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6《画》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课《画》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 6 课《画》教课设计6 画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经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 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会写“水、去”等 4 个字。
2.正确朗诵、背诵古诗。
图文联合,感觉诗中描述的情景。
教课过程一、察看图画,引入诗句1.教师体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论并板书“山、水、花、鸟”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1.学生朗诵诗句,关于在自学过程顶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全班齐读,齐读以后轮读。
考察学生能否都会读了。
3.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 个生字。
4.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三、熟读成诵,感知粗心1.教师抽测学生背诵古诗状况,夸奖背诵好的同学,鼓舞背诵稍慢的同学。
2.学生正确朗诵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3.教师总结:我们旅行时,看到的自然风景大部分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
而课文所说的风景却恰好相反。
引出课文题目。
4.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什么是“来” ,什么是“去”?(2)远——近哪一种状况算“远” ,哪一种状况算“近”?(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而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
有—无高—矮多—少早—晚第二课时教课目的1.复习10 个生字和 2 个偏旁,会写“来、不”。
2.睁开想象,感觉诗中描述的风景,知道这是一幅山川画。
3.背诵课文。
教课过程一、检查复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 6 课《画》教课设计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兴趣提示,指名背诵古诗。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二、自学生字1.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着字形。
2.谈谈自己的识记方法。
(1)“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6课《画》教学实录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6课《画》教学实录一、前言课程背景《画》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6课,通过这一课程,学生将接触到关于画画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了解画画的基本知识,如颜色,形状等;2.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在开始这节课之前,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引导他们对画画产生兴趣。
2. 学习内容1.学生学习颜色的基本概念,老师可以准备一些颜料或彩色纸让学生观察和尝试。
2.学生学习不同形状的名称,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各种形状。
3.给学生讲解如何用画笔画图,可以示范一些简单的画法,引导学生尝试。
3. 实践操作1.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绘画任务,如画一个笑脸或画一颗树,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让大家交流和互相学习。
4. 总结在课程结束之前,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总结,让他们回想整个课程学到的知识,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练习画画。
三、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画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实践操作中展现出了较好的创造力。
不过,也有一部分学生在颜色和形状的认知上存在一定的混淆,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讲解。
四、课后作业完成绘画任务,画一幅你喜欢的图画,发挥想象力,展示在下堂课上。
五、延伸阅读1.《看图说话:绘本演绎课堂》2.《教学中的绘画艺术》六、心得体会本节课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学生对画画的表现和认知,也让我看到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他们通过画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以上是《画》教学实录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
(板书课题)(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 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对话平台欣赏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识字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
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
(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
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4、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5、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三篇
【导语】《画》是⼀⾸五⾔谜语诗。
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
本课配有⼀幅精美的⼭⽔画,画上有⼭、有⽔、有花、有鸟,鸟语花⾹、⼭⽔相衬,给⼈以⽆限的美感。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4个字。
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课⽂。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培养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民族⾳乐的磁带。
2、学⽣课前⾃制的⽣字卡⽚,⽔彩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课时 切⼊举偶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家猜⼀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师也出个谜语⼤家猜⼀猜好吗?远看⼭有⾊,近听⽔⽆声。
春去花还在,⼈来鸟不惊。
(学⽣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画》。
(板书课题) (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的特点,利⽤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下⼦抓住了孩⼦的⼼,激发了孩⼦们学习课⽂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 2、(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幅⼭⽔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按⼀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幅画引出课题,让学⽣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 对话平台 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学⽣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整体感知课⽂,体会⼤⾃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 识字 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字宝宝这⼀关,你们有没有信⼼? 2、出⽰本课⽣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
说说你是在哪⾥认识这些字的。
(引导学⽣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识字的信⼼和识字的愿望。
对识字量⼤的学⽣及时⿎励。
) 3、⾃读课⽂,边读边⽤⾃⼰喜欢的符号画出⽣字表中的⽣字,借肋拼⾳多读⼏遍。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画》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画》公开课教案【教材分析】《画》是部编版第一册教材中的一篇识字课文。
本课有一幅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
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
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
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
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
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水、去”2个汉字,认识2个偏旁。
2.积累反义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3.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水、去”2个汉字,认识2个偏旁。
