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导则
萍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萍乡市培育海绵产业发展海绵经济的实施意见(试行)
萍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萍乡市培育海绵产业发展海绵经济的实施意见(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萍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10.30•【字号】萍府办发〔2017〕43号•【施行日期】2017.10.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萍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萍乡市培育海绵产业发展海绵经济的实施意见(试行)萍府办发〔2017〕4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培育壮大海绵产业和鼓励发展海绵经济,紧抓新一轮海绵城市建设契机,充分激发市场参与的活力,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双新”经济发展战略,按照“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的总体要求,抢抓海绵城市建设机遇,培育壮大海绵产业,建立海绵产业协同配套体系,实现海绵产业总体保持中高速增长、产品迈向中高端水平、海绵经济全面提升,助力建设“五个新萍乡”,加快实现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发展目标主要发展方向:基础材料与产品、成套装备与技术、海绵城市建设施工与运营。
2017年至2018年,重点是转型升级、培育发展阶段,海绵产业产值达到75亿元;2019年至2020年,重点是示范推广、做大做强,海绵产业产值达到130亿元。
到“十三五”末,基本形成海绵产业示范园区集群效应,海绵经济初具规模的良好局面。
二、政策措施(一)推动传统建材业转型升级培育海绵产业1.支持相关企业转型发展。
引导相关企业加快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发展,支持部分工业陶瓷、水泥、管道等传统建材企业转型,运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海绵产业。
建立技改项目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对接机制,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进一步放大政策效应。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牵头,市科技局、市发改委配合)2.培育龙头企业。
萍乡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探析
科技/规划设计/T echnology 萍乡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探析曾哲(芦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江西萍乡337200)摘要:萍乡市海綿城市试点已经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针对施工期间面临的水系统问题、人行道路路面严重破损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相适应的海绵城市建设计划,探索海綿城市试点建设的方向,以期为相关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綿城市;透水铺装;下沉绿地;生物滞留;绿色屋顶0引言萍乡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主要针对市中心城区、重 要县城市规划区以及各建制镇规划区进行道路建设改造。
计 划改修的道路大多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和蓬松泥土路面。
水泥 路使用年限久远,道路破损严重。
但因水泥路面渗水效果不 佳,导致道路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都存在 亟需解决的问题。
萍乡市极端暴雨次数逐年呈上升趋势,给 城市交通和排水系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暴雨过后,路面积 水给人们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城市卫生也受到了影响,也 造成不小的交通隐患,所以探索一套适合萍乡市海绵城市建 设的方案极为重要。
1原地面问题分析1.1径流总量控制率低,暴雨后出现严重积水问题该项目区域大部分为非透水地面,产流系数高,暴雨时易 形成大量雨水径流,给排水能力弱的合流制管网带来了极大 的排水压力,小区内常因下雨且排水不畅造成局部低洼处积 水严重,对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居民区周围的环境也因此受到 影响;原修建绿地比地面高,无法使雨水较好地渗透和蓄积,没有发挥出绿地的渗蓄水功能。
1.2径流面源污染控制率低,景观水体水质差由于项目区域的基础设施薄弱、老旧失修,排水系统原为 雨污合流,且存在管网淤泥堵塞、盖板塌陷等为,导致项目区 域的管网携带大量的污染物排人下游管网;在项目区域内有 许多景观水池,由于其在建设时未设置雨水进出口,不能承接 周边的雨水,形成一潭死水,夏季极易导致水体发绿发臭,水 体污染较为严重。
1.3景观生态性、功能性较差原有绿地植被多为乔木加草坪的单一设计,没有形成丰 富的乔、灌、草植物的部落层次,景观品质不佳。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报告(样本)
湿地
渗井
湿塘
人工土壤渗滤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报告(样本)
编号:
工程名称
设计单位
建设单位
一、项目概况(含海绵城市建设主要工程内容)
二、审查意见
三、审查结论
…………(后附施工图技术审查记录表)
技术审查人员名单
专业名称
审查人
复核人
景观专业
道路专业
给排水专业
其他
审查机构
(盖章)
年月日
注:本表一式三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施工图审查机构、建设单位各存一份。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记录表
项目名称:
设计单位:
审查通过时间:
海绵城市控制指标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率:
水资源利用率:
主要海绵设施一览表
设施名称
设施规模
设施名称
设施规模
蓄池
透水沥青混凝土
雨水模块
下沉式绿地
植草沟
生物滞留设施
旱溪
雨水花园
萍乡市海绵城市发展需求及其建设路径
