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ASA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合集下载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AAS及尺规作图五种基本作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AAS及尺规作图五种基本作

以上内容是基于给定的大纲和指令进行的扩 展,但请注意,由于缺乏具体细节和背景信 息,某些描述可能不够精确或全面。如有需 要,请进一步补充和修正。
04
asa-aas在实际问题中的 应用
在几何证明题中的应用
在几何证明题中,asa-aas判定定理常常用于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比较两 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如果满足条件,则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可以得出其他 相关结论。
asa-aas的发展方向
拓展适用范围
实际应用研究
研究如何将ASA-AAS判定应用于更广 泛的情况,例如处理只有一边和两个 角的情况或者只有两边和夹角的情况。
研究如何将ASA-AAS判定应用于解决 实际问题,例如几何证明、建筑设计、 工程测量等领域。
引入其他判定方法
研究如何将其他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 (如SAS、SSS、HL等)与ASA-AAS 判定相结合,以拓展其应用范围。
经过一点做已知直线的垂线
总结词
垂线的作法
详细描述
在给定的直线上选择一个点,然后使 用圆规在该点上画圆,与直线相交于 两点。连接这两点即可得到经过该点 的垂线。
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总结词
角平分线的作法
详细描述
在给定的角内,使用圆规以角的顶点为圆心画圆,与角的两 边相交于两点。连接这两点即可得到该角的角平分线。
Hale Waihona Puke VS应用在尺规作图中,可以利用asa-aas判定三 角形全等来确定未知点的位置。例如,已 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边,可以通过 asa-aas判定另一个三角形与之全等,从 而确定未知点的位置。
利用asa-aas解决实际问题
• 实例:在建筑设计中,常常需要确定某一点的位置使得该点到 两个已知点的角度相等。通过asa-aas判定定理,可以确定未知 点的位置,从而满足建筑设计的需求。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

B

C
D
∴ △ABC≌△DEF (A.S.A)
E

F
例3 如图,已知 ∠ABC=∠DCB,∠ACB= ∠DBC, 求证:△ABC≌△DCB,AB=DC. 证明(已知),
BC=CB (公共边) ∠ACB=∠DBC(已知) B ∴ △ABC≌△DCB( A.S.A.)

∠C=∠C′ (等式的性质)
BC=B′C′ ∠C=∠C′
在△ABC和△A′B′C′中 ∵∠B=∠B′ A´ B´ ∴△ABC≌△A′B′C′(A.S.A.)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两个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角的对边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或角角边)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
C
在△ABC和△DEF中,
C
60º 45º
3cm
A
B
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 所有的三角形都全等吗? 都全等 换两个角和一条线段,试试看,是否有同样的结论.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⑵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记为A.S.A(或角边角)
A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
在△ABC和△DEF中,
B E BC EF C F
C
∴ AB=D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
思 考
如图: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 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
已知:∠A=∠A′,∠B=∠B′, BC=B′C′ 求证: △ABC≌△A′B′C′ C 证明 ∵∠A=∠A′, ∠B=∠B′ 又∠A+∠B+∠C=180°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A C´ B 同理∠A′+∠B′+∠C′=180°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
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角角边(aas)判定定理可以简化复杂图形的证明过程,提 高解题效率。
04 边角边(sas)判定定理
定理内容
两个三角形中,如果两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分别相等,则 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用数学符号表示为:如果$Delta ABC cong Delta DEF$, 且$AB = DE, BC = EF, angle B = angle E$,则$angle A = angle D$。
三角形全等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
证明线段相等
通过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相等,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证明角度相等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 角相等,证明两个角度
相等。
证明垂直关系
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为 直角,证明两条线段垂直。
证明平行关系
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平
第六步,根据第三步和第五步的 结论,可得 $AC = A'C'$。
第七步,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 件,有 $triangle ABC cong triangle A'B'C'$。
定理应用
01
在几何证明中,角边角(asa)判定 定理常用于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从而可以进一步推导出其他几 何性质和结论。
定理证明
其次,根据已知条件$AB = AB$和$AC = AC$,利用 SSS判定定理可得$triangle ABC cong triangle ACD$。
首先,由已知条件可知,$angle A = angle A$和 $angle B = angle B$,所以$angle C = angle C$ (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

