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行医感悟:治疗咳嗽有迹可循!
见证经方的奇迹:二付小青龙汤根除顽固咳嗽
见证经方的奇迹:二付小青龙汤根除顽固咳嗽朋友W咳嗽持续了一个月了,最开始只是一场感冒引发了咳嗽,感冒好了之后,咳嗽一直负隅顽抗,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期间他服了枇杷止咳露、莲花清温颗粒、抗生素头孢拉定等药物,咳嗽还是负隅顽抗,一直无法消除,而且痰也从最开始的黄色变成了清白色,气管里总是发痒引起咳嗽。
有次周末他过来拜访,我帮他针了一次,主要是治疗肩背疼痛,顺便治下咳嗽,针对咳嗽下针定喘、大椎、肺俞、中府透云门、曲池、足三里。
当时也没把他的咳嗽太当一回事,以为是小问题,当然也可能是针灸水平有限,针完肩痛完全解决,但是咳嗽只是略有改善,很快又开始咳嗽起来。
跟他通电话,听到他咳嗽不停,不由地心想这次的咳嗽好像有点严重啊,不好对付。
听他描述自己的症状:“肺叶底部与横膈膜一带,支气管痒,感觉支气管有点像受伤的感觉,就是那种烟抽多了,支气管伤到的感觉,移动就会痒,痒了就忍不住咳嗽。
还有就是坐下来,背一佝偻起来,就咳嗽,特别是在开车时候,在车上背弯曲起来,马上就咳嗽。
”加上他的痰是清白的,第一反应就是湿冷的咳嗽——小青龙汤证;干热的咳嗽是麻杏甘石汤。
《伤寒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炙,桂枝三两,五味子半斤,半夏半升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
若微利,去麻黄,加芫花如鸡子大,熬令赤色。
若噫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
”因为肺里积着水气(死水),所以他感冒的时候,寒邪进入身体,同气相求,寒邪跟这些死水结合在一起,就变成肺里的湿冷。
心下有水气,所以说话或晃动身体的时候,水气往上冲,喉咙就会痒,引发咳嗽。
张仲景治疗咳嗽喜欢用细辛干姜五味子结构,因为水邪和寒邪纠缠在一起很难处理,用细辛把寒邪和水邪分开,分开的寒和水就容易处理了,寒邪让麻黄去发掉,水的话半夏干姜去处理;干姜是温中去肺中之寒;五味子是止咳的,益气,治咳逆上气,也能酸收固精;半夏降逆也可以去水,还能化痰。
认真参悟!古代名医朱丹溪关于咳嗽的中医治疗!
认真参悟!古代名医朱丹溪关于咳嗽的中医治疗!
赵老师经典国医学堂 2023-01-15 19:38 发表于河南
将咳嗽分为风寒、火、劳、肺胀、火郁、痰六类。
因风寒而致者,主张行痰开腠理,以二陈汤加麻黄、杏仁、桔梗。
因火而致者,要降火、清金、化痰。
因劳伤而致者,主张用四物汤加竹沥、姜汁,强调必以补阴为主。
因肺胀而嗽者,用诃子、青黛、杏仁,佐以海蛤粉、香附、瓜蒌、青黛、半夏曲。
因食积痰作嗽发热者,半夏、南星为君,瓜蒌、莱菔子为臣,青黛、石碱为使。
因火郁嗽者,诃子、海石、瓜蒌、青黛、半夏、香附。
咳嗽声嘶者,辨为血虚受热,用青黛、蛤粉、蜜调服。
久嗽风入肺者,用鹅管石、雄黄、郁金、款冬花碾末和艾中,以生姜一片留舌上灸之,以烟入喉中为度。
干咳嗽者,认为是火郁之证,乃痰郁火邪在中,用苦梗以开之,再用补阴降火。
嗽而胁痛,宜疏肝理气,用青皮等。
同时,朱丹溪非常强调辨识咳嗽发作的时间。
上半日嗽多者,属胃中有火,贝母、石膏能降胃火。
午后嗽多者,此属阴虚,必用四物汤加知母、黄柏,先降其火。
五更嗽多者,此胃中有食积,至此时候,流入肺金,知母、地骨皮降肺火。
四季发生的咳嗽:春是春升之气,用清药,二陈加薄、荆之类;夏是火炎上,最重芩、连;秋是湿热伤肺;冬是风寒外来,用药发散之后,以半夏必逐去痰,庶不再来。
咳嗽的中医治疗临床体会
饮、 火郁 、 劳嗽、 肺胀诸 咳。明 ・李梃《 医学 入门》、 张景岳 《 岳 景 全书》 以外感 、 内伤为纲 , 脏腑八纲为 目, 分而论治。
上述俱从病 因病机辩证论 咳 , 而依据咳嗽症状特征进行论治
则 尚未 见 之 。况 以 上 名 目繁 杂 , 张 景 岳 《 嗽 ・ 证 》即 谓 : 如 咳 论 “ 咳嗽 一 证 , 见 诸 家立 论 太 繁 , 不 得 其 要 , 致 后 人 临 证 莫 知 窃 皆 多 所 要 , 以 治难 得 效 。 所 ”
寒 、 、 、 、 皆令 人 咳 。 元 ・ 丹 溪 则 有 四 时 之 咳 、 寒 、 暑 湿 燥 火 ” 朱 风 痰
有脓血瘀 阻 而致 咳逆 上气 者。故 壅阻性 咳嗽的 治疗 应 以开窍
为务
祛痰开窍法须视 咯痰 之量 、 质 而灵活应 用。如痰多色 白 色、 清稀者为寒饮 , 宜用细辛 、 干姜 、 苓等温肺化 饮药 ; 茯 如痰多色 白 黏腻者为痰湿 , 宜用 白芥子 、 半夏 、 陈皮等燥湿 化痰药 ; 如痰少色
多为阵发性连续剧咳 , 咳呛声粗气急 , 作剧则引颈耸肩 , 汗 额 面赤 , 胸胁掣痛 , 腹满拘急 , 甚则作恶呕逆 , 尿粪遗H 。 { 痉挛性 咳嗽应重用祛风药物 以解痉 。《 素问 ・ 至真要 大论》
日 :诸 暴 强 直 , 属 于 风 。 “ 风 掉 眩 , “ 皆 ”诸 皆属 于肝 。 大 凡 痉 之 为 ”
痰散结药 ; 如咽干 口燥 , 舌质光 红或如镜 面者 , 慎勿 误认无痰 , 必 有燥痰 内结 , 宜选川 贝母 、 蒌仁 、 瓜 知母 等润肺化痰药 , 甚则 沙参 、 麦 门冬 、 百合等养 阴润肺药 , 冀其稀化痰液 , 使之易于咯出。 又壅阻性咳嗽忌用镇咳收敛药 , 有些 咳嗽患者 自服咳必清 、 可待 因、 桔梗 片、 罂粟壳 、 马兜铃等 , 以为可以控制咳嗽 , 岂知适得 其反 , 咳嗽被抑 制后痰 液不 能排 出, 气道 阻塞愈 甚 , 必致胸 闷气 窒, 咳嗽愈剧 。故《 门法 律》 诫“ 邪盛 咳频 , 医 告 凡 断不 可用止涩
