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过高的护理目标

合集下载

发热的护理计划单

发热的护理计划单

发热的护理计划单摘要:一、发热概述1.发热的定义2.发热的原因二、护理计划单1.观察病情2.给予适当的治疗3.保持患者舒适4.预防感染扩散5.健康教育正文:发热是人体对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的一种自然反应,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

在护理过程中,制定一个合理的护理计划单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关于发热的护理计划单的详细介绍。

一、发热概述发热是一种症状,而非独立的疾病。

当体温调节中枢感受到病原体、炎症等因素的刺激时,会产生发热反应。

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如感冒、流感、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

适当的发热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过高的体温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二、护理计划单1.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其他症状以及生命体征。

记录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数据,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给予适当的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如退烧药、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同时,为患者提供物理降温措施,如冰袋敷额头、用温水擦拭身体等。

3.保持患者舒适: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中。

确保患者充足的休息,以帮助身体恢复。

根据患者的需要,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4.预防感染扩散:加强手卫生,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防止疾病传播。

5.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普及有关发热的知识,如病因、护理方法、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教育患者及家属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

总之,在发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计划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温过高的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体温过高的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体温过高的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当人体温度超过正常范围时,就需要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因为体温过高会导致脱水、中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应对这一情况。

一、护理目标1. 降低体温,恢复正常范围2. 防止并处理因高温引起的并发症3. 确保患者安全和舒适4. 提高患者自我调节能力,预防再次发生二、护理措施1. 液体补给患者体温过高时,需要大量补充液体,以维持身体机能。

饮用水、盐水、果汁和运动饮料等物质均可作为适宜的补液之选。

为了预防脱水,每天至少要喝两到三升水。

同时,注意控制饮用酒精和咖啡因等会导致脱水的饮料。

2. 冷却技术采取冷却技术是有效的体温控制方法之一。

可以用冷水毛巾敷在患者的脖子、腕部、脚踝处等部位,或让患者淋浴或沐浴。

相比较于直接用冷冻物品敷在身体表面,这些方法更加安全有效。

3. 药物治疗如果患者的体温过高严重,医生可能会开出药物来帮助降温。

例如阿司匹林等药物可以与皮下注射液体结合使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体温高的症状。

4. 环境调整尽可能创造凉爽舒适的环境对于患者的身体恢复非常重要。

调整室内温度,使用吹风机或风扇增加空气流通,同时保持卫生。

在户外时,可以选择合适的防寒和防晒装备,如穿透气的衣服,使用防晒霜等。

5. 观察病情护理人员应时刻注意患者的状况,检查血压、心率和呼吸等数据,并做好相应记录。

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协助医生制定护理计划,以确保患者得到适宜的治疗。

总之,当患者体温过高的情况发生时,护理人员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早期预测并并预防温度过高引发的可能危害。

因此,了解相应的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同时,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帮助患者安全度过高温期。

对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

对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

对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照顾体温过高的人,就像在照顾一个小火炉呢。

下面我就给你们讲讲有哪些护理措施。

首先呢,要让体温过高的人待在一个凉快的地方。

就像小冰棍不能放在太阳下一样,我们可以把房间的窗户打开,让新鲜的空气进来。

要是有空调,那就更好啦,把温度调得凉凉的,但是不要调得太低哦,不然会让人着凉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发烧了,妈妈把我放在有空调的房间里,温度调得刚刚好,我就感觉舒服多啦。

然后呢,要给他们多喝水。

水就像消防员,可以把身体里的“小火苗”浇灭一点。

可以给他们喝温水,不要太烫也不要太冰。

喝温水的时候,就像给身体的小管道洗个澡,能让身体里的热量随着水一起排出去。

我发烧的时候,妈妈会给我准备一杯一杯的温水,我喝了之后,感觉嗓子也不那么干干的啦。

我们还可以用湿毛巾给他们擦擦身体。

把毛巾用温水浸湿,然后拧干,轻轻地擦一擦他们的额头、脖子、手心和脚心。

这些地方就像身体的小窗口,热量很容易从这里跑出去。

我看到护士姐姐给发烧的小朋友擦身体的时候,小朋友的脸本来红红的,擦完之后,脸色就没那么红啦,好像身体里的热都被毛巾带走了一样。

如果体温实在是太高啦,还可以用冰袋来降温。

不过冰袋不能直接放在皮肤上哦,要包一层毛巾。

就像给冰袋穿上一件小衣服,这样才不会冻伤皮肤。

把包好的冰袋放在额头或者腋窝下面,这些地方能更快地把热量吸走。

我有个小伙伴发烧的时候,用了冰袋,他说感觉就像有一个小冰块在给他的头降温,凉凉的,很舒服呢。

还有哦,要让体温过高的人穿得宽松一点。

衣服太紧的话,就像被绳子绑住一样,身体的热量很难散发出去。

要给他们换上宽松的、薄薄的睡衣或者衣服。

就像给身体松绑,让热量可以自由地跑出去。

在照顾他们的时候,还要注意观察他们的精神状态。

如果他们一直迷迷糊糊的,或者感觉很难受,那就要赶紧找医生啦。

医生就像超级魔法师,能让他们快点好起来呢。

嘿,小伙伴们,这些护理体温过高的人的方法是不是很有用呢?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的,不要老是发烧哦。

体温过高的护理目标

体温过高的护理目标

体温过高的护理目标关键信息项1、护理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温过高的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3、预期护理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护理目标达成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11 体温过高的定义与危害体温过高,通常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为 37℃左右)。

这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环境因素、代谢紊乱等多种原因引起。

持续的体温过高可能会对身体的各个系统造成损害,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和代谢。

111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高温会导致心跳加快,心脏负担加重,长期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

112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引起头痛、头晕、烦躁、嗜睡甚至昏迷等症状。

113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呼吸频率增加,呼吸深度加深,可能导致呼吸肌疲劳。

12 护理目标的总体原则护理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措施,使患者的体温恢复到正常范围,减轻因体温过高带来的不适和潜在风险,促进患者的康复。

121 个性化护理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病因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122 多方面综合护理包括物理降温、药物治疗、饮食调整、休息管理等多个方面。

123 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21 具体的护理目标211 降低体温在规定的时间内(如 24 小时内),将患者的体温降低至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范围。

212 缓解不适症状减轻患者因体温过高引起的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

213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确保患者的水分摄入和排出平衡,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14 预防感染扩散对于因感染引起的体温过高,控制感染源,防止感染扩散。