2.积累反义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教学难点】1.掌握自主学习生字的方法。
2.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猜谜语:雪花。
2.出示课文,教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
3.刚才我们猜的谜语,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诗人以画作为谜底写的一首诗。
导入课题《画》。
(板书课题,书空,齐读)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看!熊大把这幅山水画带到了我们的课堂。
请同学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说话)(真棒!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在插图的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4个字。
2.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7页,听老师范读课文。
(注意:左手按书,右手指字。
)(声情并茂地范读,读出节奏感。
)3.像老师一样自己试着读2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一认。
(注意:左手按书,右手指字。
)4.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得扫清拦路虎,过好生字宝宝这一关。
你们有信心吗?现在,熊大给大家派任务了: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圈生字,圈好以后把每个生字拼读2遍并组词。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绘画可以表达情感和意思,培养对美的感觉和审美能力。
2.理解绘画的基本要素,如线条、颜色、形状等。
3.能够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表达简单的形体。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绘画的基本要素,并能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表达简单的形体。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内容1. 导入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色彩斑斓的绘画作品,或讲述一些艺术家的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
2. 学习绘画的基本要素1.线条: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线条,如直线、弯曲线、交叉线等,让学生感受不同线条的特点。
2.颜色: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常见的颜色和颜色的混搭效果,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基本概念。
3.形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让学生感受不同形状的特点。
3. 练习基本画线教师示范不同类型的线条的画法,如直线、弯曲线,然后让学生跟着画。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喜欢的线条样式。
4. 用颜色进行涂色练习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图形,如糖果、彩虹等,让学生自由涂色。
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基本概念,并且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5. 整合要素,绘制简单的形体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简单的形体,如房子、树、花等,让学生通过练习应用之前学到的基本要素进行创作。
6. 结束语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创作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不同的绘画要素及技巧,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及掌握绘画技巧。
3.练习法: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绘画技巧。
五、教学评估1.学生的兴趣、参与度和自主性。
2.学生的作品创意和表现力。
3.学生对绘画基本要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2.纸笔、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七、教学建议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环境,如大自然、万物和建筑等,从中获取灵感和素材进行创作。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6课《画》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6课《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画》这篇课文。
2.能够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3.能够掌握本课时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能力目标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画。
2.能够感知绘画的美和灵性。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画的热爱和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熟练朗读课文。
2.能够理解和表达画的美和感受。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表达对画的情感。
2.如何启发学生对画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材料1.课文《画》2.教学图片或实物画作3.课堂小组讨论材料教学环境1.教室内放置画作2.保证课堂安静的环境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让学生看课文标题《画》,并问学生:你们知道画是什么吗?你们喜欢画吗?第二步:导读(10分钟)1.老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以问题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畅想画的美和灵性。
第三步:学习(15分钟)1.课文学习和解读,老师讲解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画的感受和理解。
第四步:练习(15分钟)1.学生就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2.老师给出几幅画作,让学生用文字描述这些画作的美和自己的感受。
第五步:总结(5分钟)1.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鼓励学生对画的理解和欣赏。
五、课堂作业1.写一篇关于画的短文,描述自己对画的看法和感受。
2.自己动手画一幅小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画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画的审美情感和艺术欣赏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画》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和表达的思想;2.通过导入新知识习得生字词语,提高词汇量;3.认真感受课文中的画作和色彩,培养观察能力;4.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语的认读;2.读懂《画》课文,领悟故事中蕴含的主题思想;3.通过观察,感受画作和色彩。
三、教学准备1.课文原版:《画》;2.课文讲解PPT;3.画笔、颜色纸、橡皮擦、水彩颜料等;4.PPT中的词汇图片,生字词列表等。
四、教学流程1.导入新词邯郸市一家小饭馆老板的生意日渐不如人意,于是他想要“菜烂了可以炒了吃、钱烂了可以烧了取暖”。
这些说法中,有一些生字词需要大家认真读一遍。
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老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了学习新词汇的兴趣。
2.阅读并理解课文课文《画》主要讲述了小男孩小兵因喜欢画画,而意外地认识了梦想成为画家的大仙。
通过大仙花了三年的时间指导小兵的画画,小兵终于得到了妈妈认可的画作。
通过观察小兵和大仙,以及小兵和妈妈的之间的交流,小学生可以聆听到别人对自己和自己的作品的评价,进而内化这些评价,并逐渐成为自我评价的能力。
3.观察画作和色彩在讲解完课文后,老师可以请同学们一起观察教室中的不同颜色的物品,然后请同学试着用颜料画它们。
画完之后跟小伙伴们一起分享作品,展示自己的成果。
4.小结归纳在本节课结束之前,老师可以请同学们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归纳总结本节内容。
同时,也可以请同学们设计一幅自己喜欢的画作,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五、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好课程,合理规划,设计好教学内容,使得我们的教学行动更加有效和有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配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分析,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上册语文 识字6《画》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6《画》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画》,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诗意,培养朗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文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山、水、去、在、来、不、人、鸟、云。
2. 诗歌内容:理解诗意,感受诗中的自然景象。