咳嗽讲座中医心得体会范文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大,许多人都饱受咳嗽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了解咳嗽的成因和治疗方法,我参加了由我国著名中医专家主讲的咳嗽讲座。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中医治疗咳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咳嗽的病因与分类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
肺主气,司呼吸,肺气不宣则咳嗽;脾主运化,脾虚则湿邪内生,湿邪上犯肺则咳嗽;肾主水,肾虚则水液代谢失常,水湿上泛肺则咳嗽。
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不同,咳嗽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风寒咳嗽:咳嗽声音重浊,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发热。
2.风热咳嗽:咳嗽声音嘶哑,痰黄稠,口渴咽痛,发热。
3.痰湿咳嗽:咳嗽痰多,痰白质黏,胸闷纳呆,身体困重。
4.阴虚咳嗽:咳嗽痰少,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午后潮热,手足心热。
5.肺燥咳嗽:咳嗽痰少,痰黏稠,口干咽燥,皮肤干燥。
二、中医治疗咳嗽的方法1.中药治疗:根据咳嗽的病因和类型,中医辨证施治,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如风寒咳嗽可选用麻黄汤、桂枝汤等;风热咳嗽可选用银翘散、桑菊饮等;痰湿咳嗽可选用二陈汤、温胆汤等;阴虚咳嗽可选用百合固金汤、麦门冬汤等;肺燥咳嗽可选用桑杏汤、清燥救肺汤等。
2.针灸治疗: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针对咳嗽的不同类型,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
如风寒咳嗽可选用肺俞、风门、合谷等穴位;风热咳嗽可选用曲池、尺泽、鱼际等穴位;痰湿咳嗽可选用丰隆、阴陵泉、脾俞等穴位;阴虚咳嗽可选用太溪、照海、三阴交等穴位;肺燥咳嗽可选用肺俞、太渊、合谷等穴位。
3.食疗调理:中医认为,食疗具有补益身体、调理脾胃、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针对咳嗽的不同类型,可选用以下食疗方:(1)风寒咳嗽:生姜红糖水、葱白粥、香菜豆腐汤等。
(2)风热咳嗽:菊花茶、金银花茶、雪梨汁等。
(3)痰湿咳嗽:薏苡仁粥、茯苓饼、莲子心茶等。
(4)阴虚咳嗽:百合粥、枸杞菊花茶、麦门冬膏等。
(5)肺燥咳嗽:蜂蜜柚子茶、雪梨炖百合、银耳莲子羹等。
张圣德治疗咳嗽经验
细小支气管中 ,同样致肺宣肃失司 。若非 阴血亏损之至虚候 ,
大补阴血妨碍痰湿之劫除 ,亦与 “ 治上 焦如羽 ”观 点相悖 ,故
热 ( 或燥 )则肺 气膪 郁,肃降无权;痰 ( )阻气道 ,呼吸出 饮
入气机 受节制 ,均致 咳逆 之候。外感 咳嗽易见不易治者,取决
内科杂 症治验丰富 ,对 呼吸系疾病 诊治有独特见解 ,今介绍其
治疗咳嗽经验如下 。
1 宣肃温润 、辛 甘发散治外感咳嗽
吾 师认为 ,外感 咳嗽以风寒居多 ,与张景岳倡导 “ 六气 皆 令 人咳,风 寒为主 ”之说相合。六 淫袭 肺,内合肺气 ,由于人
体 禀赋 不同,化 寒化热、化燥 化痰 ( )变 化多端,影响 “ 饮 肺
凡咳嗽经久不愈 ,不论诊治与否,迁延一月 以上 ,气阴两亏多 见,应 益肺 敛肺 为主。久 咳证 见:干咳无痰 ,咳声无力 ,或间 断咳嗽,反复发作或咳则 白汗,伴神疲 乏力 ,懒言少气 ,苔薄 白脉虚弱等 。轻 证取 生脉 饮,加宣肺肃痰收效 ;重证九仙散方 可出奇制胜。“ 至实有赢状 ,大虚有实候 ” ,阴津亏损 ,肺虚火 旺,灼津成痰 ,此痰可视作无形之痰气 ,犹如存在于肺 间质 、
me ia ie s s a d h d u i u n ih o d a n ss a d te t n f r s i t r ie s s No m atr wh tc u e h o g , e c u d d c l s a e a n q e i sg tt ig o i n ame to e p r o y d s a e . t a a s st e c u h h o l d n r a e b s d o ep n i l fd fe e t l r a e t f x b e u et e me n n f il ci a iw f h v r l i h rc t fci ia r a e t a e nt r cp e o i r n i e t n , e i l s a i g o a e tc l e o e o e al sas o t u l c l e t n , h i at m l h d v t o n t m wh c o l ri ea eb s fe t i h c u d a r t h e t v t e c.
