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信息技术》教材简介
2023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珍藏版)
2023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珍藏版)介绍本文档是关于2023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珍藏版。
本标准旨在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提供指导,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综合素养和技能的培养。
目标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 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的使用- 开展信息技术相关的创新和实践活动- 培养信息技术领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信息技术伦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课程内容根据本标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网络和网络技术- 数据库和数据管理- 编程和软件开发- 多媒体和图形图像处理- 信息安全和伦理课程评价为了评价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价:- 笔试- 实践项目- 课堂表现和参与度教学资源和支持为了帮助教师有效教授信息技术课程,可以提供以下资源和支持:- 教材和研究资料- 实验室设备和软件工具- 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教学策略为了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升研究动力-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研究和项目实践- 创造丰富的研究环境,鼓励学生合作与分享-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案例进行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总结2023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珍藏版)是教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指导文件,旨在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全面素养和能力。
教师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合理设计和开展信息技术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案广教版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案广教版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与信息化的概念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1.2 信息处理的基本技术数据与信息的区别与联系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应用的基本方法常用信息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1.3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回顾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定义、分类与发展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计算机的性能指标与选购常识2.2 操作系统的使用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功能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常用操作系统的比较与选择2.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硬件的认识与使用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常用输入输出设备的使用方法第三章:网络与通信技术3.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与组成网络协议与网络模型网络设备的作用与使用方法3.2 互联网的基本使用互联网的概念、发展历史与服务功能浏览器的使用与网页制作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3.3 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的概念与分类计算机通信的硬件设备网络通信协议与通信软件的使用第四章:程序设计与算法4.1 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程序与程序设计语言的概念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常见的程序设计语言及其特点4.2 算法与算法分析算法的定义与特性常见的算法设计与分析方法算法的评价与优化4.3 常用的程序设计工具与开发环境集成开发环境的概念与作用常见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程序调试与错误处理的基本方法第五章:数据库技术基础5.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与数据库系统的定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用与使用方法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与方法5.2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关系数据库的概念与组成表的设计与创建数据的增删改查与数据维护5.3 数据库的基本应用数据库查询语句的使用视图与索引的概念与使用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控制第六章:多媒体技术基础6.1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性与应用领域多媒体文件格式与压缩技术6.2 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图像、音频、视频素材的采集方法图像与音频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视频编辑与动画制作的基本方法6.3 多媒体应用案例解析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与展示数字故事讲述与多媒体作品设计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娱乐等领域的应用案例第七章: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7.1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的内涵与重要性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与防护措施信息加密与数字签名的原理与应用7.2 计算机病毒与恶意软件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传播途径与危害防病毒软件的使用与维护系统安全策略的制定与实施7.3 网络隐私与法律伦理个人隐私权的保护网络法律法规与伦理规范信息技术应用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探讨第八章:与智能技术8.1 的基本概念的定义、发展历程与前景的主要研究领域与方法技术的应用案例8.2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与类型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与技术架构常见机器学习框架与工具的使用8.3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智能语音与自然语言处理自动驾驶、智能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探索第九章: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9.1 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信息技术对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信息技术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9.2 数字divide 与信息素养数字divide 的概念、成因与影响提升信息素养的途径与方法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与策略9.3 信息技术产业与政策法规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信息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与合作第十章:项目实践与创意设计10.1 信息技术项目的管理与实施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信息技术项目的规划、执行与监控项目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10.2 创新思维与设计理念创新思维的方法与技巧设计理念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体现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10.3 