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汇总阶段质量核查与评估工作回顾及建议

合集下载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保护环境的基础工作。

本文将对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进而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其中问题主要包括宣传力度不足、各部门配合度不够、普查人员素质层次不齐;对策包括加大宣传力度、明确部门分工、提高普查人员整体素质等。

关键词:第二次全国污染普查;部门配合;增强合作引言: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指较为全面了解全国各地区污染源的数量与分布情况,主要内容包括污染物排放去向、排放量、污染治理水平、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和治理费用等,为将来污染物治理与产业调整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为提高此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效率,需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一、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一)宣传力度不足污染源普查工作是我国一项关键的国情调查,但目前一些普查对象对污染源普查的了解并不充分,很多人只是知道这项政策,甚至还有一部分人不知道。

相关部门没有进行广泛宣传,在实际开展调查工作时,部分普查对象会将普查人员拒之门外,影响工作进度与效率。

(二)各部门配合度不够污染源普查分为两部分,包括中央事权和地方事权。

中央事权以环保局为中心,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地方事权以农业局为中心,其他部门相互配合。

在普查进行中发现各个部门之间很少沟通交流,有些部门只是应付、走形式而已,还存在文件精神不及时传达等现象,进而影响开展普查工作。

相应的数据审核具体分为省、市、县三层,其中县级要掌握好数据的第一关。

在实际审核中,有些县区提交到市级的数据大多存在填报信息不完整、数据填写错误、调查内容与实际生产不相符等问题,给市级审核工作增加了难度,严重影响了普查工作制度。

(三)普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此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大批普查人员进行入户调查、记录数据,进行填表工作,为了按时完成普查工作,组织了大量当地人员参与普查,由于部分人员专业知识与经验不足导致普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调查内容不够了解,记录的数据不符合实际情况,出现很多错误。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掌握污染源的分布、类型和排放情况,我国开展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虽然这一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中存在着普查数据不真实、不准确的问题。

一些企业为了逃避监管,可能会故意隐瞒或篡改自身的污染排放数据,导致普查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由于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的考核机制存在缺陷,一些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可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积极配合普查工作,甚至可能会干扰普查工作的正常进行。

普查工作中还存在着技术手段不够先进、不够高效的问题。

传统的普查手段主要依赖于人工调查和现场勘察,存在着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而且,一些地区在普查工作中缺乏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导致普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还存在着普查数据的管理和利用问题。

由于普查数据庞大且复杂,一些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缺乏有效的数据管理和利用方案,导致普查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利用效率较低,不能充分发挥普查数据的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要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加强对污染源企业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数据核查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提供的虚假数据,确保普查数据的真实准确。

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的普查工作进行严格考核,确保其积极配合和全力推动普查工作的开展。

要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普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普查工作的科学性和精确度。

要加强对地方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他们对普查技术的应用能力,确保普查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要加强普查数据的管理和利用。

建立统一的普查数据管理平台,健全普查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利用机制,提高普查数据的利用效率和广泛性,为环保工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已经启动,但是在此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及原因1.调查难度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国污染源类型越来越多,分布越来越广,从而加大了调查难度。

而且,许多污染源难以被发现,因为一些企业为了规避监管,采取了巧妙的隐匿手段。

2.数据完整性问题在进行全国污染源普查时,有些企业不配合,有些数据存在不真实的情况。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数据的完整性受到影响。

3.数据分析和利用问题得到数据后,如何分析和利用也是一个问题。

由于污染源庞大复杂,数据量大,因此如何有效地分析和利用数据将成为关键。

二、对策1.加强监管力度为了发现和准确记录各种污染源,行政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严格落实整个调查过程,并督促各企业积极配合。

此外,应采取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效率,例如利用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监控。

2.改善调查技术手段改善技术手段对于解决调查难度大的问题十分重要。

当前,利用无人机、卫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等日益完善的技术,已经成为提高调查效率、降低调查难度的有效手段。

因此,在进行全国污染源普查时,要更加侧重技术手段,如利用这些技术手段提供的数据和信息,更准确地发现和记录污染源,也更容易识别那些企业隐匿的行为。

3.加强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管理在进行全国污染源普查时,要加强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管理,特别是对企业不配合、提供不真实信息的行为予以严厉处罚。

通过对数据的管理和监控,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有了完整真实的数据是关键,将其分析并用于制订全国治污方案更重要。

因此,在进行全国污染源普查时,要强化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功能。

特别是要采取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技术,对数据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利用,以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实现全国污染治理的长期发展。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与生存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而污染源是其中的主要源头。

