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地震勘探论文2篇
地震勘探论文
![地震勘探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9f6b8be51e79b89680226a2.png)
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炭勘探中的应用
![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炭勘探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5b955a36137ee06eef9181e.png)
- 144 -生 产 与 安 全 技 术就是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这也是需要工程设计和维保单位进行重点性关注的问题。
防火门监控系统作为专门监控防火门的一个专用系统,因此监控系统的界面要能够直接、直观地反映当时防火门的状态,其单一的控制功能,能够对常开防火门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专有功能就能够有效满足消防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所以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选择专用的防火门监控系统,杜绝采用单一的火灾报警控制器来进行代替。
3.2 消防电气中防火门监控系统的应用特点(1)容量大、手动控制在消防电气中电源作为其生命线,通常电源的性能就可以直接影响整个产品的使用功效,那么,在当前防火门监控系统安装过程中,通常都是采用分布式的电源,且监控分机自带电池,并安装在弱电间现场取电于消防电源。
这样可以保证在任何火灾情况下,防火门监控系统都不会受到干扰,并且防火门监控系统中一台监控器,通常可以监控到4000多个防火门,多个监控器之间还能够进行无缝通信连接。
由于一般火灾条件下的环境都较为恶劣,并且无法预测,防火门监控系统的手动控制功能就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控制方式,其可以在确认火灾条件下,直接按下按钮,实现一个迅速控制防火门的功能。
那么通常防火门监控器会有多个手动操作键,直接对接控主机总线进行相应的程序编写,就可以实现多个防火分区防火门的手动控制。
(2)直观、可配接联动闭门器在实际的防火门监控器安装过程中,通常都会采用液晶显示器,并且平常都会利用文字表格的方式来显示各个防火门的实时状态,这些状态信息都较为丰富、直观,消防人员查看这些信息也较为方便,同时也便于实际维护工作的开展。
另外防火门监控系通常都可以配接多种联动闭门器,可以对各种闭门器进行良好的联动操作,防火门作为整个建筑中的重要防火设施,在实际的火灾状况下,消防门自身功能的有效发挥,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要注重对防火门的实际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确保防火门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功能。
煤层气井间地震采集方法探讨
![煤层气井间地震采集方法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1aac2cb2cc58bd63186bdd7.png)
煤层气井间地震采集方法探讨摘要: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地球物理测井是识别煤层、分析煤层特性、评价煤层气储层的重要手段。
地面地震勘探与井中、井间地球物理技术的结合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必然趋势。
井间地震能在地面三维或四维高分辨率地震、测井之间搭起一座相互联系的桥梁,将其所提供的丰富的超高频率资料与其它资料综合研究,可以解决薄互层、储层连通性等复杂的地质问题。
本文从煤层气井间地震的采集出发,全面探讨了采集的各项技术及注意细节,为煤层气井间地震数据的采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裂隙测井评价井间地震观测系统井距扇1、煤层气储层特征煤层气包括基质表面的吸附气、煤层裂缝与割理中的游离气、煤层水中的溶解气和煤层间夹层的游离气4部分。
从储层物性上看,煤层气藏是基质、裂隙的多重变形介质体系。
煤层的裂缝有天然裂缝、构造裂缝和人工压裂缝。
天然裂缝(又称割理)是煤化作用和构造应力影响的结果。
割理有方向性,是控制煤层方向性渗透的主要因素。
构造裂缝和人工压裂缝的发育规律要复杂些。
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在煤岩基质中。
只有当储层压力降低后才可从基质中解吸出来。
煤岩裂隙中多被水充满,而裂隙是煤层中的主要运移通道,煤层气需要通过排水降压方式才得以采出。
故煤层气产量受煤岩性质、压力水平和两相渗流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煤层气储层多为低压、低渗透。
2、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与常规油气储层相比,煤层气储层具有双孔隙结构系统特点,煤层气的储集只有少量以游离态存在,大部分吸附于煤层表面,吸附气不像常规油气那样以一种独立空间存在的气体对测井曲线产生影响,而是依附于煤的其他四种工业分析组分[1-4]。
我国煤层气测井技术最初是从国外引进,在石油测井和煤田测井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有的油气藏测井基础理论不适用于煤层气测井。
显然,在煤层气解释评价中,体积模型、孔隙度、饱和度方程是不能直接套用的,必须对其进行深化研究,建立适合煤层气测井的解释方法和模型,才能对煤层气做出正确评价。
2021年煤田地质勘查论文
![2021年煤田地质勘查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db4bec714791711cd791772.png)
2021年煤田地质勘查论文1工作现状分析(1)矿井防治水工作发展良好。
由于煤矿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物质,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延伸,煤矿行业正向着事业性行业发展,但是由于过渡开采,无节制无计划的索取,大部分的浅层煤矿资源均以枯竭,为了保证工业生产能够顺利推进,很多煤矿已经开始乡下开采更深层次的煤矿资源。
深部开采工作不但要求更加高超的开采技术,还改变了地下环境,其中防治水工作是深层煤矿资源开采的重点,通过有效的防治水工作能够延长矿井寿命。
因此在防治水工作上各部门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此减少能源开发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2)煤矿开采区的环境问题得到了重视。
长期不合理的开采,影响了煤田开采区域的环境,尤其是当地居民的生活。
现代社会是以节约以及环保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的,现代资源开发应当是以友好性开发作为基础的,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在煤田开采区环保工作中,国家加大了投入,并针对不同的环境状况提出了不同的环保工作计划,从而保证环境经济共同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
2煤田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地质问题(1)水资源缺乏影响经济发展。
我国水资源丰富地区相对煤炭资源较少,相反,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
据统计,我国北方占有90%以上的煤炭资源,但是只有30%的水资源,而在陕、晋、宁等煤炭储量丰富的地区,水资源占有量少于10%。
很多煤炭生产地用水都需要依靠水利工程或者小流域水资源,当地的实际用水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改革开放后,我国煤矿地区的水文地质研究工作发展受到了限制。
