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教案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电磁学教案

大学物理电磁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如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2)掌握电磁学的基本定律,如库仑定律、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3)了解电磁学的应用领域,如电磁波、电磁场等。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电磁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电磁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静电场(1)库仑定律;(2)电场强度;(3)电场线;(4)电势;(5)电场力的功;(6)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2. 恒定磁场(1)毕奥-萨伐尔定律;(2)磁场强度;(3)磁感应强度;(4)安培环路定理;(5)磁通量;(6)磁场力的功。

3. 电磁感应(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电磁感应现象;(3)自感与互感;(4)楞次定律。

4. 电磁场(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2)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3)电磁波的性质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理论;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电磁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案例分析法:分析电磁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4.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电磁学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静电场(1)介绍库仑定律,讲解点电荷的电场强度;(2)讲解电场线、电势、电场力的功等概念;(3)讲解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3. 讲解恒定磁场(1)介绍毕奥-萨伐尔定律,讲解电流元的磁场强度;(2)讲解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安培环路定理等概念;(3)讲解磁通量、磁场力的功等概念。

4. 讲解电磁感应(1)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讲解电磁感应现象;(2)讲解自感与互感、楞次定律等概念。

5. 讲解电磁场(1)介绍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讲解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2)讲解电磁波的性质与应用。

电磁学 教案

电磁学 教案

电磁学教案教案标题:初中电磁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电磁感应和电磁感应定律;3. 理解电磁感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2. 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3. 电磁感应在发电机、变压器等装置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电磁感应定律的推导过程;2. 掌握电磁感应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 实验器材和材料:线圈、磁铁、电池、导线等;3. 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电磁感应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过哪些电磁感应现象?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讲解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推导过程;3. 展示电磁感应在发电机、变压器等装置中的应用。

三、实验操作(2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电磁感应实验,使用线圈、磁铁和电池等材料;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3. 指导学生总结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布置小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电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2. 强调电磁感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意义。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内容;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小组作业。

教学辅助: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电磁感应的实验现象和应用场景;2. 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实践能力;3.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促进彼此学习。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情况;2. 批改学生的练习题和小组作业;3. 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电磁感应实验,深入探究电磁学的相关知识;2.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科普文章和书籍,扩展对电磁学的理解。

高中物理电磁学教案

高中物理电磁学教案

高中物理电磁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电磁学中的重要公式。

3. 能够应用电磁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 电磁学的基本概念。

2. 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

3. 麦克斯韦方程组。

教学难点:
1. 应用电磁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提问或讲解引入电磁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授课(30分钟)
1. 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应用库仑定律和洛伦兹力定律解释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

3.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含义和应用。

三、示范实验(15分钟)
老师进行电磁学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电场和磁场的产生与相互作用,并引导学生做实验记录。

四、讨论与深化(10分钟)
学生就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展开讨论,深化对电磁学知识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习题,加深学生对电磁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六、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教学内容。

教学评价:
1. 学生对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所了解。

2. 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电磁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学生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理解达到一定水平。

注意事项:
1.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思考和提问。

3. 课堂教学要注重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电磁学》教案

《电磁学》教案

• 表达式:
F12
k
q1q2 r122
r12
• 适用范围:
(1) 两电荷相对于观察者静止。
(2) 静止电荷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遵从库仑定律,反之不成立
பைடு நூலகம்
(3) r 的变化范围:10-17 m—107m。
电量的单位
• 电量的单位
SI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
• 定义:
如果导线中载有1A的稳恒电流,则在1s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 电荷量为1库仑。即 1C=1A·s
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带正电的质子 和不带电的中子依靠短程、强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
电荷守恒定律
实验事实: 通常情况下,物体内部正负电荷数量相等,呈现电中性状态的
物体的带电过程(如摩擦起电、感应带电)是由于这种平衡的破 坏。 定律的内容
在任何时刻,存在于孤立系统内部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的代数 和恒定不变。在通常的宏观电学现象中,可以理解为在变化过程 中基本粒子(电子、质子)的数目保持不变,而只是组合的方式 或者位置发生改变。 适用范围:
§1.2 库仑定律
• 库仑定律 • 电量的单位 • 叠加原理 • 库仑定律的应用 • 例题和习题
库仑定律
• 点电荷: 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电荷的几何点——理想模型。 • 定律内容:
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
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
在它们的连线上,同号电荷相互排斥,异号电荷相互吸引。
分子或原子内的电子受核吸引力的约束极强,不能自由运动,在 通常的电力下,基本上不能导电。 半导体: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如锗、硅等。
思考题:
• 1、用绝缘柱支撑的金属导体未带电,现将一带正电的金属小球靠近 该金属导体,讨论小球的受力情况。

