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题申报书: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与评价体系的研究
小学研究课题立项申报:小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研究
小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小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纵深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一种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由此可见,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毋庸置疑。
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学校办学实情、育人目标、区域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国家级乃至省市层面的素养标准的落地随之也需要“因地制宜”。
将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更能基于“本土化”采取“个性化”举措以便促进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学校发展。
(二)课题界定1、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2、校本化:基于学校的需求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三)国内外研究情况述评1.关于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关于核心素养的内涵众说纷纭。
首先是对于素养的解读。
许多学者将素养拿来与素质、能力、技能等词语比较,以突出素养具有综合性且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出来。
德育课题申报书:校本德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运用研究
校本德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运用研究学科分类:德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建构与运用预期研究成果: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地位。
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学生完善的个性、塑造学生积极的思想,使得学生能够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原则的人。
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内涵其及丰富且具有独特教育功能的内容。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与现实的主客观因素,德育课程的开发处于偏面或被动局面,许多学校一直以来都有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许多学校只重视学生考试分数、轻视学生成人的思想,没有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道德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因此表现封闭、单一形式。
随着社会的前进、教育的发展,德育工作再现生机,特别是《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出台,为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怎样开发德育课程?研究者透过与时俱争视野,站在创新实践的角度,提出“校本德育课程体系构建与运用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
进行此课题研究,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既有利于德育课程的经验探索,又有利德育工作有规范地开展,更对德育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开展有着理论指导作用和教育实践意义,旨在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二、课题界定1、校本德育:本课题提出的校本德育是指立足学校教育实际,利用学校德育资源,开掘社区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
2、课程体系:是指校本德育教材系列、校本德育活动系列。
3、构建与运用:是指开发、整合校本德育课程体系与实施校本德育教育数学的过程。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国外研究现状评述西方国家的道德教育源于宗教教育。
德育课题申请书
德育课题申请书申请书尊敬的学院领导:我是XX学院的一名年轻教师,特此向您提交德育课题的申请书,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和批准。
一、课题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德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品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然而,目前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道德观念不牢固,行为规范不统一等。
因此,有必要开展一项德育课题研究,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格。
二、课题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索有效的德育教育模式,提供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三、课题内容1. 调研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了解学生对于德育课程的认知和态度;2. 分析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研究国内外先进的德育教学模式和方法;3. 设计德育课程,包括教材的选用、教学目标的确立等;4. 实施德育课程,并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5. 总结德育教育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题计划1. 第一阶段:调研和分析1.1 调查学生对德育课程的认知和态度;1.2 研究国内外先进的德育教育模式和方法。
2. 第二阶段: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2.1 设计德育课程,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确定;2.2 开展德育课程的教学实践;2.3 评估课程实施的效果。
3. 第三阶段:总结与改进3.1 总结德育教育的经验和教训;3.2 提出改进措施,为后续的德育工作提供参考。
五、预期成果1. 详尽的调研报告,包括学生对德育课程的认知和态度的调查结果,以及国内外德育教育模式的研究成果;2. 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报告,包括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3. 德育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总结出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和策略,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支持要求1. 提供必要的课题经费,用于购买相关教材和资料,以及开展德育课程实践活动;2. 协助联系相关部门和专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与实践路径研究
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与实践路径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构建预期研究成果:工具书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的选定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中把“核心素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并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做了概定,即三个方面、六大素养。
指明了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了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落实到学校教育上,还需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的问题。
如如何用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
又如如何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础,使各学科教学实现统筹统整等。
说明白一点,就是如何根据学校实际把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进行校本化表达和实施。
基于此,我校在近两年已构建出切全我校实际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价值内涵及目标体系:学校发展核心素养——身心健康、善于求知、儒行雅趣、心系天下。
(基本内涵略)学生发展五好基础目标——一个好身体、一流好品格、一生好习惯、一份好学业、一项好才艺。
学生外显形象——活泼、礼貌、乐学。
为了使我校校本化核心素养表达更科学,探求出实施学校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我们选择了“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与实践路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
