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

合集下载

谈谈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辩证法内在关系

谈谈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辩证法内在关系

谈谈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辩证法的内在关系引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两个重要的基本原理。

实践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标准,而辩证唯物主义则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

实践辩证法则是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体。

本文将围绕这些概念展开讨论,探究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一,它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和动力。

实践包括社会实践和人的个体实践,它是人们改造自然、实现自身价值的活动。

实践唯物主义强调人的实践活动决定了他们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人的认识和思维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的。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基本原理,它认识世界的方法是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相互依赖的,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冲突。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解决矛盾而实现的。

实践辩证法的内在关系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是紧密联系的,它们相互支持、相互作用。

实践辩证法既是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综合体,也是它们具体运用的方法论。

实践唯物主义与实践辩证法实践辩证法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具体方法论,强调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实践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而实践辩证法则进一步指出实践不仅是认识的基础,也是认识的动力和检验的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与实践不断地相互作用,人们才能逐步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辩证法实践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具体运用方法,它强调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矛盾的统一体,而实践辩证法则进一步指出实践是解决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

只有通过实践的不断实施和调整,人们才能推动事物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实现社会的进步与自身的发展。

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体实践辩证法既是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综合体,也是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主义1. 基本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例如,我们周围的山川河流、桌椅板凳等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它们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人的意识是对这些物质的反映。

- 辩证法强调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观点体现在万事万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如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

发展的观点则表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像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

全面的观点要求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事物,要综合考虑事物的各个方面。

2.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的反映。

例如,人们看到苹果落地这种物质现象,经过思考研究,才产生了万有引力的意识成果。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例如,科学的发展理念能够指导国家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而错误的经济政策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3.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一对矛盾,它们在经济利益、政治地位等方面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依存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中,这种矛盾的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则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显著的变化。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例如,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的逐渐升高是量变,当达到100℃时就会发生质变,变成水蒸气。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及实践唯物主义基本辨析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及实践唯物主义基本辨析

■文史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及实践唯物主义基本辨析文/南亚茹一、引言维科学的基础上创立的系统科学的逻辑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一直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理论思维形式。

(二)历史唯物主义.|l 里面总是不断地听到辩证唯物主义、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最早出在历史唯物主义(h is t or i∞l material· 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说法,那J·狄慈根1886年出版的<一个社会主i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么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义者在哲学领域中的漫游》一书中,狄慈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唯物主义到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指涉根用这一概念表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着什么?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后来普列汉诺夫也是这样表述的。

列的一般方法论。

和联系以至于人们总是混淆不清?它们宁、斯大林、毛泽东在讲到马克思主义世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各自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有什么样的渊界观时,还用过“完备的唯物主义”、“唯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源联系或归属关系?它们在马克思主义物辩证法”等概念。

这些概念的实质完或“唯物主义历史观”。

恩格斯1892年哲学内部各自的地位如何?这些都需要全一致,只是侧重点有不同。

在马克思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进行一番正本清源的梳理和探讨,本文主义世界观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互英文版导言中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在此拟就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试图能相渗透密不可分的,它们的有机统一构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列宁给出一番清晰的说明,为以后的学习和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

辩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研究做好基本工作。

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是客观世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在开始三者的辨析之前我们首先必界的最一般规律的自觉反映。

唯物论的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论的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论的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论是一个哲学概念,主张宇宙和社会的本质是物质,反对把意识和精神看作是物质的首要和决定因素。

唯物论的原理和方法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唯物论的原理1. 物质第一性原理: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存在形式,物质是客观实在的基础。

一切存在和发展都是物质的表现和产物,意识和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2. 动力学原理:唯物论认为物质是运动的。

一切物质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本质和现象。

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推动着整个世界的发展。

3. 包括性原理: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由无限多样性的个别事物组成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具体的、个别的存在,每个个别事物都有其自己的特性和规律。

4. 联系性原理:唯物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决定着它们的存在和发展。

二、唯物论的方法论1.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论的思维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是辩证法,即矛盾的观点和处理矛盾的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客观、深入的认识,善于分析和解决事物内部和外部的矛盾。

2. 实践唯物主义方法论:实践唯物主义是唯物论的实践方法。

实践在唯物论中具有决定论的地位,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实践唯物主义强调实践的系统性、创造性和历史性,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3. 科学论证方法论:科学论证是唯物论的思维方法之一。

