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化控工作方案

合集下载

小麦全程化控技术

小麦全程化控技术
提高社会效益
通过减少农药使用和保护环境,化控技术能够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THANK YOU
染,提高农产品质量。
全程化
03
实现从小麦播种到收获的全程化控,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化控技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 2 3
保护环境
通过减少农药使用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化控技术 能够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提高产量和品质
通过精准调控生长过程,化控技术可以提高小麦 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的需 求。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 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的 发生和传播。
农业防治
采取合理的农业措施,如 轮作、深耕等,减少病虫 害的发生。
成熟期的施肥管理
底肥施用
在小麦播种前,施用适量的底肥 ,以满足小麦生长期间的养分需
求。
追肥管理
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 ,进行合理的追肥,以提高小麦
的产量和品质。
化控技术可以通过促进植物根系发育、 提高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等方式,减少化 肥的使用量。
VS
降低农药使用
通过化控技术,可以增强小麦的抗逆性, 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从而减少农药的使 用。
增加作物抗逆性
抗旱性增强
通过调节植物生长和水分利用,化控技术可以增强小麦的抗旱能力。
抗寒性提高
调节植物生理过程,可以增强小麦的抗寒能力,有助于小麦在寒冷气候条件下正常生长。
02
小麦化控技术
播种前的种子处理
01
02
03
选种
选择抗病虫害、适应性强 、产量高的品种。
拌种
使用杀虫剂、杀菌剂等对 种子进行拌种处理,以预 防病虫害。

公司进境小麦疫情防控管理制度

公司进境小麦疫情防控管理制度

公司进境小麦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公司进境小麦疫情防控管理制度为确保进境小麦装卸、运输、储存、加工等环节过程中防疫要求的落实,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管理办法》及相关的检验检疫要求,我公司特制定《进境小麦疫情防控管理制度》。

一、目的规范进境小麦的接卸、运输、仓储、加工及下脚料处理制度,保证公司疫情防控措施周密、安全、有效。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从国外进口小麦的接卸、运输、仓储、加工、下脚料处理等疫情防控管理。

三、组织管理体系(一)成立公司进境小麦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法律法规,落实检验检疫机构对我公司进境小麦的具体监管要求,全面负责进境小麦从到口岸至加工完毕的整个过程的监督及管理。

(二)公司进境小麦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组长:副组长:组员:四、工作职责(一)领导小组工作职责:1、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规章制度,提高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防疫意识,严防外来有害生物的传入、蔓延。

2、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各项关于进境小麦各项疫情防控管理措施的执行,加强对进境小麦疫情防控的管理。

3、根据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进境小麦运输、储存、加工、使用等各个环节情况。

4、密切配合进出境检验检疫机构监督人员对进境小麦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帮助和协调。

(二)运输装卸执行人员工作职责:1、负责在接到口岸进出境检验检疫局通知后,组织进境小麦采用火车运输方式自口岸至内乡火车站,使用专用车辆从内乡火车站运输至本公司专用仓库,运输过程确保无撒漏。

2、负责联络装卸火车站,做好火车站和卸粮区域的疫情防控措施。

运输过程中,装运车辆等运输工具应采取有效的密封防撒漏措施。

卸货时如发现有霉变、变质等情况,及时报告公司及检验检疫机构。

3、做好进境小麦的计量记录工作,码单上需标明船火车、产地、卸货日期等,并每天汇总报告。

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精选5篇)为了做好2022年小麦春季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95%以上,综合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类指导、节本增效”的原则,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适时组织应急防控,抓住重点地区、重大病虫、关键时期,指导开展综合防治,强化科学用药、减量用药,实现小麦病虫害防治“两增两减”,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

三、防控重点以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麦蚜为重点,密切关注白粉病、麦蜘蛛。

四、防控措施(一)返青拔节期。

以防治小麦条锈病、纹枯病为重点,挑治蚜虫和麦蜘蛛。

加强小麦条锈病病情监测,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防治策略,减少菌源外传,延缓蔓延扩散。

坚持“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并且做到同类区域全覆盖。

防治药剂可选用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丙唑-戊唑醇、氰烯-戊唑醇、烯肟-戊唑醇等。

同时兼防纹枯病、白粉病、麦蚜、麦蜘蛛等病虫害。

当纹枯病病株率达到10%时,可选用井冈-腊芽菌、噻呋酰胺、戊唑醇、丙环唑、烯唑醇、井冈霉素、多抗霉素进行防治。

当白粉病病茎率达到15%-20%或病叶率达到10%时,可选用环丙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戊唑醇、氟环唑、烯唑醇、咪鲜胺、醚菌酯、烯肟菌胺等进行防治,严重发生田块应隔7-10天再喷1次。

