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环境在陕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陕西文学与地域文化
![陕西文学与地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020dcb245901020207409cd0.png)
陕西文学与地域文化从唯物主义观点来看,物质决定意识。
这也就是说,文化来源于生活。
那么文学也就来源于生活了,而且文学更是来自一个地域的文化。
文学创作于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地区的文学创作,代表了那个地区鲜明的文化特征。
文学创作是建立在一个地区的文化特性之上的,而陕西文学的发展更是与陕西不同的文化密切相关。
我是陕西人,所以对陕西的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陕西由于地理上的因素被分为三部分,所以陕西的文学也有了三个流派。
以路遥为代表的陕北高原派、以陈忠实为代表的关中平原派、以及以贾平凹为代表的陕南山区派,这三个派别分别有他们所在地区的深刻烙印。
一、陕北高原与陕北文学陕北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西部是陇东、宁夏,东部为黄河、晋西大峡谷,北接毛乌素大沙漠和蒙古草原,处于黄土高原向蒙古草原过渡地带。
再加上年降水量极少,属于中温带半干旱气候类型,因此,人们选择了适宜生存的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
长期大规模的砍伐森林使这里日益荒漠化,形成了山荒岭秃、沟壑纵横的地表特征。
土地的贫瘠、气候干旱、生活的贫穷,使得以路遥为代表的陕北文学从一开始就带上了浓浓的贫穷的印记。
也决定他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注定关注当地贫穷的生活状态,决定他无法超越艰难的生存环境。
路遥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所以对现实生存苦难的关注是他创作的初始。
路遥从这样艰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饥饿是经常面对的事情,困苦的生活环境,使他形成了“内向忧郁的性格、倔强刚毅的气质,形成了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品格。
”(2)要有所收获,达到目标,就应当对自己残酷一点”[3],路遥常将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理解为人生的必修课,把痛苦理解为走向成熟的最好课程,他小说中的人物大都经受了苦难的洗礼,从而演绎出一幕幕震撼心灵的悲剧。
从马健强、高加林到孙少安、孙少平,面对苦难,他们不但没有退缩、屈服,反而表现出了更加顽强的生命意志和生存毅力。
以孙少平为例,在县城上中学时,每餐只能吃两个焦黑的高粱面馍,五分钱的清水煮萝卜也是一种奢望。
关于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的思考
![关于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285e72f02020740be1e9bd3.png)
关于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的思考作者:王青来源:《速读·中旬》2015年第12期摘要:“文化”涵盖广泛,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过早的理论化的概括、抽象概念使学生失去了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从地域文化向中华文化的延伸成为文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语言教学和中华文化的广博属性决定了教学中需要地域文化的导入。
地域文化让对外汉语教学更加活泼,也为之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关键词:文化教学;地域文化;重要性;作用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及问题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在《语言论》中写道:“语言有一个底座……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
”因此,对于语言的学习根本无法脱离对文化的认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仅仅是对语言的补充,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
文化教学更是时下对外汉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化热”的兴起,旧式的“结构—情景—功能”教学思路转化成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思想。
文化研究也随之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界的研究热点。
张英教授曾这样写道:“存在于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层面的文化是语言中文化因素,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内容或范围:存在于社会交际等方面的文化属于文化知识,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知识教学的重要内容或范围。
”“文化”涵盖广泛,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倾向于“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的观点。
现阶段教学情况显示: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中级阶段,文化教学是渗透在听、说、读、写课程中即各个教学子集中的,业内称之为分散式文化教学。
到了高级阶段开始有专门的文化课程,称之为集中式文化教学。
调查研究证明:学生从分散式文化教学中得到的文化知识零碎松散,高级阶段虽然文化内容的编排有了系统性,但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课本的教授、多媒体演示仍然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仍是被动的接受者。
[汉语,地域,方言]浅议汉语地域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
![[汉语,地域,方言]浅议汉语地域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0621c97b307e87100f69613.png)
浅议汉语地域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浅议汉语地域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和我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到我国各大高校学习汉语。
他们期望在这些学校提升自己的汉语交际能力和水平,达到自己的汉语学习目标。
但是,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他们还会接触到与课上老师所教授的普通话有所不同的当地方言,这对他们的汉语学习必定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怎样认识和处理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成为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汉语地域方言与标准语如今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基本上是以标准语教学为主的,因此,要讨论汉语方言同对外汉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就不得不说到汉语方言同标准语之间的关系。
方言,通常定义为“语言的变体”,就是由一群人使用并且具有词汇、语法或发音方面的特征从而与别的群体使用的该语言的变体相区别的语言,它包括地域变体和社会变体。
我国的标准语,即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作为汉民族的共同语,它是我国通行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是大陆与港、澳、台,以及海外华人沟通的法定共同语。
从二者的概念可以看出汉语标准语同方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汉语标准语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方言,同样不能适用于所有的中国人,只是使用它的人们教育水平高,有社会地位、人口众多而比其他方言享有较高的声望1,再加上《宪法》明文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宪法》第十九条),以及各语言组织为其定义并大力推广,才确定了它的权威地位。