215 促进身体恢复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身体抵抗力,促进身体的康复。

22 护理措施221 环境调整保持患者所处环境的温度适宜,通风良好。

222 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浴、冷敷等方法降低体温。

高热护理常规

高热护理常规

高热护理常规病情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病情与热型,测体温、脉博、呼吸至少每4小时1次,必要时监测血压;2、注意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与血常规变化;3、观察末梢循环与尿液情况,高热而四肢末梢发冷、发绀等提示病情加重;4、观察有无抽搐、休克等并发症;5、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无恐惧、焦虑等;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1、体温过高:与体温调定点升高等有升;2、疲乏:与高热致体能消耗过多、摄入不足及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常等有关;3、焦虑、恐惧:与体温上升期患者突然寒颤、发冷等有关;4、口腔黏膜改变:与发热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等有关;5、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高热时出汗过多及摄入水量过少等有关;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1、降低体温,腋表温度>℃时可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常用物理降温方法有冰枕、冰敷、温水浴、醇浴、冰垫等;行降温措施30分种后应复测体温;2、加强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一般4次/d,高热时至少应1次/4h,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1~2次/d;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同时观察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3、患者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栏或适当约束,注意安全;高热惊厥时注意防止舌咬伤,立即配合医生予以镇静等处理;4、提供患者合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5、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保证按时、足量,现配现用;6、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以3000ml/d为宜;7、酌情口腔护理2~3次/d或进食前后漱口;8、保持皮肤清洁卫生,穿棉质内衣,保持衣服干燥、平整,防止受惊;年老体弱者,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9、加强心理护理,保持患者心情愉快,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最佳状态;健康指导1、嘱咐患者食用易消化、高热量、低蛋白的饮食,多饮水;2、穿着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排汗,如汗湿了衣物应及时更换,更换时防止着凉;3、告知患者发热的常用处理方法:冰枕、冰敷、冰垫、温水擦浴、醇浴以及药物降温;4、告知患者忌自行滥用退热药和消炎药;惊厥护理常规病情观察要点1、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2、惊厥发作持续时间长短、性质及频率并记录;3、惊厥发作时伴随的症状及异常情况并记录;4、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形态如频率、深度、节律及发绀状况;5、观察镇静药的效果与不良反应;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1、低效性呼吸形态:与惊厥发作时抽搐持续状态、喉部痉挛、唾液或支气管分泌物增多等有关;2、自我防护能力改变:与突然意识丧失、抽搐、抽搐持续状态等有关;3、组织灌注量改变脑:与惊厥抽搐时脑缺氧、脑水肿等有关;4、潜在并发症——窒息/吸入性肺炎;5、潜在并发症——骨折/脱臼或损伤;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1、宜绝对卧床休息,专人护理,病室保持安静、舒适;2、高热时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并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3、注意口腔护理及退热后的皮肤护理,勤换衣裤,预防着凉;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5、密切观察并记录抽搐的模式,并报告医生;6、诊断未明确的,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检查;7、应备齐急救药品如镇静药,此外应备齐开口器、压舌板、舌钳、氧气、中心吸引设备等急救器械;8、惊厥发作期间的护理:1医护人员要保持冷静,并一直陪伴在患者旁边,切勿离开;2遵医嘱使用镇静药,抽搐发作时予以急救措施,可掐水沟人中、合谷等穴位;3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仰卧,将头偏向一侧,将适当厚度的布类放在患者的上、下臼齿之间切勿强行扳开,分泌物过多时予以抽吸,必要时使用吸引器,以防窒息;有发绀者给予氧气吸入;4避免患者受伤害:松开颈部紧身衣物,移开周围可能造成身体伤害的物品、家具,以床栏、围垫等保护;可给予患者颈部下置一软枕;5预防骨折及其他损伤:抽搐时不要用力按压患者肢体,应及时使用牙垫,防止舌咬伤;可用双手轻抓住患者的双手或头部,以减轻抽搐加剧或与床板碰伤,床两侧一定要加床栏;健康指导1、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2、向患者讲解惊厥发作的原因机制及发作期间和发作后的护理;3、加强锻炼,增加抗病能力;4、惊厥发作较频繁者,应限制在室内活动,必要时卧床休息并加床栏,有专人守护防止意外损伤;发作时应设法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咬伤;5、高热时应多饮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退热;昏迷护理常规病情观察要点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2、评估格拉斯哥意识障碍指数及反应程度,了解昏迷的深度;3、观察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观察患者有无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常,观察记录尿量,必要时记录出入水量,作为指导每天补液量的依据;4、观察有无感染呼吸道、泌尿道等、压疮、足下垂等并发症;5、药物治疗效果;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1、自理缺陷:与意识障碍有关;2、有误吸的危险:与昏迷时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有关;3、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意识障碍、长期卧床等有关;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意识障碍不能主动进食等有关;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1、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抢救准备,备好一切用物,以免延误抢救;执行操作时呼唤患者的姓名,向患者家属解释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2、患者宜取平卧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随时清除及抽吸呼吸道内、口腔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3、加强基础护理:1眼睛护理:对两眼不能闭合者,应涂眼膏或覆盖油性纱布,以防角膜干燥而致溃疡、结膜炎;2口腔护理:2~4次/d;3皮肤护理:保持床褥清洁干燥,定时翻身,做到“六勤一注意”,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注意交接班;保护骨隆突处或受压部位,可运用波纹气垫或凝胶垫等预防压疮;4、补充营养和水分:按医嘱给予鼻饲流质或完全胃肠外营养,并定期更换胃管;5、确保患者安全:对烦燥不安者,应加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以防意外发生;修剪指甲,以防抓伤;对牙关紧闭、抽搐患者,可用开口器、牙垫,防止舌咬伤和舌后坠;同时室内光线宜暗,工作人员动作要轻,避免因外界刺激而引起抽搐;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注意保暖和降温,防止烫伤和冻伤;6、加强失禁护理;昏迷患者可在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留置尿管者执行尿管护理常规,做好尿道外口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7、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定期给予被动锻炼与按摩,早期进行康复;8、保持各类导管通畅,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保持其通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