唯物论强调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世界,用真实的事实和证据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性。

科学论证方法注重理性思维和实证,追求客观真理,排除主观主义和盲从。

4.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论的历史观和社会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有规律的、有目的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强调要把研究对象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重视历史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

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

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

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这三个概念各自独立,但也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基本唯物主义观念。

通过对这三个概念的内涵进行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进与发展。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涵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论,它包含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矛盾运动的普遍性以及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等基本原则。

由于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其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不同。

哲学家黑格尔对辩证法的探讨、赫尔岑对自然界矛盾发展的研究以及费尔巴哈对人类历史的批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他们的作品中进一步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丰富了它的内涵。

马克思强调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性和实践性。

他提出了“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认为整个人类历史都是物质生产和社会关系发展的历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这个决定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马克思还指出了矛盾运动的普遍性,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在20世纪,列宁进一步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列宁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全面冲击,引起了辩证唯物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

同时,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史考察与审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

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著作中,他们主要关注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批判。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

马克思还预测了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进一步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英文版Historical Materialism, Practical Materialism, Dialectical MaterialismIn the realm of philosophical and political thought, three closely related yet distinct concepts stand out: Historical Materialism, Practical Materialism, and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Each of these terms has a unique place in understand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ideological,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s.Historical Materialism focuses on the material conditions of society and how they shape historical change. This theory emphasizes the primacy of economic relations in determining the course of history.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classes and conflicts within society drive historical progress. Thisperspective offers a materialist explanation for the rise and fall of different modes of production and social systems.Practical Materialism, on the other hand,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activity in shaping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This approach highlights the role of human agency in interacting with the material world and transforming it through purposeful action. Practical Materialism emphasizes the practical nature of human existence and the need to ground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in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activity.Dialectical Materialism combines the materialist analysi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with the dialectical method of understanding change. This approach views the world as a dynamic interplay of opposing forces that are constantly in motion and transformation.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emphasizes the unity of opposites and the role of contradictions in driving historical progress. It sees change a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within social and material systems.Collectively, these three concepts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material basis of historical, social, and ideological developments. They highlight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shaping the course of history and the role of human agency in transforming social conditions. By examining these concepts, we can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forces that shape our world and the dialectical nature of historical change.中文版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在哲学和政治思想领域中,有三个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体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

体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

体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按照客观规律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矛盾分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事物时,要善于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3.实践检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就要求我们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实践来检验我们的认识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4.人民群众: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5.共产主义理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就要求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是坚持实事求是、运用矛盾分析、实践检验、人民群众和共产主义理想等方面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基础。

其原理和方法论如下: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物质决定意识。

这个原理是唯物辩证法的首要原理,也是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

2.矛盾普遍存在:矛盾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源泉,矛盾普遍存在,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内部动力。

3.事物发展的质变和量变: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通过数量的积累和渐进的变化,最终实现质的飞跃。

4.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对立面是矛盾的表现,对立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通过斗争实现对立面的转化。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1.全面分析:全面分析是指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对问题进行分析,
全面地、系统地把握问题的本质。

2.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指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和总结,揭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3.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指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不断地实践、检验、发展理论。

4.辩证逻辑:辩证逻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包括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和整体思维等方面,是正确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总之,唯物辩证法不仅是一种哲学理论,更是一种思维方法和工具,正确运用唯物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实现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第二讲实践、唯物、辩证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辩证法)

第二讲实践、唯物、辩证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辩证法)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即谁是世界的本原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唯物主义不可知论可知论唯心主义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心主义主张社会主张社会存在决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主张社会主张社会意识决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物物质无非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人和自然的关系
•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始终是处于 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纳入了社会过程的物质交换 关系,是具有社会性的物质交换关系。 • 人靠自然界生活(把自然界变成人的无机身体) • 人本身就是自然界 • 只有劳动实践才可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 他们的和谐统一。 • 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 统一的关键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 质
1.实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 和统一的基础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 统一的基础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 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 (1)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分化于自然的 决定性因素
(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又通过人的实践活动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历史既 是合乎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又是人的有 目的的自觉创造过程。二者统一的基础是 社会实践,历史是人的自觉的客观活动过 程。 • 人是受动者和能动者的统一,既是历史的 “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环境的改变 和人的活动 或自我改变 的一致,只 能被看做是 并合理地理 解为革命的 实践。”
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 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 生活的本质