以上是我们选定该课题研究的第一个思考。
选定该课题研究的第二个思考是我们学校办学五年,强基固本,办学条件、师资水平、课堂教学水平、学生礼仪规范教育、教学质量、后勤服务质量等达到相当水平,在一定区域内可算一流。
德育课题申报书: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德育创新与实践的研究
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德育创新与实践的研究学科分类:德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德育创新实践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德育创新与实践的研究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一)课题的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党的十八大对教育事业也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更加明确了。
用怎样的德行标准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用怎样的方式落实德行标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日常课题。
唯有不断实践、创新、提升,立德树人的目标才能落地。
时代呼唤德育的创新。
要改变长期形成的“分数德育、服从德育“状况,改变传统的德育路径与方法相对单一的现实,拓宽德育路径,创新德育实践迫在眉睫。
核心素养,是能成全生命、成就生命、促进生命成长发展,并且可持续能深化的素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德育的重要内容,真正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德育机制,结合学生养成教育实践,有计划分阶段引导学生完成“十二个学会”的成长目标,既是学校基于校情的常规德育工作,也是核心素养下的德育创新与实践重要途径。
纵观小学德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德育体系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中仍存在重智轻德的倾向;德育工作中重活动、轻效果、重课内轻课外、致使“德育首位”不能真正落实;学校、家庭、社会没有形成教育合力;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难度加大;虽然我们提出“德育为先”,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的德育乏力而低效,且缺乏创新,尤其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下,仍是说教有余,实践不足。
鉴于此,我们申请“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德育创新与实践的研究”的课题立项。
(二)课题的界定“核心素养”是能成全生命、成就生命、促进生命成长发展,并且可持续能深化的素养。
核心素养关注的是学生终身发展,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德育课题申请书
德育课题申请书申请人:XXX(学校名称/机构名称)申请日期:YYYY年MM月DD日一、课题背景近年来,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全面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积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我校计划开展一项与德育相关的课题研究,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品德教育水平和道德素养。
二、课题内容及目标本次申请的德育课题旨在通过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具体的课题内容和研究目标如下:1. 课题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探讨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及其他外部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
2. 研究目标:a) 深入分析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德育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方案。
b) 确定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策略与方法,优化德育教学模式。
c) 通过德育活动、社团等渠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d) 评估德育工作的效果,为学校提供科学的德育决策和改进建议。
三、课题实施方案为了确保德育课题的有效实施,我们拟定了以下实施方案:1. 调研与分析: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研究等方式,对学生的特点与德育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
2. 方案制定: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德育方案,明确课程内容与目标,并确保与现行教育体系相衔接。
3. 实施与监测:按照制定的方案,组织德育活动和课程,并通过有效手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实施策略。
4. 效果评估与汇报:定期评估德育课题的实施效果,撰写完成报告,并向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进行汇报。
四、预期成果与影响通过本次德育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我们预期将获得以下成果和影响:1. 学生的品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
2. 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能力得到培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3. 学校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声誉得到提升,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4. 推广可行的德育模式和经验,为其他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借鉴和交流的平台。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与学科教学过程适切性问题研究
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与学科教学过程适切性问题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学科教学适切性预期研究成果:电脑软件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上世纪90年代以来,“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教育政策、教育实践、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盟(EU)等国际组织先后开展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受其影响,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等也积极开发核心素养框架。
同时,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逐渐引起全球关注,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实践的基础。
2、2014年3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的观点,要求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3、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德育课题申请书
德育课题申请书尊敬的xxxx校长:我是xxxx中学的一名德育教师,特向您提出一个德育课题的申请。
通过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课题背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德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道德观念逐渐被冲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因此,加强和改进学生的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题目标本课题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念。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2. 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交行为,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3. 培养学生守法守纪的意识,培养他们的法制观念;4.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题内容和方法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计划开展以下几项工作:1. 设计并实施德育活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课程、主题班会以及德育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 制定德育评价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将德育表现纳入学生综合评价的范畴,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3. 建立德育资源库:收集整理有关德育教育的资源资料,如优秀的德育案例、教学视频等,以便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使用;4. 推广德育成果:定期组织学校德育成果展示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德育经验和成果,促进良好的道德风尚在校园中传播。
