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及其价值_1
朱光潜美学
朱光潜美学朱先生解放前的主要美学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悲剧心理学》和《诗论》。
阅读这些著作,首先感受到的是朱先生清新的文风,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审美享受。
朱光潜先生美学思想的核心观点是美不在心,即不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中,也不在物,即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中,它在心物的关系上。
朱先生把这种观点简约地表述为:美是物的形象,或者美是意象。
这种观点朱先生在早期和晚期是一以贯之的。
一颗古松长在园里,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古松在我们头脑里留下一个表象,这个表象就是古松的模样,这对于大家基本上都是一样的.然而古松的形象与古松的表象不同,古松的形象是古松的美,每个人在古松上见出不同的美,也就是见出古松的不同形象。
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这种形象并非天生自在一成不变,并非像一块石头在地上让人一伸手即拾起似的。
观赏者的性格和情趣随人随时随地不同,所获得的形象也因而千变万化。
古松的形象是观赏者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朱先生由此得出结论说:“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分密切相关。
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
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这个人看来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那个人看或以为它含泪凝愁,在另一个人看或以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谛。
一朵花如此,一切事物也是如此。
因为我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于物,物才能呈现我所见到的形象.我们可以说,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张而成.欣赏中都含几分创造性.”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物的形象,即物的美呢?“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
”也就是说,要把实用的态度丢开,把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审美的态度去看待事物。
朱先生以一棵古松为例,说明这三种态度的区别。
一个木材商人、一个植物学家和一个画家同时面对一棵古松,会有不同的态度。
木材商人取实用态度,心里盘算着这棵树是宜于造房子或宜于打家具,思量它值多少钱,卖出后有多少利润。
植物学家取科学态度,他看到的是一棵叶为伞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考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并从根茎花叶、日光水分等考虑它如何活得这样老。
朱光潜《谈美》中的艺术美学思想探析
朱光潜《谈美》中的艺术美学思想探析
朱光潜的《谈美》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美学著作,也是当代中国美学思潮当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作者朱光潜也是当代中国美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结合其他相关文献,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朱光潜《谈美》中的艺术美学思想。
首先,朱光潜在《谈美》中提出的最基本的美学思想是“华彩美”,也就是艺术美学。
对于朱光潜而言,“华彩美”就是艺术美学,艺术不仅是一种审美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
艺术美学是根植于审美观念和审美价值观之上的美德、美学、美感、美妙、美学以及精神等元素的综合体。
其次,朱光潜在《谈美》中提出,美学必须根植于时代文化之中;艺术只有在实践性的文化环境内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艺术必须依靠具有深刻文化意义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内涵;在实践性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才能完整体现艺术美学价值;以及艺术美学要以创新为前提,以便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空间。
如此,美学思想既受到社会的影响,又受到文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朱光潜在《谈美》中提出的艺术美学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包括“华彩美”、艺术必须依托于时代文化之中、艺术应以创新为前提等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采用朱光潜提出的这些思想,来进行合理的解读,进而表达自己的艺术
美学理念,更好地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独立思考与自主审查。
浅谈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与价值
浅谈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与价值作者:曾超群来源:《山东青年》2015年第10期摘要: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他认为,为人与为学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他将中西美学素材构建成为一个系统的思想体系。
在朱光潜的思想中,美既不是在于心,也不是在于物,而是在于两者之间的有机组合,本文主要对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与价值进行分析。
关键词:朱光潜;美学思想;价值1.朱光潜美学的问题与方法在朱光潜看来,中国现代美学的独特形态就是既不同于中国传统古典美学也不同于近代西方美学,而是两者的综合比较的结果。
根据朱光潜的话来说,美就是主客统一的结果,同时这也是一种“境界”,而这种“境界”正就是讲“情趣意象化”和“意象情趣化”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
由此一来,朱光潜的美感经验就是通过“形象的直觉”作为始点,同时融合“距离”说;又通过强调审美态度,加入“移情”说,使物我之间形成双向互动,这就把美感变成了动态的心理过程。
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这里所说的“形象的直觉”并不是克罗齐所单纯认为的在认识论和理智上的其中之一,朱光潜所说的“直觉”则是将知觉、直觉两个概念于沦为一炉的“想象”。
2)朱光潜的“距离”同时也不是布洛在心理学意义上单纯的“心理距离”。
因为溶入了概念,就必然和道德实践联系在一起。
实际上,朱光潜对于布洛的“距离”说是有所改造的,他是在其中融入了人生这个大背景再来谈美感经验。
这还仅仅结合了他的“人生艺术化”观点,朱光潜是把美感经验更加精致化。
3)在这里,朱光潜所说的“移情”说就也不完全是立普斯的移情说了。