【名医经验】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咳嗽经验
【名医经验】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咳嗽经验【名医经验】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咳嗽经验作者跟随朱老临证,学治疗咳嗽,有所得,故将朱老治咳经验介绍给大家。
(编辑/闫奇峰)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
我随朱良春老师临证,治疗该症,有所收益,现结合案例,将其治咳经验介绍如下:例一:汤××,女,43岁,工人。
咳嗽痰黄,历时半月,咳呛胸痛,口干欲饮,纳谷欠馨,大便燥结,舌苔薄黄,脉象细弦。
此乃肺燥之证,拟以润肺止咳,选桑杏汤加减。
处方:南北沙参各12克,桑叶10克,杏仁10克,豆豉6克,山栀5克,梨皮一只,瓜蒌皮12克,生甘草5克。
服上药4剂,咳嗽仍剧,余证略平。
二诊请朱师诊治,他认为咳嗽痰黄,口干欲饮,仍属肺热之象。
至于大便燥结,乃肺热并移于大肠之候。
咳嗽之因热与因燥之辨识,全在咳嗽痰稠与干咳无痰为区分。
肺热之咳,法当清肺泄热,化痰定咳。
乃疏清肺定咳汤(朱师自订之方)金荞麦20克,鱼腥草(后下)15克,蛇舌草20克,天浆壳12克,化橘红6克,苍耳子12克,枇杷叶(去毛包)10克,生甘草5克。
4剂。
服上药2剂后,咳即趋缓,续服2剂,热清咳定而愈。
例二:张×,女,29岁,工人。
外感之后,咳近匝月,痰多泡沫,夹黄脓痰,口干粘腻,舌根苔黄腻,舌质微红。
证属痰热蕴肺,治宜清肺化痰,拟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处方: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黛蛤散(包)10克,瓜蒌皮10克,竹沥半夏10克,鱼腥草(后下)30克,生甘草5克。
3剂服后,咳嗽仍然,遂请朱师会诊。
师曰:患者确系痰热咳嗽,但泻白散为泻肺火、清虚热之方,患者系痰热壅盛之实证,以清热化痰,下气止咳为法。
朱师仍予清肺定咳汤治之。
服药5剂,咳止痰净。
按:例一汤案,初诊我根据咳呛、口干、大便燥结而辨为肺燥之候,给予清宣凉润治温燥初起的桑杏汤,岂知服药4剂而咳仍不止。
遂请朱师诊治,他从咳嗽痰黄、口干欲饮、大便燥结、而诊为肺热之候。
燥宜润,而热应清,辨证有误,施治欠当,故收效不著。
陈士铎治咳嗽神效方效果远超抗生素
陈士铎治咳嗽神效方效果远超抗生素这是本人的一个经验方,也是学了前人的.说到这方得讲个故事,前年因增加一家分店,样样都是自已亲力亲为,开始咽喉有点干,偶尔有点咳,但晚上咳的多点,象气管炎的样子,有点象感冒的样子,自已不是医生,只是个业余爱好者,就自已为自已开了个桂枝汤方,吃了这桂枝汤之后更加业重了,整夜睡不着,越来越严重了,整夜咳个不停,第二天赶紧去医院打吊针,结果一点效果也没有,晚上咳得比前一夜更严重了,心想这下完了,当年父亲也是这个症,支气管炎.心想要自已想办了,由于夜里也睡不着就连夜起床读书,古时不可能没有这个症,但读遍了古医书都没有讲到治气管炎的,只有咳嗽和肺痈,和支气管炎相处的就只有肺痈了,读到陈士铎医学全书里的辩症录里的肺痈治疗方法:金银花50,元参40,生甘草20,天花粉15,茯芩20,白芍20,麦冬30.就按方的量,结果早是吃药下午晚上就好了,真是神效.过了几天老婆的一个同学在东莞过来拿货,咳了一个多星期,在医院吊了一个多星期的针也没效,老婆就按我的方帮她抓了一剂药给她,结果第二天早上她来电咳已好了,原来他的小孩也咳顺便也给了小孩一碗吃,小孩的也好了,连她自已也没想过有这样的效果,有一次我女儿班里流感咳嗽,也是吃这方好了,之后给很多人吃都好了很多,但也有一些不会好,十个里头可能有一,二个不好的.终观起来寒咳,痰咳,肝郁咳,水饮咳没效.对风热咳,病毒咳,热咳,阴虚咳等有很好的效果.金银花的量我量用量是50-100克,通常都是70-80克的多,但市面上很多假金银花(山银花),十家有九家是山银花,山银花卖金银花的价.只要不是白痰寒咳嗽,都可用此方,常当天就见效肺痈门(四则)人有胸膈间作痛,咳嗽时更加痛极,手按痛处,尤增气急,人以为肺经生痈也,谁知是肺热生痈耳。
夫肺为娇脏,药食之所不到者也,故治肺甚难。
肺热害肺,既可成痈,将何法疗之?疗之法,似宜救火以泻肺。
肺药不可入,而肺为脾之子,脾经未尝不受药也,补其脾经之土,则土能生金也。
老中医诊治久咳的经验
老中医诊治久咳的经验咳嗽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症状之一,西医治疗咳嗽只能是治疗原发病或止咳,且止咳药应用非常有限。
而中医治疗咳嗽辨证论治,分外感、内伤,又根据不同证型,治则不同。
即便同一证型在不同阶段也可随证遣方用药。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咳嗽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其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标本兼顾,通过个体化的辨证,精心调治,多能得到满意的疗效。
1.风寒袭肺证证候: 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病机: 风寒外束,内袭于肺,肺气失宣。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 三拗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合止嗽散 (《医学心悟》) 加减。
处方: 麻黄6g,苦杏仁9g,荆芥6g,桔梗9g,紫菀9g,百部9g,白前9g,陈皮9g,甘草6g。
2.风热犯肺证证候: 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咽喉燥痛,咯痰不爽,痰黏黄稠,鼻流黄涕,口渴,头痛,恶风,身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病机: 风热犯表,卫表不和,肺失清肃,肺热伤津。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 桑菊饮 (《温病条辨》) 加减。
处方: 桑叶9g,菊花9g,苦杏仁9g,连翘9g,薄荷6g (后下),桔梗9g,芦根15g,甘草6g。
3.燥邪伤肺证证候: 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咳甚胸痛,或痰黏不易咯出,初起可有恶寒,身热头痛,舌尖红、苔薄黄,脉小而数。
病机: 燥邪伤肺,耗津灼液,肺失清肃。
治法: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 桑杏汤 (《温病条辨》) 加减。
处方: 桑叶9g,苦杏仁9g,北沙参9g,浙贝母9g,淡豆豉9g,栀子6g,梨皮9g,桔梗6g,连翘6g。
