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育种和常规育种的关系
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总结知识点
1、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和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的遗传上相似而稳定的植物群体。
2、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3、种质;决定生物性状遗传,能把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4、种质资源(遗传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的统称5、无性繁殖:生物不是通过有性生殖,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等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
6、有性繁殖;生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胚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7、无融合生殖:指一种近似有性繁殖由无融合生殖胚发育成植株的无性繁殖方式。
8、自花授粉;在自然条件下,雄蕊的花粉一般不借助外力即可直接授到本花雌蕊的柱头上,一般自然异交率在5%以内。
9、异花授粉;在天然授粉情况下,雌蕊主要依靠异株或同株异花的花粉完成授粉、受精。
天然异交率50%以上。
10、品质性状;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与品质有关的性状为品质性状。
11、目标性状;各类作物品种都具有一系列性状,其中特别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这些性状又各有其组成因素及生理生化基础。
12、育种目标: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13、选择差;当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群体与原始群体平均值将有一定差距为选择差14、饰变;由环境条件(土壤、气候、栽培措施)变化引起的变异15、芽变: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16、选择育种;利用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17、芽变选种;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
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较鉴定,选出优系,培育成新品种的选择。
18、实生选种;针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为改进其经济性状,提高品质而进行的选种育种19、引种驯化;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的迁到其它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与品种。
育种学复习资料(级农学班)2
育种学复习资料(级农学班)2《育种学》一、名词解释2、经济性状:指符合人类的生产要求,与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关系最密切的动植物性状。
3、自交不亲和: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4、种质资源:一般是指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5、生态类型:在同一物种变种范围内,在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等方面均与当地的主要生态条件相适应,遗传结构也基本相似的作物类型。
6、选择育种:是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7、混合法:在自花授粉作物的杂种分离世代,按组合混合种植,不加选择,直到估计杂种后代纯合百分率达到80%以上时(约在F2—F6)才开始选择一次单株,下一代成为株系,然后选拔优良系统进行升级试验。
8、衍生系统法:由F2或F3一个单株所繁衍的后代群体分别称之为F2或F3衍生系统。
这种方法是在F2或F3进行一次株选,以后各代分别按衍生系统混合种植,而不加选择。
对衍生系统进行测产,测定结果只作参考,淘汰明显不良的衍生系统,并逐代明确优良的衍生系统,直到产量及其他有关性状趋于稳定的世代(F5-F8),再从优良衍生系统内选单株,下一年种成株系,从中选择优良系统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直至育成品种。
9、一环系:由地方品种,综合品种和人工合成群体分离出的自交系。
10、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中分离出的自交系。
11、回交:杂种后代与双亲之一连续多代杂交。
12、一般配合力:一个纯系亲本在一系列杂交组合中的平均产量或其它性状的平均表现。
13、特殊配合力:某杂交组合的实测值与预测值之差。
14、雄性不育系:在两性花或雌雄同株植物中,雌蕊发育正常,但遗传性上自身造成无花粉或花粉失去活力的植株所构成的品系。
15、雄性不育恢复系:凡雌雄蕊正常,自交结实,能用作不育系的授粉亲本,并使杂种一代恢复正常育性的品种或品系。
作物分子育种
一、作物分子育种作物育种基本任务:1.在研究和掌握作物形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作物种植资源;2.选育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3.繁殖生产用种。
作物分子育种:即在经典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理论指导下,将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整合于传统育种方法中,实现表现型和基因型选择的有机结合,培育优良新品种。
分子标记育种:又称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利用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在杂交后代中准确鉴别不同个体基因型,从而进行辅助选择育种。
特点:能有效结合基因型与表现型鉴定,显著提高选择的准确性。
转基因育种:利用基因重组DNA技术,将功能明确的基因通过遗传转化手段导入受体品种的基因组,并使其表达期望形状的育种方法。
特点:能打破基因不同物种交流障碍,克服传统育种的困难问题。
分子设计育种(刚起步):目的——通过各种技术的集成与整合,在育种家的田间试验之前,对育种程序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确立目标基因型,提出最佳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策略,提高育种试验可见性。