信息技术应用的案例分析成功案例的经验与教训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信息技术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信息与信息化的概念理解信息化的定义与发展阶段掌握信息化对个人、企业和社会的影响重点环节2: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应用的基本方法学习数据的采集技术和工具理解数据存储的原理和方式掌握数据传输和处理的基本方法重点环节3:信息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熟悉常用信息处理软件的功能和操作学习软件的安装、配置和维护掌握软件的高级应用技巧重点环节4: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回顾和未来发展趋势回顾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历程和里程碑分析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探讨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可能方向重点环节5: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理解计算机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性能指标和选购常识难点环节1:信息加密与数字签名的原理与应用理解信息加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数字签名的概念和应用场景掌握加密和数字签名软件的使用难点环节2: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理解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和类型学习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架构掌握常见机器学习框架和工具的使用难点环节3: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学习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探讨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分析(广东教育出版社)仲元中学实习队发表于2008-10-24 7:49:00一、教材内容分析: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这一本教材由六章组成,每章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主题。
其中第一章概述性地介绍信息与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其基本知识,为后继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
其后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安全)有侧重地展开。
第二章主要是信息的获取,着重讲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获取信息的方法,并对信息进行与评价;第三、四章主要是围绕着信息加工类型展开,并对信息的表达和交流进行讲解;第五章是信息的管理,在这些章节都渗透着信息的评价。
教材的每一节都有导言,以一些以我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有趣的小故事引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学习目标简述,使学生了解的学习内容。
在课文中,还设计了2种不同类型的实践。
一类是贯穿于正文当中的实践,这体现了新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去理解正文内容和并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类是位于每一章最后的综合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决我们一些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这些活动题目的设计都和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很多活动的题目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在实践之后还要进行评价,这一评价包括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在过程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和培养了团结协作的能力,这些都体现了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二、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的知识体系及其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第二节信息技术及其发展——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023年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的说课稿
2023年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的说课稿2023年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的说课稿1一、说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任务、协作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开展协作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信息技术部分的基本理念第四条“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和第五条“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说教材教学内容本课是针对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本,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进行教学的案例。
需要说明的'是这节课是一节汇报和展示课。
教材的本节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提炼和提高,对软件的功能使用及其基本操作不再详细介绍,而侧重于引导学生从如何分析问题或任务需求着手,学会从各种需求中寻找技术解决的办法或策略,从而实现利用恰当的技术表现形式呈现主题,表达意图。
本部分内容共用4课时来完成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技术内容进行复习与梳理,同时布置课外任务让学生分小组并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合适的课题,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数据以备下节课使用。
第二三课时主要各组将调查的数据用表格处理软件Excel进行处理,主要是数据的录入和修饰、数据的处理(根据需求利用公式或函数等)、图表的生成和修饰以及调查报告的得出。
本课时主要是各组对前面所作的工作进行汇报和答辩,展示和交流各组的作品。
教学目标:1、通过作品的展示与交流复习与巩固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过程,复习Excel软件的技术内容,体会Excel软件的功能。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汇报能力和答辩能力。
3、鼓励和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会发掘别人作品的优点,客观的评价问题的能力等。
4、学会与人平等交流的技巧。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观念,感悟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到别人作品的优点并指出不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版-精选
一、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6.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提 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 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营造良好的信息 氛围。
二、教材主要特点
1.贯穿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 基本思想和方法:根据问题进行需 求分析,然后规划设计与实现,最 后评价并修改完善。
三、教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介绍
3.教材弹性的设置
教材充分考虑校际差异和学生起 点水平与个性差异,教学内容的形 式和要求多层次、多样化,供不同 学校和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自主选 择学习。
三、教材具体介绍
3.教材弹性的设置
例如,在学习“认识信息资源管理” 的活动中,教材提供了5个活动项目 (并且鼓励学生自拟活动及项目),而 且这些活动项目要求的条件不同,学生 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一个 或几个合适的项目开展活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版)
信息技术教材 总体介绍
朱光明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信息技术科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教材副主编
E-mail:xinxijishu21cn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总体介绍
一、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二、教材主要特点 三、教材具体介绍 四、教材使用建议 五、教学建议 六、教学设施要求
一、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3.注意内容的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
教材内容力图科学、客观、准确,语言表达要严谨 且通俗易懂;选择具有广泛适用价值的信息技术知 识技能和蕴含着信息技术的基本思想方法内容,有 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适当选择能反映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信息 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 激发学生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 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信息技术》教材编写说明