【城乡建设】住宅与房地产2019年11月萍乡市海绵城市发展需求及其建设路径*宋杰光1,李良松1,曾 情2,杨雪晴1,朱 敏1,王秀琴3(1.萍乡学院海绵城市研究院,江西 萍乡 337055;2.江西萍乡龙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 萍乡 337022;3.萍乡学院图书馆,江西 萍乡 337055)摘要:萍乡市城市发展与建设过程中要求与萍乡市的用水情况、河流、地理情况充分结合,建设生态友好的生态城市。
文章通过分析得出:目前萍乡市发展面临的困境具体表现为水资源不足,城市内涝问题较为严重,为探索萍乡市海绵城市发展需求及其建设路径,提出优化城市用水,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构建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加强源头控制等,为萍乡市城市建设提供多种保障与支持。
关键词:萍乡市;海绵城市;城市内涝;源头控制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9)11-0224-011 萍乡市城市建设整体分析海绵城市建设主要体现在雨水系统管理层面,对常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进行了更新,优化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系建设、广场、绿地、建筑、水系等多种层面,且优化了城市的雨水管理系统,为海绵城市的良好运行提供基础设施。
在城市雨水环境构建过程中建立源头分散的小型控制设施,解决由于水面积的增加而导致的径流系数增大、洪峰量增加等现象。
建立I新型的雨水管理理念,控制辖区内的径流污染,加强对原有水文条件的开发,包括雨水利用、屋顶绿化、生物滞留设施、雨水利用等多个层面,以此实现对区域内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2 萍乡市城市发展面临的困境2.1 水资源不足萍乡市与周围地势相比较高,储水能力有限,境内无大江大河通过,在区域内并无输水工程与大型水利设施,工程建设上呈现出缺水现象,制约了城市发展与建设,为此要求萍乡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有效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同时萍乡市的工业发展也多以高耗水工业为主,对水资源的消耗量较大,缺乏对水资源的有效监控与管理,在对水资源的利用上较为粗放,使得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有增无减。
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萍乡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管理暂行规程的通知
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萍乡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管理暂行规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萍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12.13•【字号】•【施行日期】2016.1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萍乡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管理暂行规程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萍乡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管理暂行规程》经2016年10月28日市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12月13日萍乡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暂行规程为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管理,确保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取得实效,依照《萍乡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萍府办字〔2015〕143号)的规定,对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暂行规程规定如下:一、本规程适用范围1.市规划部门确定的中心城区增长边界24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适用本规程;2.市本级建设项目按本规程执行,属安源区、湘东区、经开区管委会审批的建设项目参照本规程执行;3.芦溪县、上栗县、莲花县应参照本规程制定相应规程。
二、低影响开发技术条件给定新建的工程项目。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国有土地划拨、国有土地出让、市政公用设施以及其他建设项目《规划条件通知书》申请时,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将项目低影响开发技术条件内容纳入《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三、低影响开发设计方案审查1.建设单位应根据给定的低影响开发技术条件在设计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阶段落实低影响开发内容,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审核机构在受理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审核后,应将项目低影响开发平面布局方案提请市海绵办审查。
市海绵办于5个工作日内书面反馈低影响开发设计审查意见,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审核机构不得出具审核报告,规划部门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需发改部门立项的工程项目。
海绵城市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导则
海绵城市设计导则v0.1创新研究院杨石泉2019.10实施海绵城市的价值1、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响应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号召,赋予城市对雨水的生态化应对措施,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
2、赋予景观更完善的功能“没有功能的景观就是在耍流氓!”,实施多功能的景观建设具有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3、营造更加宜居的社区环境科学设置的海绵措施有利于改善环境水质,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4、实现城市雨水的精细化管理中国质造的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理念就是生产力精细化,精细化管理雨水,将变废为宝。
