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节: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内涵及其理论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资料
练习曲线3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练习次数
(四)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个体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是连续性与阶 段性的对立统一。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
阶段1:乳儿期/婴儿早期(0~1岁) 阶段2:婴儿期/婴儿晚期(1~3岁) 阶段3:学龄前期/幼儿期(3~6、7岁) 阶段4:学龄初期/学童期(6、7~11、12岁) 阶段5:少年期/学龄中期(11、12~14、15岁) 阶段6:青年初期/学龄晚期(14、15~17、18岁)
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主要是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
2.程序性知识 :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
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要证明线段AB和CD相等(目标),如果 它们是同一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平分线(情 景),则只要证这两个角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行动)”
二、知识学习的方式
什么是学习? 学习与发展
二、知识学习的方式
(一)发现学习
1、什么是发现学习? 2、发现学习在教育上的意义 3、发现学习模式的教学应用 4、对发现学习的批评
二、知识学习的方式
(二)接受学习
1、什么是接受学习? 2、接受学习的基本过程 3、接受学习在教育上的意义
第三节 技能的学习
一、技能概述
(一)什么是技能
中班 80.8 71.7 50.8 50.0 65.8 22.5 59.2 63.3
大班 97.5 90.0 77.5 85.8 90.8 48.3 73.3 83.3
全体 74.7 70.8 54.7 59.2 66.1 33.3 57.2 62.5
幼儿时间定向的正确率(%)
第二章青少年认知发展与学习
(三)认知发展与学习
二者关系十分密切:
1、学习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认知发展是在学习活动中进行的,学习是认知 发展的重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认知发展 是学习活动的结果。
2、认知发展水平对学习的影响
二、青少年感知和想象的发展
(一)青少年感知的发展
1. 具有很强的感觉能力 2. 感知觉的随意性较强 3. 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有了较大的发
(三)智力技能形成特征
1、智力活动主要靠内部言语来调节 2、智力活动具有简缩的特征 3、智力活动达到了自动化
三、知识学习的过程
(一)知识习得阶段
1. 注意 2. 激活有关的旧知识 3. 进行选择性知觉 4. 新旧知识相互作用
(二)知识的巩固阶段
(三)知识的应用阶段
四、影响知识学习的心理因素
(一)学生的动机水平 (二)原有知识背景 (三)认知发展准备
五、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一)适当的定义
(二)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 恰当地使用变式和比较 恰当地使用概念的正例和反例
第二章青少年认知发展与学习
第一节 认知理论概述
一、认知的含义
(一)认知的概念 广义:与认识的含义基本相同 狭义:与记忆的含义基本相同 1.认知过程:由信息的获得编码储存提取和
使用等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 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
2、认知风格:个体习惯化的信息加工方 式,又称认知方式.
其三是表示每次练习的错误数与练习次数之间关系的 练习曲线。从中可以看出练习的准确性。
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有时练习到一定时 期(中后期)会出现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 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高原期”现象。
2、指导
三、智力技能的培养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一、引言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是指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结构、语言能力等方面逐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认知发展对于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促进中学生认知发展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认知发展的定义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思维、知识、语言等方面的发展和成熟过程。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增强,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思维活动和问题解决。
认知发展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多个方面,是中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内容。
三、影响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因素1. 遗传因素:遗传基因对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孩子的智力水平往往与父母的智力水平有一定的关联。
2. 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都对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产生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优质的学校教育资源以及积极的社会交往能够促进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3. 学习经验:中学生的学习经验对认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学习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等都会影响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4.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对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会塑造中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