水资源的缺乏不但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更会阻碍煤矿行业的发展。
(2)水害事故不断。
我国的煤田行业发展迅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前由于对煤矿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因此各地都大量进行煤炭资源的开发。
但是我国北方煤田地区大部分都含有含水层,而浅层煤矿开采完全后,很多煤矿企业都开始向着深层煤矿资源着手开发。
但是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水害事故频发。
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炭勘探中的应用分析
![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炭勘探中的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7a3ad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4e.png)
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炭勘探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在矿产资源勘探过程中对地震勘探技术进行应用,不仅能够对所在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有效的获取,还能使勘探工作的质量及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这对于矿产开发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目前尚须加大探索地震探勘技术应用,持续性发挥该技术优势价值,促进煤炭勘探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下文将对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炭勘探中的应用展开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地震勘探技术;煤炭勘探;1 地震勘探技术的相关特点第一,在地球物理勘探当中,地震勘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勘探方法,其在实践当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矿产资源勘探、石油钻探以及天然气勘探等。
第二,地震勘探技术可以通过多种专业设备,对所在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第三,地震勘探技术具有较高的回报率和准确率,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勘探时,勘探技术的分辨率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分辨率不高,就可能会影响到勘探结果的准确性,导致相关工作没有科学的依据作为支撑。
对于矿产资源勘探而言,其在分辨率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
而地震勘探技术在分辨率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利用绕射波或者是回转波的形式进行特殊地质环境的勘探,尤其是三维地震勘探,能够将地层当中的细小变化直观的体现出来,并为企业提供精准、细致的地质数据,这也是企业实现矿产资源有效勘探的基础。
2 煤炭勘探中应用地震勘探技术价值煤炭实际勘探过程中,勘探技术选取的正确性,直接决定煤炭勘探最终成效。
将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于煤炭勘探中,体现的应用价值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地震勘探技术满足煤炭勘探需求。
我国经济体系不断创新改革,我国地震勘探技术有效提高,完善的地震勘探技术体系,为我国煤炭地震勘探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保证,特别是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提高了地震勘探精准度,以此来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
应用地震勘探技术,增强实际勘探中实际分辨率,保证地震数据可靠性及全面性。
基于分辨率较强的地震信息条件下,煤炭工作开展提高生产效率及安全性。
煤田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分析
![煤田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8822be1711cc7930b71660.png)
煤田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分析摘要:煤炭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的基本资源,煤炭的开采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备受重视的行业,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资源种类较为丰富,煤炭资源分布更是较为广泛,利用煤田地震勘探技术进行煤田开采能够提高开采效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煤田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关键词:煤田;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分析前言煤炭是我国的一项重要资源,煤炭在大部分的工业生产之中都能够发挥其作用,煤炭的使用提高了我国工业生产的生产效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煤炭资源的开采也会受到反向的刺激,从而相关的技术会得到不断的进步,煤田地震勘探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简单从两个方面对煤田地震勘探技术进行分析和讨论。
1、煤田地震勘探技术基本概况1.1煤田地震勘探技术的基本概念对于煤矿开采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探测煤矿的位置和形状,判断其可开采面积以及是否具有开采价值,传统的勘探方式十分危险,可能需要用到炸药等,无法保证人身安全,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一些科研工作者将地震波应用到煤田勘探之中,众所周知,地震波能够在地下进行传播,较其他波段的波形来说,地震波受到的影响较小并且在受到阻碍时可以进行折射与反射,因此将地震波应用于煤矿开采之中,就能够快速的了解到地下煤炭的形状和厚度。
利用相关仪器将地震波进行发射,地震波会在地下进行传播,当遇到阻碍时地震波会进行反射,在反射的同时,利用相关的波段接收仪器对地震波进行接收,之后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煤矿的情况。
1.2煤田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前景我国的经济目前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许多工业生产都需要煤炭资源作为后备来使用,因此煤炭行业在短期之内还是不会衰落的,大力发展煤炭行业就意味着会刺激煤炭相关行业的发展,作为目前煤炭行业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煤田地震勘探技术也会在大力发展煤炭行业之时得到技术的支持和进步。
煤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目前煤田地震勘探技术相关仪器的精密度以及便携程度还可以在技术的支持下做的更好。
煤田地质勘探论文