海绵城市设计导则的作用1、快速实施海绵城市设计分专业述说海绵城市设计的关键要点,精简扼要,配合图片说明,帮助设计师快速掌握海绵设计中需要注意的点,少走弯路。
2、掌握海绵设计基本方法海绵设计主要是针对雨水汇流路径的管理,计算并控制其汇流过程的水质、水量和去向。
所以主要是给排水专业的内容,针对其设计内容引进鸿业海绵设计软件,结合海绵设计模板,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工作,实现快速、准确设计。
3、降低项目沟通成本、提升设计工作效率统一项目各关系方对海绵设计原则的认识,在共识基础上开展设计,减少过程沟通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海绵城市的实施1、给排水1.1 汇水分区1.2下垫面层1.3海绵设施1.4管线设计1.5结果输出2、景观2.1下垫面2.2高程2.3海绵设施3、绿化3.1高程3.2植物设计宜忌·根据工程需求划分汇水分区住宅小区、公建社区等,宜利用建筑分开片区划分,适当合并分区,避免因分区过于细碎而影响景观整体效果。
·盲目直接使用软件提供的分区信息软件直接生成的分区因为只参考某一标高值,撇除现场与图纸的差异影响,仍然存在与项目需求的差异,故在软件生成分区后,应在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区分或合并,重新描线,以达到项目需求。
·分区过密或过疏分区过密会导致计算量及工作量过大,且容易对园建、植物专业设计工作造成不良影响;过疏则导致计算不准确,设计质量下降。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筑与小区改造项目案例
3993 976 276 376 276 16113
下凹式绿地
(m2)
0 1462
0 0 0 0 733 611 1983 0 246 1416 2723 0 1624 19699 3025 0 249 9967
12754
7486 2928 328 670 128 68032
02 组织设计
市总工会
水流流向
低
高
低 市建设局
02 组织设计
项目定位与任务:市建设局位于示范区7个片区中的蚂蝗河流域片区,该区主要问题为 蚂蝗河为合流制地下暗河,汇入萍水河,合流制溢流污染和山下路的内涝积水问题是 该流域的主要问题。市建设局与市总工会位于蚂蝗河上游,是该流域的源头削减项目 之一。
项目位于示范区位置
拦截过滤,再通
路面雨水
过自然溢流至生
透水铺装
物滞留池,积水 时间比生物滞留
渗排管
池短,植物以水 旱两生的、植物 根系较发达的鸢 尾为主。
雨水花园
生物滞留池 1#
植草沟1#
生物滞留池 2#
植草沟2#
02 组织设计 生物滞留池承接雨水花园初期净化后溢流的雨水,因积水时间比雨 水花园短,植物以净化、耐涝的多种水生植物配置而成。
市建设局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及景观水体循环利用剖面图
02 组织设计
泵 站
02 组织设计
绿色屋顶 雨落管
渗排管
景观水池
泵提升
植草沟
生物 滞留池
植草沟
雨水 花园
生物 滞留池
渗排管
渗排管
透水停车场
02 组织设计
原有的绿色屋顶
设线性雨水沟,地表雨水经雨水沟进入渗排管
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的通知-
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的通知正文:----------------------------------------------------------------------------------------------------------------------------------------------------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7年12月20日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全面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改善城市水生态,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6〕4号)等法律和政策,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第三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各类建设活动必须按本规定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第四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推进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市发改、规划、财政、水务、国土资源、公共政务、房管、城管、交通运输、公路、环保、气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相关工作。
各县(区)人民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应当统筹本区域内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人民政府和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应当编制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建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体系。
各县(区)人民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应当根据本辖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要求制定年度建设计划,确保建设计划落实。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导则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导则萍乡市规划局2015年12月前言为了推进萍乡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根据萍乡市委、市政府《萍乡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要求,萍乡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该导则。