当麦蜘蛛每尺行(33cm行长)螨量达到200头时,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马拉-辛硫磷等药剂进行防治,同时可通过中耕除草、合理肥水管理等农业措施,降低田间虫量。

麦蚜田间虫量达到百株500头时,在防病药剂中添加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吡虫啉等药剂一起喷雾防治。

(二)抽穗杨花期。

小麦的化学调控技术

小麦的化学调控技术

程技术等一样,成为提高土地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
化的主要技术。
倒1节
30.00
茎节长(cm)
倒2节
倒3节
倒4节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CK

A B C 调节剂对小麦茎节长度的影响
D
E
促根,壮秆(高肥力)
促根,壮秆(低肥力)
CK 23 21 19 17 15 13 11 9 7 5 3-30 4-9 4-19


千粒重(g)
B
C
D
E
小麦调节剂对千粒重的影响
1.15
穗粒重(g)

1.10 1.05 1.00 0.95 0.90 0.85 CK JM JB JZ NM NB NG NZ 不同调节剂不同时期处理对小麦穗粒重的影响
2.5提高抗逆能力,提高群体质量,防病,防干热风: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吨田宝),根系活力高,叶 片持绿性好,抗干热风效果显著,增产20%以上, 喷施吨田宝 对照
440.00 420.00 400.00 380.00 360.00 340.00 320.00 CK JM

JB
JZ
NM
NB
NG
NZ
不同调节剂不同时期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提 要
1、小麦生产中的制约
因素 2、化学调控技术在小 麦生产中的应用 3、展望
3、展望
由于作物化控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应用面积日益增大,对小麦生产的贡献也随之增加, 化控技术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第一,化控技术的熟 化,包括:调节剂性质选择,应用剂量、时期、方式 的熟化。第二,调节剂功能多元化,抗冷、抗倒伏、 抗病、抗虫、防干热风、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一药多效 的研究逐渐成为趋势。第三,利用天然植物及海洋资 源作为提取调节剂的原料,发展绿色环保型植物生长 调节剂,对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田间高产管理措施

小麦田间高产管理措施

Z a i p e i j i s h u在小麦生产中,播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两者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

本文主要针对小麦4个时期的田间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查苗、补苗、间苗、浇水、施肥、除草、化控、防治病虫害以及收获等,以为实现小麦高产创造有利条件。

一、出苗至分蘖期管理1、查苗、补苗、间苗小麦出苗以后应及时深入田间进行查苗,如发现缺苗断垄问题,应及时采取补种措施。

补种应利用经催芽处理的同品种种子,方法是将小麦种子放入水中浸泡8小时左右,捞出后放在温室环境中催芽,要使种子保持湿润状态,待小麦种子露白后可进行补种。

如果田间有大量的疙瘩苗,要及时间除,使麦苗整齐均匀,在田间分布合理。

根据小麦地的肥力及目标产量确定基本苗数量,一般每公顷应保苗270-330万株。

2、追施分蘖肥小麦出苗后15天左右,即进入了分蘖期,到越冬前如果土壤中的养分不足,植株表现出营养不良的状态,麦苗的生长比较缓慢,秧苗弱小,分蘖量少,应选择在雨天追施分蘖肥。

每公顷施尿素90-105公斤,可促进小麦早分蘖,增加有效分蘖数量。

3、浇水如未降雨的天气持续20天以上,在高温的条件下会出现干旱,土壤墒情变差,小麦因水分不足而生长缓慢,分蘖量减少,应及时向田间灌水。

浇水应采取喷灌的方式,以使水量均匀,水量以保证能将根部土壤湿透为宜。

浇水后观察,如地表出现板结应及时中耕,以将板结消除,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4、化学除草在小麦种植中常伴随杂草的侵扰,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不及时除掉杂草,会形成杂草与麦苗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的局面,不利于小麦的生长,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小麦除草多采用化学除草的方式,入冬前是化学除草的良好时期,由于此时的气温比较高,杂草已基本出土,但田间的草量仍较少,初生杂草幼嫩,其抗药性比较差,而且麦苗还处于初期生长中,未形成荫蔽,利用这一时机喷施灭草剂,可以提高灭草剂的利用率,保证药效。