VS
创新
本教材在内容上注重反映信息技术领域的 最新发展动态,将最新的技术和应用纳入 教材体系。此外,教材还采用了新颖的版 式设计,图文并茂,易于阅读和学习。
02
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信息技术的定义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设备等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的技术。
《信息技术》教材编写说明
目录
• 教材概述 • 信息技术基础 • 信息技术应用 • 信息技术安全与伦理 • 教材使用建议
01
教材概述
教材定位与目标
定位
本教材旨在为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学 生提供全面、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 技能,培养其具备信息技术领域的专 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目标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信 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具 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 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2
教学资源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配套资源,如PPT、教学视频、案例分析等,
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03
教学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
决能力,同时结合期末考试等总结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使用建议
主动学习
学生应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 前预习教材内容,积极完成课后 练习和实验任务,提高自己的实 际操作能力。
等。
市场营销
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市场营销, 如数据分析、客户关系管理等,
提升销售业绩和市场竞争力。
信息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
医疗信息化
通过医疗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医疗服务的数字化、智 能化,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例如,电子病历、远程医疗 等。
高中信息科技教材介绍
高中信息科技教材介绍1、高中信息科技教材框架结构的特点说明按照本学科《课程标准》高中学段的要求,高中基础型教材分成上、下两册。
上册为统一模块的内容,下册为选学模块(数据管理)的内容。
统一模块编写方案以新的《课程标准》高中学段要求为线索,分成五章内容,其章节目录的设计采用了与高中学生相适应的比较严谨的形式,分别是“信息的数字表达”、“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与社会”。
基本构思是以前二章作为计算机理论知识的阐述,后二章为结合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最后一章则从社会学角度看技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在数据管理模块中则结合一个比较生活化的课题--旅行社业务管理数据库及其应用,来让学生学习、体验数据管理。
在旅行社业务管理中,存在着对旅游景点、旅行线路、导游、游客、业务员等数据的管理。
在本教材中,在模块划分上以知识、技能引领。
在模块中,则尽可能安排相应的项目、社会调查、辩论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自主地学习、使用知识和技能,并注意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这样做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成效,做到学习效率与效果的有机统一。
2、内容组织策略本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努力体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设计目标。
总体设计为知识与技能密切关联,以少量理论为铺垫辅之以多项活动。
从实践中进行学习、探讨,力争做到易教、好学,学得活、记得牢,并具有注重公益、节约、协作、严谨、创新、反思等学生品格和价值观培养的教育意义。
●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采用了与高中学生相适应的比较严谨的形式,而不是类似初中、小学的活泼形式。
●力图做到在内容深度上较之初中教材有质的变化,但是在学习上仍符合循序渐进原则,重在信息素养的培养。
●每个章节均有与知识序列密切相关的实验或实践项目,引导师生积极思维,发挥创造性才智,从科学态度和科研能力上进行学习,提高信息素养。
●每个实验或实践项目,在设计上注重公益、节约、协作、严谨、创新、反思等学生品格和价值观的培养,力图使项目不仅具有教学意义,更具有教育意义。
广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的教材分析
广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的教材分析王彦峰/宋思颖/雷春花摘自:《新浪博客》【课标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实际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教材内容】:本模块是培养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基础,具有普遍价值,为必修模块。
教材根据课标划分为4个主题: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和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
本教材以“技术•人文•生活”三位一体的基本理念来选择教科书的内容,以“信息获取、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组织教学内容。
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的信息素养的建构;要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亲历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
全书分为六章,约需34课时。
见下表:课时分配表第一章概述性地介绍信息与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其基本知识,为后继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
其后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安全)有侧重地展开。
第二章主要是信息的获取,着重讲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获取信息的方法,并对信息进行与评价;第三、四章主要是围绕着信息加工类型展开,并对信息的表达和交流进行讲解;第五章是信息的管理,在这些章节都渗透着信息的评价。
教材的每一节都有导言,以一些以我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有趣的小故事引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学习目标简述,使学生了解的学习内容。
其中在课文中,还设计了2种不同类型的实践。
一类是贯穿于正文当中的实践,这体现了新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去理解正文内容和并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类是位于每一章最后的综合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决我们一些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培训课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
观察与记录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过 程,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 展潜力。
学生自评与互评
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了解学 生对自己的认识和对他人的评 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相
互学习。
教师培训与专业发
05
展
教师培训的意义与内容
意义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 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学质量 。
内容
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科知识 、信息技术应用等。
课程目标
02
总目标
培养高中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 具备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基本
技能和素质。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和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培养 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
具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原理和方法,了解常用软件和 工具的使用,具备信息获取、处
01
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的潜能和不足,为
进一步优化教学提供依据。
提高教学质量
02
通过评价,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教师反思和改
