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4年4月厦门市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4月厦门市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1.补写出以下古代诗文名句。
(10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3)鹏之背,_______________;怒而飞,_______________。
(庄子《北冥有鱼》)(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5)《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杜甫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
(6)《过零丁洋》中,表现文天祥誓死报国、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7分)甲辰龙年到来之际,不少网友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龙”不再翻译为dragon而是loong。
从“西方龙”到“中国龙”,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龙无论是外部形象还是文化内涵,和西方龙都有天壤甲(A.rǎng B.rǎn)之别。
中国龙,①(téng)云驾雾,飘逸洒脱。
几千年来,它的体态变化无穷,体现了华夏儿女无穷的创造力和无限的生命力,承载了中华民族②(yuán)远流长、璀璨多元的文化。
中国龙,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新时代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
今天,“枭龙”号战斗机一飞冲天,“蛟龙”号载乙(A.zǎi B.zài)人潜水器探索深海,“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南极凯旋。
中国龙在新的时代焕发着新的光彩。
loong的使用,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024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模拟试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模拟试卷及答案(各版本)八、古诗文阅读(10分)1. 翻译文言文《桃花源记》中的名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分)2. 解释《小石潭记》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句话的意思。
(5分)九、现代文阅读(20分)1. 阅读鲁迅的《阿Q正传》,分析阿Q的性格特点及其社会背景。
(10分)2. 阅读朱自清的《背影》,体会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父爱主题。
(10分)十、作文(30分)1. 请以“青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青春的理解和感悟。
十一、综合性学习(10分)1. 请列举三个你认为在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习惯,并简述其重要性。
(10分)十二、口语交际(10分)1. 请模拟一个面试场景,针对一个应聘岗位进行自我介绍,要求清晰、简洁、有逻辑。
(10分)十三、文学常识(10分)1. 请列举出你所知道的三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及其作者。
(10分)十四、语言运用(10分)十五、综合能力测试(10分)1. 请分析一个你熟悉的文学作品,从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10分)一、选择题(10分)1. A2. B3. C4. D5. A二、填空题(10分)1. 桃花源记2. 小石潭记3. 阿Q正传4. 背影5. 青春三、古诗文默写(10分)1. 月落乌啼霜满天2. 江枫渔火对愁眠3. 姑苏城外寒山寺4. 夜半钟声到客船5. 明月几时有四、古诗文阅读(10分)1. 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整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2. 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五、现代文阅读(20分)1. 阿Q是一个精神胜利者,他有着自卑、自大、欺软怕硬、麻木不仁等性格特点。
他生活在封建社会,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
2. 朱自清通过《背影》表达了对父亲的敬爱和对父爱的感悟,文章中父亲的形象深刻感人。
2024年宁德市九年级语文6月中考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宁德市九年级语文6月中考模拟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024.06一、积累与运用(23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的名句。
(1)《关雎》中“窈窕淑女,”,有人理解为“文静美好的女子,演奏乐器来亲近她”。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描写植物的蓬勃生长体现早春富有生机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3)《岳阳楼记》中“浮光跃金,”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洞庭湖月夜美景。
(4)逐梦路上,难免会遭遇挫折,我们可用李白《行路难》中的“,直挂云帆济沧海”来鼓励自己。
(5)《<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即使是普通百姓,也要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6)小语同学参加“诗文飞花令”网上冲浪活动,主题词是“月”。
请你帮他说出含有主题词的诗句:,。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出土简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物见①(zhèng),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生动体现。
百余年来,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与诞生,使出土简牍呈“井喷”之势。
书写在竹简木片上的文字以及凝聚其中的“中华文脉”,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简牍研究是“冷门绝学”,需要一点“板凳甘坐十年冷”的②(yì)力。
可喜的是,《简牍探中华》主创团队也能够屏气凝神、(),从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萃取题材,不断()。
这使我们看到新时代青年媒体人的严谨.③与专业,也看到他们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更“火起来”的文化()。
期待《简牍探中华》的未来几期,继续以不同维度展示简牍时代的生活图景和文化记忆,提炼简牍文献的历史价值与深邃内涵,将中国历史“简”述给观众,让更多人“牍”懂中华文化。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给③处加点字注音。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精雕细琢推陈出新担负B.精益求精格物致知担负C.精益求精推陈出新担当D.精雕细琢格物致知担当(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百余年来,随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与发展,使出土简牍呈“井喷”之势。
语文初三摸底考试试题及答案

