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irol:华人学者发现乙肝病毒感染诱发肝癌的机制!
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分子发病机制
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发表时间:2018-09-29T09:57:40.19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下第12期作者:杨春[导读] 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肝癌类型,全国每年有30多万人死于肝癌,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60%左右杨春(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实验研究部;广西南宁530021) [摘要] 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肝癌类型,全国每年有30多万人死于肝癌,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60%左右。
在我国,由于乙肝病毒感染人数较多,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宿主基因,最终导致细胞癌变及肿瘤的发生。
通常对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预防是接种乙肝疫苗和抗HBV治疗,但在治疗方面方法有限。
目前乙肝病毒导致肝细胞癌变的分子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
因此,若能从分子机制入手阐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致病机理,可为肝癌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细胞癌;HBX蛋白;分子机制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很高,全国每年有30多万人死于肝癌,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60%左右[1]。
中国是肝癌高发地区,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肝癌类型[2]。
HBV是一类DNA病毒,其主要攻击肝细胞产生假小叶形成肝硬化,最终可导致肝癌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数据表明HBV感染与肝癌相密切相关度达80%,而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阳性)患肝癌的风险比HBsAg阴性者高25~50倍[3]。
目前研究已经证实HBV感染肝癌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HBV导致肝细胞癌变的分子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
本研究对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做出综述。
1乙肝病毒DNA整合乙肝病毒是一种嗜肝细胞病毒,其特点是将自身病毒DNA整合入被感染的肝细胞基因组中,导致突变产生[4]。
研究发现,80%~90%的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患者的癌细胞基因组中发现有乙肝病毒DNA。
整合后的宿主基因由于缺少基因片段为导致无法正常调节细胞周期,影响增殖、凋亡等[5]。
科学家发现乙肝癌变关键风险基因
科学家发现乙肝癌变关键风险基因
佚名
【期刊名称】《现代科学仪器》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统计显示,我国肝癌病人中80%以上都有乙肝病史。
当然,并不是乙肝病人都会发展成为肝癌患者,那么为什么有些乙肝病人发生癌变,而另一些病人不发生癌变呢?由复旦大学牵头研究的新成果对此作出了回答。
《自然—遗传学》杂志12月16日在线发表了由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
【总页数】1页(P82-8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74
【相关文献】
1.发现乙肝癌变罪魁的夫妻科学家——访南开大学教授张晓东和叶丽虹 [J], 陈永杰
2.我科学家发现乙肝癌变关键风险基因 [J], 王春;
3.我国科学家发现乙肝病毒X-基因的表达产物(X-蛋白)突变与乙肝病毒的致癌作用密切相关 [J],
4.Nature:乙肝癌变关键风险基因被发现 [J],
5.我国科学家发现乙肝癌变关键风险基因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型肝炎及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原发性肝癌为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病因有黄曲霉菌,酒精性、病毒性肝炎等,其中最常见为病毒性肝炎,尤为乙型病毒(HBV)感染与肝癌的关系密切,HBV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首要病因。
国外资料表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HBV 在染色体上的整合及整合后染色体的重排有关[1]。
HBV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是随机的,整合于染色体上的HBV - DNA是不完整的,病毒基因组多有一定程度的缺失。
HBV - DNA整合后引起肝癌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
HBV - DNA整合后通过激活癌基因或导致抑癌基因失活而引起细胞癌变,通过整合基因片段研究封闭HBV X或Pre - s基因对阻断HBV后肝癌发生尤为重要[2]。
1 ItBV感染与HCC发生的流行病学研究几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除了极少例外。
慢性HBV感染区与HCC发生区有极大的相似之处[1I ,在低HBV感染的区域HCC的发病率也比较低[3]。
还有另外一个证据支持HBV感染与HCC发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那就是80%HCC患者都伴有HBV 的感染,无论这些患者是否生活在高HBV感染的地区,在他们的血液中检测到了HBsAg 和抗一HBc阳性。
此现象说明HBV感染与HCC发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4]。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大约有60%左右的人群感染过HBV.其中10%的人群为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达1.2亿),l 200万为慢性肝炎患者。
每年有80~100万人患急性肝炎;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每年有30万人死于与乙肝有关的肝癌及肝硬化[5]。