因此,此时采取化学除草措施可达到用药少,效果好的目的。

小麦春季化控技术

小麦春季化控技术

小麦春季化控技术化控栽培是农业生产上的一项新兴技术,小麦实施化控栽培,可以调控植株的生长发育,增强其抗逆能力,促进早熟、高产。

1、防止倒伏①喷施多效唑。

在小麦起身期,每亩喷洒200ppm多效唑溶液30千克,可使植株矮化,抗倒伏能力增强,并能兼治小麦白粉病和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

②喷施矮壮素。

对群体大、长势旺的麦田,在拔节初期亩喷0.15%~0.3%矮壮素溶液50千克~75千克,可有效地抑制节间伸长,使植株矮化,茎基部粗硬,从而防止倒伏;若与2,4-D丁酯混用,还可以兼治麦田阔叶杂草。

③喷施助壮素。

在小麦拔节期,每亩用助壮素15毫升~20毫升,对水50千克~60千克叶面喷施,可抑制节间伸长,防止后期倒伏,并增产10%~20%。

2、增强抗旱能力在小麦孕穗期,每亩用抗旱剂一号50克,对水2.5千克~10千克,充分溶解后作超低量喷雾,可以缩小叶片上气孔的开张角度,提高植株水势,降低蒸腾强度,增强根系活力,延缓叶片衰老,平均增产16.6%;在缺水地区及旱作麦田应用,则效果更好。

3、防御干热风,增加千粒重①喷施ABT生根粉。

在小麦拔节期,用5~15ppmABT4号生根粉溶液叶面喷施,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亩穗数,增强根系活力,延缓叶片衰老,防御干热风,增产12%以上。

②喷施三十烷醇。

在小麦齐穗期和扬花期,用0.5ppm三十烷醇溶液各喷一次,可使穗粒数增加8.1%,千粒重提高5.6%~6.8%,增产10%~20%。

③喷施石油助长剂。

在小麦扬花至灌浆期,亩喷1000倍石油助长剂溶液50千克,能防御干热风,增加千粒重,平均增产7.8%。

④喷施苯氧乙酸。

在小麦灌浆期,亩喷60ppm苯氧乙酸溶液25千克,也能防御干热风,增加千粒重。

⑤喷施萘乙酸。

在小麦灌浆前,亩喷40ppm萘乙酸溶液50千克,能增加千粒重。

⑥喷施亚硫酸氢钠。

亚硫酸氢钠是一种光呼吸抑制剂;在小麦孕穗至灌浆期,每亩用亚硫酸氢钠50克,对水50千克喷施,隔10天左右再喷一次,可增产10%以上。

小麦全程化控技术

小麦全程化控技术

小麦全程化控技术在小麦生长发育各阶段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化学调控,培育高质量的群体,有利于小麦高产、稳产、抗灾。

一、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是一项最为经济的化控技术措施。

一种方法是将种子包衣,在包衣剂配方中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

另一种方法是将种子直接用配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溶液浸种或拌种。

用生长延缓剂拌种,出苗虽延迟几天,但分蘖发生早,单株带蘖率高,苗矮壮,叶色浓绿。

适用处方有:(1)用50%矮壮素水剂16~33倍液浸种6~12小时,阴干后播种。

(2)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8克,对水1.5公斤,拌麦种7.5公斤,阴干后播种。

(3)矮苗壮15克,加水1.5公斤,拌麦种7.5公斤,阴干后播种。

(4)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1克加水5~10公斤拌麦种,阴干后播种。

(5)壮丰安乳油0.75毫升加水1公斤,拌种后略阴干即播种。

以上处方,若遇干旱,可以每亩种子另加20~40克抗旱剂黄腐酸或15~20克保水剂拌种。

二、冬前苗喷施生长延缓剂冬前苗喷施生长延缓剂,目的是削弱顶端优势,增加分蘖。

一般在未经生长延缓剂拌种的田块采用,于2叶1心期或3叶期喷施。

适用处方有:(1)每亩用15%多效唑40~60克,加水50~60公斤喷叶。

(2)每亩用矮苗壮60克,加水50~60公斤喷叶。

(3)每亩用5%烯效唑35~40克,加水50~60公斤喷叶。

(4)每亩用壮丰安25~30毫升,加水25~30公斤喷叶。

三、返青苗喷施生长延缓剂冬前形成的壮苗,遇暖冬气候在返青时旺长,易造成拔节提前,群体过大,需用生长延缓剂调控。

适用处方有:(1)50%矮壮素水剂对水250~500倍喷叶。

(2)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60克,加水40~60公斤喷叶。

(3)每亩用矮苗壮60克,加水40~60公斤喷叶。

(4)每亩用5%烯效唑25~30克,加水40~50公斤喷叶。

(5)每亩用壮丰安25~30毫升,加水25~30公斤喷叶。

四、拔节期喷施生长促进剂拔节期叶面喷施生长促进剂增强顶端优势,控制小分蘖发生,以提高成穗率,为后期形成大穗创造条件。

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昭通市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的通知