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总结近年来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和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研究成果,对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设防标准、计算方法、内容要求、设计要点、模型评估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和指引,并在广泛征求有关规划、设计、管理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七章,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与定义;3.基本规定;4.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5.海绵城市规划指引;6.海绵城市的设计指引;7.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相关计算方法。
本导则由萍乡市规划局负责管理,由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萍乡市规划局(地址:萍乡市安源区韶山西路1号)。
主编单位:萍乡市规划局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主要起草人:马洪涛周丹赵晨辰吕梅康彩霞王江磊黄涛段耀文钟宜根主要审查人:贾君辉刘民佟庆远李王锋卜亚峰颜雪萍易庆目录1. 总则 (1)1.1. 编制目的 (1)1.2. 生效时限 (1)1.3. 实现目标 (1)1.4. 适用范围 (2)1.5. 导则定位 (2)1.6. 编制依据 (2)1.7. 标准参考 (3)2. 术语与定义 (4)3. 基本规定 (12)4.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 (14)4.1. 总体要求 (14)4.2. 总体标准 (14)4.3. 地块标准 (17)5. 海绵城市规划指引 (19)5.1. 规划技术总则 (19)5.2. 总体规划中海绵城市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33)5.3.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海绵城市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59)5.4. 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海绵城市的规划技术要点 (73)6. 海绵城市的设计指引 (80)6.1. 海绵城市设计的原则 (80)6.2. 建设项目分类设计指引 (82)6.3. 不同类型用地常见设施使用指引 (103)6.4. 常见设施设计要点 (104)7. 海绵城市主要计算参数及相关计算方法 (145)7.1. 计算参数 (145)7.2. 以渗透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 (147)7.3. 以储存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 (148)7.4. 以调节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 (150)7.5. 以转输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 (151)7.6. 模拟技术的应用 (151)附一: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 (175)附二:海绵城市规划案例 (176)1. 广深港光明站门户区低影响开发详细规划 (176)2. 浙江宁波市慈城新区水敏感性城市建设项目 (179)附三:海绵城市设计案例 (187)1. 广西南宁市规划展示馆提升改造工程 (187)2.浙江嘉兴市江南润园生态化雨水景观综合设计案例 (191)3. 广西南宁白沙大道(葫芦鼎大桥-壮锦立交)后排绿地提升改造工程 (197)4. 浙江宁波市滨江公园(一期)地面景观雨水利用工程 (200)1.总则1.1.编制目的为指导和规范萍乡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全面贯彻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加大城市雨水径流源头控制,合理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控制目标的详细的开发控制指标,合理制定以小规模的分散式源头生态控制技术为规划引导的开发模式,因地制宜的设计“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措施,特制定本规划设计导则。
萍乡市海绵城市发展需求与建设思路
萍乡市地处江西省西北部,全市为典型的山区丘陵地貌,有 着异常丰富的植物资源,植被类型众多,全境森林覆盖率达到 63.5%。萍乡市虽然有萍水、禾水、草水等多条河流经过,但是 依然属于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这也使得其成为国家第一批 16 个海绵试点城市之一,做好海绵城市的建设,对于萍乡市的发展 而言非常重要。
够达到 85% 以上。而依照萍乡市的本底特征和开发建设情况,计 算出 85% 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应的设计降水量为 33.0mm。 2.3 优化建设路径
一是应该做好源头控制,推动市政工程和景观(下转 248 页)
[收稿日期]2020-01-06 [基金项目]本文系萍乡市 2019 年度社科研究课题“基于地方工业特色的萍乡海绵产业发展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编号:19GL01)。 [作者简介]宋杰光(1977—),男,四川岳池县人,现任萍乡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进陶瓷材料。
海绵城市不仅要提高城市的排水功能,更加要强调城市达到 水资源可循环再生利用的一种生态平衡状态,从而落实可持续发 展理念。一般来说,海绵城市主要是有效利用城市的绿地设计和 城市水系设计,发挥海绵作用使得在强降雨时期可以快速吸收水 资源,而遇到干旱时期,则可以放出水资源,所以说海绵城市的 建设成本要低于专门开发单一的排水系统,使得海绵城市更加具 有经济价值。 2.2 明确控制指标
依照相关研究报告,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城市规模 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工农业的发展,城市用水量不断提高, 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变得越发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实现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萍乡市必须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做 到以蓄为主,以河湖为主体,保证水资源不受污染提高水资源的 安全性,构建起完善的城市海绵体系,对严重缺水的情况进行缓 解。 1.2 防范城市内涝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施工与验收导则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施工与验收导则2016年1月前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及我省《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实施计划(2015-2017)》的要求,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首次制订了本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材料与部件;5.施工准备与测量;6.施工与安装;7.质量检验与验收。