第五讲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五讲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五讲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二、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一般有以下4种:1、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

2、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

3、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4、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三、判别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时,除了可以应用以上4种判别方法外,还可以应用: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

四、注意点:1、ASA 与AAS 的区别。

2、证明全等三角形时,各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必须认清。

3、区别单独角和复合角各自用字母表示。

4、直角三角形的符号Rt △ABC 。

五、尺规作图运用尺规作图作相等角、相等线段以及全等三角形。

六、应用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这不仅因为全等三角形有很多重要的角相等、线段相等的特征,还在于全等三角形能把已知的线段相等、角相等与未知的结论联系起来.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呢?(1)条件充足时直接应用(2)条件不足,会增加条件用判别方法(3)条件比较隐蔽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用判别方法(4)条件中没有现成的全等三角形时,会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用判别方法(5)会在实际问题中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方法七、经典常考题练习:(一)精心选一选1、不能推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 、有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B 、有两角和夹边对应相等C 、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D 、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2、根据下列条件画三角形,不能确定唯一三角形的是( )A 、已知三个角B 、已知三条边C 、已知两角和夹边D 、已知两边和夹角3、在△ABC 中,∠B =∠C ,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那么在△ABC 中与这100°角对应相等的角是( )A.∠A B.∠B C.∠C D.∠B 或∠C4、如图,在CD 上求一点P ,使它到OA ,OB 的距离相等,则P 点是( )A.线段CD 的中点B.OA 与OB 的中垂线的交点C.OA 与CD 的中垂线的交点D.CD 与∠AOB 的平分线的交点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5、如图所示,△ABD ≌△CDB ,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ABD 和△CDB 的面积相等B.△ABD 和△CDB 的周长相等C.∠A +∠ABD =∠C +∠CBDD.AD ∥BC ,且AD =BC6、如图,已知AB =DC ,AD =BC ,E ,F 在DB 上两点且BF =DE ,若∠AEB =120°,∠ADB =30°,则∠BCF A D B C E F D A C B O D C B AA C E DB BC ED A A O D C BE B A D CF AF D E O B CA B = ( ) A.150° B.40° C.80° D.90°7、如图,AB ⊥BC ,BE ⊥AC ,∠1=∠2,AD =AB ,则( )A.∠1=∠EFDB.BE =ECC.BF =DF =CDD.FD ∥BC第7题图 第8题图8、如图所示,BE ⊥AC 于点D ,且AD =CD ,BD =ED ,若∠ABC =54°,则∠E =( )A.25°B.27°C.30°D.45°9、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则CBD ∠的度数为( ) A .60° B .75° C .90° D .95°10、方格纸中,每个小格顶点叫做一个格点,以格点连线为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如图,在4×4的方格纸中,有两个格点三角形△ABC 、△DEF ,下列说法中成立的是( )A 、∠BCA=∠EDFB 、∠BCA=∠EFDC 、∠BAC=∠EFD D 、这两个三角形中,没有相等的角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11、如图所示,已知在△ABC 中,∠C=90°,AD=AC ,DE ⊥AB 交BC 于点E ,若∠B=28°,则∠AEC=( )A 、28°B 、59°C 、60°D 、62°12、如图,要测量河岸相对两点A 、B 的距离,先在AB 的垂线BF 上取两点C 、D ,使CD=BC ,再作出BF 的垂线DE ,使A 、C 、E 在同一直线上,可以证明△EDC ≌△ABC 得ED=AB ,因此测得DE 的长就是AB 的长,判断△EDC ≌△ABC 的理由是( )A 、角边角 B 、边角边 C 、边边边 D 、斜边、直角边13、在△ABC 与△DEF 中,如果∠A=∠D ,∠B=∠E,要使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的条件可以是( )A 、AB=EFB 、BC=EFC 、AB=ACD 、∠C=∠D14、△ABC 和△A ′B ′C ′中,条件①AB= A ′B ′,②BC= B ′C ′,③AC= A ′C ′,④∠A=∠A,⑤∠B=∠B ′,⑥∠C=∠C ′,则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保证△ABC ≌△A ′B ′C ′的一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⑤C 、①③⑤D 、②⑤⑥(二)、细心填一填1、已知△ABC ≌△A ′B ′C ′,∠A=∠A,∠B=∠B ′,∠C=70°,AB=15cm ,则∠C ′=_____, A ′B ′=________.2、在△ABC 中,∠A:∠C:∠B=4:3:2,且△ABC ≌△DEF ,则∠E=_______.3、如图,线段AC 、BD 相交于点O,且AO=OC ,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O ≌△CDO,应添加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添加一个条件即可)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4、如图,AB//CF,E 为DF 的中点,AB=10,CF=6,则BD=_______.5、如图,O 是△ABC 内一点,且O 到△ABC 三边AB 、BC 、CA 的距离OF=OD=OE ,若∠BAC=70°,则∠BOC=________. 6、△ABC ≌△DEF ,且△ABC 的周长为12,若AB =3,EF =4,则AC = .7、△ABC 中,∠C =90°,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且CD =4cm ,则点D 到AB •的距离是________. F E F CD A BC D E F12DA C EBC D A B E D AC F B EO C B AF E (三)、用心做一做1、如图,B 、C 、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C//DE ,AC=CE, ∠ACD=∠B,求证:△ABC ≌△CDE.2、如图,△ABC 中,∠ACB=90°,AC=BC,AE 是BC 边上的中线,过C 作CF ⊥AE,F 是垂足,过B 作BD ⊥BC 交CF 的延长线于点D. (1)求证:AE=CD ;(2)AC=12cm,求BD 的长. 3、如图,AB=CD,AE ⊥BC 于E,DF ⊥BC 于F ,CE=BF,连接AD 交EF 于点O ,猜想O 为那些线段的中点?