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初三物理总复习课件完整版

2024年初三物理总复习课件完整版

2024年初三物理总复习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机械运动与力第二节:速度与加速度第三节:牛顿第一定律第四节:重力与摩擦力2. 第二章:能量与功率第一节:能量的守恒与转化第二节:功与功率第三节:简单机械第四节:机械效率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运动与力的基本概念,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2. 了解能量守恒与转化的原理,掌握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功率与机械效率的计算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2. 教学重点: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功与能量的转化关系机械效率的计算与提高方法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演示用小车、滑轮、斜面、天平等投影仪、电脑、PPT课件等2. 学具:习题册、计算器、实验器材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机械运动与力的概念。

2. 知识讲解: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介绍重力、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讲解能量守恒、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验证理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点框架图:展示各章节的知识结构,方便学生记忆。

2. 关键公式:列出重要公式,标明适用条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题:速度、加速度、功、功率的计算分析题: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机械效率的提高方法实践题:设计一个简单机械,说明其工作原理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题目,提供解题思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物理竞赛、科普书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科的前沿动态,培养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2.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3. 实验操作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细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1)难点解析: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应详细解释静止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分别为零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如何判断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2024年《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

2024年《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

2024年《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力学基础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加速度牛顿第一定律、惯性2. 第二章:光学基础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凸透镜、凹透镜、眼睛与视物光的色散、光谱、颜色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学、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相关公式及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透镜成像规律。

2. 教学重点:力学、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相关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力学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弹簧测力计等)、光学实验器材(如凸透镜、凹透镜、光屏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力学、光学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力学:通过推动桌子、拉弹簧测力计等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光学:通过观察光的反射、折射现象,让学生思考光的传播规律。

2. 例题讲解:力学:讲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力的合成与分解等例题。

光学:讲解光的反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等例题。

3. 随堂练习:力学:布置有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练习题。

光学:布置有关光的反射、折射、透镜成像等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力学板书:力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等。

2. 光学板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等。

七、作业设计1. 力学作业:计算题:已知物体质量、加速度,求作用力大小。

问答题: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案:作用力大小为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2. 光学作业:计算题:已知凸透镜焦距,求物体在透镜另一侧的像距。

问答题:简述光的反射、折射定律。

答案:像距等于物距与焦距的比值,光的反射定律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的折射定律为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比相等。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专题一 示意图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专题一 示意图
【例题2】 下列四幅图中,相关作图正确的是( )
D
A.在空中飞行的足球
B.斜面受到的压力示意图
C.羊角锤拔钉子时最小动力示意图
D.一物体从斜面滑到粗糙水平面后继续滑动
【点拨】空中飞行的足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的空气阻力作用,不受推力作用,故A错误;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并指向被压物体,而图中的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故B错误;连接 就是最长的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要使杠杆平衡且动力最小,动力方向应该垂直于动力臂向右,而图中的动力与最长动力臂不垂直,故C错误;在粗糙水平面上,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垂直于水平面向上的支持力 、平行于水平面向左的摩擦力 作用,三个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处,故D正确。
续表
考查范围
解题要点
注意事项
情景图
主要体现在声现象的应用、质量和密度的应用、机械运动及力和运动的应用中
观察现象,并从中理清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续表
例题精选
【例题1】 (多选)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所画的几种情景下的示意图,其中错误的是( )
AD
A.光发生反射
专题一 示意图
专题解读
物理示意图可以帮助学生应用图形辅助理解物理过程,明确物理概念,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解决物理问题。 初中阶段,示意图一般有光学图、力学图、电学图和情景图等,在江西初中学考物理试卷中,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将几种示意图结合在一个题中进行考查,综合性比较强。 解答此类试题要明确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及变化,并结合物理知识进行分析。
续表
考查范围
解题要点
注意事项
力学图
重力、拉力、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浮力等力的示意图

2024年物理中考教科版总复习力学部分优质课件

2024年物理中考教科版总复习力学部分优质课件

2024年物理中考教科版总复习力学部分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掌握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运动类型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2. 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熟练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牛顿运动定律,运用其解释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4. 学会分析曲线运动及圆周运动的特点,了解其运动规律。

5. 掌握机械能的概念,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与圆周运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

2. 教学重点: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力与运动的关系、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板擦、黑板、粉笔、教学模型。

2.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入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结合例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 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4. 互动: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氛围。

六、板书设计1. 知识框架: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便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结构。