我国作物分子育种中存在的问题:1.基因资源挖掘力度有待加强;2.实用分子标记和具重要育种价值的基因十分贫乏;3.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尚待突破;4.通过分子育种培育的突破性品种不多,产业化程度不高;5.作物分子育种的组织体系和实施机制需要创新。
作物分子育种意义:1.发展作物分子育种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2.全面实现作物分子育种相关技术突破;3.加速作物分子育种研发和产业化。
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比较:1.常规育种表现型选择时,会受时空因素影响,而分子育种不会;2.常规育种来源广,育种亲本贫乏;分子育种基因来源广,基因资源丰富。
3.常规育种基因局限于种内,少数局限于亚种间;分子育种基因交流不受物种限制。
4.常规育种目标性状有不明确性;分子育种目的基因功能已知,目标性状明确。
5.最明显特征:常规育种选择时间长;分子育种选择时间短,可调控基因及其产物的功能、表达。
棉花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的比较及展望
棉花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的比较及展望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新疆棉花的基本情况,并对新疆棉花在常规育种及分子育种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展望了其以后的发展。
关键词:棉花常规育种分子育种棉花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作物与战略资源,棉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棉花育种的成果,对于棉花的增产和产业的兴旺都有至关重要的科技贡献份额。
遗传变异度的开拓和对多育种目标性状的和谐组合,是衡量育种方法科学性的客观尺度。
近半个世纪,国内外不少学者探索产生这种难度的遗传障碍和改进育种方法的途径。
从1983年美国科学家获得第一株转基因作物到现在,短短的20多年里,转基因作物迅猛发展。
迄今为止,已有大量的转基因作物从实验室走进了大田,而转基因棉花则是至今转基因作物中商业化运作最为成功的作物之一。
新疆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目前总产量已占到全国的4O ,植棉面积、皮棉单产及总产、调出量连续16年位居全国首位。
据统计,新疆植棉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65~70;农民纯收入中35 来自棉花。
因而新疆棉花在满足企业对国内原棉的需求、增加棉农收入、稳定经济等方面均发挥着重大作用。
新疆棉花产业优势主要表现为自然条件优越。
日照时间长、光强度大、热量丰富、空气干燥,为棉花生长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同时也存在诸多不利因素:1)棉田多年连作,造成枯(黄)萎病愈发严重,蚜虫、红蜘蛛危害加剧,棉铃虫不定期暴发,病虫害造成棉花减产15 ~20 ;2)水资源短缺,干旱区缺水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3)恶劣气候过程影响较大,棉花生育期内南疆干热风、倒春寒,北疆冰冻雨雪天气发生较频繁,气候因素造成棉花减产10 ~2O 。
上述不利因素最终造成新疆棉花产量徘徊,抗枯(黄)萎病性、抗虫性、抗逆性(干旱、盐碱、寒害等)形势更加严峻。
对此,常规育种技术遇到了瓶颈,难以取得重大突破。
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实现的。
转基因植物技术及其产品是当今世界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的重点和热点,是我国农业科技革命的核心内容之一。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精品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近年,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标记技术在诸多领域得到应用,尤以农业、医药业、畜牧业等行业应用得最多。
分子标记是指以生物大分子的多态性为基础的遗传标记。
分子标记的出现,使植物育种的“间接选择”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遗传分析的准确性和选育种的有效性,因而在遗传育种领域愈来愈受到重视。
在遗传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DNA分子标记已经发展了很多种,一般依其所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Southern杂交技术为核心的分子标记(如RFLP),此类被称为第一代分子标记;以PCR技术为核心的分子标记(如STS、RAPD、AFLP、SSR等)称为第二代分子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称为第三代分子标记,这也是以PCR技术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
现分别介绍其原理及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1分子标记在植物育种上的特点分子标记育种(molecular mark-assist selection,MAS)是借助分子标记在DNA水平上对遗传资源或育种材料进行选择,对作物产量,品质和抗性等综合性状进行高效改良,并针对目标性状基困连锁进行优良植株筛选,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与传统遗传育种相结合的新品种选育方法。
与传统育种相比分子标记的优势是:(1)传统育种通过性状间接筛选目的基因,分子标记则通过直接与目的基因连锁进行筛选,因此,后者比前者准确,特别是在一些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对应关系较差时的筛选,(2)传统育种需要在成熟期才能筛选,分子标记筛选则可以不受植物生长发育期的限制,在苗期就可以筛选,而且不影响植株生长,(3)传统方法一次只能标记一个基因,分子标记筛选则可以同时筛选多个目的性状基因,(4)分子标记筛选利用了控制单一性状的多个等位基因,避免了传统育种通过表现型而获得不纯植株的缺陷;(5)分子标记筛选样品用量少,可以进行非破坏性筛选,从而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
2常用分子标记的技术及其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2.1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简称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是以分子杂交技术为基础的标记技术,其原理是碱基的突变、缺失、重排或是一段DNA的重排或插入,导致限制性内切核苷酸酶的酶切位点分布发生改变,得到的切割片段在数量和长度上不同,从而产生多态性。
分子设计育种
• 影响常规作物育种效率有哪些因素?如何应用现代生物技 术提高常规作物育种效率?