高中物理电磁学讲课教案

高中物理电磁学讲课教案

高中物理电磁学讲课教案课题:电磁学教材:高中物理教材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理解电磁感应、洛伦兹力等重要概念;3. 能够运用电磁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2. 洛伦兹力的作用;3. 电磁学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电磁感应的计算方法;2. 洛伦兹力的方向判断;3. 电磁学知识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当一个磁铁靠近一个线圈时,线圈内会产生电流。

这是如何发生的呢?这个现象和我们学习过的电磁学有什么关系?二、讲解电磁感应(15分钟)1. 介绍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2. 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 计算绕线圈的感应电动势;4. 实验演示电磁感应的实验现象。

三、探讨洛伦兹力(15分钟)1. 介绍洛伦兹力的概念和作用;2. 讨论洛伦兹力的方向和大小;3. 计算洛伦兹力的大小;4. 实验观察洛伦兹力的实验现象。

四、应用实例(15分钟)老师设计一个实际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比如,一根导体穿过磁场时会受到什么影响?如何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学生进行讨论并给出答案。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重点知识点。

展望下节课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电磁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内容,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讨论。

教学结束。

备注: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调整教学内容和安排,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电磁学知识。

大学电磁学教案

大学电磁学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 掌握电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电磁波的传播规律。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 电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电磁波的传播规律。

教学难点:1. 电磁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电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电磁波的传播规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引导学生思考电磁学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1. 电磁学基本概念:- 电荷、电场、电势- 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 电磁感应、电磁波2. 电磁学基本定律:- 库仑定律- 高斯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安培环路定理三、课堂练习1. 计算电场强度和电势差。

2. 计算磁场强度和磁通量。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电磁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电磁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 引导学生思考电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电磁波的传播规律。

二、讲授新课1. 电磁场的基本性质:- 电场线的性质- 磁场线的性质- 电磁场的叠加原理2. 电磁波的传播规律:- 电磁波的产生-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电磁波的折射、反射、衍射三、课堂练习1. 分析电磁场的性质。

2. 计算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电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电磁波的传播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电磁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电磁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电磁学知识的掌握。

大学电磁学教案精品课程

大学电磁学教案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电磁学适用对象:物理、电子、通信等相关专业本科生教学目标:1. 使学生全面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电磁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理论。

2. 电磁场方程的推导与应用。

3. 电磁波的产生、传播与特性。

教学难点:1. 电磁场方程的推导。

2. 电磁波在复杂介质中的传播。

3. 电磁波在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一、第一章:电磁场基本概念1. 电磁场的定义及性质。

2. 矢量分析。

3. 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及电位移、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二、第二章:静电场1. 静电场的电荷分布。

2. 静电场方程的推导。

3. 静电场的边值问题。

三、第三章:恒定磁场1. 恒定磁场的产生。

2. 磁场强度及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3. 恒定磁场方程的推导。

四、第四章:电磁感应1. 电磁感应现象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电磁感应的动生电动势。

3. 电磁感应的应用。

五、第五章:时变电磁场1. 时变电磁场的产生。

2. 电磁场方程的推导。

3. 电磁波的传播。

六、第六章:平面电磁波1. 平面电磁波的基本特性。

2. 平面电磁波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3. 平面电磁波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七、第七章:导行电磁波1. 导行电磁波的产生。

2. 导行电磁波的传输特性。

3. 导行电磁波的应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课堂讲授、习题课、实验课等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 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电磁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生对电磁学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第一章电磁场基本概念第3-4周:第二章静电场第5-6周:第三章恒定磁场第7-8周:第四章电磁感应第9-10周:第五章时变电磁场第11-12周:第六章平面电磁波第13-14周:第七章导行电磁波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套系统、全面的电磁学知识体系,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电磁学电子教案