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昭通市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的通知

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昭通市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3.30•【字号】昭政办发〔2021〕18号•【施行日期】2021.03.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粮食市场管理正文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昭通市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的通知昭政办发〔2021〕1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昭通市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1年3月30日昭通市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决策部署,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的通知》(云政办函〔2021〕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巩固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成果,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稳定粮食生产,结合昭通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稳定粮食生产,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的生命线。

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处理好发展粮食生产和发挥比较效益的关系,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

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准确把握市情、粮情,持续提升粮食稳产保供能力,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产能有提升、产量不下降。

二、重点工作(一)全面加强耕地保护。

市、县、乡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履行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根据国土“三调”成果反映的耕地真实情况,及时调整完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全面落实耕地责任保护目标,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农作物化控

农作物化控
5、旗叶刚抽出时,亩喷洒20g乙烯利,旗叶变大叶色浓绿,灌浆快,粒重 高,株高低(4-5节缩短3-8cm),增产20%左右。
六、诱导雄性不育
1、MH 旗叶抽出前连续3次喷洒100-1000ppm
2、乙烯利 最具应用价值,相对不育率高达85-100%。小麦孕 穗期(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减数分裂期)喷洒3000-8000ppm溶 液50kg / 亩。由此产生的包颈,可用混用或后用20-40ppmGA 的方法消除。
4 根系活力、抗低温能力显著增强
3叶1心期,48h0℃低温死苗、死叶、死蘖率显著降低。
甲.多种子处理对小麦萌发和出苗的影响(何钟佩1997 )
项目
京冬6号
京411
CK
浸种
CK
拌种
用量
150mg/kg
3ml/10kg
发芽势 58
45
65
49
发芽率 95
92
96
92
出苗率 89
82
91
85
出苗差异d 0
1、乙烯利
作用:降低株高(穗位高降低25cm),促进根系发育, 8- 9层气生根数目增加。
副作用:穗小粒少、易秃尖,粒重低,败育率高。
2、乙烯利复合药剂
甲哌鎓.乙烯利、玉米健壮素(40%羟烯腺.乙烯利)、壮 丰灵(30%油菜素内酯.乙烯利)、玉黄金等。
次,水种比1:1,播前晾干。 作用:促进萌发,促根壮苗,增强抗旱、抗病能力。
2、苗期 未浸种处理的春播棉田,2片真叶,40mg/L喷洒。 夏播棉3- 4叶期~现蕾,据长势0.5-2g,喷洒。 作用:防止高脚苗,壮苗抗旱。 配套措施:夏播棉(3- 4叶)追肥
3、蕾期喷洒
地膜棉、多雨年份和强长势棉田,初蕾期使用;正常长势 棉田盛蕾期(4-5果枝)开始使用。据长势用0.5-1.2g(强长 势棉田1.5g),兑水10-15kg,适宜浓度50-80mg/L。株株着 药,均匀喷洒;旺株多喷,弱株少喷。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防控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防控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防控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0.04.01•【字号】鲁农保字〔2020〕6号•【施行日期】2020.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防控方案的通知各市农业农村局:今年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等流行性、迁飞性重大病虫害在全国范围内呈早发、重发趋势,沙漠蝗在东非、西南亚罕见暴发,东亚飞蝗在个别新生宜蝗环境存在突发性风险,对我省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为切实做好重大病虫害防控,保障农业安全,我厅组织制定了《山东省2020年小麦条锈病防控方案》《山东省2020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方案》和《山东省2020年东亚飞蝗防控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抓好措施落实。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2020年4月1日山东省2020年小麦条锈病防控方案小麦条锈病是一种通过高空气流传播的流行性、毁灭性重大生物病害,具有暴发性强、蔓延速度快、危害损失重等特点,一旦发生流行,将对小麦产量造成严重损失。

近期,小麦条锈病在西南汉水流域、黄淮南部和西南地区扩展快、病情重。

据全国农技中心通报,截至3月25日,江汉、江淮、黄淮南部和西南麦区11个省(市)375个县(市、区)见病,发生面积1327万亩,是近10年来同期发生面积最大、程度最重的一年。

