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讲义整理-第六章-管理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教材-公共管理知识
公共管理知识第一章公共行政概述一、公共行政的含义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构为了公共的利益和目的,以公共权力和法律为基础,对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自身内部事务所进行的管理和服务活动。
二、公共行政构成要素(一)公共行政的主体公共行政的主体是公共行政组织。
所谓公共行政主体,是指执掌公共行政权力、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
主要分为:(1)职权性公共行政主体。
一般为政府部门,有着结构严密、分级有序、分工协调的组织体系,管理着十分广泛的社会事务;(2)授权性的公共行政主体。
授权性行政组织是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而具有公共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主体。
(二)公共行政的客体公共行政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自身内部事务。
(三)公共行政的基础公共行政是以公共权力和法律为基础的。
(四)公共行政的目的满足公共需要,促进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公平。
所谓的公共利益是为社会成员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公共利益的实现主要表现为提供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
(五)公共行政的功能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排他性是指一部分人对于某一产品的消费能阻止其他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
竞争性是指一部分人对于某一产品的消费能减少其他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
公共产品的涵义非常广泛,既可指有形的物品,如: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道路交通,也可指无形的产品和服务,如:社会治安、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
我国政府主要有五大经济职能:政策指导职能;宏观调控(经济调节)职能;培育、完善市场机制职能;检查监督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
3.文化职能我国政府的文化职能主要有以下四类:发展科学技术的职能、发展教育的职能、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发展体育职能。
4.社会职能我国的社会职能主要有以下三类:社会保障职能、环境保护职能、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职能。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行政的主要职能党的十六大对政府职能又作了新的概括,指出政府主要承担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这四大职能,加深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认识。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管理学效应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管理学效应
1.手表定律:不能同时秉持两种不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
2.羊群效应:从众心理。
3.刺猬效应:领导与下属保持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创作关系。
4.鳄鱼法则:遭受损失时应及时止损。
5.破富效应:不良效应如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6.马太效应:两极分化。
7.二八法则:帕累托法则(最重要差防占整体20%)。
8.晕轮效应:成见/光圈/光环效应。
9.棘轮效应:消费习惯形成后具有不可逆生。
10.木桶理论:劣势部分的重要作用.墨菲定律--变坏的可能总会发生。
11.彼得原理:晋升到难以胜任的职位。
12.帕金森定律:机构臃肿,效率越来越低
13.责任分散效应:旁观者效应,群体中每个竹体责任晓弱。
14.华盛顿合作规律:"三个和尚"的故事
15.幸存者偏差:只看到结果,没意识到过程,忽略了关键信息。
16.霍桑效应:当知道自己成为观察对象时,会改变自己的行为。
17.禁果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得到。
18.酒与污水定律:坏的部分及时处理掉,否则会造成整体的巨大损失。
19.邻避效应:集体反对行为。
2024公共基础知识点整理必背!
2024公共基础知识点整理必背!一、政治部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例如,中国制定政策都是基于本国的国情和实际发展需求。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所以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如积极的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等。
-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和消灭。
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例如,生态环境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人类过度开发违背规律就会遭到惩罚。
- 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如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开发新能源,就是在认识能源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 历史唯物主义。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社会意识,如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和现代社会的平等、民主意识。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先进社会意识,对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各项政策制定中要充分考虑人民的利益和需求。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邓小平理论。
- 改革开放。
-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如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
-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我国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常识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常识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常识一、人本原理人本原理(human theory)就是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被管理者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
美国管理大师,人际管理理论创始人,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首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梅奥认为:1.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而是具有多种需要的复杂的“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的管理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二、激励原理在行政管理中,从分析、考虑和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出发,以引起某种理想的动机和动力,进而造成有效的激励力,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并取得很好的行为效果。
关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
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三、能级原理核心:人尽其才,各居其所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赋以相应的责任和授以相应的职权,使得不同才能的人处于相应的能级岗位上。
注意以下原则:(1)能级的划分与组合应保证行政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一般按战略规划层--战术计划层---具体执行层(正三角形的管理最为稳定:经营层,管理层、执行层和操作层)(2)不同的能级具有不同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实行责权利一致的原则。
(3)各类能级必须动态对应。
首先要对应,其次,这种对应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对应。
(随着年龄经验的不断提升,应该赋予不同的岗位:能够激发有能力的人发挥作用,已经没有能力的、力不从心的人退出)四、系统原理所谓系统,就是相互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决定着系统的性质和状态)的综合体。
具有整体性、内部相关性、环境相关性、目的同一性等基本特征。
五、权变原理权变原理是指根据系统所处的内外环境因素,因势利导,随机应变,适时调整管理对策和管理方法的一种管理理论。
《管理学第六章》PPT课件
向原材料供应方向扩展,如生产企业自行组织 生产所需原材料、能源、包装材料等而不再向外购 买,称为向后一体化.