语文初三摸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语文知识与运用(共2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成语,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入句子中。
(4分)(1)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________,精力充沛。
A. 老当益壮B. 老态龙钟C. 老气横秋D. 老马识途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词义。
(4分)(2)“一诺千金”中的“诺”字,其意思是:A. 诺言B. 承诺C. 答应D. 许诺3. 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入空缺处。
(4分)(3)“________,月涌大江流。
”出自李白的《将进酒》。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B. 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C. 君不见黄河入海流D. 君不见长江入海流4. 根据题目所给的文段,找出并改正其中的错别字。
(4分)(4)“春天的校园里,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地玩耍。
”这句话中的错别字是“簇”,正确的字应该是“簇”还是“簇”?5. 根据题目所给的文段,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4分)(5)“文段中提到的‘春天的校园’,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
”这个句子是对文段内容的正确理解吗?二、阅读理解(共30分)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5分)(文言文材料略)(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3分)(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6分)(3)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6分)7.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
(15分)(现代文材料略)(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5分)(2)分析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5分)(3)评价文章的写作手法。
(5分)三、写作(共50分)8. 根据题目所给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50分)(写作材料略)语文初三摸底考试答案一、语文知识与运用1. 正确答案:A. 老当益壮2. 正确答案:B. 承诺3. 正确答案: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4. 正确答案:错别字是“簇”,正确的字应该是“簇”。
5. 正确答案:这个句子是对文段内容的正确理解。
初三语文模拟测试卷带详细答案

初三语文模拟测试卷带详细答案初三语文模拟测试卷带详细答案中考语文其实难度并不大,平时多做模拟测试卷,了解题型,掌握答题技巧,应该分数都不会很低。
店铺为大家力荐了初三语文模拟测试卷以及参考答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初三语文模拟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2分)(一)古诗文积累(12分)1.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关雎》)(2分)2. , !风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分)3.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分)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山间之朝暮也。
(2分)5.是?幸福是苏轼“ ,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幸福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闲自得。
(2分)6.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请你再写出意思连续的两句。
(2分) ,。
(二)语言运用(10分)静夜独处,突然停电了。
睡下早了点,出去走走又太晚了,只好呆呆坐在桌前。
无边的静mì中,不知是月色还是微风悄悄穿过窗纱,掀开了闲置案头的那本《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幽幽浮动的墨香里,我看见,远古时代一个白露① (A迷蒙 B迷茫C迷惘)的清晨,在水天相连的地方,出现了一只洁白的飞鸟。
沉重的翅膀与眼睫上异域的冰霜,证明它从很远的地方飞来。
当它终于看到一条流动在苍茫大地上的玉带时,像找到了② (A牵肠挂肚 B梦寐以求 C魂牵梦萦)的故土,突然间热泪盈kuànɡ。
就在它奋力张开双翅投入母亲的怀抱时,一粒圆润饱满的种子从它颤动的羽翼间掉下来,轻轻坠入了温暖的水里。
不知沉睡了多久,种子醒了,它在碧绿的水里照见了自己的同样碧绿的影子。
但它不知道自己的来历,不知道自己将被人们叫做蒹葭或芦苇,不知道每年冬天来临、候鸟南迁的时候,飞鸟们要去的地方就是它的故乡。
它更不知道,命运让它在这里落地生根,是要③ (A给予B赋予C赐予)它的生命以崭新的意义□一个女人将因它而美丽□一个男人将因它而遗憾千年□一首诗将因它而成为千古绝唱。
初三语文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模拟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应(yīng)聘筵(yán)席恣(zì)意妄为B. 箴(zhēn)言琐(suǒ)碎蹒(pán)跚学步C. 濒(bīn)临豢(huàn)养蹊(qī)跷D. 踌(chóu)躇缄(jiān)默嫉(jí)妒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能不能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C. 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时时在我眼前浮现。
D.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C. 那座山高耸入云。
D.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湖面上。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喜欢唱歌、跳舞、画画。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树绿了,秋天的果实熟了,冬天的雪白了。
C.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D. 那座桥古老而坚固,美丽而实用。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B. 他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C. 他的笑声震耳欲聋。
D.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
7.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
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唐代诗人陆游的《》。
9.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中的名句。
10.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中的诗句。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3题。
春天的田野春天来了,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曳。
