—丰谷和大邑—成都为界[2]分成北、中、南三段:北段形变较弱;南段构造形变较强,发育几排 NE 向断层相关褶皱;中段形变介于二者之间,褶皱断裂相对发育。

四川盆地中西部须家河组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

四川盆地中西部须家河组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

2 郑 荣 才 , 泰然 , 文 亮 , . 叶 翟 等 川西 坳 陷上 三 叠 统 须 家 河 组 砂 体
分布预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0 8,9 3 :0 4 7 J. 20 2 ( )4 5— 1
3 邵彦 蕊 , 明毅 . 两北 部 上 三叠 统 须 家 河 组 储 层 成 岩 作 用 研 胡 川
5 蒋裕强 , 贵安 , 郭 陈辉 , . 中地 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 段和 等 川 四段砂 岩优 质储层成 因探讨 [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07,4 J. 20 1
( ) 1 2 1 : 8~ 】
6 孙红 杰 , 树 根 , 平 , . 中上 三 叠 统 须 家 河 组 二 段 和 四 段 刘 朱 等 川
河道沉积 了粒 度 较粗 , 选 较 好 , 分成 熟 度 和结 分 成
1 谯述蓉 , 虹 , 爽 , . 西 D 张 赵 等 川 Y地 区须 家 河 组 致 密砂 岩 储 层 预 测 技 术及 应 用 效 果 分 析 [ ] 石 油 与 天 然 气 地 质 ,0 8,9 J. 20 2
( ) 7 4~ 8 6 :7 7 0
[ :博士学位论文 ] 成都 : D] [ . 西南石油大学 ,0 6 2 0
8 周文 , 建文. 戴 四川 盆 地 西 部坳 陷 须 家 河 组 储 层 裂 缝 特 征 及 分 布评 价 [ ] 石 油 实 验 地 质 ,0 8,0 1 :0~ 5 J. 2 0 3 ( )2 2 9 四 川 省地 质 矿 产 局 .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地 质 矿 产 部 地 质 专 报 中 区 域 地 质第 2 3号 四川 省 区域 地 质 志 [ . 京 : 质 出 版 社 , M] 北 地
绿 泥石 环 边 胶 结 物 本 身作 为 胶 结 物 , 占据 一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分析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分析

第36卷第2期2024年3月岩性油气藏LITHOLOGIC RESERVOIRSV ol.36No.2Mar.2024收稿日期:2023-02-14;修回日期:2023-03-15;网络发表日期:2023-11-2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富火山岩岩屑砂砾岩储层中沸石类自生矿物的形成条件和溶蚀机理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编号:41872145)资助。

第一作者:薄尚尚(1999—),男,中国科学院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构造地质学。

地址:(730000)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382号。

Email :************************* 。

通信作者:孙国强(1977—),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含油气盆地构造地质学及石油地质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il :****************.cn 。

文章编号:1673-8926(2024)02-0099-14DOI :10.12108/yxyqc.20240210引用:薄尚尚,田继先,李曜良,等.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分析[J ].岩性油气藏,2024,36(2):99-112.Cite :BO Shangshang ,TIAN Jixian ,LI Yaoliang ,et al.Provenance analysis of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in northeastern Si ‐chuan Basin [J ].Lithologic Reservoirs ,2024,36(2):99-112.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分析薄尚尚1,2,田继先3,李曜良1,王晔桐1,2,王昊1,2,孙国强1(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730000;2.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北京100049;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根据地质剖面野外考察、重点样品的重矿物含量及碎屑锆石U-Pb 年龄测定,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周缘地质体年龄、地层展布特征及古水流等资料,对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物源进行了分析。

川西合兴场地区须家河组岩石学特征研究

川西合兴场地区须家河组岩石学特征研究

川西合兴场地区须家河组岩石学特征研究合兴场地区须家河组显示出一定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对须家河组的岩石学特征的研究,对于该地层储层孔隙性和渗透性的判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数据统计得该区须家河组岩性主要包含四种砂岩,,结构成熟度很高,有较好的孔隙性,为石油、天然气等矿藏提供了良好的成分成熟度不高储集空间。

标签:须家河组填隙物成熟度1前言合兴场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段孝泉一丰谷NEE向构造带和石泉场一合兴场SN向断褶构造带的交汇处[1]。

该区侏罗系须家河组分五段:须一段经前人研究,须家河组显示出一定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本文对须家河组岩石学特征加以论述,对于合兴场地区储层的物性特征包括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研究以及今后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岩石成分特征本文对合兴场地区须家河组钻井的岩屑和岩芯薄片资料进行统计,总结出该区须家河组主要为砂岩,且砂岩岩石类型复杂[2]。