朱光潜融合“情趣”和“意象”,有由我及物同时也有由物及我,最重要的是,这两个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具有意味深广的含义,不仅如此,朱光潜还将西方美学也融入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当中,而且,这种理论还是扎根于本土的。
这里,朱光潜所讲“美”虽然是一个形容词,但它所形容的对象并不是原名词的“心”和“物”,而是由动词转换成名词的“表现”和“创造”。
朱光潜美学意识形态的话语限度及价值重构
学。 朱光潜敏锐的美学 自 觉和政治诉求引发并推动 了“ 美 学 热”的进程 。
一
、
朱光 潜 的美学 理想 与政 治诉 求
思想的许多旧观念, 受 到了 很大冲击。 积极变革 , 勇 于开拓, 讲求实效, 开始形成潮流 。 ” f 1 1 ‘ ‘ 美学热” 的
兴起 是 审美 与 意识 形 态 互 相 拮 抗 的结 果 , 呈 现 出矛
化研 究和审美批判资源, 着眼于个体解放和文艺现 象“ 历史生成” 式美学将成为美学意识形态的崭新景观 。
关 键词 : 意识 形 态; 美学 ; 朱光 潜 ; 人性 ; 文化研 究 中图分 类号 : I 2 0 6 . 0 9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4 — 6 9 1 7( 2 0 1 3 ) 1 1 - 0 1 5 9 — 0 6
讨论成 为美学界甚至是整个思想界主要的话题 。 朱 光潜 1 9 7 8 年重新修订的 《 西方美学史》 在1 9 7 9 年由 人 民出版社 出版 。 朱光潜在 “ 美 学热” 中积极加人
并 引领 了美学相关 问题 的讨论 , 他的相关论文 《 研 究美学史的观点和方法 》《 形象思维与文艺 的思想 性》 等 随后相继 发表 。 在肯定 文艺 形象 思维 的同 时, 朱光潜从人性 、 人情角度强调 人道主义与自 然 主义的统一。 形象论和意识 形态论仍属于主客二分 的认识论体系。 新时期以来, 朱光潜在总结、 梳理以
美学 的感性 力量在新 时期再 次得到极大 的彰
显, 其 源初 的 “ 感 性学 ” 意义成 为对僵 化和绝对 的 阶级斗争意识形态 的有力反驳, 并重新建构成 为新 的、 带有审美和人文气 息的现代 意识形 态 ,“ 表达 着人性 中尚未被控制 的潜能 , 表达着人性崭新的层 面, 因而 艺 术 蕴含 着 新 的社 会 改 造 的生 机”f 3 】 。 在 对 极 左意识 形态可以进行有 限度 的思 考和怀疑 的时 候, 毛泽东的文 艺思想依然是新时期的思想起点。 美学 家们从毛泽东的历史文 献 中再次 发掘 符合 新
朱光潜《论美》赏析
朱光潜《论美》赏析摘要:一、朱光潜简介及《论美》背景二、本书特点与价值三、书中的核心观点四、美的实践与应用五、总结与启示正文:一、朱光潜简介及《论美》背景朱光潜(1897-1986),原名朱光,字孟实,中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在美学领域,朱光潜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广泛的影响。
而《论美》则是他在1932年留学期间完成的一部著作。
这本书以轻松愉快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解释了美的本质、审美观念和艺术创作等方面的内容。
二、本书特点与价值《论美》作为朱光潜美学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具有以下特点:1.口语化:朱光潜运用了一种类似朋友间畅谈的口吻,使得抽象的美学理论变得生动易懂。
2.实例丰富:书中穿插了大量生动的例子,既有文学作品的分析,也有日常生活的观察,使得美学理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3.深入浅出:朱光潜将复杂的美学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逐步剖析,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逐渐理解美的内涵。
4.实践性强:书中不仅探讨了美的理论,还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审美方法和艺术创作建议。
三、书中的核心观点1.美的本质:朱光潜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一种审美评价。
2.审美观念:不同文化和历史阶段的审美观念有所不同,但都有其内在的合理性。
3.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应遵循自然规律,表达真情实感,注重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
4.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对于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四、美的实践与应用在《论美》一书中,朱光潜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审美方法和创作建议,如:1.观察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点滴之美,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
2.学习传统文化:借鉴古典艺术的精华,提升自己的审美修养。
3.注重情感表达:在创作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作品具有感染力。
4.注重形式美:在艺术创作中,形式美与内容美相辅相成,共同提升作品的价值。
五、总结与启示《论美》作为朱光潜美学思想的重要篇章,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既有理论指导作用,又有实践应用价值。
《谈美书简》读后感
《谈美书简》读后感
《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先生的一部美学著作,阅读后让我深受启发。
在这本书中,朱光潜先生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了美的本质、美感的形成以及艺术与美的关系等问题。
他通过书信的形式,与读者进行了一场关于美的对话,让我感受到了美学的魅力和深度。
书中的观点独到而深刻,让我对美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朱光潜先生认为,美不仅仅是外在形式的美,更是内在精神的体现。
他强调了美感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指出美感是在人与对象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这使我明白了美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但同时也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
书中对于艺术创作的分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朱光潜先生强调了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和表现力,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升华和超越。
他还探讨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指出艺术应该贴近生活,但又要超越生活的平庸。
通过阅读《谈美书简》,我不仅获得了美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启发了我对生活中美的思考和感悟。
让我学会用更加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用更加丰富的内心去感受美的存在。
