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学术流派正骨理筋手法传承的熟悉
中医骨伤科学学术流派正骨理筋手法传承的认识
中医骨伤科学学术流派正骨理筋手法传承的认识传统中医学术流派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其中骨伤科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术流派,长期以来一直在传承和发展。
在中医骨伤学术流派中,正骨理筋手法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正骨理筋手法起源于我国古代,经过多代中医医师的传承和实践,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技术,对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骨理筋手法是一种中医特色疗法,它通过手法的刺激和调理,来调整人体的骨骼、韧带、肌肉等组织,达到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效果。
这种手法具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方式,是中医骨伤学术流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骨理筋手法的传承主要通过师承和实践两种方式进行。
在传统中医学术流派中,师承是一种重要的传承方式。
师承传承的是经验和技艺,通过师傅传授给徒弟,徒弟再通过学习和实践来逐渐掌握技能。
在骨伤科学学术流派中,也有许多大师级的医师,他们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巧,成为了该流派的代表人物。
徒弟们通过向大师学习,一方面可以获得大师们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经验和技术,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除了师承之外,实践也是正骨理筋手法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
实践是通过学习和应用中医理论,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实践,逐渐摸索出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方法和技术。
在实践中,医师们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病情,进行针灸、推拿、按摩等手法来治疗骨伤科疾病。
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医师们可以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治疗方法和技巧。
正骨理筋手法的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理论知识的传承。
在中医骨伤学术流派中,正骨理筋手法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都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
这些理论知识一方面来源于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另一方面则是正骨理筋手法医师们通过临床实践逐渐总结出来的。
只有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检验,医师们才能真正掌握正骨理筋手法的精髓和本质,并将其传承下去。
正骨理筋手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在中医骨伤科学学术流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植根于传统 取信于临床——浅谈正骨推拿流派的学术特色
颓。从手法触摸诊断上 , ” 有棘突的偏歪或后突, 又有
如果 同时伴有肌 肉痉挛或纤维化 , 则为正骨流派所 认为是筋结或筋索 、 筋硬 的范畴。筋 以柔为顺 , 则手 法应 以分筋理筋 , 复贴复压为主, 目的是恢复筋的柔 软, 张弛有力的生理特征 。现在有一种不好的倾 向,
软组织 的症挛及变性 , 即筋结或筋索。 那么治疗就不 能只重局部不重整体 , 一味蛮干 , 强行正骨理筋 , 遇 到这种情况,应 以理筋为主 ,把筋通过手法分理捋 顺, 筋变柔软 , 自然症状就减轻了, 安全又有效。
种绿色 的 自然物 理疗 法 ,已经悄 然走 进 了人 们 的
疗程 的治 疗 ,复查 颈椎 x 线 片 均 取 得 生 理 曲度 正
有一腰椎间盘突出病人 , 经过正骨复位、 理筋、 点穴 ,
5 次治疗后症状 即消失 , 1 但 个月后又复发如初 。 这 常, 临床症状消失 的满意疗效 。 样反复 了 3 , 次 后我引起警惕 , 观其人 , 面色萎黄少 2 筋骨 并重 俗语云:筋骨相连”“ “ 、打断骨头连着筋” “ 、伤骨 泽 , 举止无力 , 切其脉则脉搏细弱 , 观其舌则舌质淡 必伤筋” 治疗 当然筋骨并重了。 。 恩师罗金殿先生就 红苔 白润 , 辨为气血亏虚型腰腿病 , 改变治疗原则 ,
中医骨伤科有两大治疗领域 : 骨折和伤筋 。 在伤筋领 关节也僵硬了 , 这就是 只见骨折 , 不见筋伤之患 了。 如果 当时牵拉一下踝关节 , 再把筋捋一捋 , 脚趾头拉 域的治疗中逐渐进化 出来 了正骨推拿流派。它与 中 医各科均有密切的关系 ,同时又有 自己的鲜明的学
术特 色 。
患颈椎病者则此生理曲度消失变直 , 甚至反弓。 那么 手法应用矫形方法 , 目的就是为 了恢复其正常曲度 ,
中医治疗 骨 手法 科普
中医治疗骨手法科普嘿,咱今儿就来唠唠中医治疗骨的那些事儿,还有神奇的手法哟!你说这骨头啊,那可真是咱身体里的顶梁柱呀!要是骨头出了啥毛病,那咱这日子可就不好过咯!中医在治疗骨头这方面,那可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法门呢!就拿那正骨手法来说吧,就跟变魔术似的。
中医师傅那双手,就像是有魔力一样,轻轻那么一摸、一推、一扭,嘿,原本错位的骨头就乖乖归位啦!这可不是吹牛哦,好多人亲身经历过才知道有多神奇呢。
你想想看,有时候咱不小心扭到了脚,或者闪了腰,疼得龇牙咧嘴的。
去看中医,师傅上手那么几下,嘿,疼痛立马就减轻了不少呢!这难道不是中医的厉害之处吗?就好像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能瞬间解决我们的痛苦。
还有那推拿按摩呀,也是中医治疗骨的一绝。
通过各种手法,在咱的骨头上、肌肉上揉揉按按,就能疏通经络,让气血通畅起来。
这就好比是给咱的骨头和身体做了一次深度保养,做完之后那叫一个舒坦呀!咱再说说那艾灸吧,这也是中医治疗骨的宝贝呢!用艾条熏一熏相应的穴位,就能起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
这就像是给骨头送来了温暖的阳光,让它们能茁壮成长呢!你可别小瞧了这些中医手法哦,它们可是经过了千百年的实践和传承呢!那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呀!中医治疗骨,不仅能解决当下的问题,还能从根本上调理身体,让咱的骨头更健康、更强壮。
咱平时也得多注意保护自己的骨头呀,别老是做一些伤骨头的事儿。
比如说长时间弯腰驼背啦,坐姿不正确啦,这些可都对骨头不好呢!要像爱护宝贝一样爱护咱的骨头,不然等它们出问题了再来后悔可就晚咯!中医治疗骨的手法,真的是值得我们好好去了解和体验的。
它们就像是隐藏在民间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呢!当你真正感受到了它们的神奇效果,你肯定会感叹:哇塞,原来中医这么厉害呀!所以呀,要是你或者身边的人有骨头方面的问题,不妨去试试中医治疗,说不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呢!这可不是我瞎吹哦,你去试试就知道啦!咱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那肯定错不了呀!。