主要为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同时也有较多的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须家河组下部基本包含上述四种岩石类型(图1),上部主要为前两种岩石类型,基本不含长石砂岩(图2)。

3岩石结构和填隙物含量合兴场地区须家河组各地层段砂岩中,须二段和须四段砂岩碎屑粒度相对较粗,大多数的砂岩都在中砂的范围内,但从薄片粒度出发,这两个以砂岩为主的地层段本身的粒度大小平均值差别很小;须三段和须五段中的砂岩夹层粒度相对较细,但这两个以泥岩为主的地层段中的砂岩也具有非常类似的平均粒度,因而从粒度的平均大小来说,须二段和须四段没有实质性变化。

须家河组砂岩碎屑的圆度主要为次棱角状;而分选性普遍较好,极少分选差的岩石。

填隙物含量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反映沉积环境能量的杂基,另一个是反映成岩作用特征的胶结物[3]。

据统计,合兴场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填隙物含量整体不高,其中须四段、须二段的填隙物含量不超过10%,在填隙物组成中,以胶结物为主,杂基含量很低,主要砂岩中均不超过5%,其中须二段最低,还不到2%,这一特征反映了须二段的高能量沉积环境。

川西凹陷须家河组五段沉积相类型与分布特征

川西凹陷须家河组五段沉积相类型与分布特征

! 角卅 f 是河 流 在 ・ 个稳 定 的 水体 I 】 或 紧靠 水 体 处 形 成 的 、
部 分露 出 水 的一 种 沉 物 ,其 形 成 是河 流 与湖 泊 ( 海 洋 )f ¨ 互 作 的结 粜 ” 川 I 两地 区仪 发 育 三角 洲前 缘 远 端 . m
【 J q 川 、鄂 尔 多 斯 、柴 达 术 、松 辽 、渤 海 湾 、塔 术 及准 噶 尔

推 测 为近物 源 三 角洲 .譬 如 u r 能 为辫状 河 三 角卅I ( 1 )二 角洲 前缘 亚 相 二 角洲 f i i 『 缘一 要 发育 r 『 f 】 I 、 r
研究【 式u r
资 源 营为 l { ) ~ 1 5 亿方
砂 岩 气 资 源 I: { 手 ¨ l
等 敛 密 砂 岩气 已成 为近些 年 来 我 【 玉 l 的 天 然气 探 叫 储 量的 主 要 增 K点 ・ I I 【 l q 陆 敢 密 砂 地 魄 资 源 量 向2 I ) ~ 万 亿 方 ,可 采 l 的
洲 的 具 体 类 型较 难 确 定 ;但 考 虑 其 富 含 瞒 、朵 鉴 的 f 炎
中砂 体 大面 积连 片发 育 ; 而 远 离 物 源 的 湖 泊 相 之 中砂 体 则 为 , { 、 面 积 团块 状 分
布 的难 坝砂 为 主
川 西 凹陷 须 家 河 组 五 段 沉 积 相
类型与分布特征
◇ 中国石 油 西南 油 气田公 司勘 探 开发 研 究 院 李 卓沛
中 国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孟 昊
f i^ ● ¨ 々i t ‘ ■ 卜1 一 口^ £
图I 三 角洲前 缘 亚 相 冗散 特 征
!!湖 泊

川西坳陷大邑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成岩效应研究

川西坳陷大邑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成岩效应研究

川西坳陷大邑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成岩效应研究刘娜;牛中宁【摘要】川西坳陷大邑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天然气的重点勘探层位.大量的薄片观察和鉴定发现,储层原始孔隙已破坏殆尽,以各类次生孔隙为主.该区须家河组经历了多种成岩变化,其中以压实作用和各种胶结充填作用表现较为强烈,而溶蚀作用相对较弱,对储量孔隙度的影响非常大.目前该区砂岩已达到中成岩阶段B期,岩屑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石英砂岩与岩屑砂岩(富岩屑砂岩)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成岩作用的发生和发展,进而影响孔隙度演化.【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1(031)001【总页数】5页(P20-24)【关键词】须家河组;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川西坳陷【作者】刘娜;牛中宁【作者单位】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长庆分院,西安,710021;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河北涿州,0727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大邑构造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城西北面,处于龙门山冲断带龙门山前缘隐伏构造带中南段,东南与川西拗陷成都凹陷相邻,西北与雾中山构造相接,北东与金马-鸭子河构造斜列相接,南西与邛西、平落坝构造斜列相接,为一个多期次构造运动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叠合体(图1)。