请选择其中一种结论证明.4、已知:如图,在直线MN 上求作一点P ,使点P 到 ∠AOB 两边的距离相等(要求写出作法,并保留作图痕迹,写出结论)5、已知:如图,A 、C 、F 、D 在同一直线上,AF =D C ,AB =DE ,BC =EF ,求证:△ABC ≌△DEF .6、已知AB ∥DE ,BC ∥EF ,D ,C 在AF 上,且AD =CF ,求证:△ABC ≌△DEF .7、已知:如图,AB =AC ,BD ⊥AC ,CE ⊥AB ,垂足分别为D 、E ,BD 、CE 相交于点F ,求证:BE =CD .8、如图,在△ABC 中,AD 为∠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DF ⊥AC 于F ,△ABC 面积是282cm ,AB =20cm ,AC =8cm ,求DE 的长.A EB DC F B CDEF A AC BDE FO NM B A9、如图所示,ABC ∆绕顶点A 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不大于1800),若∠B =300,∠C =400,问:(1)顺时针旋转多少度时,旋转后的C B A ''∆的顶点C '与原ABC ∆的顶点B 和A 在同一条直线上?(2)再继续旋转多少度时,C 、A 、C ''在同一条直线上(原ABC∆是指开始位置)?10、如图,AC=AD,BC=BD.求证:∠C=∠D.11、如图,已知:AC ,BD 相交于O 点,且CD AB BD AC ==,.求证:∠B=∠C.12、如图,已知:BF CE DF AE CD AB ===,,.求证:(1)DE AF =;(2)AE ∥DF.13、如图,AB=AC,AD=AE,∠1=∠2.求证::ABD ∆≌ACE ∆.14、如图,已知:BF DE DC AB BC AD ===,,. 求证:DF BE =.15、 如图,已知: AO CO DO BO ==,,求证:OF OE =C C 'AC 'B B 'BDC A A DB CEAB C DE 12A FD BCE。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教案、教学设计
2.提出ASA判定的猜想:如果两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和它们之间夹的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教师通过动态几何软件或实体模型,直观演示ASA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思考。
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ASA判定的条件和性质:两个角相等,它们之间夹的边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及问题解决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学习活动,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动态几何软件、实体模型等,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变换过程;
3.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不同的实际情境中运用ASA准则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 ASA判定准则中的“对应角”和“对应边”是什么意思?
b.如何在复杂的图形中找到符合ASA判定条件的三角形?
c.除了ASA判定,你还知道哪些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思考,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提示和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ASA判定准则。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如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度量、线段的计算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判定全等的具体方法,尤其是ASA判定准则,可能还感到陌生。此时,学生正处于由直观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6.家长参与作业:请学生与家长一起讨论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边角边相等(SAS)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相等,且 这两边所夹的角也相等,则这两个三 角形全等。
三角形全等的应用
解决几何问题
通过三角形全等关系,可以证明 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 ,从而解决各种几何问题。
制作精确图形
在几何作图或设计领域,三角形 全等关系可以用来制作精确的图 形或模型。
02
与平行线判定定理的联系
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常常需要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来证明 两个三角形全等。例如,在ASA全等判定定理中,需要证明 两角及夹角的边相等,而夹角的边是通过平行线性质推导出 来的。
与勾股定理的联系
勾股定理是三角形全等判定中的重要工具。在证明两个直 等于斜边的平方。
02
全等关系具有传递性,即如果三 角形ABC与三角形DEF全等,那 么三角形DEF也与三角形ABC全 等。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边边边相等(SSS)
角边角相等(ASA)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分别相等 ,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分别相等, 且这两个角所夹的边也相等,则这两 个三角形全等。
ssa全等判定方法
总结词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
详细描述
根据SSA全等判定定理,如果两个三 角形有两边长度相等且这两边所夹的 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个 定理在解决几何问题时非常有用。
aas全等判定方法
总结词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
详细描述
根据ASA全等判定定理,如果两个三 角形有两个角相等且这两个角所夹的 边也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 个定理是三角形全等判定的重要依据 之一。
asa全等定理的应用
总结词:广泛实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和AAS教案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和AAS教案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和AAS教案教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和AAS)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了解和掌握ASA和AAS全等定理;(2)熟练掌握ASA和AAS全等定理的应用,能够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科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ASA和AAS全等定理的理解和掌握;2.ASA和AAS全等定理的应用,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让学生回顾什么是全等三角形,以及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2)通过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引出全等定理是什么。