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教育目标
03
通过评价,检验教学是否达到预设的教育目标,为教育决策提
供依据。
评价原则
01
02
03
04
科学性
评价应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 ,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
确性。
全面性
评价应涵盖学生的知识、技能 、态度等方面,全面反映学生
的学习状况和发展潜力。
导向性
评价应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引 导学生朝着预设的教育目标发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简介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简介国家教育部完成了高中新课程方案和15个学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信息技术作为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科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已正式颁布。
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共有: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案例等六个部分。
下面分别作简要的介绍。
转发省教厅《关于举办“2004年广东省中小学新课程优秀教学资源平审活动”通知》一、课程的基本理念1、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3、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4、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特点:第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第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第三、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
2、课程模块: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
必修部分只有一个模块“信息技术基础”(2学分,共36个学时),建议在高中一年级第一、二学期开设。
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
选修部分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每个模块2学分。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学分为2+2+(x)其中必修2学分,选修2学分,建议有条件的学生再加修x 学分。
每个学生必须修满4学分,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资格。
三、课程目标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发表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广东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信息》第一章》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明白数据与信息关系,以及能在生活中根据底层的数居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信息是数据的解释,可以用不司的方式呈现,供人类使用。
重点、难点与关键
明白、感受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以生活中的实际数据、信息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体会,从而感受数据与信息的关系。实施以交流与讨论为主要方式。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1.通过讨论,初步了解数据与信息的概念2.感受数据与信息的关系。3.初步树立数据意识,感受用数据来呈现信息的基本思想。注重对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关注学生对信息的真伪鉴别能力,渗透正确、合理使用数据的思想。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数据定义以及数据与信息区别,关系数据的含义:数据是客观事物符号表示,一种没有被赋予意义的文字、符合、声音、图形、图像等。
说明
我们的行为轨迹都被记录下来。我们在搜索的同时,我们在什么地方、数据。阿里巴巴拥有交易数据。数据可以经过提取,发现很有用的信息。然后根据信息进行决策。例如字节跳动旗下短视频抖音海外版tiktok为什么这时间这么受欢迎。因为它采集了大量数据并“基于数据分析和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技术”。
广东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信息》第一章》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高中信息技术
教材版本
广东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
单元名称
《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信息》第一章》
单元教材主题内Leabharlann 与价值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最新科技成就,一项项成就,都实现了一次次历史性的飞跃,创新科技铸造的中国正成为世界瞩目的国度。请同学们通过网络、报纸和书籍进一步了解《创新中国》中介绍的伟大成就,并对获得成就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创作庆祝国庆的多媒体作品。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版)是指为普通高中学生提供的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和教学要求的指导文件。
本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其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下面将从课程设置、教学要求以及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来介绍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版)。
一、课程设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基本知识与技能、信息科学基础、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信息处理与管理、信息与社会等六个方面。
1. 基本知识与技能该部分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的分类与特点、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等内容。
2. 信息科学基础信息科学基础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在这部分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与信息相关的原理、方法和理论,包括信息系统与信息系统工程、信息与系统科学、信息理论与编码、信息的数字表达与处理等。
3. 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学生将学习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等内容。
4. 网络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是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方向。
在这部分课程中,学生将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与应用、全球信息网络、网络安全等内容。
5. 信息处理与管理信息处理与管理是指学生学习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和传递的技术与方法。
学生将学习数据库技术、信息管理、信息检索与利用等内容。
6. 信息与社会信息与社会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延伸部分,将介绍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领域的应用与影响,学生还会学习信息伦理与法律等知识。
二、教学要求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版),教学要求分为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
1. 知识要求学生需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了解计算机系统组成、网络基本原理、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等。
2. 能力要求学生需培养信息技术运用与创新能力,具体包括但不限于:能够使用计算机基本工具进行信息处理、能够使用网络资源查找、选择、评估和整合信息等。
浅谈广东版高一信息技术教材
浅谈广东版高一信息技术教材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为了中学阶段的必修课。
本文就我校选的高一的信息技术课本《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广东版内容的教学和经验及该课本的创意教学方法作一些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信息素养人类已经迈进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在当前这个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将是构成现实世界不可缺少的三大基本要素和资源(材料、能量、信息)之一。
“信息处理能力”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
现在我国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信息技术课程是信息技术教育各个领域中发展最突出的一个领域。