![煤田地质勘探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aecbb2b5727a5e9856a61b1.png)
煤田地质勘探论文【摘要】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在地质勘探中带来的问题不断显现。
如对环境的污染影响问题、采矿不安全问题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技术要求达不到的问题,只有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才能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通过采用先进的水平钻机技术、遥感技术与全数字地震探测技术对地质勘探工作进行全面保障。
通过技术的不断更新,产品的不断进步,促进我国煤炭开采行业施工技术不断进步。
【关键词】煤田地质;勘探;问题;环境;技术;污染;信息1、引言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大。
在煤炭资源开采前需要对当地的煤田地质进行勘探,及时对勘探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在煤田地质勘探中,有可能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破坏,所以需要及时做好保护工作。
同时,应用新技术可以避免环境污染、勘探不准确的问题。
本文对煤田地质勘探的三项主要技术进行分析,结合不同的煤田特点应用恰当科学的勘探技术,促进煤炭开采顺利进行。
2、煤田地质勘探存在问题2.1地质平衡破坏在矿井开采过程中,由于防护与安全施工不到位,很容易就会造成冒顶、透水或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这些都会对原本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更容易导致其他的地质灾害发生。
地质平衡破坏问题在煤田地质勘探开采初期并不严重,随着开采量越来越大,地质平衡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媒体报道,多地出现地面深陷问题、房屋裂缝、倾斜问题以及泥石流灾害等,自然灾害问题发生的案例越来越多。
[1]2.2水害防治问题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采量不断增大,开采深度也不断增加,原本矿区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环境面临着变化,经常会发生一些透水事故。
对于煤矿的水害防治,通过开发突水预测预报技术,开发更多适应现代机械化的采掘区等方法进行避免。
2.3环境污染问题煤矿的开采也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煤矿的环境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煤炭工业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加强煤矿的矿区环境评价与治理体系。
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非常低,在开采过程中使用技术不当很可能会面临着资源浪费、生产效率低的问题,需要不断提高规模,形成产业化经营,解决好环境问题与其他的历史遗留问题。
地震勘探在煤层特殊地质现象解释中的应用
![地震勘探在煤层特殊地质现象解释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3cde41c14791711cc7917ec.png)
科 技 论 坛
地震勘探在煤层特殊地质现象解释中的应用
邓 均 禹凤 林
( 东北 煤 田 地 质局 物 探 测 量 队 . 宁 沈 阳 10 0 ) 辽 11 1
摘 要 : 震 勘 探 在 控 制 煤 层赋 存 形 态 及 构 造 方 面 已取 得 了令 人 满 意 的 效 果 , 矿 井 为 了 高产 稳 产 及 矿 井 生 产 安 全等 要 求 . 准 确 圈 定矿 区 内 地 但 须 “ 无煤带” 采空区、 、 火烧 区、 煤层露头、 火成岩等特殊地质现 象 通过对辽宁 、 山东、 新疆等地煤矿地震勘探 实例 , 绍确 定煤层特殊地质现 象采 用的 介 方法, 通过运用钻孔测井 曲线进行地震资料反演 , 掌握地震时间剖面上的特殊地质现 象的特征 , 通过三 瞬处理 , 究振幅异 常与地质现 象的对应 关 研 系, 更重要 的是在地震资料解释 方面, 要充分利用已知的地质 资料 , 依据各种地 质异 常体在地震数据体上的特征识 别解释各种特殊地质现 象。 关键词 : 带 ; 空 区; 无煤 采 火烧 区 ; 殊 地 质 现 象 特 1 煤 层采空 区 、 区 火烧 1 D , B H煤矿 煤层采 空 区 1
2康 北
在平缓的地带也有河流冲刷或沉积缺失, 河流冲刷的地域在平面上成条带 状; 而沉积缺失的地域在平面的展布形状则为椭圆状。图 3 为缓倾角断层 两侧 的无煤带特征剖面 ; 图4为平缓地带沉积缺失的无煤带特征剖面。 2 “ 煤 带 ” 震 ,无 2 地 地质 解 释 为 了研 究 D 煤 Q 矿 “ 煤 带 ” 地 震 时 无 在 间剖 面上 的 表 现 特征 , 结 合 区 内 钻 : N 井 曲 f L 线资料进行反演, 预测 煤层厚度 、 层的分布 煤 范 围 及煤 层 顶 、 板 岩 底 性。根据反演结果, 与 地 震 时 间 剖 面 对 比相 图3缓倾角断层两侧的无煤带特征剖面 结 合 分 析 研 究 ,发 现 “ 无煤带”处煤层反射 波 有 明显 的 异 常 , 了 除 反射 波振幅 明显减弱 之外 , 反射波频率也有 变高的趋势。 鉴于 “ 无煤带” 是 本区的一种构造现象 , 因此 在 研 究 过 程 中 把 各种 原 因造 成无煤 和 煤 层 变 薄 区域 , 叫煤 层 反射波振幅异常带 ( 振 图4平缓地带沉积缺失的无煤带特征剖面 幅变弱 ) 。在地震 资料 解释过程中除对高分辨率偏移数据体煤层反射波的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 外, 还对三瞬( 瞬时振幅、 瞬时频率 、 瞬时相位 ) 数据体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 表明, 瞬时振幅对煤层厚度变化及断层的存在 比 较敏感。通过对本区煤层 反射波振幅异常的分析和研究, 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平面图上圈出煤层反射 波异常带。 地震反射波振幅异常带产生的主要原因为:. a 断裂构造;煤 层厚 h 度变化 及宏观结构的横向变化。 根据煤层底板等高线平面图上圈定出的煤层反射波振幅异常带, 可以 看出: 区反射波振幅异常带大多数分布于地震解释的断层周围, 本 只有部 分反射波振幅异常带分布于煤层稳定平缓地带。 这些异常带通过钻孔实践 揭露, 有的是煤层变薄所至, 有的是沉积向变所至。地震资料解释对异常带 的圈定, 可为 D Q煤矿矿井设计 、 采面划分 、 项道布局及安全生产提供 了有 力的地质保证。 3沈南煤 田HY 煤矿陷落柱和火成岩 S 沈南煤 田 H S Y 煤矿某采区三维地震勘探 , 为确保采集资料的质量 , 获 得高信噪比、 高分辨率的野外采集数据, 经详尽的试验确定 了最佳施工参 数, 获得 了较好 的原 始资料 。 资料处理过程中 , 在三高处理( 高分辨率 、 高信噪比、 高保真 ) 的基础 上, 加强保幅处理 ; 并尽可能的拓宽地震信号的有效频带 , 确保对小构造、 火层岩异常体分辨能力 , 选好偏移速度场, 保证构造的准确归位, 确保地震 资料解释精度。 5 H S 图 为 Y 矿某采区的地震时间剖面, 从时间剖面看出: 黄 色线为 T 7波, 绿色线为 T 2 , 1 波 能量突出, 波形波组特征明显而稳定 , 易于 识别对 比。 经精细的地震地质解释 , 圈出了煤层陷落柱( 6和火成岩的分布范 图 ) 围( 7。本次勘探解释的煤层陷落柱和火成岩在 7煤层 、2煤层 的发育 图 ) l 情况与本矿实际揭露晴况比较吻合 。 4山东岱庄煤矿某采区煤层露头 ( 下转 18页) 9
浅议地震勘探方法在煤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
![浅议地震勘探方法在煤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29afb23ba0d4a7303763a4c.png)
浅议地震勘探方法在煤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活动对自然地质的作用力也越来越明显。