我国肝细胞癌患者的HBV感染指标阳性率很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在我国有70%~90%的PHC病人HBsAg(+),其中约1/3可以PCR白血清中检出HBV—DNA,提示仍有低水平病毒复制。
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可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原发性肝癌与HBsAg携带者的发生率相平衡;②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液中常有HBV感染抗原抗体之一种和数种,其中以HBsAg与抗一HBc双阳性最为常见.近年发现抗一Hbe阳性亦多见;③原发性肝癌的家族聚集现象亦见于HBV感染聚集的家庭;④HBs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其癌旁组织的细胞内亦可检出HBsAg;⑤组织培养的人肝癌细胞可分泌HBsAg和AFP;⑥肝癌患者的癌细胞内有HBV—DNA整合。
引发肝癌的几种原因有哪些
引发肝癌的几种原因有哪些随着肝癌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肝癌开始被人们逐渐的重视起来。
肝癌对我们的生活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甚至引起了患者的生命安全,40岁左右的中青年,是人生阶段中最美好的年华,却不幸患上肝癌的很多,那么,引起肝癌的原因有哪些呢?经研究表明,我国肝癌的发生主要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饮水污染等有关,一些农药、肝吸虫、遗传、嗜等也可能与肝癌的发病有关。
看看下面的具体介绍吧。
1、病毒性肝炎现知乙型肝炎与肝癌有密切关系,其次为近年确定的丙型肝炎。
肝癌病例HBsAg阳性率可高达81.82%。
国外报告,在肝癌高发地区有 60%~90%的肝癌来自HBV。
近年报道,在HBV阳性的肝癌患者可见HBV基因整合到肝癌细胞DNA中。
因之认为HBV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最近,HCV的感染也被认为可能是肝癌发生的病原因素之一。
据报道,在日本有70%,在西欧有65%~75%的肝癌患者发现HCV抗体阳性。
2、肝硬变肝硬变与肝癌之间有密切关系。
据统计,一般需经7年左右肝硬变可发展为肝癌。
其中以坏死后性肝硬变为最多,肝炎后肝硬变次之,门脉性肝硬变最少。
3、菌类真菌及其毒素黄曲霉菌、青霉菌、杂色曲霉菌等都可引起实验性肝癌。
其中以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最为重要。
用该菌或其毒素(aflatoxin),或被其污染的食物均可诱发动物肝癌。
在肝癌高发区,食物被黄曲霉菌污染的情况往往也较严重。
4、亚硝胺类化合从肝癌高发区南非居民的食物中已分离出二甲基亚硝胺。
此类化合物也可引起其它处肿瘤如食管癌。
5、病毒感染晚近资料表明,发展中国家肝癌患者的HBsAg阳性率大于50%,而发达国家肝癌患者的抗─HCV阳性率大多高于50%,因此推测HBV感染可能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病因:而丙型肝炎病毒则是发达国家肝癌的主要病因。
6、化学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B1是超剧毒物质,其致癌性比奶油大900倍,可诱发所有动物发生肝癌。
深究致癌机理 济众防癌密钥
2020.01 总第247期 51深究致癌机理 济众防癌密钥【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乙肝病毒变异和免疫遗传在肝细胞癌发生与发展中的新机制”】本刊记者 黄子桐肝细胞癌是一种高致死性癌症,且极具“中国特色”。
据统计,世界上50%以上的肝细胞癌发生在我国。
我国肝细胞癌85%以上由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所致,目前居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第二位,堪称“国病”。
控制肝细胞癌,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预防是关键。
为此,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曹广文教授团队以揭示乙肝病毒在慢性感染过程中的致癌机制、探索特异性预防控制措施为目标,针对肝细胞癌进行了12年的攻关研究,终有所成。
在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曹广文、殷建华、蒋德科、屠红和余龙5人合作完成的“乙肝病毒变异和免疫遗传在肝细胞癌发生与发展中的新机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成果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的广泛认可,具有重大科学价值,为乙肝后肝细胞癌的预防和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可为肝细胞癌的患者解决不可言说的切肤之痛。
12年奋战在预防控制一线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它是引起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
在12年里,团队采用我国人群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以及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策略,结合分子病毒学技术和分子遗传学研究技术方法,探索乙肝病毒致癌过程中病毒进化规律、人类遗传易感性及其交互作用,探索针对性预防控制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在乙肝病毒的进化方面,他们阐明了我国大陆地区乙肝病毒基因组流行特征及其在致癌过程中的变异规律。
大陆地区乙肝病毒基因亚型为C2(58.0%)、B2(27.3%)和C1(10.7%),他们发现了新亚型C9和古老型乙肝病毒D。
他们发现乙肝病毒B2易导致急性乙肝,在年轻人群中复制能力较强,易通过横向传播造成急性乙肝,并促使年轻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而C2易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T3116C、A1846T和T1674C/G、A2189C等病毒变异分别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新独立危险因素。
剖析肝癌的发病原因
剖析肝癌的发病原因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虽然肝癌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但是通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可以对其发病机制有一定的认识。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剖析肝癌的发病原因。
1.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肝癌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肝癌的主要病毒。