结合地震层位标定和横向追踪,大邑地区可划分为须二、须三、须四和须五共4个岩性段。

此次研究的重点是须二段储层中上部、须三段储层,同时兼顾到须四段储层。

研究区须家河组时期广泛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须二段早期、须三段、须四段都有大段的三角洲平原、前缘的河道砂体沉积,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前人对川西地区须家河组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2],该地区成岩作用类型复杂,在埋藏过程中其原生粒间孔隙几乎全部被成岩作用所破坏,次生孔隙成为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可见成岩作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非常大。

通过对大邑构造须家河组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和储层物性演化规律的研究,探讨主要成岩作用特征、成岩作用控制因素,以及对砂岩孔隙度演化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旨在揭示该区须家河组不同岩石类型在不同程度上制约成岩作用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制约储层孔隙度演化的进程,影响储层质量的好坏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西北地区须家河组碎屑组分特征与物源分析赵正望;谢继容;吴长江;李楠;王小娟;贾松;李莉;朱华【摘要】碎屑组分记录了当时沉积演化过程,对物源具有明显的指示性.根据须家河组砂砾岩碎屑成分、砂岩骨架颗粒及重矿物组合等时空演变的对比分析,认为:①川西北地区须家河组大体以须三段为界,可以划分出两个演化阶段,须一—须二段为相对远源沉积,物源性质为古陆物源,从须三段开始,川西北地区表现为近源快速沉积特征,以大量的砾岩分布及高岩屑含量为特征,表明从须三开始,该区沉积环境和物源发生了巨大变革,物源性质为造山带物源;②碳酸盐岩砾分布在川西北大部分地区,而石英岩砾及燧石砾则局限分布在九龙山以北地区,表明川西北地区须家河组物源以龙门山北段为主,是该区沉积贡献的主体,来自盆地北缘的物源有少量贡献,但不足以影响沉积格局.【期刊名称】《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2(035)004【总页数】5页(P6-10)【关键词】物源;碎屑组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川西北;四川盆地【作者】赵正望;谢继容;吴长江;李楠;王小娟;贾松;李莉;朱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物源控制盆地沉积,对分析砂体及沉积相展布具有重要意义。

碎屑组分记录了当时沉积演化过程,对物源具有明显指示性。

Dickinson等人认为,大地构造性质不同的物源区,提供给盆地的沉积物不同,并进一步将物源分为造山带物源、古陆物源、火山带物源等三大类。

因此,可以通过盆地岩石(或沉积物)成分来分析物源区性质。

前人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物源研究获得了重要进展,认为四川盆地发育多个物源[1],但对具体地区物源影响范围未做详细分析,本文从砂砾岩碎屑成分、砂岩骨架颗粒及重矿物组合等方面对川西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记录进行系统分析,试图进一步探讨物源特征及其对该区须家河组沉积的影响。

1 地质概况研究区位于四川盆地梓潼坳陷,西界和北界均为盆地边界,分别为松潘—甘孜褶皱系的龙门山逆冲构造带(早期为摩天岭古陆、雪包古隆起)[2]和米仓山褶皱带,向南和向东逐渐向盆地过渡。

区内分布中坝、老关庙、文兴场、柘坝场、九龙山等构造(图1)。

区内须家河组主要为一套陆相碎屑岩沉积,根据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划分方案(2005)[3],纵向上可分为须一、须二、须三、须四、须五和须六6个岩性段。

由于印支晚幕运动,川西北地区只残留了须一段—须四段地层。

须三段—须六段不同程度地遭受剥蚀,由南向北剥蚀程度不断加深,其中须六段全部剥蚀。

图1 川西北地区须家河组构造圈闭与地层剥蚀线叠合图须一段厚20m~380m,上部以浅灰色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灰白色(部分深灰—灰色)石英粉砂岩为主与黑色页岩、砂质页岩互层,中部为两套块状中粒砂岩,下部以灰白、深灰色石英粉砂岩为主。

须二段保存完整,厚度130m~480m,为灰色中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正韵律层。

其下部为灰色厚层块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

中上部为黄灰色泥质粉砂岩和泥岩夹细砂岩,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砂岩和砂质泥岩。