中医骨伤科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医骨伤科学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医骨伤科学论文选题参考1、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团队的建设及规划2、《中医骨伤科学》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3、中医骨伤科学桡骨远端骨折多媒体教学实践与教学思路探讨4、中医骨伤科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5、加强中医脊柱病团队建设,促进中医骨伤科学科发展6、多媒体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7、《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改革与实践8、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中医骨伤科学中的教学效果调查9、《外台秘要》对中医骨伤科学的贡献10、信息技术与中医骨伤科学课程融合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策略11、中医骨伤科学说学派的研讨12、中医骨伤科学13、《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在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的实践与思考14、继承和发展中医骨伤科学的3大原则15、中医骨伤科学情景模拟教学探索16、论非骨伤专业《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措施与方法17、中医骨伤科学PBL教学初探18、中医骨伤科学基础教学方法改革思考19、PBL教学法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规划与实施20、多元化教学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二、中医骨伤科学论文题目大全1、中医骨伤科学临床教学体会与探讨2、骨(软)组织伤治疗现状与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的思考3、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措施4、提高非骨伤方向本科生中医骨伤科学教学质量的探讨5、中医骨伤科学·血瘀证·血液流变学6、《中医骨伤科学》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究7、医学高专中医专业《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方法探讨8、提高《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堂授课质量探讨9、中医骨伤科学10、多种案例教学法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应用11、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的传承现状12、《中医骨伤科学》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应用13、姚新苗名中医骨伤科学术经验述要14、纠错式多媒体教学在中医骨伤科学中应用效果分析15、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中医骨伤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16、中医骨伤科学实训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质量评价17、非骨伤专业开设中医骨伤科学实训课程的实践与探索18、关于建设中医骨伤科学网络课程的思考19、中医骨伤科学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分析20、发挥特色优势不断开拓创新促进中医骨伤科学现代化三、热门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论中医骨伤科学正骨理筋手法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2、"案例式互动讨论"教学模式在《中医骨伤科学》的教学中的应用3、CBL教学法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应用4、PBL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应用5、《湖南中医杂志》20年对中医骨伤科学的贡献6、中医骨伤科学双语教学的实施路径初探7、高职高专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8、中医骨伤科学多媒体CMI课件的制作及应用9、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方法改革与思考10、多媒体技术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应用11、对21世纪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的思考12、对二十一世纪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的思考13、《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程建设与发展14、中医骨伤科学实训教学的方法与改革15、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改革与实践16、中医骨伤科学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17、浅谈针灸推拿专业《中医骨伤科学》的教学18、《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学生能力培养19、中医骨伤科学20、《中医骨伤科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四、关于中医骨伤科学毕业论文题目1、中医骨伤科学2、中医骨伤科学3、中医骨伤科学的现代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4、解剖形态学对学好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性5、提高《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效果的体会6、中医骨伤科学案例教学的设计与运用7、石印玉中医骨伤科学教案——膝骨关节炎的诊治8、《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调查研究9、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方法探讨10、新中国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11、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2、中医骨伤科学13、论中医骨伤科学正骨理筋手法