如煤矿地质灾害,不仅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建设,也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安全因素。
就地球物探方法在煤矿地质工作中的应用,本文作了浅议。
标签:煤矿地质工作地球物探方法应用1煤矿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的意义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产煤大国,并且煤炭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这种对煤炭的过度依赖以及单一化的生产模式对于资源的可持续供应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在能源结构中,煤炭占到70%以上,但由于特殊的原因,在我国煤矿生产和建设中,发生了大量的煤矿地质灾害,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
2关于煤矿地质灾害概述2.1煤矿地质灾害的类型目前,对煤矿地质灾害类型的划分主要依据是灾害发生的形式及影响程度,具体来讲有以下三种地质灾害:第一是突发性地质灾害,常见的有井下突水、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这类地质灾害持续时间很短,但是蕴含较大的能量,由于不能及时做好应急措施,往往造成严重的危害;第二是渐发性地质灾害,这种灾害具有一个慢性发展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但是一旦形成一定规模就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如沙漠化、水土流。
2.2煤矿地质灾害的地球物理特征我国的煤矿地质灾害主要有矿井突水灾害、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陷落柱、断层、采空区、塌陷等。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研究煤矿地质灾害,主要是通过研究地质体的物性(电性、密度、弹性、放射性等)差异来解决相应地质问题。
如矿井地质灾害中的陷落柱问题。
陷落柱是一种重要的煤矿地质灾害,为我国北方煤矿机械化综采的主要障碍之一,在综采前探明采区陷落柱的位置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认为陷落柱的发育与奥陶系灰岩的古岩溶密切相关,岩溶裂隙在水化学溶蚀和水动力作用下不断发育和扩大,其周围地层受重力作用而塌落下沉。
通常陷落柱为地下水的良好通道,易诱发矿井水患,同时,其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影响着煤矿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
地震安全评估论文范文
![地震安全评估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e27ec5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19.png)
地震安全评估论文范文地震安全评估是研究地震对建筑物、设施和人员安全的影响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论文将通过对地震灾害的评估,分析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和人员伤亡情况,以及现有的地震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首先,通过收集地震灾害的数据和研究文献,论文对地震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地震的频率、震级和震源深度等因素都会对其危害程度产生影响。
此外,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和地质条件也会对地震的影响产生不同的影响。
然后,论文对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进行了评估。
通过采集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论文发现在地震中,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的质量是其抵御破坏的重要因素。
比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对于砖木结构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
另外,地震时建筑物的地基状况也会影响其承受地震力的能力。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评估,论文得出了不同类型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的评级。
随后,论文分析了地震对人员的伤亡情况。
通过收集地震过程中的人员伤亡报告,并结合人员疏散和避灾措施的情况,论文发现地震发生时的人员活动、建筑物的疏散通道和避难设施的设置等因素会直接影响人员伤亡情况。
论文还提出了改善人员疏散和避灾设施的建议,以减少地震灾害中的人员伤亡。
最后,论文评估了现有的地震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通过对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和防灾救援机构的评估,论文发现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的执行度有待加强,防灾救援机构的应急响应能力有待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对地震安全评估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地震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建议。
这对于改善地震灾害的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勘探方法在探测煤层采空区上的应用
![地震勘探方法在探测煤层采空区上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fe8ca0452ea551811a68704.png)
不相 违背 。因为 地 震 勘 探 方 法 是建 立 在 理 想 的均 匀 介 采空 区边 界最 有 效 的勘 探 手 段 。特 别 是 对 现 在 已关 停
质的模型之上, 它认 为采空区为绝对 意义上 的真空 介 的众 多小煤 窑 残 留下 的采 空 区 的清查 , 为国有 煤 矿下 一 质, 地震波无法穿透, 但地层并非严格意义上 的均匀介 步的规划和隐藏地质灾害的防治有着重要 的意义。如 质 , 空 区也 非 严 格 意 义 上 的 真 空 介 质 。在 不 同 的 地 果该 地 区属 多煤层 开 采矿井 , 浅 部煤 层 已经 开始 开 采 采 在
体现在以下 3 个方面: () 1造孔方面: 保证了孔内安全, 降低了工人的劳动 强度 。 () 2效益方 面 : 保住 了先 行施 工 的第 一组 钻孔 (#、 1 3 5 7 的工 程 量 , 约 了泥 浆 、 泥 、 、 、 ) 节 水 电等材 料 的 用量 , 降低 了工 程成本 。取得 了 良好 的经济效益 。 () 3进度方 面 : 从工期 无法 预测 , 到保 证 了矿井 建设 周期 。 6 结束 语 杨村煤矿主井地面预注浆工程, 尽管地层复杂、 施 工难度大 、 质量要求高 , 但通过精心组织施工、 科学管
预注浆工程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通过杨村煤矿主井 地 面预注浆 工程 的施 工 , 以后类 似注浆工 程的施工 提 为 供了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
[ ] 采矿工程设计手册[ . 1 M]煤炭工业出版社. [ ] 孙平. 田地质与勘探 E . 炭工业 出版社 ,9 6 2 煤 M3煤 1 9.