《谈美书简》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示的书籍,对于热爱美学和追求美的人来说,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它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审美素养,还能引导我们在生活中追求更高层次的美。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后感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后感摘要:一、引言1.朱光潜及其《西方美学史》介绍2.读后感的重要性与目的阐述二、背景介绍1.朱光潜的学术背景与成就2.《西方美学史》的创作背景与意义三、内容分析1.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美学2.中世纪美学3.文艺复兴时期美学4.17世纪至19世纪美学5.20世纪美学四、读后感总结1.对美学的认识与理解2.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影响3.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启示正文:一、引言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的一部美学史教材。
自从它在1963年初次问世以来,不仅受到我国学术界的普遍重视,也获得了海外读书界的好评。
作为一名热衷于美学研究的学习者,我有幸拜读此书,深感朱先生对西方美学的精湛研究与独到见解。
以下便是我对《西方美学史》的读后感。
二、背景介绍1.朱光潜的学术背景与成就:朱光潜(1897—1986),安徽铜城人,有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致力于美学研究,撰写了众多美学专著,如《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等,对我国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西方美学史》的创作背景与意义:《西方美学史》是一部系统地介绍西方美学思想的著作,旨在梳理西方美学发展的脉络,为我国美学研究者提供借鉴与启示。
该书涵盖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的美学思想,对各个时期的重要美学流派、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进行了详尽阐述。
三、内容分析1.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美学:朱先生从希腊文化的概况入手,阐述了美学思想的萌芽,进而详细介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
这些观点不仅对当时的美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世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2.中世纪美学:在这一部分,朱先生重点分析了中世纪基督教美学思想,探讨了神学与美学的关系,以及中世纪美学对后世的影响。
3.文艺复兴时期美学:朱先生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的分析,揭示了人文主义美学观念的兴起,以及这一时期美学对人类审美观念的拓展。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及其价值分析
摘要:摘要:提及朱光潜先生,很多人都会把他和教育家、文学家联系起来,其实他还是我国著名的美学思想家,其美学思想是我国近现代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朱光潜为代表的美学思想是我国美学界的灿烂明珠,本文主要以研究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为主要内容,针对研究结果分析其美学思想的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朱光潜;美学思想;价值一、朱光潜简介朱光潜先生的的美学思想是通过《无言之美》体现出来的,《无言之美》也是朱光潜先生关于美学的处女作。
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美学专家,朱光潜的美学思想的形成深受西方国家影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美学思想也不断的变化,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思想,而且还对中国的美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朱光潜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
在文学界,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推动了中国美学文化的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美学思想体系;在翻译界,朱光潜翻译了大量的西方文学,例如《美学》《拉奥孔》和《文艺对话录》等,这对于促进中西美学思想理论的交流有着推动作品。
朱光潜对我国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通过学习西方文化和理论创作了属于自己特点的美学理论,是我国美学思想和美学教育方面的开拓者。
二、朱光潜美学思想概述朱光潜先生接触文学初期,主要是以学习唯心思想为主,当时他喜欢的西方思想家有很多,《文艺心理学》是朱光潜先生著作的第一步关于研究文学的论文,该论文主要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然后系统的、完整的对文学进行总结和概括。
通过《文艺心理学》朱光潜先生详细的介绍了国外大量学者对于美学的看法,这本书和同时间段的《谈美书简》在曾风靡全国。
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创新和完善,上个世纪40年代末,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发生了第一次变化,他开始把美学思想和实践理论相结合,然后形成了具有朱氏风格的中国美学思想。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一直是其研究文学的基础,正是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指导才让他在文艺界取得了巨大成绩。
西方文学和西方思想对于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而且朱光潜先生一般是通过阅读国外的文学获得的相关经验,所以他的著作里面无处不体系西方文学和思想。
朱光潜美学思想总结
朱光潜美学思想总结朱光潜是20世纪中国美学界的重要人物,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西方美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
以下是对朱光潜美学思想的1000字总结: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他主张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开拓创新。
他认为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美学体系,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审美情趣和品味。
他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绘画和艺术理论方面,他尤其重视唐宋文化的研究,认为唐宋文化是中国美学的巅峰之作。