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yǎn)B. 轻歌曼舞(màn)C. 雕梁画栋(diāo)D. 眼疾手快(j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也应该随之增强。
B. 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张衡、李时中、毕昇等。
C. 他的作文写得非常精彩,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令人百读不厌。
D.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发扬光大。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沧海桑田(沧海:大海;桑田:田野)B. 破釜沉舟(破釜:打破锅;沉舟:沉没船)C. 胸有成竹(胸:心里;成竹:画竹前已胸中有竹)D. 雕梁画栋(雕:雕刻;梁:房屋的大梁)4. 下列诗句的作者和出处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高》杜甫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滕王阁序》王勃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清明》杜牧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泊牛渚怀古》孟浩然5.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书法技艺高超,堪称一绝。
B. 她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这次考试难度较大,大家要全力以赴。
D. 他为人谦逊,从不自吹自擂。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富有感染力,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B. 这篇文章立意新颖,语言生动,读起来令人赏心悦目。
C. 她工作认真负责,深受领导和同事的信赖。
D. 这个计划太不切实际,我们还是另辟蹊径吧。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觉得这部电影非常感人,看后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B.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级的佼佼者。
C. 她的画技越来越高超,让人叹为观止。
D.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初三年级第二学期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初三年级第二学期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全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说明:1.本卷共24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4.小语看到山坡上一亭子取名“过帆亭”,他立刻联想到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第5-10题(22分)【甲】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乙】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丙】齐桓公谓管仲曰:“吾国甚小,而财用甚少;而群臣衣服舆驾甚汰①。
吾欲禁之,可乎?”管仲曰:“臣闻之,君尝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
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衣练紫②之衣,狐白之裘。
此群臣之所奢汰也。
诗云:‘不躬不亲,庶民不信.。
’年而齐国俭也。
[注释]①汰:奢侈。
②练紫:紫色熟绢。
③朝:朝见。
这里意为过了。
5.【甲】诗的作者是唐代的;【乙】文节选自儒家经典《》。
(2分)6.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1)又何间.焉()(2)庶民不信.()7.下列对【丙】文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您如果禁止不了他们,为什么不自己亲近他们?B.您想要禁止他们奢侈,为什么不自己亲近他们?C.您如果禁止不了他们,为什么不从自身做起呢?D.您想要禁止他们奢侈,为什么不从自身做起呢?8.【丙】文管仲引用《诗经》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3分)A.表明自己劝谏的内容B.能增强劝谏的说服力C.强调自己劝谏的态度D.有意识地引导齐桓公9.【甲】诗作者借“古人”“来者”含蓄地表达自己对的期待。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模拟考试卷及答案【可打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应和(hè)B. 狡黠(xiá)C. 憎恶(zēng wù)D. 告罄(qìng)答案:A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修茸B. 告诫C. 纰漏D. 陨身答案:B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深思熟虑,做事很靠谱,的确是一个精细的人。
B. 这家客栈服务质量真差,简直是坑蒙拐骗,令人防不胜防。
C. 春天的颐和园,草长莺飞,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D. 这个人太内向,在社会上很难打开局面,他这是自作自受。
答案:D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阅读,更让我获得了成长。
B. 美国对中国的挑衅,目的是想转移国内的矛盾。
C. 学校通过播放广播、悬挂宣传标语、进行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D. 面对网络上的谣言,我们要理性对待,不要轻易相信。
答案:C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诗人杜甫的《望月怀远》。
C. 《湖心亭看雪》的作者张岱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
D.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
答案:B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6. “惠”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心”,再查6画。
()答案:错误7. “已”是半包围结构,“建”是全包围结构。
()答案:正确8. “见”的笔顺是:竖、横折、撇、竖弯钩。
()答案:错误9. “庖丁解牛”这个成语出自《庄子》。
()答案:正确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出自《论语》的名言。
()答案:错误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2. 《论语》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
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5分)1. 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 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0分)(1) , 从恶如崩。
(《国语》)(2)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 ,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5)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 躬耕自食, 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 。