返回
横向一体化战略
企业通过收购其同行业竞争对手实现经营 业务扩张的战略.
横向一体化战略与同心多元化战略非常相似, 只存在很小的区别.
5、不同组织具有不同的优先次序标准
三、目标的时间
根据目标的持续时间不同,组织的目标分为长期目标、中 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考虑目标的时间因素,是为了保证组织发展的持续性,避免 短期行为.
长期 目标
决定 服务
中期 目标
决定 服务
短期 目标
四、目标的结构
在组织总体目标确定以后,组织各层次部门都应根据组织总 体目标制订各自的目标,由此形成组织的目标体系.
3、以这些总目标和分目标作为组织部门和个人的活动 依据,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些目标而展开的,将履行 职责与实现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4、对个人和部门的考核以目标实现情况为依据.
二、目标管理的主要作用
目标管理的作用: 1、能提高计划工作的质量 2、能改善组织的结构和授权 3、能激励员工去完成工作 4、是控制活动更加有效
〔二〕企业性战略规划
企业总体战略规划是对企业全局的谋划,主要解决经 营范围、方向和道路问题,具体包括:第一,企业是否应该扩 张、收缩或维持现状不变?第二,假如企业需要扩张,通过什 么方式扩张?第三,企业应当集中从事现有产业的经营,还是 涉足于其他产业?
1、扩张型战略
2、稳定型战略
3、紧缩型战略
返回
返回
同心多元化战略
通过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来扩大产品或服务的品种, 以求增加企业的生产量和销售量,扩张规模,提高盈利 水平.
公共基础知识中的领导力与管理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中的领导力与管理知识点领导力和管理是公共基础知识中重要的议题之一。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在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还是商业公司中,优秀的领导力和有效的管理都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公共基础知识中的领导力和管理知识点,并介绍它们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一、领导力概述领导力是指一个人对他人的影响力和激励力。
在公共基础知识中,领导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发展。
首先,领导者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清晰明了地传达信息并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领导者应具备良好的决策能力,能够在面对困难情况时做出明智的选择。
最后,领导者还应具备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并协调各成员之间的关系。
二、领导力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1.愿景塑造领导者在公共管理中扮演着塑造组织愿景的重要角色。
他们应该能够明确表达组织的愿景,并激励员工为实现这一愿景而努力奋斗。
通过有效的愿景塑造,领导者能够带领组织朝着特定目标前进,提升组织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2.战略规划在公共基础知识中,领导者需要具备战略规划的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对组织的长期发展进行规划,并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策略来引导组织前进。
领导者需要对外部环境进行准确的分析,并能够根据分析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使组织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3.组织文化建设领导者在公共管理中还需要关注组织文化的建设。
组织文化是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集合。
领导者应该能够积极引导组织成员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提升组织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建设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领导者能够促进组织的发展和成长。
三、管理知识点概述管理是公共基础知识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管理知识点涵盖了组织、规划、组织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和知识。
在公共基础知识中,管理知识点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组织的运作效率和绩效,并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四、管理知识点在公共领域的应用1.组织规划在公共管理中,组织规划是管理知识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基础知识讲义
一、组织的概念与特征 .............................................. 29 二、组织的类型 .................................................... 29 三、组织的功能 .................................................... 30 第二节组织设计 ........................................................ 30 一、组织设计的原则 ................................................ 30 二、组织设计的内容 ................................................ 30 第三节 组织的结构 ..................................................... 31 一、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 31 二、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 ............................................ 31 第四节人员配备 ........................................................ 32 一、人员配备的概念与原则 .......................................... 32 二、管理人员的选聘 ................................................ 32 三、管理人员的考评 ................................................ 32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分类-管理常识
管理常识1. 管理的对象为人员、资金和物资。
2. 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四大职能。
3. 管理的原理主要有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弹性原理、反馈原理、能级原理和动力原理。
4. 古典管理学说的两大流派:美国的泰罗的“科学管理”和法国的法约尔的组织理论。
5. 行为管理学说是继古典管理学说之后发展起来的,大体可分为二个时期:前期的人际关系学说和后期的行为科学。
6. 管理科学学说兴起于行为科学方兴未艾的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与控制,以解决各项生产、经营问题。
7.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
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8. 目标管理方法的特点:(1)以目标为中心;(2)重视“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3)强调整体性、协调性管理。