四、促进中学生认知发展的方法1. 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学校和家庭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电子资料、实践机会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认知领域。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和家长应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参预故意义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促进认知发展。
3. 鼓励学生思量和探索: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思量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批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量和解决问题。
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学生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保持专注等,以提高学习效果和认知水平。
5. 提供适应性的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提供适应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二章儿童认知发展
第二章儿童认知发展第一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第二节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第一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最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之一,生于瑞士纳沙特尔,自幼聪慧过人,有科学神童之称。
发生认识论的提出者,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五百多篇論文及五十多本书的作者,“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三位心理学家”之一。
•1921年瑞士日內瓦卢梭教育科學研究學院主任請他擔任研究組組長,當時皮亞傑才25歲。
這是一所新興的師範學院,研究兒童發展、訓練教師。
皮亞傑在1922~1932的十年間,一面教學一面觀察紀錄孩童的言行舉動,並與孩童對話以了解他們的想法。
他认为人生而有理性,儿童就像小科学家。
這十年間,他結婚,生了三個小孩。
皮亞傑和妻子觀察他們的小孩。
皮亞傑為什麼會跑去研究小孩子如何想?他的本意並不是要像心理學家一樣研究小孩子,他最关心的問題是:认识是怎样发生和起源的以及认识是如何逐渐发展的?要怎麼研究呢?總不能去把古人找來研究吧?所以皮亞傑模仿生物學裡胚胎學的研究,從胚胎的形成過程來瞭解生物的演化。
皮亞傑想到研究小孩子,研究孩子知識的形成過程,從小孩子知識形成的過程來瞭解歷史上知識是怎麼發生的,所以皮亞傑把他自己這一套叫知識胚胎學。
皮亚杰和6岁的Van之间的交流P:为什么夜晚是黑的?V:因为我们要睡得更好,所以屋子里应该是黑的。
P:黑暗是从哪里来的?V:因为天空变得灰暗。
P:是什么使天空变得灰暗?V:云变黑了。
P:怎样变的?V:上帝使云变黑了。
皮亚杰以兒童為師,一生都致力于个体认识发生发展的研究,通过对孩子是如何犯错误的思维过程的长期探索,通过分析一个儿童对某问题的不正确回答,皮亚杰成功地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该理论的核心内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成了最具影响力的儿童心理学理论。
一、发生认识论智慧(思维):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来自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2青少年认知发展与教育
青少年记忆发展的特点
1
2
3
有意记忆 占主导地位
以意义识记 为主
抽象记忆 占优势
青少年记忆发展的特点 有意记忆 有目的、有计划的记忆活动,有时伴有一定的 意志努力。 意义识记 根据记忆对象的内部联系,通过建立记忆对象 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来进行识记的方法。 抽象记忆 以语词符号的形式,以思想、概念、规律 、公 式为内容的记忆。
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
发展具有阶段性、顺序性、主动性。 应按照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 注重儿童自主求知能力的培养 低估了前运算与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 高估了形式运算阶段青少年的思维能力; 认知发展或许存在五个阶段,将已有知识重新概念化并概括 出思考世界的独特方式; 具有鲜明的生物学烙印,缺乏对社会文化影响作用的关注;
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认知发展观
对个体的内化过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社会文化因素。 个体的发展是在社会中完成的。
个体在文化中的认知发展是通过与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而完 成的。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观
儿童的一切复杂心理活动都是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 心理机能最初存在于人际间,随后逐渐成为儿童内部的心 理机能; 心理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掌握凭借言语传递的人类经验;
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
个体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青少年感知和想象的发展
认知 发展
青少年记忆的发展 青少年思维的发展
个体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年龄特征
阶段性
连续性
个体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年龄特征
稳定性 认知发展各阶段的 顺序一致; 每阶段经历相似的 变化过程; 每阶段发展的速度 相近;
可变性 在认知发展的过程 和速度上存在个体 差异;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第二节 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青少年思维的发展 (一)青少年思维的发展的基本特点 (二)青少年思维的具体发展 1、青少年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2、青少年辩证思维的发展 3、青少年信息加工能力的发展 二、青少年智力的发展 (一)智力的概念 (二)青少年智力发展的特点