(6)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与杜甫的“侧身天地更怀君, 独立苍茫自忧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7)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典故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两句是 ,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完成题目。
(4分)带着感激和依恋, 带着激情和梦想, 我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
忘不了生机àng()然、温馨美好的校园, 忘不了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师长, 。
在人生的每一个考场, 我们都将无所畏惧, 努力拼搏, 积极进取, 交出完美的答卷。
①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②仿照画线句, 结合语境, 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
(2分)3.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 排列恰当的一项是()(2分)要取得成功, 首先要学会低头。
因此, 你再优秀, 再有名, 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①你瞧不起别人, 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②这恰如演奏一支高昂的曲子, 起首往往是低调的。
③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 实际上是抬高自己, 看低别人。
④低头, 既是正确认识自己, 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A. ②④③①B. ②③④①C. ④①③②D. ④②①③4. 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 便民箱、窨井盖、金属垃圾桶、名花名草不胫而走, 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B. 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 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
C.他们原来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毕业后各自回到故乡, 从此便分道扬镳了。
部编版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山东地区)

部编版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山东地区)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15分)二.(36分)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3.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这首词中所刻画的将领张路分的形象。
(4分)14.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3分)三、整本书阅读(7分)四、(31分)五.(60分)答案解析1.A2.D3.C4.B5.示例:赵阿姨,您好!我是小记者李明。
您是全国劳动模范,我们对您非常敬仰。
我能向您提几个问题吗?6.C7.C8.C.9.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10.示例:不能便利民众的事,就废止,来使人民获利。
11.示例:孝文帝衣食俭朴,为天下范;勤政爱民,从不烦扰百姓,凡不利于民的事都废止;对待异己,以德报怨,深得人心。
12.B13.示例:从“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可见张路分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从“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可见张路分文采飞扬,才华横溢。
14.C15.(1)留取丹心照汗青(2)角声满天秋色里(3)雪拥蓝关马不前(4)不畏浮云遮望眼(5)学而不思则罔(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6.(1)①神魔(神怪)②大闹天宫③示例: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2)示例1: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三次变身(村姑、老妇、老翁),孙悟空三次识破奸计,最终打死白骨精。
唐僧三次责怪悟空,误解加深,最终驱逐悟空。
示例2:三调芭蕉扇。
第一次孙悟空上门求扇,失败而归;第二次悟空变身小虫,钻入铁扇公主腹中,却得到一把假扇;第三次与牛魔王斗智斗勇,夺得真扇。
三次借扇难度逐步加深17.C 18.B19.示例:不能调换。
第①②段介绍“围炉煮茶”的悄然兴起和火爆现象,第⑧段介绍“围炉煮茶”受年轻人追捧的原因(2分),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说明(2分),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附参考答案

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阅读下面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经过一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
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七年级下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
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感受到黄河万丈狂lán 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炽.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锲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感受到邓稼先鲜.为人知的背后为国献身情怀。
请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狂lán( )炽.( )痛鲜.( )为人知二、基础知识综合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奏上去,想摘一朵。
一一(宗璞《紫藤萝瀑布》)(1)加点字“忍俊不禁”的“禁”注音应该是_____________(2)语段方框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____(3)语段划线部分有一处错别字,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4)找出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A.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梁衡《壶口瀑布》)B.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鲁迅《社戏》)C.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柳宗元《小石潭记》)三、句子默写3.默写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模拟考试卷及答案【可打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模拟考试卷及答案【可打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红晕(yùn)拾掇(duō)哄堂大笑(hōng)B. 嘴唇(chún)拖沓(tà)呱呱坠地(gū)C. 蹒跚(pán)眼睑(jiǎn)哄骗(hǒng)D. 咳嗽(sou)聚拢(lǒng)哗众取宠(huá)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脍炙人口贻笑大方良辰吉日B. 一诺千金破釜沉舟声名狼籍C. 莫衷一是纷至踏来沐猴而冠D. 望穿秋水破镜重圆前倨后恭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更加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B.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C.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D. 通过这次比赛,使同学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真是太好了!”小明说,“我一定要把它推荐给同学们。