1.能提高效率,能够定向育种
与常规育种方法相比,作物分子设计育种首 先在计算机上模拟实施,考虑的因素更多、 更周全,因而所选用的亲本组合、选择途径 等更有效,更能满足育种的需要,能够极大 地提高育种效率。
2.是一个结合多学科的系统工程
• 分子设计育种在以后实施过程中将是一 个结合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 学、作物遗传学、育种学、栽培学、植物 保护、生物统计学、土壤学、生态学等多 学科的系统工程。
【五】必须清楚的情况??
必须清楚计算机模拟分子育种技术必须和常规育 种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出成果。
当前的努力方向应该是逐步提高分子技术在分子 标记辅助育种中的技术含量,从而实现真正的分 子育种,实现作物育种由“经验+艺术+机遇”向科 学转变。
值得思考的问题??
• 如何利用生物技术在作物遗传改良中创造遗传变异? • 转基因育种能否代替常规作物育种? • 生物技术在现代作物育种中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 简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 简述植物转基因的要紧方法有那些?
三是预见性差,一般很难预测杂交后代的表现,有时 即使成功,也不明白其中的真正缘故。
例如:传统育种技术要培育抗病品种,通常是用
抗病品种做亲本,与具有其他优良目标性状(比 如抗倒伏)的品种杂交,从产生的后代中进行选 择,如此的选择要进行5-6代。但假如选择时田间 没有发病,就无法确定后代是否具有抗病性,如 此通过多年选育出的材料最后可能发现是感病的, 结果就前功尽弃。
作物育种复习题
《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第一章育种目标1.名词术语:育种目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收获指数、株型育种、高光效育种2.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3.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4.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5.怎样才能正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6.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的单产?7.针对你所熟悉的某一地区制订某一个作物的育种目标,并说明其理由。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简述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的花器构造及开花习性。
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异花授粉?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自花授粉?2.结合具体作物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3.农作物品种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基本特性?4.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第三章种质资源1.概念解释:种质资源、起源中心、初生中心、次生中心、原生作物、次生作物、遗传多样性中心、基因银行、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2.简述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
3.简述本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4. 简述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5.Vavilov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中有何作用?6.如何划分初生中心与次生中心?7.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8.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9.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10.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必要性与意义何在?第四章引种与驯化1.引种驯化的概念及基本原理是什么?2.影响引种的因素和引种规律是什么?第五章选择育种1.试述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程序。
第六章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自的遗传机理是什么?2.为什么说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有何重要意义?3.如何理解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四条原则?4.选用遗传差异大的材料作亲本有何利弊?如何理解双亲来源地远近与双亲亲缘关系远近的关系?5.为什么要求双亲应具有较高的配合力?6.为什么说杂交方式是影响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杂交方式有哪些?试说明在单交、三交、四交、双交等杂交方式中,每一亲本遗传比重如何?为什么在三交和四交中要把农艺性状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7.解释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单粒传法,简述它们各自的工作要点。
第六章分子设计育种.ppt
与常规育种方法相比,作物分子设计育种首先在计算机上模 拟实施,考虑的因素更多、更周全,因而所选用的亲本组合、 选择途径等更有效,更能满足育种的需要,可以极大地提高 育种效率。
2.是一个结合多学科的系统工程
分子设计育种在未来实施过程中将是一个结合分 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学、作物遗传学、 育种学、栽培学、植物保护、生物统计学、土壤 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系统工程。
三是预见性差,一般很难预测杂交后代的表现,有时即使成功,也不明白其 中的真正原因。
例如:传统育种技术要培育抗病品种,通常是用
抗病品种做亲本,与具有其他优良目标性状(比 如抗倒伏)的品种杂交,从产生的后代中进行选 择,这样的选择要进行5-6代。但如果选择时田间 没有发病,就无法确定后代是否具有抗病性,这 样经过多年选育出的材料最后可能发现是感病的, 结果就前功尽弃。
农作物的数量性状QTL定位研究比较深入的作物有水稻、玉米、 小麦和番茄等。从不同角度分析了QTL的主效应、QTL之间的互作效 应、QTL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基因分解、精细 定位和图位克隆研究。