在此情况下,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介绍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普查范围定义不明确在普查工作中出现了一些范围定义不明确的情况,即哪些企业需要被普查和哪些被排除,这种不确定性给普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对策:应该在普查工作前严格检查范围定义清楚,以确保普查准确无误。

另外还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所有应被普查的企业都能够被纳入到普查范围内。

问题二:普查方式不完善部分地区的普查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难以准确获取信息。

对策:完善普查方式和手段,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如现场调查、委托检测、行业协会协助、信息统计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

问题三:普查信息采集不规范普查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采集信息不规范的情况,这些不规范信息会直接影响普查结果的准确性。

对策:制定统一的调查问卷、调查技能培训和考核机制,加强普查机构的工作质量管控,确保普查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使收集到的数据更加全面和严谨。

问题四:普查执法监管不力普查执法监管缺乏力度,一些企业对普查不配合,甚至阻拦普查工作。

对策:加大对涉污企业的执法监管力度,完善执法机制,协调相关部门严格执法,对于不配合普查的企业,应当依法进行处罚,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普查工作取得的效果。

总之,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挑战,必须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和沟通,加大普查工作的投入和力度,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普查工作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为实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及时掌握全国范围内的污染源分布情况,国家对污染源进行了两次全国普查。

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导致了普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普查方法不够科学、准确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中,普查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

一些地方在进行污染源普查时,过分依赖问卷调查和统计数据,而忽视了实地调查和监测数据的重要性。

由于污染源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单一的普查方法往往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污染源的真实情况。

对策一:建立科学的普查方法体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科学的普查方法体系。

应当综合运用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实地调查和监测数据等多种手段,全面、准确地获取污染源的相关信息。

可以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污染源普查方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普查方法和流程。

问题二:普查数据不够完善、真实对策二: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

在污染源普查工作中,应当加强对普查数据的监督和审核,对存在数据造假、瞒报漏报等行为的地方和单位进行严厉处罚。

可以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监督机制,建立起完善的普查数据监督和审核体系,确保污染源普查数据的真实和完善。

问题三:普查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中,普查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地方在进行普查时,普查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够,对污染源的种类、分布、排放等情况认识不够深刻,导致了普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对策三:加强普查人员培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普查人员的培训。

应当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加强对普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培训经验,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普查人员培训体系,确保普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已经展开,这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旨在彻底了解全国各个地区的污染情况,推进环保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点:一、有些地区的污染数据不准确。

由于一些污染企业不愿意配合工作,或者是一些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在取样测试中不规范、操作不当,导致收集的数据不准确。

二、某些地区污染源普查的完成度不高。

由于各个地区的环保部门在普查工作的推进上并不具有同等的工作热忱和责任感,导致某些地区的数据完全不真实﹔并最终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三、普查工作的覆盖面不够广泛。

在某些较偏远地区,尤其是一些山区、荒漠地区的普查工作波及面不够广泛,一些地方存在盲区,这也导致了数据的不全面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一、进一步增强污染数据的准确性。

各级政府及环保部门进行有效的宣传教育,增强各污染企业的自觉性,使其配合普查工作;统一规范取样测试工作,避免人为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二、加强对普查工作的推进。

加强对普查工作进展的监督和纪律性和严谨性,确保各地方环保部门的工作不打折扣。

同时,建立普查工作的考核制度,对工作完成得好的地方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完成得不好的地方,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扩大普查工作的覆盖面。

在普查工作中,采用新的技术、工具扩大普查工作范围,如使用遥感技术、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加大对偏远地区普查工作的投入,加强普查人员的培训和保障,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针对有关问题我们需要多管齐下,加大力度,提高普查工作的覆盖面和准确性,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整个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八步区普查工作经验及取得成效

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八步区普查工作经验及取得成效

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八步区普查工作经验及取得成效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更好的总结和宣传普查工作的经验以及取得的成效,我们特意制作了以下的文章,并对一些具体的普查工作进行了重点介绍。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普查质量二、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普查效率在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中,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息雷达等技术,对农业污染源进行了全面、精确的调查和监测。

通过科技手段,不仅提高了普查的效率,而且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使普查工作更加科学、精准。

三、加强队伍建设,确保普查顺利进行在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中,各级领导部门加强了普查队伍的建设和培训,确保普查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培训,提高了普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保证了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级领导部门对普查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督导和检查,发现并及时解决了一些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了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中,各级领导部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加强了宣传引导工作,使广大农民和群众了解到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积极配合普查工作。