4.风盛挛急证证候: 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咽干咽痒,痒即咳嗽,或呛咳阵作,气急,遇外界寒热变化、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多见夜卧晨起咳剧,呈反复性发作,舌苔薄白,脉弦。
病机: 风邪犯肺,邪客肺络,气道挛急,肺气失宣。
朱进忠辨治咳嗽的思路提炼
朱进忠辨治咳嗽的思路提炼近期苦于对咳嗽一症的辨治不能尽善尽美,故而再仔细翻看朱进忠先生的医案,有不少新的体会与收益,故而提炼如下,与大家分享。
一、体会1、急性咳嗽是以肺及全身症状为重点,脉象为辅;慢性咳嗽以脉象为重点,症状为辅。
2、季节:1)急性发作:春季发病,多风热;秋季发病,多燥;长夏发病,多湿;冬季发病,多风寒。
病程稍久,则可出现邪入少阳、燥邪失治、痰饮内伏、脾胃寒湿。
2)慢性迁延:冬季加重,为痰饮蕴伏;夏季加重,为阴虚痰热。
3、体位:平卧咳嗽加重,坐起好转,为痰饮蕴肺。
4、昼夜:夜间加重,少痰、咽干者为阴虚肺燥,多痰者为寒饮。
早晨起床咳嗽严重,为痰饮夹肝肺气郁;日晡时咳嗽加重,为胃热、食积不化;中午咳嗽严重,为心肝火旺。
5、痰:白色泡沫痰,为寒饮;白色泡沫胶粘难吐,为阴虚饮伏;白色粘硬块状者,为阴虚肺燥;白色兼少量红色痰者,为寒痰伤及肺络;黄稠痰,为肺热。
6、脉象:1)滑者,为热痰;细数者,为阴虚生热;虚大者,为气阴两虚或气血两虚;弦者,为寒饮或肝邪犯肺;沉者,为肝肺气郁;涩者,为阳虚或气滞血瘀;濡者,为脾虚或湿盛;虚者,为肺气虚。
2)又分寸关尺与左右:两寸滑,为上焦肺痰;两关滑,为中焦脾胃痰;两尺滑,为肾虚热盛;尺大而弦者,为肾气亏损;左脉大于右脉者,为肝邪犯肺;右脉大于左脉,为气虚或气阴两虚。
7、兼喘证:1)季节:冬季喘咳发作,为寒饮内伏;夏季发作,为阴虚燥痰;春季发作,为肝郁血虚,木火刑金;长夏喘咳严重,为痰湿壅滞;四季均发作,为气阴两虚,痰饮阻滞。
2)脉象:除与咳嗽相同外,寸脉洪大无伦,甚或上入鱼际,为肾不纳气,上焦痰盛;寸关极沉,尺脉动摇,为肝脾郁结。
3)余辨证要点与咳嗽相同。
8、论治易忽略的要点急性咳嗽:1)有表邪,必须解表。
2)一定要分清病因、病位,再去处方用药。
3)反复不愈的原因:a.寒饮作热咳,b.肺燥未养阴,c.腹胀未理气,d.少阳未和解,e.表证未解表。
慢性咳喘:1)慢性咳嗽多为正虚、邪实证,其虚实多少的处理是治疗的关键,必须善于处理缓急标本。
国医大师郭子光辨治咳嗽经验
国医大师郭子光辨治咳嗽经验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常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可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咽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肺气肿和肺癌等疾病。
咳嗽发病率高,若失治误治,则成痼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对咳嗽的辨治认识独特,疗效卓著,总结如下。
咳嗽先治外感郭老认为,咳嗽一证,由外感所致者十之八九,而纯粹内伤咳嗽则较少,新病自不待言。
久咳也多以内伤夹外感的形式出现,“凡有外感先治外感”是郭老的一贯主张。
外感六淫之邪皆能致咳,常表现为咽痒即咳,咳嗽痒止。
以感受风邪、风热、风燥、风寒为多。
感受风邪以咽痒而咳,口中和为特征,常选用蝉蜕、防风、僵蚕、桔梗等疏散风邪。
感受风热以咽痒而痛、咳嗽为特征,常用治风药配合射干、板蓝根、虎杖等清利咽喉; 如果咽痒向喉骨下延,提示外邪有向气管蔓延趋势,可再配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
感受风燥以咽痒而干、咳嗽为特征,常用治风药配合玄参、青果等清润咽喉。
感受风寒如果咽痒而咳,咽不红、苔润口和者,多属风寒,须发散风寒,必要时加用干姜、细辛、五味子温散止咳。
治疗咽痒咳嗽,外邪未尽,不宜过早使用苦寒药物,苦易化燥、寒致气涩,对肺气宣畅不利。
但若咽痒咳嗽不止,无痰或少痰,影响休息,可酌情在辨证方药中适当加入罂粟壳 10 ~ 15g止咳。
治咳宣肺机理肺的宣发肃降,是维持呼吸功能的一个重要作用,若肺失宣通,往往导致肺气闭郁,轻则可见咳嗽、呼气不利、胸闷、气紧,重则咳喘并作。
因此,临床上凡见有肺气闭郁之象者,应注意宣肺一法的运用。
闭郁之浊气不出,则天地之清气不入,只有肺得宣发,则肃降自行。
治咳宣肺药物①麻黄:宣肺之品首推麻黄,凡咳嗽伴胸闷、气紧或喘,或肺上听到哮鸣音而又无高血压,皆可随症加入或选用麻黄制剂。
若血压偏高者,则不用之,而选用地龙。
②细辛、五味子、葶苈子: 若肺气闭郁较甚,尚可加细辛、五味子、葶苈子等。
治咳宣肺注意事项宣肺一法,用于咳嗽伴肺气闭郁的患者可获良效; 而咳嗽不伴有肺气闭郁之象的患者,则应注意保护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这样可缩短咳嗽的病程; 另外,不宜过早使用收敛止咳药物,以免妨碍肺气宣发,导致邪气恋卫入肺,久稽不去,引起久咳。
名老中医经验分享
名老中医经验分享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方法。
名老中医是指在中医领域有丰富经验和卓越成就的医生。
他们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对于治疗各种疾病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下面我将分享几位名老中医的经验。
首先是王师傅,他是一位在中医界有着广泛声誉的老中医。
他的经验之一是治疗咳嗽。
他认为咳嗽的发生与肺和肾的功能紊乱有关。
他采用中药调理肺肾功能,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他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医治疗疾病是要从整体出发,调理人体的整体平衡,而不是仅仅看症状。
另一位名老中医是张医生,他对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的经验之一是治疗胃炎。
他认为胃炎的发生与饮食不当和情绪波动有关。
他强调饮食的调理,主张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他还注重调理情绪,认为情绪的不稳定会加重胃炎症状。
他的经验提醒我们,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情绪稳定对于消化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还有一位名老中医叫李师傅,他对于治疗风湿病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风湿病的发生与寒湿侵袭有关。