9. 激励理论分为三类:(1)需要型激励理论;(2)过程型激励理论;(3)状态型激励理论。
需要型激励理论是从动机——行为过程或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这类问题。
该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起点——未满足的需要到需要的满足这样的过程来探讨、分析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导向一定目标和维持下去或最后终止等问题。
属于该激励理论的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状态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终点——需要的满足与否或状态来探讨激励问题的。
它包括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
10. 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内全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公共基础管理常识知识
公共基础管理常识知识公共基础管理常识知识:1、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
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2、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4、鲇鱼效应: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
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
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当一个组织的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一团和气”的集体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集体,这时候“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的“医疗”作用。
一个组织中,如果始终有一位“鲶鱼式”的人物,无疑会激活员工队伍,提高工作业绩。
5、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
是指管理学上一些企业的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
“羊群效应”是由个人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的一种非线性机制。
6、手表定律: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
公共基础知识讲义-管理篇
基础精讲班
D.行政职能 ABCD
二、类型
(1)领导机关。 (2)职能机关。 (3) 辅助机关 政务性 事务性 综合性 专业性 政策研究室 机关事务管理局 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的办公厅(室) 各机关的人事、财务等部门
(4)咨询参谋机关。 (5)派出机关。 注:国务院机构 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 部管局 直属特设机构:国资委 直属事业单位:电、银、保、电监会、中科院、社科院 工程院、地震局、 气象局 直属机构:海关总署、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 税务总局、工商总局、 质监总局、广总局、 、体育总局、安监总局、统计局、林业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 宗教局、 参事室、机关事务管理局、预防腐败局 【真题-多选】 属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是( A.国家档案局 B. 中国工程院 )
二、职能体系
(一)基本职能(静态) 1)政治职能 包括军事保卫、外交、治安、民主政治建设 2)经济职能 包括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督 【真题-单选】 我国政府的四大政治职能是( )。
A.军事保卫、外交、治安、民主政治建设 B.对外战争、外交、环境、法制政治建设 C.军事保卫、科技、治安、民主政治建设 D.对外战争、科技、环境、法制政治建设 A 3)文化职能 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 4)社会职能 其他的社会公共性的职能,如社会保障、生态环境、计划生育。
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 社会公共事务、 自身内部事务实施管理的活动。 注:与公共行政同一含义。
二、主体
行政主体 区别:公共管理(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所具备的特征: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公益 性。 【真题-单选】 下列不属于非政府组织主要特点的是: A. 非正规性 B. 非营利性 C. 自治性 D. 公益性 A
《管理学概论》第六章课堂笔记
《管理学概论》第六章课堂笔记福师《管理学概论》第六章计划课堂笔记◆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要求学⽣知道;理解要求学⽣在识记的基础上明⽩其中主要的观点和联系;掌握要求学⽣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转化为⾃⾝知识,并能⽤于考核及平时的实际问题分析。
掌握属于本课程教学要求的最⾼层次。
理解和掌握层次的内容为本课程主要考核的内容。
本章内容同学们要重点掌握计划的概念、作⽤和种类;⽬标与⽬标管理、现代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
◆知识点整理⼀、计划的概念、特点、作⽤(⼀)计划概念所谓计划是指为实现已定的决策⽬标⽽对各项具体管理活动及其所需⼈⼒、财⼒、物⼒作出的设计和谋划。
计划有⼴义与狭义之分。
⼴义的计划指制定计划、执⾏计划和检查计划的执⾏情况等整个计划⼯作的全过程。
狭义的计划指制定计划,即通过⼀定的科学⽅法,为决策⽬标的实施做出具体地安排。
这⾥所讲的计划主要是狭义的计划,也就是通过计划的编制,合理地安排组织内的⼀切具体管理活动,有效地利⽤⼈⼒、物⼒和财⼒资源,以期达到决策⽬标的实现。
(⼆)计划特点计划作为⼀种管理功能,具有如下特点:1、计划具有⽬的性任何组织和个⼈制定计划都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的。
计划的⽬的不时为了计划⽽计划,⽽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标。
因此,每项计划以及所有派⽣计划的⽬的都是为了完成组织的⽬标。
2、计划具有普遍性计划的普遍性包括两⽅⾯的含义:⼀⽅⾯计划是各级管理⼈员都应履⾏的⼀项⼯作职能,不论是处于哪⼀层次的管理者和哪个部门的管理者,都需要制定计划。
另⼀⽅⾯计划渗透到各项管理⼯作之中。
在管理活动中,不管是组织⼯作、领导⼯作,还是控制⼯作,都要根据已制定的决策来安排具体的⼯作计划。
3、计划具有适应性计划本⾝并不是⼀成不变的。
由于影响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因素复杂,⽽且具有不确定的性质,也使计划常常⾯临着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
因此,在制定计划时⼀般不能满打满算,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使计划能够灵活地适应变化着的客观环境。
管理的常识第六章心得体会
管理的常识第六章心得体会管理的常识第六章心得体会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