通过宣传引导,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为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加强普查工作的督导和管理在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中,地方政府充分发挥了在普查工作中的作用,加强了普查工作的督导和管理。

地方政府加大了对普查工作的宣传力度,落实了普查工作的具体责任,积极组织各方面力量,推动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地方政府认真总结了普查工作的经验和成效,加强了普查工作的督导和管理,为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注重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为治理农业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在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中,各级领导部门注重对普查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的治理建议。

通过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为农业污染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同时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工作经验及建议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工作经验及建议

CENTRAL ISSUE区域治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工作经验及建议大连市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中心 文帅摘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已全面结束,笔者总结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工作经验,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希望为以后的污染源普查和排放源统计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经验;建议中图分类号:U61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7-0035-0001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绿色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去产能调结构、补齐生态环境突出短板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一次重大国情调查。

2016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16〕59号),标志着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正式启动。

历时近三年,现普查工作已基本结束。

通过全面系统性融入大连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本文总结了在地市级普查工作中一些经验,并提出部分建议。

希望对以后的污染源普查和排放源统计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为普查数据更好服务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一、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经验(一)政府高度重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同时污染源普查的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并非我们认知当中的环保系统。

同时普查工作涉及农业、水务、卫生、交通、财政等多个部门协调开展工作。

只有政府高度重视,才能够狠抓落实,保障好普查工作的人员和相关经费,才能够保障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二)普查工作突出一个“早”染源普查工作以“早谋划、早准备、早协调”为总体思路。

一是提早谋划,在国家、省普查年度计划下发的第一时间,落实分解普查任务,明确时间节点,明确本市的普查任务。

二是提早准备,完成市级清查名录库清洗。

提前调取农委、工商、税务、电力等部门数据,完成清查名录初筛,国家、省名录下发后,短时间内完成比对,为基层普查机构开展清查基本单位现场核查争取宝贵时间。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民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开展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普查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问题分析1. 数据不准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中存在着一些数据不准确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受访者在填写问卷时隐瞒了一些真实情况,或者因为普查人员在数据整理和统计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一些企业可能会为了规避环保法规对污染情况进行隐瞒,导致了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受到了质疑。

2. 普查范围不全面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中,普查范围并不全面。

有些小型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的污染情况并未得到充分的普查,导致了数据的不全面性,使得不能全面了解我国的污染情况。

3. 缺乏专业人才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中,缺乏专业人才也成为了一个问题。

环境科学领域需要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进行普查工作,但是在我国一些地区环境科学人才匮乏,普查工作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4. 普查工作成本高昂对污染源进行全面的普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普查工作的成本较高。

因为普查工作需要涉及大量的数据的收集和管理,以及对污染源情况的调查和检测,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

二、对策措施1. 加强信息公开为了解决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中数据不准确的问题,可以加强信息公开,增加普查的透明度。

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对污染源普查的数据进行公开,让社会公众监督普查工作的真实性。

2. 完善普查范围为了解决普查范围不全面的问题,可以完善普查范围,将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纳入普查范围。

可以通过建立普查档案,对所有污染源进行登记备案,确保普查范围的全面性。

3. 加强人才培训为了解决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可以加强人才培训,提高环境科学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可以通过组织专业培训课程和讲座,提高环境科学人才的专业技能,确保普查人员的专业水平。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思考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思考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思考【摘要】本文围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展开讨论。

在介绍了普查的背景和目的。

在详细阐述了普查对象及范围、普查方法与技术、存在的问题、意义以及应对措施。

接着在对普查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对策。

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我国的污染源情况,保障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

【关键词】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背景介绍、目的、普查对象及范围、普查方法与技术、污染源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意义、普查工作的应对措施、总结与展望、建议与对策。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本次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源逐渐增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全面掌握我国各类污染源的分布情况,有效治理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决定进行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本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的背景是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挑战,污染源数量庞大、种类复杂,治理任务繁重。

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是在2007年进行的,距今已有十多年时间,环境状况和污染源分布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需要进行新一轮普查以更新数据,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污染源的全面普查,可以全面了解我国各地污染源的分布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和污染源治理设施建设情况,为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环境管理和促进绿色发展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希望通过本次普查工作,能够有针对性地规划环境治理工作,提高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1.2 目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了解我国各类污染源的分布情况、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量,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借助普查工作,加强对各类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通过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可以全面了解各类污染源的排放情况,为实施污染防治行动提供依据,有效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思考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思考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思考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大了力度,积极推进各项环境治理工作,其中包括对污染源进行普查。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于2020年启动,旨在全面了解我国各类污染源的分布情况、排放规模和污染物排放浓度等信息,为精准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深入思考,不断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以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我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需要更加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精准度。