逆行感染;9、遵医嘱正确执行药物治疗等;10、心理护理:主要针对患者家属;健康指导昏迷患者待其意识逐渐恢复清醒后给予所患疾病的健康指导;心搏骤停救护常规病情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有无意识丧失、面色死灰;2、判断大动脉劲动脉、股动脉搏动是否消失;3、判断呼吸是否停止,瞳孔有无散大;4、手术患者是否出现伤口不出血或出血停止;5、观察心肺复苏是否有效;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1、组织灌注量改变:与心搏骤停有关;2、预感性悲哀:与心搏骤停死亡威胁有关;3、恐惧:与心搏骤停死亡威胁有关;4、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心搏骤停导致肺功能受损等有关;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1、将患者平卧地上或硬板床上,呼叫有关人员参加;确定患者心搏骤停后立即右手握拳捶击胸骨下段数次,如确认呼吸同时停止,开放呼吸道,去除口鼻分泌物,应先口对口吹气4次,即行胸外心脏按压3~5次,如此反复;2、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以维持有效循环和使用各类抢救药物;3、在某些情况下如胸廓有畸形,伴胸膜腔内大出血、张力性气胸、心包积液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后10分钟,心跳仍未恢复予以开胸,及早行胸内心脏按压;4、保持呼吸道通畅与吸氧流量为5~6L,紧急情况下,可采用环甲膜穿刺,改善通气;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和使用人工呼吸或呼吸机;5、心电监护显示心室颤动者,用电除颤;6、备齐抢救药品和用物,能熟练操作抢救仪器和掌握常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或先给急救处理,并保留安瓿备查;7、严密观察心肺复苏是否有效,并做好详细记录;8、做好复苏后的各种护理,严防并发症的发生;健康指导1、心跳、呼吸恢复后,告诉患者已度过危险期,不要紧张,保持情绪稳定;2、指导患者在病情未稳定时,要绝对卧床休息;3、指导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后续治疗;4、向家属讲清楚患者的病情,请家属配合;急腹症救护常规病情观察要点1、询问病史,注意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有无外伤及手术史以及疼痛与进食、排便、排气的关系;2、检查患者的腹部有无腹膜刺激征,肠鸣音的活动情况,同时注意全身的情况;3、注意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有无休克;4、了解血常规的检查结果,如白细胞计数检查等;其他辅助检查如B超、CT等检查结果;5、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疼痛有无控制,是否有腹腔内病变;6、疑有腹腔出血的患者,应协助医生及时行腹腔穿刺;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1、疼痛:与腹腔内病变有关;2、焦虑:与起病急骤及担心预后有关;3、知识缺乏:缺乏与疾病相关的知识;4、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体液丢失、禁食、胃肠减压等有关;5、潜在并发症——腹腔内脏器穿孔、出血或感染;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1、疼痛:1对已明确诊断,如泌尿系结石所致的肾绞痛的患者,遵医嘱采取解痉镇痛治疗,做相应检查,以便进一步治疗;2对诊断不明确的急腹症患者,留院观察,协助完善相关检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3在患者急性疼痛发作时分散注意力,如默念数字、有节律地呼吸、听音乐等;4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必要时按摩病变部位,以降低肌肉张力,增加舒适感;2、焦虑:1主动热情接诊,予以关心,稳定患者情绪;2在患者接受各种检查和治疗前耐心解释,使其了解其意义并积极配合;3、知识缺乏:1解释疾病的相关病因、预防;2在治疗过程中告知患者药物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4、体液不足的危险:1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根据医嘱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输液速度;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消化液大量丢失时,应遵医嘱输注平衡液;3在腹腔出血或休克者,加快输液速度,必要时可遵医嘱抽血急查血型、交叉配血、输血;4对于神志不清或尿量较少者,留置尿管、记录尿量,根据尿量调节输液速度及量;5、潜在并发症——腹腔内出血或感染: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有无休克;2观察腹部体征,患者腹痛加剧表示病情加重,局限性疼痛转变为全腹痛,并出现肌紧张、反跳痛,则炎症扩散,应马上通知医生处理;3若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多为感染征象,应及时通知医生;健康指导1、指导原有慢性腹内脏器疾病的患者了解和掌握相关疾病的预防知识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2、如胃肠道功能不佳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保证清洁、易消化的均衡饮食;3、胆道疾病和慢性胰腺炎者需适当控制油腻饮食;4、反复发生粘连性肠梗阻者应避免暴饮暴食及饱食后剧烈运动;5、有溃疡病者,应遵医嘱定时服药;6、对于泌尿系结石的患者鼓励其大量饮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做些跳跃运动,改变体位,促进排石;多发伤救护常规病情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有无头颅伤,观察神志、瞳孔、面色、生命体征及有无活动性出血等;2、观察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张力性气胸或开放性气胸;3、观察患者有无腹腔内出血,内脏损伤;4、观察患者有无泌尿系统的损伤,有无血尿、下腹胀痛等;5、观察患者有无骨外伤,有无骨盆、脊柱的骨折,有无四肢的骨折等;6、查看患者有无皮肤的广泛撕脱伤;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1、气体交换受损:与疼痛、胸部受伤、胸廓活动受限有关;2、体液不足:与大出血、血容量减少有关;3、疼痛:与组织损伤有关;4、焦虑、恐惧:与突然、强烈的意外损伤有关;5、有感染的危险:与血肿、组织坏死有关;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1、气体交换受损:1立即用厚敷料加压包扎患处,如是开放性气胸,则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鼓励和协助患者保持功能体位,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内的血液、痰液及呕吐物;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备吸引器于床旁,对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或有血块堵塞时及时给予吸痰;4严密观察呼吸,如有呼吸困难、堵塞、窒息立即行气管内插管,必要时予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2、体液不足:1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的重要措施,是抗休克的关键,应立即建立2条以上的有效静脉通路,同时抽血查血型和交叉配血;对有可能发生休克者,加快点滴速度;2控制出血,对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应迅速查明原因给予止血;3在监测中心静脉压的前提下,补充液体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4遵循边治疗边诊断、先治疗后诊断的原则,在抗休克的同时做好术前准备;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神志、瞳孔、胸部、腹部和肢体活动等情况,及时发现受伤部位;6留置导尿,记录24小时尿量,观察有无血尿,微循环灌注情况及心、肾功能等;3、疼痛: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15~30分钟测脉搏、呼吸、血压1次;2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诊断明确者遵医嘱给予止痛药;4、焦虑、恐惧:多与患者交流,做好病情介绍,说明各种诊疗、护理操作的必要性,解释各种症状和不适的原因、持续时间和预后;5、有感染的危险:1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若有异常,报告医生及时处理;2配合医生及时清创、缝合、包扎伤口,注意无菌操作;3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4有开放性伤口者,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掌握有关外伤的急救知识;2、正确指导患者功能恢复;3、做好患者心理护理;4、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病情观察要点1、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2、注意患儿发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3、观察患儿鼻塞、流涕、喷嚏、咽红、咳嗽等呼吸道局部症状;4、观察患儿有无