他采用温热的中药调理体内的寒湿,通过温通经络,改善气血循环,从而缓解风湿病症状。
他的经验告诉我们,风湿病的治疗需要从源头入手,驱除体内的寒湿,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最后要提到的是赵教授,他是一位在中医学界有着极高声誉的名老中医。
他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着深入研究和丰富的经验。
他强调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理。
他主张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他还强调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
他的经验告诉我们,预防心血管疾病需要从生活方式的调整开始,远离不良习惯和情绪压力。
名老中医们的经验是中医宝贵的财富,是中医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参考。
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经验总结,积累了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
这些经验不仅是对中医理论的深入理解,更是对患者的关怀和治疗的积极探索。
通过学习和传承他们的经验,可以帮助更多的患者获得治疗的希望和康复的机会。
名老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总结
名老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总结咳嗽是儿科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特征。
小儿咳嗽有外感和内伤之分,临床上小儿的外感咳嗽多于内伤咳嗽,《活幼心书·咳嗽》指出:“咳嗽者,固有数类,但分寒热虚实,随证疏解,初中时未有不因感冒而伤于肺。
”指出了咳嗽的病因多由外感引起。
以下通过多位当代名老中医对小儿咳嗽的临床经验总结,汲取百家特长,为我们所用。
1外感咳嗽1.1 风寒袭肺本证以起病急,咳嗽频作、声重,咽痒,痰白清稀为特征,治疗当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为法。
林季文用自拟方辛宣止咳蠲痰汤治疗小儿风寒咳嗽,方药组成为炙麻黄、北杏仁、苏梗、桔梗、前胡、僵蚕、法半夏、甘草等,林老认为风寒咳嗽病机为肺失宣肃,常将宣发与肃降性质的药物配伍使用,一宣一降,使肺之宣肃功能恢复正常,方中苏梗性辛温可宣肺理气,桔梗味苦则能降气利咽,二药配伍共奏宣肃之功,麻黄辛温宣肺平喘,杏仁味苦肃肺止咳,二者合用也属宣肃配伍。
王素梅用杏苏散加减治疗风寒咳嗽,方药组成为荆芥、防风、前胡、桔梗、杏仁、苏子、细辛、苍耳子等,王素梅教授认为外邪中以感风邪起病为多,治疗当以疏风为关键,用荆芥、防风疏风解表,细辛、苍耳子祛风散寒。
黄建业用止嗽散加减治疗风寒咳嗽,黄教授认为治疗当以宣散为要,而宣散之品不宜用麻黄、桂枝等宣散重剂,避免宣散过度,卫气耗伤。
张成秀用自拟荆防柴芩汤加减治疗风寒咳嗽,方药组成为荆芥、防风、黄芩、柴胡、半夏、桔梗、前胡、枳壳、陈皮、茯苓等,张老认为治疗外感咳嗽当以解表为先,表邪不解,一味止咳化痰无异于闭门留寇,常用柴胡、黄芩及半夏拟小柴胡汤解表邪于半表半里,防邪入里。
熊磊多用麻杏二陈汤、伤风咳嗽汤加减治疗风寒咳嗽,方药组成为麻绒、杏仁、法半夏、陈皮、茯苓、桔梗、苏叶、紫菀、百部、前胡、荆芥、蝉蜕、苍耳子等,熊教授认为咳嗽与咽喉有关,咽喉为肺之门户,咽喉受邪,可致肺气上逆而发生咳嗽,故方中用蝉蜕以达疏风利咽止咳之效。
UC头条:名医张锡纯,治病有绝招,仅仅三味药,就能搞定咳喘难题,真厉害
UC头条:名医张锡纯,治病有绝招,仅仅三味药,就能搞定咳喘难题,真厉害中医治病,素来讲究“药必对证”,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在治病的过程中,用药不对症,不仅治不好病,反而还会适得其反。
那么,也许有人会问,“对症下药”真的那么难吗?其实只要精通中医辨证思路与方法,用药切证并不难。
但是在临床中,疾病千变万化,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所以,不是高手,有时候难免有“看走眼”的。
近代中医第一人张锡纯先生,曾经治疗过这么一个患者。
那个患者大约四十来岁,平时就有咳喘之疾,稍微受到外感风寒就会触发咳喘病症。
刚开始这个患者求医,医生给他用了小青龙汤,一剂汤药下去,咳喘就没有发作了。
没想到的是,后来咳喘复发了,医生连续服用小青龙汤三剂药都没啥效果。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就是没有辨证的结果。
那个患者后来服药没效果后,就找到了张锡纯为他治疗。
张锡纯先为患者诊脉,发现他的脉象一呼一吸跳动在五次以上,且右寸脉浮大,且“重按即无”。
由此可知,为什么这个患者现在用小青龙汤没效果了。
因为以前医生给他用小青龙汤,那是因为病症是因外感而诱发,所以效果好。
然而,后来复发咳喘,其实并非是外感诱发,所以没效果。
那么,这个患者张锡纯是如何给他治好的呢?张锡纯一共给他开了三味药,也就是“生山药一两半,牛蒡子(炒,捣)四钱,柿霜饼(冲服)六钱”。
具体制作和服用方法,是汤剂,水煎服的。
没想到两剂药下去,咳喘就好了,为了巩固疗效,继续服用几幅中药“以善其后”。
这个配方效果这么好,究竟叫什么名字呢?张锡纯给它起了一个很美妙的名字——沃雪汤。
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如果细心的人会发现,张锡纯的这个方剂跟他的“珠玉二宝粥”(生山药二两,生薏米二两,柿霜饼八钱)极其相似。
二者除了剂量上不一样,就一味药之差,沃雪汤用的是牛蒡子,而珠玉二宝粥用的是薏苡仁。
并且二者在功效上也相差不大,珠玉二宝粥的作用在于“治脾肺阴分亏损,饮食懒进,虚热劳嗽,并治一切阴虚之证”,而沃雪汤“治同前证,更兼肾不纳气作喘者”。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咳嗽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咳嗽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冒、过敏或其他呼吸道疾病。
在中医中,咳嗽被认为是由外邪入侵引起的一种病理表现。
中医师承医案中有许多关于咳嗽治疗的经验分享,下面将对其中一些案例进行详细讨论。
案例一:尺泽部咳嗽患者是一位25岁男性,主诉持续性咳嗽已有一周。
他没有发烧或其他不适症状,但咳嗽声音粗重,咳出有些黄色痰液。
中医师观察到他的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根据中医的诊断思路,该患者属于“痰热壅肺”的范畴,需要清热化痰并宣肺止咳。