关键词 : 空区 ; 采 物性 差异 ; 介质 ; 检波 器
中图分 类号 : 3 5 6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 编号 : O 4 5 1 (O O 0 一O 2 一O P 1. 1 B 1 0— 7 6 2 1 ) 5 1 2 源 的需 求
地震勘探技术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地震勘探技术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ce946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0.png)
地震勘探技术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探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30009摘要:地震勘探技术在煤层气勘探开发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租用。
地震勘探技术不仅能提高勘探开发的效率和资料的解释精度,还大大节约勘探成本。
因此,不断提高地震勘探技术的重视程度,并且将地震勘探技术更好的应用到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是目前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应该尽快发现将地震技术应用到煤层气勘探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解决对策。
关键词:地震勘探技术;煤层气;应用1地震勘探技术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1.1数据采集与资料处理数据采集以及资料处理是将地震技术更好的应用到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此在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对于数据采集以及资料处理的重视程度,并且将这一环节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
在数据采集中,针对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正式生产前,参照邻区地震勘探成果进行详尽的地震勘探试验工作,以确定不同出露地层区的最佳激发和接收参数;针对不同的地表条件选择合适钻机;采用以微测井为主,同时结合潜水面调查及岩性录井的方法进行表层调查工作,保证在地形发生变化及工区边界、测线交点必须有的控制点的原则。
采用适当大炸药量和高次覆盖技术,提高深层反射信噪比。
获得高质量的野外原始数据,为资料处理做准备。
在资料处理过程中,充分利用地震的各项原始资料,处理中采用综合静校正的方法,对工作区静校正量进行分析、对比,寻求一套适用于工作区的高精度综合静校正方法,更好的解决工作区高精度长、短波长静校正的问题;处理中通过试验,选用合理的多域迭代去噪方法,在不伤害有效信号的前提下,去除噪音,尽可能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做好振幅补偿和反褶积等地表一致性处理,消除地表因素对数据的影响;采用速度分析与剩余静校正的多次迭代方法,重点做好速度分析与切除等基础工作,保证最佳叠加成像;建立合理偏移速度场,使偏移归位合理,成像准确。
资料处理过程中加强质量监控,保证资料处理中的每一流程采用合理的技术方法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处理成果满足地质要求,为预测煤层气的富集区做好准备。
地震勘探应用论文
![地震勘探应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16bae84dd88d0d233d46a94.png)
地震勘探应用论文摘要:通过分析勘查区的地质资料,针对复杂的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在资料采集采取了适合本区成孔工具和施工工艺等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处理和解释采用合适的处理模板和解释流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引言吉木乃县煤炭资源较为贫乏,属于严重缺煤地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工农牧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需要,解决好煤炭供应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特别是为适应该县电厂用煤需求,现有的煤炭储量远远满足不了电厂用煤需要。
根据以往的重磁等地质资料分析,勘查区为一个沉积盆地,位于准葛尔盆地的西北部,虽然由于局部的构造运动,致使本沉积盆地分离于准葛尔盆地、但是沉积环境应等同于准葛尔盆地,故此该盆地有可能为一个未发现的中生代含煤盆地,且在盆地南边缘的发现有侏罗系地层出露,并有零星煤层露头。
在此基础上,决定采用二维地震勘探的方法对勘查区勘探,以寻找煤炭资源。
勘查区内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卵石层和砂土层极为发育,沼泽发育,地震施工较为困难。
针对复杂的浅表层情况,优化技术方案,加强施工管理,扎实开展地质三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地震地质效果。
一、聚煤环境分析根据以往的重磁等资料分析,勘查区有六条较大的断裂,其中有两条(F1、F4)为区域性大断裂,四条隐伏基底断裂(F2、F3、F5、F6)。
F1、F2断裂控制布伦托海坳陷,F3、F4断裂控制东南部凹陷,将托斯特盆地北盆地分为两个小单元。
其中东南小盆地为东深西浅小盆地,为中生代盆地,最大深度1200m左右,侏罗系沿南部断陷分布,并延伸到布伦托海,地层最大厚度1000m。
勘查区为一个沉积盆地,位于准葛尔盆地的西北部,由于局部的构造运动,致使本沉积盆地分离于准葛尔盆地、但沉积环境应等同于准葛尔盆地,故此该盆地仍有可能为一个未发现的中生代含煤盆地,且在盆地南边缘的发现有侏罗系出露,并有零星煤层露头,施工的槽探,揭露了侏罗系的地层含煤层6-7层,证实该盆地为一个中生代沉积盆地。
但是以往地质工作对该区的地形、区域地质等做过一些地质工作,针对煤炭资源的较少,只在喀尔交一带做过一些范围较小且研究程度较低勘查工作。
地震技术在辽宁亮中煤田勘探中应用论文
![地震技术在辽宁亮中煤田勘探中应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da84e1bcc7931b765ce15de.png)
地震技术在辽宁亮中煤田勘探中的应用[摘要]地震勘探以其较小的经济投入而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特点,早已被煤炭生产和建设单位广泛认识。
本文对此借助实例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震勘探反射波构造断层1、地震反射波法简介地震勘探技术是指专门探查地质小构造,为煤矿布设采煤工作面、巷道、井筒及其辅助工程服务的高精度、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
概括地讲,这种技术就是在地面通过人工手段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反射波在地层、煤层中传播情况,反演以查明地下主要煤层地质小构造的一种物探方法。
二维地震勘探是以单条测线为基础单线排列接收,分为主测线和联络测线,根据不同的勘探精度要求形成不同的测线网度,地下地质情况是以“共反射点”的概念反映到测线上。
2、应用实例2.1 测区背景辽宁省亮中煤田普查区位置位于纬向构造天山一阴山断裂带东端北侧和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的交接复合部位。
在省内的具体构造位置为:下辽河凹陷北端(松辽凹陷东南缘)和内蒙地轴东端之交接复合部位。
区内为第四系地层所掩盖,地层层序由老至新为前震旦系(anz)、中生界(m2)、新生界(klz)。
2.2 勘探方法根据确定的勘探阶段,该区采用二维地震反射波法。
根据试验确定该区采用开动96道,10m道距,40m点距,中点激发,12次叠加观测系统。
基本井深14m,药量2—3kg,偏移距80m。
仪器:408ul遥测数字地震仪;采样间隔:lms;记录长度:2s;记录格式:seg-d;检波器:60hz,3串线形组合。
2.3 地震资料解释该区二维地震资料解释工作在sunuhra60图形工作站上进行,采取人机交互的解释方式,资料分析、参数选择以人工为主,绘图工作以计算机为主。
2.3.1 地震地质层位的确定分析区内已有的钻孔深度和测井曲线物性差异较大的几个界面,确定反射波深度;用叠加速度,拟合勘探区的综合速度,依据二者之间的关系计算反射波的时间,通过它和过该钻孔的地震时间剖面对比,来确定反射波的地震地质层位。
地震勘探技术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地震勘探技术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805c31ba6c30c2259019e31.p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工程技术与应用 | ·85·2017年6月地震勘探技术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任小丽(新疆煤田地质局综合地质勘查队,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9)摘 要:在煤层气勘探开发的过程中,地震勘探技术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提高勘探开发的效率和资料的解释精度,还大大节约勘探成本。
因此,不断提高地震勘探技术的重视程度,并且将地震勘探技术更好的应用到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是目前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应该尽快发现将地震技术应用到煤层气勘探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解决对策。
文章就目前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地震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资料解释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就此提出了具体的强化措施,对提高煤层气勘探开发效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煤层气;勘探开发;地震勘探技术;资料处理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17)06-0085-02煤层气作为洁净能源,是21世纪提倡使用的主要能源,煤层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遏制能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使环保事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对煤层气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的资助力度,推进了煤层气开发利用的步伐。
同时,将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到煤层气勘探开发中,并得到了普遍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受多方面因素的约束,我国在将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到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影响了煤层气的勘探开发。
相关人员应该遵循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方法技术,加强统一化管理,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煤层气勘探开发。
同时,还应该不断的提高对于地震技术的重视程度,加大对于地震技术的资金投入,积极的开发一些新型的地震技术,进而更好的将地震技术应用到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
1 地震勘探技术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1.1 了解工作区煤层发育情况及分布范围了解工作区煤层发育情况以及分布范围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首要任务之一,仅依靠传统的勘探开发方法很难精确探测煤层气的分布范围,尤其是遇到一些地质情况复杂的地区更是无法精确探测。
用地震勘探方法解释煤层层位
![用地震勘探方法解释煤层层位](https://img.taocdn.com/s3/m/4a1c0840e45c3b3567ec8b7b.png)
{
㈨
井 曲线约束生成反演剖面, 可见波阻抗值较小的绿 色 为分 别 6煤 与 1 反 射 波 ( 图 2 。根据 反 演 1煤 见 )
剖 面纵 向可 以放 大 的 特点 , T 、 1 组 标 准 层 以 6 2煤、 九 十煤等各
个煤 层 的层位 。
一 主一 一 … 重霞 赣 ~ q 一~ 1 一 璧 } 纛
_ ,
3 结 论
地震 勘 探 具 有横 向资料 密 集 的优 点 , 尤其 是 三 维地 震勘探 , 以从 各个 角度分 析煤 层的起 伏形 态 、 可
图 1 过孔剖 面与人工合成纪录对 比图
度和波 速相对 较小 , 因而 二 者 的界 面 具 有 明显 的波 阻抗 差异 , 从而 能产 生反射 波 。
1 2 标定 煤层 层位 的方法 .