到2001年底,全国普通高中有1.2519万所学校(占92.15%),大中城市初中有1.2511万所学校(占65.32%)、小学有4.4190万所(占10.32%)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
2003年3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正式颁布,标志着信息技术走入国家课程体系,也标志着信息技术课程研究走向了新的高度。
伴随着新课标的颁布,目前已经有五套信息技术教材通过了国家教育部评审,并获准在山东、广东、宁夏、海南等四个高中新课程实验区试用。
无论是课程建设、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推广,信息技术课程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现在我以我们广东省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来探讨一下该课本的教学内容、经验和创意教学方法。
一、该书的结构和体例该书是由六章组成,每一章都有一个相对独立学习的主题。
其中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是概述性的,为后继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后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有侧重的展开的。
每章书都有一个很短的前言,它描述了本章书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关系。
虽然很短,但是有助于本章内容的主旨。
其次,每一节也有它的学习导言。
它包括一则有趣的小故事和学习目标的简述,前者可以让学生轻松的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后者是本节内容所应达到的目标,可对照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纲要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科目名称: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授课教师:授课时间:36课时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5.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6.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共安排36小时,其中4课时作为机动)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2课时1.1信息及其特征…………………………………………………1课时1.2信息技术及其发展……………………………………………1课时第二章信息的获取……………………………………………………6课时2.1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1课时2.2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2课时2.3信息的鉴别与评价……………………………………………2课时2.4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行计划………………………………1课时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9课时3.1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3课时3.2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3课时3.3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3课时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7课时4.1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2课时4.2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1课时4.3信息的发布与交流……………………………………………2课时4.4综合活动:我的家乡…………………………………………2课时第五章信息资源管理…………………………………………………6课时5.1认识信息资源管理……………………………………………1课时5.2使用数据库……………………………………………………2课时5.3剖析数据库……………………………………………………2课时5.4综合活动:世界文化遗产之旅………………………………1课时第六章信息安全………………………………………………………2课时6.1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1课时6.2-6.3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及活动………………1课时课程实施1.课程资源(1)教材: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共36页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信息技术》教材简介广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信息技术》教材简介一、教材特点1、教学内容体现“技术·人文·生活”三位一体。
在教学范例的选择上,注意范例的人文性和生活性,以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全套教材注意贯穿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根据问题进行需求分析,然后规划设计与实现,最后评价并修改完善。
如电子报刊的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开发、网站的制作、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等蕴含了系统工程开发的思想方法。
2、注意教材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第一方面是必修模块内容与初中内容的衔接。
除了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知识技能外,高中更注重提炼、提升信息技术中蕴藏的思想方法。
第二方面是各个模块内部内容之间的联系。
必修模块以“认知·技术·社会”三位一体的基本理念来构建必修模块的内容体系结构,使内容丰富的必修模块形成结构严谨的体系。
第三方面是必修模块与各选修模块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3、注意适应性、选择性、开放性。
考虑到学生兴趣多样,认知能力和水平有高低,以及地区、学校间的差异,教学活动的内容及形式设计成多层次、多样化,活动主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与开发性。
设置“拓展”栏目,既有知识的拓展又有活动的拓展,供学生课后学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4、体现现代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科书的呈现方式立足于具体内容及学习目标,按照现代教学思想设计,并按照教学过程序列呈现相关内容,充分发挥教科书对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引导和组织作用。
以“任务驱动”或“问题解决”等多种方式展开学习过程,并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设置丰富多样的主题式综合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在参与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
而且,非常重视评价活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5、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除提供参考网站供学生查找资料外,本教材编写组建立了一个教学资料网站(http://)。
另配备教学光盘,不仅有大量的成品,还有许多素材和体现制作过程的半成品,以满足教学的不同需要。
光盘与教师用书一起发行,学生可以复制使用。
二、教育部审查意见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基本覆盖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范围。
采用“知识体系+实践活动”的编写方式。
栏目设计合理,基本能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
学习过程设计合理,恰当安排“任务”、“交流”、“探究”等多种认知活动,充分贯彻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精神,有利于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建构新知识,习得有关技能。
探究部分提供多种活动主题供选择,且允许学生“自拟题目”,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适应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多样化发展需求。
全书比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适时、合理地穿插了有关社会、道德、伦理问题的交流和讨论,有利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使用习惯,理解并内化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评价适度、合理,每章后的“本章学习评价”能发挥“成长记录”的作用。
语言表述符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
三、教材介绍1.注重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教材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时,有意识地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如保护野生动物、设计旅行计划、评选文明班集体、介绍我的家乡、管理书报期刊、管理计算机文件、管理学生学籍和校本课程、防范计算机病毒、规范网络使用道德等。
这些触手可及的案例让学生感到亲切。
此外,教材还选择一些反映人类文明成果的问题,更容易开展研究性学习,如袁隆平的超级水稻研究、扶贫开发工程、《红楼梦》的研究、工厂生产管理、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等等。