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14、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中医骨伤科学中的构建与应用15、《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模式新构想16、从转化医学的角度谈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17、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的传承与发展18、中医骨伤科学19、中医骨伤科学20、中医骨伤科学多媒体教学实践五、比较好写的中医骨伤科学论文题目1、中医骨伤科学的特色优势与现代化2、《中医骨伤科学》的教学体会及探讨3、TBL教学法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4、模拟教学法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价值及意义5、《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改革与应用体会6、中医骨伤科学的继承发展与创新7、趣味教学法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运用8、中医骨伤科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9、高职高专《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研究10、中医骨伤科学学生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11、浅谈中医骨伤科学理论及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12、盲生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模式新构想13、从转化医学思想探讨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现状与趋势14、中医骨伤科学15、缅怀先辈丰功业绩发展中医骨伤科学16、提高《中医骨伤科学基础》教学质量探讨17、从《金匮要略》浅谈中医骨伤科学的研究方法18、中医骨伤科学临床实习教学实践探析19、中医骨伤科学技能实训(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岭南中医骨伤科学的学科特色探析。
中医骨伤科学从调理经络着手的治疗
中医骨伤科学从调理经络着手的治疗中医骨伤科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治疗骨伤疾病时,中医不仅仅关注骨骼和肌肉的损伤,更注重整体的调理,其中从调理经络着手的治疗方法独具特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它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将人体各个部分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当人体遭受骨伤时,经络也会受到影响,出现气血瘀滞、经络阻塞等问题。
因此,通过调理经络,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缓解疼痛,恢复肢体的功能。
在中医骨伤科学中,诊断骨伤疾病时常常会考虑经络的情况。
医生会通过询问患者的疼痛部位、性质、放射方向等,结合经络的循行路线,来判断损伤所涉及的经络。
例如,肩部疼痛如果沿着手阳明大肠经的走向放射,可能提示该经络存在问题;腰部疼痛如果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的区域,那么治疗时就需要重点调理这条经络。
中医调理经络的方法多种多样,针灸是其中最为常用的手段之一。
针灸通过针刺或艾灸经络上的穴位,激发经络的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
对于骨伤患者,针灸可以选择损伤部位附近的穴位,以及与损伤经络相关的远端穴位。
比如,对于急性腰扭伤的患者,除了在腰部局部取穴外,还可以针刺手部的后溪穴,因为后溪穴通于督脉,而督脉经过腰部,能够起到疏通经络、止痛的效果。
推拿按摩也是调理经络的有效方法之一。
医生运用推、拿、揉、按等手法,在损伤部位及相关经络上进行操作,能够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经络的阻塞。
例如,对于颈椎病患者,通过按摩颈部及肩部的经络和穴位,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神经受压,从而改善症状。
中药在调理经络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许多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
比如桃仁、红花、当归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川芎、赤芍等能够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从内部调理经络气血。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中医还强调患者自身的调养。
在骨伤恢复期间,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损伤部位的再次受伤。
正骨手法不神秘,拙力巧劲见效奇,《医宗金鉴》总结为正骨八法
正骨手法不神秘,拙力巧劲见效奇,《医宗金鉴》总结为正骨
八法
【作者简介】陈晓璐,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五年制学生。
【指导教师】郭炜,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电视剧中常有很多武林高手,擅于为他人疗伤治病,不管是内功疗伤,还是续筋接骨,堪称少林扫地僧。
尤其是为他人续筋接骨时,总是手到病除,由此,正骨手法在人们心中增添一抹神秘色彩。
其实中医的正骨手法并没有如此神秘,但的确传承有序,源远流长。
手法是中医骨伤病的治疗方法之一,包括正骨手法与理筋手法,其中看似神秘的正骨手法,《医宗金鉴》将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即正骨八法。
另外正骨手法还有诸多操作要领,例如拔伸、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分骨、折顶、回旋、蹬顶、杠杆等。
由此可见,正骨手法并不是像人们想象中那么神秘,甚至可以说通俗易懂。
正骨手法之所以显得神秘深奥,不在手法,而在医者:医者之技术,医者之经验。
中医骨伤科如中医其他学科一般,其延续多以祖传与师承为主,且呈现出流派化的特点,全国各地的骨伤流派,因其学术渊源有所差异,手法技艺也各有特色,而且许多正骨流派与传统武术多有结合,如上海的王子平,既是骨伤大家,又精通查拳、太极拳
等拳术,有“千斤神力王”之称。
因此,正骨手法治疗疾病的疗效需要经验的积累,也需要术者既有拙力,又具巧劲儿。
骨伤大师名医圣手——李建华治疗骨伤运用引经药经验
骨伤大师名医圣手——李建华治疗骨伤运用引经药经验李建华是七台河市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民营协会理事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李氏正骨是七代传承人七台河市卫生局授予名中医。
李建华秉承家传治疗骨伤经验。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完整的学术思想。
我自幼随父亲李建华学习,耳濡目染,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