本导则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导则由萍乡市规划局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导则主编单位: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导则参编单位:萍乡市规划勘察设计院萍乡市建筑设计院萍乡市园林规划设计院萍乡市水利设计院。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马洪涛周丹赵晨辰吕梅康彩霞王江磊刘剑峰黄涛段耀文何玮钟宜根洪春林李瑞尖张海平易庆王启文王海红邓铭颜雪萍目录前言 (1)1总则 (1)2术语 (2)3 基本规定 (5)4 材料与部件 (6)4.1 一般规定 (6)4.2 透水砖 (6)4.3 渗透管 (6)4.4 蓄水模块 (8)4.5 管材 (10)5施工准备与测量 (11)6 施工与安装 (12)6.1 透水砖铺装 (12)6.2 透水混凝土路面 (13)6.3 透水沥青路面 (14)6.4 绿色屋顶 (21)6.5 生物滞留设施 (22)6.6 植草沟 (24)6.7 渗排管 (26)6.8 蓄水模块 (26)6.9 雨水塘/湿地 (29)6.10 监测设备 (29)7 质量检验与验收 (32)7.1 一般规定 (32)7.2 主要设施的质量检验 (33)7.3工程验收 (49)1.0.1为加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的施工管理,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统一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的施工与验收,特制定本导则。
《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导则》
CECS XXX:201X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导则Guideline for the Compilation of SystematicSolution of Sponge City(征求意见稿)201X-XX-XX 发布201X-XX-XX 实施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前言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8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8]015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5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编制要求、编制内容及技术要点、编制成果。
本导则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海绵城市工作委员会归口管理,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标准规范所(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编200092)或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街1号北矿金融大厦805,邮编100044)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源华建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要起草人:马洪涛吕永鹏王家卓吴连丰郭迎新邓婧许可张春洋李运杰周丹吕梅赵晨辰梁雨雯黄黛诗曾坚王宁刘世龙莫祖澜张格刘鹏飞主要审查人: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编制要求 (4)3.1 编制原则 (4)3.2 编制目的 (5)3.3 编制期限 (7)3.4 编制范围 (7)3.5 其他要求 (8)4 编制内容及技术要点 (9)4.1 一般规定 (9)4.2 现状及本底条件分析 (9)4.3 排水分区划分与模型构建 (14)4.4 现状问题分析 (19)4.5 目标和指标确定 (22)4.6 方案制定 (25)4.7 保障体系 (35)4.8 与规划设计的承接与传导 (37)5 编制成果 (39)本导则用词说明 (43)引用标准名录 (44)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萍乡海绵城市建设探讨
城市下穿隧道 是内涝的重灾区, 传统方法靠泵站强 排。
8 萍乡海绵城市建设探讨
澳大利亚 英国
美国田纳西 日本
人类的应对措施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与气候变化同时发 生。
萍乡海绵城市建设探讨
提高排水管 修建地下调
道标准
蓄池
应对
修建巨型地 下深邃
海绵城市
10 萍乡海绵城市建设探讨
法国巴黎 澳大利亚
日本东京 墨西哥
国外雨洪管理规划设计实践
萍乡海绵城市建设探讨
英国(1995) 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DS)
美国(1999) 低影响开发(LID) 最佳管理措施(BMPs) 绿色基础设施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
德国(2001) 雨水利用
新加坡(2006) “活力、美观、清洁” 水计划(ABC)
日本(1980) 雨水驻留渗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 的通知 国办发〔2013〕23号
› (四)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各地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 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 开发建设理念,控制开发强度,合理安排布局,有效控制地表径流,最大限度 地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要与城市开发、道路建设、园林绿化统 筹协调,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增加下凹式 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可渗透路面、砂石地面和自然地面,以及透水性停 车场和广场。新建城区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不宜低于40%;有条 件的地区应对现有硬化路面进行透水性改造,提高对雨水的吸纳能力。