(四)使青少年产生创造的动机 (五)培养青少年的自信 (六)鼓励青少年自我竞争 (七)提高青少年对创造力的支持性信念 (八)发展青少年的元认知技能 (九)传授有利于青少年创造力表现的技 术与策略 (十)创设有利于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环境
二、文化人类学理论 (一)米德的理论 1、米德的基本观点 2、对米德理论的评价 (二)本尼迪克特的理论 1、本尼迪克特的基本观点 2、对本尼迪克特理论的评价
三、信息加工理论 (一)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观点 1、认知容量的有限性与信息加工的流程 2、信息加工理论对认知发展的理解 (二)对信息加工理论的评价 四、多元智力理论 (一)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对多元智力理论的评价
三、青少年元认知的发展 (一)青少年元注意的发展 (二)青少年元记忆的发展 (三)青少年元理解的发展 (四)青少年元学习能力的发展 四、青少年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 (一)智力差异 (二)认知风第三节 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 一、青少年创造力的特点 (一)创造力 (二)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特点 二、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 (一)加德纳的研究 (二)斯腾伯格等的研究 三、青少年创造力的促进 (一)帮助青少年建立目标和意向 (二)培养青少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鼓励青少年的好奇心与探求欲
第二章 青少年认知与智力开发
四、两性思维差异发展的年龄特征
林崇德等研究(1986)表明,男女两性思维差异的 发展变化与年龄的递增有密切关系,变化的趋势是: 1.学龄前男女思维差异不明显,从幼儿期开始显现 差异,女孩略优于男孩,但是不明显。 2.从小一到初一,男女两性思维差异逐步明显。 3.初二以后,青少年出现明显的具有两性特色的思 维优异发展的差异。 具体如下:
第二章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与智力开发
第一节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第二节 青少年的智力发展
第一节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一、青少年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二、青少年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 三、思维品质的矛盾性 四、两性思维差异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青少年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少年期-初中生: 青年早期-高中生: 形象思维已完全发展成熟; 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也进入
男女在整体认知能力上没有明显差异, 但在某些特殊能力方面确有差异 知觉速度: 女优于男 言语表达: 女优于男(11-18岁) 空间知觉: 男优于女 数学能力: 从12岁起,男比女增长快 观察力: 女比男更细致全面 机械记忆: 女优于男 形象思维: 女优于男 抽象逻辑思维:男优于女 知识运用:女善于模仿、加工、分类、联想丰富, 男富于创造性运用知识
元认知调节策略:帮助学生矫正他们的学习
行为,使他们补救理解上的不足
高中生:
1、高中生的辩证思维迅速发展 (1)通过现象解释本质,能正确运用抽象概念 (2)能全面考虑问题 (3)能分清问题的主次 (4)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 计性及内省性。 3、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及创造力
2、与智力的关系
(1)无相关或相关 很低
(2)中等或较高程度的相关
(3)相关但又并非直线的关系
二、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 (一)发展的一般趋势 1、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2、呈波浪式上升趋势 (二)发展的年龄特点 1、现实性的增强
2、主动性的增加
3、成熟性的增多 (三)发展的个别差异 1、表现上的年龄差异 2、发展上的速度差异 三、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1、创造性教学的开设 2、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1、逻辑思维处于优胜地位
逻辑思维:
运用抽象的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得出各 种规律或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过程。
(1)运用假设进行思维
(2)推理能力不断提高,但发展水平不平 衡
2、辨证逻辑思维迅速地看待事物。 3、青少年思维品质的矛盾发展
只能对当前感知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行思维
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thought):2-6、7岁
什么是运算? 运算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是可逆的, 守恒的。 什么是前运算? 运算阶段发展的前期。 前运算阶段的成就: 儿童形成了运用符号表征客体的能力。
前运算阶段:2-6、7岁
3、创造性学习的倡导
4、日常生活中的培养 5、表象储备的丰富 6、认知好奇心的培养
(一)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观察:
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 活动。
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个别 属性的反映 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各个 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1、目的的明确性
2、时间的持久性
3、内容的精确性
4、准确的概括性
(二)记忆力发展的特点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提取 1、总体水平的提高 2、记忆材料的影响 3、短时记忆广度的增加 4、主导记忆的出现
青少年心理认知发展综述
青少年心理认知发展综述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心理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个体从儿童向成人发展的过渡期。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的心理认知能力和发展经历了很多重要的变化和转变。