在此与大家交流希望各位前辈及同道给与指正。
我父亲,在于用药之妙,常说用药如将用兵,兵不在多。
独选其能,药不贵繁,惟取其效。
因病位不同,可选用不同的引经药。
因药力直达病所,提高疗效。
引药,亦称引经药、药引、或引经报使,主要是指处方中引导诸药直达病所使之更好发挥治疗效应的药物。
它是在中医方剂的君、臣、佐、使配伍原则和中药药物归经理论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早在东汉时期,《伤寒论》113 方中就有52 个方应用了引药;明清时期,引药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并有《药引论》专著问世。
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引药应用逐步成为了临床处方基本原则之一。
正如《医学阶梯》说:“汤之有引,如舟之有楫”。
《药引论》则明确指出:“古今汤方莫尽,药引无穷,临机取用,各有所宜。
”均说明了应用药引的重要性和广泛性。
大抵选用引药根据疾病表现、病变部位、体质强弱、发病季节以及治疗目的、立方原则、药性特点等因素而定。
正确地应用引药,对引诸药入经,直达病所,提高疗效,矫正药味,便于服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引药的临床应用。
[ 头颈引经药] 太阳经(头后部)羌活、蔓荆子、川芎等。
川芎(上行头目, 下行血海,为血中之气药,故有头痛离不开川芎说)[ 头两侧为少阳经引药] 柴胡、川芎、黄芩等。
[ 前额阳明经引药] 如升麻、白芷、柴葛根、知母等。
[ 巅顶用厥阴经引药] 如吴茱萸、藁本、辽细辛等。
[ 背上部引经药] 制狗脊柴、柴葛根、北防风。
[ 背下部用引经药] 熟地、五加皮、地枫皮、海桐皮、制淫羊藿、盐杜仲、川断、槲寄生、怀牛膝、补骨脂等。
骨伤科 特色流派
骨伤科特色流派
骨伤科有多个特色流派,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流派:
禅、武、医结合的流派:这一流派深受少林武术的影响,强调医者应具备良好的医德修养、博大胸怀和扎实的理论基础。
武术训练有助于医者加深对人体的理解,提高医术水平。
同时,这一流派也注重中医理论与西医解剖学、生理学等理论的结合,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川派中医骨科:川派中医骨科在四川全境具有广泛影响,拥有较完整的诊疗技巧和理法方药特色。
主要分支学派包括成都郑氏骨伤学派和成都杜氏骨伤学派。
成都郑氏骨伤学派以武医结合为特色,归纳出多种正骨手法、按摩法和经穴按摩法。
成都杜氏骨伤学派则以少林伤科为基础,兼收并蓄多流派正骨技法,注重筋伤、骨伤的独特治疗方法。
浙江中医骨伤科:浙江省中医骨伤科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三大流派,分别是金华黄氏伤科、宁波陆氏伤科和嘉兴罗氏伤科。
其中,金华黄氏伤科历史悠久,其学术理论独树一帜,在治疗跌打损伤、骨折、脱位等疑难杂症方面有着成熟的技术。
岭南骨伤科学派:岭南骨伤科学派受岭南地区环境、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以精确的理伤手法、独特的固定方法及有效伤科药剂而著称。
这些流派各具特色,但都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优质的骨伤科医疗服务。
1。
岭南骨伤科流派学术传承研究
岭南骨伤科流派学术传承研究作者:刘军洪坤豪潘建科谢辉林定坤来源:《世界中医药》2017年第11期摘要岭南骨伤科流派是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岭南医学流派的重要分支,深受岭南地区环境、文化、历史等的影响,以精确的理伤手法、独特的固定方法及有效伤科药剂著称。
为加快岭南骨伤科流派学术的传承与发展,充分发挥正骨理筋手法技术等岭南骨伤科流派特色,提高临床诊治的疗效,本文对岭南骨伤科流派概况与传承脉络进行总结归纳、同时从师带徒临证、集百家之长、挖掘流派名家用药经验、院内制剂与基础转化、研发专利、骨伤科名医经验融入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等方面探索岭南骨伤科流派的传承与发展模式。
关键词岭南骨伤科流派;学术传承;广东省中医院骨伤科Abstract Ling-nan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TCM academic school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CM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academic schools and Ling-nan medical schools, which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environment, culture, history, etc. of Ling-nan. This academic school is known throughout the world for its precise bone-setting technique, unique fixed method and orthopedics effective drugs.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of Ling-nan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TCM academic schools, give full play to the schoo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bone-setting and tendon-regulation technique,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we summarize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inheritance vein of Ling-nan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TCM academic school. Also, from the aspect of the handing-down teaching method in clinical practice,learning widely from others′ academic schools,mining the school′s experience in TCM med icine,hospital preparations and animal experiment design, patent research and orthopedics medical experience cited in the Chinese Medicine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we make the research on the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model of Ling-nan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TCM academic schools.Key Words Ling-Nan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TCM Academic Schools;Academic Heritage;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7.11.063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是中医骨伤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学术思想或学术主张及独到临床诊疗技艺,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和一定历史影响与公认度的学术派别。