2. 重点公式:列出各章节重要公式,便于学生查阅。

3. 例题解析:展示典型例题,注明解题步骤,帮助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物体A的质量为2kg,初速度为5m/s,受到一个恒力F=10N的作用,求物体A在力F作用下的加速度。

(2)一物体从高度h=10m处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3)一个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已知斜面倾角为30°,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为0.2,求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

答案:(1)物体A的加速度为5m/s²。

(2)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10m/s。

(3)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4.47m/s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辅导。

2024年中考物理全部专题复习课件(考点梳理师生复习必备)

2024年中考物理全部专题复习课件(考点梳理师生复习必备)
图TZ2-1
专题二┃ 要点聚焦
[解析] 由题意知,当自动电压力锅压强过大或温度过高时,发热器都会停 止工作,即控压开关和控温开关其中一个断开发热器都停止工作,反之两个 开关都闭合时,发热器才开始工作,所以两开关串联,正确选项为A。
巧用开关画电路
①开关串联:多个开关同时闭合,用电器工作,反之只要一个开关 断开,用电器都不工作;
变; ③用力吹一细管,并将其不
断剪短,音调改变
音调与___频__率___有关,且频 率越高,音调越_高_______
专题一┃ 要点聚焦
“变与不变”定声现象探究过程
声音特性的探究要注意区分变量与不变量:当发声体 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时,探究的是“响度与振幅的 关系”;而用力相同,改变发声体的“长短”时,探究的 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而发声体材料不同,则决定了 其音色不同。
专题一┃ 要点聚焦
要点二 光学成像原理图汇总
名 光的直线 光的反射
称 传播成像
成像
非凸透镜
成像
光的折射成像
照相机成 投影仪成


放大镜成 像
光 路 图
成 像 特 点
__倒__立____ 、实像, 物像异侧 ,像与小 孔形状无 关
正立、 等大、 __虚____像 ,物像关 于镜面对 称
__虚__像 ,物像同 侧,像在 物上方
司机所拨动的这根横杆就相当于电路中的__开__关____。
图TZ2-2 [解析] 分析题意并结合实际可知,汽车两侧的转向灯虽然同时亮、同时 灭,但其中一只损坏并不影响另一只工作,所以为并联。
专题二┃ 要点聚焦
要点二 电路故障分析
命题角度: 利用各种元件及电流表、电压表排查电路故障。

2024年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专题完美课件

2024年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专题完美课件

2024年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专题完美课件一、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2. 常见光学现象彩虹晕海市蜃楼3.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眼镜及其矫正作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

2. 了解常见光学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其应用。

3. 掌握透镜的种类、成像规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透镜成像规律。

2.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常见光学现象、透镜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学演示仪、凸透镜、凹透镜、眼镜。

2. 学具:光具座、实验用光源、白纸、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彩虹、眼镜等,引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2. 讲解:(1)光的传播:介绍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光的反射:讲解光的反射定律,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定律,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4)透镜及其应用:介绍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讲解透镜成像规律,以及眼镜的矫正作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光具座进行光的传播实验,观察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让学生分组进行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验证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并解释眼镜的矫正作用。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原理。

2. 常见光学现象及其应用。

3. 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原理。

(2)分析生活中的一种光学现象,说明其形成原因。

(3)解释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 答案:(1)光的传播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原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折射原理: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专题二光第一节 生活中的光现象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专题二光第一节 生活中的光现象
考点加油站 1.光源是指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斧头鱼等;人造光源有篝火、蜡烛、路灯等,月亮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 2.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光沿直线传播时,“同种”和“均匀”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3.光线:用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光线实际不存在,是为了研究光的传播而引入的一种物理模型。 4.光年:光在真空中1年内经过的距离。光年是距离单位,常用来表示天体间的距离。
4.无论折射角是大于入射角还是小于入射角,折射角均随入射角的减小(增大)而减小(增大)。 5.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光在水或玻璃中传播的方向不改变。 6.现象: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都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像的位置都比实际位置高。
例3 毛主席《沁园春·长沙》中的词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为我们展示了一幅雄鹰在广阔的天空中飞翔,鱼儿在清澈的水里游泳,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生活的美丽场景。关于此词句所描述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专题二 光
第一节 生活中的光现象
物理学考试卷对本节知识的考查以填空题为主,常与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轮流考查或综合在一起考查,考查点主要有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眼睛和眼镜相关知识等,一般在物理学考试卷中占2分左右。通过分析历年有关本节知识点的试题的得分率发现,考生们对本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较好,出错率不高。因此,同学们复习时只需灵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并在生活中多发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可。
考点加油站 1.光的反射是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介质中的传播现象,反射发生在物体的表面,一切物体表面都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但反射光的多少和物体表面的特点有关。 2.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一般情况下,光路是可逆的。 3.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能从各个方向看到一个物体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黑板出现“反光”现象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2024版中考物理复习课件光的折射课件