本文将对青少年心理认知发展进行综述,从认知发展的理论,认知过程的变化,以及社会因素对认知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心理认知发展的理论心理学家对青少年心理认知发展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其中最为知名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青少年经历了从具体操作阶段到形式操作阶段的转变,即从依赖具体情境解决问题到能够通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则强调了社会因素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他认为个体的学习和认知发展是通过与他人进行互动和合作来实现的。
二、认知过程的变化青少年期的心理认知发展伴随着一系列认知过程的变化。
首先是思维的发展,青少年开始具备更加复杂的思维方式,能够运用逻辑和抽象思维来解决问题。
其次是注意力的发展,青少年的注意力逐渐变得更加集中和稳定,能够更好地抵制外部干扰。
此外,记忆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青少年能够更好地进行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检索。
最后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青少年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复杂的问题,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难题。
三、社会因素对认知发展的影响社会因素在青少年认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支持和积极参与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亲子关系的质量、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家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都会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次是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在青少年时期变得更加重要,青少年通过与同伴的互动来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
教育环境也是影响青少年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置都会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产生影响。
四、挑战和支持:促进青少年心理认知发展的策略为了促进青少年心理认知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
首先是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成长机会,让青少年面对一些难题和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青少年心理学 第二章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及创造性培养
班杜拉认为并非所有的学习都依赖于 直接强化,在很多情况下,学习者输入的 信息是S和与其相对应的榜样的R,S-R的结 合作为信息被学习者所接受。在这种情况 下,榜样所受到的强化对于学习者来说是 一种“替代强化”,在替代强化基础上发 生的学习就是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 (榜样)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结果,儿童 既不需要直接做出反应,又不需要亲自体 验强化,就可以完成学习,故这种学习也 可称为“无尝试学习”。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认知各要素迅速发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认知各要素迅速发展认知结构不断完善抽象逻辑思维进入了成认知结构不断完善抽象逻辑思维进入了成熟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大幅熟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大幅度的发展认知的自觉性增强认知结构中度的发展认知的自觉性增强认知结构中的因素基本上趋于稳定状态认知结构形成的因素基本上趋于稳定状态认知结构形成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5.青少年学生机械记忆在10岁左右 急剧上升,而后就停滞不前,而以理 解记忆为主要记忆手段。 机械记忆在10岁左右得到快速发 展后,一直保持了几年的高水平,直 到高中阶段,才随着年龄的增高而有 所下降。
6.青少年学生形象记忆和语词抽 象记忆都在发展。 但从小学四年级起,由于思维从具 体形象占优势发展到逻辑抽象占优势, 所以相应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也超 过了形象记忆,并最终在中学阶段占了 主导地位。
记忆力的培养: 1.自觉地运用意义记忆,同时有效地运用机 械记忆。 2.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 期 3.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 重视复习、善于复习。 运用联想、积极实践 调节情绪,减轻疲劳。 明确目的,树立信心。 动脑动手、多做活动。
(四)青少年想象的发展
1.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 2.想象趋于现实化 3.想象内容更加复杂、抽象 概括性更高
青少年认知发展区的概念
青少年认知发展区的概念青少年认知发展区是指青少年在认知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定特征和发展阶段。
根据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其他相关研究,青少年认知发展区可以分为五个主要阶段: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形式运算期和后运算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任务。
第一个阶段是感觉运动期,大概从出生到两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婴儿通过感觉和运动来探索世界。
他们喜欢使用自己的手和嘴来探索物体,并逐渐发展出对物体的持久性和对象的概念。
第二个阶段是前运算期,大概从两岁到七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能够使用符号来表达事物,并具备了一些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开始使用语言和符号来思考问题,并逐渐掌握了数量、空间和时间等基本概念。
第三个阶段是具体运算期,大概从七岁到十一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一些具体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并开始理解逻辑推理和分类等概念。