电磁学电子教案
电磁学研究不断深入,从 宏观到微观,从经典到量 子,为人类认识自然提供 了新的视角。
电磁学技术在通信、能源、 医疗、交通等领域得到广 泛应用,推动了科技进步 和社会发展。
电磁学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 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和研究 者投身电磁学研究,为电磁 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电磁学的未来趋势
电磁学的应用 领域不断扩大, 如通信、医疗、 能源等
应现象的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 应定律,即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与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磁 感应强度和导体长度成正比。
04 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可以通
过实验演示电磁感应现象,如 奥斯特实验、法拉第实验等, 以加深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
电磁波的应用
无线通信:利用电磁波进行信息传 输,如手机、无线电等
雷达:利用电磁波进行目标探测和 定位,如雷达、导航等
电磁波的速度:光速,与介 质无关
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与电 磁波的能量和传播距离有关
电磁感应现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电磁感应现象:当导体在磁场
02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电磁感
中运动或磁场在导体中变化时,
应现象广泛应用于发电机、电
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
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中,
为人类提供电力和动力。
03 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电磁感
实验器材:天线、接收器、 示波器等
实验步骤:天线发射电磁波, 接收器接收并显示波形
实验结果:观察到电磁波的波 形,验证电磁波的存在和性质
电磁波传播实验
01
实验目的:验 证电磁波的传
播特性
02
实验器材:电 磁波发射器、 接收器、天线、
示波器等
03 实验步骤:
04

电磁学教案分享

电磁学教案分享

电磁学教案分享一、引言电磁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电荷之间相互作用以及电磁的力和电磁波的传播规律。

本教案旨在分享电磁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们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电磁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和电场的概念;3. 理解电流和磁场的关系;4. 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1. 电磁学基础知识1.1 电荷和电场:讲解电荷的性质、库仑定律和电场的概念;介绍电场线和电场强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1.2 静电场:介绍静电场的特性、高斯定律和电势能的概念;讲解电场的能量移动和电势差的计算方法。

1.3 电场中的电荷运动:介绍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

2. 电流和电路2.1 电流的概念和特性:讲解电流的定义、电流强度的计算方法和电流的测量。

2.2 电阻和电阻率:介绍电阻和导体的特性,讲解欧姆定律和电阻的计算方法。

2.3 电路和电路图:介绍电路的组成和基本元件,讲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和计算方法。

3. 磁场和电磁感应3.1 磁场的概念和特性:讲解磁场的定义、磁感应强度的计算和磁力线的性质。

3.2 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介绍电荷在磁场中受力情况,讲解洛伦兹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3 电磁感应现象:讲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介绍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演示实验和示意图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电场、电路和磁场的实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分析数据,巩固所学知识。

3. 问题导入法:提出一些具体问题或真实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 知识检测:通过小测验或笔试等形式,检测学生对电磁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中职物理教案全套完整版

中职物理教案全套完整版

中职物理教案全套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职物理教材第四章《电磁学》中的第1节“磁场及其描述”。

具体内容包括磁场的定义、磁场的特点、磁感线的概念、磁场方向的规定,以及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磁场的概念,掌握磁场的特点,能描述磁感线的分布和性质。

2. 学会使用安培环路定律和磁感线的概念计算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场概念、磁感线的理解、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计算。

难点:磁感线的理解,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钉、指南针、电流表、导线、电源、演示用磁场图。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磁场的存在和作用。

2. 知识讲解:(1) 磁场的定义和特点。

(2) 磁感线的概念和性质。

(3) 磁场方向的规定。

(4) 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计算。

3. 例题讲解:讲解安培环路定律的应用,计算给定电流产生的磁场强度。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计算磁感应强度。

5.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铁周围磁感线的分布,测量磁感应强度。

六、板书设计1. 磁场的定义、特点、磁感线。

2. 磁场方向规定、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计算公式。

3. 例题解答步骤和结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解释磁场的概念及其特点。

(2) 为什么说磁感线是从磁铁的N极出发,回到S极?(3) 根据安培环路定律,计算电流为2A的直导线在距离导线5cm处产生的磁场强度。

2. 答案:(1) 磁场是在磁体周围存在的,能对磁性物质产生磁力作用的物质。

(2) 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磁场的分布和性质,从磁铁的N极出发,回到S极的曲线。

(3) 磁场强度H=I/2πr,代入数据计算得H=0.314A/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磁场的概念和磁感线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在教学中加强直观演示和引导。

《电磁学》教案

《电磁学》教案

《电磁学》教案一、课程名称:电磁学二、总学时:72学时三、适用对象:物理专业四、任课教师:五、修订时间:2010-6-17六、教学目的与任务电磁学是物理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现代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全面系统地掌握电磁运动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2)具有独立分析、处理和讲授中学物理电磁学课程的能力;(3)了解电磁学的发展概况、实际应用和最新成就;(4)进一步提高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科学素质。