2.探索:(2)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组对边相等并且夹角也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的;(3)引出ASA全等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对边和夹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的;3.拓展:(1)让学生自己寻找一个例子,来应用ASA全等定理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2)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分析判断是否正确。

4.归纳:(1)让学生讨论和总结ASA全等定理的判断条件;(2)通过学生的总结,引出AAS全等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的;5.深化:(1)让学生自己寻找一个例子,来应用AAS全等定理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2)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分析判断是否正确。

6.拓展与巩固:(1)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多种方法判定全等的练习题;(2)通过练习题的讲解和学生的互相交流,加深对ASA和AAS全等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7.小结与拓展:(1)让学生总结归纳ASA和AAS全等定理的判定条件;(2)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只有ASA和AAS这两种情况可以判定三角形全等,还有没有其他的情况可以判定三角形全等。

四、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问题回答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ASA和AAS全等定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评价学生在合作、探究和交流中的表现和能力。

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ASA)

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ASA)
第10题
第8题
11.已知如图,AE=AC,AB=AD,∠EAB=∠CAD,试说明:∠B=∠D
12.已知:如图,AB=DC ,AD=BC , O是BD中点,过O的直线分别与DA、BC的延长线交于E、F.
求证:OE=OF
二.拓展提高
13.如图,线段AB、CD相交于点O,AD、CB的延长线交于点E,OA=OC,EA=EC,说明∠A=∠C.
【变式】已知:如图,在△MPN中,H是高MQ和NR的交点,且MQ=NQ.求证:HN=PM.
【随堂测试】
1、(2014•陕西)如图,在Rt△ABC中,∠ABC=90°,点D在边AB上,使DB=BC,过点D作EF⊥AC,分别交AC于点E,CB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BF.
2、(2014•内江)如图,点M、N分别是正五边形ABCDE的边BC、CD上的点,且BM=CN,AM交BN于点P.
C.只能证明△AOB≌△COB
D.能证明△AOB≌△COD和△AOD≌△COB
2.已知△ABC的六个元素,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 )
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
3.如图,已知MB=ND,∠MBA=∠NDC,下列不能判定△ABM≌△CDN的条件是( )
A.∠M=∠N B.AB=CD C.AM=CN D.AM∥CN
知识点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
全等三角形判定3——“角边角”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注:如图,如果∠A=∠ ,AB= ,∠B=∠ ,则△ABC≌△ .
【例2.1】已知:如图,E,F在AC上,AD∥CB且AD=CB,∠D=∠B.求证:AE=CF.
D.一个锐角和锐角所对的直角边对应相等