这两种病毒可以引起肝细胞的慢性炎症和损伤,长期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肝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和恶性转化。
2. 酒精滥用: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肝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酒精会直接对肝脏造成损伤,引起肝细胞的炎症和坏死。
此外,酒精还会干扰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加致癌物质对肝细胞的损害。
3. 脂肪肝:脂肪肝是肝癌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
脂肪肝是指肝脏内脂肪的堆积超过正常范围,长期存在脂肪肝会导致肝细胞的炎症和纤维化,最终可能演变为肝癌。
4.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肝癌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些基因突变和遗传疾病,如Wilson病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5. 肝硬化:肝硬化是肝癌的重要诱因之一。
肝硬化是一种肝脏结构和功能的严重损害,长期存在的肝硬化会导致肝细胞的异常增生和癌变。
6. 其他危险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一些环境和生活习惯也与肝癌的发病相关。
例如,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肥胖和糖尿病等都可能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总结起来,肝癌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病毒感染、酒精滥用、脂肪肝、遗传因素、肝硬化以及其他危险因素。
了解这些发病原因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肝癌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肝癌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接种乙肝疫苗、限制酒精摄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以降低患肝癌的风险。
肝癌有哪些病因
肝癌有哪些病因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了解其病因对于预防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肝癌有哪些病因。
首先,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常见的肝炎病毒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
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
当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毒会在肝细胞内持续复制,引起肝细胞炎症和损伤,进而导致肝细胞的基因突变和异常增生,增加了肝癌发生的风险。
丙肝病毒感染也具有类似的危害,长期的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肝脏慢性炎症、纤维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癌。
长期酗酒也是肝癌的常见诱因。
酒精在体内的代谢主要在肝脏中进行,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脏负担过重,引起肝细胞损伤和坏死。
酒精还会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导致脂肪肝的形成,进而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增加肝癌的发生几率。
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同样不容忽视。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常见于发霉的粮食、坚果等食物中。
这种毒素具有很强的致癌性,长期摄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会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
肝硬化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基础。
无论是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还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原因引起的肝硬化,都会使肝脏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发生严重改变。
在肝硬化的基础上,肝细胞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和异常增生,从而导致肝癌的发生。
遗传因素在肝癌的发病中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虽然肝癌不是一种直接遗传的疾病,但某些遗传因素可能会增加个体对肝癌的易感性。
例如,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影响肝脏的解毒功能、细胞修复能力等,使得个体在面对其他致癌因素时更容易发生肝癌。
此外,肥胖和糖尿病也与肝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
肥胖者体内往往存在慢性炎症状态,这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增加脂肪肝和肝硬化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状态,也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增加肝癌的发病可能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近年来逐渐成为肝癌的一个重要病因。
乙肝如何变肝癌
乙肝如何变肝癌?乙肝如何变肝癌?也许这个让我们很头疼的问题,那么下面看看专家是怎么分析的。
韩国学者14日宣布,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基因变异后能够引发肝癌。
这项发现是韩国国立汉城大学医学院李孝石领导的研究小组和韩国SNP公司的研究小组经过两年多的合作研究得到的。
研究小组分析了1078个乙肝患者的临床病例,其中270名患者病情恶化,转成了肝癌。
通过测定和比较这些患者基因中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异同,研究小组最终锁定了白细胞介素10基因。
他们发现,在感染了乙肝然后转成肝癌的患者中,大约有20%的患者体内出现了该基因变异的现象,而且该基因变异者患肝癌的平均年龄较其他人提前了10年左右。