四、预期效果及实施计划通过实施以上工作,预计将会取得以下效果:1. 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显著提高,学校全体师生的文明素质得到明显提升;2. 学校的德育工作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3. 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自愿性和主动性增强,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更加明显;4. 学校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德育评价指标,可以对学生的德育成果进行量化和评价。
在实施此课题的过程中,我将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与相关部门和同事进行密切合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德育课题申请:对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德育课题申请:对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研究背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素养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德育主题活动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对于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分析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2. 探讨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原则和策略;3. 研究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和效果评价;4. 提出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改进建议。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来达到研究目的:1. 文献综述: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了解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 调查问卷:设计并发放给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了解他们对于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认知和评价;3. 深度访谈:对于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和受益者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经验和观点;4. 观察记录:观察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收集实际数据和案例。
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将得出以下成果:1. 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2. 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原则和策略;3. 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和效果评价方法;4. 针对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改进建议。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为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2.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和提升;3. 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按照以下时间表进行:1. 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问题分析(2周)2. 第二阶段:调查问卷设计和发放(1周)3. 第三阶段:深度访谈和观察记录(3周)4. 第四阶段:数据整理和分析(2周)5. 第五阶段:成果总结和报告撰写(1周)参考文献- 张三,李四,王五(2020)。
德育课题研究申请书模板
尊敬的评审专家:您好!我谨以此书向您申请《关于XX学校德育工作实践与创新研究》的德育课题。
以下是我对课题的详细介绍和申请理由。
一、课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德育工作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德育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
然而,当前我国学校的德育工作仍面临诸多问题,如德育内容单一、方法滞后、效果不明显等。
因此,研究并实践创新德育工作,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本课题旨在通过对XX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与创新研究,探索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德育工作新模式,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分析当前德育工作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 梳理国内外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德育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3. 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策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构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德育工作体系,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研究步骤如下:1. 通过查阅文献、调研等方式,收集国内外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成果,分析现有德育工作的优势与不足。
2. 以XX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 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结果,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策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构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并在XX学校进行实践验证。
5. 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参考。
四、预期成果本课题预期成果包括:1. 形成一套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德育工作理论体系。
2. 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新方法和新策略。
3. 为XX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和参考。
4. 为我国德育工作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德育课题申请书
德育课题申请书【德育课题申请书】尊敬的xxxx校长:您好!我是xxxx中学的xx老师,现向您提交关于德育课题的申请书。
我认为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品格培养具有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为此,我希望能够开设一门德育课程,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
以下是我对该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和计划安排。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如今,社会快速变迁带来了严峻的道德困境。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校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开设德育课程,不仅有助于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因此,开设德育课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1. 研究目标:通过开设德育课程,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完善学校德育体系。
2. 研究内容:(1)德育课程设计:制定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资源和环境。