但是,它仍然是一种社会方言,是特定人群使用的语言。
(二)作为标准语的普通话,由于其定义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因此在实际的运用中就很难避免受到方言的影响。
从普通话的概念,“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可以看出,其定义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例如有人认为以北京语音作为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就其和外地语音相对时,以及就北京话内部分歧而言,实际上存在宽严之分。
汉语言文学的地域特色与地方文化研究
![汉语言文学的地域特色与地方文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a89e78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4.png)
汉语言文学的地域特色与地方文化研究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文学作品展现出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当地人民语言的运用,更是对地方文化的反映和表达。
因此,研究汉语言文学的地域特色与地方文化,可以增加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一、北方地区的地域特色与地方文化北方地区因其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北方文学作品往往表达出奋发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北方的古代文学流派如元曲、散曲等形式,以其雄浑豪放的风格、耐人寻味的诗意表达,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关注。
另外,在北方还有大量以战争和英雄主义为题材的作品,这也反映了北方地区历史上频繁发生的战争以及人们对英雄事迹的崇敬。
二、南方地区的地域特色与地方文化南方地区的气候湿润,热带植被丰茂,这种地理环境给予南方文学作品独特的色彩和氛围。
南方文学常常温婉细腻,抒发出温暖、柔和的情感。
其中,古代南方文学以浪漫的爱情诗歌为主,如宋词、南曲等,表达了人们的柔情似水,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同时,南方也有许多以描写乡村生活为主题的作品,揭示了南方地区浓厚的农耕文化和人们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
三、西南地区的地域特色与地方文化西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久远的历史和多民族交融,使得西南文学呈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
这里的文学作品往往融入了多种民族文化元素,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西南古代文学作品大多表现出南方文学的温婉与北方文学的豪放相结合的特点。
其中,西南地区的叙事诗和神话传说以其纷繁复杂的情节、丰富的形象描绘,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四、东北地区的地域特色与地方文化东北地区的文学作品一方面受到了北方文学的影响,具备北方文学的雄浑豪放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找到一些独特的东北地区文化的痕迹。
东北地区丰富的自然景观以及特有的历史背景,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在东北地区的文学作品中,往往流露出对家乡乡愁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困辱的历史记忆的思考与反思。
总结起来,汉语言文学的地域特色与地方文化研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入了解。
地域文化在汉语言教育中的应用与传播
![地域文化在汉语言教育中的应用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afddbfe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f.png)
地域文化在汉语言教育中的应用与
传播
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域的特定的社会文化,它与该地域的历史、社会习俗、经济形势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域文化在汉语言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地域文化,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汉语所表达的思想和文化,从而更好地把握汉语的意义和含义。
首先,汉语教学应将地域文化纳入教学内容。
地域文化是汉语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汉语语言文化,从而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语。
在汉语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入当地的文化特色,如人物传说、民间故事、传统节日等,利用这些文化元素来帮助学生理解汉语语言文化。
其次,汉语教学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地域文化。
例如,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遗迹,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语言文化。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当地的文化专家或老师,让学生直接体验当地的文化,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语言文化。
最后,汉语教学应注重地域文化传播。
当学生掌握了汉语语言文化之后,老师可以利用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汉语语言文化,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大胆地尝试把汉语语言文化传播出去,帮助更多的人了解汉语语言文化。
总之,地域文化在汉语言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利用地域文化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语言文化,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汉语的意义和含义,从而让汉语语言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93a6d74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7.png)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和需求日益增长。
而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中国社会文化。
本文旨在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一、文化教学的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意义不可忽视。
首先,文化教学有利于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折射,文化是语言行为的载体。
通过文化教学,可以深入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含义和文化内涵;其次,文化教学有利于加深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了解中华文化除了能提高学习者的文化素养,更能增强学习者的文化自信心,使其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自如地表达和沟通;最后,文化教学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
文化的多元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文化教学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习俗和观念,进而促进跨文化间的交流和互通。