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管理的常识第六章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管理的常识第六章心得体会1本人参加了由XX医院举办的第一期中层干部综合素质提升班的学习,通过认真紧张的学习,本人收益颇多,感受和体会深刻,具体感受汇报如下:一、理解团队,带领团队顾名思义,团队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作为中层干部,在团队中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要对公司领导团队负责,对下要对自己的团队(单位职工)进行负责,带领自己的团队(单位职工)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和考核指标,这就要求中层干部要正确理解团队含义,并且带领团队完成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把团队建设好,因此只有理解了团队,才能带领好团队。
二、加强沟通,高效协调加强沟通,是领导主体与组织内的上级、同级、下级或组织外的个人、组织、群体乃至社会,进行思想、观点、信念、意见、感情、愿望交流的过程,目的是形成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和谐人际关系。
高效协调,是领导主体为了更好地实现领导目标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手段,协同各方面的力量和步调,以达到相互配合,以形成合力和支持力的具体过程。
沟通是协调的主要手段。
领导,就是指充分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在获得被的自觉追随和服从的前提下,引导、率领被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过程。
加强沟通和协调,就是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提升与人合作的能力。
在以往工作中,确实存在同上级、同级、下级的缺少相互沟通。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认识到沟通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沟通可以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减少误会和误解,统一认识,目标一致。
彼此尊重,相互信任,密切合作,预防和避免工作中的失误。
是减少内耗、增加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人员团结、组织巩固的有效途径;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因此加强沟通和组织高效协调非常重要,在团队中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行政管理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行政管理
一、政府基本职能
(一)政治
阶级专政、军事保卫、社会治安、民主政治、国际交往。
(二)经济
计划指导、市场机制、宏观调控、服务、检查监督。
(三)文化职能
科学技术、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四)社会职能
服务、保障、环境保护、人口控制。
二、行政组织
(一)行政组织的类型
1.领导机关。
2.职能机关,某一专业方面。
3.辅助机关,综合、专业、政务、事务性等辅助性工作。
4.参谋咨询机关,智囊机构,但不对决策负责。
5.派出机关,行政公署(省、自治区政府);区公所(县、自治县人
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6.信息。
7.监督机关(审计部门)。
三、行政组织设置原则
1.为民便民原则。
2.精干效能(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3.完整统一。
4.按需设置。
5.权责一致。
6.依法设置。
7.适应发展。
四、行政监督
监察、督促、控制活动。
(一)概念
1.主体:各类监督主体。
2.对象:新政行为、职务行为。
(二)体系
1.内部监督:一般监督:上下级之间、层级。
专门监督:审计。
2.外部监督:立法、司法、政党、社会(公民个人)、监察(监察委员会)。
管理知识6章
第11页
安全生产管理管理知识
(二)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
对下列3个变化因素的预警,会区分。重点2、3。
1.质量管理预警 是指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质量水平 提高过程中的不当、错误、失误现象进行预警。 2.设备管理预警 其预警对象是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设备的维修、操 作、保养等活动。 3.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 其预警对象是主要是思想上的疏忽、知识和技能 欠缺、性格上的缺陷、心理和生理弱点等。
预控对策系统:针对不同报警级别实施相应的对策措施。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第 5页
安全生产管理管理知识
一、安全生产预警的目标、任务与特点
P168下
预警的目标:是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
与评价,警示安全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预警的任务:是完成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
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 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与控制。 7方面任务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第14页
安全生产管理管理知识
练习题
1.预警是指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先警告,即对将来可能发生的(C ) 进行事先的预报,提请相关当事人注意。 A.隐患 B.事故 C.危险 D.危险源 2.预警机制是指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 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BCE ),最大限度 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侵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 A.提前预知 B.超前反馈 C.及时布置 D.消除隐患 E.防风险于未然 3.完善的事故预警机制是建立在预警系统基础之上,而预警系统主要 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 包括(ABCD )等组成。 A.监测系统 B.预警信息系统 C.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 D.预测评价系统 E.监控系统
公共知识学习
重庆管理基础知识第一章管理的概念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特性一、管理具有六点基本含义。
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
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
3、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4、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
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
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管理的特性管理的基本特性是:1、两重性,即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也指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2目的性;3、组织性;4、创造性第二节管理的职能和类型一、管理的职能(1)计划1、活动条件研究2、制定业务决策3、编制行动计划(2)组织1、设计组织2、人员配备3、组织变革(3)领导(4)控制二、管理的类型按照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这两大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现代社会的管理可划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两大类型。