医师给他开了尺泽散加减的处方,包括尺泽部、玄参、桔梗等草药。
此处尺泽部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的功效。
玄参和桔梗具有清热解毒、润燥化痰的作用。
患者服用草药后,咳嗽症状逐渐减轻,痰液颜色也变浅。
经过一周的治疗,他的咳嗽完全消失。
以上案例表明,对于痰热壅肺引起的咳嗽,中医师承医案中的尺泽散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案例二:平喘汤治疗咳嗽患者是一位45岁女性,主诉持续性干咳已有两周。
此外,她还感到气短、胸闷。
根据她的症状表现和中医的诊断思路,医师怀疑她患有气虚喘咳的病症。
为了平喘和止咳,医师开了一副平喘汤的处方,包括麻黄、杏仁、炙甘草等草药。
麻黄和杏仁具有宣肺解表、平喘止咳的作用。
炙甘草有补脾益气的功效。
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的咳嗽和气短症状有明显改善。
医师进一步调整了处方,以巩固疗效。
这个案例表明,对于气虚喘咳的患者,中医师承医案中的平喘汤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总结:中医师承医案中分享了许多关于咳嗽的治疗经验。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中医的诊断思路,医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咳嗽开出不同的草药处方,如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类药方或平喘止咳类药方。
这些医案经验证明了中医在咳嗽治疗方面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医师应根据患者的整体状况综合考虑药物的选择和用量。
此外,咳嗽症状长时间持续或伴随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
老中医论孩子咳嗽,建议收藏
老中医论孩子咳嗽,建议收藏关于孩子咳嗽:咳嗽不是病,咳嗽只是症状,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外感带来的症状。
用一个比喻,立竿见影,如果把竿竖起来就会有影子,导致咳嗽的原因就相当于这个竹竿,咳嗽就是那个影子,如果我们不找到原因并移除它(竹竿),咳嗽(竹竿的影子)是不可能消失的。
儿童的咳嗽基本上都是外感导致的,很少有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所以只要把外感去除就好了。
感冒有几个阶段,咳嗽就有几个阶段。
李大伦大量的临床经验,正常治疗咳嗽(去除外感的原因)都不会超过1个星期,除非把咳嗽当做病治疗,就会越拖越久。
一、外寒阶段:外邪一来,肺气不足,就会咳嗽(呛咳),一般会伴随清水鼻涕,会打喷嚏,会手脚开始发凉。
基本没有痰,舌头是白的。
处理方式:任何可以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
1、3g紫苏叶,鲜橘子皮(没有涂过蜡的)切成一块一块的,煮水3分钟,把煮好的水当茶喝。
橘红(橘子皮外面)宣肺止咳。
2、烤橘子:橘子就可以(微微发红发黄的好),用火微微烤橘子,烤的发黑了之后(微微发黑),剥掉皮,给孩子吃橘子肉(微微发苦,橘子皮的味道渗到里面了),一天吃1个(多吃也没事),很有用。
3、生姜汤、苏叶水喝或者泡脚也可以苏叶不能多用(1天就足够了),往外发散会消耗正气,正气会越来越不足。
橙皮可以多喝两天,如果2-3天没有改善,说明不是这个阶段的问题。
如果发现咳嗽有点重,通宣理肺的中成药1/4颗放水里化开给孩子喝也可以。
二、外寒里热的阶段舌头开始变红了,有痰了,会出现咽喉肿痛的情况,会顺着呼吸道往里面走了,会听到孩子气管里面有痰音。
处理方式:1、由医生来具体分析和开药,根据上一节课学习的清外寒和里热的中药成分即可。
2、中成药:太极急支糖浆(一定要兑到开水里面喝,不然太浓了)、橘红口服液忌口:不要乱吃牛羊肉,会火上加火。
三、里热阶段基本上很严重了,已经可能到肺炎阶段了,引起身体热症了,不要自己处理了。
孩子会高烧,咳嗽痰音也很明显,有的孩子会反应胸中痛,舌头红有的发黄,孩子精神不好了,会伴有大便干燥或者腹泻。
药中肯綮,如鼓应桴——三十年治咳的得失与感悟【跟己安先生学中医】
药中肯綮,如鼓应桴——三十年治咳的得失与感悟【跟己安先生学中医】导读:《小道经方》众多的粉丝中,有一位叫“来去自在”的临床医生,他有天然的优势,学了就能在临床中用到。
本篇文章就是他跟己安先生学中医后的临床心得体会,也在实践中解决了多年的困惑。
实践经方找回国学自信大凡论治咳嗽的文章,开头大多冠以‘’ 咳嗽为临床难治之症‘’的表述,本人从事呼吸内科三十余年,治咳无数,亦深有同感。
院校中医内科教材对咳嗽的辨治,先分外感、内伤,治分寒热虚实,辨证不离脏腑,洋洋总总,条分缕析,细致入微,惟用之临床,鲜有奇效,所以总能发出“咳嗽难治”的感叹!回忆数十年前刚刚从事临床时,以中医内科学辩证施治为准绳,止嗽散,桑杏汤,清气化痰汤为常用之方,病轻易治者或可取效,而稍有缠绵,则束手无策。
后来,逐歩认识到,经方才是临床取效的不二法门,同样,想要取效于咳嗽,还得从经方处下手。
初识小青龙汤的神奇,是从一个病人开始的。
二十多年前,一患者因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住院,经西药抗感染,解痉平喘,病情得以控制,唯每至深夜,必咳喘发作,畏寒背冷,痰质清稀,多日再未改善。
某日适余値夜,咳喘如期而至,细致观察,一派肺寒之象,与小青龙汤方证颇似,次日疏方一剂,当晚咳止喘息,不日出院。
当时惊叹于小青龙汤的神奇,以后便走上了学习伤寒之路。
囿于中医内科学肺寒肺热学说,二十年来以小青龙治咳,抓症多以舌淡苔白,痰清稀,或泡沫白痰等典型的肺寒表现,用之多随手而愈,疗效堪夸。
而苔黄口燥,痰粘痰黄,表现似属肺热的咳嗽,仍以清热化痰选方,方如麻杏石甘汤、桑白皮汤、清气化痰汤,疗效大多不尽人意,或有部分病人虽黄痰消失,但咳嗽却仍缠绵难愈,急切不能收功。
后自已不断摸索发现,此时在原方的基础上加温肺之姜辛味,多能获效。
从此对肺寒肺热理论的正确性产生了质疑。
但对典型的“肺热”咳嗽,小青龙仍不在选方之例。
去年秋天,有幸参加跟己安学中医的经方学习班,先生高屋建瓴,打破传统学习伤寒的框架,从方证相应入手,再直击每一经方背后对应的病机,从病机处入手,从而推演出更多更广的应用范围,在方证相应的基础上,升华到对“机”施治,勿囿于表象,使我真正走上了经方之路,而临床疗效也有了质的提高。
李任先治疗外感咳嗽的经验
李任先治疗外感咳嗽的经验
李任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医生,他在治疗外感咳嗽方面有着独特的经验和方法。