二、文化教学的方法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适当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本文作者总结的常见的文化教学方法:1. 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法毫无疑问,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不断延伸和加深。
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将文化元素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比如,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讲解“饮食文化”、“礼仪文化”、“婚姻家庭文化”等话题内容。
2. 多媒体配合的教学法多媒体配合教学法是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
通过图像、声音和其他视听资料的配合,能够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化知识。
例如,可以配合视频资料,展示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
3. 互动交流的教学法在文化教学中,进行互动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者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使得文化学习的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
三、文化教学的实际操作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实施文化教学呢?本部分总结几个实际的操作策略:1. 老师的角色教师在文化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融合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融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9e25f9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a.png)
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融合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汉语热的不断升温,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国际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尤其是在传授语言知识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融合,以期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首先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简要概述,包括其历史演变、主要特点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接着,文章将分析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文化教学不足、学生文化理解困难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包括这种融合对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深入研究这一课题,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和不足;通过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融合的实际效果;通过实证研究,收集学生、教师等利益相关者的反馈意见,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本文将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融合的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思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二、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它包括了哲学、伦理、艺术、科技、教育等多个方面,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
哲学思想:儒家、道家、佛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三大哲学体系。
儒家强调仁爱、礼制和中庸之道,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强调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佛家则倡导慈悲、悟性,追求内心的解脱与超越。
这些哲学思想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伦理道德: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伦理道德建设,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纽带,倡导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忠孝节义等优秀品质。
2023年度论地域文化对汉语方言词词义的影响
![2023年度论地域文化对汉语方言词词义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750264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5.png)
2023年度论地域文化对汉语方言词词义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地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但其在汉语方言词词义方面仍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域文化对汉语方言词词义的影响,重点分析2023年度的情况。
一、地域文化对汉语方言词义的影响地域文化是区域性的文化特征,它存在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包括风俗、习惯、思想等方面。
语言作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也受到其深刻的影响。
在汉语方言词中,地域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方言词来源于地域文化方言词是各地人们长期使用、自然形成的词汇,在使用中与地域文化密切关联。
例如,“闹掖儿”在北京方言中指“玩、闹”,源于北京传统的儿童游戏“掖儿”,而这也是北京地方文化的一种体现。
2. 地域文化影响方言词义和用法同一个方言词,在不同的地方使用时可以发生词义和用法上的变化。
这是地域文化造成的影响。
例如,“升”在广东话中表示“购买”、“涨价”,但在其他地区却表示“上升”、“提升”。
这种差异正是地域文化的体现。
3. 地域文化给予方言词情感色彩地域文化在形成方言时往往会融入当地的民俗习惯、历史文化等,赋予方言词以情感色彩。
例如,“米线”在云南地区作为当地的特色美食,是当地文化中重要的元素。
因此,当云南人听到“米线”一词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
二、2023年度地域文化对汉语方言词词义的影响到2023年,地域文化对汉语方言词词义的影响仍将持续。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预测:1. 方言词汇量减少随着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进程,方言逐渐失去了它们的地位。
未来,方言词汇将逐渐减少,但其使用者们仍需维护其传承。
2. 地区性差异减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地域性的差异也逐渐缩小。
因此,未来汉语方言词的地域性差异将逐渐减少。
3. 地域文化影响无处不在虽然地域差异逐渐减小,但地域文化的影响依然存在。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汉语方言地区文化特征将更加丰富和多元,直接影响方言词义和用法。
地方文化语境的综合利用与对外汉语教学
![地方文化语境的综合利用与对外汉语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9fca35e2b8f67c1cfad6b82e.png)
这一切 陌生 合起 来其 实 就是 对一 种新 的文化 环境 的 陌生 。