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5、注意患儿体温变化、降温效果、精神反应,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6、观察患儿呼吸、面色、咳嗽性质的变化;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1、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2、舒适改变:与鼻塞、流涕、咽部不适有关;3、潜在并发症——高热惊厥、肺炎、腹泻;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1、体温过高:1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并做好记录;2注意病室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及合适的温度、湿度;3对高热患儿及时采取物理或药物降温措施,观察降温效果并记录;4给予患儿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注意水分补充;5做好患儿皮肤和口腔护理,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防止着凉;2、舒适的改变:1帮助或指导家属为患儿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鼻塞严重患儿可使用%麻黄碱溶液滴鼻;2予以润喉含片、咽喉喷雾剂或雾化吸入,以减轻咽部疼痛不适;3遵医嘱酌情使用抗过敏药物,以减轻打喷嚏、流涕症状;3、潜在并发症:1高热惊厥:①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对高热患儿及时采取有效降温措施,对有高热惊厥病史者,体温达℃即应采取降温处理;②保持病室安静舒适,减少不良刺激;③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兴奋、烦躁、惊跳等惊厥先兆,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④出现高热惊厥者立即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痉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加强防护,避免坠床;2肺炎:①遵医嘱予以抗感染、抗病毒治疗;②加强观察,如病情加重、咳嗽加剧、高热持续不退,应考虑并发肺炎的可能,及时采取相应处理;③指导正确拍背,必要时予以超声雾化后吸痰,帮助保持呼吸道通畅;3腹泻:①进食洁净、易消化饮食,注意奶瓶、食具的卫生,餐前便后洗手;②加强臀部护理,及时更换尿布,每次便后温水洗净,涂以护臀霜保护臀部皮肤;③腹泻轻者口服补液盐,重者静脉补液;密切观察病情,及时纠正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常;健康指导1、帮助家属了解疾病知识;2、指导家属帮助患儿解除鼻塞、流涕、咽痛等不适;3、教给家属日常降温知识,帮助维持正常体温;4、指导家属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5、饮食及喂养指导;6、各种药物名称、用法、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的宣教;7、教育家属做好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工作:合理喂养;加强患儿体质锻炼;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定期健康检查,按时预防接种;不养宠物;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等;小儿哮喘护理常规病情观察要点1、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2、注意患儿哮喘发作的规律、间隔时间、伴随症状,有无呼吸困难、发绀、喘憋、三凹征等;3、观察患儿咳嗽、咳痰的性状和规律;4、监测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5、询问患儿的家庭史、过敏史、有无宠物及尘螨、花粉、食物及其他变应原接触史;6、观察患儿的进食及排泄情况;7、观察患儿的睡眠情况,有无夜间喘息加重现象;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1、低效性呼吸形态:与支气管痉挛所致通气/换气功能障碍有关;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黏稠、咳嗽无力有关;3、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4、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关;5、潜在并发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自发性气胸;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1、低效性呼吸形态:1卧床休息,抬高床头取半卧位或端坐呼吸,以减轻肺部淤血,有利于气体交换;2哮喘发作时陪伴患儿,鼓励患儿进行缓慢的深呼吸,以减轻精神紧张,降低耗氧量;3遵医嘱给予支气管解痉药物,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4观察患儿面色及呼吸情况,必要时予以输氧;2、清理呼吸道无效:1保持病室适宜的温度、湿度,鼓励患儿进食温热流质,多饮水,保证液体摄入;2鼓励患儿咳嗽,指导有效的咳嗽技巧,指导家属为患儿进行有效的拍背排痰方法;3对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遵医嘱可予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等超声雾化吸入,以促进痰液的稀释与分解,必要时予以雾化后拍背吸痰;4视情况床旁备吸引器,引分泌物多,不会或不能自己咳嗽排痰的患儿应及时吸痰,防止堵塞;3、体温过高:1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及时采取物理或药物降温措施,观察降温效果并记录;2卧床休息,保持患儿安静,进食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3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更换衣物,保持口腔皮肤清洁;4、知识缺乏:1做好小儿哮喘基本知识的宣教,帮助家属了解小儿哮喘病因及临床表现,必要的检查等;2教会家属对患儿病情的观察及护理;3让患儿家属了解并掌握小儿哮喘的预防知识,指导遵医嘱系统与规范用药;4遵医嘱合理使用抗感染药;5、潜在并发症:1呼吸衰竭:①严密观察患儿病情,监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变化;②及时遵医嘱给氧,根据病情调整氧气流量;一般可用鼻导管给氧,流量为~1L/min,严重缺氧者可用头罩或面罩给氧,流量为4~6L/min;③合理用药,及时控制哮喘发作及作好哮喘持续状态的预防、救护;④准备好抢救物品,必要时给予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2心力衰竭:①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总量,年龄小、病情重的患儿使用泵输液;②密切观察心力衰竭的表现,如患儿出现烦燥不安、面色苍白、气喘加剧、心率加快>160~180次/min时,应立即报告医生;③立即氧气吸入,减慢输液速度,抬高床头,必要时四肢轮扎;④监测心电变化,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镇静药物,观察药物效果及不良反应;3自发性气胸:①密切观察病情,如患儿突然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加重、烦燥不安、胸痛、发绀、一侧呼吸运动受限,应考虑自发性气胸的出现,及时报告医生抢救处理;②立即氧气吸入,配合医生做好胸腔穿刺抽气及胸膜腔闭式引流,做好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健康指导1、帮助家属及年长患儿了解小儿哮喘相关知识,解除焦虑恐惧心理;2、指导患儿采取正确体位、有效咳嗽等,帮助患儿改善呼吸困难;3、指导家属正确的拍背方法,帮助患儿排除呼吸道分泌物;4、指导家属正确用药,介绍常用平喘药物的名称、用法、注意事项,学会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5、做好相关检查和治疗的宣教工作,取得患儿及其家属配合;6、指导患儿饮食和生活护理;7、告知家属系统、规范治疗对哮喘防治的重要性,使患儿在出院后仍能坚持服药,减少复发;8、教育家属做好患儿的家庭防护,增强患儿体质,避免各种哮喘的诱发因素;小儿肺炎护理常规病情观察要点1、监测患儿生命体征: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2、注意咳嗽时有无呼吸困难、喘憋、三凹征等,观察咳嗽的规律,唇周及面色有无发绀;3、密切观察患儿有无突发严重的烦燥不安、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肝大等心力衰竭表现及惊厥、昏迷等中毒性脑病表现;4、观察进食情况,对于婴幼儿更要严格观察进食时有无呛咳、呕吐和发绀;5、注意大便的性状、次数、量,观察有无腹胀;6、监测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7、观察患儿的营养状况,询问既往呼吸道感染病史及有无先天心脏病;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炎所致通气/换气功能障碍有关;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黏稠、咳嗽无力有关;3、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1、气体交换受损: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环境安静,减少对患儿的刺激,尽量避免哭闹,以减少氧的消耗;2取半卧位或床头抬高30°-60°,以减轻肺部淤血,有利于气体交换;。