研究初步证实,同样患有乙肝的患者,病情的发展会因该基因变异与否出现不同的结果。
研究小组指出,这项研究解释了乙肝患者更容易患上肝癌的部分原因。
进一步的研究将探明在肝癌的形成过程中起作用的其它基因,从而使医学界能更加准确地预测一个乙肝患者发生肝癌的危险。
综合上文,就是我们对乙肝如何变肝癌的详细介绍。
希望能帮助到你,小编祝你你身体健康。
专家指出预防肝癌首先要做到早发现。
对于健康人来说,预防乙肝很重要,因此要注射乙肝疫苗。
对于有乙肝病史或有癌症家族史,长期酗酒并患有慢性肝病临床表现者以及已经确诊的肝硬化患者就属于高危人群了。
如何预防肝癌呢?高危人群需要定期去医院复查,最好每3到6个月去医院做一次肝功能常规检查项目,B超检查,甲胎蛋白检测等,如果发现异常,还要做进一步检查,如CT检查等,综合性的分析判断,以明确病情。
如果甲胎蛋白持续升高,B超和CT检测不能支持诊断,应进一步做肝动脉造影检查,这对发现早期肝癌有重要意义。
通常情况下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遗传因素、饮水污染、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嗜酒等原因均可引起肝癌,不过大部分肝癌患者发病都与肝炎、肝硬化密切相关。
找到这些因素后,就可以做到预防了。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关系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关系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的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发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长期慢性感染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近年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关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有超过2亿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其中约有35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的肝癌风险明显增加,约有25%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最终会发展为肝癌。
因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关系非常复杂,多个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肝癌的发生。
首先,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会导致肝细胞的炎症和损伤。
长期的炎症反应会引起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这些病理改变进一步增加了肝癌的风险。
其次,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组中存在一种称为HBx的蛋白质,它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促进肿瘤形成和抑制细胞凋亡。
HBx蛋白的异常表达可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和转化,进而促进肝癌的发生。
此外,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也参与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关系。
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对肝癌细胞的监测和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肝癌的风险。
为了更好地防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肝癌的发生,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目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的广泛接种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措施。
此外,抗病毒治疗也是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减少肝癌风险的重要手段。
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减少肝炎病情的进展,从而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
此外,定期的肝癌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肝癌也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引起肝细胞的炎症和损伤,促进肝癌的发生。
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组中的HBx蛋白以及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也参与了肝癌的发生机制。
为了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肝癌的发生,广泛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抗病毒治疗和定期的肝癌筛查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揭示肝病治疗新理论,对话美籍华裔专家齐爱华教授
揭示肝病治疗新理论,对话美籍华裔专家齐爱华教授多年来,在人们的意识里一直认为,患了乙型肝炎后很难治好,经久不愈,转成肝硬化甚至癌变的比率很高。
美籍华裔著名肝病专家齐爱华教授经过三十八年的研究探索和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了一套用中医中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方法和有科学根据的全新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理论,并研发出能解决乙肝病毒致病的有效产品----《爱华活肝片》。
近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齐爱华教授,齐爱华教授详细介绍了她的研究成果。
齐教授首先介绍:乙型肝炎病毒是怎样引起肝炎的?她说:“乙肝病毒本身并不直接损伤肝细胞,也就是学术上所说的无细胞毒作用。
损伤肝细胞是由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和乙肝病毒产生了一系列的免疫应答,免疫效应细胞的活化,细胞因子的产生等。
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抗原的识别、传递等等多个环节都可以出现异常和混乱,这就是老百姓经常说的肝细胞发炎了,坏死了,肿胀了,在病理上所说的水样变,气球样变,在这种情况下肝细胞会出现凋亡或坏死,原来正常的肝细胞数量因此会不断减少。