等位基因变异的检测与表型性状的深入鉴定相结合已成为从种 质资源中发掘新基因的有效手段。利用高代回交导入系结合定向选择, 大规模发掘种质资源中有利基因,从而获取QTL的复等位基因在不同 遗传背景下的表达效应,以便将QTL定位研究与植物育种紧密结合起 来,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全面、准确的遗传信息。
2 分子标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第一代分子标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开发出基
于Southern 杂交的第一代分子标记 (RFLP为代表) 第二代分子标记:基于PCR的第二代分子标记(SSR为代表)。 第三代分子标记:基于基因序列的第三代分子标记,即来自
分子育种心得(精选3篇)
分子育种心得(精选3篇)分子育种心得篇1分子育种心得一、绪论1.分子育种的定义和背景2.分子育种的重要性和应用3.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的区别和联系二、分子育种技术1.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技术2.基因表达调控和表观遗传学修饰3.基因组选择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4.基因组重排和基因转移三、育种策略1.基因克隆和育种材料的选择2.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3.基因克隆和转基因植物的研发4.植物表达的调控和系统发育的考虑四、实践案例1.转基因植物的研发和商业化应用2.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3.基因组选择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应用五、结论1.分子育种的前景和挑战2.分子育种在农业生产中的潜力和影响3.分子育种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在分子育种领域,我们致力于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基因编辑等技术,来创造出具有优良特性、适应环境变化的新品种。
这一过程包括选择育种材料、基因克隆、基因编辑、基因表达调控等多个步骤。
育种策略也发生了变革。
传统的育种方法依赖于自然选择,而现代分子育种则更注重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通过基因组重排和基因转移等方式,更精准地设计出具有特定性状和优良基因组合的新品种。
实践案例表明,分子育种方法在提高植物产量、改善植物抗逆性、优化营养组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转基因植物的研发成功使得作物具有更高的抗虫性和抗病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基因编辑技术也为植物育种提供了更为精准和精确的方法,有望在未来实现更高质量的基因改良。
然而,分子育种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对环境的影响、伦理问题、技术难度等。
因此,我们需要继续研究和发展新的育种策略和技术,以克服这些挑战,实现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总的来说,分子育种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
通过对基因的精准编辑和调控,我们正在不断创造出具有更优良特性的新品种,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农业生产需求。
分子育种心得篇2分子育种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其目的是通过改良生物体的遗传特性来创造更优质、更适应环境的作物和生物品种。
传统与现代植物育种方法的优缺点,分子育种的进展马云海
传统与现代植物育种方法的优缺点,分子育种的进展生物工程系马云海学号:8201203077摘要: 植物育种是一门很复杂的技术,针对不同的植物应采用不同的育种方式,要对各种育种方式进行比较,选择简易、可操作的方式。
近年来, 随着基因组测序等多种技术实现突破, 基因组学、表型组学等多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得到迅猛发展, 作物育种理论和技术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以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分子设计育种为代表的现代作物分子育种技术逐渐成为了全世界作物育种的主流,本文在比较传统育种和现代育种的优缺点, 由于传统育种工作依赖于育种家的经验和机遇, 往往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不可预测性, 而分子育种能显著提高育种效率, 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植物育种; 传统植物育种;; 分子育种;增加作物单产对于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良种是一种最为经济有效的增产因素,而良种的获得与作物育种方法的不断改进密不可分。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作物育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系统选育,到后来的杂交育种、杂交优势育种、诱变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等。
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进入了现代多样化育种阶段,方法的创新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现在基本形成了以杂交育种方法为主,多种育种方法并存的局面。
近些年来,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作物育种当中,展示了其特有的作用和前景,如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因育种,但是这些技术或方法在育种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基础理论和具体应用技术需要解决。
以水稻为例,目前已拥有较完整全基因组数据、高密度分子标记和转化技术等,但仍然缺乏品质、产量、抗性等复杂性状综合改良的高效育种策略;目前采用的转化方法对外源基因在受体植物上的整合是随机的且单基因导入,在定点整合和多基因导入技术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同时,作物育种还存在育种周期长、公共平台和共享资源建设不够、遗传基础狭窄等一系列其他问题。