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的传承现状
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的传承现状潘建西;李泽佳;宋敏;方敬岐;甄文君;张思胜;康新民;刘彦宏【摘要】The development of orthopedic and traumatology school and the confronting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under the new conditions from the heritage of five orthopedic and traumatology schools, the representativeof the doctors,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others, therefore to provideth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rthopedic and traumatology school.%从5大中医骨伤科学派的传承脉络、代表医家、学术成果等方面,以少综多,探讨了新形势下中医骨伤科流派的发展前景与面临的问题,以期为伤科学术流派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6(029)002【总页数】4页(P61-64)【关键词】学术流派;中医骨伤科;现状【作者】潘建西;李泽佳;宋敏;方敬岐;甄文君;张思胜;康新民;刘彦宏【作者单位】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orthopedic and traumatology school and the confronting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under the new conditions from the heritage of five orthopedic and traumatology schools,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doctors,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others,therefore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rthopedic and traumatology school.Keywords academic school;TCM orthopedic and traumatology department;current state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经济文化背景下与某一地区形成的具有独特学术思想、独到诊疗技术,清晰的传承脉络、传承人和一定历史影响力与公认度的学术派别和文化现象。
中医骨伤科学从内而外的全方位调理
中医骨伤科学从内而外的全方位调理在传统医学的宝库中,中医骨伤科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它不仅仅是对骨伤的治疗,更是一种从内而外的全方位调理理念和方法的体现。
中医骨伤科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在古代,中医骨伤科的医者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技法,为无数受伤的人们解除了痛苦。
他们深知,骨伤的治疗不能仅仅局限于局部的损伤修复,更要考虑到人体整体的气血、经络、脏腑等方面的平衡与协调。
从内调理,首先要关注的是气血。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骨伤修复的重要基础。
当骨伤发生时,往往会导致局部气血凝滞,经络阻塞。
中医通过运用中药、针灸等方法,来促进气血的运行,消散瘀血,疏通经络。
比如,常用的中药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这些方剂能够活血化瘀,使受伤部位的气血得以通畅,加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除了气血,脏腑的功能也对骨伤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肝主筋藏血。
因此,在骨伤的调理中,常常需要滋补肝肾。
通过调理肝肾,可以增强骨骼和筋腱的营养供应,促进损伤的愈合。
例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补肾的方剂,以及一贯煎、逍遥丸等调肝的方剂,都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被选用。
在中医骨伤科学中,情志的调节也不容忽视。
受伤后的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和脏腑的功能,进而延缓骨伤的恢复。
中医通过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为骨伤的康复创造良好的内在环境。
从外调理方面,中医骨伤科有着丰富多样的治疗手段。
手法复位是其中极具特色的一项技术。
医生通过巧妙的手法,将骨折、脱位的部位进行精准复位,避免了手术带来的创伤。
而小夹板固定则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固定方法,它能够根据肢体的形状和肿胀程度进行调整,既保证了固定的效果,又不妨碍局部的血液循环。
中药外敷也是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
不同的中药配方制成的敷贴、膏药,能够直接作用于受伤部位,发挥消肿止痛、活血通络的作用。
中医骨伤科学从骨到筋的全面调理
中医骨伤科学从骨到筋的全面调理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学科,它以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人们治疗骨伤疾病,促进康复。
在中医骨伤科学中,从骨到筋的全面调理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涉及到骨骼的修复,还包括筋络的调养,以及整体气血的平衡。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骨”在中医中的认识。
中医认为,骨为干,是身体的支架和支撑。
骨骼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活动能力和稳定性。
当骨骼受到损伤,如骨折、脱位等,不仅会影响局部的功能,还可能导致气血瘀滞、经络阻塞。
而“筋”,在中医里被视为连接骨骼、肌肉的重要组织。
筋具有约束骨骼、协助关节运动的作用。
如果筋受伤,会出现筋挛、筋缩等问题,影响关节的活动度和灵活性。
在中医骨伤治疗中,对于骨折的处理,不仅仅是简单的复位和固定。
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运用中药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比如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红花、桃仁等,这些药物能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为骨骼的修复提供良好的环境。