所 以, 尽快帮助学生熟悉并 了解 自己 当前所处 的生活和学 习 环境 以及 当地 的历 史 、 地理 和风土 人情 , 对缓解 留学 生 的文 化 紧张心理 十分 必要 。 2 缩短 留学 生 的文 化适 应过 程。文化 具有 排他性 。一 . 个从 自己所熟悉 的文化环 境 中突然进 入一个 完全 陌生 的文 化环境 中的人 , 其对新 文化 的适应 往往 需要一 个过程 , 而这 种适应过程与第二语 言的习得过程密切相关。
西方学者很早就 对文化 适应 过程 与第二语 言习得过程 之 间的关 系进行 了深人 研究 。17 9 8年 ,onS hm n Jh cu a n提 出
了 “ 化 适 应 模 式 ( cutrt n oe) 论 ” 该 理 论 的 核 心 文 ac l a om d1 理 u i ,
20 08年第 1 2期 总第 16期 7
黑龙江高教研 究
H i nj n eerh s iHg e d ctn e og agR sace l i r u a o l i O h E i
No 1 0 8 .2 2 o s r 1 No 1 6 e a. . 7 i
: ̄6 文 化 语 境 的 综 合 利 用 与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t5 t " t
程 书 秋
( 哈尔滨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黑龙 江 哈尔滨 108 ) 5 00
摘要 : 方文化语境是 带有鲜明的地 域文化特 色的语境 。留学 生对地方 文化 语境 的适应程 度往往 决定 其能否成 功地获 地
得汉语。在对外汉语教 学中, 综合利 用地 方文化语境 首先要树 立方言意识和地 方文化意识, 并努 力建 立一种 “ 内 +课 外” 课 的 互补式语言文化教学模式 。 关键词 : 地方文化语境 ; 综合利 用; 对外汉语教 学 中图分类号 : 6 20 G 4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3— 64 2 0 )2— 10— 2 10 2 1 (0 8 1 0 8 0
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e2c0c07fc4ffe473368ab65.png)
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作者:李册梅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5年第08期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汉语热的兴起,国内外也形成了对汉语研究的热潮。
在汉语语音、字形字义的、汉语语法的等都很有研究,但是对于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却是很少。
为了填补这一方面的研究空缺,笔者做了相关研究。
文章主要运用举例法,描写法等,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该项目做了具体研究,并总结出教师教学的相关问题与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关键词:地域文化;太极拳文化;对外汉语教学;策略一、地域文化概述(一)地域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
一些学者则将地域文化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地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并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
具体的内容包括方言文化、饮食文化、民间建筑、民间信仰等,例如:居住在东北的赫哲族等少数民族因其独特的气候原因喜好吃生鱼片,河南焦作的一些地方元宵节不吃元宵而喝油茶。
地域文化的特点体现在:地域性、独特性、发展性。
既然地域文化体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究竟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什么作用呢?以下就以太极拳文化为例,具体研究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等问题。
二、太极拳文化简介(一)太极拳文化的含义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属于内家拳,在1949年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的体操运动,主要用于表演和体育比赛等。
太极拳文化主要是指围绕太极拳形成的一系列具有中国传统精神的文化。
(二)太极拳文化的起源太极拳在国内有众多流派,其中以陈氏、杨氏、孙氏、吴氏、武氏、赵堡、武当等六大流派流传最为广泛。
而在这六大太极拳流派中,河北邯郸的杨氏太极拳和武氏太极拳是在河南温县的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北京吴氏太极拳来源于杨式太极拳,河北保定的孙氏太极拳则是在武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我们一般认为陈式太极拳为中国太极拳之祖。
汉语言文学的地理特点与地域文化研究
![汉语言文学的地理特点与地域文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1d5335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0.png)
汉语言文学的地理特点与地域文化研究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地理特点,与地域文化密切相关。
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地理特点和地域文化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以及地理环境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北方文化与汉语言文学北方地区以其干燥寒冷的气候条件和广袤的平原地貌而闻名。
这种地理环境对北方人民的性格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反映在汉语言文学中。
在北方汉语言文学中,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描写严寒冰雪的诗词和冰冷干燥的风土人情。
例如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写到:“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这样的描写展示了北方严寒冰雪给人们带来的苦楚和艰难。
此外,北方汉语言文学片段中也隐含了北方人务实、坚韧的性格特质,这与北方人从事耕作、奋斗的生活方式有关。
二、南方文化与汉语言文学南方地区以其湿润的气候和丰富的山水资源而闻名。
这种地理环境塑造了南方人民优美恬静的性格特征,也在南方的汉语言文学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南方汉语言文学中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描绘山水风光的诗歌和恬淡生活情调的散文。
例如苏轼的《赤壁赋》中写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样的描写展示了南方山水给予人们的宁静和美好。
此外,南方汉语言文学中也渗透着南方人热情好客、细腻的性格特征,这与南方人们的热带农业和渔业经济有关。
三、西北文化与汉语言文学西北地区以其干旱少雨和多山的地理条件而著称。
这种地理环境对西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西北汉语言文学中,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描绘辽阔草原和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的作品。
例如王昌龄的《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样的描写展示了西北地区广袤的草原风光和浩渺的河流景观。
此外,西北汉语言文学中还体现了西北人们勇敢无畏的性格特征,这与西北人民长期面对恶劣自然环境和漂泊民族矛盾有关。
四、东南文化与汉语言文学东南地区以其温暖湿润的气候和独特的沿海地貌而闻名。
这种地理环境对东南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学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类教材对比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类教材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cbb2b4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1.png)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类教材对比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类教材进行对比研究,从文化类教材的类型及特点、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者反应、优缺点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对不同文化类教材的分析比较,揭示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类教材选择提供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学习者对不同文化类教材的反应,探讨了文化类教材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总结结论,为进一步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类教材提供参考。