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摘要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基因组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近年来在玉米育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重点讨论其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通过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加快玉米育种进程和提高育种效率,为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1. 引言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农业生产中最常见的作物之一。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和提高粮食产量,玉米育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然而,传统的育种方法通常耗时且费力,因此需要一种高效、可靠的技术来加速玉米育种进程。
分子标记技术的出现为玉米育种带来了新的希望。
2. 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1 基本概念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某一特定序列在基因组中的存在和变异来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的方法。
它是基于DNA序列的变异性,利用特定的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引物来扩增目标序列,并通过不同的检测方法来分析扩增片段的差异,从而实现对个体或群体的鉴定和分析。
2.2 分类分子标记技术可以根据检测方法和标记类型的不同进行分类。
主要的分类包括:•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对DNA分子进行切割,生成不同长度的片段,并通过凝胶电泳等方法分析和鉴定这些片段。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通过特定的引物扩增目标序列,并通过扩增片段的长度差异来进行分析。
•SSR(简单序列重复)技术:通过检测基因组中特定的短重复序列来进行分析。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技术:通过检测基因组中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来进行分析。
3. 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3.1 品种鉴定和纯度检测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对玉米品种进行鉴定和纯度检测。
通过对玉米基因组中特定的DNA序列进行扩增和分析,在不同品种之间可以检测到明显的差异,从而实现品种鉴定和纯度检测。
这种方法比传统的鉴定和纯度检测方法更为快速和准确。
3.2 遗传图谱构建分子标记技术还可以用于构建玉米的遗传图谱。
玉米育种常识
玉米常识育种知识一、常规育种:二、转基因育种转基因研究作为生物技术的前沿,以其可打破物种界限、实现不同物种间基因交流的巨大优越性,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在农业高技术领域各国努力抢占的制高点。
由于有益性状目的基因的分离、载体构建、基因转化等技术日臻成熟和完善,转基因技术已用于改良作物的多种特性,如抗病、抗虫、抗逆、生长发育、品质等方面。
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应用面积的第二大国。
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由于它对目标性状的选择不受基因表达和环境的影响、可以在早世代和植株生长的任何阶段进行、对分离世代可以快速鉴定植株的基因型而不受显隐性的影响、可以通过选择剔除连锁累赘,因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加速了育种进程,为转基因作物商品化创造了条件。
起源和历史玉米是神奇的作物,是印地安文明的基础,也是印地安人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因为玉米是印地安人长期选育驯化的结果。
玉米已经完全失去了其野生性,如果没有人类的帮助,玉米会立即灭绝。
说玉米神奇在于它广泛的适应性、类型的丰富及不同于其他作物那样具有明确的祖先。
玉米的起源至今还是一个谜,它的祖先似乎消失的无影无踪,它与任何近缘种属都有显著的差异,它的起源另科学家大伤脑筋,争论了一个多世纪至今未有定论。
多数人认为,玉米大约起源于7000~8000年前的中美洲地区,经历了数千年的进化,它的果穗由2.4厘米增加到现在的25厘米左右。
1500~1510年间,玉米传入我国,传入途径大约有两条,一条是海路,一条是陆路,海路是通过船只传入东南沿海地区,再传入内地;陆路是由印度传入西藏,再传入四川及内地。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玉米育种工作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更换了5次单交种,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很多。
玉米带和玉米的分布玉米(Zea Mays L.)属于禾本科(Gramineae),玉米属,俗名玉蜀黍、大蜀黍、棒子、苞米、苞谷、玉菱、玉麦、六谷、芦黍和珍珠米等。
小麦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小麦育种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在众多粮食作物中,小麦是全世界种植面最大、产量最多的一种,在解决人类粮食需求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
文本分析了常规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远缘杂交育种,以及分子设计育种等技术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进展,希望对相关问题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麦育种;遗传改良;技术应用一、常规育种所谓常规育种,是指种内品种杂交选育纯种品种的过程,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多,也是见效最好的一种育种方式。
常规育种这一方法所面向的性状改良群体是非常多的,变异范围也比较广,对作物品种创新有着较为突出的贡献。
但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到,因为它是种内品种杂交,多数情况下是在普通小麦基因间进行基因重组,进而得到新的品种,所以经常需要不断引入新的外来基因才能满足新品种的育成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生产变得越来越复杂。