由已知地质资料可知, 区内煤层为山西组煤层 ,
其 中六煤 、 一 煤 为稳 定 可 采 煤 层 , 煤 平 均 厚 度 十 六 17 十一 煤平 均厚 2 9 l二煤 层 结构 为简 单 , .5m, .5I, l 煤层 顶板 为泥岩 、 质 粉 砂 岩 、 砂 岩 、 泥 粉 细砂 岩 和 含 砾粗 砂岩 , 底板 为泥 岩 、 粉砂 质 泥岩 、 质粉砂 岩 、 泥 细 砂岩 等 。可形成 能量较 强 、 续 的反射 波 , 图 1 连 见 。
段 是行 之有效 的 , 它 是 基 于单 个 钻 孔 资料 而 进行 但
的, 钻孔 之间没 有必然 的 相关 性 , 而且 钻孔 的分布 密
在确 定 了煤 层 反 射波 的地 质意 义 后 , 采用 标 准
波法解释煤层 : 将特征 明显( 如具有角不整合特性) 的反射波作为参考波, 将全区稳定可连续追踪的煤
煤田物探的地震勘探技术几个问题探讨
![煤田物探的地震勘探技术几个问题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1ff7bc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a.png)
案例二:某矿区地震勘探成果解释
背景
在某矿区,通过地震勘探技术得到了大量的数据,需要对这些数 据进行解释,以得到具体的地质构造和煤层分布情况。
方法
采用地震波的振幅和相位等信息,结合地质学原理和计算机技术 ,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地下的地质构造和煤层分布情况 。
结果
成功解释了该矿区的地质构造和煤层分布情况,为后续的煤炭开采 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行解释,识别地下煤层的反 射波和折射波,并根据波形的 特征判断煤层的结构特征和地
质构造。
层析成像技术
利用层析成像技术对地震数据进 行反演和成像处理,得到地下煤 层的三维图像,为进一步的地质 分析和开采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多学科综合解释
结合地质、钻探和地球物理等多种 资料,对地震数据进行综合解释, 提高对地下煤层的地质认识和开采 方案的准确性。
煤田物探的地震勘 探技术几个问题探 讨
2023-11-07
目录
• 引言 • 煤田物探地震勘探技术概述 • 煤田物探地震勘探的关键技术问题 • 煤田物探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实例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背景介绍
煤炭作为重要的化石能源,在 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
煤田地震勘探技术是煤炭资源 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有 效探明煤炭资源的分布和储量 。
煤田物探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
煤田物探地震勘探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应用,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 效到高效的发展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田物探地震勘探技术也在不 断进步和完善。
目前,煤田物探地震勘探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高效、可靠的矿产资源勘探方法,被 广泛应用于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开发中。
地下煤层勘探论文 中文版
![地下煤层勘探论文 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b7e076f5aef8941ea76e05f7.png)
关于地下煤层爆炸危险性评估的新方法关键词:地下煤矿;爆炸危险性;风险评估;危险指数摘要:本文主要目的,基于简化的半定量预估方法,演示一种新型地下煤矿开采风险分析工具。
为确定存在在地下煤炭开采工作任一环节中的爆炸问题,对这一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很有必要。
进行评估的方法需基于风险指数展开,可通过以下三个方法得到:独立环境中空气粒子的变化频率,由此产生的严重结果Cucm以及工人在井底中与爆炸性气体接触的时间Eucm。
目前,曝光时间的影响通常无法量化。
此外,井底空气爆炸的发现极大程度上会影响产生危险的时间以及后果的严重情况。
对于矿井大气爆炸探明这一概念有多种定义,但就对于地下煤层开采而言,此概念指井底沼气和煤尘活动的危险频率。
这一危险评估分析基于该危险评估模型的发展。
本文演示的方法不仅在于危险评估而且还提供了科学的验证方法来评测现有的安全设备是否合理否则将不利于提高安全生产率。
1.引言煤尘爆炸是煤炭生产中最为严重的事故,它可能发生地下煤井中,对整个煤井具有会毁灭性打击。
本文提到的方法是指在地下煤层开采中产生煤尘爆炸之前的危险评估方法。
许多风险评估方法无论是从定性理论还是定量理论都可以达到识别和分析这一风险的效果。
由于每个存在着不同的起因、强度和突破口,我们推荐采取多重危险评估方法。
本文所提出的方法采综合了以下五种方法理论:(见原文)。
然而,由于长效法规注重煤炭开发的预防和防护,煤炭开采的风险评估理论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
地下煤炭开采是唯一一个从业人员持续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工作的工业活动。
合理的风险评估会提高煤炭开采行业的安全系数,并在最危险的工作环境中提供降低开采风险的有效措施。