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和谐之美”。
他认为和谐是美的基本属性,也是美的最高境界。
和谐之美是指一种全面和谐、多样和谐、内外和谐的美感体验。
他认为一切美的事物都具备和谐之美,包括音乐、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以及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和谐。
他强调,和谐之美是追求美感的基本准则。
朱光潜在美学思想中还提出了“双幂”美学理论。
“双幂”美学理论是他对美的本质和特性的解释。
他认为美是存在于客观事物和主体感知中的一种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美的产生需要客观事物的美质和主体的感知能力共同作用。
他认为,美有两种姿态,一种是事物本身的美质,另一种是主体的美感体验。
只有在这种双重的美感体验中,美才能得以实现。
朱光潜在美学思想中还强调了“情感”的重要性。
他认为,情感是美的核心和灵魂,只有情感的参与和体验,才能真正感受到美的魅力。
他主张以情动人,以情感化,以情境、意境、画面和形象的堆积来表现美。
他提出了“省思贵在情,作品美在情”的主张,强调情感的质量和深度对美的表现具有决定性作用。
朱光潜美学思想中还探讨了审美的主体和客体问题。
他认为,审美活动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主体是感知和理解美的人,客体是被感知和理解的事物。
他强调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张审美是主体积极主动地与事物进行交流与感悟的过程。
他还提出了“心物交感”的观点,认为美的产生需要主体的投入和参与,要求主体具备一定的审美素质和修养。
从《诗论》看朱光潜的美学观
《诗论》,是我国二十世纪的学术经典之一,是朱光潜中西文艺观圆熟的融合。
主要以《诗论》为中心,探讨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从中可以看出朱光潜中西合璧的文艺观,民间文化的自觉意识,独特的诗学观。
中西合璧民间文学意识诗的语言形式人生体验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他的研究,以西方美学为主,凭借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学功底,秉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采用中西互相参证分析的方法,在中国现代批评和美学史上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诗论》是一部西方文论与传统中国诗歌结合的佳作,其和出版历经五十多年,凝聚了朱光潜一生的心血,也是朱光潜先生自认为花费功夫最多,有独到见解的一部作品。
从《诗论》,我们可看出朱光潜的严谨的治学态度,中西合璧的美学思想和独特的诗学观。
一、中西文艺观圆熟的融合与王国维等前辈一样,朱光潜之所以被能贯通中西,在于其不仅有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同时也是由于其开阔的视野,将西方现代学科,包括心理学、物理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知识,纳入了诗学的理论体系,可谓是中西文艺观圆熟的融合。
如朱光潜自己所说,“在这里试图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
《诗论》中,朱光潜不仅利用西方文论分析中国诗歌,在分析中国诗歌时,亦采用西方的民俗现象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同时,虽然主要谈中国诗歌,也将中西方诗歌进行比较,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渊源,体现中西诗的差异特色。
在讨论诗歌起源时,朱光潜举了亚里士多德《诗学》为例,最后得出结论“诗的起源以人类天性为基础”的结论,显然受到“模仿说”的影响。
在题材和内容上,在《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一章中,谈中西诗情趣上的比较时,恋爱在中国诗中不如在西方诗重要,分别从社会、教育、婚恋观几个方面介绍了造成其差异的原因。
自然方面,对比了中西方诗歌在对于自然的态度,中国自然诗以委婉微妙取胜,西方诗以直率深刻胜。
宗教、哲学方面,对比了中西差异,提出因为中国人宗教哲学意识淡薄,所以中国诗达到优美的境界而没有达到伟大的境界。
【课外阅读】三看朱光潜的美学思想
【课外阅读】三看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北京大学已故教授朱光潜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他和宗白华先生被称为20世纪我国美学的双峰。
朱先生从事美学研究60多年,著、译宏丰。
研究朱先生的学术历程,可以写出很厚的专著。
事实上,我国已经出版了多种研究朱先生的专著。
在这里,我仅挑出三个问题来讲。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就是以淡泊名利的精神,孜孜不倦地从事学术文化事业,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计较于利害得失。
朱光潜先生1897年生于安徽桐城。
桐城古文学派曾在清朝辉煌过200多年。
朱先生就读的桐城中学,就是桐城派古文家吴汝纶创办的。
在中学老师的熏陶下,朱先生对中国古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写得一手很好的文言文。
中学毕业后,他在武昌高等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了一年,然后到香港大学学教育。
香港大学毕业后,朱先生先后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当了3年教员。
这时候结识的同事朱自清、丰子恺、叶圣陶等成为朱先生终生的挚友。
1925年朱先生赴欧洲留学,先后在英、法的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8年,以《悲剧心理学》获博士学位。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是朱先生旅欧第二年、即1926年在一篇文章中首先提出来的,以后他多次重复过。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看,这句座右铭是儒家精神和道家精神的结合,也是一种审美的境界。
在20世纪40年代的《谈修养》中,朱先生专门说到儒家的入世精神,对孔子的执着精神和人格力量十分推崇。
他写道:“例如孔子,他是当时一个大学者,门徒很多,如果他贪图个人的舒适,大可以坐在曲阜过他安静的学者的生活。
但是他毕生东奔西走,席不暇暖,在陈绝过粮,在匡遇过生命的危险,他那副奔波劳碌凄凄惶惶的样子颇受当时隐者的嗤笑。
他为什么要这样呢?就因为他有改革世界的抱负,非达到理想,他不肯甘休。
”有一次孔子叫子路向两位在乡下耕田的隐者问路,隐者听说是孔子,就告诉子路说:如今世道到处都是一般糟,谁去理会它,改革它呢?孔子听到这话叹气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朱光潜《谈美》优秀读后感
朱光潜《谈美》优秀读后感朱光潜《谈美》优秀读后感(通用6篇)朱光潜《谈美》优秀读后感1作为一个美学家,作为一部谈美的书,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一书专心谈了美感态度,对美感态度作了深入浅出的阐发。
朱光潜在书中,把人生态度分为三种: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实用态度求的是善,科学态度求的是真,美感态度求的是美。
于是,真、善、美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生。