污染源普查的数据将直接影响环境治理的效果,因此数据的真实性和精准度至关重要。

在普查工作中,需要建立科学的调查方法和准确的数据采集方式,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还需要加强对数据的审核和校核工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只有通过真实、准确的数据,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环境治理方案,实现治理效果最大化。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需要更加注重多方合作和信息共享。

环境治理需要多方合作,污染源普查更是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

在普查工作中,需要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开展。

还需要加强信息共享,建立信息互通的平台和机制,实现各方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需要更加注重技术手段的应用和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高新技术已经应用到环境监测和数据采集中。

在普查工作中,需要加强对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效率。

还需要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技术和设备的水平,为污染源普查工作提供更加可靠、高效的技术支持。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需要更加注重普查数据的重复利用和长期监测。

污染源普查数据是宝贵的资源,需要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保障数据的长期保存和利用。

还需要建立定期监测机制,对重点污染源进行长期的监测和跟踪,实时了解其排放情况,防止环境污染问题的再次发生。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思考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思考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思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化进程加快,污染源扩散范围和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掌握我国污染源的分布情况、排放强度及污染物种类,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于2018年开始启动。

这次普查工作的目标是全面摸清我国污染源的底数,为实施环境保护政策、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对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深入思考,以更好地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实质性成果。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重要性。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是一次全面系统的污染源普查,涉及的污染源种类繁多,规模庞大,工作难度较大。

全面了解我国污染源的分布情况、排放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对于科学制定环境保护政策、规划环境保护项目和加强环境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污染源的底数,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全力以赴推进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们需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地方,工作量大、任务繁重。

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有效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普查工作的有序进行。

各级政府部门要强化协调配合,积极支持普查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

要建立健全的督查考核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实质性进展。

我们还需要加强普查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提高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污染源普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应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

必须加强普查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要加强对普查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确保普查数据的真实可靠。

只有通过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撑,才能为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并有效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关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经验与建议

关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经验与建议

图1 入河排污口的无人机航拍正摄影像图
2.2 巧用GIS技术协助污染源普查工作
GIS能够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空间数据,是一种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GIS 已经应用于环境保护的多个领域,如环境评价、环境监测、水环境管理以及环境应急预警预报等[3]。

污染源普查工作初期,GIS技术可以在调查规划、现场记录、资料整理等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以便确定工业企业所在地理位置、行政区划。

通过建立地理空间数据库,将污染源的地理位置信息、现场采集照片、现场采集调查数据和企业基本信息进行关联,实现资料的高效准确管理。

污染源普查工作中期,应用
空间数据库平台,结合污染
分工协作,
保证污染源普查质量。

污染源普查可以借鉴国家经济普查和农业普查所获得的成果,运用当前相关部门存在的资料,积极交流和共享各地区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协调高效地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清查的回顾和总结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清查的回顾和总结

重做好中径木材的培育,因此针对轮伐期14年以上的林木,注意保留数量在1000~1500株/hm 2,而对于轮伐期14年以下的林木,应保留株数在700~1900株/hm 2为宜。

2林业病虫害管理要点2.1加强森林检疫管理在进行森林病虫害预防管理中,首先应进一步加强森林检疫工作落实,围绕《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做好宣传普及工作,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森林检疫的重要性,有效提升人们的法制观念,给森林检疫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

其次,应注意增加检疫检验站数量与相关人员,确保森林检疫工作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针对运输森林植物和产品车辆,全面落实检疫检查,有效防止外来病虫害及病虫害入侵本地林业生态系统。

除此之外,还应进一步加强森林产地检疫,做好林业产品经营市场的监管,从源头上杜绝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有效提升林业病虫害预防效果。

2.2积极引入先进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在进行林业病虫害管理中,还应注意引入先进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比如打孔注药技术是近年来推广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该技术能够直接将药物通过打孔方式注入树干基部,借助树木自身生长将药物送至树体各部位,药剂直达树体,不会出现飘散或漏滴现象,也不会渗入土壤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并且这种病虫害防治技术还不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比如阳光、雨水等因素的影响,相较于传统的喷雾防治,打孔注药防治效果更好。