(2)德育教材与资源:选用有针对性的德育教材和丰富的资源,以提供宽广的视野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3)德育活动组织:利用课堂教学以及社团、社会实践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课外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德育评估与反馈: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定期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个性化的反馈指导。
三、研究计划和预期效果1. 研究计划:(1)前期准备:调研学校德育现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2)课程设计:制定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3)教学实施:开设德育课程,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4)反馈与总结:收集学生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总结教学经验和改进方案。
2. 预期效果:(1)学生品德提升:通过德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诚信、责任、友爱等良好品德。
(2)个性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个性特长与才能。
(3)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培养其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德育课题申请书
德育课题申请书尊敬的领导:我是xxx学校的德育教师,向您提出申请,希望能够开设关于德育课题的研究与探讨。
下面是我对此课题的申请内容及计划。
一、课题的背景和意义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然而,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德育工作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因此,我认为有必要针对德育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的内容与目标1. 此次研究将聚焦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评估,并寻找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2. 通过考察和研究不同学校的德育实践经验,探讨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3. 分析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变化,了解现代社会对德育教育的要求。
三、研究的方法和步骤1. 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问卷来收集相关数据,包括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见和反馈。
2. 就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访谈,并归纳总结出主要矛盾和解决思路。
3. 根据研究数据和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和具体措施。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1. 通过研究与探讨,将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 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创新思路和实践经验。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道德品质。
五、实施计划及预算1. 研究周期为一年,具体实施计划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预计需要购买相关调研工具和参考书籍,预算约为5000元。
六、希望得到的支持和协助1. 学校领导对此课题的支持和关注,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和协助。
2. 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协作,为研究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3. 学校领导和同事的意见和建议,在研究过程中为我提供指导和帮助。
最后,我相信通过对德育课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将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期待您的批准和支持,谢谢。
此致礼之敬意XXX日期:年月日。
德育课题申请书
德育课题申请书尊敬的评审专家:您好!我谨以此申请书,向贵单位申请开展“德育课题”的研究。
我们团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关注学生德育工作,以期为提高我国德育水平贡献力量。
现将课题相关事宜陈述如下:一、课题背景及意义德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国家未来的繁荣昌盛。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价值观念纷繁复杂,对学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因此,加强德育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旨在探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创新方法与途径,为提高德育质量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当前德育工作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 梳理国内外德育理论研究成果,提炼适用于我国实际情况的德育理念。
3. 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德育实践提供指导。
4. 形成一套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德育工作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2. 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方式,收集一线德育工作的实际数据。
3. 比较研究:对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德育工作现状,分析差异及原因。
4. 跨学科研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探讨德育工作的创新方法。
四、研究阶段划分1. 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及实证研究(1-3个月)2. 第二阶段:比较研究及跨学科研究(4-6个月)3. 第三阶段:形成德育工作体系及实践验证(7-9个月)4. 第四阶段:撰写研究报告及推广应用(10-12个月)五、预期成果1. 形成一篇具有理论价值和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德育研究报告。
2. 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体系,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3. 发表相关论文,提升课题研究的学术影响力。
4. 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德育工作政策建议。
六、申请单位及团队介绍本课题由XX大学教育学院德育研究中心申请,团队现有成员5人,均具有丰富的德育研究经验和实践能力。
德育课题申请书
德育课题申请书尊敬的校领导:我是××中学的××老师,我现在向您申请一个德育课题的研究项目。
我认为,德育是学校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次研究,我希望能够探讨并提出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首先,我将从详细调查学生的现状和问题入手。
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和个别访谈等方式,我将全面了解学生在道德行为方面存在的困惑和不足。
这样可以为后续的德育教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和明确目标。
接下来,我将分析现有德育教育方法的优缺点。
通过查阅文献和与其他学校的德育教师交流,我将总结各类德育教育方法的实施效果,并探索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最佳教育方式。
我将重点关注德育教育的专业化和个性化,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德育教育。
基于前期的调查和分析,我将设计出一套系统化的德育课程。
该课程将包括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时间安排和内容设置上将兼顾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
我将结合德育教育的核心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养。
同时,我将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在道德行为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实施阶段,我将邀请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和共同参与。
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可以更好地融入德育教育内容到其他学科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
同时,我也将借助学校的资源和社区的支持,组织一系列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德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在监测和评估阶段,我将通过定期考核和测评,对学生的德育成效进行科学评判。