文章层层递进,从人们看待事物的三种不同态度到艺术与实际人生的距离中让我们知道美从哪里来,究竟什么是美感,明白了什么是美感之后进而讨论美本身,在“美究竟是什么”的讨论中让我们明白美和自然的关系,让我们明白了欣赏的道理,朱先生于是换一个方向从讨论创造入手,让我们明白创造本身以及与情感、格律、模仿的关系,进而明白美的特点。
该书渗透了朱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
正如书中文字:“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
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在当今义务教育阶段,一切学习都应该自美的体会开始,美育的有效途径是培养美感的敏锐度,真正的任务在于激发学生审美能力,形成一种判断力。
正如朱光潜的人生观:人生的艺术化。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比较广义的艺术。
学术界有人指出:“朱光潜对美学的理解可以说是非常之深,他对西方美学的介绍,在《谈美》中已经达到了一代大师的化境。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幅西方的美术作品――《向日葵》。
这是荷兰画家凡高的油画作品,作品以饱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画家内心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那一团团如火焰般的向日葵,不仅散发着秋天的成熟,而且更狂放地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那一块块灼热的黄色,不仅融集着自然的光彩,而且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激动。
画中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实写照,而是画家生命和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他以火一般的热情为生活高唱的赞歌。
我们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朱光潜美学教育思想分析-高等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朱光潜美学教育思想分析-高等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教育,朱光潜一生事业的起点作为美学大师的朱光潜先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但作为一个长期对教育同样倾注热情的教育家朱光潜先生则往往为人所忽视,事实上朱光潜先生的教育思想同样值得后人关注,这不仅是因为他早年就读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后又在英法留学过多年做过多年的学生,在吴淞的中国公学、上虞的春晖中学当过教师;更因为他的成名作是写给学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小册子太著名了以至于还有人用朱光潸的名字写了《给青年的十三封信》来模仿[1]418-422而非后来大家所熟知的美学巨著,并从这个点开始,作者在美学道路上前行的同时依然不忘对于教育的关注。
笔者根据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卷版的《朱光潜全集》(本文所采用的文字皆出自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1996间出版的《朱光潜全集》,未采用中华书局的2012《朱光潜全集(新编增订本)》版)粗略统计了一下,与教育有关的较为系统的作品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谈修养》、《谈美书简》,其余一些有关教育的文字则以谈话计划等方式出现,如《在道尔顿制中怎样应用设计教学法》、《私人创校计划》、《谈出洋留学》等二十余篇,这还不包括作者专门对语文及文学的专门论著,如《谈文学》等文章。
比较有意思的是当代学者周红发现了未被收录在全集中的四篇朱光潜先生的佚文竟全部都是与教育有关。
[2]95-97从写于20世纪20年代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到写于作者晚年80年代初的《谈美书简》为止,作者对于教育的关注度至少长达一个甲子的时间,所以,朱光潜先生也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或者确切地说是美学教育家。
二、读书,弥补个体人生不足的良方一般而言,教育本该具有两大功能:对社会的批判功能,即柏拉图所说的牛虻作用;对于个体精神的引领升华,以保持对于物化的世俗社会的距离与抵抗。
当然在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育对象作为一个个的主体存在在参与教育活动时也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和排斥性,这种能力的来源自然是多渠道的,通过读书以便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教育的传统功能就是渠道之一。
朱光潜的美学观点
朱光潜的美学观点
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美学观点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西方美学思想的启发。
他对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艺术哲学、审美心理和审美教育等方面。
首先,朱光潜强调了艺术的观念与审美的观念的区别。
在他看来,艺术是人类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一种方式,而审美则是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鉴赏。
他认为,艺术家通过作品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观众则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来获得审美享受。
其次,朱光潜提出了“审美情感”的概念。
他认为,审美情感是人类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
朱光潜强调,审美情感是一种高于日常生活的感受,它能够带给人们深刻的思考和内心的满足。
朱光潜还关注艺术的价值问题。
他认为,艺术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强调艺术的自由和创造性,认为艺术家应该有发挥个人才华和创造力的空间,同时也应该关注社会和人类的利益。
此外,朱光潜对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主张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
艺术作品。
朱光潜认为,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技法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去。
总体而言,朱光潜的美学观点强调了艺术与审美的区别,强调了审美情感和艺术的价值,同时也关注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他的美学思想对于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朱光潜概述
朱光潜的文艺理论之三
文艺的自我表现功能。 文艺除了娱乐和功利性的功能(载道),一 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作者自己的‚表现‛。 文艺是解放情感的工具,就是维持心理健康 的一种良计。