并且通过一次性注药,能够有效防治同一树木的多种病虫害,非常适合高大的乔木病虫害防治,有着非常显著的防治效果。

2.3做好林间巡逻对于森林病虫害而言,在病虫害暴发前,往往都会有一些预兆,因此,可以专门派遣专业林业巡视人员,定期做好森林生长状况监测工作,从而能够掌握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掌握最新的森林生长状况。

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入先进的监控技术,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森林生长监测系统,实现整个森林种植区域的监测网络体系全面覆盖,在系统的全面监控下,实现相关资料数据的收集,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建立专业的数据库,来对数据信息资料进行统一分析,总结森林病虫害发病规律,做好病虫害合理预测,做好森林病虫害预防工作。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张嘉敏来源:《环境与发展》2019年第05期摘要: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本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范围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治理设施、移动源等五大板块。

该项工作的总体工作思路主要分为:前期准备阶段、清查阶段、入户普查阶段、质量控制阶段、总结阶段。

关键词:污染源普查;入户普查;数据审核;普查问题中图分类号:X5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5-00-02DOI:10.16647/15-1369/X.2019.05.021Abstract: The national census of pollution sources is a major national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is the basic work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scope of the national pollution source survey mainly includes five major sectors: industrial pollution sources, agricultural pollution sources,domestic pollution sources, centralized treatment facilities, and mobile sources. The overall working ideas of this work are mainly divided into: preliminary preparation stage, inventory stage, household census stage, quality control stage, and summary stage.Keywords: General survey of pollution sources; Household census; Data review; Census problem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是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规定,每10年开展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要求,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6日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16〕59号),决定于2017年开展的全国范围内的污染源普查。

中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困难与建议

中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困难与建议

图1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内容源清查,采集污染源基本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准确摸清污染源数量、类别和行业分布,从而建立普查基本单位名录库。

掌握污染物产排和治理现状。

以普查基本单位名录人员数量配置方面,针对不同污染源给出了不同比例要求,例如生活污染源与普查员的比例为30﹕1,而工业污染源与普查员的比例为10﹕1,每10名普查员则需配备1名普查指导员。

在普查人员素质条件方面,则提出了应当了解环保知识、熟悉当地情况等要求。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为国家统一指导、全国统一部署、任务逐级分解、上下联动的一项工作,各地普查工作的总体时间进度和关键时间节点是相同的,因而,各地对于普查人员的招聘、筛选、培训和投入普查工作的步调总体是一致的,这就导致了在集中的一个时间段内,各地均陷入了普查人员数量紧缺、素质条件不一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对后续的普查工作产生影响。

(四)质控要求动态更新,要求基层灵活响应基层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始终是中国开展环保工作的主力军。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质量控制要求自始至终都较为严格,在国家普查办印发的各项普查政策文件中均对质量控制有具体的规定。

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国家普查办质控文件的颁发是分阶段进行的,对于基层普查工作而言,需要提前建立灵活的响应机制,以便及时消化、吸收各类文件要求并将其转化到具体普查工作中。

实际开展过程中,不乏存在部分地区普查工作启动晚、认识不到位、范围不明确、规划不及时、资源准备不充分等问题。

由于质量管理要求的落实是“一次成型”的,即不存在往复工作的可能性,需要在开展普查工作前就把质量管理要求层层部署,否则后续将无法弥补。

因此,若基层普查机构未配备能够灵活响应的工作机制,便容易导致在落实各项普查质量管理要求时的被动应对,甚至工作的断层、停滞。

(五)首次信息化普查,要求完善的顶层设计为了应对普查对象面广量大的客观情况,提高普查工作效率和普查结果的准确性,中国首次使用电子。

基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思考和建议马成玲

基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思考和建议马成玲

基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思考和建议马成玲摘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即将全面启动,在本研究中,通过对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普查技术、数据管理应用等不足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探究,指出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与第一次普查相比有着迫切的管理需求和社会服务需求,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建议,以期把污染源调查工作做得更符合实际、更全面、更有效,为即将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污染源普查;环境管理;普查数据;问题;建议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污染源已发生较大的变化,原有普查结果已无法满足现行的环保管理要求,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已势在必行,也可为“十三五”有效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计划、环境统计以及为政府进行经济结构性调整,提供切合实际的基础数据。

1、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情况及不足在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中,据统计全国各省、市、区县及部分乡镇、街道共成立普查机构4662个,选调普查专职工作人员3.28万人。