第四个阶段是形式运算期,大概从十一岁到十五岁。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具备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概念的理解,开始表现出更加成熟的思维模式。
最后一个阶段是后运算期,大概从十五岁到成年。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并开始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青少年认知发展区的概念对教育和发展有重要的启示。
了解青少年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他们的认知特点和需求。
在感觉运动期和前运算期,教育者可以通过丰富的感官刺激和互动式学习来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在具体运算期,教育者可以通过教授实际问题解决技巧和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来帮助儿童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形式运算期和后运算期,教育者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复杂问题和发展创新能力。
总之,青少年认知发展区是青少年在认知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定特征和发展阶段。
青少年认知发展基本理论
认知发展的阶段
• 皮亚杰理论的焦点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认知发展 的阶段,他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 的过程,而是认知图式不断重建的过程
• 儿童认知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每个 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自然延伸,也是后一阶段的必 然前提,发展阶段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思维 总是朝着必经的途径向前发展。
同化与顺应
• 一切认识都离不开认知图式的同化与顺应。认知既是认知 图式顺应于外物,又是外物同化于认知图式这两个对立统 一过程的产物。同化是数量上的变化,而顺应是质上的变 化。 皮亚杰应用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对行为主义的著名 公式S→R进行了改造,提出了S(A)R公式。他指出:“一个 刺激要引起一个特定的反应,主体及其机体就必需有反应 刺激的能力,因此,我们首先关心的是这种能力。……所 以这个公式不应该写作S→R,而应该写作S→←R
(1)青春期是由什么决定的——文化遗传 (2)社会对每个人提供的选择完全不同于现代西方社
会。 (3)萨摩亚人没有精神疾病,也没有因战争而导致的
残疾人,这对于儿童的发育十分重要,不存在心理上 的不良适应。 (4) 对性与生死看的很淡,很坦然。“性交、怀孕、生 死” ,这一切都司空见惯。
二、 基本观点 通过调查米德最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以往我们归诸于人类本性的东西,绝大
认知的起源
• 人类智慧来自何处?如何获得的? • 由“不知”到“知”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
改变?
认知的起源
• 皮亚杰在讲认知发展时,把思维、认知、智慧作为 同义语来使用。
• 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不是单纯地来自客体,也不是 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 强调了儿童本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知识不是简单
• 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促进个性化教学,使学生 强项智能或特长得到充分张扬。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 -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 矛 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 盾 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 惊奇地问:"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 律 置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 品吗?" • 分析:为什么这个年轻人被爱迪生问得哑 口无言呢?因为他的想法包含了逻辑矛盾。 因为他一方面承认"万能溶液可以溶解一切 物品",另一方面又承认"作为存放这种溶液 的器皿是万能溶液所不能溶解的",这两个 判断是互相矛盾的。
皮亚杰认知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认知发展的阶段
第四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 岁) 。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尽管能借具体形象的支持进行逻辑推理, 但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辩证逻辑推理。而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
童形成了解决各类问题的推理逻辑,他们不仅能从逻辑上考虑现
实的情境,而且考虑可能的情境(假设的情境) 。 即处于此阶段的个体已经不再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具体事务 和自身经验上,可以凭借对各种抽象符号的心理操作去解决问 题、认识这个世界。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B
A
B
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 “B行多(不守恒)” “一样多(守恒)”
物质守恒(7-8岁)
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Ⅰ)
A与B一样大小
向儿童呈现(Ⅱ)
B球变了
A
B
A
B
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
•
五、对皮亚杰思维理论的简评(二)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
•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通过个体与外界 环境相互作用,个体主动建构心理结构, 并通过适应外部环境使自身与外部环境达 到一种暂时的平衡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内涵及其理论情境引入:新学期开始,你打算购买一台新的MP3播放器,于是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你来到了人来人往的商场。
商场里种类繁多的MP3播放器让你眼花缭乱,可是究竟哪一台才是你所喜欢的呢?你走到一个柜台前,看到一台蓝色的MP3播放器,你还在想似乎在广告中看到过这台MP3播放器。