另外,抗性基因与病菌生理小种变化也存在一定冲突,会使基因丧失掉已形成的抗性。
二、人工诱变育种植物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时有发生,但相比人工诱变,自然突变的频率还是比较低的。
所谓自然突变,是指事物受到自然环境变化影响,或者其自身的遗传结构本身不太稳定而发生的基因突变。
人工诱变育种的灵感便来自于自然突变,当把某些目标植物置于高仿真环境下时,它们的基因突变率将会大大提高,使带有明确目的的定向创造和筛选基因变异成为可能。
大量实践证明,诱变育种技术在作物品种改良上有着独特的作用。
在小麦诱变育种行为中,人们通常会采用三种方式来在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从而提升育种效率和水平,即物理诱变、化学诱变、生物诱变。
(一)物理诱变育种在进行物理诱变时,主要使用的诱变剂有x射线、γ射线、β射线,以及中子,相比β射线和中子,x射线与γ射线应用的较多。
其原理是,利用上述三种射线的高能量特点与强穿透力特点,对被试作物原子的内层电子进行激活处理,已使它的共价键形成断裂,从而改变原有染色体结构。
使用中子作诱变剂则有所不同,由于它本身不带电,所以若想完成对被试作物染色体的改变,我们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其与被试作物原子核的撞击行为上,因为这个过程可以使原子核变换产生γ射线等能力交换,进而引发变异。
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
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第一章育种目标1.名词术语:育种目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收获指数、株型育种、高光效育种2.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3.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4.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5.怎样才能正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6.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的单产?7.针对你所熟悉的某一地区制订某一个作物的育种目标,并说明其理由。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简述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的花器构造及开花习性。
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异花授粉?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自花授粉?2.结合具体作物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3.农作物品种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基本特性?4.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第三章种质资源1.概念解释:种质资源、起源中心、初生中心、次生中心、原生作物、次生作物、遗传多样性中心、基因银行、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2.简述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
3.简述本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4. 简述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5.Vavilov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中有何作用?6.如何划分初生中心与次生中心?7.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8.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9.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10.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必要性与意义何在?第四章引种与驯化1.引种驯化的概念及基本原理是什么?2.影响引种的因素和引种规律是什么?第五章选择育种1.试述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程序。
第六章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自的遗传机理是什么?2.为什么说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有何重要意义?3.如何理解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四条原则?4.选用遗传差异大的材料作亲本有何利弊?如何理解双亲来源地远近与双亲亲缘关系远近的关系?5.为什么要求双亲应具有较高的配合力?6.为什么说杂交方式是影响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杂交方式有哪些?试说明在单交、三交、四交、双交等杂交方式中,每一亲本遗传比重如何?为什么在三交和四交中要把农艺性状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7.解释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单粒传法,简述它们各自的工作要点。
大豆常规杂交育种和生物分子育种的优劣对比
摘要:目前,大豆育种技术、育种手段发生了重大变革,从大豆育种目标分析到大豆育种手段展开了论述,通过对大豆传统育种方法和现阶段兴起的生物分子育种方法的对比,分析其优缺点,并探讨了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根据不同育种目标建立相应的育种策略,提高育种成功率。
关键词:大豆常规杂交育种;生物分子育种;优劣对比文章编号:1005-2690(2020)17-0029-02中图分类号:S565.103文献标志码:A大豆常规杂交育种和生物分子育种的优劣对比古晓红,李方舟*,张海生,杨婷婷,王军(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原030031)大豆起源于中国,在轩辕黄帝时已种植。
大豆也称黄豆,古称“菽”,被称为“田中之肉”“绿色牛乳”。
大豆是通过自花授粉繁殖后代的,一般其异交率很低,可以忽略不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豆育种方式也顺应时代在不断地进步,从原始的自然变异选育到常规杂交育种。
现阶段随着生物技术的兴起与发展,生物分子育种也被广泛地应用到大豆育种中。
但常规杂交育种迄今为止仍然是大豆育种最主要、最通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1]。