”们。
”C. “这本书真是太好了!”小明说,“我一定要把它推荐给同学们。
”D. “这本书真是太好了!”小明说,“我一定要把它推荐给同学们。
”5.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请问您贵姓?B. 你别再犯这样的错误了!C. 我对你的表现非常失望。
D. 请问您能帮我一下吗?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更加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B.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C.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D. 通过这次比赛,使同学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7.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真是太好了!”小明说,“我一定要把它推荐给同学们。
”B. “这本书真是太好了!”小明说,“我一定要把它推荐给同学们。
2022年九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说明:全卷满分为120分(含卷面分4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用黑色水笔在答题 卷上作答。
书写分(4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2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比如“大漠孤烟直,长 河落口圆”,作者想让我们体会到北方的景物 A 远、荒凉、静寂,使我们(ch dng )然凝望。
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并且了解作者 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B ,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1)加点字“泥”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A. nl B. nl (2)填入文中 A 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犷 B.旷(3)填入文中 B 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契合 B.吻合(4)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chdng )然1 .古诗文默写(10分)(1)兔从狗窦入,<, (《十五从军征》)(2) .狐裘不暖锦衾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满眼风光北固楼。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 有怀》)(4)人生自古谁无死? o (文天祥《过零丁洋》)(5)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占》)(6)饿死真吾志,(文天祥《南安军》)(7)无限山河泪,(夏完淳《别云间》)(8)至今遗恨迷烟树。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9 )《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 是,—2 .下列加点字注释正确的一项是(A.既克(既然) C.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手法的表达效果1分。
10 .【答案】安全问题:①具有历史价值的片段,将会随着互联网的变迁而消失得无影无踪。
②登录陌生WiFi,个人信息的安全陷患问题突出,极易被黑客盗取。
其余网络安全问题:①互联网信息发布过程中虚假欺骗行为②重要的数据、资料信息外泄应对措施: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及时进行系统修复②加强对网络安全评估系统的监管,对出现的漏洞进行及时修补【解析】本题考查信息提取与概括,需要回归原文筛选重要信息,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概 括每)(3 分)B.肉食者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D.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憎恨) )(3 分)点1分,共2分。
最新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试题附答案

2022-2023年初中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一、积累运用(30分)1.默写古诗文。
(共10分。
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1)谈笑有鸿儒,□□□□□。
(《陋室铭》)(2)攀条折其荣,□□□□□;馨香盈怀袖,□□□□□。
(《庭中有奇树》)(3)□□□□□□□,□□□□□□□。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白居易《卖炭翁》)(4)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欧阳修《醉翁亭记》)(6)千百年来,中华大地流传了许多哲理,这些哲理随着诗流传下来,至今读来,依然发人深省。
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刘禹锡的《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生命在那些终于要diāo xiè()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2)在高山上,我们沉默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xuān huá()。
(3)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 qì chōnɡ dǒu niú()声震天地。
(4)无数科技工作者默默奉献,dān jīnɡ jié lǜ(),无怨无悔,创造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侵略军在这块圣地上扎营就是对这块圣地的亵渎..。
B.日已三竿,闹市行人渐渐稀少,一些小贩也拾掇..收摊了。
C.每次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如雷贯耳....的吆喝。
D.一旦场面拉开,你是高手还是庸才,是才华横溢还是附庸风雅....,终会露相的。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爱生命,杜绝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自我保护。
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2012—2013学年度九年级语文试题温馨提示:1.本试题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共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3.本试题设卷面书写附加分3分。