七、教学的基本要求:(1)本教案是根据教育部1991年颁布的物理专业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结合当前全国和我校的实际而制定的。

(2)对于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除按系上修订的将交流电一章放在电工学以外,其余章节全部讲授。

一般不能随意增减变更,确有特殊情况,也必须经过校、系批准,方可变动。

(3)教学中,严格地按照教案的设计,将讲授课、习题课和课堂演示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八、教学的基本方式:电磁学是物理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因此其教学方式应以课堂讲授为主,但同时必须注意将习题课、辅导答疑课、实验课及课堂演示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九、教材及参考书目(1)赵凯华等.电磁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2)自编讲义.电磁学(3)梁绍荣等.普通物理学——电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梁灿彬等.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5)陈鹏万.电磁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6)贾起民.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美]E.M.珀塞尔.电磁学(伯克利物理教程),科学出版社.1979.(8)[美]D.哈里德等.物理学基础(中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9)[俄]C.福里斯等. 普通物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65.(10)[日]汤川秀树等.经典物理学(第五章).科学出版社.1986.十、教学内容(分章节编写)绪论(一)目的要求:(1)了解电磁学的研究对象、发展简史和知识体系。

大学物理教案电磁学

大学物理教案电磁学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X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电磁场的描述方法。

2. 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基本内容,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3. 熟悉电磁场在实际应用中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麦克斯韦方程组及其应用。

3.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教学难点:1.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理解和应用。

2.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如电场、磁场、电势等。

2. 引入电磁场的基本性质,如电场强度、磁场强度、电势差等。

二、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 介绍电场、磁场、电势的定义和性质。

2. 讲解电场强度、磁场强度、电势差的计算公式。

3. 通过实例讲解电磁场的应用。

三、麦克斯韦方程组1. 介绍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基本内容。

2. 分析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意义。

3. 讲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四、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规律1. 介绍电磁波的产生原理。

2. 讲解电磁波的传播规律,如波速、波长、频率等。

3. 通过实例讲解电磁波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强调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波的重要性。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合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电磁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如多媒体教学、实验演示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4.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电磁学教学教案设计

电磁学教学教案设计

电磁学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相互作用;3.理解安培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4.能够解决电场和磁场相关的问题;5.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a.电磁学的起源和发展b.电磁场的概念和特性c.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2.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相互作用a.电场的定义和性质b.电荷和电场的关系c.电场的叠加原理d.磁场的定义和性质e.电流和磁场的关系f.磁场的叠加原理3.安培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a.安培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b.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4.电场和磁场相关问题的解决a.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计算b.电流产生的磁场强度的计算c.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势和电流的计算d.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问题的解决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和示意图展示,向学生介绍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相互作用。

2.实验演示:选取适当的电磁学实验进行演示,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测量,进一步理解电磁学的概念和原理。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给予一定的问题或情景,让他们在讨论中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4.解决问题:通过提供一些电磁学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电磁学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思考。

例如:你有没有注意到,电流通过的地方会产生磁场?这个现象背后有什么原理呢?2.内容讲解: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示意图和实例,逐个讲解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电场和磁场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3.实验演示:进行一次简单的实验演示,例如使用螺线管和磁铁,展示电磁感应的现象,并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给予一个问题让他们进行讨论,并在一定时间后向全班呈现他们的结果。

电磁学梁灿彬第四版教案

电磁学梁灿彬第四版教案

电磁学梁灿彬第四版教案标题:电磁学梁灿彬第四版教案教案目标:1. 着重介绍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学的实际应用。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供相关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内容:1. 教学导入:a. 引入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b. 回顾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2. 理论知识讲解:a. 介绍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电磁感应、安培环路定理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

b. 解释电磁学和其他物理学科的联系,如力学、光学等。

c. 对电流、电容和电阻等相关概念进行详细讲解,并介绍其在电磁学中的应用。

3. 实验教学与实例分析:a. 设计合适的实验项目,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b. 分析真实世界中的电磁学应用实例,结合实例讲解电磁学原理,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4. 知识扩展与拓展学习:a. 探讨电磁学在当代科技发展中的前沿应用,如电磁波通信、电磁辐射的应用等。

b.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参加竞赛或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拓展。