3. 诗歌韵律: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诗意,培养朗读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自然景象,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诗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生字词:结合诗歌内容,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理解诗意: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中的自然景象。
5. 朗读感悟: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自然景象的描绘。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 家长协助孩子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画一幅描绘诗中自然景象的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1. 山、水、去、在、来、不、人、鸟、云。
2. 诗歌内容:描绘自然景象,感受诗中的情感。
3. 诗歌韵律: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审美情趣。
七、教学反思1. 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节课通过学习《画》,让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诗意,培养了朗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感悟,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 《画》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 《画》优秀教案含教学反
思
一、教案概述
•课题:《画》
•识字内容:6
•适用对象:部编人教版一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理解识字“画”字的基本含义和常见使用场景;
2.能够正确书写识字“画”字;
3.能够通过亲身感受理解绘画的乐趣和意义。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
•通过展示有关绘画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画”字的意义和用途。
2. 学习“画”字
•带领学生一起认读“画”字,并通过笔画顺序演示正确的书写方法。
•让学生反复练习书写“画”字,注意笔画的顺序和结构。
3. 活动设计
•安排绘画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来理解“画”字的含义,并体验绘画的乐趣。
•老师可以提供不同的绘画题材和工具,让学生自由发挥,展示个性和创造力。
4. 总结和展示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绘画活动的收获和体验,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欣赏。
三、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画”字的含义,而不是止步于纸面文字的认读和书写。
•绘画活动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和表达个性,避免过多的干预和限制,让学生感受自由和乐趣。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画》这个词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汉字,更是
一种表达和创造的方式。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通过绘画表达内心世界,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6《画》说课稿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6《画》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画》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课,主要通过描述画家画画的场景,引导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过程和作品。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悟、想象,激发他们对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听懂、读懂、说出《画》这篇课文,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了解画家画画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画》,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审美情感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
2.描述画家画画的情景。
### 难点3.听懂、读懂课文,理解其中的细节描写。
4.运用语言描述画家的动作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内容安排1.课前热身: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画家作画的过程,引入话题。
2.学习课文:听读原文,学习文章内容,让学生理解画家画画的场景。
3.语言点拓展:帮助学生掌握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描述画家的动作和情感。
4.情感体验:通过讨论、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感知画的美和画家的用心。
5.课堂练习:进行听力、口语、书写等各种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方法1.视听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对话法: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情感体验法:利用情感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画的魅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但也发现部分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对课文理解不够深入,需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自觉性。
在后续教学中,将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水平。
以上就是对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6《画》说课稿的详细分析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教授这一课程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6《画》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6《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老师朗读《画》,理解故事大意。
2.能朗读课文,准确把握语音语调。
3.能够用简单语言描述画的内容和作品中的人物。
4.能够感受到绘画的美和乐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对画作的描述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课文分析及其图片。
3.水彩笔、彩色铅笔、画纸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对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新知识1.朗读课文《画》请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2.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表达的意义。
3.图片欣赏展示课文中提到的画作图片,让学生观察作品的细节并描述其中的人物和场景。
3. 拓展活动1.课文内容表演分组表演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体会故事情节。
2.绘画创作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感受绘制一幅画作,可以是课文中描述的场景或自己的创意主题。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热情。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画》。
2.完成绘画作业,描述自己的作品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画》展开,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欣赏画作,展开绘画创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感知和体验绘画艺术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和想象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与绘画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绘画艺术中不断探索与发展。
以上是本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6.《画》 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部编版
6.《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画》,并理解诗句的含义。
(2)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诗句中的画面。
(3)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感知和理解古诗的内容。
(2)通过观察、想象、表达等活动,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和兴趣,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古诗《画》。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古诗《画》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的画面。