得分计入总分,但总分不能超过120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7分)一、完成1—7题。
(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是()(2分)A.黝.黑(yǒu) 恣.(zī)睢锲.而不舍(qiè) 怏怏..不乐(yànɡ)B.执拗.(niù) 睥.睨(pì) 相形见绌.(chuò) 如坐针毡.(zhān)C.贮.蓄(zhù) 亘.古(gèn) 咬文嚼.(jué)字风雪载.(zài)途D.荫庇.(bì) 喑.哑(yīn) 戛.(jiá)然而止扣人心弦.(xi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妙手偶得举指泰然顶礼膜拜B.重蹈覆辙克尽职守强聒不舍C.大名鼎鼎温文而雅未雨绸缪D.万恶不赦黯然失色无与伦比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①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在紧张工作之后,应该适当活动活动,一下精神。
②学术上的问题应当由学者们自由讨论解决,领导不要过多。
③学习本民族的语言尚且要花许多气力,学习另一种语言呢?④毋庸,潍坊有着良好的治安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A.调剂干预何况置疑B.调节干预况且质疑C.调节干涉何况质疑D.调剂干涉况且置疑4.下面语段中划线处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或指出病因。
(3分)①“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
创作和发送红色短信已蔚然成风。
②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③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素质。
①处重复啰嗦,修改方法是:②处“短信”后面应加上“的活动”,该句的病因是③处语序不当,修改方法是: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哎呀。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的相应区域填涂作答;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赞誉(yù)聒噪(guā)抽丝剥茧(bō)B.积攒(zǎn)亵渎(xiè)大发雷霆(tíng)C.懦夫(nuò)褴褛(lán)歇斯底里(xiē)D.掺杂(chān)游弋(yì)丰功伟绩(jì)2.下列语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如此空旷,因此,这叫声既显得寂寞,又使人感到震奋。
B.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消骨立。
C.若使后之学者都默守前人的旧说,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
D.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3.下面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不言而喻,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
李大钊、董存瑞、黄继光……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艰难的时代里,他们一意孤行;纷飞的战火中,他们前仆后继。
他们的精神,如同永不陨落的星辰,照亮中华儿女砥砺前行的道路。
A.不言而喻B.如雷贯耳C.一意孤行D.前仆后继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长安三万里》通过一首首经典唐诗的影像化表达,生动地刻画了诗人们的家国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3)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5)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6)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8)___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9)《醉翁亭记》中写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点明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0)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臧克家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B.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其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C.《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是诗人、文学评论家。
D.《木兰诗》是北宋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讲述了一个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2018年10月23日,甲(A.天下无敌B.举世无双)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这是一座奇迹之桥,它乙(A.创造B.制造)了诸多世界之最。
这是一座壮美之桥,不仅因为其施工难度和壮丽外观足可担起“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赞yù,更因它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通力共建的超级工程。
它跨越了技术难题,联通了天堑;跨越了制度差异,联通了人心。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体现了中国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2分)赞yù__________ 框.架__________(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2分)甲处__________ 乙处__________(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原句: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体现了中国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5分)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岑参,唐代诗人。
天宝八载,作者在赴任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途中写下这首诗。
B.第一句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在长安的家,“东望”点明了长安的位置。
C.第二句“双袖龙钟泪不干”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在强调思念亲人的情感。
龙钟即年迈的意思。
D.“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
“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6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山无麓,乍入谷,未有奇。
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①。
水声锵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