共清查各类污染源1167.12万个,其中工业源197.13万个,生活源236.41万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5709个,农业源733.01万个[1]。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系统了解了我国工业污染源排放的行业特征;掌握了分流域、分区域各类污染源数据[2];首次基本摸清了农业源污染物排放情况;培养了一支懂业务、能战斗的环保队伍等。

然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基层监测能力弱,“一污普”存在清查分配时间较短的情况。

从清查阶段、培训到上报,时间安排紧张,普查员深入现场不够,存在漏查现象。

其次,技术边等的现象,导致产排污系数研究不充分,普查软件设计不成熟。

第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人力、物力、财力不均衡,导致普查效果存在差异。

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地方财政困难,普查经费较少甚至未落实;环保部门工作条件差、人员少、技术能力弱,影响普查进度及质量。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是一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之一,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掌握污染源的情况,提高环境管理能力,国家每十年就开展一次污染源普查。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于2021年启动,然而在开展的过程中也同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问题一:普查数据质量待提高由于污染源普查是对企业的监管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数据质量一直备受关注。

但是实际操作中,普查组普遍反映存在着一些数据不准确、不完备等问题,导致统计结果存在偏差。

这主要是因为普查组进入企业的时间、深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数据采集不准确或遗漏。

对策一:完善普查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为了提高普查数据的准确性,相关部门应在普查之前加强民间疏导工作,引导企业自行检查和汇报数据,落实各项责任和义务,同时普查组要自觉守规矩、讲诚信,规范工作流程,确保数据准确性。

问题二:污染源普查工作难度较大普查工作与企业的生产安排有一定的冲突,因为普查不仅需要检查企业的排放情况,还要收集企业的资料和信息,同时还要保证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转。

这对普查组成员的能力和耐心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对策二:提高普查组的工作素质,优化工作流程相关部门应针对普查工作难度较大的问题,加强对普查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普查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素质,同时要减轻企业普查的影响,优化普查工作流程和方案,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和任务,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问题三:污染源普查成果利用不良污染源普查是对深化环保管理、推进绿色发展的有力保障,但是成果的利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存在一些单位对普查结果不关注,普查工作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甚至出现了空洞化的情况。

对策三:加强宣传和推广,引导利用污染源普查成果针对普查成果利用不良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引导普查结果的有效使用,加强污染源普查数据和公众的互动和交流,进一步完善污染源普查体系和成果的管理运用体系,起到更好的环境保护作用。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国范围内的污染源情况,为制定和实施相关环保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不真实、不准确。

在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政绩或掩盖问题,普查工作中的数据被篡改或虚报。

这严重影响了污染源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普查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他们对普查工作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严禁数据篡改和虚报行为。

建立科学、严格的审核制度,确保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普查工作中还存在着普查覆盖范围不全面的问题。

由于我国污染源众多,涉及各行各业,要想全面了解和掌握污染源情况,普查工作必须涵盖各个行业和地区。

由于资源和时间有限,普查工作往往只能针对一部分重点行业进行,而其他行业的污染源则被忽略。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加大对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投入,增加普查人员和资金,确保覆盖所有行业和地区。

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建立可靠的抽样架构和样本规模,全面了解各行业和地区的污染源情况。

普查工作中还存在着普查数据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在普查工作中,面临大量的数据采集、整理和存储工作,如不加以规范和管理,容易出现数据丢失、错漏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机制,包括明确的数据流程、规范的数据录入和整理标准、稳定可靠的数据存储系统等。

加强对普查数据的监管和审核,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普查工作中还存在着普查结果应用不充分的问题。

普查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由于普查结果的应用不够充分,一些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往往无法充分利用普查数据。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加强普查结果的宣传和推广,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普查结果。

建立普查结果与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衔接机制,确保普查结果能够真正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汇总阶段质量核查与评估工
作回顾及建议
谭译
【期刊名称】《区域治理》
【年(卷),期】2022()9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开展苏州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汇总阶段质量核查与评估工作的背景,接着讲述了全市十个县(市、区)质量核查具体工作及质量评估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及整改建议,为日后持续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0017-0020)
【作者】谭译
【作者单位】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08
【相关文献】
1.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入户调查阶段数据填报质量问题的思考
2.核发排污许可证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衔接探析——基于四川省畜禽养殖行业排污许可证和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农业源工作
3.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回顾及合理化建议
4.黄冈市污染源排放调查及防治对策建议——基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
5.四川省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畜禽养殖业源抽样调查数据省级集中核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