临床上出现的乙肝症状如:肝区痛、黄疸、刷牙出血、腹胀,恶心、疲倦等等。
”让乙肝病毒不致病!!!这就是齐爱华教授“用中医中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方法和有科学根据的全新的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理论。
”二十二年来,齐教授一直在美国肝病中心为乙肝病人服用《爱华活肝片》,它的原理不是清除乙肝病毒,而是改变了乙肝病毒DNA 的逆转录环节,降解了乙肝病毒的P蛋白聚合酶,使乙肝病毒两条开口的双链无法完成闭合的cccDNA,使乙肝病毒失去了致病性。
齐教授强调:“这就是我们的方法和理论,而不是清除乙肝病毒,是使乙肝病毒变成了无害的无致病性的。
”在齐爱华教授撰写的《爱华活肝片(素)降解乙肝病毒(HBV)DNA P蛋白聚合酶活性机理探讨》的论文中,详细分析和说明了研制过程和科学依据。
1992年,轰动美国纽约的肝病专科成了热门话题,大家都在传说中国大陆来的这位传奇大夫,她就是齐爱华教授。
2022最新HBV导致肝癌的主要机制及特异性预防(全文)
2022最新HBV导致肝癌的主要机制及特异性预防(全文)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第二大癌症死因,不同于肺癌等其他常见恶性肿瘤,肝癌患者在40-64岁中年人中死亡率高于>65岁老年人[1, 2]。
尽管近十年我国肝癌死亡率有下降趋势,但当前仍高达17.98/10万[3]。
肝细胞癌(HCC)占原发性肝癌93%,其中87.5%由乙肝病毒(HBV)感染所致[4]。
深入阐明HBV-HCC的发生机制是进一步完善HCC特异性防控策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病毒感染等外源性因素与遗传易感性、老年化等内源性因素交互作用,共同诱导并维持了慢性炎症微环境;促炎因子诱发了遗传损伤和修复机制的失衡,导致体细胞变异水平上升;大部分变异细胞在炎症免疫微环境的选择压力下被清除;少部分含有驱动性变异的细胞激活关键信号通路、改变代谢模式、获得干性表型、发生逆向进化,发展为肿瘤起始细胞,在选择压力下生存并反向调节免疫微环境;整个过程符合“变异-选择-进化”规律。
HBV导致的HCC发生发展是典型的癌症进化发育过程,HBV通过病毒复制、变异和整合三种主要途径促进了HCC的进化发育,并且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HBV复制与炎症免疫微环境的关系HBV因素与免疫遗传多态性共同促进感染慢性化。
我国的HBV感染者占全球的1/3,但HCC患者却占1/2以上[7],说明中国人群感染HBV后更易慢性化并发展成HCC,该现象可部分归因于我国主要流行的HBV亚型与人群的免疫遗传易感性。
我国大陆地区主要流行HBV C 亚型(68.3%),其次为B亚型(25.5%)[8]。
B亚型更倾向于导致急性感染而C亚型则易于引发慢性感染和HCC [9]。
部分原因是HBV C 亚型中更易发生preS缺失突变等促进HBV免疫逃逸的病毒变异[10]。
人类白细胞抗原Ⅱ(HLA-Ⅱ)、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STAT4、核因子kappa B(NF-κB)等炎症免疫反应关键因子的遗传多态性可以影响HBV清除、感染慢性化、肝硬化和HCC发生风险[11-17]。
引发肝癌的原因是什么,治疗方法
引发肝癌的原因是什么,治疗方法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在近年来逐渐升高。
引发肝癌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病毒感染、饮酒和饮食不健康、长期吸毒和烟草等。
一、病毒感染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乙肝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持续时间较长,往往会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而且肝癌的发生率在患乙肝的人中明显高于未感染病毒人群。
2.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HCV)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也是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丙肝病毒感染后,慢性肝炎的发生率高,约有20%~30%的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二、饮酒和饮食不健康1. 饮酒长期酗酒会对肝脏造成伤害,严重的酗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2. 饮食不健康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脂肪、糖、盐等对肝脏健康有害的成分,消耗肝脏营养物质的能力,加重肝脏的负担。
过多的摄入高脂肪、高糖、高蛋白的饮食容易引发肝癌。
三、长期吸毒和烟草1. 吸毒吸食毒品经过肝脏的代谢和解毒过程,会使肝脏受到损害,长期吸毒会导致肝癌的发生。
2. 吸烟吸烟不仅可引起肺癌、口腔癌等恶性肿瘤,还会增加患肝癌的概率。
长期吸烟可影响肝脏的健康,加重肝脏损伤,进而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治疗方法1. 手术切除对于早期肝癌患者,切除肝癌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如果癌组织较小、周围组织没有侵犯,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较好。
2. 化疗化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抑制肝癌的增长和扩散,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但化疗会使免疫力下降,可能引发不适感、恶心、呕吐等反应。
3. 放疗放疗是利用放射线杀死肝癌细胞并使其死亡,缓解症状、控制肿瘤进展,但其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也比较大。
注意事项1. 定期检查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预防和治疗更重要的是定期检查。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及肝癌的筛查。
2. 合理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习惯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避免过量饮酒、不吃油炸食物、控制热量、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等。
肝癌的肝炎病感染与发病机制
肝癌的肝炎病感染与发病机制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与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本文将就肝癌的肝炎病毒感染与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一、肝炎病毒的类型肝炎病毒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
其中,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