(2)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插图中的画面。
(3)教师引导学生猜测插图中的画面与古诗《画》的关系。
2. 学习古诗(1)教师出示古诗《画》,学生自读古诗。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气和节奏。
3. 体会诗意(1)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诗句的含义和感受。
(3)教师组织小组汇报,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4. 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其他古诗的插图,学生观察插图并猜测古诗的内容。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话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组织小组汇报,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收获。
(2)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作业布置1. 抄写古诗《画》,并背诵古诗。
2. 根据古诗《画》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篇短文。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古诗《静夜思》。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6《画》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6《画》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课前准备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
(板书课题)(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 对话平台欣赏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识字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
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
(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
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4、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6《画》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6《画》教案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读生字词:画、纸、笔、板、颜色、好看、不好看。
2.能够理解课文,掌握表达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的兴趣。
教学内容
本节课重点学习《画》一课,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和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喜爱画画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认读。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如何运用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知识
上课前,教师可以先准备好一些颜色鲜艳的笔,纸和画板等工具,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画”?“你想画一幅画,需要哪些东西”?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习新课
1.初步阅读课文后,随机提问学生:“画是什么?”孩子们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逐字解释生字词,“画、纸、笔、板、颜色、好看、不好看”并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孩子们加深理解。
3.整体阅读课文,再次叫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老师重点讲解和解释课文,增加内容深度。
5.与学生合作练习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总结课堂内容
1.总结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2.老师激发学生对画画的热爱,提高他们对美术的认识和丰富他们的画画经验。
教学评价
通过教师导入和引导,学生对“画”这个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并能够认读和理解
本节课的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并且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总体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6《画》教案
6画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走之1个偏旁。
会写“水、去〞等4个字。
2.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认识走之1个偏旁。
课前准备老师准备:1.制作带有反义词的头饰。
2.一幅山水画。
(画上题写着?画?这首诗。
)3.制作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朗读课文,打印学生活动卡。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的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有〞等10个生字和走之1个偏旁,正确书写“水、去〞2个字。
2.在图文结合、归类识字的过程中理解生字的意思,并在此根底上理解古诗的大意。
3.能正确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板块一观察图画,初读古诗活动1观察并交流图画,猜谜语1.课件出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1)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精巧的山水画。
(2)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
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按照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说一说画面上的内容。
(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2.课件出示古诗?画?,学生猜谜语。
老师读这首谜语诗,引导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诗,体会诗中描绘的画面。
(课件出示)活动2出示初读要求,同桌合作完成1.根据初读要求,学生自由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用铅笔标出来,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合作,互相交流。
(1)同桌互读生字,互相指出读得不正确的字音,互相教一教。
(2)同桌配合读诗句:两人分行读诗句,其他同学评价,及时纠正字音。
3.考察同桌合作学习情况。
4.齐读古诗。
操作指导:要引导学生发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在读诗看画中初步认识事物和生字,把读诗、交流引入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初读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才能。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画》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画》公开课说课稿
课程背景介绍
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为《画》,是学生初次接触绘画这一艺术形式,通过学习绘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同时学习汉字的字形结构和笔画特点。
课程目标
•认识一些基本的绘画工具和颜色
•了解绘画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对汉字字形的认知和记忆
课程内容安排
1.课前热身:观察周围的事物,谈论关于画的话题,引导学生对画的认
识和想象
2.导入绘画:向学生展示各种绘画工具和颜色,引导学生熟悉工具的使
用
3.绘画实践:让学生尝试用画笔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练习画
直线和曲线
4.学习习字:引导学生认知汉字“画”的字形结构和笔画顺序
5.创作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观察对象绘制自己的画作
6.展示和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画作的讨论和分享
教学策略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营造和引导激发学生兴趣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让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多种表现形式,让学生通过绘画和交流感受乐趣
•分层次指导,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点进行差异化教学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和情绪反应
•收集学生完成的作品,评价学生的绘画技巧和想象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评估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总结和展望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接触绘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想象能力,同时激发学
生对汉字字形的认知。