萍乡海绵城市建设探讨
一、如何认识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提出的背景
萍乡海绵城市建设探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给水排水海绵城市:萍乡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给⽔排⽔海绵城市:萍乡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案例:萍乡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萍乡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范区建设专项规划海绵城市⽔⽣态⼯程体系:有效保护⽣态基底,建设⽣态绿⾊轴线,打通⽣态廊道,建设⽣态节点。
对地块和道路进⾏低影响开发改造,实现75%的径流控制率指标。
海绵城市⽔安全⼯程体系:减少峰值流量,调蓄积⽔,确保⽔安全。
注重“蓄”、“滞”类设施,源头削减降低管线压⼒。
提升⾬⽔管标准,新建排涝泵站,同时结合绿地⽔系,修建调蓄设施。
海绵城市⽔环境⼯程体系:强化“净”类设施,重视径流源头削减,利⽤滨河绿地和湿地系统进⾏末端处理。
城市⽔资源⼯程体系:加强“蓄”类设施,提⾼⾬⽔资源化率,结合湖泊湿地建设⾬⽔调蓄系统,将⾬⽔、再⽣⽔进⾏联合调蓄调度。
海绵城市⽔⽂化⼯程体系:构建具有江南丘陵特⾊的⽔⽂化体系,加强⽔⽂化载体建设⼆、萍乡海绵城市建设系统化规划为了顺利完成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萍乡将⽰范区海绵城市近期(2015~ 2017年)建设项⽬进⾏打包实施,打包原则如下:系统完整:项⽬打包应按照排⽔分区划分,项⽬包不跨越排⽔分区,以保证系统、流域的完整性,使得项⽬包未来便于考核,为按效付费提供基础。
权责明确:项⽬打包应该尊重⾏政管理权责范围,尽量保证项⽬包属于⼀个⾏政管理主体,以保证未来⾏政管理的⾼效。
⽰范区案例⽟湖⽚区为新城区,⾯积5.32km2。
存在问题:⽔⽣态:⽟湖⽚区现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59.9%;⽔安全:共有6个内涝积⽔点,积⽔⾯积18951m2,积⽔量9007m3;⽔环境:⽟湖⽚区污染物COD、SS、TP和NH3-N每年允许排放量分别为219t、221t、2.2t和10.9t,每年实际排放量分别为289t、223t、1.4t和11.9t。
其中TP不超标,⽽COD、SS和NH3-N分别超标70t、2t和1t。
建设⽬标:以保障⽚区⽔安全为主,治理⽔环境和提⾼区域径流控制率为辅。
翠湖⽚区为新城区,⾯积4.81km2。
海绵工程规划设计方案范本
海绵工程规划设计方案范本一、前言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问题。
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倡导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来提高城市的抗洪、抗涝和水质净化能力,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完整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以应对城市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的挑战。
二、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原则1. 生态原则:尊重自然生态系统演化规律,倡导生态优先、依水而建的城市规划理念。
2. 多功能原则:海绵城市要具备抗洪排涝、生态保护、景观美化和社会功能等多重功能。
3. 协同原则:打破部门间壁垒,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实现城市内涝、水环境保护、城市绿化等多项规划目标的协同推进。
4. 先进技术原则:采用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和地貌设计技术,提高城市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5. 可持续原则:遵循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原则,保持城市水资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三、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一)城市防洪排涝设计1. 构建多功能水体系统:在城市规划中,设置多个低洼地区作为雨水花园、湿地公园和蓄水池,用于城市的雨水蓄集和雨水自然渗透、蓄滞、净化,减轻城市的排水系统负荷,并改善城市环境。
2. 设立适当排水设施:根据城市下水道系统状况,设立适当的排水设施,改善城市内部下水道网络,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3. 提升河道自然保护能力:对城市中的河流进行整治,恢复或改良河道自然生态,扩大河道生态景观带,提高河道的水资源保护能力。
4. 建设地下蓄水设施:在城市地下设置蓄水设施,用于储存雨水并进行地下渗漏,减少地表径流。
同时,建设地下蓄水设施能够缓冲城市降雨引发的内涝问题。
(二)城市水环境保护设计1. 构建城市雨水收集系统:在城市规划中,建立起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实现城市雨水资源的直接收集利用,用于绿化灌溉、生活用水等用途。
2. 提升城市水体净化能力:在城市内设置人工湿地和生态滞洪区,通过湿地植被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减少城市雨水对水体的污染。
《江西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
江西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目录前言 (1)1.总则 (3)2.术语 (4)3.建设标准与指标体系 (9)3.1一般规定 (9)3.2 生态安全格局 (9)3.3 水生态 (10)3.4 水环境 (11)3.5 水安全 (12)3.6 水资源 (14)4.规划 (15)4.1一般规定 (15)4.2总体规划层面 (15)4.3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 (17)4.4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19)5.设计 (21)5.1区域系统方案设计 (21)5.1.1 一般规定 (21)5.1.2 水生态 (21)5.1.3 水环境 (22)5.1.4 水安全 (23)5.1.5 水资源 (24)5.1.6 系统方案的评估与优化 (24)5.2 建筑与小区 (25)5.2.1 一般规定 (25)5.2.2 设计程序与要求 (26)5.2.3 设计方案的编制要求 (28)5.2.4 平面布局和竖向设计 (29)5.2.5 技术措施 (30)5.3 绿地 (32)5.3.1 一般规定 (32)5.3.2 设计 (33)5.3.3 平面布局和竖向设计 (34)5.3.4 技术措施 (35)5.4 道路和广场 (38)5.4.1 一般规定 (38)5.4.2 设计 (40)5.4.3 平面布局和竖向设计 (41)5.4.4 技术措施 (44)5.5 水系 (47)5.5.1 一般规定 (47)5.5.2 设计 (47)5.5.3 平面布局和竖向设计 (49)5.5.4 技术措施 (50)5.6排水系统 (55)5.6.1 一般规定 (55)5.6.2 设计 (56)5.6.3 平面布局和竖向设计 (57)5.6.4 技术措施 (58)6.