第三专题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及实践观

第三专题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及实践观
第三专题 辩证唯物主义的 物质观、 物质观、实践观
•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古 希 腊 朴 素 唯 物 论
物质=物质具体形态 物质 物质具体形态
泰 勒 斯 “水”是万物的始基 水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整个生物界 和人类社会都经 历着由低级到高 级、由简单到复 杂的发展过程。 杂的发展过程。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本质: •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 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 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 马克思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 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 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 画鬼,毫无对证, 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 所谓‘天马行空’ 思,所谓‘天马行空’ 似的挥写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 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 三只眼、长颈子, 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 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 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 子二、三尺而已” 子二、三尺而已” 。 —— 鲁迅
规律的客观性案例
• 现象与事实:人们发现高温高压可以杀 现象与事实: 死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杆菌、霉菌、 嗜盐菌等细菌; • 原因是 原因是:高温高压后,细菌中的蛋白质 结构会发生热凝变,从而使细菌内部蛋 白质结构受到破坏,导致细菌死亡。 • 规律的应用:高温高压可以杀死细菌, 规律的应用 人们用此法消毒。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实践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实践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准则,它是一种对社会发展的态度,超越宗教和传统意义上的实践。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主张一个观念:改变世界,首先改变自己。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唯一源泉。

它不是靠纯粹的天性,而是靠从贫穷、苦难和痛苦中磨练出来的人类实践活动来决定人类未来的。

这一思想颇具深刻,把实践当作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以及理解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有效途径,鼓励人们以实践如何去成功,并以此来克服苦难,以达到理想的境界。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也强调了实践和理论的统一,理论的适应性和开放性,以及发展到未来的可能性。

主张关注“实践”同时也意味着理论也应有所改动、调整,两者之前可以相互作用,从而使理论更加活跃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是一种动态的思想,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模式,为人们努力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支撑。

- 1 -。

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1.引言1.1 概述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

实践唯物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它关注人类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物质生产、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等等。

实践唯物主义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人们才能从客观世界中获取真知,认识事物的规律,实现对世界的改造。

实践唯物主义不仅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还强调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部分,它主张辩证思维和矛盾普遍性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变化的复杂系统,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内部的矛盾,并且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通过对矛盾的分析和辩证思维的运用,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论指导。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它具有自己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阶级性和社会变革的必然性。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规律,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则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规律揭示。

只有通过实践的不断实践,运用辩证思维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应当深入理解和运用这些理论,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为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和进步不断努力。

1.2 文章结构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关系。

文章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认识与实践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认识与实践
同时揭示出人的认识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特征,认为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思维 操作”,在观念中分解、加工和改造对象,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抽象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更重要的是,人们为了从事实践活动,不仅要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必须基于这种认识塑造出符合主体需要的理 想客体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原理:认识与实践
演讲人
2021-10-06
01 认识与实践
认识与实践
认识的发生 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结构
认识与实 践
认识的种系发 生
1
2
3
实践:认识发 生的现实基础
认识的个体发 生
实践: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人的认识发生的最切近、最现实的基础不是生物的自然发展的过程,而是人能动 地改变现实的实践活动
反映客观世 界与创造客
观世界
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能动的反映或 反映的能动性有两层含义:
其一,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或反映不是消极坐等得来的, 它必须通过人的积极主动的活动 其二,人的认识或反映不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临摹或摹写, 更重要的是一种创造
总之,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要求并 赋予认识以创造性和反映性相统一的特征
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人的认识 是一种主观自生的东西 其根本 错误在于,它把认识封闭在主 观精神的圈子里,否认了认识 的客观来源,实际上取消了人 能否通过主观正确反应客观的 问题
不可知主义的怀疑论认为,人 的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 物是无法证明的 不可知论怀疑 人的认识的可靠性,实际上也 取消了人能否通过主观性认识 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问题,并 在主观认识和客观世界之间人 为地划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认识与实 践

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

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

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引言:在社会科学领域,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和方法论基础。