最北已扩至河南夏邑县以北,较常年提早1个月,极大程度增加了在我省大范围流行的风险。

为切实做好我省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防止大面积流行成灾,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策略和任务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牢固树立防灾夺丰收思想,突出重点区域、关键环节,实行“带药侦查,打点保面”和“统防统治、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相结合的防控策略,狠抓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控,积极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将病害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

春季小麦化控技术小麦春季控旺方法

春季小麦化控技术小麦春季控旺方法

contents •春季小麦生长特点•化控技术对春季小麦生长的影响•小麦春季控旺方法•春季小麦化控技术的实施•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目录春季小麦容易受到干旱、低温、病虫害等不利条件的影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春季小麦生长的挑战主要是应对不利条件,提高小麦的抗逆性,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

化控技术的定义和作用化控技术的定义春季小麦化控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化学调控手段来控制小麦生长的方法。

化控技术的作用通过调节小麦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小麦的抗逆性、产量和品质。

化控技术对春季小麦生长的影响030201化控技术的优缺点优点缺点农业措施控旺使用如多效唑、矮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抑制小麦过度生长。

使用叶面肥使用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等,可以为小麦提供营养,同时也能起到控制生长的作用。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VS镇压控旺通过镇压,可以抑制小麦的生长,同时也可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

要点一要点二深中耕控旺通过深中耕,可以切断小麦的部分根系,从而抑制其生长。

化控技术的实施步骤确定化控对象选择合适的药剂确定施药时间和次数规范施药操作化控技术的实施效果评估通过实施化控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减少倒伏的风险。

防倒伏效果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由于化控技术可以控制小麦的生长速度,优化植株的养分分配,因此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

通过化控技术,可以改善小麦的品质,如提高蛋白质含量、降低不完善粒比例等。

由于化控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合理轮换用药为了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应该合理轮换使用不同的化控药剂。

同时,还要注意药剂的残留期和残留量,避免对后续作物造成影响。

安全第一在实施化控技术时,必须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施药人员需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药剂,特别是在高温天气下要避免中暑等风险。

加强田间管理在实施化控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田间管理。

如合理施肥、浇水、除草等措施,以促进小麦的健康生长。

化控技术的注意事项完善化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深入研究化控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条件,提高化控技术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小麦提供更加精细的化控技术方案。

2024年小麦一喷三防指导方案

2024年小麦一喷三防指导方案

2024年小麦一喷三防指导方案概述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了增加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加强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控工作。

为此,制定了2024年小麦一喷三防指导方案。

这一方案主要包括病害防控、虫害防控和杂草防控三个方面的措施。

以下是具体的指导方案。

病害防控1. 强化田间管理,加强排灌和病害监测。

及时清理病残株、秸秆和田间杂草,保持田面清洁,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繁殖。

定期巡视田地,发现病害症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2. 注意选用抗病优良品种。

选用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小麦品种,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加强新品种选育和引进工作,推广抗病新品种的种植。

3. 加强化学防治。

合理选用药剂,注意药剂的使用时机与用量,避免过量施药和使用过期药剂。

注意选择环保、低毒的药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定期轮换使用不同类别的药剂,避免产生药剂抗药性。

虫害防控1. 制定科学合理的虫害防控措施。

根据不同虫害的生活史、发生规律等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方案,包括灭蝗、杀虫、围堰等。

同时,加强对昆虫的监测,掌握虫害发生的规律,及时采取措施。

2. 加强农田环境调控。

合理利用农田各有机资源,增加益虫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增加农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适时进行水田鱼类放养,培育水生生物,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

3. 加强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加强对害虫天敌的研究,发现害虫的天敌并扩大其数量,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杂草防控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进行耕作和翻土,减少土壤中杂草的数量。

注意选择合适的耕作深度和耕作方式,保持土壤的松散和通气性。

2.合理使用除草剂。

在杂草生长期内选用适量的除草剂进行喷洒,控制杂草的数量。

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防止对小麦产生负面影响。

3.采取物理防治方法。

如利用地膜覆盖、棕块覆盖等方式,阻断杂草的光合作用,抑制杂草的生长。

结语2024年小麦一喷三防指导方案的实施,将有效地控制小麦病虫害和杂草的发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2023年粮食作物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

2023年粮食作物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

2023年粮食作物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近年来,由于轻简化栽培技术快速推广、收割机械跨区远距离作业、除草剂不合理使用等原因,我国粮食作物田杂草群落不断演替变化,种群结构日趋复杂,恶性杂草发生密度逐年增加,抗药性水平持续上升,严重威胁我国粮食作物生产安全。