同时,我也将收集学生、家长和其他教师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德育教育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这样可以及时调整和优化德育教育的方向和策略,不断提高教育效果。
最后,我将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详细的研究报告。
该报告将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建议等内容,以期能够为学校的德育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中小学德育个人课题申请书
尊敬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您好!我是一名热衷于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一线教师,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我决定提出一项关于中小学德育的个人课题申请。
我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为提升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质量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课题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往往被忽视,导致一些学生道德观念淡薄,不良行为习惯滋生。
因此,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课题目标本课题旨在探索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小学德育教育模式,通过研究德育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为提升德育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三、研究内容1. 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通过对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德育教育的现状,发现问题及不足之处。
2. 中小学德育教育问题及对策:针对现状分析中发现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3. 新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模式的探索:在分析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和需求,探索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德育教育模式。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德育教育的发展动态和经验;通过调查研究,收集一线德育教育的实际数据;通过案例分析,深入剖析成功和失败的德育教育案例。
五、研究周期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一年,自课题批准立项之日起算。
六、预期成果1. 形成一篇关于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报告。
2. 提出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德育教育模式,为中小学德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3. 提高自身德育教育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提升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质量做出贡献。
请您审阅并支持我的个人课题申请。
我将全力以赴,认真开展研究工作,为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致敬礼!申请人:×××申请时间:××年××月××日。
德育课题申请书
德育课题申请书一、项目背景及目标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德育教育水平,并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德育需求,本项目旨在开展一项关于德育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开展相关的德育课题研究,探索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通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们希望培养他们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交往能力。
二、项目内容本项目拟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德育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优秀人物等进行德育主题讲座,通过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德育教育课程开设德育教育课程,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 德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德育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行动、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感受到德育的实际意义,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4. 德育评选和表彰设立德育评选和表彰机制,定期评选出德育优秀学生和德育先进班集体,通过表彰和奖励激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树立榜样。
三、项目计划与实施本项目拟按照以下计划进行实施:1. 立项和准备阶段明确项目目标和内容,成立项目组织机构,确定项目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分工。
2. 实施阶段根据项目计划,逐步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包括主题讲座、德育课程、德育实践活动等。
项目组织机构将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3. 评估和总结阶段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对每个活动进行评估和总结,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为后续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德育课题申请书
湖北省中小学德育“五项专题”
研究与实验
申请表
专题名称: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的研
究
承担单位:枝江市江口学
校
专题负责人:鲜于文
俊
联系电话(手机): 138********
(办公室): 0717-*******
填报日期: 2012年4月23
日
湖北省教育厅基敎处制
填表须知
1.申请研究与实验的单位可以是学校,可以是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也可以是市(州)教育行政部门。
每个单位选择一个专题为宜。
2.专题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并在项目研究中担负实质任务。
3.每个专题原则上限报1名负责人。
4.申报表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项认真填写,论证要严谨、充分,表达要明白、准确,书写应清晰、工整。
5.申请书须经专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暑明确意见,承担各项条件保证并加盖公章后上报。
6.本申报表按一式三份并可附上详尽研究与实验方案(或研究与实验计划)报送县省教科所德育研究室。
7.本申报表要求电脑填写打印(手工书写必须工整),各栏目如不够填写,可自行添加页码。
德育课题申报书: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与评价体系的研究
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与评价体系的研究学科分类:德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教材,评价体系预期研究成果: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问题的提出2014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今天,“核心素养”正成为一把衡量教育行为的“新标尺”,变革正渗透到学校办学的诸多环节中。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整个学校教育的灵魂,把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育人的价值追求,变革必然渗透到学校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教育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环节中,需要学校统筹规划,为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全面系统的支撑。
现代课程论提出:从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角度出发,强调课程研究离不开对学生的关注。
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必须改变中小学评价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局面,必须建立完善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并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评价标准。