这三个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可以深入了解它们的内涵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涵:辩证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本质、规律和认识方法的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首先强调的是世界的辩证性和发展性。

它认为世界是一个变化、发展、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整体。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也着重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最后,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它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唯有实践才能改变现实,推动历史的发展。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应用。

它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历史是由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的变革引起了社会的变革,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朝着共产主义社会的方向前进的。

三、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实践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人类认识和社会实践领域的应用。

实践唯物主义认为,人类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实践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实践唯物主义还强调了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认为实践是社会群体共同进行的,实践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四、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2024年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范文

《2024年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范文

《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篇一一、引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构成了理解其思想体系的重要基石。

这些概念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提供了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深入考察与审视,探讨其内涵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涵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物质为基础,强调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和思维都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通过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来认识世界,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在考察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涵时,我们应关注其强调的矛盾、运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以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指导作用。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

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过程,社会意识形态和观念的形成都受到物质生产方式的制约。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审视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时,我们应关注其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以及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实践的观点。

它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实践唯物主义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改造世界。

在分析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时,我们应关注其实践的观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以及实践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考察与审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它们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提供了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实践观点的统一与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实践观点的统一与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实践观点的统一与发展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其核心思想是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结合。

辩证法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强调着事物发展的辩证过程,即事物发展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相互作用;而唯物主义则是一种本质论,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独立实体,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有机地统一起来,对于解释世界和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强调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认为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是阶级社会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由强大的社会力量推动的。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种社会形态交替更替、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生产关系日益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不可抗拒性,强调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启示。

实践观点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是推动认识向前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人类通过对世界的改造和认识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从中获得新的认识,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认识体系。

实践观点强调实践与认识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实践观点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的标准,历史发展是实践的反映和推动。

在实践中,人们通过对历史的总结和反思,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认识体系,不断推动历史前进,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动力,实践观点则强调了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密切联系,二者互为前提、互为条件,共同推动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

在当代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实践观点已经成为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理论武器。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充分发挥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优势,深入贯彻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促进社会的长足发展。

实践论矛盾论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论矛盾论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论矛盾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矛盾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论矛盾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它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驱动力,而实践是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的基本方式。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则指出,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历史发展的动力在于社会矛盾的激化和解决。

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特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思维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

实践研究了人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践的不断推进与实践活动的个别结果,人们认识到自身与客观世界之间的辩证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理论是建立在对实践的深刻分析和实践的历史趋势的科学理解的基础上的。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

矛盾既包含对立面又包含统一面,矛盾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机制。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它推动事物向前发展,促使事物转化为新的事物。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社会的变革是由社会矛盾的激化和解决推动的,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运动的产物。

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由一个阶级社会向另一个阶级社会转变。

历史唯物主义重点关注社会制度变迁和社会矛盾的解决过程,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主要推动力。

实践论矛盾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实践是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的基本途径,而历史则是矛盾在时间和空间中的运动和演变。

实践和历史是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

实践是一种与客观物质世界相联系的活动,通过实践的活动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在实践中产生的矛盾是社会矛盾的具体表现,矛盾的产生与解决过程构成了社会的历史进程。

实践与矛盾的相互作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实践观点的统一与发展的研究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实践观点的统一与发展的研究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实践观点的统一与发展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辩证唯物主义是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而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点则是其具体应用和发展的基石。

本文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实践观点的统一与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认识,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则是在此基础上认识和研究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实践观点则是指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历史唯物主义将实践视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是通过人们不断探索和改造自然和社会而实现的。

实践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好验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不断深化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而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实践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只有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实践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通过实践,人们才能不断深化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实践观点的统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只有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才能有效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实践观点的统一和发展,既是对现实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也是对未来社会进步方向的科学预判。

只有认真研究和贯彻这一原理,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实践观点的统一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这一原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愿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唯物主义分类

唯物主义分类

唯物主义分类
唯物主义是一种持久的哲学思想和社会理论,它建立在拒绝有神论和灵魂实体的基础之上。

唯物主义主张认为客观实在是真实存在、独立存在和客观理性的“事物”,即自然和社会物质。

唯物主义有三个重要的哲学思想:一是反对抽象存在观,认为有神论的观念脱离客观实际而虚无缥缈;二是物质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存在的本质与基本原理;三是主观实在论,即认为实践活动,具体地说,是人的意志决定了自然和社会事物的发展。