5. 学习评估与总结:a. 设计适当的学习评估方式,如小测验、作业和课堂参与等,以检验学生对电磁学知识的掌握。

b. 总结课程内容,梳理重点和难点,并为之后相关学习做出引导和建议。

教案特点:1. 结合理论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并加深对电磁学的理解。

2.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实验教学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电磁学的实验技能。

4. 探讨电磁学在当代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对科技进步的认识。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电磁学实验教案》

《电磁学实验教案》

《电磁学实验教案》一、引言1. 目的:通过电磁学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2. 适用对象:高中物理课程学生。

3. 教学时长:每课时45分钟。

二、实验原理1. 库仑定律: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

2. 电场强度:在某一点电场中,放入一个检验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与其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3. 磁场强度:在某一点磁场中,放入一个检验电流元所受到的磁场力与其电流元长度的乘积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磁场强度。

三、实验器材与步骤1. 实验器材:(1)静电发生器(2)验电器(3)电荷量计(4)电流表(5)磁场计(6)铁磁物质(如铁屑、铁粉等)(7)导线(8)绝缘材料2. 实验步骤:(1)连接静电发生器与验电器,调节静电发生器,使验电器带电。

(2)使用电荷量计测量验电器带电量。

(3)将电流表与磁场计连接,调节电流表,使电流通过磁场计。

(4)使用磁场计测量电流所在位置的磁场强度。

(5)在电流周围放置铁磁物质,观察铁磁物质的排列情况,分析磁场分布。

四、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静电发生器和验电器时,应保持手部干燥,避免发生电击。

2. 测量电荷量时,确保验电器与电荷量计接触良好,避免误差。

3. 调节电流表时,注意电流强度不宜过大,以免损坏磁场计。

4. 放置铁磁物质时,尽量使其表面与电流所在平面平行,以减小误差。

2. 实验拓展:(1)探讨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深入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掌握电磁场问题的求解方法。

六、实验数据分析1. 数据收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电荷量、电流强度、磁场强度等。

2. 数据分析:学生应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库仑力、电场强度、磁场力等,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的符合程度。

3. 误差分析:学生应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如仪器误差、操作误差等,并学会如何减小误差。

电磁学大学物理教案

电磁学大学物理教案

课程目标:1.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

3. 能够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4. 通过实验加深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物理专业学生教学重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 楞次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2. 楞次定律在复杂情况下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实验器材:电磁感应装置、条形磁铁、线圈、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静电学中电荷的运动和电场的基本概念。

2. 引入电磁感应现象,提出问题: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是否会产生电流?二、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1. 介绍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讲解磁通量、磁通量变化率等基本概念。

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 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

2. 推导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 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物理意义。

四、实验演示1. 通过实验演示电磁感应现象,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过程。

2. 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第二课时一、楞次定律1. 介绍楞次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 讲解楞次定律的应用方法。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1. 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简单电路中的应用。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方法。

三、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1. 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在发电、变压器等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讲解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在电磁学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实际应用分析,使学生了解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提高了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认识。

《电磁学实验教案》

《电磁学实验教案》

《电磁学实验教案》一、引言1. 课程背景本节课主要通过电磁学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2. 教学目标学生能理解电磁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电磁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 奥斯特实验验证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了解电流磁效应。

2. 电磁铁实验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的关系。

3. 电磁感应实验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了解电磁感应现象。

三、实验器材与步骤1. 奥斯特实验器材:直导线、电流表、磁针、光屏、底座。

步骤:(1) 将直导线固定在底座上,连接电流表。

(2) 将磁针放置在导线附近,观察磁针偏转。

(3) 改变电流方向,观察磁针偏转情况。

2. 电磁铁实验器材:电磁铁、铁钉、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源。

步骤:(1) 将电磁铁固定在铁钉上方,连接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

(2) 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大小,观察电磁铁磁性强弱。

(3) 改变电磁铁线圈匝数,观察磁性强弱变化。

3. 电磁感应实验器材:闭合电路、导体棒、磁铁、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源。

步骤:(1) 将导体棒放在磁铁上方,连接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

(2)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路中的电流达到一定值。

(3) 迅速移开导体棒,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

四、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触电。

2. 实验过程中,要观察仔细,认真记录数据。

3. 分析实验现象时,要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解释。

五、实验总结1. 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

2. 教师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疑问。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实验知识和技能。

六、评估与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对自己的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实验总结进行自我评估。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指出实验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表现、实验报告和课堂讨论,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进行评价。