2024版中考物理复习课件光的折射课件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 有发散作用。
透镜的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 示。
成像公式与放大倍数计算
成像公式
1/u + 1/v = 1/f,其中u为物距, v为像距,f为焦距。
放大倍数计算
M = h'/h = v/u,其中h为物体高 度,h'为像的高度。
透镜在生活、科技领域应用
照相机
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 通过调节物距和像距 来拍摄不同远近的景 物。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光的折射课件
目录
• 光的折射基本概念与定律 • 透镜成像原理及应用 •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分析 • 色彩三原色与加色法原理 • 光学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01
光的折射基本概念与定律
光的折射现象及条件
0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 折射。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 一平面上,且反射光线和入射光
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反射光线 与法线的夹角等于入射光线与法
线的夹角。
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即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同一平面内,且反射角等于入射
角。
漫反射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漫反射现象
当一束平行光照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 时,光线会向各个方向反射,这种反 射现象称为漫反射。
安全注意事项
使用光学仪器时应避免直 接观察强光源,以免损伤 眼睛。
在使用显微镜时应避免使 用过大倍率,以免损坏物 镜或目镜。
在使用望远镜时应避免长 时间观测太阳等强光源, 以免损坏仪器或造成火灾。
在使用投影仪时应注意散 热和防火措施,避免长时 间连续使用或覆盖通风口。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力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力
第一部分 单元梳理
第六单元 力
命题点
命题方式
考查热度
重、弹力和摩擦力,力的作用效果
常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与探究题中。考查各力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_____
用示意图描述力
常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要求判断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各力分别作用在哪个物体上,大小及方向如何
____
地球的吸引
地球
竖直向下

9.8
考点四 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__________或有相对运动______时, 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个______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摩擦力。 2.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______。 3.分类:滑动摩擦、______摩擦和静摩擦。
×
2.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我们通常所说的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

3.从高空下落的物体,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原因是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 )
×
4.弹簧测力计必须在竖直方向上使用。( )
×
5.上升的氢气球不受重力作用。( )
×
6.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
请你帮小明选择一根最合适的弹簧,并说明不选其他三根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命题点
命题方式

2024年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复习演示课件

2024年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复习演示课件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磁学、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电路分析、光的色散现象。

2. 教学重点:电磁学、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磁感应实验装置、电路图示板、光线演示仪、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用电磁感应实验器材、电路图示板、光学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电磁感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电流表的变化,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电磁感应现象:讲解法拉第的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

(2)电路分析:以串联、并联电路为例,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计算方法。

(3)光的反射、折射:通过光线演示仪,讲解光的反射、折射规律。

(4)光的色散:以彩虹为例,讲解光的色散现象。

3. 随堂练习(1)判断题:关于电磁感应、电路分析、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的知识点。

(2)计算题:涉及电路分析、光的反射、折射的计算题。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电磁学部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公式、典型例题。

2. 光学部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公式、典型例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2)分析一个实际的串联、并联电路,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3)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现象的解释。

2. 答案:(1)电磁感应现象: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2)串联、并联电路:根据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进行计算。

(3)光的反射、折射、色散:根据反射定律、折射定律、色散原理进行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进行电磁学、光学实验,深入了解电磁感应、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电磁学、光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2024年中考总复习物理课件 第八章 压强和浮力_1