体温过高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体温过高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体温过高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对于体温超过39摄氏度的患者,可给予以下相关措施:
一、加强观察,对于高热患者可采取四小时测温一次,以了解体温波动变化状况。

二、降温处理,体温超过39摄氏度时,可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头部,若体温超过39.5摄氏度还可用稀释后的酒精擦拭机体大动脉,以起到降温散热效果。

同时可结合退烧药物辅助退烧,半小时后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三、卧床休息,减少患者身体的能量消耗。

四、补充充足营养,加强高蛋白、维生素丰富食物的摄入,同时多增加饮水,必要时可以静脉输注或鼻饲。

五、须加强保暖,对于体温上升期患者应及时调节室温,穿衣适当,覆盖被褥。

六、口腔护理,当患有口腔黏膜发生改变时,应给予常规护理,局部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

七、皮肤护理,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应定时调换翻身,防止发生褥疮以及预防溃疡、炎症等。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一、体温过高护理措施:1、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

2、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

3、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体温突然升高或骤降时要随时测量或记录。

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两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

5、鼓励病人多饮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流食或半流食。

6、出汗后及时注意治疗或保暖。

7、体温超过38.5时给与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后半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到体温单上。

8、遵医嘱给与抗生素、退热剂,并观察记录降温效果。

9、遵医嘱静脉补液。

10、指导病人及家属识别并及时报告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和体征。

二、气体交换受损护理措施:1、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每天两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

2、保持室内温度20-22摄氏度。

湿度50%-70%。

3、给予舒适的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坐位。

4、改变病人体位,q2h,有利于痰液的移动和清除。

5、遵医嘱吸氧。

6、随时观察鼻导管是否通畅。

7、如病情允许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以增加肺活量。

8、活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9、必要时吸痰。

10、如果病人不能保持适当的气体交换,预测是否需要气管插管或使用呼吸机。

11、鼓励病人积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清理呼吸道无效护理措施:1、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每天两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

2、保持室内温度18-22摄氏度。

湿度50%-70%。

3、经常检查并协助病人摆好舒适体位,如半卧位,应注意避免身体滑向床尾。

4、如果有痰鸣音,帮助病人咳嗽。

(1)指导病人有效咳嗽。

(2)利用恰当的咳嗽技巧,如拍背、有效的咳嗽。

(3)在病人咳嗽全程中进行指导。

5、排痰前可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拍背时要由下向上、由外向内。

6、如果咳嗽无效,必要时吸痰。

7、遵医嘱给予床旁雾化吸入和湿化吸氧,预防痰液干燥。

8、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副作用。

9、指导病人经常变换体位,如:下床活动,至少2h翻身一次。

高热患者的护理常规

高热患者的护理常规

高热患者的护理常规高热患者可不好受,照顾他们可得有一套常规的办法。

先来说说啥是高热。

一般体温超过 39 摄氏度,那就算是高热啦。

这时候,患者常常是满脸通红,身上发烫,整个人都蔫蔫的没精神。

要是遇到高热患者,第一步,咱得赶紧给他量体温。

别小看这量体温,这里头也有讲究。

得选对体温计,像电子体温计、水银体温计都可以,但用的时候得注意方法。

比如说用水银体温计,得先把它甩到35 摄氏度以下,然后夹在腋窝里,得夹够 5 到 10 分钟。

我就遇到过一个小朋友,量体温的时候老是不老实,动来动去的,结果量了好几次都不准,把家长急得不行。

最后我好说歹说,给他讲了个小故事,分散了他的注意力,这才量好了体温。

量完体温,接下来就是观察患者的症状啦。

看看他有没有头疼、咳嗽、嗓子疼这些情况。

还要留意他的呼吸是不是急促,心跳是不是加快。

有一次,我照顾一个高热的老爷爷,他呼吸特别急促,我心里那个紧张呀,赶紧找医生来看。

环境也很重要。

房间要保持安静、整洁,温度和湿度都得合适。

温度一般在 20 到 22 摄氏度,湿度在 50%到 60%。

窗户得经常开开通通风,让新鲜空气能进来。

然后就是饮食啦。

高热患者消耗大,得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多让他们喝点水,要是能喝点果汁、米汤那就更好啦。

吃的东西得清淡、易消化,像粥、面条这些都行。

我记得有个小姑娘,高热的时候啥都不想吃,就想吃水果罐头。

她妈妈跑了好几家超市才买到,小姑娘吃了罐头后,心情好多了,病也好得快了些。

物理降温也是常用的办法。

可以用湿毛巾给他擦擦额头、腋窝、手心、脚心。

要是体温还降不下来,还可以用冰袋,但得用毛巾包着,别直接接触皮肤,不然会冻伤的。

退烧药也不能随便用。

得按照医生的嘱咐来,剂量、时间都得把握好。

照顾高热患者可真是个细心活。

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要时刻关注着患者的情况,让他们能尽快好起来。

总之,护理高热患者,得有耐心、细心,多观察、多关心,这样才能帮他们战胜病魔,恢复健康。

呼吸科标准护理计划

呼吸科标准护理计划

呼吸科标准护理计划呼吸科常用的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2、清理呼吸道无效3、气道交换受损4、低效性呼吸形态5、有感染的危险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7、语言沟通障碍8、活动无耐力9、体液不足10、有窒息的危险11、不能维持自主呼吸1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13、口腔粘膜改变14、有受伤的危险15、疼痛16、预感性悲哀17、潜在并发症:肺部感染18、潜在并发症:电解质失调19、潜在并发症:化疗反应20、潜在并发症:气压伤21、潜在并发症:负氮平衡22、便秘23、睡眠型态24、有误吸的危险25、吞咽困难26、只是缺乏27、焦虑28、恐惧29、心输出量减少标准护理计划1.体温过高【相关因素】感染【预期目标】1.病人能说出体温过高的早期表现。

2.病人体温降到正常范围。

【措施】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

2.每4h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

4.鼓励病人多饮水或选择喜欢的饮料。

5.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流质或半流质。

6.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

.7.协助口腔护理,鼓励多漱口,口唇干燥时涂护唇油。

8.体温超过38.5℃给予物理降温。

9.物理降温后半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10.指导病人及家属识别并报告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和体征。

2.清理呼吸道无效【相关因素】1.痰液过多2.痰液粘稠3.咳嗽无力4.支气管痉挛5.呼吸衰竭需要插管6.气管插管的刺激【预期目标】1.病人咳嗽、咳痰后呼吸平稳,呼吸音清。