唯物主义主要分为三类:实践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主张关注「实践意识」,强调实践的概念,实践意识分析各种客观性的现象。

其目的在于识别和有用信息,发现出解决客观问题的有效途径。

辩证法唯物主义重视研究自然界和社会界动态发展的过程。

唯物主义认为,形式总是服从客观实在,客观实在和形式相互依存,它们是组成一个整体的组成部分,无法分隔和割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阐释。

相比较而言,辩证唯物主义带有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色彩,实践唯物主义则具有中国本土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流派的出现,不是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混乱,而是标志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

一、同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流派辩证唯物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阐释。

但马克思生前并没有把自己的哲学命名为辩证唯物主义,他只把自己的哲学称为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称,最早始于19世纪末德国工人哲学家狄慈根。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体系,则形成于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苏联。

列宁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之论,斯大林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作。

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的观点逐渐形成。

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世界从根本上说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就其内容而言,是对物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过程,它依赖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世界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最根本规律,它是一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的内在根源。

把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推广到历史领域,即是历史唯物主义。

故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常连称并提,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理论,自上世纪30年代从苏联介绍到中国以后,就为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普遍接受,被认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准确的阐释。

新中国成立后,在哲学教科书中,也一直把辩证唯物主义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1961年,艾思奇在其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中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的哲学基础,是革命的工人阶级的世界观。

”1982年,李秀林在其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一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的科学体系。

”他们都把辩证唯物主义看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反过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包含历史唯物主义),在很长的时间内,似乎这是不证自明的真理。

实践唯物主义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

在我国,用实践唯物主义命名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始自改革开放以后。

肖前说:实践唯物主义思潮,“实际上,它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大讨论的深化和展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们许多做法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理论和实践相脱节,教条主义相当严重,真理论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我们开始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中摆脱出来,也使我们开始反思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

80年代初,在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时,我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

”“从根本上说,中国的实践唯物主义研究和讨论,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

”这说明,实践唯物主义的提出,在我国还是近二十多年间的事。

与辩证唯物主义不同,实践唯物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不是物质而是实践。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里,实践不仅是认识论的范畴,而且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范畴。

因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它具有基础性和世界观的意义。

以此来看待自然,自然是以实践为中介的自然,因为作为人类实践对象的自然界,并非开天辟地以来的自然界,而是由人类改造过或有人活动于其中的“人化自然界”。

以此来看待历史,历史是以实践为本质的社会历史,因为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社会实践的人,推动历史发展的也是从事社会实践的人。

以此来看待认识,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过程,因为认识始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和检验真伪。

由于强调实践的作用,而实践的主体是人,因而实践唯物主义也就合乎情理地强调主体性原则和人的主体地位,一如辛敬良所说:“在旧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没有人自身的地位,人不仅不是主角,而且被排除于哲学体系之外,成为消极的旁观者,这是极不公正的。

这种撇开人的实践活动,纯客观地‘公允’地描绘外部世界,排除一切主观因素,还是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唯物主义哲学的超越正在这一点上。

”由此可见,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虽然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但二者有明显不同。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是“物质”,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是“实践”;辩证唯物主义只把实践看成是认识论的范畴,实践唯物主义则把实践提高到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辩证唯物主义最关注的是客体和客观规律,实践唯物主义最关注的是主体和主体原则;辩证唯物主义突出自然对人的优先地位,实践唯物主义强调自然的“属人”性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里的推广,实践唯物主义则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最重视意识对实践的依赖作用,实践唯物主义最看重实践对世界的改造意义。

这说明,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不只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称谓,更主要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的不同理解。

二、实践唯物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批评在我国,实践唯物主义既然与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多有不同,因此对辩证唯物主义就有很多批评。

第一、认为辩证唯物主义落后于时代。

辛敬良在他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中说:“我国长时期来,不仅在经济和政治体制方面存在过僵化的模式,在哲学方面也同样存在着僵化的模式。

这就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从苏联传入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模式。

应当承认,这种模式的哲学曾经对我国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教育起过积极的作用。

但是,这种旧的自然本体论的哲学模式,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不能反映当今时代的精神。