三、公共管理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公共管理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标。
2、公共管理以公共组织为依托。
3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用过程。
4、公共管理具有独占性。
5、公共管理接受公众监督。
企业管理的基本特点:1、企业管理目标相对单一。
2、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
3、企业管理具有典型的经济理性。
4、企业管理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及由此委托的经营管理权。
第三节管理者的职责和技能一、管理者扮演着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等三个方面的角色。
管理者的层次分类:组织的管理人员可以按其所处的管理层次区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同时,整个组织层次还包括一层作业人员。
管理人员的领域分类:管理人员还可以按其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宽度及其专业性质的不同,划分为综合管理人员与专业管理人员两大类。
二、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三大方面。
第四节管理环境一、组织环境分成三大类:一般或宏观环境、具体或微观环境、组织内部环境。
二、各种组织的一般环境为政治、社会文化、经济、技术、自然等五个方面。
三、具体组织的特殊环境(以企业为例)主要包括现有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替代品生产厂家、用户、供应商等五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基础知识讲义整理第六章管理知识第一节管理概述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期高效的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一、主要管理理论及代表人物(一)古典管理阶段1.泰勒及其科学管理理论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勒是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代表人物(其主要贡献是将管理由一种经验发展为一门学科),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其研究的主要是如何提高管理的效率,进而提高整体的劳动生产效率)。
他提倡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
其主要著作有:《科学管理原理》(1911)、《科学管理》(1912)。
泰勒使管理由经验发展为一门科学。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每项工作选择“第一流的工人”(将每个工人安排到与其相适应的岗位,这样他才能热爱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标准化管理(想要提高生产效率,必须挖掘工人潜力,这就需要将工人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巧进行归纳总结,腥草一种共性/规律性的东西,即标准化,这样在管理中就可以形成一种科学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就能将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工具和时间进行合理搭配,消除种种不合理因素,形成一种系统性的、共性的管理方法,再利用经验和技巧将其标准化,所有工人都按照这种模式进行工作,工作效率就能提高。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根据大家工作量的多少或贡献大小与工资匹配,提高工作积极性。
)”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改变劳资双方对彼此的态度,只有双方密切合作,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工人才能拿到更高的工资,资本家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主张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实行职能工长制。
2.法约尔法约尔是以大企业为研究对象,提出的是管理整个企业的理论和方法,这一理论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使用于其他各种组织,因而他的管理理论被叫做“一般管理理论”(因其理论不仅适用于一般企业,也适用于行政单位,具有普适性)。
他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成为所谓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
此外,法约尔也被称为“经营管理之父”(因其提出了经营管理的五大职能)。
法约尔的突破性思想是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展望未来,预见未来,将未来要做的事提前规划好,是首要职能。
)、组织(如何利用企业提供的原料、设备、相关人员来进行相关的企业经营,有既定目标,需各部门分工合作,要通过组织来完成。
)、指挥(发挥领导人的重要作用,对员工进行相应激励,满足其需求。
)、协调(让企业的一切工作者和谐配合,是一个合作的问题,与组织职能相关)和控制(对工作中发生的错误和缺点进行监督和纠偏,避免背离工作目标)和14项管理原则。
他的主要著作是《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3.韦伯德国著名学者韦伯提出了一套现代管理的组织理论—行政集权制理论。
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即行政集权理论),主要反映在他的《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
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所谓官僚制,亦叫“科层制”(高级管理阶层:最高领导层;中级管理阶层:行政官员;基层管理阶层:一般工作人员。
强调等级森严,也叫官僚制。
)。
4.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学说是基于“社会人”的假设前提的管理理论(人不仅仅是个经济人,也是个社会人,不仅关系挣钱,也需要有社会关注的满足。
),社会人旨在强调人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不是一层不变的,应当以宽广的视野来看待人性。
人际关系学说着重研究组织中的职工在生产中的人群关系,研究作为社会人的职工及其社会需要满足等问题。
人际关系学说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梅奥(霍桑试验)。
5.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的动机理论》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归纳为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指职位方面的重要保障,也包括健康方面、人身安全方面。
)、社交需要(即情感归属需要,友情、爱情、团体归属感)、尊重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和别人对你的尊重,主要考社会地位、单位晋升等。
)和自我实现需要(个人理想和抱负的实现,实现自己内心的快乐,要求个人潜力发挥到最大化。
)。
6.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该理论建立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上,要求领导人重视员工的方方面面。