生命其实就是‚活动‛。活动愈自由,生 命也就愈有价值,愈有意义。实用的活动全 是有所为而为,受环境需要的限制;艺术的 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人活动 而自己高兴去活动。在前者,人是环境的奴 隶,在后者,人是心灵的主宰。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朱光潜认为:‚写实主义与悲剧精神是不相 容的。悲剧中的痛苦和灾难决不能与现实中 的痛苦和灾难混为一谈‛
朱光潜力倡‚距离说‛的本意是要在现实中 提炼艺术,将要激扬的社会思想内涵和人生 观念,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光彩夺目从而 影响中国的国民性。以美育代宗教。
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遭,不完全是 制度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我坚信情 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 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 起……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朱光潜
——朱光潜《文学杂志》
自由主义总是要想避免突然的巨大变动, 这使他们与激进主义者有所不同。自由主 义者对于一些有用的变革又很热心,这是 其不同于保守主义之处。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朱光潜的文艺观之四
文学是现实的补偿: 文学是现实人生的返照,同时是显示人生的 超脱。 要达到艺术的最高的境界即对现实的超脱与 补偿,是人美的创造力量的表现。这就需要 创造者具有良好的文化思想的修养。
。
1.最平常、最熟悉的事物,只要把它摆在适 当的距离之外去看,就能看到它的美。“树 的倒影比正身美”;“雾”、“雪”、“月” 笼罩下的朦胧美。
2.一种本来惹人嫌恶
的事情,如果把它 推远一点,造成很 美的意象。例如 “卓文君不守寡, 私奔司马相如”。
朱光潜译美学原理
朱光潜译美学原理一、美学原理的重要性美学原理是美学研究的基础,它涉及到美的本质、美的创造和美的鉴赏等方面。
美学原理的研究能够揭示美的规律和特征,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美学原理的探讨还有助于人们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二、美学原理的核心概念朱光潜在《美学原理》中介绍了一系列核心概念,如美的本质、美的表现形式、美的标准等。
其中,美的本质是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朱光潜认为,美的本质是一种超越感性和理性的存在,它是一种内在的体验和情感。
美的表现形式包括艺术作品和自然景观等,它们通过感官的刺激和表现手法来传达美的信息。
美的标准是评价美的价值和质量的准则,它基于人们对美的认知和审美经验。
三、美学原理在美的创造和鉴赏中的应用美学原理对美的创造和鉴赏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美的创造中,艺术家可以通过运用美学原理来创作出更具有美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美学原理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帮助艺术家把握创作的方向和表现手法。
同时,美学原理还为艺术家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规范,促进了艺术的交流和发展。
在美的鉴赏中,美学原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通过学习和运用美学原理,观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手法,提高鉴赏的水平和品味。
美学原理还可以引导观众对美的评价和判断,使其能够辨别出优秀的作品和低劣的作品。
四、美学原理的学术意义和研究方法美学原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通过对美学原理的研究,可以推动美学学科的发展,丰富美学理论体系,拓展美学研究的视野和广度。
美学原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两种。
实证研究通过对实际的艺术作品和审美经验进行观察和实证,揭示美学原理的实际运作机制。
理论分析则通过对美学原理的逻辑推理和思辨,深入分析和阐述其内涵和意义。
总结起来,朱光潜译《美学原理》是一部对美学研究有着重要贡献的著作。
美学原理的研究对于理解美的本质、培养审美能力和推动艺术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试析朱光潜前期美学思想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色彩
美学史研究 29
值 评 价 性 认 知 ”。 接 下 来 , 笔 者 将 用 这 个 结 构 与 朱 光 潜 先生《文艺心理学》中的其他概念进行结合与补充(如 图 1)。
六、美的特征:情感与形象性
根据图 1,我们可以了解到美作为一种价值,是在实 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实践是美的源泉,但是实践并不是美 的本质。当代马克思主义认为,善与美同属于价值,“真” 虽然指的是不以人的意识而转移的客观规律,但人类发现 和认识规律,终究要在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可以说,真、 善、美三者的源泉皆为实践。
朱光潜先生是推动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一代宗师,目 前对于朱光潜美学思想的研究,往往以 20 世纪的美学大讨 论为分界,将其划分为前期与后期两个阶段。朱光潜前期 美学理论也被称为“心理美学”,《文艺心理学》是其前期 美学理论的代表之作。在美学大讨论之后,朱光潜先生开 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对自己早期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进行 批判,并运用唯物辩证法与唯物史观来分析美学问题,形 成其后期以《谈美书简》为代表的“哲学美学”理论。
(二)美的特征在意识调控生理和心理行为方面也有 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朱光潜从美的创造与欣赏角度指出 的生理学常识:节奏感、移情作用与内摹仿,并且这些心 理与生理学观点始终贯穿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始终。
(一)美的特征首先表现在目的性上。上文中已经提 到,从意识目的性的角度来说,区别于功利、实用的“善” 和理性、客观的“真”。在将“美”作为目的时,人的态度 是“无所为而为”的。在求“美”的活动中关注的重点放 在了情感和形象之上,这也与重视功能,物质属性的“善” 和重视逻辑,客观规律的“真”加以区分。所以,情感和 形象性是美的首要特征。
的美学研究之路: 回顾自己美学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解放前和