(二)课题界定1、课题含义: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把六大核心素养与校本课程有机整合,并形成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
2、课题内容: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与评价体系的研究。
3、课题研究范围:如何将核心素养与校本课程继续有机整合,并形成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
4、课题研究对象:中小学生5、课题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在国内研究中,“核心素养”一词早期被理解为某一学科所要求的核心素养,如陈征帆探讨了城市规范专业对学生要求的核心素养,罗燕芬从政治课教学引领功能的角度对高中生进行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探索等。
随着国际教育改革交流不断增加,众多国际组织关于“核心素养”的界定和框架设定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关注,我国的裴新宁等学者对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实施与评价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对我国核心素养框架的制定提供建议,并认为相关政策需要在一致性和个性化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自下而上地推广优秀的实践经验,强化地区间的协同创新;辛涛、姜宇等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进行了研究,提出在核心素养的遴选时要遵守素养可教可学、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积极意义、面向未来且注重本国文化三个原则,认为其建立过程需要广泛征集教育利益相关者意见,处理好核心素养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系。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中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研究
中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建构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中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研究一、本课题的提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切实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但是,一些学校和家长只注重对语文书本知识的学习,只关心语文分数的多少,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对课外阅读积累和人文素养培养等方面并不在乎。
这种单一的、片面的认识让“语文核心素养”失去其实际意义。
为了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此,我们把《中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建构研究》定为本次研究的课题。
二、本课题的界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源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课标》指出中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它明确了学科素养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价值的关系。
结合“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我们主要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五个方面切入。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1.国内研究状况述评:2014年3月,“核心素养”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即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2016年9月13日,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
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与评价体系的研究学科分类:德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教材,评价体系预期研究成果: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问题的提出2014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今天,“核心素养”正成为一把衡量教育行为的“新标尺”,变革正渗透到学校办学的诸多环节中。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整个学校教育的灵魂,把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育人的价值追求,变革必然渗透到学校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教育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环节中,需要学校统筹规划,为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全面系统的支撑。
现代课程论提出:从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角度出发,强调课程研究离不开对学生的关注。
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必须改变中小学评价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局面,必须建立完善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并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评价标准。
(二)课题界定1、课题含义: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把六大核心素养与校本课程有机整合,并形成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
2、课题内容: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与评价体系的研究。
3、课题研究范围:如何将核心素养与校本课程继续有机整合,并形成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
4、课题研究对象:中小学生5、课题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在国内研究中,“核心素养”一词早期被理解为某一学科所要求的核心素养,如陈征帆探讨了城市规范专业对学生要求的核心素养,罗燕芬从政治课教学引领功能的角度对高中生进行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探索等。
随着国际教育改革交流不断增加,众多国际组织关于“核心素养”的界定和框架设定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关注,我国的裴新宁等学者对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实施与评价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对我国核心素养框架的制定提供建议,并认为相关政策需要在一致性和个性化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自下而上地推广优秀的实践经验,强化地区间的协同创新;辛涛、姜宇等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进行了研究,提出在核心素养的遴选时要遵守素养可教可学、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积极意义、面向未来且注重本国文化三个原则,认为其建立过程需要广泛征集教育利益相关者意见,处理好核心素养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系。
2.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在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课程建设的研究上,国际组织、部分发达国家及我国台湾己经进行了诸多探索。
核心素养在德国、挪威、瑞典、芬兰、丹麦、波兰等许多国家己经被当成教育目标的重要来源,并规划成为重要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架构以推动课程改革。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7年启动“素养的界定与选择”(简称DeSeCo)跨国研究项目,构建了一个核心素养的总体概念参照框架,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信息。
该项目最终于2003年出版了研究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提出了涉及“人与工具”、“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框架一一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群体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地行动。