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时,教材选择一些生动的、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主题(如“快乐的校园”、“身边环境保护”等)来制作多媒体作品,让学生从最初的需求分析到最后评价作品都能够紧密围绕现实生活来进行。
在数据管理技术教学时,教材同样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数据管理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如“中小学信息技术大赛”、“校运会资料管理”等)的过程时.亲历数据的收集、分类、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以及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等过程。
2.学习内容注意适应性,选择性和开放性考虑到学生兴趣多样,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有高低,以及地区、学校间的差异,教材籽教学活动的内容及形式设计成多层次、多样化的格局,供不同学校和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多媒体作品时,教材以“家乡名人——孙中山”为范例,配套光盘中提供了范例作品的许多素材和半成品,要求学生完成该作品的制作,并另外制作一个主题的多媒体作品。
掌握信息技术水平高的学生除了按课本的方法完成该作品外,可以对该作品做进一步的加工,提高艺术表现水平,还能够借此启发思维,寻找另一个更有意义的主题,获取和加工素材,完成一个更有创意的,表现水平更高的多媒体作品。
掌握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按照课本的方法直接从光盘中获取素材和半成品完成该作品的基本制作。
在学习“认识信息资源管理”的活动中,教材提供了五个活动项目(鼓励学生自拟活动及项目)。
这些活动项目要求的条件不同,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合适的项目开展活动。
在建设自已的主题网站活动中,教材没有限定制作的主题,对网站建设水平的高低也没有做统一的要求,只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而定,从而使教材的使用具有开放性,更能满足不同学校和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教材还考虑不同地区的教学条件。
提供具有普遍性的、可供选择的内容,便于教师和学生选用。
如图形图像的采集提供了五种常用的方'祛,声音的采集提供了四种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教学条件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让学生实践,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对采集方法的掌握情况,选择自己想掌握的方法学习。
教材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涉及到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此外,教材还包含拓展栏目和选学内容,如“浅谈机器证明”超越了本课程标准的要求,各学校可根据各自的条件选择教学。
学生可以通过拓展栏目了解更多的知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材的评价和练习同样采取开放式设计。
教材非常重视评价活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注重形成性评价,设置了许多交流、实践、评价活动,有自评、小组评、班级评、老师评等多种方式。
许多章节后还设计了具有一定评价功能的练习题。
每章最后有一个“本章扼要回顾”和终结性的“本章学习评价”,让学生自我检查完成该章学习目标的程度,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其中还设计了“存在问题与不足”、“我还学会了…”、“我还想学习……”等题目,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帮助指导。
4.引导学生亲历规划、设计、制作、评价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软件作品的开发,将自己的思想变成产品,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还能够为加速我国软件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本套教材中“构建植物分类专家系统”,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有关植物资料,提取特征,构建一个植物分类专家系统。
在亲历作品的开发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提高了继续探索的兴趣。
四、教材目录信息技术(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1 信息及其特征 /21.1.1信息 /31.1.2信息的基本特征 /51.2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71.2.1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71.2.2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影响 /111.2.3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14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172.1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182.1.1确定信息需求 /1872.1.2确定信息来源 /192.1.3采集信息 /192.1.4保存信息 /212.2 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技巧 /242.2.1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 /242.2.2使用搜索引擎 /252.2.3合法下载网中的文件 /28 2.3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312.3.1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 /322.3.2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 /322.3.3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332.4 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行计划 /342.4.1活动目的 /342.4.2活动任务 /352.4.3活动过程 /352.4.4活动结果 /362.4.5活动评价 /36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 /393.1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403.1.1常见文本类型 /403.1.2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413.1.3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433.2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493.2.1明确任务需求 /503.2.2建立表格 /503.2.3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513.2.4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 /523.2.5形成报告 /553.3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563.3.1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573.3.2需求分析 /573.3.3规划与设计 /583.3.4素材的采集和加工 /613.3.5作品集成 /683.3.6作品的发布与评价 /70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 /734.1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744.1.1体验程序的运行过程及作用 /744.1.2剖析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78 4.2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824.2.1信息智能处理工具的使用 /824.2.2信息智能处理的方式 /844.2.3信息智能处理的应用价值 /854.3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874.3.1合乎规范地发布信息 /874.3.2信息发布效果的评价 /914.3.3信息交流 /924.4 综合活动:我的家乡 /944.4.1活动目的 /944.4.2活动任务 /944.4.3活动过程 /944.4.4活动结果 /964.4.5活动评价 /96第五章信息资源管理 /995.1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 /1005.1.1走进信息资源管理 /1015.1.2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1035.2 使用数据库 /1065.2.1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 /1075.2.2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优势 /1125.3 剖析数据库 /1145.3.1操作数据库 /1145.3.2数据库及其建立过程 /1165.3.3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方法 /117 5.4 综合活动:世界文化遗产之旅 /1205.4.1活动目的 /1215.4.2活动任务 /1215.4.3活动过程 /1215.4.4活动结果 /1235.4.5活动评价 /123第六章信息安全 /1276.1 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 /1286.1.1信息安全问题 /1286.1.2信息系统安全及维护 /1306.1.3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1316.1.4计算机犯罪及预防 /1346.2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 /1366.2.1网上道德规范 /1366.2.2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1386.3 综合活动:信息技术与社会问题辩论会 /1406.3.1活动目的 /1406.3.2活动任务 /1406.3.3活动过程 /1416.3.4活动结果 /1426.3.5活动评价 /142选修1 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一章揭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神秘面纱 /11.1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21.1.1从生产方案选择问题开始 /21.1.2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 /31.2 算法和算法的描述 /81.2.1算法 /81.2.2算法的描述 /91.2.3算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131.3 程序与程序设计语言 /141.3.1程序和程序设计 /141.3.2程序设计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181.3.3程序的编辑和翻译 /19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 /252.1 VB语言及程序开发环境 /262.1.1VB语言概述 /262.1.2可视化程序的开发环境 /302.2 程序的顺序结构 /322.2.1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计算 /332.2.2赋值语句和输入输出语句 /352.3 程序的选择结构 /412.3.1从制作矩形框问题开始 /412.3.2条件语句 /422.3.3多重选择语句 /442.4 程序的循环结构 /492.4.1For循环语句 /502.4.2Do循环语句 /532.4.3循环的嵌套 /552.4.4几种循环语句的比较 /572.5 模块化程序设计 /592.5.1自顶而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 /602.5.2过程与函数 /622.5.3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 /66第三章可视化编程 /693.1 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方法 /703.1.1VB可视化编程的概念 /703.1.2窗体和控件 /753.1.3VB可视化编程与方法 /783.2 程序调试的方法 /823.2.1错误的类型 /833.2.2调试与排错 /853.3 综合活动:心算练习程序设计 /873.3.1活动目的 /873.3.2活动任务 /873.3.3活动过程 /883.3.4活动结果 /883.3.5活动评价 /91第四章算法与程序实现 /954.1 用解析法设计程序 /964.1.1用解析法求解问题的基本过程 /964.1.2用解析法求解问题的实践 /994.2 用穷举法设计程序 /1034.2.1用穷举法求解问题的基本过程 /1044.2.2用穷举法求解问题的实践 /1054.2.3穷举法小结 /1104.3 查找算法设计 /1114.3.1《红楼梦》研究和查找技术 /1114.3.2顺序查找算法 /1154.3.3对半查找算法 /1194.4 排序算法设计 /1254.4.1选择排序算法 /1254.4.2插入排序算法 /1284.5 递归算法与递归程序 /1324.5.1从斐波那契的兔子问题看递归算法 /1324.5.2一个应用递归算法解决的问题经典例子 /134 4.6 综合活动:问题求解 /1374.6.1活动目的 /1384.6.2活动任务 /1384.6.3活动过程 /1384.6.4活动结果 /1394.6.5活动评价 /144第五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1475.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 /1485.1.1面向对象思想的产生 /1485.1.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1495.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1535.2.1对象 /1535.2.2类 /1555.2.3类、对象与实例的关系 /1575.3 面向对象的功能实现 /1585.3.1创建类 /1585.3.2对象的声明和实例化 /160第六章程序设计实践 /1656.1 多媒体应用程序设计 /1666.1.1多媒体播放器程序设计 /1666.1.2利用VB设计多媒体程序的方法 /173 6.2 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开发 /1746.2.1从程序设计到软件开发 /1756.2.2用VB开发数据库管理软件 /176选修2 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一章认识多媒体技术 /11.1 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系统 /21.1.1多媒体技术及其特征 /31.1.2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51.1.3多媒体系统 /71.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81.2.1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81.2.2多媒体技术在商业中的应用 /91.2.3多媒体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 /101.2.4多媒体技术在娱乐中的应用 /111.2.5多媒体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11 1.3 综合活动:欣赏多媒体作品 /121.3.1活动目的 /121.3.2活动任务 /131.3.3活动过程 /131.3.4活动结果 /141.3.5活动评价 /14第二章多媒体作品的规划与设计 /172.1 多媒体作品的开发规划 /182.1.1多媒体作品开发的一般过程 /182.1.2多媒体作品的需求分析 /182.1.3多媒体作品的规划 /212.2 多媒体作品的界面设计 /222.2.1布局设计 /222.2.2美术设计 /242.2.3交互设计 /242.3 文字稿本与制作脚本的设计 /262.3.1文字稿本及其写作 /262.3.2制作脚本及其写作 /272.4 综合活动:《社区环境保护》的规划和设计 /292.4.1活动目的 /292.4.2活动任务 /292.4.3活动过程 /292.4.4活动结果 /30第三章多媒体信息的类型及其特征 /333.1 常见的多媒体信息 /343.2 各种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363.2.1文本 /363.2.2位图图像与矢量图形 /373.2.3音频 /403.2.4动画 /413.2.5视频 /423.2.6数据压缩技术 /43第四章图形图像的采集与加工 /474.1 图形图像概述 /484.1.1常用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 /484.1.2图形图像文件的存储 /494.1.3颜色模型 /504.2 图形图像的采集 /514.2.1从光盘上获取图形图像素材 /514.2.2从网上下载图形图像素材 /514.2.3从印刷品、照片上获取图像 /514.2.4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数字图像 /524.2.5从屏幕上捕捉图像 /534.3 图形图像的加工 /544.3.1构图的设计 /544.3.2图形图像素材的制作 /554.3.3图像的调整 /634.3.4图像的存储 /67第五章声音、动画、视频的采集与加工 /715.1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 /725.1.1声音文件的存储格式 /725.1.2声音的采集 /725.1.3声音文件格式的转换 /765.2 动画的制作 /825.2.1动画的分类 /825.2.2二维动画的制作 /825.2.3三维动画的制作 /905.3 视频的采集与加工 /945.3.1视频文件的存储格式 /945.3.2视频的采集 /955.3.3视频的加工 /975.4 综合活动:《社区环境保护》素材的采集和加工 /1035.4.1活动目的 /1035.4.2活动任务 /1035.4.3活动过程 /1045.4.4活动结果 /1065.4.5活动评价 /106第六章多媒体作品的常用软件 /1096.1 集成多媒体的作品的常用软件 /1106.1.1常用的集成软件 /1106.1.2 Authorware 多媒体集成软件 /1116.2 片头的集成 /1126.2.1设置演播窗口的大小 /1136.2.2片头动画的导入 /1136.2.3背景音乐的加入 /1146.2.4等待图标的使用 /1156.3 交互的制作 /1166.4"校园风景"的集成 /1186.4.1添加背景图 /1186.4.2在作品中使用文字 /1196.4.3设置过渡效果 /1206.4.4擦除图标的使用 /1216.4.5在作品中加入视频 /1226.4.6跳转的实现 /1236.5 片尾的集成 /124第七章多媒体作品的发布和评价 /1277.1 多媒体作品的发布 /1287.1.1作品发布的方法 /1287.1.2光盘的刻录 /1327.1.3多媒体作品的知识产权 /1337.2 多媒体作品的评价 /1357.2.1多媒体作品评价的方法 /1357.2.2多媒体作品评价的步骤 /1387.2.3多媒体作品的鉴赏 /1397.3 综合活动:《社区环境保护》的集成和发布 /1417.3.1活动目的 /1417.3.2活动任务 /1417.3.3活动过程 /1417.3.4活动结果 /1427.3.5活动评价 /142第八章虚拟现实与流媒体技术 /1458.1 虚拟现实及其制作初步 /1468.1.1虚拟现实及其应用 /1468.1.2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1498.1.3简单虚拟全景图的制作 /1508.2 流媒体的浏览和制作初步 /1548.2.1流媒体与流媒体技术 /1548.2.2观看流媒体 /1558.2.3制作流媒体 /1568.2.4流媒体文件与网页的结合 /158选修3 网络技术应用第一章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1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21.1.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1.1.