三角形全等-ASA、AAS全等教案

三角形全等-ASA、AAS全等教案

第五讲 ASA 、AAS 三角形全等讲义一、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角边角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1.判定方法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2. 证明书写格式:在△ABC 和△A′B′C′中,∠A =∠A′, ∵ AB =A′B′, ∠B =∠B′ , ∴△ABC ≌△A′B′C′.例1〈厦门〉已知:如图,点B ,F ,C ,E 在一条直线上,∠A =∠D ,AC =DF ,且AC ∥DF .试说明:△ABC ≌△DEF .例2〈重庆〉如图,已知AB =AE ,∠1=∠2,∠B =∠E .试说明:BC =ED .小结:在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所需要的角相等时,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法有:(1)公共角、对顶角分别相等;(2)等角加(减)等角,其和(差)相等,即等式的性质;(3)同角或等角的余(补)角相等;(4)角平分线得到相等角;(5)平行线的同位角、内错角相等;(6)直角都相等;(7)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8)第三角代换,即等量代换等.例3如图,AB ∥FC ,DE =EF ,AB =15,CF =8,则BD 等于( )A .8B .7C .6D .5例4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D ,BE ⊥AC 于E ,BE 与AD 交于点F ,AD =BD=5,则AF +CD 的长度为( )A .10B .6C .5D .4.5二、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角角边”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角角边”或“AAS”. 例5 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过点C ,B 分别作AD 的垂线CF ,BE .试说明:BE =CF .⎧⎪⎨⎪⎩例6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点在AD上,其中∠BAE=∠BCE=∠ACD=90°,且BC=CE.试说明:△ABC与△DEC全等.例7 我们把两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B=CB,AD=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E⊥AB,OF⊥CB,垂足分别是E,F.试说明:OE=OF.例8如图,D是AC上一点,BE∥AC,BE=AD,AE分别交BD,BC于点F,G. 图中与△F AD全等的三角形是()A.△ABF B.△FEB C.△ABG D.△BCD例9【中考·黔西南州】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B∥ED,AC∥F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DEF的是()A.AB=DE B.AC=DF C.∠A=∠D D.BF=EC例10 如图,AB∥CD,且AB=CD,AC与BD相交于点E,则△ABE≌△CDE的根据是() A.只能用ASA B.只能用SSS C.只能用AAS D.用ASA或AAS例11 如图,∠1=∠2,∠3=∠4,OE=OF,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A.1对B.2对C.3对D.4对例12 如图,已知∠B=∠ACD,∠ACB=∠D=90°,AC是△ABC和△ACD的公共边,所以就可以判定△ABC≌△ACD.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教学课件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教学课件

在ΔABC和ΔDEF中
A D B E
B
BC
EF
E
∴ ΔABC ≌ ΔDEF (AAS)
C D
F
例3:已知,如图,D在AB上,E在AC上,AB=AC, ∠B=∠C,求证:AD=AE
证明:在△ACD和△ABE中, ∠A=∠A(公共角) AC=AB (已知) ∠C= ∠B(已知)
∴ △ACD≌ △ABE(ASA)
∴ AD=AE
A
D
E
B
C
1、已知:如图,∠1= ∠2, ∠3 = ∠4。
求证: AC=AD。
D
A
1 2
3
B4
C
应用练习
1、如图,AB⊥BC,AD⊥DC,∠1=∠2,
求证:AB=AD
证明:∵AB⊥BC,AD⊥DC(已知)
A
∴ ∠B=∠D=900
在⊿ABC和⊿ADC中 ∠1=∠2
12
B
D
∠B=∠D
C
E C
B
∴ AB=AD
能力提高练习
• 如图:已知△ABC≌△A1B1C1,AD、A1D1分别是∠BAC和 ∠B1 A1 C1的角平分线。求证:AD= A1D1
证明:∵ △ABC≌△A1B1C1
A
∴AB=A1B1,∠B=∠B1,
∠BAC=∠B1A1C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又∵ AD、A1D1分别是∠BAC和∠B1 A1 C1的角 B
AB=AD
证明:∵AB⊥BC,AD⊥DC(已知)
A
∴ ∠B=∠D=900 在⊿ABC和⊿ADC中
12
B
D
∠1=∠2
C
∠B=∠D
AC=AC(公共边)