欧盟2002年3月发布报告《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素养))中首次使用“Key Competencies”这一概念,2006年12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以核心素养促进终生学习》,标志着以“母语沟通、外语沟通、数学素养及科技基本素养、数位素养、学习如何学习、人际跨文化与社会素养、创新应变的企业家精神、文化表达”为八大核心素养最终版本的正式发布。
(四)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随着相关政策的颁布,“核心素养”被置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而关于“核心素养”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实践之中,则是一线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也是难点问题。
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科素养、如何在学科教育中发挥出整体的育人效果、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学科素养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成为深化课程改革、实现育人目标的讨论热点。
在“核心素养”落地实施上,关键问题就是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结合学科特征、学校特点、学生特性,把培养核心素养融合到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从而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通过“中小学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与评价体系的研究”,构建适合校情、适合学情的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能丰富、充实我国的课程体系,为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提供支撑性个案。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积累的研究资料、实践与理论建构的范式、学科校本教材的编制与操作实验等实践数据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二、课题理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一)研究目标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落实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已发布,这是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它指导着各级各类的课程改革,通过“中小学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与评价体系的研究”,把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年级、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
2、通过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以此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对教学建议和教学关键提出更为清晰的要求,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章可循。
同时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3、通过校本课程的教学评价落实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课程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可以有力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研究内容校本课程建设理论架构的研究。
对课程的制定原则、制定依据、程序架构、格式要求等问题的研究,重点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的专业尺度、内容要素、操作程序等内容,为制订校本课程校本提供专业理论基础。
比较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和新课标指导下的校本课程,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的差异,在比较检测评价中不断修改完善校本课程,确保我们的校本课程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
(三)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1、“中小学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与评价体系的研究”将实现学科融合,有助于打破学科界限,促进跨学科能力素养的培养,发挥育人合力。
2、中小学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与评价体系的研究将促使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的改变。
以往的教学教师教得多,学生主动学习得少,长此以往,学生主动探索的少,创新思维难以发挥。
基于核心素养这一要求,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等,如采用“学生成长团队”建设,通过同伴互助、共同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效果,而且他们的团队精神、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竞争意识也可以得到培养,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懂交往、能分享、会聆听等品质。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一)研究思路在专家团队指导和引领下,课题组带领全校教师从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入手,研究核心素养的最新成果,研究国家课程,研究学校实际和学生学情,研究培养核心素养跟学情、校情的结合点,为构建校本课程取得基础性资料;通过文献学习、专家培训等形式,提高全校教师理论建构的水平和能力;在此基础上,由各学科骨干教师、课题组核心成员编制与核心素养要求相配套的校本教材,制定校本课程评价标准;最后,在专家团队的检测评价和学校实验检测的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校本课程,最终达成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分析,围绕“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等关键主题查阅近期的图书资料、期刊文献、学位论文等资源搜集相关信息,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数量和主题上的梳理、总结,把握相关主题研究的发展方向。
2、观察、调查法3、行动研究法4、实验比较法5、经验总结法(三)实施步骤及预期成果(1)准备阶段(2019.6-2019.8)①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核心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
(负责人:XXX)②培训课题组成员,通过讲座、集中学习、自学等形式进行,使课题组成员了解本课题研究专业理论,了解本课题国内研究现状,了解本课题研究对我校教育教学必要性及其指导意义,掌握开展课题研究相关知识与理论。
(负责人:XXX)③在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以及广泛征求各方建议的基础上,撰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力求科学,操作性强。
(负责人:XXX)(2)实施阶段(2019.9-2020.12)核心素养校本课程的整合研究。
(负责人:XXX)核心素养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负责人:XXX)核心素养校本课程的评价研究。
(负责人:XXX)(3)总结阶段(2021.1-2021.12)对照课题研究方案,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有关调查报告、分析数据、资料、文本解读、体会、阶段小结等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写出研究报告,并出版“校本课程教材”、“专题论文集”、“案例分析集”、“评价体系材料”等研究成果。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1、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
XXX同志,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当阳市科学学科带头人,E教能手,长年承担毕业年级科学教学工作。
热爱教育,善于研究、勤于研究,组织能力强,能很好地组织和协调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学校曾参与过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宜昌市级课题《小学科学学习学业质量评价》等课题的研究,都已顺利结题,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已用于实际教学中,尝到了课题研究的甜头,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
本课题其他参加者大都具有大学本科学历,长年承担科学教学工作,基本功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均通承担学校校本开发任务。
研究所需的设备资料齐备,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践探索,我们将充分利用我校的设备手段进行实验,力争达到预期目标。
2、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