为有效防控水稻、玉米、马铃薯田杂草危害,提高单产,确保粮食作物稳产增产,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原则根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粮食作物稳产增产和除草剂减量控害为目标,按照“综合防控、治早治小、减量增效”的原则,突出恶性杂草、重点区域、关键环节,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达标防治,转变防控方式,采取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化学措施为重要手段,辅以物理、生态等防治措施的综合治理策略,强化科学安全用药指导,实现粮食作物田杂草绿色可持续防治的目标。

要求杂草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防治效果90%以上,杂草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

粮食作物田杂草防控应该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坚持综合防控。

充分发挥轮作休耕、深耕除草、覆盖除草、调控水层等农业、物理及生态措施的作用,降低杂草发生基数,科学推广“封杀结合”的化学除草技术。

坚持治早治小。

出苗期和幼苗期是杂草防控的关键阶段。

根据粮食作物栽培模式、土壤墒情以及除草剂特性,优先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杂草幼苗期趁早实施茎叶喷雾处理,提高杂草防治效果。

坚持减量增效。

大力推广除草剂减量使用技术,选用高效安全除草剂品种和增效助剂,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除草剂产品,坚持对靶选药、适时适量施药,严防违规用药,避免乱用药。

二、技术措施(一)稻田杂草防控方案根据水稻种植方式、杂草种类与分布特点,开展分类指导。

重点防控稗属、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水苋菜属、鸭舌草、野慈姑、雨久花等阔叶杂草,异型莎草、萤蔺等莎草科杂草。

一是非化学控草技术。

精选种子。

通过对稻种过筛、风扬、水选等措施,汰除杂草种子,防止杂草种子远距离传播与危害。

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方案(2篇)

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方案(2篇)

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方案小麦赤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小麦生长的病害,其病害具有隐蔽性强、传播快、易发生暴发流行等特点,给小麦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控小麦赤霉病,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一、加强病害监测和防治预警1.定期开展小麦赤霉病监测工作,重点监测播种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情况。

2.建立健全小麦赤霉病防治预警系统,利用气象条件、历史数据等进行科学预测和判断,提前采取防控措施。

二、加强田间管理措施1.选用耐病品种,加强良种繁育工作,提高小麦的整体抗病能力。

2.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提高小麦的生长健康状态,增强其抗病能力。

3.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源和传播途径,避免病害的扩散蔓延。

三、科学施用化学防治药剂1.选择有效的化学防治药剂,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科学施用化学药剂进行病害的控制。

2.注意药剂的合理用量和施药方式,避免产生药害和药害残留等问题,确保防治效果。

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1.组织培训会议,普及小麦赤霉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农民对病害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2.加强技术指导,及时解答农民在防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高防治效果和农民防治意识。

五、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1.建立健全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对各项防控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总结经验,不断改进防控工作,提高小麦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综上所述,针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工作,我们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实施田间管理措施、科学施用化学防治药剂、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以及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等多方面的工作,才能有效遏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小麦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方案(2)小赤霉病是我县小麦上重大灾害性病害,危害不仅导致产量大幅下降,而且严重影响品质。

据专家预测,___年我县小麦赤霉病重发趋势明显。

为切实抓好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增强防治预见性、主动性、科学性,确保午季粮食丰产、丰收,结合省市赤霉病防控方案要求,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思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加强___领导,落实属地责任,强化行政推动,实现赤霉病防控全覆盖;强化赤霉病监测和预警,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坚决控制小麦赤霉病危害,保障小麦增产和质量安全目标实现。

小麦一喷三防项目方案(二篇)

小麦一喷三防项目方案(二篇)

小麦一喷三防项目方案为扎实开展今年我街道小麦“一喷三防”工作,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力夺今年夏粮丰收,根据市农业局、财政局《___年市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实施方案___》的文件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补助政策意义小麦“一喷三防”是在小麦穗期一次性喷施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重点防治蚜虫、吸浆虫、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增强小麦抗逆性,防干热风、防倒伏,增加小麦粒重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小麦稳产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

全面实施小麦“一喷三防”,对确保夏粮丰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补助范围和对象今年,我街道小麦“一喷三防”补助政策继续实行全覆盖。

补助对象为所有自愿实施小麦“一喷三防”的农户或代种粮农户进行喷防作业的社会化服务___、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街道将按照“谁实施、补助谁”的原则,提高补助的针对性,充分发挥补助政策对植保、土肥、农机等社会化服务___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作用。

三、补助方式、内容和标准小麦“一喷三防”补助,采取物化补助的方式。

中央和省补助资金只限对农户、社会化服务___等实施“一喷三防”所用的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等(以下统称“药剂”)进行物化补助,不得用于服务费、作业费等。