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ASA和AAS)

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ASA和AAS)

跟踪练习: 已知如图, ∠ 1= ∠ 2, ∠ C= ∠D 求证:AD=AC.
变式1:已知如图, ∠ 1= ∠ 2,
∠ ABD= ∠ABC 求证:AD=AC. 变式2:已知如图, A ∠ 1= ∠ 2,
∠ 3= ∠4 求证:AD=AC.
D 13 2 B4
C
练一练:
1、完成下列推理过程:
在△ABC和△DCB中,A
平昌县得胜中学 任 璟
1. 边角边公理内容:
_有___两__边___和___它__们___的__夹___角__对___应___相__等___的__两___个_ 三角 _形___全__等___________
_简___称__“___边___角__边___”__或___“__S__AS”
画 出 一 个 ⊿ ABC , 使 它 的 两 角 ∠A=60°, ∠B=45°,AB=10cm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小组 内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画法: 1.画AB=10cm;
2.在AB的同旁,分别以A、B为顶点画
∠A=60° ∠B=45°;
3. ∠A、 ∠B的另两边交于
点C.
结论: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全等. (可简写为角边角或ASA)
几何语言
A
D
B
CE
F
在△ABC与△DEF中
∠A= ∠D
AB=DE
∠B= ∠E
∴△ABC≌△DEF(ASA)
例1:已知如图,O是AB的中点,
A
D
B
CE
F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
AAS)
几何语言
A
D
B
CE
F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已知两个三角形中,一个角和两个对应的边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过程:首先,根据边的性质,我们知道如果两条边相等,则它们所对的角也 相等。然后,利用已知的一个角和两条对应的边相等,可以推导出其他两边和角 也相等,从而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利用反证法证明asa
假设两个三角形不全等,然后通过一 系列逻辑推理,得出矛盾的结论,从 而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判定定理在其他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asa判定定理在解决几何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证明相似三角形、解决几何作图问题、确定 几何量等方面都可以利用asa判定定理。
asa判定定理还可以用于解决一些复杂的几何问题,例如通过构造适当的辅助线或利用已知条件构造 出符合asa判定定理的三角形,从而证明两个三假设两个三角形不 全等。然后,根据角的性质和边的性 质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矛盾的结论。 最后,根据反证法的原则,我们得出 结论:两个三角形实际上是全等的。
04
asa判定定理的拓展
asa与其他全等定理的关系
asa判定定理与sss(三边全等)、sas (两边和夹角全等)、saa(两角和 一边全等)等其他全等定理是相互关 联的,它们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可以 互相转换。
asa判定定理的基础练习题
• 答案:$90^\circ$
• 题目:已知$\triangle ABC$中,$\angle A = 60^\circ$,$\angle B = 45^\circ$,$AB = 2\sqrt{3}$,则$\triangle ABC$的面积为_____.
• 解析: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S_{\triangle ABC} = \frac{1}{2} \times AB \times AC \times \sin A = \frac{1}{2} \times 2\sqrt{3} \times AC \times \sin 60^\circ = \frac{3}{2} \times AC$。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然后证明两个三角形边相等。
示例证明
示例一
以已知两角和一边相等的三角形 为例,进行全等的证明。
示例二
展示两个角相等的证明过程,以 及最后的边相等。
示例三
通过已知两个角和边相等,来证 明三角形全等的过程。
应用举例
实际测量
1. 测量两个角的大小。 2. 测量边的长度。 3. 根据ASA条件判断是否
全等。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ASA)
已知两角和一边相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三个条件之一。
两角和一边相等 (ASA)
1 条件 1
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
3 条件 3
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边相等。
2 条件 2
两个三角形的另外一个角相等。
证明方法
步骤 1
先证明两个三角形角相等。
步骤 3
最后证明另一个角相等。
步骤 2
地图制图
• 标注已知的角和边。 • 应用ASA判定两个三角
形是否全等。 • 使用全等的三角形制作
地个三角形。 • 通过ASA条件确定其中
一个三角形的尺寸与角 • 度遵。循全等的原则,完成
建筑设计。
易错点
• 计算角度时,需要确保单位一致。 • 测量边和角时,需使用准确的工具。 • 在证明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详细的解释。
总结和要点
1 要点 1
已知两角和一边相等的三角形可以通过ASA条件判定是否全等。
2 要点 2
证明过程需要按照角和边的顺序进行。
3 要点 3
应用举例包括实际测量、地图制图和建筑设计等领域。