在他的诊疗过程中,他注重从整体上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采用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李任先在治疗外感咳嗽时,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治疗。
他认为,中药具有温和、安全、无副作用等特点,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的恢复。
他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银翘片、川贝母、杏仁等。
同时,他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性化的调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李任先还会采用针灸疗法来治疗外感咳嗽。
他认为,针灸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他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如肺经、大肠经等穴位。
针灸疗法具有疗效快、无副作用等优点,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李任先还会给患者一些中医养生建议,帮助患者调整饮食、作息等方面的习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他认为,中医养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帮助人们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李任先治疗外感咳嗽的经验丰富,他注重从整体上考虑患者的身体
状况,采用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他的治疗方法温和、安全、无副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中医行医感悟:治疗咳嗽有迹可循!小编导读一、治咳贵宣降宣法是用辛散轻扬的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降法是用肃降肺气的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
宣法和降法常合并应用,故合称宣降法。
肺喜宣通而恶壅塞,外邪犯肺,肺失宣降而咳,故当以宣法宣散发表外邪。
肺主秋令,喜清虚肃降,苦气上逆,“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故当以苦降肺气。
宣降肺气是治疗咳嗽的重要方法,正确而灵活地把握宣降法的临床应用,对咳嗽的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余以为,治咳不宣降,非其治也。
宣法的应用:临床只要排除燥热、内伤气火、阴虚等,皆可使用宣法。
使用宣法的四要素:①要询问患者咳嗽的诱因,其咳嗽是否因寒加重;②咳嗽的声音是否闷咳不扬,或咳声嘶哑;③咳嗽是否有痰难于咯出;④咳嗽的伴有症状,是否合并有鼻窍不通之症。
临证四者不必悉具。
宣肺当以疏风为先。
风为六淫之首,故外感之咳常以风为先导。
风邪当疏解,如止嗽散;夹寒邪当疏风散寒,如三拗汤;夹热邪当疏风清热肃肺,如桑菊饮;夹燥邪当疏风清肺润燥,如桑杏汤。
同时注意邪气的转化兼杂,如风寒犯肺,未能及时宣散,郁而化热,而表寒未解;或肺有蕴热,而外感风寒,表现为外寒内热证,皆当解表散寒,清泄肺热并施。
他如风寒化热应清肃;风热化燥当转清润;肺热蒸液成痰,当转清热化痰等。
此外,内伤咳嗽反复发作,常与感受外邪密切相关,致内外相引而发病,且日渐加重,治疗当佐以宣散外邪,方中肯綮。
咳久肺气虚,表卫不固,易感风邪,对此切忌专肆祛风,当益气固表。
宣肺首推麻黄。
麻黄辛散宣通,又具苦降之性,善宣肺气郁闭,平肺气之上逆,在宣发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对于伤风咳嗽,“无热便是寒”,即可使用麻黄。
肺气之宣降是相济的,肺气不宣必然会影响肺气而致不降;肺气不降势必影响肺气以致不宣。
非宣则外邪不去,非降则肺气仍逆。
因此,在运用宣降法治疗咳嗽时,根据咳嗽病因的不同,或宣中寓降,或降中寓宣,使宣与降相反相成。
一般地说,外感咳嗽以肺气不宣为主,内伤咳嗽以肺气不降为主,宣与降之治疗各有侧重,但应当配合。
二、治咳不远温温法是用温热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
因肺性本凉,易受寒邪侵袭,形寒饮冷皆可伤肺而咳嗽。
肺对寒邪的易感性,决定了寒邪致咳的多发性。
痰为阴邪,易伤阳气,而痰饮内伏,痰瘀互结所致咳嗽者多。
临床多见脾肺阳虚,痰饮不化,水饮犯肺咳嗽;肾阳不振,肺中寒冷,肾不纳气,肺气上逆而咳喘等。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临床常囿于西医消炎药和苦寒清热中药治咳,凉药太多,对寒咳者雪上加霜,对热咳者苦寒凉遏,渐致陈寒伏肺。
肺热咳嗽治以苦寒清热,为防苦寒伤肺,可佐以温热药。
临床应用温法治咳要善辨寒热标本。
咳嗽以痰饮为患居多。
痰饮为阴邪,伤人阳气。
慢性咳嗽以肺阳虚,痰饮内伏,痰瘀互结为主要病理基础,种种热象为标。
临床应排除对标的顾忌,施治应从本,以温(化、散、补、通)为法。
如寒饮化热者,温化寒饮为主;阳虚痰瘀化热者,温补阳气为主;时热证寒者,舍时从证,以温寒为主。
久咳、顽咳要细辨寒热,凡有寒象,或热象不明显者,均可灵活运用温肺散寒之剂,或酌伍清热药。
仲景治寒饮,尤其治疗肺胃寒饮的用药,常以干姜、细辛、五味子三药合而用之,对寒饮咳喘确有良效。
干姜、细辛可直接入肺,散水寒之邪;五味子入肺,可敛肺气之上逆。
一收一散,散中有收,正邪兼顾,对消散寒饮而止咳喘十分得力。
关于小青龙汤,本方虽为外解表寒,内散水饮而设,据药物分析,又能温散上中下三焦水寒之邪。
临床上对外寒内饮,水寒射肺,寒饮伏肺之咳喘;以及外感风寒之邪未予表散,日久寒饮入肺;或肺热咳嗽,苦寒凉润太过,热从寒化;或素体肺气不足,肺阳虚弱等所致之咳喘,总归于寒饮壅肺,均可酌情应用。
小青龙汤临床应用得当,效如桴鼓;用之不当,祸不旋踵。
以其辛烈发散,有伤阴动阳之弊,上耗肺气,下拔肾根,不可不慎。
因此,要注意慎用和忌用证。
药后当以苓桂剂善后。
寒饮壅肺辨证:①辨气色,诸如水气、水色、水环、水斑;②辨咳喘;③辨痰饮;④辨舌象;⑤辨脉象;⑥辨兼症。
上述证候不必悉见,符合一二项即可。
凡寒饮内伏于肺,肺失宣降而咳喘,吐痰清稀,背部恶寒,舌苔水滑等,即可予之小青龙汤。
关于麻黄的应用:小青龙汤麻黄生用,取其发表散寒;炙用则专于温肺散寒,止咳平喘。
故对肺寒久咳,须炙麻黄,防生麻黄耗气之弊。