七、拓展与探究1. 研究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电磁波的产生机制和传播特性。

高中教案物理电磁学

高中教案物理电磁学

高中教案物理电磁学教学内容: 电磁学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基本知识。

3. 能够应用电磁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4.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电磁学知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感受电磁现象,提升实验能力。

3. 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电磁现象或实验,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2. 理论讲解:讲解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实验操作:安排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电磁现象,提升实验能力。

4. 训练应用:通过例题和练习,训练学生应用电磁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结梳理:总结本节课内容,强化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1. 课本、教材2. 实验器材3. 电磁学相关视频、PPT等教学资源评估方法:1. 课堂表现评分2. 作业成绩评定3. 实验成绩评定4. 考试测验评定教学反馈:1. 定期进行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2. 根据学生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3. 鼓励学生提出建议,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学延伸:1. 开展电磁学相关实践活动,如参观电磁场实验室或参加电磁学竞赛。

2. 鼓励学生进行电磁学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拓展知识面和思维能力。

教学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电磁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努力,加强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电磁学知识和技能。

祝愿大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就!愿同学们在电磁学的世界里探索,探究、实践并创新,实现自我超越!。

初中物理电磁学教案

初中物理电磁学教案

初中物理电磁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初步认识电能生磁,了解奥斯特实验。

2. 初步认识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通过奥斯特实验和条形磁铁外部的磁场,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3. 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现象、信息,并会处理这些信息。

过程与方法:1. 经历观察和探究的过程,经历电生磁的发现过程,能简单描述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2. 能在实验和探究中发现、提出问题,并能制定简单的实验方案。

3. 在讨论、评估、交流中能用书面和口头表明自己的观点,能初步有评估和听取别人意见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电生磁的研究和对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探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知道电能生磁;掌握安培定则并能熟练应用。

难点:熟练运用安培定则由电流方向判定磁场方向、螺线管磁极;由螺线管的磁极和绕法判定电流方向;由螺线管的磁极和电流方向画出螺线管绕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磁体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磁体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能生磁。

2. 奥斯特实验:让学生观察奥斯特实验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以及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3. 通电螺线管磁场的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引导学生用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的磁极,并找出电流方向与磁极之间的关系。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电能生磁的原理。

5. 拓展与应用:让学生运用安培定则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电路中的电流方向、画出螺线管的绕法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观察现象、处理信息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学笔记物理081 李庆波 08103118第一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1.物质结构理论 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物体带电的过程 摩擦起电 ; 感应起电电量 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用Q 或q 表示,单位:库仑(用C 表示)电子和质子各带电量 e =1.6×1910-库仑, 1库仑的电量相当于6.25×1810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量电荷是量子化的 一个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只能是电子电量eq =ne (n =0,±1,±2)“夸克”被认为带的电荷是e 的分数倍 2.电荷守恒定律大量实验表明: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任何物理过程中电荷的代数和总是守恒的,这个结论叫电荷守恒定律。

它不仅在一切宏观过程中成立,而且在一切微观过程中也是成立的,它是物理学中的普适守恒定律之一。

3.库仑定律1875年英国物理学家库仑从实验上总结出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后人称之为库仑定律,它表明真空中带电量为q 1和q 2的两个点电荷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它们所带电量q 1和q 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 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F= k rq q 221式中q 1和q 2分别表示两个点电荷的电量,r 为两个点电荷之间的距离,k 是比例系数。

在真空中k =8.99×109C mN22-,为了使表达式既能表示力的大小又能表示力的方(1)通常令 k =1/4πε。

则ε。

=1/4πk=8.85⨯1012-C 2N 1-m 2-,ε。

称之为真空的介电常数(或称为电容率)这样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可称F =4πε1rq q 221该式称为库仑定律的有理化形式。

F =4πε1rq q 221r 。

式中r 。

表示施力电荷指向受力电荷方向的单位矢量第二节 电场强度1. 电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一种特殊的物质来作用的,这种特殊的物质就叫电场。

任何带电体的周围都有电场,电场的特性之一就是对处于场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

2.电场强度F /q0是一个描述电场本身性质的参量,称之为电场强度,用EE =q F 它表明,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等于单位电荷在该点所受的作用力,其方向为正电荷在该点受力的方向。

在SI 单位制中,E 的单位是牛顿/库仑(即N /C)如果电场中各个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那么这种电场就叫匀强电场。