补助标准为每亩___元。

街道财政和村___可根据市有关文件要求,对代农民进行喷防的社会化服务___、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的服务费、作业费给予补助。

四、操作办法和程序为确保我街道小麦“一喷三防”补助政策的全面落实,各村要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强化措施落实。

(1)在小麦“一喷三防”关键时期,除市农业局___市农技人员分片包干进行技术指导外,街道也将___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分片包干,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田。

(2)街道负责将补助面积落实到所辖各村,并对所辖各村上报的小麦种植面积进行审核。

将药剂发放到各村,并按要求对各村小麦面积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用化控技术控制小麦旺长正适时

用化控技术控制小麦旺长正适时

常用生长调节剂及其作用效果
多效唑
多效唑是一种常用的植物生长 抑制剂,可以抑制植物的细胞 分裂和伸长,增加植物的抗逆
性和产量。
乙烯利
乙烯利是一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 节剂,可以促进植物的成熟和衰 老,减少植物的营养消耗,提高 植物的产量。
缩节胺
缩节胺是一种常用的植物生长促进 剂,可以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氮 代谢,改善植物的形态和结构,提 高植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山东省某地区的小麦化控实践
总结词
在山东省某地区,通过使用化控技术,改善了小麦的生长环境,提高了抗逆性和产量。
详细描述
该地区在小麦生长过程中,采用了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法,改善了小麦的生长环境,提高了抗逆 性,如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进而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河北省某地区的小麦化控实践
总结词
在河北省某地区,通过使用化控技术,实现 了小麦的优化生长,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化控技术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改善小麦的形态和结构
01
化控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小麦的旺长,改善小麦的形态和结构
,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和产量。
提高小麦的产量
02
使用适当的生长调节剂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一般可以提
高10%-20%的产量。
降低小麦的生产成本
03
使用生长调节剂可以减少化肥和水的使用量,降低小麦的生产
化控技术并不是对所有作物都 适用,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的特
点进行选择和应用。
可能产生药害
不当的使用化控技术可能会对 作物产生药害,影响作物的生
长发育。
化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化控技术将逐渐实现智能化,通 过智能化设备进行自动监测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2021年小麦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方案

2021年小麦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方案

等药剂。

对大螟,采取"巧治二代、狠治三代"的防治策略,掌握在卵孵高峰期用药防治,对三代重发地区,于大螟卵孵盛期内水稻破口初期用药控制白穗,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茚虫威等药剂。

4稻瘟病坚持"抗病品种种植为基础、药剂防治为关键"的防控策略。

一是因地制宜种植抗(耐)病品种。

二是药剂防治,把握"重在预防、早抓叶瘟、狠治穗瘟"的防治思路。

常发区可用肟菌•异噻胺种衣剂拌种,或者在移栽前喷施三环唑等送嫁药,预防前期稻瘟病的发生。

苗、叶稻瘟在发病初期用药防治,穗稻瘟在破口初期用药预防,阴雨寡照天气多的年份,在齐穗期再用药一次。

可选用春雷霉素、枯草芽抱杆菌等生物药剂单剂及其复配剂;或选用三环唑、稻瘟酰胺、嘧菌酯、毗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等化学药剂。