麻黄中的麻黄碱,能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扰乱心律,故对心脑血管病人不能贸然使用。
用麻黄时,应先小剂量服用以投石问路,再酌情增加剂量。
去麻黄加杏仁问题:麻黄之宣肺,既可解散在表之风寒,又有助水寒攻肺的上逆之势;麻黄之发其阳,对难潜的虚阳欲脱有推波助澜之虞。
用杏仁苦降之品,不仅气顺喘平,还可使气顺而表解。
从麻黄与杏仁之一减一加,可以看出仲景用药旨在用其利而避其弊、既病防变、治病求本的严谨的学术思想,足堪效法。
三、治咳莫畏敛敛法是用收敛肺气的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
肺主敛欲收。
肺属秋,主收敛,主肃降。
肺主皮毛,肺为华盖。
因此,肺司宣降。
肺之宣而不泄,肺之降而不逆,余以为靠肺之主收欲敛以维系相济。
因此,肺之主收欲敛是肺气宣降的枢机。
感受外邪,失敛失降,则肺气逆,逆则太阴不收,肺叶焦满而咳。
肺主气,剧咳或久咳伤耗肺气。
肺气耗散,宣降不支,咳必不愈。
《内经》云: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
只有在辨证中使用敛法,敛肺利气,使正复邪去,方能病愈。
若肺气不敛,正气不复,则邪去不尽,留恋迁延,为不善之治。
《说文解字》曰:“敛,收也。
”敛法,一则收敛肺气外泄之耗散,一则敛降肺气之上逆,以恢复肺气之宣降。
因此,在辨证中酌以收敛,可谓泛应曲当,疗效弥增。
外感咳嗽,勿须拘泥禁敛。
感冒早期刺激性咳嗽,祛风散邪是为治疗大法。
但是由于患者频频剧烈咳嗽难于忍受,辛散祛邪又一时难于达到缓解咳嗽之效,故每于方中将麻黄或荆芥与五味子同用,服后可收到剧咳缓解,痰易咳出之效。
外感风热,咽喉不利,咳嗽剧烈者,在宣散风热、清利咽喉中,伍以白芍、五味子等养阴收敛之品,可明显缓解咳嗽。
外感咳嗽剧烈,或呛咳频作,甚者咳而遗尿,在宣肺同时,因其剧咳耗散肺气致膀胱失约,可酌加敛肺之品以摄尿;考虑肺有肃降之性,尚需伍肃降之药以通调水道;如肺气虚则加益气之品,使肺之治节复权而遗尿方止。
内伤久咳,必当酌情与敛。
久咳必致肺气虚耗,一则气不化津,痰浊壅肺;再则卫外失固,易感风邪。
此正虚恋邪,虚实夹杂。
在益气祛痰降逆中,伍以麻黄祛风散邪,粟壳酸以敛肺,一宣一敛,一开一合,宣不伤正,敛不留邪,相反相成,咳嗽自愈。
治咳不畏敛,专敛则当戒。
经云:“欲伏其所主,必先其所因。
”治咳嗽如不针对“其所因”施治,只凭一味的收敛去“伏其所主”,不但不能伏其所主,反因其所因未却而生他变。
因此,《内经》在强调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的同时,告诫我们还必须以辛泄之。
此条最宜玩味,意在敛中当寓祛邪,一敛一辛,敛不留邪,辛不伤正,当不偾事。
四、治咳善化痰化痰止咳法是用化除和控制痰涎的方药治疗咳嗽的方法。
痰是关键因素。
痰是肺系疾病中最主要的病理产物,又是加重和诱发肺系疾病的重要病因。
衍生致病:痰阻气滞,气滞血瘀,痰瘀互阻,化热酿毒,形成痰-气-瘀-毒之病理链;痰蕴化热,耗伤肺阴,肺失濡润;痰为阴邪,其性黏腻,易伤阳气,致肺气虚;痰湿伤脾,脾肺气虚,终致脾肺肾俱虚。
易窒息致危:老年人因痰太多,阻滞气管喉部,可发生窒息;小儿支气管肺炎也易引起痉挛抽搐,均可危及生命。
关于痰白为寒、痰黄为热的问题:临床上只凭痰色黄白来辨寒热,是不可靠的,甚会导致误判。
辨痰的寒热关键是痰之稠与不稠,黏与不黏。
黏稠之痰,方为热痰,这种痰很难咯出,黄而稠黏为热,白而稠黏更是热。
白而稠黏的痰,是津液为燥火熏灼煎熬成痰,还没有来得及在体内存留即变为胶黏,因此属热属燥。
痰色黄而稀易咳出,不能判断为热,只不过在体内停蓄的时间较长而已。
此外,无痰干咳乃为热,不可不知。
痰的常用治法有化痰、排痰、豁痰、抠痰。
其中豁痰法,是将不易咯出的存留于气道的痰豁利排除的方法,唯此方能缓解咳嗽。
有的病人每因咯一口痰而咳数十声,涕泪俱下,甚至小便失控,这就显出了豁痰的重要性。
紫菀、百部、冬花、白前、瓜蒌壳、瓜蒌仁、知母、贝母既能润肺豁痰,又有止咳作用;而胶黏块状之痰,非海浮石、蛤壳、牡蛎咸寒软坚,稀化痰涎则不能豁除。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说文解字》曰:“和者,相应也。
”余以为,温药和之者,乃温和和之也。
痰饮乃阳气虚衰,饮邪停聚之本虚标实证;饮为阴邪,能阻遏、损伤阳气,得温则解,得寒则聚。
温药之甘温补益肺肾阳气,苦温助阳化湿,辛温行散水湿。
所谓温药和之,即用温药不可过于刚燥,以免伤正;不可专肆温补,以防碍邪。
此外,还应酌加行、消、开、导之品与温药“和之”。
行者,行其气也;消者,消其痰也;开者,开其阳也;导者,导其饮邪从大小便出也。
从而达到温补助阳,行水蠲饮的目的。
五、治咳可从肝治咳可从肝是指通过调理、协调肝肺功能,可以达到止咳的效果。
肝肺相关是从肝治咳的学术渊源。
二者生理相关:肝升于左,肺降于右;肺之治节肃降使肝之升发疏泄有度;肝之疏泄升发使肺之宣发肃降正常协调,卫外有固;肝气之疏泄升发,肺气之宣发肃降,一升一降,一疏一肃,相互为用,相互制约,使升降相济,共同维护正常的气机升降出入。
二者又病理相关:肝气过盛,或肺虚不能制木,则肝木反侮肺金;肝阳化风,冲逆扰肺,均可引起咳嗽。
肝为风脏。
因此,从肝论治之咳多为风动咳嗽。
此类咳嗽特征与风的特性有关。
风动咳嗽的治疗:①木亢侮金,风痰闭肺者,应豁痰利肺,三子养亲汤加减;②金不制木,风燥入肺者,当清燥润肺,息风解痉,以沙参麦冬汤加减;③阴虚风动,冲逆犯肺者,应养阴润肺,息风解痉,用沙玄麦贝汤加味;④肝阴亏虚,虚风扰肺者,当柔肝息风,肃肺降逆,以过敏煎加味。
风盛则痉,风动咳嗽每致气管痉挛。
故在审因辨证治疗中,均宜酌加蜈蚣、全蝎、僵蚕、蝉蜕、防风、钩藤、露蜂房等息风解痉药。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此类祛风药可以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减轻机体过敏因素的应激反应,拮抗组织胺抗过敏性炎症,可使气管痉挛转为舒张,气道通顺,从而缓减咳嗽。
还可配合白芍,一则避免风药辛燥伤肝,同时白芍之养血柔肝又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
风动咳嗽往往与过敏因素相关。
中医风邪的涵盖非常广泛,包括吸入性、食入性、接触性、感染性、季节性多种外在过敏原,并与气候因素、精神因素、物理因素(冷刺激、运动)等具有一定的关系。
风邪犯肺,轻则气道挛急,产生过敏性咳嗽;重则影响津液代谢,津停为痰,气痰交阻,加重气道痉挛,发为哮鸣。
故对风动咳嗽,除了应用上述息风镇痉药外,尚须使用柴胡、防风、乌梅、五味子、苍耳、苏叶等抗过敏中药。
此外,肝火犯肺之咳嗽,切忌专肆苦寒清肝。
此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应配合疏肝解郁之品。
六、治咳宜清润清法是指用清热泻火的方药治疗肺热咳嗽的方法。
润法是用滋阴生津的方药治疗肺失濡润咳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