解放后两个阶段,解放前我对当时西方流行的美学论 著 ( 从最古的到最新的 ) 涉猎过一些……来源当然是 资产阶级的,立场基本是唯心主义的……解放后特别 是美学批判和讨论以后,我才开始认真地钻研马列主 义,并且试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来探 讨一些关键性的美学问题。[1] 作者说明 18-19 对于朱光潜先生在学术上的转型,部分学者认为,是 其迫于政治压力的无奈之举。也有学者认为,是其前期主 观唯心主义思想含有内在的矛盾,导致其难以自圆其说, 从而转向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哲 学美学。 笔者以为,朱光潜的美学思想虽可分为前期与后期两 个阶段,但实不可割裂前后两个阶段的美学思想。他之所 以可以对前期的心理美学进行扬弃,并转型为以马克思主 义为基础的哲学美学,说明其前期的美学思想中必然有辩 证唯物主义的色彩。 本文主要基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将之与朱光 潜先生前期的美学思想进行对比以及补充,以此来试析朱 光潜先生前期美学思想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色彩。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后感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后感前言朱光潜是中国著名美学家和文化评论家,他对西方美学史做了深入研究,阐述了西方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我在阅读《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这本书后,对他的观点和分析有了更深的理解。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分享我的读后感。
美学史与美学的关系朱光潜在书中首先明确了美学史和美学的关系。
他指出美学史是通过对美学理论的发展演变进行历史性的总结,而美学则是对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的研究。
这种明确的区分让我更加清晰地理解了美学的核心内容和研究方法。
古希腊美学思想的影响在书中,朱光潜对古希腊美学思想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他指出,古希腊美学思想对后来欧洲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古希腊对美的追求和强调艺术的重要性,成为后来欧洲美学的基石。
这一点让我更加意识到古希腊文化对整个西方美学发展的深远影响。
文艺复兴对美学的贡献朱光潜还详细地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对美学的贡献。
他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对古典文化的热衷和追求,推动了美学思想的蓬勃发展。
我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对美的理解和创作追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于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有了清晰的认识。
启蒙运动与美学的变革朱光潜还对启蒙运动对美学的变革进行了精彩的阐述。
他指出,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强调理性和自由的重要性,对传统的美学观念进行了冲击和批判。
这种启蒙思潮对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启了后来现代美学的新篇章。
我对启蒙运动的理念和美学思想的变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现代美学的发展与挑战在书的后半部分,朱光潜详细阐述了现代美学的发展与挑战。
他指出,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的文化形态给美学研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美学的出现,对传统美学观念提出了质疑,以及美学研究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等。
这些让我更加意识到美学研究的复杂性和发展的多元性。
总结通过阅读《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我对西方美学的发展历程和核心观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及其价值---------------------------------------一、朱光潜的为学和为人朱光潜1897年10月14日(农历9月19日)出生在安徽桐城阳和一户破落地主家庭。
朱光潜自1925年-1933年留学欧洲,分别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了八年,先后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
他的早期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这段时期写的,他一直在闹穷,官费总是不到,他只有靠稿费生活。
这样,像《文艺心理学》和缩写本《谈美》、《诗论》的初稿,《变态心理学》等都是此间完成。
他用英文写的博士论文《悲剧心理学》在时隔半个世纪之后由他的高足张隆溪译成中文,他在中译本自序里有一段话耐人寻味:“这不仅因为这部处女作是我的文艺思想的起点,是《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萌芽;也不仅因为我见知于少数西方文艺批评家,主要靠这部外文著作;更重要的是我从此较清楚地认识到我本来的思想面貌,不仅在美学方面,尤其在整个人生观方面。
一般读者都认为我是克罗齐式的唯心主义信徒,现在我自己才认识到我实在是尼采式的唯心主义信徒。
在我心灵里植根的倒不是克罗齐的《美学原理》中的直觉说,而是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中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
”[1]的确,尼采的酒神艺术和日神艺术都是逃避的手段,酒神艺术沉浸在不断的变动的漩涡之中以逃避存在的痛苦(动的);日神艺术则是凝视存在的形象以逃避变动的痛苦(静观的)。
这种“从形象中得解救”暗含或者说是契合了朱先生早在出国之前就已确立的艺术是“超脱”现实苦难的鹄(人生艺术化)的观点。
朱光潜最后一次人生的转折点是在北平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对于他这样一个旧知识分子来说,过去接受的是“相当长期的封建教育之后,接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及其价值宛小平内容提要朱光潜的为学为人是统一的。
在精神上的“出世”和“入世”之间,他很好地把中西方美学素材熔铸成一个包罗万象谨严的思想体系。
他提出的美既不在心,也不在物,而是心物媾合结果的命题包含着现代哲学美学反形而上的意蕴。
他是把美学定位在“形而上”和“形而下”之间的。
朱光潜美学的现代价值还体现在他的“根”是立在中国本土文化上的,“人生艺术化”即是这一价值取向的体现。
关键词朱光潜美学为学和为人出世和入世心与物形而下和形而上宛小平,安徽大学中文系副教授230039着就是相当长期的外国帝国主义的教育”。
他面对工农的新政权,有一种“罪孽”的感觉。
洗心革面似乎是他唯一的选择。
我们不能怀疑朱先生是带着一片真诚之心去学习马列的,他甚至试图以马列主义为指导重新清理他的旧美学系统。
他自己特别肯定的著作是《西方美学史》,七、八十年代他又校译了部分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写了《谈美书简》和《美学拾穗集》。
按他自己的供述是解放后就做一件事———学习马列,他的结论是“相知恨晚”。
由是,朱光潜的“为学”是如此。
那么,先生的“为人”又是如何呢?朱光潜喜欢说“人格即是风格”这句话。
其实,他自己的为学和为人也是统一的。
西谚里有句话:“告诉我谁是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一种人。
”那么,朱光潜交往甚密的是些什么样的人呢?朱自清、沈从文、丰子恺、夏丐尊……。
这些名士的人生态度都有些“超然物表”、“清静无为”,因为他们从顶至踵都是个艺术家!朱先生和他们的交往自然学到了不少东西。
朱光潜自己说当看到沈从文的许多文稿都是蝇头小草,改了又改,东删一处,西删一处,密密麻麻,这种勤改的功夫对他自己教益很深。