5纹枯病在加强肥水管理、合理密植的基础上,适时施药防治。

—是合理肥水管理。

合理密植,提高植株群体通透性,降低植株间湿度减轻病虫发生程度;科学肥水运筹,适时搁田,提高群体质量。

二是坚持"早治狠治"的药剂防治策略。

重点抓好分蘖拔节期防控,首次施药时间提早到病穴率5%,发病初期选用持效性长的嘧菌酯、氟环唑、噻咲酰胺、苯甲•丙环唑、醚菌•氟环唑、肟菌•戊唑醇等单剂或复配剂。

一般发生年份和区域,可选用井冈霉素A、井冈•蛇床素、低聚糖素、解淀粉芽抱杆菌等生物药剂。

6稻田杂草坚持生态控草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的防除策略。

通过提高种植管理水平,培育壮苗健苗,发挥生态控草作用;科学选择药剂品种,适时开展化学除草。

一是实施轮作换茬。

对上年草害严重的水稻田实施轮作换茬,减轻杂草发生基数,压缩重草田面积。

二是开展种子精选。

精选水稻种子,汰除混杂在水稻种内的杂草种子,指导农户做好自留种的筛选工作,减少杂草种源。

三是培育壮苗健苗。

提高整地质量、合理运筹施肥,促进水稻壮苗早发,增强抗逆性;大力推广中耕除草等技术,营造"苗欺草"的良好农田生态。

小麦抗逆稳产化控技术

小麦抗逆稳产化控技术

小麦抗逆稳产化控技术
吕丽华;张丽华;姚海坡;贾秀领
【期刊名称】《现代农村科技》
【年(卷),期】2017(0)2
【摘要】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质,它可影响和有效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在冬小麦上主要用于提高其抗倒伏性能.通过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小麦茎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从而筛选出小麦在起身期、孕穗期和灌浆期较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使用方法.
【总页数】1页(P24)
【作者】吕丽华;张丽华;姚海坡;贾秀领
【作者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5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5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5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5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商丘地区小麦高产稳产抗逆应变栽培技术规程
2.邢台市小麦节水、抗逆、稳产品种试验示范
3.中强筋小麦新品种漯麦163丰产、稳产、抗逆及适应性分析
4.小麦新品种漯麦906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分析
5.小麦抗逆稳产高品质栽培技术应用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化控工作方案
小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范围内,小麦产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一直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为了保障小麦产业的稳健发展,保证粮食供给安全,我国提出了小麦化控工作方案。

本文将介绍小麦化控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

一、小麦化控工作方案的介绍
小麦化控工作方案是指通过科技手段和管理措施,控制小麦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优化栽培技术,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二是控制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三是加强小麦种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推广适应性好、产量高的新品种;四是加强小麦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和监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1. 优化栽培技术
小麦的高产和优质主要取决于良好的栽培技术。

为了实现小麦生产的高产和高质,首先需要优化栽培技术。

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合理施肥:对小麦生长发育的每个阶段进行个性化施肥,保证植株得到足够的养分。

(2)合理密植:小麦的密度应该根据不同的品种和土壤
条件来进行调整,使每株植物间距适中,互不干扰。

(3)合理灌溉:保证小麦生长过程中有足够的水分,在
干旱、半干旱地区要注重补水,合理调配水资源。

(4)合理管理:及时割草、拔花等管理措施,保证植物
生长有序,不会因过度竞争影响植株的生长。

2. 控制病虫害
小麦生长过程中,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小麦化控工作方案中,控制病虫害是非常重要的。

主要措施包括:
(1)统一防治:加强小麦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对勾线病、赤霉病、叶枯病、蚜虫等小麦的主要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措施。

(2)合理施药:采用合理的农药施用方案,减少药物残
留和环境污染,同时保证效果。

(3)稳定栽培:采用稳定栽培方式,避免常年同一作物
种植,同时适时开展轮作,减少病虫害的危害。

3. 推广新品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品种不断涌现。

选育新品种不仅能够增加产量和品质,还能够提高小麦抗逆性和抗病性。

为了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小麦化控工作方案中推广新品种是非常必要的。

推广新品种的目的是:
(1)适应性强:新品种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提高小麦的生长适应性。

(2)高产品质好:通过选育新品种,确保小麦的产量和
质量都具有更高的潜力。

(3)抗逆抗病:新品种具有更好的抗逆性和抗病性,能
够减少病虫害的危害,降低施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4. 加强管理和监测
小麦的生产需要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因此,在小麦化控工作方案中,加强管理和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主要措施包括:
(1)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加强
科学合理的管理。

(2)建立小麦产业数据监测系统,对小麦的生长生产过
程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加强科研合作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
理水平。

二、小麦化控工作方案的实施效果
小麦化控工作方案自提出实施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探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小麦产量的提高
通过实施优化栽培技术、控制病虫害、推广新品种等措施,小麦产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在一些主要小麦生产省份,小麦
的单产已经迈过10吨的台阶,其中超过11吨/公顷的高产地区也不在少数。

2. 小麦品质的提高
提高小麦品质一直是小麦工作者的追求目标。

通过推广高产种植、科学施肥、精细管理等措施,小麦品质得到了提高。

在小麦化控工作方案的指导下,小麦的蛋白质含量、面筋质量、品味等质量指标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3. 提高小麦种植效益
小麦化控工作方案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小麦产量和品质,同时也提高了小麦种植效益。

由于精细管理、合理施肥、控制病虫害等措施的有效实施,使得小麦生产实现了高效、稳产、健康等生产目标。

4. 促进小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小麦化控工作方案的实施,为小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推广新品种、加强管理和监测等措施,帮助小麦生产实现产业化、科技化、现代化,为农民增收、农产品提质、农村经济增长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小麦化控工作方案对于促进小麦产业的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小麦化控工作的研究和实施,不断提高小麦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小麦作物在支撑国家和人民繁荣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