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至粉砂岩和泥岩。

组成多个向上变细的大型韵律层。

须三段在全区均有分布,但靠近盆缘有剥蚀,残度160m~450m,下部为长石石英细砂岩夹粉砂岩和泥岩,黄灰色薄层粉砂岩和泥岩夹碳质泥岩和煤线,上部为灰色厚层状岩屑砂岩夹粉砂岩、泥岩和煤线。

须四段仅在中坝—文兴场—柘坝场—九龙山以南地区残留,岩性以浅褐灰色—褐灰色砂质砾岩、砂岩夹页岩,向上变为褐灰色、深褐灰色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夹页岩。

砾石成分主要为泥晶—细粉晶灰岩,次为细粉晶—粗粉晶云岩,少量燧石、泥砾及石英岩,圆—次圆,分选较好,充填物主要为灰岩、云岩及少量石英等。

中下部岩屑石英砂岩中岩屑成分以灰岩、云岩,少量泥岩岩屑,上部岩屑类型与下部不同,以石英岩、砂岩、泥岩及少量千枚岩岩屑,岩屑含量相对较低。

须五段区内绝大部分地区遭受剥蚀,仅思依场及以南地区有保存,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泥岩夹砂岩,残厚0~150 m。

2 碎屑组分特征本次对川西北地区须家河组82口井进行了岩类统计,精细描述了6条野外剖面,对242块样品进行了薄片鉴定,分析岩石组分特征。

2.1 砾岩川西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砾岩在须二、须三、须四段均有分布。

须二段砾岩主要分布在川西北地区青林口—柘坝场—老关庙—中坝地区、九龙山以北地区。

前者砾石成分主要为碳酸盐岩,砾石分布在须二段上部,以薄层分布为特征,表现为河道滞留沉积,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中坝—青林口地区(图2),以中12井厚度最大(20m),其它地区相对不发育。

九龙山以北地区主要为石英砾和燧石砾,如旺苍后坝,砾岩为薄层状分布,发育2层,单层厚度小于1m,砾径一般为2cm~4cm,分选度及磨圆度较好。

总体看,须二段有外来砾石带入沉积盆地,但规模小,说明龙门山北段在须二晚期逆冲活动开始发展。

须三段砾岩分布范围较须二段有所扩大,厚度也较大,川西北地区均有分布,砾岩厚度大于10m主要分布在广元—剑阁—梓潼地区,以广元河湾场地区厚度最大(河2井,70m)(图3)。

砾石成分主要为碳酸盐岩砾,次为燧石,由盆缘向盆内砾径相对变小,分选及磨圆变好,燧石砾主要分布在盆缘广元石罐子—须家河等地,盆内不发育。

据砾岩的分布特征,反映龙门山物源[4,5]贡献。

图2 川西北地区须二段砾岩等厚图九龙山以北地区有少量石英砾、燧石分布,砾径小,磨圆及分选都较好,以薄层夹于砂岩中,为河道沉积,表明离物源区较远。

在广元与旺苍之间的白水剖面,碳酸盐岩砾、燧石、石英砾均有分布,砾岩厚度小于10m,砾径小,一般为1cm~2cm,分选及磨圆都较好,为广元—剑阁—梓潼与九龙山以北区物源交汇区。

综合分析,须三段砾岩厚度及组分具有一定的分区性,物源主要来自龙门山。

图3 川西北地区须三段砾岩等厚图须四段砾岩在全区均有分布,以青林口—双鱼石一带厚度最大,砾岩残厚超过200m(图4)。

厚层块状,单层厚度最大超过40m,砾石成分主要为碳酸盐岩砾,见少量石英砾、燧石砾。

灰岩砾相对须三段明显增多,砾径较大,最大达20cm,分选及磨圆都较差,表明该段砾岩成分及结构成熟度明显降低,为近源快速堆积、物源区供源充足。

图4 川西北地区须四段砾岩残厚图综上,从须二—须四段,川西北地区砾岩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性,沿江油—广元一带,砾岩分布范围较广,厚度也相对较大,意味着在龙门山北段是主要供源区,从时间上看,龙门山北段在须二时期逐步向盆内供源,并渐次加强,在须四段达到极大。

综合区域构造演化,龙门山北段逆冲断裂带在须二时期开始活动,在须三/须四时期发生安县运动,在局部地区形成不整合构造界面,逆冲地质体(主要为泥盆—二叠系)成为该区的主要物源体系,物源性质表现为造山带物源。

此外,在九龙山以北地区有少量砾岩分布,但范围局限,厚度小,砾石成分与江油—广元一带不同,显示为一供源通道,从供源强度看,这一物源表现出平缓较稳定的供源特征,总体规模小,其物源来自其北部更远地区。