除了中药,中医还有许多特色的外治疗法。
例如,小夹板固定就是中医骨伤治疗中的一大特色。
与西医的石膏固定相比,小夹板固定具有更好的透气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骨折愈合的进程进行调整,同时也有利于筋络的气血流通。
在骨折愈合的后期,中医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舒活筋络,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这就体现了中医从骨到筋全面调理的理念,不仅仅关注骨骼的愈合,更注重筋络功能的恢复。
再说筋伤的治疗。
常见的筋伤如肌腱拉伤、韧带扭伤等,中医会采用按摩、推拿、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
按摩和推拿能够放松筋肉,缓解痉挛;针灸则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
同时,中医也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调养。
比如,在饮食方面,会建议患者多食用一些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作用的食物,如黑豆、核桃、枸杞等。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也是预防和治疗骨伤的重要环节。
中医骨伤科学的全面调理还体现在对患者整体体质的考虑上。
中医认为,个体的体质差异会影响骨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骨伤科国医大师的独特理筋手法,有图易懂!
骨伤科国医大师的独特理筋手法,有图易懂!脊柱相关疾病是脊柱力的平衡失调引起脊柱失稳、关节错位,压迫神经、血管引发的内脏功能紊乱综合征。
脊柱疾病可能造成的具体症状已与前一篇文章介绍过了(戳这里→→→脊柱慢性病损可能造成这些问题,看看你有没有)。
脊柱失稳,小关节紊乱、错位,椎旁周围软组织痉挛,致使椎旁微循环障碍,血行不畅。
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肝脏功能失调,进而引起经脉、肌肉、筋膜、骨髓失荣,互为因果,导致疾病的发生,多属于中医的痹证、痰证、痉证等范畴。
国医大师韦贵康针对骨科疾病的特点,创立了几种独特的理筋手法,今天向大家简介如下:1. 推散法适用于局部肿胀、肌肉痉挛、炎症、血运障碍(如腰大肌肿胀、髂胫束痉挛等)。
腰大肌肿胀推法:患者坐位,医者用手掌或指腹沿腰大肌肌纤维走行推按,反复数次(图5-1-1)。
髂胫束痉挛推法:患者侧卧,患肢在上伸直位,健肢在下屈曲位,医者用手掌或指腹沿大腿外侧髂胫束推按,反复数次(图5-1-2)图 5-1-1 腰大肌肿胀推法图 5-1-2 髂胫束痉挛推法2. 活筋松解法适用于关节软组织粘连或纤维化(如颈肌粘连、臀肌粘连)等。
臀肌粘连点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拇指在局部深层点按松解1~2分钟(图5-1-3)。
必要时配合活动髋关节。
图 5-1-3 臀肌粘连点按法3. 理顺法适用于因病损致组织病变,向生理方向理顺推按。
上肢缺血,肢体发白:患者坐位,医者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推按理顺(图5-1-4)。
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仰卧位,医者双手掌重叠,四指指腹作用于患者腹部,先做“S”形,后做反“S ”形推按理顺手法(图5-1-5)。
图 5-1-4上肢理顺法图 5-1-5“S”形理顺法4. 拿筋法适用于深部肌痉挛,为软组织放松手法。
医者用拇指或掌根于局部点按,然后拇指和其余四指呈钳形,选择一定体位,于局部提拿,形如拿物,反复操作10~20次(图5-1-6)。
图 5-1-6 拿筋法5. 叩击法适用于深部软组织及头颅、胸腹部病变部位较深的病损(如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头痛)等。
从骨伤手法流派传承探讨骨伤手法的教学模式
从骨伤手法流派传承探讨骨伤手法的教学模式赵勇;张宽【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19)004【总页数】3页(P467-469)【关键词】骨伤手法;流派传承;手法教学【作者】赵勇;张宽【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2骨伤手法操作于体表,作用于筋骨,具有机触于外、巧用于内、劲力透达等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教学方式,即口耳相传,师承亲授。
这需要师父一招一式“手把手”地向徒弟传授,因此师承制是骨伤手法流派传承的重要依托。
随着中医各学科教育不断改革,以操作为主要方式的传统的骨伤各流派手法的传承应该对现代骨伤手法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产生一定影响,从而提出流派传承为指导思想下的手法教学模式。
1 骨伤手法流派的传承特点1.1 手法的传授与训练——技巧与力度融合的过程手法属于操作治疗技术。
从初步学习到运用纯熟,遵循着训练、临证、体悟变化,再训练、临证、发展这样螺旋上升的演变规律。
训练与临证是手法的体与用,而体悟是使手法精深的关键。
每个手法都有它独特的动作结构和施力技巧,如果没有长期的训练是很难掌握的,更不用谈及对它的体悟。
一些技巧性手法,如滚法、一指禅、振法等,只有在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当手法的力度、频率、深透程度达到一定层面后,在临床应用时才能显出它应有的效应。
师傅不断地详细解析手法,时时影响着弟子的手形、用力方式、手法频率、发力方法等。
特别是发力的角度、力度、部位,更需要手把手的教授,失之毫厘,则谬以千里。
这正是师傅传艺的关键。
许多学者认为手法功力的存在[1,2]。
在这一点上,手法与传统拳术相似,所不同者一治人、一制人。
拳术家对武术中形意拳的功力境界有“明劲、暗劲、化劲”三重境界之说,并提出“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最高境界。
对于手法功力而言,应该同样有着三重境界,一手形准,二意能随,三有意无意之间已然劲力透达。
正骨推拿手法各派简介
正骨推拿手法各派简介【作者简介】黄梓峰,出生于中医世家。
太姥爷长于中医皮外科,姥爷从事中医外科,名誉百里。
自幼耳濡目染,六岁开始配药,后专修中医学并开设诊所,2000年任五家医疗机构负责人、院长。
在三十余年的行医求学生涯中,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切身考证名医时医,寻访中医名门大派半数以上,力求看清中医的全貌,初步构建完整的中医理论及其操作的体系。
中医正骨在历史上有过折疡、接骨等不同的称谓。
早在周代(约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256年)《周礼·卷九》把医生分为食医、疮医、疡医、兽医四类,其中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杀之济。
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疗之,以五味节之。
”记载了最早的医学分科,把黑红伤,统归于疡医。
即使在今天,民间草医也常把黑红伤同归一门的。
黑伤为溃疡类,另外讨论;红伤为创伤、骨折类。
为了方便于中医门派特点的阐述,这里将与手法有关的放在一起,故曰:正骨推拿。
正骨即今天中医分科的“中医伤科学”,包括诊疗骨折、关节脱位、伤筋、损伤、内证。
按摩即今天中医分科的“推拿学”,包括伤筋、骨关节病以及内、外、妇、儿科杂证。
伤科是中医形成较早的一支。