营业员开始向你介绍这款机器的功能,可是你觉得这台并不适合你用,于是你又选中了其他型号的MP3播放器,因为你的同学使用过同样的,而且据说质量和音效都不错。
这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因为你这个月的生活费已经捉襟见肘了,但是觉得如果能将买衣服的钱省下来,还是足够生活的。
这样你就买到了这台你喜欢的MP3播放器。
在上面这段例子中,你都经历了哪些认知过程呢?我们就以这个例子简单说明认知究竟是什么。
这个例子包括了你获得并加工信息以及利用信息的所有阶段。
如果说的再具体一些,这些认知过程包括了注意,注意是从心理上关注一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例如你从种类繁多的MP3播放器中看到那台蓝的;知觉,将感觉提供上来的刺激信息解释为有意义的资讯,即你能够将柜台上的商品解释为用来播放音乐的机器。
当然,你成功地将这些商品确认为MP3播放器,还需要使用记忆,也就是认知的信息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接下来的认知操作主要集中在信息的提取和利用。
对信息的提取包括再认(你记得在广告上看过蓝色的播放器)和回忆(你试图确定你所购买的MP3播放器与你同学的是一样的。
这里当然还包括了其他的认知加工过程,你还可能运用不同的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技巧,来帮助自己决定购买哪一台播放器,而且还不至于因花钱过多而饿肚子。
这一任务的成功或失败其实取决于你如何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心理组织的效果——即你的知识表征。
为了和营业员进行交流,你还需要运用语言和其他非语言的线索和符号。
最后,你必须对你的行动加以决策,也就是购买或者不购买。
在我们日程生活中包含了大量的认知,而且这些日常生活中的认知活动还相当复杂,往往包含了多个认知加工过程。
在本章中,你将学习到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教育策略。
认知是一个涉及人对内外信息的接纳、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注意等一组相关的心理过程;认知是具有完整结构的动态系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不同学派的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认知发展的本质进行深入探讨。
这有助于促进我们对青年认发展趋势、特点及影响因素的认识,并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认知能力的训练和开发智力。
一、认知发展的基本问题1.认知结构和功能认知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动态系统。
它有完整的结构,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成分。
这些心理成分依一定的关系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的自我完善过程,即由简单认知的单位到初级认知系统,再到完整的认知系统的过程。
认知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
人类共同的基本的实践活动形成人的一般认知能力(即智力),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它是人从事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具有普遍性。
专门活动或专业活动形成人的特殊认知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等属于特殊能力,是从事某种专门或专业活动所必需的。
只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协同发展,才能增强认知结构的适应力。
(附图:结合上述内容认知结构包括一般认知能力和特殊认知能力)2.认知的发展过程认知的发展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主题与客体,个体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促进认知结构向前发展。
外界环境的作用,是认知结构发展的外部条件,即外因。
认知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内部矛盾,即客观环境的变化内化为主体的新的需要与原有认知结构的矛盾,是认知发展的内部动因。
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统一组成认知发展的完整的动力系统。
认知的发展主要变现为:认知结构复杂化、合理化;认知结构各要素间的关系相互协调;认知结构与情意个性等心理因素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稳定性与可变性、阶段性与连续性、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
发展过程中存在关键期。
二、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内涵1.青少年的涵义与年龄界定“青年期”(adolescence),导源于拉丁文“adolescere”,愿意为“生长”或“达到成熟”之意。
青年心理学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霍尔(G.S.Hall)提出,青年期是从12—25岁。
而在青年期的开始阶段,他称为“青春期”(puberty),这一术语在拉丁文里是“pubertas”,指的是“成熟年龄”和“具有生殖能力”之意。
青年期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的发展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儿童走向成年的一个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既是人的身体全面成熟,也是人的个性形成并渐趋完善的关键时期。
对于青年期的起迄时间,很难作出一个统一的规定。
这是由于不同青年群体所处社会条件、文化和时代的不同,学者们研究的目标不同,其划分标准也就不一致。
有的根据生理特点划分;有的根据心理变化划分;有的则根据社会、文化制度,特别是学校制度划分。
因而对青年期年龄划分的上限和下限存在一些差异。
我国对青年期的划分主要以学校制度为依据,如果考虑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考虑我国青年心理研究的实际情况,在专门的青年心理学研究中,宜应将青年期下限适当提前。
即把青年期的全距定为12、13岁至27、28岁,整个青年期又可以分为青年早期(12、13岁至15、16岁)、青年中期(16、17岁至21、22岁)和青年晚期(22、23岁至27、28岁)(张进辅,1994)。
青年早期大致与青春发育期相对应,相当于我们所说的“青少年期”。
2.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研究内容认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的认知和认识是同一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联系,并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