3.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点电荷E =4πε12rqr 。

式中r 。

是由电场源电荷q 指向试验电荷q 0的单位矢量。

当q >0时,E 的方向与r 。

相同;当q <0时,E 的方向与r 。

相反。

点电荷系q 1,q 2,q 3,…F =∑04πε1rq q ii20riE =∑04πε1r q i i 2ri即点电荷系在某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等于各个点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所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这个结论称为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

第三节 高斯定理1.电场线(1)(2)电场线起始于正电荷,终止于负电荷,有头有尾,所以静电场是有源(散)场; (3)电场线不闭合,在没有电荷的地方,任意两条电力线永不相交,所以静电场是2.电通量电通量就是垂直通过某一面积的电力线的条数,用 e φ 表示,e φ = ⎰θcos EdS = ()⎰⋅s dS E 若曲面为闭合曲面,则e φ = ()⎰⋅s dS E一般规定为:由内向外的方向为各面积元法线n 的正方向。

所以,当电力线由闭合曲面内部穿出时,0≤θ≤2/π,电通量为正; 当电力线由闭合曲面外部穿入时,2/π≤θ≤π,电通量为负; 总电通量为穿入和穿出电通量的代数和。

3.高斯定理①首先计算通过包围点电荷q 的同心球面的电通量。

如图所示,由于球面上各点大小相等,且与该点外法线同向,所以穿过半径为r 球面的电通量 e Φ= ⎰⋅dS E = ⎰00cos EdS =2044r q ππε=εq②若闭合曲面是包围点电荷q 的任意曲面,如图所示,借助立体角的概念,rdS 2cos θ =''2r dS = d Ω则 e φ=⎰⋅dS E = ⎰r qdS 2cos 41θπε=⎰Ωd q 04πε =4πεq⎰Ωd =044εππεqq =⋅e φ= 111cos dS E ⎰θ+222cos dS E ⎰θ =⎰rdS q 21110cos 4θπε + ⎰rdS q 22220cos 4θπε=∆Ω-04πεq +∆Ω04πεq = 0④若闭合曲面内有n 个点电荷,曲面外有k 个点电荷,则e φ = 11⎰⋅dS E + 22S d E ⎰⋅ + … +⎰⋅++11n n dS E +…+⎰⋅++k n k n dS E=++210(1q q ε…+)n q =∑i q 01ε由上述几例可以看出:通过任一闭合曲面的电通量等于这个闭合曲面所包围的自由电荷的代数和的0ε分之一,称作高斯定理第四节 环路定理 电势1.d A = F d l = F d l cos θ = q 0E d rA ab = ⎰b adA = ⎰b a Edr q 0=⎰b ar drqq 2004πε =⎪⎪⎭⎫ ⎝⎛+b ar r q q 11400πε 式中r ia 和r ib 分别表示从点电荷q i 到起点a 和终点b 之距。

2.如果试验电荷在电场中经过任一闭合曲线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样可得,电场力作的功为零,即q 0⎰⋅l dl E = 0 因为试验电荷q 0≠⎰⋅l dl E = 0这说明,静电场中场强沿任意闭合环路的线积分(称作环量)恒等于零,这个结论称为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3.W b = dl E q ba ⋅⎰04.电势我们定义:单位正电荷在某点处所具有的电势能,称为电势,用auU a =q W a = ⎰⋅∞a dl E 在SI 单位制中,电势的单位是伏特(V),1库仑的电荷在某点具有1焦耳电势能时,该点的电势就是1在静电场中,任意两点a 和b 之间的电势之差叫电势差,也叫电压,用U ab 或ΔU0q 在aU ab = ⎰⋅∞a dl E - ⎰⋅∞b dl E = ⎰⋅ba dl e电荷0q 在aW a = q 0U A5.电势的计算(1)用叠加原理求电势U p = ⎰⋅∞p dl E = ⎰∞pdr rq 241πε=rq41πε 式中rp 是点电荷q 到P 点的距离,q >0时,Up >0,空间各点电势为正,且随r 的增大而降低,无限远处为零;反之q <0时,Ub <0,空间各点电势为负,且随r 的增大而升高,无限远处为零。

U p= ⎰⋅∞p dl E 1+ ⎰∞⋅p dl E 2+…⎰⋅∞p n dl E =o πε4111r q + o πε4122r q + …+oπε41nnr q 即 U P = ∑iir q 041πε 表明点电荷系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等于各个点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电势的代数和,称为电势叠加原理。