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著的基本特征是突出‘物’,以‘“物’为主线。

只强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继承的,旧唯物主义早已正确论述过的这样一些观点: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是自我运动的,物质运动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性,等等。

而没有充分阐述马克思主义超越旧唯物主义,对人类思想史作出重大贡献的新观点。

并且,许多正确的观点被片面化,公式化,庸俗化,以至变得僵化。

我们要看到,在旧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中,没有人自身的地位,人不仅不是主角,而且被排除于哲学体系之外,成为消极的旁观者,这是极不公正的。

”类似这样的批评,我们在实践唯物主义论者的论著中,是随处可见的。

第二、认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文本依据。

陆剑杰在其所著《实践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逻辑分析》中说:“把以往通行的教科书所陈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马克思哲学原本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们熟读铭记的教科书虽然在某些方面吸收了新的实践智慧,但总体来说,同马克思的充满时代精神和科学内涵的原作相比,不但学术水平相去甚远,而且存在着实质性的差异。

这些教科书的根本问题在于没有深刻领会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没有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论。

”辛敬良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里说:“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声称他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即共产主义者’。

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一个表明新的唯物主义区别于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提纲。

十一条中没有一条是离开实践的,始终从实践这个基点上来阐明一切哲学问题,拿它同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对照,立即可以看出后者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哲学。

有些文章指责实践的唯物主义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我们不敢苟同。

按此观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哲学似乎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后来一个人的哲学才是‘马克思主义’,这怎能说得通?又怎能使人信服?”认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没有依据,它只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学者和斯大林的观点,这是实践唯物主义论者普遍的观点,因而不少实践唯物主义论者提出了“回到马克思”、“重读马克思”、“走进马克思“的口号。

第三、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在内容上倒退到旧唯物主义。

陈志良1989年在答《哲学动态》记者问时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扭曲的形态,是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历史倒退。

”“我国哲学界的重要工作之一,应是告别和扬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

因为这一哲学形态是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全面倒退,它的要害便是忽视人的主体性以及社会、人类发展的自主性和多样性,而所有这些问题又源于‘物质本体论’这个根,它是马克思所批判、所扬弃的旧唯物主义在现代的‘复活’。

”王金福则在其力作《马克思的哲学在理解中的命运》一书中,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有十四个方面的不足和缺陷。

他说:辩证唯物主义对马克思哲学理解的基本缺陷在于它不理解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及由此在哲学上实现的变革的实质。

具体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第一,它没有正确理解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第二,它始终没有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对象观。

第三,它不能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四,它不能理解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在哲学出发点或基础上的变革。

第五,它不能把实践、社会存在范畴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

第六,它不能正确理解实践的客观物质本性。

第七,它在真理标准问题上陷入逻辑困难,它对“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命题的论证是自我否定的论证。

第八,它具有本体性的倾向。

第九,它既不能科学地理解认识的主体性,无力对付哲学界的“主体性”思潮。

第十,它既不能把马克思的哲学理解为历史唯物主义,也不能合理地说明旧唯物主义何以不能有唯物主义历史观。

第十一,它不能正确理解“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范畴”。

第十二,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观也存在一些缺陷。

第十三,从原著研究的角度看,它始终不能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特别是其第一条的基本思想。

第十四,它的解释学观念也存在着缺陷,主要表现为绝对主义的倾向,如此等等。

在实践唯物主义论者里,王金福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批评是全面而系统的。

值得注意的是,实践唯物主义论者虽对辩证唯物主义采取批评态度,但其中的不少论者又同时强调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一致的。

如肖前说:“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上就是实践唯物主义。

”同时也指出: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二者并不是对立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前者又是后者”。

陆剑杰说:“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是一致的,按照这样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可叫做“实践的、历史的辩证唯物主义”。

周穗明、翁寒松在他们所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里,虽然激烈地批评了辩证唯物主义,但他们依然认为,“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三个东西,而是一个东西,是同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种不同表达”。

这种情况说明辩证唯物主义在我国哲学界的正统的、主导的地位,以至实践唯物主义论者既想以实践唯物主义取代和扬弃辩证唯物主义,又不想给理论界带来过多的震撼,造成不必要的争论,它所期待的是“和平”的取代而不是批判地取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