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环而卫者。
嘉木奇卉被之,葱茜醲②郁。
风自木杪起,纷披震荡,山与木若相顾而坠者,使人神骇目眩。
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
洑出石罅,激而为迅流者焉。
阴木荫其颠③,幽草缭其趾。
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④以进。
酒数行,客有指其西大石曰:“此可识。
”因命余。
余乃援笔,书凡游者名氏及游之岁月而去.。
(节选自麻革《游龙山记》)[注]①芒角:形容山峰突出。
②醲:浓,重。
③颠:本指人的头顶,此处指溪水的上面。
④瀹(yuè)觞:把酒烫热。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日光下澈.澈:______(2)不可久居.居:______(3)山竦.出竦:______(4)书凡游者名氏及游之岁月而去.去:______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B.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C.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D.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分)(2)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2分)9.甲乙两文段中,作者在游览过程中心理各自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简要梳理。
(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2分)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①孙少平上这学实在是太艰难了,但他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滋味。
他现在已经从山乡圪崂里来到了一个大世界。
对于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啊!②每天,只要学校没什么事,孙少平就一个人出去在城里的各种地方转:大街小巷,城里城外,角角落落,反正没去过的地方都去。
由于人生地不熟,他也不感到这身破衣服在公众场所中的寒酸,自由自在地在这个城市的四面八方逛荡。
他在其间获得了无数新奇的印象,甚至觉得弥漫在城市上空的炭烟味闻起来都是别具一格的。
当然,许许多多新的所见所识他都还不能全部理解,但所有的一切无疑都在他的精神上产生了影响。
透过城市生活的镜面,他似乎更清楚地看见了他已经生活过十几年的村庄——在那个他所熟悉的古老的世界里,原来许多有意义的东西,现在看起来似乎有点平淡无奇了。
而那里许多本来重要的事物过去他却并没有留心,现在倒突然如此鲜活地来到了他的心间。
除过这种漫无目的的转悠,他现在还养成了一种看课外书的习惯。
这习惯还是在上初中的最后一年开始的。
③有一次他去润生家,发现他们家的箱盖上有一本他妈夹鞋样的厚书,名字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起先他没在意——一本炼钢的书有什么意思呢?他随便翻了翻,又觉得不对劲。
明明是一本炼钢的书,可里面却不说炼钢炼铁,说的全是一个叫保尔·柯察金的苏联人的长长短短。
他突然对这本奇怪的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他想看看这本书究竟是怎么回事。
④润生妈同意后,他就拿着这本书匆匆地回到家里,立刻看起来。
⑤他一下子就被这书迷住了。
记得第二天是星期天,本来往常他都要出山给家里砍一捆柴;可是这天他哪里也没去,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贪婪地赶天黑前看完了这书。
保尔·柯察金,这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
⑥天黑严以后,他还没有回家。
他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禾场边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听着小河朗朗的流水声,陷入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思绪之中。
这思绪是散乱而飘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
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
而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在那一瞬间,生活的诗情充满了他十六岁的胸膛。
他的眼前不时浮现出保尔瘦削的脸颊和他生机勃勃的身姿。
他那双眼睛并没有失明,永远蓝莹莹地在遥远的地方兄弟般地望着他。
当然,他也永远不能忘记可爱的富人的女儿冬妮娅,她真好,她曾经那样地热爱穷人的儿子保尔。
少平直到最后也并不恨冬妮娅,他为冬妮娅和保尔的最后分手而热泪盈眶。
他想:如果他也遇到一个冬妮娅该多么好啊!这一天,他忘了..吃饭,也没有听见家人呼叫他的声音。
他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一直等到回到家里,听见父亲的抱怨声和看见哥哥责备的目光,在锅台上端起一碗冰凉的高粱米稀饭的时候,他才回到了他生活的冷酷现实中……从此以后,他就迷恋上了小说,尤其爱读苏联书。
在来上高中之前,他已经看过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⑦现在,他在学校和县文化馆的图书室里千方百计搜寻书籍。
眼下出的书他都不爱看,因为他已经读过几本苏联小说,这些中国的新书相比而言,对他来说已经没什么意思了。
他只搜寻外国书和文化大革命前出的中国书。
⑧渐渐地,他每天都沉醉在读书中。
没事的时候,他就躺在自己的一堆破烂被褥里没完没了地看。
就是到学校外面转悠的时候,胳膊窝里也夹着一本——转悠够了,就找个僻静地方看。
后来,竟然发展到在班上开会或者政治学习的时候,他也偷偷把书藏在桌子下面看。
⑨那天,班上学习《人民日报》社论《领导干部带头学好》的文章,他正在偷偷地看《红岩》,班主任没收了他的书。
学习完了以后,老师把他叫到宿舍,意外地把书又还给了他,并且说:“《红岩》是一本好书,但以后你不要在课堂上看了。
去吧……”⑩孙少平怀着感激的心情退出了老师的房子。
他从老师的眼睛里没有看出一丝的谴责,反而满含着一种亲切和热情。
这一件小小的事,使他对书更加珍爱了。
是的,他除过一天几个黑高粱面馍以外,再有什么呢?只有这些书,才使他觉得活着还是十分有意义的,他的精神也才能得到一些安慰,并且唤起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某种美好的向往——没有这一点,他就无法熬.过眼前这艰难而痛苦的每一个日子。
(略有改动)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主要通过对孙少平的心理描写和叙述者的议论,展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B.破衣破被、粗粮稀饭、周末砍柴等内容都体现了孙少平是“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
C.第⑥段划横线句是虚写,是孙少平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产生的一种想象。
D.第⑥段,“忘了”“忘记了”可以看出孙少平逃避冷酷现实,沉醉在读书的世界里。
11.选文③至⑥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4分)12.孙少平来城里读书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
(4分)1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5分)(1)没有这一点,他就无法熬.过眼前这艰难而痛苦的每一个日子。
(品析加点词)(3分)(2)这思绪是散乱而飘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
(谈谈你对句子的理解)(2分)14.孙少平身上有哪些品质?请简要分析。
(6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①作为同源的文化现象,中国建筑与汉字紧密相联,体现了共同的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