本研究对于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类教材、对比研究、类型特点、内容对比、教学方法、学习者反应、调查分析、优缺点比较、选择建议、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类教材存在着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教材可能涉及的文化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者反应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通过对不同文化类教材进行对比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类教材的特点和优劣势,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文化类教材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结合语言和文化教学,提高对外汉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类教材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不同类型文化类教材的特点、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习者的反应。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不同类型文化类教材的特点,了解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2. 对比不同文化类教材的内容,探讨其对学习者文化认知和交际能力的影响;3. 比较不同文化类教材的教学方法,探讨其教学效果和学习者接受程度;4. 调查学习者对不同文化类教材的反应,了解其对教学效果和学习动机的影响;5. 分析文化类教材的优缺点,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类教材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比研究不同文化类教材,旨在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类教材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地域文化环境在陕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地域文化环境在陕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69b2a7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c.png)
地域文化环境在陕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的崛起,对外汉语的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省份,陕西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地域文化环境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陕西地域文化环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希望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二、陕西地域文化环境的特点1. 历史悠久陕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着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物。
西安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尤其以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等著名景点为代表。
这些历史遗迹和文物对于外国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震撼和具有吸引力的,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2. 丰富的民俗文化陕西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包括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地方特色美食、民间艺术等等。
这些民俗文化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增进跨文化交流。
3. 独特的方言文化陕西方言是汉语的一个重要方言分支,具有独特的音韵系统和词汇特点。
通过学习陕西方言,可以帮助外国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多样性,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陕西的生活和文化。
1. 丰富课程内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设计相关课程内容。
可以安排学生前往古建筑、博物馆、文化街等地参观学习,或者邀请当地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陕西的历史文化。
2. 提供地域文化体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地方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春节联欢、元宵灯会、古镇游玩等,使外国学生切身感受到陕西的精神风貌和独特魅力,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3. 开设方言课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适当开设陕西方言课程,让学生了解和学习陕西方言,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方言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四、未来的教学实践建议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对外汉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地域文化教育资源,设计出更接地气、更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4b0637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5.png)
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内容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汉语热成为一种趋势,这成为对外汉语规模扩大,推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强劲动力。
与此同时,伴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一系列问题,诸如:对外汉语教师整体水平层次不齐,HSK的应试矛盾,专业性教材匮乏的问题。
本文对对外汉语教学现阶段存在的不足进行解读和分析,试图探究有效途径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现状问题对策当下,汉语热作为一种国际现象,成为一种时代所向。
对外汉语事业欣欣向荣的表象背后,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
如:对外汉语教师整理水平层次不齐,HSK的应试矛盾,教材专业性欠佳的问题等,本文提出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现阶段存在的不足进行解读和分析,试图探究有效途径,力争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发展。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1.汉语本体研究的成效显著。
对外汉语教学就外国友人学习汉语的窘境和特点为着眼点,进行深入浅出地剖析,从是对汉语教学的新角度的分析与理解,对我们汉语教学意义深远。