)双因素包括激励因素(满足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使人满意。
)和保健因素(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消除大家的不满。
),双因素理论对管理者的启示是要重视员工工作内容方面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是要使工作丰富化,多方面满足员工多方面的需求。
7.决策理论学派在决策理论学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是美国的赫伯持·西蒙。
他长期讲授计算机和心理学等课程,还曾从事过经济计量学的研究。
由于他在决策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贡献,于 1978 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
决策理论的要点主要有: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决策的标准并非是最优;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决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的经验及智能。
决策包括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8.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又叫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就是在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个学派后来经美国的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等人的发扬光大(建立在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上,围绕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展开),成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中的一个主流学派。
9.经验学派该学派的观点认为,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
然后加以概括和理论化,而后向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实际的建议。
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彼德·德鲁克 ,纽约大学教授欧内斯持·戴尔。
10.德鲁克德鲁克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他对于管理的最大贡献在于它将管理学进行了系统化的升华,从传统管理学进步到现代管理学。
德鲁克首次提出“管理学”概念,是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被西方学界尊为“大师中的大师”!(提出目标管理,重视知识工作,重视知识管理的作用。
)【习题】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实际上体现了管理学中()。
A.效益原理(利用较少的资金实现较大的利益)B.能级原理(根据能力将不同人放到不同的岗位上)C.系统原理D.人本原理【习题】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A.提高企业盈利率B.提高管理水平C.提高人的积极性D.提高劳动生产率二、管理职能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计划职能:首要职能,是对未来活动进行的一种预先的谋划。
2.组织职能(包括了协调职能):为实现组织目标, 对每个组织成员规定在工作中形成的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
分工与合作,这是管理的组织职能的两大主题。
3.领导职能:管理者利用组织所赋予的权力去指挥(以往重视指挥)、影响和激励(现在重视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
4.控制职能(纠偏和监督):保证组织各部门各环节能按预定要求运作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项管理工作活动。
【习题】确定组织活动的未来方向和目标在管理的基本过程中属于()A.计划职能(强调微观,计划时决策的延伸,详细的、具体的途径)B.决策职能(强调宏观目标、大方向)C.组织职能D.领导职能【习题】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句话中的“运筹帷幄”在管理的基本过程中属于()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习题】通过建立信息反馈和绩效评估机制,按照行政计划标准,衡量计划完成情况并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实现的行政职能是()。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协调职能D.控制职能三、管理中的原理、定律1.人本原理(将工人当做社会人;而过去仅把工人单做经济人。
)美国管理大师,人际管理理论创始人,乔治·埃尔顿·梅奥首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所谓人本原理(human theory)就是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被管理者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
人本原理的前提是: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而是具有多种需要的复杂的“社会人”。
这个重要的人本主义管理思想核心的提出,源自著名的霍桑实验。
2.牢骚效应凡是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那家公司或老板一定比没有这种人或有这种人而把牢骚埋在肚子里的公司要成功得多。
点评:(1)牢骚是改变不合理现状的催化剂。
(2)牢骚虽不总是正确的,但认真对待牢骚却总是正确的。
3.权变原理(也叫管理情境理论,类似哲学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权变”一词的意思就是“依具体情况而定”。
权变理论主要研究管理情境因素对管理效力的潜在影响。
该理论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管理行为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又被称为管理情境理论。
4.彼得原理(也叫彼得高地,主要探讨员工在组织内的晋升问题。
)彼得原理的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
由此导出的彼得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
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每一个职工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商数(PQ)为零。
至于如何加速提升到这个高地,有两种方法。
其一,是上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用的。
5.海恩法则(每一场严重的事故都是由小的细节引起的。
)海恩法则是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德国人帕布斯·海恩提出一个在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指出: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即量变引起质变。
);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6.帕金森定律(强调人员膨胀,机构臃肿,可能是因为领导不称职。
)帕金森定律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
第一是申请退职(引咎辞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