2024年中考总复习物理课件 第八章 压强和浮力_1

甲乙


(2)假设盖子不变形,且面积为 S,则要想拔出吸 盘,就要克服大气压力 F=________。(公式)
(3)如图丁,在用针筒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需要 知道针筒的横截面积,这要怎样测量?
提示:怎样利用刻度尺测量量筒里液面的横截面 积?
8.如图,容器内装有 500 cm3 的水,底面积为
20 cm2,水深 20 cm,g=10 N/kg。
(续表)
考点
课本
浮力
内容摘要
①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会产生向上托 起的力,叫浮力。 ②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压强随深度增 加而增大,结果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 表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不同,向上和向下 的压力差就是浮力。
(续表)
考点
课本
浮力 的大 小
内容摘要
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浮力的作 用,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F浮=G排=ρ液gV排。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 德原理。 ②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出重力。 当把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测力计示数变 小,少了多少就是浮力:F浮=G-F。 ③同种液体中,浮力大小看V排。 a.浸没前,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多, 则V排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b.浸没后,V排=V物不变,则物体受到的 浮力大小不变,跟深度无关。 ④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
(续表)
考点
课本
物体 的浮 沉条 件
内容摘要 浸没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
所以: F浮>G物,即ρ液>ρ物,物体上浮; F浮=G物,即ρ液=ρ物,物体悬浮; F浮<G物,即ρ液<ρ物,物体下沉。
(续表)
考点
课本
浮力 的应 用
内容摘要
改变浮沉的方法: a.G物不变,改变F浮。如沉入水中的鸡 蛋,往水中加盐,增大F浮,使鸡蛋浮起。 轮船做成空心,增大排水量,增大浮力, 才能浮在水面上。 b.F浮不变,改变G物。如潜水艇是通过 充水和排水来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浮沉。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课件++ 功和功率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课件++ 功和功率

1.(人教版八下 P63 图 11.1-3 改编)如图甲所示,某同学提着滑板在水 平路面上前行 5 m,这个过程中该同学对滑板没有做功;图乙中的同学 用 100 N 的力搬石头,但未搬起 ,该同学对石头没没有有做做功功.(均选填“做 了功”或“没有做功”)
2.(沪粤版九上 P5 活动 3 改编)小明用 20 N 的水平推力,将重为 150 N 的购物车沿水平地面向前推动了 10 m,在此过程中,推力对购物车做功 22000 0J,支持力对购物车做功 0 J.
解:(1)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出租车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 动距离,重力不做功,即重力做功为 0 J;
(2)出租车行驶的路程:s=7.5 km=7 500 m, 牵引力做功:W=Fs=4×103 N×7 500 m=3×107 J, 出租车行驶的时间:t=09:21-09:11=10 min=600 s,
解:(1)由于是匀速降落,故整体受到的阻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阻 力:f=G=1 000 N;(2 分)
(2)重力做的功:
W=Gh=1 000 N×30 m=3×104 J,(1 分)
所受重力做功的功率:
W 3×104 P=t= 5 s
J=6.0×103
W.(2 分)
2.(2021·安徽 21 题 5 分)如图所示,小明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运动, 每次引体向上身体上升的高度为握拳时手臂的长度.已知小明的体重为 500 N,握拳时手臂的长度为 0.6 m,完成 4 次引体向上所用的时间为 10 s.求: (1)小明完成 1 次引体向上所做的功; (2)10 s 内小明做引体向上的功率.
重难点:功、功率的相关计算 ⇨
类型 1:水平方向拉力做功 物理 模型 (1)根据平衡状态求得拉力 F(或阻力 f ). 模型 (2)确定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s. 解读 (3)根据 W=Fs(或 W=fs)计算功.根据 P=Wt=Fts=Fv 计算功率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走进物理世界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走进物理世界
第一部分 单元梳理
第一单元 走进物理世界
命题点
命题方式
考查热度
估测长度与时间
常出现在选择题中。要求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或实际情境,估测某些物体的长度或某些过程所用的时间是否合理,长度、时间的估测考查频率较高,但通常出现在选择题的某一个选项中
_____
测量长度与时间
16.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透明胶带,一卷透明胶带有几十米长,那么单层透明胶带的厚度是多少?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单层透明胶带的厚度。
透明胶带、刻度尺、铅笔
17.学习了伽利略对摆的研究,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关于摆摆动的一些问题。他在一条细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摆,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称为摆的一个周期。当摆动幅度较小时,可以认为摆的周期是相同的。
停表
一样
天平
摆长
(4) 为了探究摆角较小时摆的周期与摆线长度的关系,小明改变摆绳长度三次,分别测出摆的周期。为了准确测量摆的周期,小明让摆以较小的摆角摆动,用停表测出摆摆动10个来回的时间,再求出摆摆动1次的时间(周期)。请你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答案]
细绳长度/
10个周期/
周期/
1
2
3
18.小明在跑步时感觉到风对自己产生了阻碍,而且衣服越宽松,这种阻碍越明显。我们发现专业运动员在比赛时都穿着比较贴身的衣服,其目的就是尽量减小空气的阻碍。那么空气阻力的大小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明做出了以下猜想:①空气阻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②空气阻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迎风面积有关。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小明用一个匀速转动的电风扇(未画出)正对着实验装置吹风,进行实验探究。
0.1
0.01
平均值
3.23
减小
垂直