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 1.2 不同的连接策略 /61.2.1根据需求选择网络 /71.2.2网络的传输介质 /81.2.3网络中的连接设备 /121.2.4网络的拓扑结构 /14 1.3 网络中的数据通信 /161.3.1通信信号 /171.3.2信道与带宽 /181.3.3信息交换方式 /191.4 网络协议 /211.4.1什么是网络协议 /211.4.2安装网络协议软件 /221.4.3网络协议OSI模型 /231.4.4TCP/IP协议简介 /25 1.5 组建局域网 /271.5.1局域网组建方案 /271.5.2局域网组建的实施 /28第二章因特网的接入与管理 /332.1 接入因特网 /342.1.1因特网的接入方式 /342.1.2配置因特网的接入 /382.1.3因特网上的服务组织 /412.2 IP地址及其管理 /442.2.1因特网的地址 /442.2.2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 /452.2.3IP地址的管理 /472.2.4IP协议的发展 /482.3 网络域名及其管理 /482.3.1域名与域名系统 /492.3.2域名的管理 /512.3.3域名解析 /512.3.4申请一个域名 /54第三章因特网的应用 /573.1 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 /583.1.1因特网信息资源的特点与形式 /583.1.2万维网 /593.1.3FTP资源 /633.1.4合理利用因特网中的信息资源 /65 3.2 因特网上的信息检索 /673.2.1因特网信息检索方法 /683.2.2搜索引擎的发展与分类 /693.2.3搜索引擎的工作过程 /723.3 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 /743.3.1非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753.3.2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793.4 因特网多媒体技术 /823.4.1流媒体技术 /833.4.2网络虚拟现实技术 /853.5 综合活动:"跨时空的因特网服务"专题调查 /883.5.1活动目的 /883.5.2活动任务 /883.5.3活动过程 /883.5.4活动成果 /893.5.5活动评价 /89第四章网站的开发 /934.1 网站的规划 /944.1.1建立网站的基本过程 /944.1.2网站主题的确定 /954.1.3网站运行环境的确定 /974.1.4网页制作工具的选择 /984.1.5网站开发任务的管理 /994.2 网站的设计 /1004.2.1网站的结构设计 /1014.2.2网页的版面设计 /1024.2.3网页的交互设计 /1044.3 网页的制作 /1064.3.1准备网页素材 /1074.3.2新建网站及网页 /1084.3.3使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 /1094.3.4编辑网页图文素材 /1114.3.5保存及预览网页文件 /1134.3.6使用模板生成网页 /1144.3.7插入超链接 /1154.4 网页的美化与特效制作 /1184.4.1应用样式表美化网页 /1194.4.2制作网页动态特效 /1224.4.3 ActiveX控件和组件的应用 /124 4.5 网站的发布与管理 /1274.5.1网站的检查与运行测试 /1274.5.2网站的发布 /1304.5.3网站的管理 /1324.6 网站的评价 /1354.6.1主题网站的评价 /1354.6.2常见网站的评价 /137第五章动态网页的制作 /1415.1 动态HTML /1425.1.1网页脚本 /1425.1.2样式表定位 /1465.1.3文档对象模型 /1465.2 使用表单创建交互访问 /1485.2.1制作一个在线调查的网页 /1495.2.2设计一个数据采集的网页 /151 5.3 服务器端技术应用 /1535.3.1动态网页的特点 /1545.3.2服务器端技术简介 /1555.3.3 ASP网页计数器的应用 /156第六章网络安全技术 /1616.1 网络安全 /1626.1.1电子商务与网络安全 /1626.1.2网络应用中的安全隐患 /163 6.2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1656.2.1防火墙技术 /1666.2.2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 /1676.2.3数据加密 /168选修4 数据管理技术第一章认识数据管理技术 /11.1 感受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 /21.1.1体验数据管理技术 /21.1.2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51.2 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变迁 /61.2.1人工管理阶段 /71.2.2文件系统阶段 /71.2.3数据库系统阶段 /71.3 认识关系数据库 /91.3.1用关系存储数据 /101.3.2用关系存储数据之间的联系 /12 1.4 综合活动: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使用 /131.4.1活动目的 /131.4.2活动任务 /131.4.3活动过程 /131.4.4活动结果 /141.4.5活动评价 /14第二章构建关系数据库 /172.1 数据的分析与建模 /182.1.1数据的收集与分类 /182.1.2数据的抽象描述 /202.1.3概念模型与E-R方法 /222.2 建立关系数据模型 /242.2.1从E-R模型到关系数据模型的转换 /242.2.2其他数据模型 /262.3 创建数据库的结构 /282.3.1创建数据库 /292.3.2创建数据表 /302.3.3打开数据表 /342.3.4修改数据表的结构 /352.3.5建立表之间的联系 /362.4 编辑数据库 /392.4.1添加记录 /392.4.2数据表中的基本编辑操作 /442.5 关系数据库规范化思想 /472.5.1为什么要规范化 /472.5.2关系模式规范化的方法 /492.6 综合活动:构建一个"校运会资料"数据库 /512.6.1活动目的 /512.6.2活动任务 /512.6.3活动过程 /522.6.4活动结果 /532.6.5活动评价 /53第三章使用数据库 /573.1 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583.1.1排序记录 /583.1.2筛选记录 /593.2 数据的查询 /623.2.1创建和执行查询 /623.2.2查询结果的应用 /673.3 数据的统计和报表输出 /713.3.1数据的统计 /713.3.2数据的报表输出 /743.4 数据的导入、链接和导出 /773.4.1数据的导入和链接 /783.4.2数据的导出 /803.5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813.5.1什么是SQL语言 /813.5.2SQL常用命令 /823.6 综合活动:使用"校运会资料"数据库 /873.6.1活动目的 /873.6.2活动任务 /873.6.3活动过程 /883.6.4活动成果 /893.6.5活动评价 /89第四章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 /934.1 数据库应用系统简介 /944.1.1什么是数据库应用系统 /944.1.2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一般流程 /954.1.3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工具 /964.2 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 /984.2.1需求分析 /984.2.2系统设计 /984.3 系统功能的实现 /1014.3.1数据录入功能的实现 /1024.3.2数据查询、统计与报表输出 /1094.3.3系统界面的实现与功能集成 /1144.3.4创建“密码验证”窗体 /1164.4 软件测试与数据库维护 /1194.4.1软件测试 /1194.4.2数据库维护 /1204.5 综合活动:开发"校运会资料管理系统" /1214.5.1活动目的 /1214.5.2活动任务 /1214.5.3活动过程 /1214.5.4活动结果 /1234.5.5活动评价 /123第五章数据库技术新发展 /1275.1 新一代数据库技术 /1285.1.1数据处理的新需求 /1285.1.2新型数据库系统 /129 5.2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1305.2.1数据仓库 /1305.2.2数据挖掘 /132选修5 人工智能初步第一章人工智能初探 /11.1 什么是人工智能 /21.1.1什么是智能 /21.1.2人工智能及其特点 /31.1.3为什么要学习人工智能 /4 1.2 人工智能的基本内容 /51.2.1机器感知 /51.2.2机器思维 /51.2.3机器学习 /61.2.4机器行为 /61.2.5机器人为什么会踢足球 /61.3 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领域 /81.3.1模式识别 /81.3.2机器证明 /111.3.3自然语言理解 /121.3.4专家系统 /121.3.5自动程序设计 /131.3.6人工神经网络 /131.3.7智能代理 /14第二章知识表示及Prolong语言 /192.1 知识 /202.1.1知识及其分类 /202.1.2为什么要学习知识表示 /212.1.3知识的格式化表示方法 /212.2 框架表示法 /222.2.1框架的基本结构 /222.2.2框架表示知识实例 /242.3"与/或"图表示法 /252.3.1"与/或"图表示法 /262.3.2"与/或"图表示实例 /272.4 状态空间表示法 /302.4.1状态及操作 /302.4.2状态空间表示知识实例 /302.5 产生式规则表示法 /332.5.1 产生式的基本形式 /342.5.2动物识别系统的产生式规则 /34 2.6Prolog语言/372.6.1初识Prolog语言 /372.6.2 Prolog语言的三种基本语句 /382.6.3 Prolog程序的基本结构 /402.6.4 Prolog语言内部谓词 /422.6.5匹配与递归方法 /432.6.6 Prolog语言的特点 /472.6 综合活动:知识表示法运用 /502.7.1活动目的 /502.7.2活动任务 /502.7.3活动过程 /502.7.4活动结果 /512.7.5活动评价 /51第三章专家系统 /553.1 认识专家系统 /563.1.1什么是专家系统 /573.1.2专家系统的组成 /583.1.3专家系统的分类 /603.2 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 /613.2.1专家知识 /613.2.2用知识表示法来表示专家知识 /623.2.3用Prolog语言表示专家知识的实例 /633.2.4知识获取的方法 /643.3 专家系统的推理过程 /673.3.1正向推理和反向推理 /673.3.2不精确推理 /703.4 专家系统的解释功能 /733.4.1解释的概念和作用 /733.4.2解释的内容 /743.5 专家系统的开发 /773.5.1语言及工具 /773.5.2专家系统的开发过程 /803.6 综合活动:植物分类专家系统的建造 /813.6.1活动目的 /813.6.2活动任务 /813.6.3活动过程 /813.6.4活动成果 /823.6.5活动评价 /82第四章问题求解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