繁体字医写作醫,字的左上方的“医”,为从受箭伤的躯体里的取出箭头纳于匚形器内,下方的“酉”,表明在商代以前已经开始使用酒剂来诊疗伤病了。
正骨推拿手法各派简介中医正骨推拿在发展过程中,广布民间,以其实用性而著称。
不如中医内科、针灸、儿科、妇科等科目那样“专业性”强,表现出了正骨推拿独特的景观。
直至解放初期,正骨推拿还广泛地存在于民间。
理发匠也会推捏几下,而其中的佼佼者,也是独成一门,享誉天下的。
中医正骨推拿以手法为特点,吸收了中华武术的基本功,在中医中独成一门,分派庞杂,现在已很难分清有多少门派。
从现存门派看,大致分析,多由明清时期四大派别演化而来,其代表门派必带有当年的行业特点。
上驷院派上驷院既御马圈。
给皇帝养马的人,在养马、骑马过程中,多见脱臼之伤,故善于脱臼、伤筋之类的手法治疗。
当代中医骨伤科主要流派手法概述
当代中医骨伤科主要流派手法概述
黎立;薛远亮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33)5
【摘要】概述了当代10家中医骨伤科流派整骨、关节复位的手法特色以及与其他流派的异同,并进行了归纳、总结,参考文献8篇。
【总页数】3页(P408-410)
【关键词】中医骨伤科流派;手法整复;概述
【作者】黎立;薛远亮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4
【相关文献】
1.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的传承现状 [J], 潘建西;李泽佳;宋敏;方敬岐;甄文君;张思胜;康新民;刘彦宏;
2.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的传承现状 [J], 潘建西;李泽佳;宋敏;方敬岐;甄文君;张思胜;康新民;刘彦宏
3.西方现当代艺术的主要美术思潮、美术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西方现当代艺术概述 [J], 王诗彦
4.骨伤科手法流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传承现状 [J], 李鹏飞;李具宝;赖福崇;李
文豪;王琪;张伟强;李玉荣;贾涛;韦佳佳;李骥征
5.燕京骨伤科手法流派的思考 [J], 赵勇;张宽;高云;秦伟凯;陆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骨伤科学学术流派正骨理筋手法传承的熟悉摘要:中医骨伤科学学术流派有其悠长的历史,通过历代医家临床实践和整理,至今已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和医治方式。
如何将一代代骨伤科大伙儿及伤科流派的学术思想、临床体会传承和发扬,已成为当下中医骨伤科学医师和学者们的重任。
但是,作为新时期的中医人,应将传统中医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发挥其特色,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和应用。
关键词: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正骨理筋手法中医骨伤科学学术流派是中医骨伤科在长期进展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的学术思想和独到的临床诊疗技艺,有清楚的学术传承脉络和必然的历史阻碍及公认度的学术派别。
中医学形成进展的历史规律说明,“一源多流、流派纷呈”是中医临床与学术传承创新的大体特点,是贯穿于中医进展史的一个突显现象,是中医临床特色优势的表现,也是打造名医和培育高素养中医人材的重要途径。
增强对学术流派的熟悉与总结,宏扬学术流派特色与优势,推动学术流派的传承与进展,进而从深层次揭露中医骨伤科学术传承进展的内外部规律,更好的立足临床实践,宣传中医特色文化,扩大流派辐射阻碍力,整合传承资源,创新流派进展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
1 中医骨伤科学学术流派简述中医骨伤科流派是中医学学术流派的重要分支,在中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体会不断积存、丰硕和完善的进程中慢慢形成并进展,而形成的独具特色与优势的临床学派,传承至今,较有阻碍的中医骨伤科流派已达三十余家之众,可谓遍及五湖四海,灿假设星辰。
如河南郭氏正骨、福建林氏正骨、北京刘氏正骨、少林杜氏伤科、上海石氏伤科、辽宁苏氏正骨、四川郑氏正骨、上海魏氏伤科、广东何氏伤科、天津苏氏正骨、北京罗氏正骨、湖北李氏伤科等,有些已列入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中医临床医学流派之一,骨伤科流派的形成必需具有以下大体的条件:一是流派必需具有与其他流派不同的特点或优势,那个特长能够表此刻学术思想或理论观点上,能够是独特的正骨技术,或是家传的疗伤秘方等;二是该流派不仅有开创人,而且有传人或继承人传承和进展其学说;三是有骨伤科高作传世或医治骨伤科疾患在某一地域有必然的阻碍。
骨伤手法本身特性决定了中医骨伤手法流派在流派进展中的特殊性[1]。
2 要紧流派学术传承的奉献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是在其学科进展、丰硕和完善当中慢慢形成的,历史上一大量临床疗效显著、学术底蕴深厚、特色优势明显、群众推崇公认、历史源远流长的流派有力推动了中医骨伤科理论的不断创新和临床诊疗体系的丰硕进展。
现将几大要紧学术流派的传承奉献概述如下:平乐郭氏正骨其开创人可追溯到平乐郭氏家族第17代人郭祥泰(字申玉),郭祥泰以后,平乐正骨分为两支,一支是郭树楷(子),另一支是郭树信(侄)。
郭树楷→郭鸣岗→侄郭耀堂→郭均甫→郭汉章、郭焕章;郭树信→子郭贯田→子登三、聘三、建三、九三。
郭聘三→子郭灿假设;郭建三→子郭春园;郭灿假设→妻高云峰→子郭维淮[2]。
其中第五代传人郭灿假设与夫人高云峰医术尤其精湛,被誉为平乐郭氏正骨的正宗。
新中国成立前后,郭氏家族的子弟到祖国各地为群众医治骨伤疾病,深受赞誉。
其中郭均甫携其子郭宪章、郭允章,侄郭焕章、郭汉章等及其传人形成西北郭氏正骨支流,三门峡的郭维新、郭秋芬与洛阳的郭宗正、郭维璞、郭维安、郭竹等及其传人,深圳的郭春园及其传人郭玉凤、郭玉龙、郭维笃、郭维玉等,都为平乐郭氏正骨的传播和进展做出了突出的奉献。
河南郭氏正骨世代相传,至今已八代,郭氏后人遍及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深圳等地。
河南郭氏正骨在漫长的进展进程中,潜心研究,不断总结、升华治伤体会,并汲取各家之长,慢慢进展成为中原大地上一个医术精妙、疗效神奇的骨伤学术流派。
于2020年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惜名录、2021年1月10日成功入选首批全国64家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名单。
1956年成立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于2006年更名为省正骨研究院,此刻是全国中医骨伤专科医疗中心、全国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全国骨伤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国家临床药品研究基地、国家组织工程中心河南分中心、洛阳正骨学院。
福建林氏正骨其开创人林如高老先生,1985年成立福州市林如高正骨医院,要紧传人张安祯、王和鸣、张俐等,现均任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和鸣教授前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主编国家级计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基础》《中医骨伤科学》及其他专著17部,国家级优秀教学功效奖1项,主持国家精品课程1项。