朱光潜对自己的沧桑人生是如何看呢?也许我们可以从他的室名揣测美学人生所带来的感叹!抗战期间,朱先生取了他素来敬仰的陶渊明诗句:“游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景独游,欣慨交心。
”中的“欣慨”为自己的室名,并嘱友人汪奠基篆刻椭圆方形阴阳文图章两枚以作纪念。
又请马一浮书写室名条幅。
无庸置疑,“欣慨交心”既是陶公的心灵写照,也是朱先生人生观的相契相应。
这里说的“欣”,不是落于浅薄的嬉笑,而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微笑;这里说的“慨”也不是陷于奋激佯狂、神经质般的悲伤,它只是一种感慨,一种伤逝!朱先生的这个室名令人想到弘一法师临终的绝笔也就是“悲欣交集”这四个字。
大师们的心灵总是相通的。
二、朱光潜美学的问题与方法朱光潜很欣赏维柯的研究问题要从问题的开始处做起的观点。
那么,中国现代美学独特形态是什么?在朱光潜看来,它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古代美学;也不同于近代的西方美学。
它应该是这两者比较和综合的结果。
这可以从他在《文艺心理学》里给美下的定义里见出:“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但这种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
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
……在美感经验中,我们须见到一个意象或形象,这种‘见’就是直觉或创造;所见到的意象须恰好传出一种特殊的情趣,这种‘传’传就是表现或象征;见出意象恰好表现情趣,就是审美或欣赏。
创造是表现情趣于意象,可以说是情趣的意象化;欣赏是因为意象而见情趣,可以说是意象的情趣化。
美就是情趣化或意象情趣化时心中所觉到的‘恰好’的快感。
‘美’是一个形容词,它所形容的对象不是生来就是名词的‘心’或‘物’,而是由动词变成名词的‘表现’或‘创造’。
”[2]依朱光潜的看法,美是主(心)客(物)观统一的结果,美也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情趣意象化和意象情趣化”恰到好处的“契合”。
而在这心物媾合中,“是我的情趣和物的姿态往复回流”(移情)。
美也是一种创造(直觉),这种创造(直觉或见)要“恰好”(不即不离)使意象和情趣合而为一(距离)。
显然,朱光潜的美感经验分析是以“形象的直觉”为逻辑起点,融入“距离”说;以强调自觉的审美态度,再融入“移情”说以展开物我之间的双向互动,从而把美感经验描述成为一个有机的动态心理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1)这里面的“形象的直觉”已不是克罗齐单纯在认识论意义上和名理思考(理智)对应的“知”的两种形式之一。
朱光潜的“直觉”是“熔铸知觉、直觉、概念于一炉的‘想象’。
”[3](2)朱光潜的“距离”也不是布洛单纯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距离”。
因为溶入了概念,就必然和道德实践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朱光潜改造了布洛的“距离”说,使之溶入到人生这个大背景下来看美感经验。
这也和他的“人生艺术化”观点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其核心和“魂”是“趣味”,从中可以见出朱先生为什么常讲美是一种创造,一种发现(见)。
这种创造和发现是只有在对有“趣味”人眼里才存在的。
“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盛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
这是精神上的残废。
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4]这和梁启超先生的“趣味干竭,活动便跟着停止”;“趣味丧掉,生活便成了无意义。
”[5]的观点是一致的。
所不同的是,朱先生更加精致化,把美感经验从知觉、直觉、概念作学理的分析。
(3)朱光潜的“移情”说也已不完全是立普斯的移情说。
在朱光潜的“情趣”和“意象”的“契合”里,有“情趣的意象化”(由我及物);也有“意象的情趣化”(由物及我)。
前者部分吸纳了立普斯的移情观点;后者则包含了谷鲁斯的“内摹仿”说。
更重要的是朱光潜用了“意象”和“情趣”这两个包含很深很广意味的中国传统美学范畴。
“意象”这个词最早源于《易传》,叶朗先生认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象’这个概念应该成为审美艺术学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
”[6]“情”字是形声字,从“心”得义,从“青”得音。
孟子讲:“仁,人心也。
”其实就是说仁是一种合乎礼义,发而中节的情感。
这种情感是与生俱来的,但如何表达则有赖于后天的教育。
同时,“青”在中文里本身就有美好的意思。
宋代文学家王圣美例举到:“晴:日之美者。
”“清:水之美者。
”“菁:草之美者。
”“精:米之美者。
”“倩:人之美者。
”“请:言之美者。
”照此类推,“情”字则是“心之美者”。
不仅如此,朱光潜在《诗论》里发挥王国维的“境界”说,而用“情趣和意象的契合”来释。
凡此种种,都可以看出朱光潜是把西方美学加以创造性的阐释和发挥,使之融入到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中去。
这样“批判的综合”(朱光潜语)之后就成了一种新的构成、新的范型。
而且,我们会发现,朱光潜中西合璧的美学理论的架构其“根”是深深地扎在本土上的。
朱光潜讲“美”是一个形容词,所形容的对象不是生来就是名词的“心”和“物”,是由动词成名词的“表现”、“创造”。
他的这个说法是非常现代的,可以说是西方现代哲学美学和古典哲学美学的一个分水岭。
众所周知,维特根斯坦有一个带有颠覆性的说法:“‘美的’这个词比其他词更频繁地出现在某些句子里,如果你注意一下这些句子的语言学形式的话,你就会发现,像‘美的’这样的词更容易被误解。
‘美的’(还有;‘好的’)是一个形容词。
因而你不禁要说:它有某种性质,即‘美的’性质。
”[7]这里,说人们把“美”这个形容词误以为“美的”性质,实际就是“实体”化。
这就是现代哲学、美学反对的所谓“形而上学”。
这是古典哲学的思维方法,是“实体化”(形而上)的思维方法。
逻辑实证主义说这些问题没有意义,不能证实。
语言哲学要清除这些术语。
非理性则反对这种理性主义的余孽。
但另一方面,朱先生又给了名词“表现”或“创造”来替代这个“美”。
并且不作“超验”的肯定。
这反映他对美学这门学科的定位是放在“形而上”和“形而下”之间来界说的。
他晚年曾这样解释道:“第一,美学朝上看,要以哲学为基础,必须从一般出发。
即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认识论和实践论出发。
但是美学不能终止于哲学上的一般,它的特殊任务是对它的特殊对象找出种差,找出艺术掌握现实的方式之所以不同于其它掌握现实的方式,不能以哲学代替美学。
第二,美学朝下看,必须找到各种形式的艺术掌握的一般规律,替个别艺术理论做基础。
但是找个别艺术的种差却是个别艺术理论的任务,美学不必越俎代庖。
”[8]可见,朱光潜是谨慎的,他既不赞成用哲学的思维代替美学的(这多少受反形而上影响);同时又不认为美学仅仅在心理和经验层面就尽了能事。
值此之故,朱光潜主张从美感经验入手分析“美”,认为“什么样的事物才能算是美”的追问还在其次。
他把美学的核心放在“中间地带”(康德称美学研究领域所用术语)———美感经验上面。
也就是说美学的经验背后立着哲学的先验作为依托,但这两者是有区别的,美学同时也要深入到具体的艺术部类中去。
在朱光潜主要是文学艺术。
所以他说“我原来的兴趣中心第一是文学,其次是心理学,第三是哲学。
因为欢喜文学,我被逼到研究批评的标准,艺术与人生,艺术与自然,内容与形式,语文与思想等问题;因为欢喜心理学,我被逼到研究想象与情感的关系,创造和欣赏的心理活动,以及文艺趣味上的个别差异;因为喜欢哲学,我被逼到研究康德、黑格尔和克罗齐诸人的美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