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的调查与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关系的调查与分析

新基础教育理念倡导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客观存在的师生关系。在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对学生的了解少,易产生隔阂,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通过多年的教学,深切感触到,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成败。那么,如何把握这门高超的教育艺术,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呢?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而学生们对自己的老师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呢?笔者对

我区部分初中和小学四到六年级的学生和家长进行了多样调查和走访,调查中发现师生关系还有很多值得重视的地方。现将对这次调查情况提供给大家。

研究对象:楚州区部分小学和初中的老师、学生及家长

研究方法: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调节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

在我们的调查中,64%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6%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这一部分学生有厌学倾向。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而谈到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时,75%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主导因素在于教师,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通过调查绝大部分学生想和老师搞好关系,但不敢接近老师;而老师也想和学生搞好关系,就是放不下架子,

有怕失去威信。所以,调节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如何放下思想顾虑,主动去引导学生和老师相处。

二、家长期待老师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值有多高呢?调查中最集中反映出的是这些

方面的素质:

76%的被访者认为,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57%的被访者提到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提及率达79%。

61%的被访者提到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他们认为,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

三、学生最欢迎有爱心的老师

笔者曾对六年级以上的学生作了一次“我最不喜欢的老师”的问卷调查,同时又以《我最喜欢的老师》为题作了一次作文训练。结果如下:

从教师自身素质方面看:知识渊博,幽默风趣,青春活泼、富有时代气息,

有强烈事业心的老师深受学生喜欢。学生不喜欢知识贫乏、言语啰嗦、涂脂抹粉、醉心家教、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老师。

从教育教学的态度方面看:和蔼可亲,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处事公平公正,能和学生做朋友的“开心果”似的老师深受学生喜欢。而学生不喜欢对学生严厉粗暴、动辄骂人,不关心、不尊重、不理解,动辄请家长的“偏心”的老师。

从教学方面看:教法独特、讲课生动有趣而有条理的老师深受学生喜爱,而讲课死板、枯燥乏味、没有新招,经常拖课、占课,作业多而机械的老师不受学生欢迎。

我们对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40%;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达到57%,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

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学生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四、调节师生关系的纽带是相互理解与尊重

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在我们了解大家对“严师出高徒”这一俗语的看法时,56%的被访者表示严师的做法可以理解,26%的被访者表示说不清,而20%的被访者表示不理解。

调查显示: 10%的学生曾与老师发生过冲突.究其原因,70%的学生认为是学

生的逆反心理造成,25%认为是老师理解有误,交流太少.

当发觉老师某些不正确之处,98%的学生选择只在同学间交流,1%会在课后与老师交流,剩下的则会直接在课上指出.对于顶撞老师的现象,98%的认为学生没

素质,该被杜绝.2%觉得学生有勇气,持欣赏态度.而面对此情况时,52%会提醒他别冲动,47%只作看客,1%会参与其中,一起对抗老师.

若被老师错怪冤枉,80%会与老师心平气和谈,18%会不予争论,忍气吞声,1%会与老师誓争到底.

对各科老师上课态度都持满意态度.学生反映一般除班主任及个别主课老师外,其余老师并不十分注重师生交流.

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们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

同时,在谈到是否尊重教师的问题时,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约占8%。虽然数量比较少,但这种现象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

五、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

在目前师生之间需要改进的问题中,39%的家长认为首先是歧视学生问题,包括对学习偏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歧视,还有对一些同学外貌上的歧视。调查中有40%的学生提到最怕挨老师的批评,怕老师发脾气。说明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80%的学生表示:最不喜欢老师批评学生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学会心理移位。即将自己想成学生的角色,从学生角度来看自己,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遇事多来几个“假如”,例如“假如我是学生……”“假如,我处这个境地……”“假如,我来做这些作业……”如能这样做,对学生就会多些理解,尊重、宽容,师生之间就会相处的融洽、亲密。教师要多受学生,深入学生实际,多听学生的喜怒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