全等三角形的四种判定方法

全等三角形的四种判定方法

全等三角形的四种判定方法
1.SSS判定法(边-边-边):
SSS判定法是通过比较两个三角形的边长来判断它们是否全等。

当三
个边的长度完全相等时,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的。

这是最直观的方法,也
是最易判定的方法之一
2.SAS判定法(边-角-边):
SAS判定法是通过比较两个三角形的边长和夹角来判断它们是否全等。

当两个三角形的一对相邻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就是
全等的。

3.ASA判定法(角-边-角):
ASA判定法是通过比较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度和它们之间的夹边来判
断它们是否全等。

当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度和它们之间的夹边相等时,这
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的。

4.AAS判定法(角-角-边):
AAS判定法是通过比较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度和一个非夹角边来判断
它们是否全等。

当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度和一个非夹角边相等时,这两个
三角形就是全等的。

这些判定方法都基于三角形的重要性质:对于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它
们的对应边长相等,对应角度相等。

因此,通过比较两个三角形的边长和
角度可以判断它们是否全等。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判定方法可以用来解决各种问题,比如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寻找相似三角形等。

此外,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也是其他几何学概念的基础,比如正方形和正五边形都是全等三角形的特殊情况。

综上所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四种:SSS、SAS、ASA和AAS。

通过比较边长和角度的相等性可以确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这些方法在解决几何问题中非常有用,并且为其他几何学概念的理解提供了基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 A ’
B ’
C ’
A B
C A ’
B ’
C ’
第四讲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
(一)知识要点
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四:ASA 及AAS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书写格式:、
在△ABC 和△A ’B ’C ’中,
∵⎪⎩

⎨⎧∠=∠=∠=∠''''B B B A AB A A ∴△ABC ≌△A ’B ’C ’(ASA ) 知识延伸:“ASA ”中的“S ”必须是两个“A ”所夹的边。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书写格式:
在△ABC 和△A ’B ’C ’中,
∵⎪⎩

⎨⎧=∠=∠∠=∠''''C A AC B B A A ∴△ABC ≌△A ’B ’C ’(AAS ) 知识延伸:“AAS ”可以看成是“ASA ”的推论。

规律方法小结:由“角边角”及“角角边”可知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无论这个一边是“对边”还是“夹边”,只要对应相等即可。

(二)例题讲解:
例1.如图所示,D 在AB 上,E 在AC 上,AB=AC, ∠B=∠C. 求证:AD=AE
例2.如图,AB ⊥BC, AD ⊥DC, ∠1=∠2. 求证:AB=AD
练习:如图所示,点B 、F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F ,AC ∥DE ,AC =DE ,FC 与BE 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A B C D A ’
B ’
C ’
D ’ 例3.已知:如图,AB =AC ,BD ⊥AC ,C
E ⊥AB ,垂足分别为D 、E ,BD 、CE 相交于点
F ,求证:BE =CD .
例4:如图,已知△ABC ≌△A ’B ’C ’,AD ,A ’D ’分别是△ABC 和△A ’B ’C ’的边BC 和B ’C ’上的高。

求证:AD=A ’D ’
例5.如图,点E 在AC 上,∠
1=∠2,∠3=∠4.试证明BE= DE.
(三)练习
1.如图,已知AB= DC ,AD =BC ,E ,F 是DB 上的两点,且
BE=DF.若∠AEB=100º,∠ADB= 30º.则∠BCF= 。