2.病人主诉痰液减少。

3.病人能有效地咳出痰液。

4.病人能保持呼吸道通畅。

5.病人能复述有利于排痰的因素。

【措施】1.保持室内温度18-20℃,湿度50%-70%.2.指导并鼓励病人有效地咳痰,必要时吸痰。

3.鼓励病人多饮水以维持病人足够的液体入量。

4.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

5.翻身,叩背。

6.插管前,给不能咳出痰液的病人经鼻吸痰。

7.插管后及时吸痰,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

高热病人的康复护理和健康指导

高热病人的康复护理和健康指导

高热病人的康复护理和健康指导
康复护理
1 生活起居护理:高热康复对象所住的康复病室,要求环境整洁、安静舒适,空气流通,光线适宜、保持一定的温湿度,温度保持在18-22度,湿度保持以50%-60%为宜。

2 饮食康复护理:高热康复期患者,机体都会处在脾胃虚弱或气阴两虚,或津液不足,或余邪未尽等病理状态,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宜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忌食煎炸、油腻之品。

外感高热者,宜进热汤,多饮温开水以助汗出。

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果汁饮料,亦可选用芦根汤、淡盐水等以养阴增液。

忌烟酒。

3 心理康复护理:高热病人应保持心情舒畅,怡养性情,利于康复。

4 运动康复护理:高热康复期患者,中医强调动静结合,要因人制宜合理安排休息与运动。

体质弱的病人以静为主,如打太极拳,慢跑、散步等。

随着身体状况的改善应逐渐由静转动为主。

如上下楼梯、做保健操等。

健康指导
1 注意病愈初期的修养,避免过劳,适当活动。

注意保暖,慎风寒,以免复感外邪。

2 积极治疗原发病。

3 坚持遵医嘱服药、治疗,定期到门诊复查。

体温过高的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体温过高的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体温过高的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介绍体温过高指的是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通常体温超过37.5℃被认为是发热。

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许多疾病、病理过程或环境条件下。

护理目标是通过护理措施调节体温,促进患者的康复。

护理目标1.降低体温至正常范围内2.减轻不适症状3.预防并处理体温过高可能引起的并发症4.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护理以促进康复护理措施评估和监测1.监测患者的体温,记录体温变化的趋势以及是否存在周期性波动等特点2.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对可能导致体温过高的原因进行评估和分析3.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了解体温过高对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的影响病因治疗1.针对导致体温过高的基本疾病或病理过程进行治疗,如抗感染药物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止痛药物缓解炎症导致的发热等2.调整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控制体温过高的药物不良反应3.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和认知,减轻紧张、焦虑和恐惧等不适症状降温措施1.洗澡降温:用温水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和腋窝等散热区域,或在患者床旁放置湿毛巾进行降温2.冰敷:将塑料袋装入冰块,用毛巾包裹后敷在颈部、腋窝和大腿根部等散热区域,可以有效地降低局部体温3.高热灸敷:将濡湿的冷敷布敷在身体散热最佳的区域,如大腿根部、腋窝和脚踝等,同时提供足够的水和气流4.注意环境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降低患者的热感和不适感注意饮食1.提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流质食物、易于咀嚼并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等2.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水分摄入量足够,避免脱水导致体温过高3.根据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适当控制能量供给,避免过度进食或进食不足护理支持1.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适感2.随时关注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适症状,及时与医生和家属进行沟通3.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与干燥,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4.坚持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包括适当的休息与活动,以促进患者康复和健康结论体温过高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高热护理措施

高热护理措施

高热护理措施1. 引言高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病症,通常会伴随着身体不适和疾病症状加重等问题。

高热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因此,对于高热患者,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高热护理措施。

2. 高热护理措施2.1 体温监测对于高热患者,首要的护理措施是定期进行体温监测。

体温监测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常用的体温监测方法有口腔、腋下、直肠和耳道测温等。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温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测温。

2.2 体温降低高热患者的体温过高对身体有害,因此,降低体温是高热护理的核心措施。

常见的体温降低方法有:•使用物理降温方法。

如用温水擦浴、冷敷、冰袋敷在额头等。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体温情况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物理降温方法,并合理控制时间和温度,以避免过度降温导致体温反弹。

•使用药物降温。

如对于高热患者,可以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但需要注意,药物的使用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使用造成不良后果。

2.3 补液与营养支持高热患者出汗较多,容易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

因此,给高热患者补液是非常重要的。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静脉滴注或口服液体补液的方式,合理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此外,高热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食欲常常较差。

为了满足患者的能量需求和促进康复,医护人员还应进行营养支持。

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和营养补充,确保患者摄入充足的能量和营养。

2.4 促进休息与舒适高热患者在疾病的困扰下常常难以入眠,因此,促进休息和提供舒适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供帮助:•提供安静的病房环境,保证患者的休息时间不被打扰。

•使用适当的床上用品,如柔软的枕头和舒适的床垫,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向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帮助其放松身心,缓解焦虑和痛苦情绪。

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

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

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
1、发热程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发热程度可划分为:
(1)低热:体温37、3℃~38℃。

(2)中度热:体温38、1℃~39、0℃。

(3)高热:体温39、1℃~41℃。

(4)超高热:体温41、0℃以上。

2、发热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其特点为产热大于散热。

临床表现:畏寒、皮肤苍白、无汗。

体温上升方式有骤升(如肺炎球菌性肺炎)和渐升(如伤寒)。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为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患者
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和脉搏加快。

高热持续时间因疾病及治疗效
果而异。

(3)退热期,其特点为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

临床表现:患者大
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

退热方式有骤退和渐退两种。

体温下降时因大量
出汗,易出现虚脱,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护士应注
意观察。

3、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升高达39、0~40、0℃左右,持续数日或数周,日差不超过1℃,常见于伤寒、肺炎球菌性肺炎等。

(2)弛张热:体温在39、0℃以上,体温高低不一,日差>1℃,最低
温度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等。

(3)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时间,然后很快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时间后,又再次升高,如此反复发作,见于疟疾。

(4)不规则热:体温在一日中的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肿瘤性发热等。

高热护理措施

高热护理措施

高热护理措施
高热护理措施是指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进行有效的抗热管理,以降低人体温度的护理措施。

一般情况下,当发烧超过38℃时,就要考虑采用高热护理措施。

高热护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药物治疗:通常采用对应病因的药物,如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治疗病原体所引起的发热;
2、抗热药物治疗:采用抗热药物,如青霉素、氨基糖苷、头孢菌素等,进行抗热治疗;
3、手术治疗:用于治疗发热的根治性手术,如病灶切除术、脓肿引流术等;
4、免疫治疗:采取免疫调节治疗,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以降低发热;
5、体温管理:在病人体内定期进行体温测量,并采取控制体温的相应措施;
6、体液疗法:采用体液疗法,如经皮外周静脉输液、肾上腺素输液、口服液体等,以缓解发热;
7、营养支持:为病人提供营养支持,以改善病情,同时也可以降低发热;
8、其他护理措施:采取其他护理措施,如温热敷、护理清洁、心理护理等,以促进病情恢复。