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中医骨伤名师”称号。
张俐系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治理局中医骨伤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骨伤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俐博士长期从事中医骨伤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是我国中医骨伤第一个女博士,主编/副主编国家教材《中医伤科学》等;2004-2005年荣获国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他们在林如高老先生的手法基础上以现代解剖为基础,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那个平台上,进一步完善创新。
接踵出版了《林如高正骨体会》、《林如高骨伤验方歌诀方解》、《林如高练功三十六法》、《林如高骨伤敷药法》等8本专业书籍和专业论文80多篇。
林氏正骨于2020年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惜名录,是福建省唯一被列入传统医药类文化遗产爱惜名录的传统骨科医术。
北京刘氏正骨开创人刘寿山老先生,在正骨理筋手法方面很有心得,在继承前人体会的基础上,把骨伤科医治手法归纳为“推、拿、续、整、接、掐、把、托”接骨八法;还有“提、端、挪、正、屈、挺、叩、掐”的上骱八法;“戳、拔、捻、搏、归、合、顺、散”的治筋八法;“提拿、点、推、揉、打、劈、叩、抖”的舒筋八法。
在医治骨折脱位伤筋方面主张“七分手法三分药”,刘老更是以手法取效而闻名遐迩。
刘寿山在培育学生的同时,将所有的技术编写入《刘寿山正骨体会》一书中,而且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终生的临床体会传予了后人,其门人有奚达、臧福科、孙呈祥、刘兴福、王英杰、孙树椿、康瑞廷等。
其中孙树椿在继承刘老先生体会的同时,运用现代的解剖学、生物力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对其进行了标准整理,在维持疗效的基础上,简化精练了手法,使之便于学习把握和推行应用。
在培育硕士、博士研究生进程中,始终把理论与临床并重的观念贯穿其中。
张军,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医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
作为第三批学术继承人、中医骨伤手法专业的第一个博士,他从基础形态学、生理学及细胞分子学等方面对颈椎病进行了较为深切系统地研究,在国内外率先成立了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动物模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将中医骨伤科传统手法发扬光大。
上海石氏伤科在海内外享有着普遍阻碍的上海石氏伤科,第一代石兰亭融传统武术整骨手法与中医内治调理方式于一炉,1880年在上海开辟石氏骨伤学派,在手法上强调“稳而有劲、柔而灵活、细而正确”的准那么,总结十二字为用,即“拔伸捺正、拽搦端提、按揉摇抖”。
第二代石晓山吸纳前贤之说,总结实践体会,充实进展了石氏学术内涵,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骨伤诊疗方式,使石氏声誉鹊起。
第三代、石幼山通过不断的探讨和积存,进一步丰硕完善了石氏骨伤学术,收徒授业,桃李满园。
第四代石仰山、、石鉴玉等继承家学、兼收并蓄,力求创新,融石训与新知于一体,把石氏伤科又推向了一个新的进展时期。
第五代王拥军、詹红生等学术继承人运用现代科学手腕,对骨科常见病的发病机制与手法医治机理进行系统研究,如詹红生开展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研究,系统研究并部份说明了中药综合改善骨骼质量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机制,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同时研制的用于医治骨质疏松症的6类新药——密骨胶囊(已获国家新药证书并转让)。
至此将迎来石氏伤科进展的又一个新时期。
上海魏氏伤科开创人魏子薪于1925年在上海因其独到的伤科手法和导引,形成魏氏伤科,在60连年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推陈创新和总结提高。
第二代继承人李国衡,博采众长,摒弃门派成见,将手法与方药有效结合,创建了临床有效、应用普遍的“蒸敷方”、“外用热敷床”等,总结体会,撰写了《伤科常见病医治法》、《魏指薪治伤手法与导引》,主编了《李国衡谈腰椎病》、《中西医结合与魏氏伤科医治骨与关节损伤》等专著,发表40多篇论文,并多次获奖。
第三代学术继承者李飞跃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班硕博士生导师,继承魏氏中医骨伤科学术特色,临症善用内服中药,擅长手法,多外用手法辅以导引。
在先辈的基础上不断地研究创新,将魏氏热敷床方等不同制剂进行深切的实验研究,以更好的运用到临床中。
3 传承的有效途径师带徒传承模式师带徒是我国中医师培育的最先模式,这种模式又称师承教育模式,有私塾和家传两种形式。
纵观中医骨伤科各大学术流派进展史,师承制是其独特,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继承方式。
由于骨伤科正骨理筋手法自身的特殊性,其一技之长的绝招、不同流派的医疗体会及手法等,很难从书本学到,更适于口传心授、手把手地教,同时在跟师学习进程中,名老中医会要求学生熟读、背诵中医经典高作,牢记方剂与中药,为往后临床从医打下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倡早临床、多临床,以更好的学习教师独特的临床体会、医治方式、学术思想,是各家学术思想得以传承;德才兼备的名医大伙儿加倍注重对学生医德的培育,将医德教育融入到临床的方方面面,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学生耳濡目染于教师的高贵医德,不仅增进对医学知识的探讨,更是对精神的鼓励;给予师生更多了解彼此的机遇,教师依照不同窗生不同的特点特长,因材施教,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同时教师不仅能够传道授业解惑,更能成为学生的人一辈子路标,师承关系的确立,增进师生间情感交流,使良师成为益友。
研究生教育传承模式随着中医教育事业的不断扩大,长学制高学历的研究生教育成为中医人材培育、学术传承的重要环节。
调查显示今世名老中医多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而且名老中医所带研究生不乏优秀人材,已成为各大型中医医院的主力军或技术骨干。
研究生教育师资力量雄厚,教育理念先进,为学生提供广漠的知识平台、优良的科研环境和临床实践条件;课程的设置上加倍合理化、科学化、标准化,同时加设西医课程及其他应用学科,知足了现今的临床需求;学历层次多样,包括硕士、博士等,以尽可能普遍的面向社会,知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学校通过成立图书馆、购买论文数据库、举行大型讲座等方式,大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汲取百家之长,发挥自主学习能力。
4 学术流派传承中的现代研究临床研究正骨理筋手法能够舒筋通络,行气活血,放松肌肉。
正所谓“松那么通,通那么不痛”,又因其着力均匀,手法灵活、操作简便,可普遍应用于骨伤科疾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