2.如图,已知CD ⊥AB ,BE ⊥AC ,垂足分别为点D ,E ,BE ,CD 相交于点O ,∠
1=∠2,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 对.
3.如图,AC 与BD 相交于点O ,∠1=∠4,∠2=∠3.△ABC
的周长为25cm ,△AOD 的周长为 17cm ,则AB= .
4.(海南)在△ABC 和△111A C B 中,AB =A 1B 1,∠A= ∠A 1,要使△ABC≌△A 1B
1C 1,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
5.如图,∠E =F=∠90º.∠B= ∠C ,AE= AF.给出下列结论:①∠l=∠2;②BE= CF;③△ACN ≌△ABM;④CD= 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注:将你认为正确的结论都填上).
A
C B D
E F
A B
C
A ’
B ’
C ’
6.下列结论:(1)一个锐角与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3)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顶角与一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3个 D.4个 7.(成都)如图,在△ABC 与△DEF 中,已知AB=DE ,要使△ABC≌△DEF,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
8.下列条件中,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 A .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 B .有三个角对应相等 C .有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 D .有两条边对应相等
9.如图,已知△ABC 的面积为36,将△ABC 沿BC 平移可得到△A′B ′C ′,点B ′和C 重合,连接AC ′交A ′C 于D ,则△C′DC 的面积为( )
A .6
B .9
C .12
D .
18
10.如图所示,在LAOB 的两边上截取AO= BO ,CO =DO ,连接AD ,BC 交于点P .有下列结论①△AOD≌△BOC;②△APC ≌△BPD ;③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① B.只有② C .①② D.①②③
第五讲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四)
(一)知识要点
1、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 书写格式:
在Rt △ABC 和Rt △A ’B ’C ’中, ∵⎩
⎨⎧==''''C B BC B A AB
∴Rt △ABC ≌Rt △A ’B ’C ’(HL )
规律方法小结: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除了证明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SS ,SAS ,ASA ,AAS 以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证明方法:HL (斜边、直角边),从表面上看,SSS ,SAS ,ASA ,AAS 都是三个条件,其实,HL 也是三个条件,除了直角边、斜边对应相等这两个条件以外,还有“必须在Rt △”中才能用这种方法。

A
B
C
D
E
(二)经典例题
例1:如图,在Rt △ABC 中,∠A=900,点D 为斜边BC 上一点,且BD=BA ,过点D 作BC 的垂线,交AC 于点E 。

求证:AE=ED
例2:已知:BE ⊥CD ,BE =DE ,BC =DA , 求证:① △BEC ≌△DAE ;
②DF ⊥BC .
例3.如图,CD ⊥AB 于点D ,BE ⊥AC 于点E ,BE ,CD 交于点O ,且AO 平分∠BAC.求证:
OB= OC.
例4.如图,∠ACB ∠=ADB= 90º.AC= AD ,点E 是AB 上任意一点.求证:
CE= DE.
例5.如图,AD 为△ABC 的高,E 为AC 上的一点, BE 交AD 于F ,且有BF =AC ,FD= CD . (1)求证:BE ⊥AC ;
(2)若把条件BF =AC 和结论BE ⊥AC 互换,那么这个命题成立吗?证明你的论断.
(三)练习
1.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D ,再添加一个条件 (只需填一个),就可以判 定△ABD≌△ACD.
B
C D
E
F
A
2.如图,AB= CD,AE⊥BC于E ,DF⊥BC于F.若BE= CF,则△ABE≌△,其依据是 .
3.已知AB =5,BC =4,AC =3,则的周长是,面积是,斜边上的高为_____.
4.如图,在分别过B,C作经过A点的直线的垂线BD,CE.若BD =3cm.CE =4cm,则DE= 。

5.如图所示,有两个长度相等的滑梯(即BC=EF),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的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则∠ABC+∠DFE= 。

6.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A.一锐角对应相等 B.一条边对应相等
C.两锐角对应相等 D.两条边对应相等
7.如图,已知AB= CD,AE⊥BD于E,CF⊥BD于F,AE= CF,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
A.l对 B.2对 C.3对 D.4对
8.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
①两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②两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③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④一锐角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⑤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9.如图所示,∠C= 90º,DE⊥AB于点D,BD=BC,如果AC =6cm,则AE +DE=( )
A.4cm B.5cm C.6cm D.7cm
10.如图所示,已知AC⊥BC,BD⊥AD,AC、BD相交于O,如果AC= BD,那么下列结论:①AD=BC;②∠ABC=∠BAD;
③∠DAC∠=CBD;④OC= OD.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⑤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