希望学生在这堂课中体验到绘画的乐趣,激发对艺术的热爱,并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绘画技能和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6《画》公开课教
案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通过描述山、水、花、鸟等景物,凸显“画”的形象特征。
配合谜语诗,有一幅经过装裱的水墨画,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意境典雅,给予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有10个,教学时,通过偏旁归类、
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
会写4个字,有3个独体字。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意境,另外,识字始终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还要大力开掘多种方式,让识字变得更轻松。
研究目标包括认识11个生字和2个偏旁,掌握正确的笔顺,了解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重点难点在于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和识记生字。
教学中应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让识字自然地与阅读、看图、想象、游戏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研究汉字。
评价方案】
1.通过各种读书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关注学生的识字
能力。
评价目标1;
2.通过同桌互相检查字的部件、笔画、笔顺、写字姿势等
方面,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评价目标2;
3.通过学生自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等,关注学生的朗
读能力。
评价目标3;
4.评价学生在朗读比赛中的表现。
评价目标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猜谜语激趣导入:胡子不多两边翘,开口总是喵喵喵,黑夜巡逻眼似灯,粮仓厨房它放哨。
(猫)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要研究一首谜语诗。
首先,教师呈现彩色图片,让学生观察。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元素,例如山、水、花、鸟等,并板书在黑板上。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读书方式,如个别读、自由读、齐读、抽读等,朗读这些词语。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发现图片上的题字或诗句。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相检查字的部件、笔画、笔顺、写字姿势等,互相帮助纠正错误。
3.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流朗读。
检查学生是否都能正确朗读。
4.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近、色”等10个生字,注意纠正发音错误。
5.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检测。
1)学生自由读。
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声、色、近”等3个易错的重点字。
3)识字游戏:摘苹果。
4)全班齐读。
6.教师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7.学生自由练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并纠正字
音错误。
(播放>编成的儿歌,学生跟着唱一唱)
8.朗读比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洪亮、最正确、最流畅的学生。
1.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赛读比赛,选出一名优胜者,然后
派遣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2.教师开场白:“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
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
”
3.学生自由背诵。
4.教师抽测学生古诗背诵情况,表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
背诵稍慢的同学。
5.教师引言:“大家背得不错!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
什么疑问吗?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
”
6.教师引问:“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
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7.教师引问:“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哪位同学
见过‘山’?说说‘山’是什么样的。
”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
8.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9.教师总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
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而课文
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
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
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
课文题目。
9.学生演示、说话、朗读。
1) 来——去,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示,体会“来、去”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2) 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课
件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3) 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然后再说
一说或演一演。
学生汇报:有—无、高—矮、多—少、早—晚。
4) 同桌相互读一读反义词。
5) 教师引领学生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说一个词,你们来说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
”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
学生背诵一句,课件出示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1) 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
2) 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
3) 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
4) 教师点名挑战背诵。
5) 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
二、自学生字。
1.指导学生多读课文,画出生字,并记住它们的字形。
2.在小组内使用生字卡片来识记生字,教师巡视并指导。
3.教师引导学生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学分享他们的识记方法。
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土
+厶=去”;“米+一=来”。
色”字上面是“”,下面是“巴”。
可以用想象法识字:尾“巴”顶戴个小帽子。
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
听”字是左右结构,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合起来就是“听”。
组词:听见、听到、听声、听说。
无”字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竖弯钩”,“天”第四笔是“捺”。
也可以利用
换一笔变新字的方法识记,“天”换一笔变成“无”。
远”、“还”、“近”这几个字都有“辶”偏旁。
可以用偏旁归
类法来识记。
“近”——“斤”加走之旁;“远”——“元”加走之旁;“还”——“不”加走之旁。
不”字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来识字。
谜语:“木不出头”。
组词:不好、不用。
声”字是上下结构的字。
组词:声音、大声、声乐、声母。
4.教师引导学生研究新的偏旁“辶”。
5.学生之间互相考查识字。
三、指导书写
1.呈现“水”、“去”、“来”和“不”这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
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笔顺和笔画特点。
2.教师逐字范写,学生跟着书写。
3.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例如,“水”的竖钩要写在竖中线上,横撇从横中线起笔。
“去”
的竖要在竖中线上,第一横短,第二横长。
“来”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
注意“不”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点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相评价,互相借鉴,教师巡视并
指导。
5.学生在书上描红,对比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次书写,班级展示。
四、板书设计
画
山水花鸟
画》评价单
评价内容评价方式
一、我会读
远有色近同桌评价
1.读字音准确☆
2.读轻声正确☆
无声来去还
评价标准:每做到一项,在星星上打“√”。
二、我会写
1.部件紧凑☆
2.占格准确☆
3.“水”的笔顺正确☆
4.书写姿势正确☆
水
三、朗读诗歌
1.流利,有感情☆
2.背诵熟练☆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评价标准:每做到一项,在星星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