现代认知心理学强调认知的结构意义,认为在认识的过程中,新的感知同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发上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对当前事物的认识。
认识是以个人已有的知识结构来接纳新知识,新知识为旧知识结构所吸收、所同化;旧知识结构又从中得到改造和发展。
狭义的认知是指记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又叫再认。
认知发展一般是指学生的认知能力随其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过程。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依赖于青少年原有的认知发展准备,即青少年从事新的学习或一定范围的智慧活动所具有的认知功能的发展水平。
它受到遗传因素、生活经验、环境及教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认知发展包括感知、注意、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及其品质的发展,认知结构的发展及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认知发展就是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不断改进的过程,着重研究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发展过程。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在其人生发展历程上处于上升和成熟的发展高峰期之一,是重要的发展阶段。
因此掌握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及影响因素,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认知能力训练。
对帮助青少年认识自身的智力特点、开发智力潜能、设计人生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
三、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理论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认知发展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
皮亚杰建构主义认知发展理论着重探讨认知发展的一般性特征和深层机制,强调生物和主体自身因素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则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另外,信号加工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等,都对认知发展的本质进行了深入探讨。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在《儿童心理学》(1969)等著作中,对于制约儿童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1)成熟。
皮亚杰认为神经系统的成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生命的头几年,但成熟不是智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2)经验。
个体在周围环境中练习和习的经验是智力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些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
经验因素不是智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 3)环境。
主要指社会生活、文教、语言等社会环��。
社会环境因素决定了社会性相互作用和社会经验的传递。
该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
( 4)平衡。
平衡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决定因素,指的是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有两个基本概念:图式(scheme)和适应(adaptation)。
图式是认知发展的基本结构,它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地得到改变,不断地丰富起来。
适应又分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两种形式,二者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
个体通过同化扩展已有的图式,属于量的变化。
通过顺应修正已有的图式或创立新的图式,属于质上的变化。
在发展过程中,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之间不断从某一水平的平衡向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变化,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皮亚杰重视个体的逻辑思维过程,认为青年与儿童的思维在本质上是不相同的,儿童的思维并非仅是成人思维的较低层次,而且是和成人不同类型的思维,随着成熟,儿童的思维会依一序列的阶段发展,各个阶段之间有质的差异。
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和思维分为四个主要阶段:(1)感知运动(sensory-motor)阶段(0-2岁):该阶段是人智力发展的初期,儿童只有动作的智力而没有表象和运算的智慧,他们仅仅依靠感知动作图式探索周围世界的基本特征,也通过感知动作形成客体不依赖于主体知觉的永久性观念。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主体与客体的分化和因果关系的形成。
最初的婴儿是分不清自我与客体,客体对儿童来说只是忽隐忽现的、不稳定的知觉图像,儿童不了解客体可以独立于自我而客观的存在。
儿童最初只认为自己看的见的东西才是存在的,而看不见也就不存在了。
而当客体在眼前消失,儿童依然认为它是存在的时,就是皮亚杰所称儿童建立了“客体永久性”,这标志着儿童已把主客体分化开来(年龄约在1周岁),即以自我为中心变为把自己看成是无数客体中的一个。
(2)前运算(preoperational) 阶段(2-7岁):在该阶段由于符号功能的出现,使儿童开始从具体的动作中解脱出来,凭借象征性的图式在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
但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只能凭借静态的表象进行直观形象性思维。
该阶段的儿童思维缺乏可逆性,不能动态地考虑并协调好思维过程中连续性转换的每一步,不能从事物发展的来路返回到原来出发点进行逆向的思维。
具体来说,这一阶段儿童思维活动的特点是:①以表象思维为主。
事实上,在感知运动阶段的后期,表象思维已开始出现,但还没有占据统治地位。
进入这一阶段之后,在上一阶段感知运动智力活动的基础上,儿童能利用实际生活中获得的表象进行思维,且这种思维成为智力活动的主要方式。
依靠这种思维,儿童可以回忆他过去曾接触过的人和事物,并利用这种记忆表象进行各种象征性的活动,例如,用一根竹竿当马骑;还可以进行延迟模仿,如模仿以前看过的电影中某个人物的动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