通过有现代意义的课题研究促进教学,教学育科研齐头并进,融会贯通,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的长足进步。
2.建立了日趋完善的教学体系。
汉语教学原先大以预备教育、语言培训为主,现在逐渐走入了正规教育的轨道。
汉语热推动了汉语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科体系的日益完备,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积极吸收国外留学生。
同时,速成教育,短期教学也成为一种趋势。
3.对外汉语教学专家团队逐步形成。
在数十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不断坚持与努力下,逐步组建了一支业务精湛、教学与科研能力强的优秀团队,同时引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的不断前行。
4.教学方式方法得到了改进。
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引,针对不同国别与文化背景等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比较顺利地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和长足进步。
外国友人们怀揣着对汉语的热情走进汉语课堂,走进我们HSK考场,走进当地的“小中国”——孔子学院。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的开题报告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78be2c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9.png)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化趋势的加速,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
汉语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除了语法、发音、词汇等基础知识外,学习者还需要了解中国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汉语。
因此,将文化导入汉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文化导入课堂教学,以及文化导入对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文化导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概念及意义。
(2)影响文化导入的因素,如学生水平、教材、教师等。
(3)文化导入的方式和策略,如多媒体、实地考察、文化交流等。
(4)文化导入对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包括对学习动机、口语交际能力、文化理解等方面的影响。
2.研究方法(1)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以掌握国内外文化导入汉语教学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2)进行案例分析和实地调查,以探讨文化导入的方式和策略,研究不同方式对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预期的成果包括:(1)揭示文化导入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
(2)总结目前文化导入汉语教学中的主要方式和策略,并提出具体的教学措施,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文化导入汉语教学。
(3)研究文化导入对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为今后的汉语教学提供实证研究依据。
本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意义,能够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增强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外友好关系的发展。
对外汉语地方文化教材编写研究
![对外汉语地方文化教材编写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3b72712fc4ffe473368abef.png)
对 外汉 语 文化 教材 是 专 门为对 外 汉语 文 化课 而编 写 的教 习者感兴趣 的。教 学对 象不同 , 感兴趣 的文化项 目也 不同 。比如 材 。文化教材 的编写情况能 够最直接反 映对 外汉语文化 教学 的 对青少年来说 , 流行文化就可能是感兴趣 的文化项 目。在编写教 发展 。 目前对外汉语文化教材 的编写集 中在 中国传统 文化 , 包括 材前 , 应对教学对象进行各种方式 的调查 , 把“ 教 师的需求” 和“ 学 《 中国文化 面面观》 、 《 汉语 文化交际》 等 。但是 , 综观对 外汉语文 习者 的需求 ” 结合起来 , 调查 学 习者喜 爱的主题 。这样编 写出来 化教材 , 专门针对某一地方编写 的地方文化教材却几乎没有 。地 的教 材 , 结 合 了教学 对象的喜爱 , 才 能最大程度地 调动学 习者 的 方文化是 中国文化 的重要组 成部分 , 本文正是 以此为研究 内容 , 积极 性 。 探索对外汉语 地方 文化 教材编写的思路。 3 对 外 汉 语 地 方 特 色文 化 教 材 内 容 的 编 排 1 编 写 地 方 特 色 文 化 教 材 的必 要 性 第一 , 注重趣味性 , 以多样化的文体呈现 。 地方 特色文化教材的匮乏 , 说 明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中地方 文化 教材在 趣 味性方 面可 以说 有 着得天 独厚 的优势 条件 。 文化 被重 视得 远远 不够。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 , 充分利用 和 而多样化的形式是趣味性的直接来源 。首先 , 在编排模式上可采 发挥 地方 文化的作 用 , 在对外汉语教学 中有非 常重要 的意义。 用与学 习者 生活密切 相关的专题模 式 。如可 把文化项 目分成衣 第一 , 编写地方 特色文化教 材是弘扬地 方文化 、 提升地 方文 食住行育乐等专题 。其次 , 对外汉语教材在文化项 目的编写应尽 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 可能提供图片 、 报纸 、 杂志 、 音乐 、 电影等不 同来源 的资料。再次 , 来 自世界各地的 留学生到 中国学习汉语 , 这本 身就是一个非 课文 内容可 以多样 的文体 呈现 , 如书信 、 博客、 微博 、 相声 、 日记 、 常好 的宣传 地方文化 的机会 。随着 文化资源 日益 成为推动地 方 说 明文 、 记叙文 、 议论 文等 。每 一课 的 内容都从 当地 日常生活 的 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 促进地方 文化事业 的繁 荣发 展和促进 对外 情境中展开 , 并采用当地 常用的词汇 、 地名 , 以期 能切合实 际运 用 文化交流 已经成为地方发展 的重要战略 。因此 , 地方对外汉语教 的 需 要 。 学应 当积极 迎合 这一新 方 向 , 在课 程体 系 中增 加地方 文化类 课 第二 , 内容的编排必须与教学 阶段相适应 。 程, 并编写配套的地方特色文化教材。这对于传承和保护乃至创 文化教学必须遵循学 习者 的语 言水平 这条主线 , 按照 教学阶 新地方文化都有积极 的意义 。 段, 分 阶段 、 分层 次地安排 给学习者 。初级 阶段 留学 生可安排 和 第二, 好 的地方 特色文 化教材 是提 高文化教 学质 量 的突破 日常生活相关 的具体 的文化项 目。初级 阶段 的文化项 目可包括 : 口。 语 言交 际文化 ( 禁忌 、 购物 、 待客等 ) 、 非语 言交 际文化( 体态语 、 礼 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 中语 言点的理解 和操 练是 重点 , 文化教 节 动作 、 衣着打扮 、 室 内装 饰 、 建 筑设计等 ) 。中高级 阶段 的文化 学 的内容 大部分 以中国传统 文化 为主。但 实际上 , 由于 中国传统 项 目应 以文化心 理 、 价值观念 的介绍 为主 , 如饮食和宗教信仰 。 文化体 系庞杂 、 内容繁多 , 与学生 在地方 的生活很难 很好 地结合 , 地 方文化教 材的编写 是对外汉语 文化教材 编写研究 中的一 宣传地方文 所 以教学难免枯燥 。而相反 , 对地方文化的介绍在课堂 中却往往 大缺 口。编好地方 文化教材将 对塑造地方文化品牌 、 是零 散 、 不成系统 的 , 大 多数留学生对 当地文化知 之甚少 。实 际 化 、 提高地方对外汉语教学质量起 到重 要的作用。 上, 地方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更易引起学 习者 的兴趣 。在充分 了解 地方文化的基础上 , 学 习者才能对更大 的中国文化有更深 的了解 参 考 文 献 : 和更浓厚的兴趣。 [ 1 】 赵 宏 勃. 