二、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发生的关系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肝癌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HBV感染可导致肝脏炎症和肝细胞的损伤,长期积累可能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最终演变为肝癌。
此外,HBV的DNA片段还可以插入宿主基因组,引发恶性肿瘤的发生。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也是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HCV感染可引起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最终发展为肝癌。
HCV通过调节宿主基因表达,干扰细胞周期调控,促进肿瘤形成。
三、肝炎病毒与肝癌的发病机制1. 直接致癌作用肝炎病毒的致癌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病毒感染导致炎症反应:肝炎病毒感染会引起肝脏炎症反应,促进了肝细胞的增殖和肿瘤形成。
(2)破坏肝基因组稳定性:肝炎病毒的基因组插入宿主基因组,破坏了肝细胞的基因组稳定性,导致恶性肿瘤的形成。
(3)肝癌相关基因的改变:肝炎病毒感染可改变一些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推动肿瘤的发展。
(4)促进血管新生和侵袭:肝炎病毒感染可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和侵袭,增加肿瘤的营养供应和生长。
2. 免疫损伤学说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炎症反应也参与了肝癌的发生。
由于宿主免疫系统对肝炎病毒感染作出反应,会释放炎性介质,激活肝脏的免疫细胞,进一步伤害肝细胞,造成肝脏的炎症反应。
长期持续的炎症反应促进了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最终导致肝癌。
3. 基因突变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肝细胞基因突变,进而促进肝癌的发生。
病毒DNA插入到宿主基因组中,可能导致关键基因的突变,破坏了细胞正常的生长调控机制,促进肿瘤形成。
四、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预防措施1. 预防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和丙型肝炎病毒疫苗的接种可以有效预防肝炎病毒的感染,减少肝癌的发生风险。
肝癌的病因与环境因素
肝癌的病因与环境因素肝癌是一种高度致死性的癌症,世界各地都面临着严重的肝癌问题。
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在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肝癌的病因和环境因素,并分析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一、病因概述肝癌是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
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病毒感染、肝硬化、酒精摄入以及遗传因素等。
然而,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肝炎和肝硬化。
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环境因素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病毒感染与肝癌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癌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肝癌的主要病毒感染源。
这两种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据统计,约80%的肝癌患者与HBV或HCV感染有关。
HBV和HCV感染会引起肝细胞的慢性炎症,进而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
随着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不断发展,肝细胞的DNA损伤和突变也会增加,从而促进肝癌的发生。
因此,预防病毒感染对于肝癌的防治至关重要。
三、肝硬化与肝癌肝硬化是肝癌的主要前期疾病,在高发肝癌地区尤为突出。
肝硬化通常由慢性肝炎、长期酗酒和其他因素引起,其中慢性病毒性肝炎是主要原因。
肝硬化会导致肝内血液循环障碍,肝功能衰竭,从而增加肝癌的风险。
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相关的肝癌通常发生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基础上。
肝硬化与病毒感染相互作用,加速病毒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和恶变。
因此,对于已经患有肝炎或肝硬化的人群,定期的肝功能检查和随访至关重要。
四、酒精摄入与肝癌酒精摄入是肝癌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大量和长期的酒精摄入会损害肝脏功能,引起脂肪肝和肝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研究表明,酒精摄入与肝癌的发生呈剂量依赖关系,摄入越多,发病风险越高。
酒精对肝癌的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有研究表明,酒精摄入会导致肝内氧化应激和DNA损伤,从而促进肝癌的发展。
因此,限制饮酒和戒酒对于肝癌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肝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肝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肝癌,这是一种令人闻之色变的严重疾病。
了解其成因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首先,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癌的一个重要因素。
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
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是相当常见的。
这些病毒进入人体后,会长期在肝脏内“捣乱”,引发肝细胞的炎症和损伤。
随着时间的推移,肝细胞不断地修复和再生,这个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基因突变,增加了肝癌发生的风险。
长期大量饮酒也是肝癌的“罪魁祸首”之一。
酒精在体内代谢时,会产生一些对肝细胞有害的物质,比如乙醛。