工程建设 (59)6.1一般规定 (59)6.2 建筑与小区 (60)6.3 绿地 (63)6.4 道路与广场 (64)6.5 城市水系 (64)7.维护管理 (66)7.1一般规定 (66)7.2 建筑与小区 (66)7.3 绿地 (68)7.4 道路与广场 (68)7.5 城市水系 (69)8.实施效果评估 (71)8.1 一般规定 (71)8.2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评估 (71)8.3 年径流污染控制率评估 (72)8.4排水防涝标准评估 (73)8.5 雨水资源利用率评估 (73)8.6 平台建设 (73)9.引用及参考的文件 (74)9.1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标准 (74)9.2相关文件 (75)10.附录 (76)10.1 各市县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对应关系 (76)10.2 各市县或地市多年平均逐月降雨量与蒸发量 (80)10.3 主要低影响开发设施示意图 (86)10.4 低影响开发系统相关计算方法 (92)10.5 土壤类型及渗透系数 (97)10.6 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植物应用参考名录 (99)10.7主要海绵城市设施造价估算表 (104)10.8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案例 (106)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6〕4号)的要求,规范江西省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编制了本导则。
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全市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与审批程序的通知
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全市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与审批程序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萍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8.27•【字号】萍府字〔2018〕66号•【施行日期】2018.08.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全市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与审批程序的通知萍府字〔2018〕6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为扎实推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加强城乡规划工作,规范我市村镇规划管理,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城乡建设和经济更快发展,实现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开明开放、文明幸福、和谐平安的新萍乡”的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江西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江西省城市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规范全市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与审批程序等事项通知如下:一、市规划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市规划区:指安源区(含经开区)、湘东区和上栗县南部沪昆高速公路以南地区,面积108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指沪昆高速公路以南、安源工业园兴旺路以西、萍乡陶瓷产业基地崇德路以东、萍水河以北及城区周边山体围合的范围,面积为248 平方公里。
城市建设用地:指中心城区内规划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共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的总称,不包括水域和其他用地。
二、乡镇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审批权限1.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乡镇(安源镇、湘东镇)原则上不单独编制总体规划。
如因特殊原因确需编制的,可由各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市规划局组织专家评审,经规划公示和镇人民代表会议审议,由所属县(区)政府出具审查意见,并经市规划局审查通过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导则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导则
萍乡市规划局
2015年12月
前言
为了推进萍乡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根据萍乡市委、市政府《萍乡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要求,萍乡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该导则。
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总结近年来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和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研究成果,对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设防标准、计算方法、内容要求、设计要点、模型评估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和指引,并在广泛征求有关规划、设计、管理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七章,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与定义;3.基本规定;