对 外汉 语 文化 教材 编 写 思路 初探 语 言文 字应 用, 2 对 外 汉 语 地 方 特 色 文化 教 材 中 文化 项 目 的选 择 2 0 0 5 , ( 9 ) . 『 2 1 张英. 对 外汉语 文化教材研 究—— 兼论 对外汉语文化教 学等级 第一 , 文化项 目的选择应能代表 当地典 型的语 言环境 。 地方文化是一个特定 区域 的乡土文化 , 是当地物质文化和精 大纲建设 汉语学 习, 2 0 0 4 , ( 2 ) . 神文化的总和 。它既有 中国文化 的共性特征 , 又在长期的历史发 【 3 】 马晓红. 对外汉语文化 类教材 的趣 味性探 讨Ⅱ 】 . 语文 学q - , 】 , 2 0 0 8 , 展过程 中形成 了个性鲜 明的“ 地方性 、 文化特定性和环境局 限性 ” ( 1 1 ) . 的特征 。所 以, 在地 方文化教 材编写时就应 当着重对地方文化 中 『 4 1 方丽娜 . 国别化教 材 的设计 与编 写—— 以《 阅读 华 文 , 细 品文 有特色 的元素进行导人 和介绍 , 而对于 中国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共 化》 为例U 1 . 海外华文教 育, 2 0 1 0 , ( 2 ) . [ 5 ] 杜凤秋, 李静. 论英语 专业地 方文化教 材 的编写原 则Ⅲ. 学术论 性部分则 可以略过 。 第二 , 文化项 目的选择应注重可操作性 。 坛, 2 0 1 1 , ( 8 ) . 6 】 孙 清忠. 浅析对 外汉语 1 2 : 语教 材 中文化 项 目的选择 和编排 U 】 . 文化 内容 由于其特殊性 , 某些可 能不适合 在课 堂上教授 , 所 [ 2 0 0 6 , ( 2 ) . 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 合理 的课程设置就非常必要 。应 当 暨南大学华文 学院学报, 7 】 王 弘宇. 中国大陆汉 语教材 出版 的成就 与不足 卟 世界 汉语教 选择那些与 学习者生活关 联紧密 的、 可体验性 、 可操 作性强 的文 【 2 0 0 3 , ( 1 ) . 化项 目。在教学时可 以采用浸入式 的方法进行教学 , 让学习者与 学, 8 1 钱 理群 . 乡土 知 识 与 文 化 自 觉— — 关 于 乡土 教 材 编 写 的 断 想 当地文化作亲密接触 。除此之外 , 还可开展 以文化课为主导的多 『 ] . 天 涯, 2 0 0 9 , ( 5 ) 种文化主题活动 , 如文化知识讲座 、 竞赛 、 让学习者走进城市社 区 U 制作与本地 文化相关 的录像短 片 、 表演与本地文化相关 的小短剧 作者 简介 : 马晓文 , 江 西 理 工 大 学 外语 外 贸学 院 , 江西赣 0 + 1 等
中亚留学生在西安的跨文化适应分析及对策
![中亚留学生在西安的跨文化适应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3dc826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4.png)
中亚留学生在西安的跨文化适应分析及对策随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中亚留学生选择来到中国深造。
西安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吸引着许多中亚留学生前来求学。
由于中亚和中国在文化、语言、风俗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中亚留学生在西安的跨文化适应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对中亚留学生在西安的跨文化适应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在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异。
首先是语言差异,中亚留学生大多数使用的是阿拉伯语或波斯语等少数民族语言,而中国的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因此语言沟通上存在较大障碍。
其次是宗教和风俗习惯上的差异,中国的宗教以道教、佛教和基督教为主,而中亚国家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因此在饮食、礼仪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同。
再次是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中亚国家注重个人尊严和荣誉感,而中国人更加注重集体利益和面子观念。
这些文化差异给中亚留学生在中国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困难。
二、适应对策1.学习语言语言是文化交流的最重要媒介,中亚留学生应该尽快学习和掌握汉语,以便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和学习。
可以通过参加语言培训班、结交中国朋友、多看中文影视剧等方式来提高汉语水平。
2.了解中国文化中亚留学生在西安生活和学习之前,应该先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尽量避免出现文化冲突。
可以通过阅读中国相关书籍、参加文化交流活动、与中国朋友互动交流等方式来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3.尊重当地风俗在西安生活和学习期间,中亚留学生应该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尽量避免触犯当地的文化禁忌。
尤其是饮食和宗教方面,要尊重中国人的习惯和信仰,不要出现冲突和矛盾。
4.主动融入在西安的生活和学习中,中亚留学生应该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结交中国朋友,多与中国人交流,从而更快地融入当地社会,并且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5.寻求帮助在适应过程中,中亚留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可以寻求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也可以通过留学生交流平台和社会组织寻求帮助,得到及时的支持和指导。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地域文化的对外传播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地域文化的对外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9325b92a8bd63186bdebbcd5.png)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地域文化的对外传播作者:张羽洁来源:《今传媒》2018年第12期摘要: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地域文化,陕西地域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展开,陕西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走出去”正当其时。
陕西要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坚定文化自信,让本土文化“走出去”,增强其对外影响力,为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推波助澜。
关键词:一带一路;陕西地域文化;对外传播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12-0051-04一、陕西地域文化概述陕西地处西北内陆腹地,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中心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門户;与山西、湖北、四川、甘肃等多省接壤,是我国内接省区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域之便。
中国历史上曾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陕西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和象征。
国内有学者常说:“没到过陕西,就不会弄懂中国文化”。
陕西蕴藏着丰富多彩、极具地方特色的的文化资源,像陕西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旅游文化、建筑文化、方言文化等等。
先以具有代表性的陕西历史文化文化为例,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大约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陕西境内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打猎捕捞、采摘果实,是中国农业生产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
华夏始祖黄帝、炎帝在陕西北部黄土高原一带,开创了中华文明。
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最负盛名的西周、秦、西汉、唐等王朝,均建都于此。