2.煤尘爆炸危险性评估考虑到煤炭开采工程中最普遍的条件,本文探讨的方法理论包括原始经典的理论用于煤尘爆炸的特殊风险:i)对着火源的评估基于作者对与出现在开采过程中不同着火源评估的经验。
在所有例如EN1127-2中的火源,以下几种被进行分析评估:爆炸物的使用、煤炭燃烧、采煤设施的使用年限以及维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层地震勘探论文2篇第一篇1数据采集、资料处理为保证二维地震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生产前遵循单一因素变化原则,分别对井深、药量、检波器类型、检波器组合方式、观测系统等进行试验,确定合适的施工参数,该地区均采用井中炸药激发,激发深度选择在潜水位下,一般是11~16m,采用2串2并组合检波器接收,根据勘查区目的层深度来确定接收道数,为获得高分辨率的叠加剖面,叠加次数一般达到24次以上。
在进行资料处理时要了解工作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处理目的和要求,分析地震波特征,为构造和岩性解释服务。
处理中着重做好观测系统定义、叠前去噪、反褶积、速度分析、动校正、水平叠加、偏移叠加等工作,使地下构造归位准确、断点清晰、目的层反射波信噪比高。
2资料解释资料解释是把地震信息变成地质成果的过程。
解释前应充分收集区域内现有的钻孔资料,利用声波和密度测井资料计算出波阻抗曲线和人工合成的地震记录,可以研究合成的反射波组与相应的地层之间的关系,提供目的层反射波的存在及其波形特点,指导煤层位置的追踪。
利用测井资料来校正地震资料的准确性已被广泛应用,其效果非常显著。
重点叙述如下。
2.1反射波组与地质层位之间的对应关系及波的对比区内各主要反射波组与地质层位的对应关系为:T0波,产生于基岩顶界面的反射波,是控制新生界厚度的标准反射波,基本可以连续追踪对比;T2波,二2煤组的反射波组,该波阻能量强,连续性好,是控制煤系地层起伏形态和断裂构造的标准反射波;T3波,三2煤组形成的反射波组,根据三煤层的发育情况,作为辅助解释的参考层位。
反射波对比追踪主要是利用主测线、联络线相交解释,选择区内连续性好、能量强、波形稳定的强相位进行追踪,将反映较好的剖面定为标准剖面,进行对比解释,可利用联井时间剖面解释,结合钻孔资料,提高解释的准确性。
2.2构造解释依据目的层反射波强相位连续追踪对比的原则,来确定相对应地质体的起伏形态。
从地震时间剖面上反映煤系地层的起伏形态较为直观。
在时间剖面对比追踪的过程中,反射波发生错断、同相轴产状突变、反射波组突然消失或者断面波、绕射波等现象的出现,均表示有断点存在,如图2所示。
根据断点两盘升降关系及产状变化的一致性,分析相邻断点的落差变化规律,参考等时线的搭配,利用相邻测线上断点落差和测网的闭合情况来确定断点的组合、断层的走向及延展长度。
2.3煤层露头识别煤层隐伏露头主要依据煤层与新生界地层的角度不整合关系来确定,用人工的方法将反射层向浅部延伸,其反射波界面与新生界底界的交点即为相应煤层的隐伏露头点,见图3,各测线露头点的连线为该煤层确定的露头边界。
2.4岩浆岩解释正常沉积的煤系地层受岩浆岩侵入时,因侵入的方式及程度不同而在地震时间剖面上有不同的反映,常表现为反射波杂乱无章,连续性变差,振幅变弱,当呈层状侵入时反而常表现为反射波能量变强,因而对岩浆岩侵入的地震解释存在多解性。
就目前地震勘查的工作程度,很难解释岩浆岩对主要煤层的影响范围。
当有较大的岩浆岩体侵入时,地震时间剖面上异常特征明显,岩浆岩的侵入表现为标志性的反射波突然歼灭,在一段范围内同相轴杂乱,但是其上部层位同相轴连续而清晰,正常的目的层反射波发生频率和振幅的改变,见图4。
2.5对煤层厚度的控制结合煤层反射波振幅与煤厚的关系,利用已知钻孔的煤厚值进行标定,可以勾绘出主要煤层的厚度变化趋势图。
但观测系统、激发条件、处理、岩浆岩侵入等因素影响振幅的变化,使得煤层的反射波振幅信息不能较好地反映煤厚变化情况。
3地震勘探解决的主要问题根据豫东地区的成煤地质条件和成煤环境,区内地震勘探主要是对构造形态、煤层底板埋深、覆盖层厚度变化以及岩浆岩对煤层的影响范围进行控制。
根据新生界覆盖层与下覆地层的不整合接触关系,通过二维地震工作基本查明了新生界底界面的起伏形态和厚度变化。
豫东地区新生界厚度变化从300~1500m,整体上为东部薄,西部厚,坡度一般在1°左右,最大不超过2°。
通过对主要煤层的层位追踪和标定,掌握了勘查区煤层底板的起伏形态,控制区内褶曲发育情况,通过对地震时间剖面上断点的识别和断层的组合,控制勘查区构造发育情况,掌握区内构造的复杂程度;豫东除通许隆起轴部、杜集背斜和永成背斜轴部基岩为寒武奥陶系地层,其余均为石炭二叠系地层,煤层主要赋存于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地层,结合地震时间剖面上煤层露头点位置,可基本圈定煤层分布范围。
根据岩浆岩侵入的识别标志,可大概确定岩浆岩对煤层的影响范围,结合后期钻孔岩心资料,可基本确定勘查区内岩浆岩的侵入范围。
在谷熟镇南、杜集西、顺和西、车集东以及韩口煤勘查区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岩浆岩侵入情况,受岩浆岩影响,煤层反射波能量变弱,且不连续,区内多个钻孔穿见了岩浆岩和天然焦。
4存在问题(1)地处中原,村镇、道路较多,在遇到较大的村镇时,会影响到测线的施工,虽然采取了尽量向县城村镇多铺测线变观的方法,还是会造成测线中断,影响部分地区资料的质量。
(2)火成岩在该区域多是顺层侵入,侵入形式多变,时间剖面面貌复杂,波组识别对比的难度较大,部分圈定的岩浆岩对煤层的侵蚀范围仅供参考,还要靠后期钻孔控制。
(3)通过钻探取芯,该地区煤层多呈薄层发育,受地震分辨率影响,很难确定煤层厚度,今后再开展地震工作,需加大地震反演技术研究,通过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提高地震纵向分辨率,实现薄层煤系的精确预测。