高热护理措施是为了降低人体温度,从而预防发热引起的组织损伤,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病人的康复。

同时,也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措施,妥善使用高热护理措施,以便及时有效地控制发热。

体温过高护理目标

体温过高护理目标

体温过高护理目标
体温过高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达到或超过38℃的情况。

体温过高会导致身体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如头痛、口渴、出汗、疲倦、胸闷等。

我院护理部门对于体温过高的护理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降低或维持体温在合理范围内。

体温过高会导致机体产热加速,散热减慢,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测量患者体温,并通过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等方式降低患者的体温,使其保持在36.5℃~37.5℃之间。

其次,保持患者水分平衡。

体温过高会导致患者大量出汗,从而使身体失去大量水分,造成脱水。

护理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水分摄入和排出情况,及时补充患者所缺少的水分。

同时,还需要注意给予适量的盐分,以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再次,维持机体代谢平衡。

体温过高会导致机体代谢加速,消耗的能量增加,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高能量、高蛋白的饮食,以满足机体的代谢需求。

此外,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体温过高会引起患者的不适感,护理人员需要维持患者的环境舒适,保持室内通风,控制室内温度,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同时,还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给予患者冷敷、冷水浴等,缓解患者的症状。

最后,合理使用药物和物理降温措施。

根据患者的体温水平和症状,护理人员可以合理使用药物和物理降温措施,如给予退
热药物、冷敷、冰袋敷等,降低患者的体温,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总之,护理人员对于体温过高的护理目标主要包括降低或维持体温在合理范围内、保持患者水分平衡、维持机体代谢平衡、提高患者的舒适感以及合理使用药物和物理降温措施。

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一、体温过高护理措施:1、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2、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3、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体温突然升高或骤降时要随时测量或记录;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两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5、鼓励病人多饮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流食或半流食;6、出汗后及时注意治疗或保暖;7、体温超过38.5时给与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后半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到体温单上;8、遵医嘱给与抗生素、退热剂,并观察记录降温效果;9、遵医嘱静脉补液;10、指导病人及家属识别并及时报告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和体征;二、气体交换受损护理措施:1、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每天两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2、保持室内温度20-22摄氏度;湿度50%-70%;3、给予舒适的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坐位;4、改变病人体位,q2h,有利于痰液的移动和清除;5、遵医嘱吸氧;6、随时观察鼻导管是否通畅;7、如病情允许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以增加肺活量;8、活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9、必要时吸痰;10、如果病人不能保持适当的气体交换,预测是否需要气管插管或使用呼吸机;11、鼓励病人积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三、清理呼吸道无效护理措施:1、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每天两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2、保持室内温度18-22摄氏度;湿度50%-70%;3、经常检查并协助病人摆好舒适体位,如半卧位,应注意避免身体滑向床尾;4、如果有痰鸣音,帮助病人咳嗽;1指导病人有效咳嗽;2利用恰当的咳嗽技巧,如拍背、有效的咳嗽;3在病人咳嗽全程中进行指导;5、排痰前可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拍背时要由下向上、由外向内;6、如果咳嗽无效,必要时吸痰;7、遵医嘱给予床旁雾化吸入和湿化吸氧,预防痰液干燥;8、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副作用;9、指导病人经常变换体位,如:下床活动,至少2h翻身一次;10、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分泌物不能被清除,预测病人是否需要气管插管;11、如果病情允许,必要时进行体位引流,注意体位引流的时间应在吃东西后至少间隔1h,以预防误吸;四、低效性呼吸型态护理措施:1、摆好病人体位有利于呼吸;2、保持供氧通畅;3、鼓励深呼吸;4、鼓励病人有效的咳嗽,清除痰液,以保持呼吸道通畅;5、必要时吸痰;6、操作前向病人解释,减少病人焦虑;7、在病人呼吸困难的急性发作期陪伴病人,使其得到安全感,以减少焦虑;8、指导病人放松技术,如缓慢的深呼吸,肌肉逐渐放松;9、鼓励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病人采用横膈式呼吸;10、预测病人是否需要气管插管和使用呼吸机;五、有受伤的危险护理措施:1、有头晕或眩晕症状发生时,嘱病人卧床休息;2、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大声喧哗,操作轻柔,尽量减少不良刺激;3、病人上厕所或外出时有人陪伴;4、对意识障碍的病人1绝对卧床休息,侧卧位,稍微抬高床头2保持安静3加床挡防止病人坠床,躁动病人进行保护性约束,必要时给镇静剂;5、对视力减退的病人加强防护措施,如活动或外出时有人陪伴,室内光线充足;6、对低血压/头晕/眩晕的病人:1病人下床活动时有人搀扶2嘱病人避免突然改变体位3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容易拿取的地方4保持周围环境没有障碍物,注意地面防滑;7、把病人安排在离护士站近的房间里,便于巡视病人;六、有误吸的危险护理措施:1、准备好吸引器以备随时使用,确保病人呼吸道通畅;2、咳嗽或呕吐反射降低,或者吞咽困难时立即通知医生;3、如果病人意识障碍,让其侧卧位保持气道通畅;4、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5、在病人进食期间,包括病人家属应该:1观察误吸的症状和体征,采取预防措施2指导家属喂饭时保持病人体位舒适;3指导家属喂饭技巧;喂饭动作轻柔,每勺喂饭量不要太多,要给病人充足的时间进行咀嚼和吞咽,不要催病人;6、给病人提供容易吞咽的食物;7、鼓励病人进食时细嚼慢咽,告诉病人吃饭时不要说话;8、病人进食时尽量让其取坐位或半卧位,并保持这种姿势30-45分钟;9、如果病情不允许抬高床头,进食后采取右侧卧位;10、对鼻饲的病人:1进食前检查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2进食前检查胃内残余物,残余物多时,暂停进食,并通知医生;11、呼吸道分泌物的颜色与所进食或鼻饲的食物颜色类似时,提示可能有误吸,应及时报告医生;12、协助病人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误吸;七、口腔黏膜改变护理措施:1、饭后进行常规口腔护理每日至少两次;2、对严重口腔感染的病人:1遵医嘱使用局部抗生素和/或抗真菌药2停止使用牙刷以免进一步损伤口腔黏膜;可以使用消毒棉球和漱口液3连续使用口唇润滑剂;3、对进食问题:1鼓励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促进组织愈合2进食微温或凉的食物和饮料3少量多餐4鼓励病人吃软饭,避免黏膜损伤和疼痛5鼓励使用吸管,有利于吞咽;4、让病人在营养师指导下维持良好饮食平衡;八、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护理措施:1、给卧床病人制定翻身时间表,一种姿势不能超过两小时;2、如果受压发红的部位在翻身后1h仍未消失时,必须增加翻身次数;3、如果病情允许,鼓励下床活动;4、制定预防皮肤受损的常规措施包括:1经常更换卧位以避免局部长期受压2翻身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3骨隆突部位可垫气圈或海绵垫4避免局部刺激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皱褶无渣屑;5、每次更换体位时都应注意观察并按摩容易发生褥疮的部位;6、发生褥疮后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溃疡面积再扩大并促进愈合;7、根据皮肤受损的危险程度,有条件时可使用压力缓解工具,如气垫床;8、保持功能体位;9、鼓励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九、睡眠型态紊乱护理措施:1、安排有助于睡眠/休息的环境,如:1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喧哗2关闭门窗,拉上窗帘3病室内温度舒适,被子厚度合适4关上灯,尽量不开床头灯,可以使用壁灯;2、帮助病人遵守以前的入睡习惯和方式;3、建立与以前相类似的比较规律的活动和作息时间表;1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白天的身体活动量2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次数和时间;4、有计划的安排护理活动,尽量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5、尽量安排能共处的病友同事;6、提供促进睡眠的措施,如1减少睡前活动量2睡前喝一杯热牛奶,避免饮咖啡或浓茶3热水泡脚,洗热水澡,背部按摩4听轻音乐,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7、考虑病人晚间的必要活动,如:把便器放在床旁;8、限制晚间饮水量;9、遵医嘱给安定并评价效果;10、对焦虑的病人:1增加病人与工作人员的相互信任2陪伴病人向其解释病情、治疗、检查方面的情况,使其放心3避免与也处于焦虑状态的病人相处4确定病人是否需要镇静催眠药;11、对于尿频/尿失禁的病人:1限制病人夜间的饮水量,睡前排尿2尿失禁病人留置导尿3便器放在床旁病人能拿到的地方;十、焦虑护理措施:1、认识到病人的焦虑,承认病人的感受,对病人表示理解;2、主动向病人介绍环境,消除病人的陌生和紧张感;3、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消除心理紧张和顾虑,能使积极配合治疗和充分休息;4、使病人感到安全,从而可以放心,必要时陪伴病人;5、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需要,帮助病人解决问题,鼓励病人当产生焦虑时告诉工作人员;6、通过连续性护理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7、当护理病人时保持冷静和耐心;8、当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手术检查时用通俗的语言简明扼要的进行解释;9、说话速度要慢,语调要平静,尽量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10、安排安静的房间,避免与其他焦虑病人接触;11、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感官刺激;12、协助病人认知他的焦虑,以便主动采取调整行为;13、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练气功、听音乐等;14、帮助病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强调出现焦虑感觉时也能使用符合逻辑的应对措施;15、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焦虑药;。

