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小组互评互改模式在初中语文作文评改课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尝试教学小组互评互改模式在初中语文作文评
改课中的运用
作文讲评是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作文评析课一直是令教师头疼、学生厌烦、效率不高的课。针对这种情况,自2019年始,我们带领全县初中语文教师认真分析传统作文评析课的弊端,结合尝试教学思想,打破“老师评——学生看”的作文讲评模式,大胆探索、积极建构作文评改课的新模式,并付诸实施。
一、传统作文评改课的弊端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作文课简单、机械地重复着“老师命题或选材——学生作文——老师批改——学生看评”的固定模式。这种作文讲评模式的最大弊端在于:教师兼任命题者与评判者,从自己的角度去评判学生文章的好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机械地、被动地接受任务,难以充分展现自己的写作才华。同时,由于班级容量较大,教师很难做到精批细改。这样,时间一长,势必扼杀学生的写作个性和创造力,禁锢学生的思维,阻碍作文教学的发展。如何让教师从一摞摞的作文批阅中抽出身来进行有效指导?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进而提高写作兴趣?这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二、“小组互评互改”模式的建构
2019年,“尝试教学法”的引进,让我们看到了新课改的曙光。我们带领全县语文教师尝试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牢记尝试教学思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精髓,灵活运用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尤其是在初中语文作文评改课方面,我们大胆摸索,积极构建作文评析课的基本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评改交给学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与评改能力。
(一)互改:组内互改,做好旁批
互改是一种同学间交换批改的方式。为了“找刺寻宝”,达到有效的训练效果,这个环节需要学生静下心来独立完成。
在互改前,教师要完成三件事:一是课前要抽查不同层次学生的作文本,只翻阅,不批改,大致掌握学生的写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二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情与本次作文的具体要求,制定出相应的评改标准(不同年级、不同的训练目标,制定不同的评改标准),每生一份,做好评前培训;三是成立评改小组,每组6-8名学生为宜(组数与组员人数因实际班容量而定),推举一名善于表达、组织能力强、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在互改时,各组交叉批阅,组长分发作文,每生一份,学生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目标与批阅标准,认真研读、评改,独立完成任务。每位学生针对自己所改的文章,最起码要做到:一是圈出错别字以及误用的标点、病句;二是画出生动形象、有文采、有哲理等的佳句;三是针对局部(字、词、句、
段、标点等)优缺点写好旁批。在互改环节,为了避免学生主观判断,只写旁批,不写总评。
此环节,教师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评前指导,掌握技巧。组织学生熟悉评改标准,指导学生结合同学实际,尊重原创,提出恰当的建设性意见,批语要精准,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侧重点。如七年级学生只要写出自己的直观感受即可;八年级学生可以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个人的写作建议;九年级学生在前面的评判基础上,要更富有启发性和导向性。评语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适当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第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在学生的作品中,优点和缺点是同时并存的,教师要根据本次写作的目标,多引导学生在评改时挖掘其优点,帮助被评改学生改正不足。第三,注意细节,多面考虑。一篇文章的优劣,除了从立意、结构、选材等方面考虑外,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有无错别字、标点是否正确、有无病句、过渡是否自然、主次是否分明、详略是否得当、文面是否整洁等。第四,改中旁观,适时指点。老师还要在学生互改中适时给予指点,要让学生真正明白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章,如何才能改好一篇文章。
(二)讨论:组内讨论,推选佳作
互改后,各组小组长组织学生完成以下任务:一是按组号顺序在本组内朗读各自负责的作文(具体是每篇文章都要读,还是大家推荐几篇来读,各组组长根据本组进展情况,灵活掌握);二是每读完一篇,小组长组织学生按照评改标准讨论文章的优缺点;三是每份作文由相应负责人依据小组讨
论结果执笔书写总评语,书写务必工整;四是签上评改人姓名;五是选出本组一篇极富代表性的文章或亮点片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组推选佳作数量,但必须保证一组至少一篇),详细分析,准备在班内展示。
此环节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学生按顺序朗读各自负责的作文,既节省了时间,又保证了学生批阅作文的数量。二是每读完一篇作品,组内学生按本次“评阅标准”讨论文章的优缺点,既保证了组员的全体参评,又提高了评改习作的质量。三是要求每份作文的批阅者依据小组讨论结果工整地书写总评语并签名。这样做既强化了评改者的责任心,又培养了学生聆听他人点评的习惯;既强化了学生的书写能力,又提高了他们批阅习作的能力。
在这里,教师需要注意:一是控制学生音量的大小,既保证本组内成员可以听清楚,又不干扰其他组的学生;二是观察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做好及时引导,避免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评议:佳作展示,组间交流
各小组按组号顺序依次进行佳作展示。此环节的操作流程为:一是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按照组号顺序朗读本组所选的优秀作文或亮点片段,并说明入选理由;二是每展示完一篇佳作,其他组组长再次组织本组学生根据本次训练目标与评改标准进行讨论、交流,并做好组内记录,写好总评;三是各组组长推选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
此环节的优越性主要体现为:一是跨组交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弥补了组内交流的不足,指出了小组内成员没有看到的问题,解决了小组内成员解决不了的问题与困惑;二是所有学生在评议他人佳作或聆听他人点评的同时,扬长避短,实现资源共享。
在这个环节,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一定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控好本课探讨的方向,避免放任课堂流于争吵,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四)点拨:教师点拨,完善佳作
因为学生知识水平有限,难免会出现点评片面或不全面等现象,所以每展示完一篇佳作,老师都要根据学生评议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对学生片面的、不全面的点评进行及时的纠正与补充,共同完善佳作,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评阅能力。最后,各小组组长填写好“作文评改报告单”,上交给教师。
此环节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师的点拨具有强大的导向性,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评改的方向,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使学生明白自己与他人的评改差距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二是教师通过查看“作文评改报告单”,及时了解学生的写作、评改情况,及时发现各小组存在的不良现象,及时解决学生在评改中出现的问题,为以后更好地落实小组互评互改模式奠定基础。
(五)自改:自改原作,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