长期酗酒会导致肝细胞受损,引发酒精性肝病,如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进而发展为肝硬化。
而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几率会大大提高。
脂肪肝也不能被忽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饮食不节制,运动又少,容易患上脂肪肝。
一开始可能只是单纯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但如果不加以控制,也可能逐渐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最终引发肝癌。
饮食习惯与肝癌的发生也密切相关。
比如,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质,常见于发霉的花生、玉米等食物中。
还有一些地区的居民喜欢食用腌制、熏制的食品,这些食物中往往含有较多的亚硝胺等致癌物质,长期摄入会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
另外,遗传因素在肝癌的发生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如果家族中有肝癌患者,那么亲属患肝癌的风险可能会相对较高。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肝癌,只是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
水源污染也是一个潜在的因素。
一些地区的饮用水受到化学物质,如砷、氯仿等的污染,长期饮用这样的水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增加肝癌的发生几率。
除此之外,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氯乙烯、苯、甲醛等,也可能损伤肝细胞,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这在一些特殊职业人群中较为常见,比如化工工人。
药物因素也不能小觑。
一些药物如果使用不当或者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比如,某些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等。
总之,肝癌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原发性肝癌(简称PLC,肝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恶性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癌有密切的关系,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是多基因、多步骤、多阶段的过程。
HBV不仅直接在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上产生效应,也间接通过肝细胞损伤、再生循环来作用。
目前,PHC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因此深入研究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病机制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肝癌的预防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该文将近年来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标签:乙型肝炎病毒;肝癌;发病机制;综述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因PLC (Primarylivercancer,PLC)去世人数最高达59.8万,是全球最常见的五大恶性肿瘤之一。
2009年中国独占世界原发性肝癌病例的45%,2016年最新研究显示该比例已上升至55%。
每年原发性肝癌新发病例约62.6万人,而其中约有一半病例发生在中国,同时肝癌已成为我国死亡率第2位的恶性肿瘤。
据统计,PLC 成为我国仅次于胃癌及食管癌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目前,全球公认的PLC的发生主要与肝炎病毒感染有关,但不同区域主要危险因素有其地域差异。
发达国家PLC的发生主要与HCV感染有关,而发展中国家主要与HBV感染相关,有数据表明HBV感染的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发生PLC的机率提高9~10倍。
该文主要研究发生在HBV感染基础上的原发性肝癌,探讨HBV与PLC发病的相关因素及发病机制。
1HBx蛋白激活DNMTs致癌机制由HBV基因组中最小的ORF所编码的HBx蛋白已被公认与P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HBx不仅作为原癌基因促进肿瘤的发生,而且HBx还参与了肝癌发生中的遗传学调控问。
DNA甲基转移酶(DNMTs)被HBx蛋白激活,目的基因的启动子通过DNMTs与甲基CpG结合蛋白靶向区结合来调控DNMTs的表达,使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致使肿瘤抑癌基因表达沉默,尤其是p16抑癌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肝癌的发生。
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发病机理研究
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发病机理研究肝癌是一种具有高度危害性的恶性肿瘤,它在人类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因此,研究肝癌的发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肝癌的发病机理是多方面的,其中肝炎病毒感染被认为是肝癌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I、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发病肝癌患者中,大部分都有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的病史。
肝炎病毒是一类病毒,包括肝炎病毒A、B、C、D、E共5种。
其中,肝炎病毒B和C与肝癌发病的关系最为密切。
肝炎病毒感染后,可以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发生,从而增加肝癌的发病率。
据数据显示,约有70%的肝癌是由肝炎病毒感染所致。
II、肝炎病毒引起肝癌的机制1、病毒基因改变病毒基因在感染细胞后可以与宿主细胞的基因产生相互作用,从而改变肝细胞的代谢、增殖和死亡等生理功能,并致肝细胞异常增生和癌变。
例如,肝炎病毒C 可以通过对肝细胞的反复毒性伤害和能量代谢不平衡,导致靶细胞基因改变,从而引发肝癌。
2、病毒蛋白对细胞损伤与修复的影响病毒蛋白进入细胞后可以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如PtS和PI3K信号通路激活和Naturally induced cytotoxicity mediated by NK cells等,改变宿主细胞的代谢、增殖和死亡等生理功能,从而进一步引发肝癌的发生。