2024年中考总复习物理课件+第十章+热和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中考总复习物理课件+第十章+热和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续表)
考点
课本
裂变
内容摘要
①原子核一旦分裂或聚合将释放出惊人 的能量,叫核能。 ②用中子轰击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分裂成 两个较小的原子核释放出核能,叫裂变。 ③每次裂变都会产生新的中子继续轰击 其他原子核,导致一系列的持续裂变,所 以裂变是一种链式反应。 ④核电站是利用铀核的裂变发电的。核反 应堆是其核心设备,成功地控制链式反应 的速度,使核能平和、稳定地释放。 ⑤裂变不加控制将变成原子弹爆炸。
(续表)
考点
课本
聚变
内容摘要
①一些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如氘核、氚核) 在超高温的条件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 释放出更巨大的核能,叫聚变。 ②聚变的条件是超高温,所以聚变又叫热 核反应。 ③目前从技术上控制聚变的反应速度还 不成熟,所以聚变还不能用于发电。 ④不加控制的聚变就成了氢弹爆炸。 ⑤太阳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时刻都在发 生的轻核的聚变(氢弹的爆炸)。 ⑥太阳的能量主要以光和热的形式辐射 到地球。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为我们留住部 分的能量。
①把物体加热,物体体积膨胀,能推动物 体做功。特别是密封气体,温度升高后, 分子运动加剧,内压增大,推动活塞做功,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②该实验中,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传给 水和水蒸气。塞子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 出。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动能。 ③该实验展示了利用内能做功的方法。
(续表)
考点
课本
热机
内容摘要
①热机就是一个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 装置。包括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和喷 气发动机。内燃机包括汽油机和柴油机。 ②汽油机汽缸的顶部有火花塞,用以点燃 燃料。柴油机汽缸的顶部是喷油嘴,活塞 压缩气体温度很高,燃料喷出就能燃烧。 ③内燃机的四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 →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2024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回顾
在中考物理总复习中,我们将首先回顾基础知识。

这里,我们将针对初中学业考试要求,以章节形式重温初中物理的各个知识点。

第一章:运动和力
1.1 运动的描述 1.2 运动的速度 1.3 运动的加速度 1.4 力的概念与性质 1.5 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
第二章:能量与功
2.1 能量的概念与性质 2.2 功与功率 2.3 动能与势能 2.4 能量转换与守恒
第三章:热学基础
3.1 温度与热量的概念 3.2 物体的内能 3.3 热力学第一定律 3.4 热传递与热机
第四章:声音与光
4.1 声音的基础知识 4.2 光的传播与反射 4.3 折射与全反射 4.4 透镜成像与光学仪器
第五章:电路与电磁
5.1 电路的组成与电路图 5.2 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5.3 电阻与电
阻定律 5.4 电磁现象与电磁铁 5.5 电动机与发电机
第二部分:实践应用提高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我们要关注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以下我们将结合例题,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深入剖析。

例1: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 加速度越大,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一定越大 C. 加速度越大,物体运动速度的数值一定越大D. 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时,其加速度一定等于零
例2:关于功与能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具有动能时,一定有力对其做功 B. 物体具有势能时,一定有力对其做功 C. 物体具有机械能时,一定有力对其做功 D. 物体具有机械能时,不一定有力对其做功
例3:关于热学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内能只与温度、体积、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无关 B.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中的具体应用 C.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不消耗能量的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D. 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气体的温度就越高
例4:关于声音与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光速比声速大得多,所以在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 C. 光年是天文学中用于表示距离的长度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一年内所传播的距离 D. 声音和光都能产生多普勒效应
例5:关于电路与电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路中只要有电压存在,就一定有电流通过 B. 并联电路中,其中一条支路的电阻改变时,该支路中的电流和电压都会发生改变 C. 在并联电路中,只有一条支路闭合时,整个电路的总电阻会减小 D.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中的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匝数一定时,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以上是我们在中考物理总复习中的大致内容,通过基础知识的回顾和深入剖析实践应用,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中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