4.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
5.海绵城市规划指引;
6.海绵城市的设计指引;
7.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相关计算方法。
本导则由萍乡市规划局负责管理,由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萍乡市规划局(地址:萍乡市安源区韶山西路1号)。
主编单位:萍乡市规划局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马洪涛周丹赵晨辰吕梅康彩霞王江磊
黄涛段耀文钟宜根
主要审查人:贾君辉刘民佟庆远李王锋卜亚峰
颜雪萍易庆
目录
1. 总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生效时限 (1)
1.3. 实现目标 (1)
1.4. 适用范围 (2)
1.5. 导则定位 (2)
1.6. 编制依据 (2)
1.7. 标准参考 (3)
2. 术语与定义 (4)
3. 基本规定 (12)
4.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 (14)
4.1. 总体要求 (14)
4.2. 总体标准 (14)
4.3. 地块标准 (17)
5. 海绵城市规划指引 (19)
5.1. 规划技术总则 (19)
5.2. 总体规划中海绵城市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33)
5.3.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海绵城市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59)
5.4. 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海绵城市的规划技术要点 (73)
6. 海绵城市的设计指引 (80)
6.1. 海绵城市设计的原则 (80)
6.2. 建设项目分类设计指引 (82)
6.3. 不同类型用地常见设施使用指引 (103)
6.4. 常见设施设计要点 (104)
7. 海绵城市主要计算参数及相关计算方法 (145)
7.1. 计算参数 (145)
7.2. 以渗透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 (147)
7.3. 以储存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 (148)
7.4. 以调节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 (150)
7.5. 以转输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 (151)
7.6. 模拟技术的应用 (151)
附一: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 (175)
附二:海绵城市规划案例 (176)
1. 广深港光明站门户区低影响开发详细规划 (176)
2. 浙江宁波市慈城新区水敏感性城市建设项目 (179)
附三:海绵城市设计案例 (187)
1. 广西南宁市规划展示馆提升改造工程 (187)
2.浙江嘉兴市江南润园生态化雨水景观综合设计案例 (191)
3. 广西南宁白沙大道(葫芦鼎大桥-壮锦立交)后排绿地提升
改造工程 (197)
4. 浙江宁波市滨江公园(一期)地面景观雨水利用工程 (200)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指导和规范萍乡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全面贯彻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加大城市雨水径流源头控制,合理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控制目标的详细的开发控制指标,合理制定以小规模的分散式源头生态控制技术为规划引导的开发模式,因地制宜的设计“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措施,特制定本规划设计导则。
1.2.生效时限
本导则是萍乡市中心城区进行规划编制和各种类型用地进行海绵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审批及行业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导则自批准公布之日起,萍乡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以及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规划设计,均应按照本导则及相关规划、标准要求执行。
1.3.实现目标
通过新建和改建区域的海绵化开发建设,实现萍乡市新建、改扩建项目建设后雨水径流污染负荷不大于建设前、年均雨水径流外排量和峰值流量不大于建设前,实现全面削减开发建设区块因雨水径流导致的面源污染、保障建设区域及其周边地区的排水防涝安全,提升萍乡市人居环境。
1.4.适用范围
本导则指导萍乡市中心城区相关城市规划的编制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和要求,指导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海绵城市相关内容的设计。
1.5.导则定位
本导则主要用于解决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雨水的源头控制问题,主要对应于城市雨水排水市政管网之前的渗滞、净化与利用。
市政管网排水、城市内涝防治、城市水资源、供水、污水、再生水等内容已经有相关的标准规范,本导则不再包括此部分内容。
1.6.编制依据
本导则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4版)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2015版)
《城市内涝防治规划规范》(2015版)(编制中)
《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2015版)(编制中)
《调蓄池设计技术规范》(2015版)(编制中)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
《蓄滞洪区设计规范》(GB50773)
《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1.7.标准参考
本导则在编制过程中,还参考了以下城市的地方标准规范:
北京市地方标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685-2013)《深圳市光明新区建设项目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规划设计导则》《南宁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
《嘉兴市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