3、免疫反应损伤肝脏是免疫反应的主要场所之一,在肝炎病毒感染后,机体会产生各种免疫反应,这些反应可能同时对肝细胞和肝炎病毒产生损伤。
然而,短暂或反复的免疫反应并不能消灭肝炎病毒,相反,肝细胞的大量死亡和修复,会增加基因突变、紊乱和癌变的机会,从而引发肝癌。
III、肝炎病毒引起肝癌的防治1、加强肝炎病毒的预防措施目前,我国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预防肝炎病毒的感染,如加强卫生教育宣传和预防接种等。
同时,加强病毒的现场检测、细胞和分子学诊断技术也对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治疗效果治疗肝炎病毒感染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已经研制出多种治疗肝炎病毒感染的药物,如利巴韦林和干扰素等。
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和肝癌发生
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和肝癌发生苏勤【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年(卷),期】2003(11)6【摘要】自1965年Blumberg发现HBsAg以来,乙型病毒性肝炎(HBV)在分子病毒学、组织病理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断治疗学等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些问题得到阐明达成了共识,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全世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我国占50%以上,而我国的乙型肝炎防治工作存在一些国外不曾有过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自己来研究解决,可以说,在乙型肝炎临床与科研过程中充满了艰辛,我国的临床医师及基础科研工作者尽管在治疗中做了大量工作,遗憾的是至今尚未有重大性突破,这使我们喜忧参半、任重而道远。
在临床研究中我国与欧美存在较大的差距,除外经济、政治和学风中的一些问题外,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临床治疗试验不规范,难以严格的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和多中心原则实施临床科研方案;(2)临床科研与基础实验研究结合不够,重基础研究,轻临床科研;(3)存在多经验,少证据的现象;(4)肝活体组织检查较少,尤其是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肝活体组织标本甚少;(5)缺乏长期随访资料,医学资料保管不善,丢失现象较为普遍;(6)国内诊断试剂质量不稳定,缺乏统一标准,大多不能通过国际质检要求,实验数据难以得到国际权威性杂志的认可;(7)临床研究及经典流行病学调研难以获得基金资助等。
慢性乙型肝炎已成为相关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临床问题,我们组织国内部分专家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及科研体会,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目的是引导临床医生科学、准确地处理这些问题,同时进一步深入开展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实用性研究,为提高我国慢性乙型肝炎诊治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造福于人类,这也是本期"焦点论坛"主办者的心愿。
【总页数】5页(P791-795)【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肝癌;流行病学;实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致癌基因【作者】苏勤【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R735.7【相关文献】1.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隐源性肝癌发生中的作用 [J], 陈骋;李灼日;周开伦;张震生;武金才;郑进方;邓美海2.人乙型肝炎病毒与黄曲霉毒素B1诱发树鼩肝癌过程中肝组织p21表达与肝癌发生的关系 [J], 班克臣;苏建家;杨春3.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发生肝细胞肝癌风险预测的研究进展 [J], 陈文军; 王俊娟; 祁建妮; 董崇海; 秦成勇4.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影响因素 [J], 汤佳媚;周晓玲;沈晓萍;包剑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Virol:华人学者发现乙肝病毒感染诱发肝癌的机制!
HBV感染是世界范围一个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长期感染的个人有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更高的风险。
因缺乏方便且有效的体外病毒感染模型,HBV引发肝癌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
通过研发HBV高效体外感染人原代肝细胞模型,研究人员研究了HBV怎样扰乱感染的肝细胞的基因表达和信号通路,及这些效果是否与HBV感染及HBV相关的肝癌有关。
通过使用一个人类生长因子抗体阵列,研究人员首先揭示了HBV感染导致人原代肝细胞产生的生长因子的一个不同的侧面,由上清中蛋白质的转化因子β家族(TGF-β)的更低水平来标示。
转录组分析显示了在HBV感染时,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控制通路的多种变化。
一个人类细胞周期阵列验证了与感染HBV 的人原代肝细胞的细胞周期有关的多于20个基因的反常有关。
细胞周期分析证明HBV感染的人原代肝细胞在G2/M 期增多,而培养的人原代肝细胞主要在G0/G1 期增多。
HBV前病毒的宿主因素,如PPARA,RXRA和CEBPB在HBV感染时上调,尤其在G2/M 期在细胞中增多。
总之,这些结果支持了HBV下调了细胞周期控制来制造一个适宜HBV 感染的细胞环境。
通过扰乱感染细胞的细胞周期调节,HBV能巧合地引发一个癌变前的表型,它使感染的肝细胞倾向于随后的恶性转化。
实验结果在HBV感染的大猩猩上得到了验证。
本研究奠定了HBV感染诱发肝癌的理论基础,也为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癌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图1 人类生长因子阵列
原始出处:Xia Y, Cheng X, Li Y, et al. Hepatitis B Virus Deregulates the Cell Cycle T o Promote Viral Replication and a Premalignant Phenotype. J Virol. 2018 Sep 12;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