2.2 砂岩须一段主要以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为主。

石英砂岩主要分布在须一段底部,分布较稳定。

岩屑砂岩中石英含量约50%~70%,长石含量低,平均约5%左右,砂岩岩屑以砂泥岩、石英岩岩屑为主,次为云岩岩屑,少量千枚岩岩屑,岩屑含量一般在10%~21.5%(表1)。

总体讲,须一段砂岩成分成熟度较高,分区性不明显。

表1 川西北地区须家河组岩屑类型统计表层位关9文10思依1须五上亚段岩屑70%~80%,中上部25%~35%,以灰岩岩屑为主,少许泥岩及石英岩岩屑。

灰云岩,少量砂泥岩及石英岩。

岩屑28%~77%,其中灰岩岩屑2%~53.5%,云岩岩屑4%~40.5%,砂泥岩1%~52.4%,微量千枚岩岩屑。

须五下亚段岩屑5%~12%,以石英岩、泥质岩岩屑为主,次为云岩及砂岩岩屑。

石英岩及砂泥岩,少量千枚岩及灰云岩。

以灰云岩岩屑为主,10%~25%,次为砂泥岩,6.5~%18%。

须四岩屑70%~85%,云、灰岩岩屑为主,微量石英岩及泥岩岩屑。

岩屑36%~56%,以灰云岩岩屑为主,少许石英岩屑。

灰、云岩,少量石英岩及砂泥岩。

岩屑含量25%~79.8%,其中灰岩岩屑22%~62.5%,云岩岩屑10%~95.5%,少许泥岩及粉砂岩。

须三岩屑60%~85%,下部35%~52%,以灰云岩岩屑为主,微量石英岩及砂泥岩岩屑。

灰、云岩,次为少量石英岩及砂泥岩。

岩屑25%~79.8%,灰岩岩屑15%~54.5%,云岩岩屑10%~50%,次为泥页岩岩屑。

须二上部:岩屑10%~14%,以云岩、泥页岩、千枚岩岩屑为主,次为粉砂岩及灰岩岩屑。

上部:砂泥岩、云岩、千枚岩及少计花岗岩。

上部:岩屑含量10%~25%,上部以灰云岩岩屑为主,砂泥岩次之,下部以砂泥岩岩屑为主,见千枚岩、花岗岩、喷出岩岩屑。

中部:岩屑10%~14.2%,以泥页岩、千枚岩、云岩及砂岩较多,各2%~4%,少许喷出岩及花岗岩岩屑。

中部:砂泥岩、灰云岩,次为千枚岩。

中部:岩屑以云岩岩屑为主,12%,次为砂泥岩6.5%,少许灰岩及千枚岩岩屑。

下部:出10%~15.1%,以泥页岩、云岩、千枚岩为主,少许灰岩、喷出岩、花岗岩岩屑。

下部:砂泥岩、石英岩,下部见少量灰云岩、千枚岩及喷出岩。

下部:岩屑含量5%~16.5%,以砂泥岩岩屑为主,次为灰云岩岩屑,少许千枚岩岩屑。

须一岩屑成分复杂,为石英岩、砂泥岩、云岩、千枚岩岩屑10%~21.5%,主要为砂泥岩岩屑,次为灰云岩岩屑,少量千枚岩岩屑。

须二段以大套灰白色中粒砂岩为主,中部夹泥、页岩及粉砂岩沉积。

中坝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九龙山以岩屑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为主,广元—剑阁—梓潼以岩屑砂岩为主。

砂岩中石英含量以中坝区最高,平均含量约为83%,其次为九龙山区,约为62%,广元—剑阁—梓潼区最低,约为43%。

砂岩岩屑种类较多,分段性和差异性较大,一般可分出3个亚段,下部岩屑含量一般5%~16.5%,以砂泥岩、石英岩、云岩岩屑为主,少量花岗岩、喷出岩、千枚岩岩屑;中部岩屑含量10%~18.5%,以云岩、砂泥岩岩屑为主,次为喷出岩、千枚岩岩屑;上部岩屑含量10%~25%,以砂泥岩、石英岩、云岩岩屑为主,次为千枚岩、花岗岩岩屑,表明须家河组早期(须一—须二)物源为相对远源,推测来自摩天岭古陆。

平面上,岩屑含量以广元—剑阁—梓潼区及九龙山区较高,分别为41.8%、39.7%,中坝地区岩屑含量低,约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