1育种目标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所以选择优良的父、母本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目标父、母本的基因重组,即利用各种育种途径,如人工杂交或者分子标记等手段,通过基因重组分离出一些优良性状,并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进而选育出理想的目标材料,所以说亲本的选择是大豆育种成败的关键。
另外,育种目标总是多方面的,如果父、母本都是优点多、缺点少,那么无论通过什么育种手段选育出的后代,出现综合性状较好的材料的概率就大,就有可能选出优良的品种。
但无论是常规杂交育种还是生物分子育种,其育种目标都是一致的,即在不同品种间选取自己所要的,如将丰产性、熟性、抗性、品质好的品种作为选择目标,通过各自的方法,达到同一个目的。
1.1丰产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丰产无疑是育种目标的重要指标。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与前景
3 问题 3. 1 分子 标记辅助选择应注意的一些实际问题 (1)对辅助选择的性状的选择 : 应选常规育种比较费时费力 又十分重 要的目的 性状, 如, 难以 鉴定和检测 的性状、鉴定成本 很高的性状、在生长发育 后期才出现或才能检测的性状。
(2)加快基因作图的步伐: 对重要基因的分子标记作图是分 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关键之一, 因此, 要应用合适的分子标记对更 多的重要基因( 包括 QT L) 进行标记和定位。
( 上接第 350 页) 基因( QT L) 定位, 技术难度还很大, 使得科 学家 们不得不把大量的经费及精力投入在基 因定位和分子标记鉴定 等环节上, 无暇顾及分子选择过程。
( 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对于 单个或少 数几个基 因的分子标 记辅助选 择, 现有 的分子标 记辅 助选择技术体系是有效的。但由于大多数重要性 状是多基因控 制的数量性状, 要同时选择许多基因, 现有的分子 标记辅助选择 技术体系则还难以做到。
— 352 —
bet ween elit e inbred lines and responses in hybrids. Pr oc. 46th Annual Cor nand Sor ghum Industr y Resear ch Conf. , America n Seed Tr ade Association, 1991, 46: 104- 113.
( 1) 基因定位研究与育种程序 相脱节。绝大多数的研究者只 把工作目标 确定在鉴定 和定位重 要的基因上, 在设 计研究方案 时, 选材上往往只考虑基 因定位的便利而不考虑育种的需要, 因 此, 在完成目标基因的定 位时, 并不能直接应用于育种。
(2)基因定位和分子 标记分 析在实 用性和 成本方面 还有待 进一步改进。对于质量性状的基因定位, 技术上是成熟的, 但仍 是个耗资费力的过程。对于数量性状的( 下转第 352 页)
玉米转基因方法
生物界共用同一个基因库的方向发展;精确性是指他
直接以目的基因为操作对象,使育种目标同育种素材
精确配对,能有效地打破遗传连锁的累赘,提高育种
效率。
二、玉米转基因育种技术概述
(一)、直接的遗传转化方式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出现较早,并很快成
为双子叶植物遗传转化的常规方法。以后发明了一系 列直接的遗传转化方法打开了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玉米 等作物转基因研究的大门。
这些方法是采用简单的外力冲击或某些物理学原理,将携 带外源DNA片段的质粒载体直接导入植物细胞,然后随机地整
合进受体基因组。例如采用电激法、PEG法等转化玉米的原生
质体,采用超声波材料、脂质体包裹法和花粉管介导法和子房 注射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等。但是转化技术大多需要经
过原生质体或组织培养阶段,转化周期长,转化受体受到基因
等(1993)用此法获得了正常的转化体。由谢友菊等发明的
玉米微量注射器已获得了国家专利。
子房注射法的最突出优点有两个:
一是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操作简便;
二是转化受体不受基因型的限制,这对于优良
自交系转化和优良转基因杂交种的培育极其有利。
(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
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基因转化系统,其含有的Ti或 Ri质粒具有携带外源具有的功能。经过用遗传工程的方法对农 杆菌及其质粒加以改造,并装入外源基因,借助农杆菌对植物 的侵染将外源基因带入植物细胞内,从而完成转化过程。迄今 已发现农杆菌能侵染20多种单子叶植物,对玉米的转化效率相
玉米育种学
扬州大学农学院 作物遗传育种暨应用生物技术系
邓德祥
(一)、分子育种的概念
分子植物育种的原理与基本方法育种学课件
国际合作加强,跨国育种公司成为 主导力量,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 在育种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分子植物育种的意义
提高育种效率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快速准确地鉴定优良基 因型,缩短育种周期。
创造新性状
通过基因转移和基因编辑技术,创造具有抗病、 抗虫、抗逆等新性状的植物品种。
保护生物多样性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保护濒危植物和珍稀品种,维 护生物多样性。
02
CHAPTER
分子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
基因工程原理
1 2
基因克隆与鉴定
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将植物的特定基因进行分离 和鉴定,为后续的基因操作提供基础。
基因转移
利用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或 染色体中,实现基因的重组和表达。
3
基因表达调控
抗虫抗病育种有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提
03
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抗逆性育种
抗逆性育种是指利用分子植物育种技术,培育具有较强抗逆能力的植物品 种。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与抗逆性相关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提高植物对干 旱、盐碱、高温、低温等不利环境的适应能力。
抗逆性育种有助于扩大植物的种植范围,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 农业生产的损失。