电势是标量,所以它不像力的叠加、场强的叠加那样是矢量之和,而是标量代数之和。

U P = ⎰rdq 041πε第五节 电势与场强的微分关系1.所谓等势面,就是电势相等的点集合而成的曲面。

下图画出了正的点电荷、电偶极子和等量异号带电平行板的等势面,用图中虚线表示(图中实线为电力线)。

点电荷的等势面非常容易求得,因为U =rq 04πε,所以等势面为一组同心球面。

复杂带电体的等势面可由实验测定,但对于任何带电体所产生的静电场的等 势面都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沿等势面移动电荷时静电力不作功。

(2)等势面的电势沿电力线的方向降低,(3)等势面与电力线处处正交。

4)等势面密处电场强,等势面疏处电场弱。

2.电势梯度设a ,b 为电场中靠近的两点,相距为Δl ,A = ∆-θcos 0E q l()U q U U q b a ∆=-00 式中ΔU 表示a 点到blUE E l ∆∆-==θcos 表明场强在某方向上的分量等于该方向上每单位长度上电势增量的负值,负号表明场强恒指向电势降落的方向。

对于电场中某一lUE l ∂∂-= 如果取等势面U 的法线方向的单位矢量为nE = -n U ∂∂n θcos nUE l ∂∂-= 通常将这个单位长度上电势的最大增量nU∂∂n 称作电势梯度矢量,所以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可表述为:某点电场强度就等于该点电势的负梯度,其分量E l 就等于该点电势梯度在这个方向上投影的负值。

第二章 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第一节 静电场中的导体1.导体的静电平衡的条件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就是导体内任意一点的场强都为零。

因为只要那一点的Ei ≠0,2.静电平衡导体的性质(1)导体内任意一点的场强都为零。

(2)导体是一个等势体,导体表面是一个等势面。

(3)导体表面的场强皆垂直于导体表面。

大小为 E =εσn (4)导体内部无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

(5)对于空腔导体:若腔内无电荷,则除以上特性外,由高斯定理还可得空腔内表面上无电荷,空腔内无电场,腔内是等势区,因此空腔使腔外的电场对腔内无影响,这种作用叫静电屏蔽。

但若腔内有电荷,则腔的内表面会感应出等量异号电荷,空腔外表面则 出现与腔内电荷等量同号电荷,这样腔内电荷的电场是可以对腔外产生影响的,所以空腔导体静电屏蔽是“屏外不屏内”。

若将空腔接地,则外表面电荷与地中和,电场消失,即内外电场都被隔断,因此接地导体的静电屏蔽是“接地内外屏”。

第二节 电容和电容器1.导体的电容UQ C =电容C 在量值上等于升高单位电势时导体所带的电量。

电容的单位是法(F)及微法(μF)、皮法(pF)等(1F =1C /V)。

2.电容器实用中常把几个电容器串联或并联使用。

(1)串联时,各电容器上的电量相等,即 ===21Q Q Q …总电压等于各个电容器上电压之和,即++=21U U U … 总电容的倒数等于各个电容的倒数和,即++=21111C C C … (2)并联时,各电容器上的电压相等,即 ===21U U U … 总电量等于各个电容器上电量之和,即++=21Q Q Q … 总电容等于各个电容之和,即++=21C C C …第三节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1.对于介质极化的程度和方向,可以用极化强度矢量P 来描述,它是某点处单位体积内因极化而产生的分子电矩之和,即Vp P i∆∑=在电介质中任选一面元设P 与dS 的夹角为θ,在位移极化中正负电荷相对位移为l,则在极化过程中穿过d S 的极化电荷d q’= qn d V = nql d S cos θ= np d S i cos θ = P ∙d S由此可得 ''cos σθ==dSdq P 对于任一闭合曲面就有 -⎰=⋅'q dS P这表明,穿出任意闭合曲面的电极化强度的通量,等于这个闭合曲面所包围的极化(束缚)4.有介质的高斯定理 ()()⎰⋅-=+⎰=⋅dS P q q q dS E 001'1εε即 ⎰(0εE + P )∙d S = q 00εE + P = D称作电位移矢量,这是为了研究方便而引入的一个辅助物理量,这样便可得到更为普遍的介质中(包括真空介质)的高斯定理 ⎰D ∙d S = ∑0q它表明:穿过任意闭合曲面的电位移通量,等于这个闭合曲面内包围的自由电荷的代数和,而与极化(束缚)电荷和曲面外的自由电荷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