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周建华:核心素养——从课标到课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大附中周建华:核心素养——从课标到课堂

为什么要提出核心素养

未来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本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本质是教育的竞争。因此,在上世纪末面临世纪之交的时候,许多国家和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都在思考,我们面向未来,要培养怎样的人,才能在竞争当中赢得优势?用什么方法描述要培养这样的人的规格呢?最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一条路,就是以核心素养为本,以核心素养来表达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规格。

从世界范围看,新加坡在1998年提出来了“21世纪素养框架”,2005年是OECD提出了《核心素养的界定和遴选:行动纲要》,2006年是欧洲和法国分别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促进终身学习》以及《七个核心素养》,2007年是美国提出了《21世纪素养框架》,2013年是日本提出了“21世纪能力”框架,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原来1996年提出的“终身学习的四大支柱”基础上又增加了“第五大支柱”,被称为“学会变化”,而且有四个关键词,接受变化、适应变化、主动应对变化,最高层次就是引领变化。我们国家在2016年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然后在2017年出台了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

从我国的政策背景看,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提出了要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6年9月,教育部委托的课题组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随后,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进行了修订。核心素养内涵是三个方面: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后教育部、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的。因此,党中央国务院抓教育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发布了许多重要的文件,提供了许多行动的指南和政策指引,实际上

根本问题都在回答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因此,世界教育变革的趋势就是将育人目标细化为核心素养,然后通过核心素养来统领课程教学的变革。

从我国课程改革的背景看,我国教育改革步入了“深水区”,思想观念的改革、体制机制的改革以及不同利益纷争都处在“深水区”。教育界经常讲,改到难处是高考,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学。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我们呼唤教育家型的校长办学,呼唤教育家型的教师教学。

如何全面正确的理解核心素

中小学涉及的核心素养到底有什么呢?实际上有三种核心素养。

第一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是教育部委托课题组颁布的,实际上是主要用来描述育人的总目标的。

第二是普通高中学科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阶段被称为“课程核心素养”。下面提到“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高中的,“课程核心素养”那就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那么,义务教育阶段为什么没有沿用“学科核心素养”这个词呢?因为在义务教育阶段,有的是课程,不是学科。例如科学课,这是一门课程,但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因为其包括理化生,还包括地球科学。

学科核心素养指导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对应地在课程标准里面又出现了学业质量标准。

那么,学业质量标准是什么?是指学生学完某个课程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实际上是描述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的、学到了什么程度。

第三是普通高考学科素养,这个是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里面的,界定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程度。所以,教学考的一致性或者是教学评的一致性,实际主要来自于这儿,所以我们应该知道有三种核心素养。

下面,对此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2016年颁布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但是高中课标2017版里多了一个词,学生学习课程后形成的正确价值观、

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多了“正确价值观”。

学科核心素养都是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做事的能力。而确的观念就是寻求或者坚持把事情做正确。我们经常讲,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做正确的事里有价值观,正确的做事就是执行,不管这个事情对不对。关键能力是指什么呢?就是指能做成事。必备品格是什么呢?愿意并且习惯的做正确的事,这是一种品格。

高考的学科素养是高质量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所以,高考把考查内容凝练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核心是全面发展的人,包括三个方面,六大素养,18个基本点。

为什么这个核心素养没有以正式文件发布呢?我们对照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来看,十八个基本点中指向“德”的比较多,指向“智”的也比较多,但是没有指向“体”的,指向美的是“审美情趣”,但是这和美育不能划等号,劳动意识与劳动教育也不能划等号。也就是说这个素养框架对“德”和“智”表现的比较多,“体”是缺失的,“美”和“劳”要做相当的补充,因而这个框架不尽完善。

我们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普通高中学科核心素养对应的话,我们可以发现18个基本点与学科核心素养重合度大概是90%。如果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表达得更全面更准确的话,德智体美劳表达的更均衡、更准确的话,这个比例还会适当的提高,但是它不会画等号。这样一来实际就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情?我们要去培养学生整体的核心素养,最主要的工作是应该去培养,因为它重叠的部分达到了90%甚至更多;此外,还有什么证据呢?学生每天在校的时间至少有七节课是在常态的教学中度过的,而我们的常态教学主要是学科教学,所以用这样多的时间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它在实践上也是可行的。

现在由于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又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我们现在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让老师理解它,然后才能在课堂上去实践它。

为了帮助老师理解和实践,我们总结了四个方法。

第一,学法。最主要的是解构,把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拆开来看看,它构成要件到底是什么,如果能把构成要件抓住了,理解的到位了,课堂上才能更好的去建构。

第二,想法。学明白了,课堂上需要去建构,能够拿出几条最本质的实践主张。

第三,做法。在实践当中,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措施。

第四,说法。实践了一学期或者实践了半学期,总结有哪些实践经验,当然说法的背后也可以是文本的说法,就是可以通过写作来进行理论概括,写成规范的学术论文予以发表,和更多的同行、同道来共享研究成果。

关于学业质量标准

它的定义是指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以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的标准。这句话,我们理解时要特别注意,第一,学业质量标准就是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表现,如何评价到底有没有达到呢?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了评价学业的标准,不难发现,我们评价的依据是表现,而学业质量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本来是一个术语、是一个名词,我们需要将这个术语、这个名词变成一种关键表现,所以这是核心素养从课标到课堂的一个重要的要素。

那么,它有什么价值呢?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的最大的特征是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一方面,可以帮助老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与广度,为阶段性评价(或者叫合格考)、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考和升学考试提供重要的依据,促进教学考的有机衔接,形成育人的合力。因此,学业质量管理、学业质量标准虽然最早是高中出现的,所以我们要在全学段,由高中到初中再到小学;还要在全学科,不管高考、高考考不考的学科,都得开展学业质量的管理。

关于“高考学科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