陕西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的历史文明。
在深厚的历史文化影响下,陕西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及方法探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及方法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d30b291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12.png)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及方法探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帮助学习者了解中国文化,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行为,价值观,习惯等方面的知识。
而文化教学的方法则可以通过比较文化,探索文化,实践文化等使用多种途径进行。
一、文化教学的内容:1.语言方面:教授学习者一些中国的习惯用语和句子,如祝福用语,问候用语等,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融入到中国社会。
2.行为方面:介绍中国的社会礼仪规范,如拜年礼仪,餐桌礼仪,交际礼仪等,使学习者能够了解中国人的习惯和行为方式,以便更好地与中国人沟通和交流。
3.价值观方面:传授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如尊老爱幼,敬老慈幼,团结互助等,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4.习惯方面:介绍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习惯,穿着习惯等,帮助学习者适应中国的生活方式。
二、文化教学的方法:1.比较文化:通过对比学生自己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异同,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方法,将学生置身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从而直观感受和理解中国文化。
2.探索文化: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文化活动,例如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手工制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接受。
3.实践文化: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体验,如参观传统工艺品展览,品尝中国菜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和感受到中国文化,加强学生对文化的实际了解。
4.文化讲座和讨论:安排专门的文化讲座和讨论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或国内学生作为主讲人,以专业角度来介绍中国文化,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在实施文化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尊重和尊重不同文化,避免以自己的角度来评价和评判其他文化。
2.以多元文化为基础,提供全面、客观、真实的文化信息,避免单一和片面的观点。
3.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使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和了解中国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环境在陕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陕西省是我国汉语教学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中国的文化古城之一,因此,地域文化
环境对于陕西省对外汉语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域文化环境在陕西对外
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希望为提高陕西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思路。
地域文化环境指的是一定区域内受天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因素所形成
的一种文化现象。
在陕西省,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外国学生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人文环境。
在汉语教学中,利用地域文化环境可以达到以下几个作用。
1.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
利用地域文化环境进行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让学生在经历人与文化的交流
中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踏青、登山、游寺等活动,同时与当
地人民进行沟通,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使学生的汉语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了解了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对于学习汉语的兴趣也就更为浓厚。
在地域文化环
境的影响下,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去学习汉语,掌握汉语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提高汉语
口语和听力的水平。
3.促进文化交流
利用地域文化环境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同时也能够促
进国际文化交流。
通过与当地居民和寺庙宗亲的交流,外国学生进一步了解陕西的文化,
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与相互了解。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地域文化环境进行教学,才能够达到上述的作用呢?以
下是本文提供的几种方法。
1.调动经验资源
如今,陕西省的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旅游景点与教育资源紧密相连。
因此,调动丰
富的地域文化资产和经验资源成为了教学的重要部分。
学校可以将教学与陕西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紧密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汉语文化教学。
2.宣传品牌
陕西省在国内外拥有着强烈的历史文化影响力,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充分宣传这
种品牌,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来到陕西省进行学习,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
化与社会的认知感受。
3.培训教师队伍
在准备开展地域文化教学的时候,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是关键的一环。
教师们需要充分了解陕西的历史文化氛围,制定好相应地域的教学计划和学习策略。
同时,教师队伍也应该掌握新的汉语教学方法和技术推广,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结语
地域文化环境在陕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它能够为教学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知识资源,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国社会的机会。
教学工作者应当结合地域文化环境的特点,注重教育实践的实际操作,不断探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断创新,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我国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做出更多的贡献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