分子植物育种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尽管分子植物育种取得显著进展 ,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基因资 源匮乏、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复杂 、技术应用成本高昂等。
机遇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气候变化 的影响,对高效、环保的农业技 术需求日益增加,为分子植物育 种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研究方向
跨物种基因转移
探索不同物种间基因的转移和功能研究,以 发现新的育种资源和改良现有作物。
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的关系
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的关系选择育种对象是育种成功的第一步,通常我们选择优良的基因型作为育种材料。
传统的育种方法主要依靠基因型的变异和突变来进行选育,这种方法需要时间长、成本高,效率低。
分子育种则是利用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手段,快速、准确地筛选和鉴定优良基因型或基因分子标记,加以选择和培育。
因此,分子育种是常规育种方法的有力补充。
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相比有着显著的优势。
首先,分子育种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育种的方向和目标,避免盲目选育,提高选育效率。
其次,分子育种可以通过任意数量的数量基因组数据分析,确定重要的基因及其关联性,可以实现基因型和表型的信息无缝连接,提高了育种效果。
此外,分子育种也具有可以更好的控制育种质量,耐病性和抗逆性等方面的优势。
这使育种成为更为可持续、稳健和可靠。
分子育种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个显著的缺点是分子标记的开发周期很长,需要较高的技术门槛和荧光剂等高质量的试剂,育种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此外,与常规育种方法相比,需要更大的基础设施和资源支持,如计算机与大数据分析能力和实验室技术支持等。
而且在一些育种目标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比如环境因素、植物自身特性以及市场需求等。
所以,特定情况下分子育种也需要同常规育种方法进行结合,以达到更好的育种效果。
综上所述,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之间相辅相成,齐头并进。
分子育种未来将会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粮食安全和全面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们需要把握育种的最新技术,善于用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相结合的方式,为农业科技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育种和常规育种的关系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育种作为新一代育种技术,逐渐成为育种领域的热点。
然而,在实际育种中,分子育种和常规育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分子育种和常规育种的概念、特点、优缺点以及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分子育种和常规育种的概念和特点
分子育种是利用分子遗传学和生物技术手段,对植物、动物等生物进行遗传改良的育种方法。
它主要依靠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基因定位、遗传连锁和分子筛选等操作,从而实现快速、准确地选育优良品种。
与此相比,常规育种则是指通过人工选择、杂交、选种等方法,对植物、动物等生物进行遗传改良的传统育种方法。
它主要依靠育种人员的经验和感性判断,进行品种选育和繁殖。
分子育种和常规育种在技术手段、操作流程和效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分子育种依靠高通量技术,能够对大量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和筛选,从而实现高效、精准的遗传改良。
而常规育种则主要依靠人工选择和杂交技术,对品种进行逐步改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另外,分子育种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和可预测性,能够有效降低育种成本和周期。
而常规育种则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通过多年的实地试验和评估才能确定品种的优劣。
二、分子育种和常规育种的优缺点
分子育种和常规育种各自具有一定的优缺点。
分子育种具有高效、快速、可重复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提高品种的遗传质量和生产效益。
同时,它也能够实现对多个性状的同步改良,提高了育种的效率和精度。
不过,分子育种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需大量基因标记、高昂的成本、对人员技术要求高等问题。
常规育种具有传统的优势,如经验丰富、适应性强等特点。
它主要依靠育种人员的经验和感性判断,能够根据生产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育种。
同时,常规育种也能够充分利用品种的自然遗传优势,实现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但是,常规育种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品种繁殖周期长、效率低等问题。
三、分子育种和常规育种的相互关系
分子育种和常规育种在实际育种中是相互配合的关系。
分子育种能够实现对品种基因组的高效快速分析和筛选,为常规育种提供了更多的遗传信息和技术支持。
同时,常规育种也能够为分子育种提供实际的育种样本和实验数据,为分子育种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基础数据。
两者相互协调、相互补充,能够实现更高效、更精准、更经济的遗传改良。
分子育种和常规育种是互补的关系。
分子育种作为新一代育种技术,
具有高效、快速、精准等特点,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而常规育种则是传统育种方法,具有经验丰富、适应性强等特点,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两者相互配合,能够实现更好的遗传改良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优质、高效、稳定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