5讨论在豫东地区构造控制煤层分布的地质环境下,地震对构造的解释和对煤层位置的追踪为后期钻探工作提供了指导性的依据,使孔位布置、孔深设计更加合理,避免了资金浪费,但由于勘查程度的不同,对地震资料的解释利用还不够充分,在岩浆岩侵入范围圈定、煤厚预测等难点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今后应多在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上加强分析,利用地震波场反演波阻抗、测井约束反演等方法提高资料解释的准确性和精度。
第二篇1三维地震勘探条件1.1地质构造条件较复杂受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影响,断层条数多、密度大,小褶曲、小断层发育,对井巷开拓和煤层开采影响较大,地质构造较复杂。
1.2地震地质条件差浅表层第四系岩性为黏土、碎石夹杂泥土,坡堆积层松散,在土中激发产生的面波能量强,且易生成强能量浅层多次反射—折射波,干扰有效波。
浅部永宁镇组石灰岩厚度达100m以上,在沟谷地段有土层覆盖,近地表岩性横向、纵向变化较快,对地震资料的成像造成较大影响,对煤层反射波有一定的屏蔽作用。
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差,浅层及深层地震地质条件一般。
成孔施工难度大,激发条件较差,给测线施测、成孔、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都带来很大的困难,也提高了成本费用。
2复杂条件下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技术对策发耳煤矿三维地震勘探为典型的山地三维地震勘探,对勘探区进行全面踏勘,深入分析研究地貌、岩性条件,从提高数据采集质量和数据处理质量两个方面考虑,认为激发方法、成孔技术、大高差的静校正方法为物探工作的技术难点,并采取了针对性技术措施,基本解决了复杂条件下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难点。
为获得高分辨地震资料,采取了高定位精度、高空间采样率、高时间采样率、高覆盖次数的对策;对采集参数和试验方案进行了优化,实施了检波器挖坑埋实和激发井埋实,干扰严重时不施工,避开高频环境噪声干扰,杜绝坑炮和浅井炮。
2.1激发方法选择为避免地震波能量吸收及散射,杜绝坑炮和浅井炮,钻孔必须打到高速层,且必须采用闷井激发,杜绝开花炮,采用QPY-30钻机或WTZ-301风动钻机成孔且打到基岩下一定深度的高速层,深井激发,并采用泥浆、水、砂土进行封孔,使其产生集中向下的爆发力,提高激发能量、激发频率,在有效地避免声波的同时尽可能地压制面波干扰,从而提高低频信号的信噪比;在基岩中激发,可提高地震子波的主频和地震波的分辨率,为取得优质的原始地震数据提供技术保证。
井深效果分析:试验井深为4m,6m,7m,8m,9m,10m,12m,14m,16m,18m,单井激发。
当试验点位于地势较高处、覆盖土层较厚时,浅层岩层风化严重,井深小于10m,记录面貌差,有效波不突出,面波较重;井深大于10m,有效波较明显,反射波能量强。
试验点位于低洼处时,井深大于6m,有效波的能量均较突出。
随着井深的增加,有效波的能量有所增强,当井深大于10m时,激发效果基本没有变化,因此确定最佳井深大于10m。
药量效果分析:每个试验点均采用最佳井深10m进行药量试验,分别进行0.5kg,1.5kg,2.0kg,2.5kg,3.0kg药量试验,除了0.5kg药量激发的背景干扰稍重外,其余药量激发均取得良好的地震效果,为确保取得良好的记录资料,确定药量为1.5kg。
通过井深、药量试验,最终确定井深药量组合方式为井深大于10m、药量1.5kg。
2.2检波器及接受方式选择勘探区为山区,地形复杂,树木多,造成单炮记录的背景干扰严重,对资料信噪比影响较大,为消除其影响,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60Hz检波器,采用3只检波器串联零基距组合方式,检波器灵敏度高。
在野外施工中抓好检波器埋置的工作,力求使检波器与地表土壤或岩石组成一个阻尼较好的振动系统,压制地表随机高频噪声,为提高高频段有效波的信噪比打好基础。
在裸露岩石区域,为使检波器与岩石耦合较好,采用轻便发电机和电钻等设备成小孔,将检波器尾锥直接插入孔内,岩石和孔壁间充填物质,使检波器与地表土壤或岩石组成一个阻尼较好的振动系统,提高了高频段有效波的信噪比。
2.3复杂山区观测系统设计勘探区内沟梁发育,地表落差较大,根据地貌特点将勘探区划分为数个小区,为增加采集方位角的宽度和偏移距的均匀度,更合理地获取物探信息,采用了8线8炮常规观测系统与块状特殊观测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采集方位角的分布范围,对偏移距的分布范围也有明显改善,同时辅以高覆盖次数,提高了信噪比。
2.4最佳观测范围调查勘探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大排列长度,对试验段进行了试处理,得到高信噪比的地震时间剖面,进行了覆盖次数的对比处理,在200ms,300ms,400ms左右,形成3组较强的反射波,可以满足地震解释的要求。
3三维地震勘探地质成果通过三维地震勘探,控制了主采煤层的形态,查明了主要构造及发育规律,控制了主要煤层厚度变化趋势。
一井区原构造展布方式是根据钻孔资料及地面出露的地层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规律推断而来,断层的性质、产状、落差及地层的走向、倾向、倾角等分析判断均存在较大局限性。
共组合断层7条,全部为正断层,断层落差20~55m,走向NW30°左右,3条断层倾向NE60°,4条断层倾向NW60°,平行排列,断层之间的间距由西往东依次为40m,170m,105m,220m,220m,470m,形成一系列的地堑、地垒、台阶式构造。
由于断层落差大,无法跨越断层布置正规工作面,致使采区难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