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

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

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协助患者进食、水中易出现的问题 1.饮水呛咳防范措施:⑴喂水时注意速度不可过快且每次少量喂食。

⑵喂水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呛咳立即将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入呼吸道。

⑶对于频繁发生呛咳的患者,护士应提示医生留置胃管。

2.吞咽困难防范措施:⑴喂食速度宜慢且少量,确认病人已吞咽再继续。

⑵给予患者便于吞咽的食物。

⑶嗜睡的患者喂食时必须把病人完全叫醒,喂食后确认口中无食物方可离开。

⑷进食时注意与患者沟通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发生吞咽困难,应立即停止进食并取出口中食物,将头偏向一侧。

吸氧中易出现的问题 3.气压伤防范措施:⑴先调节好氧流量再将吸氧管插入患者鼻孔。

⑵改变氧流量时先将导管撤出,待调节好后再插入导管。

4.氧中毒防范措施:⑴根据医嘱正确调节氧流量。

⑵高流量吸氧时应注意吸入时间不宜过长。

⑶定期检查氧流量表是否准确。

5.管道脱落防范措施:⑴使用双腔吸氧管,以便于固定。

⑵经常巡视吸氧患者,发现管道脱落及时插好、固定。

⑶清醒病人嘱其不要自行拿下吸氧管。

口服药发放中常见的问题 6.同病室的人交叉发药错发防范措施:⑴严格三查七对,发药时叫病人至答应为止。

⑵不得一次拿两个以上药杯进病房给病人,须将药车推至病床旁一对一发放。

⑶每个药杯上面须有贴着醒目床号的药盖,不得遗漏。

⑷口服药应由双人核对后由其中一人发放。

7.药物剂量有误防范措施:⑴正确抄写口服卡。

⑵核对药物时要认真,避免边核对边说笑,禁忌单人核对。

⑶避免思维定势,个别病人所服药物剂量比常规剂量多或者少,不能按常规量发放。

(如开博通每片12.5mg,有些患者服6.25mg,不能按常规给予一片。

)⑷有些药物剂量发生改变时,外勤护士应及时通知大家,提起注意。

⑸有的一种药物两种剂量,要核对清楚,心中有数。

8.漏发(多为病人不在)防范措施:⑴准备一个卡片,病人未在时床号、姓名要登记。

⑵对班二人互相提醒,病人回房时及时发放。

⑶如本班未发放则严格向下一班交班。

护理学中对发热的预期目标

护理学中对发热的预期目标

护理学中对发热的预期目标
体温过高的护理目标主要就是让温度回归到正常范围内,护理措施可以从多方面进行。

如果温度没有超过38.5℃以上的话可以选择物理降温,比如用温热的毛巾擦全身,尤其是腋窝和腹股沟部位要多擦,或者贴退热贴,洗一个温水澡也可以。

但是如果温度超过38.5℃以上的话就要及时口服退烧药物。

在降温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高热病人每4h测1次体温,绘制于体温单上,观察其热型及临床过程医学教育|网整理,观察呼吸、血压的变化及一些伴随症状。

在患者大量出汗或退热时,应注意有无虚脱现象。

(2)收集患者资料
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全身状况、文化程度,对高热知识的了解程度,评估发热的原因,排除影响体温的生理因素。

(3)降温
高热患者体温一般在39℃以上,应予物理降温或化学降温。

物理降温主要有冰袋、冰帽、冷湿敷、乙醇擦浴、温水擦浴、冰水灌肠以及针灸等,应根据病情加以选择。

化学降温主要指应用退热药,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减少产热,加速散热。

30min后必须再次测量体温,将结果记录于体温单上。

(4)保持清洁和舒适
高热患者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
被;条件允许应洗头、洗澡以保持皮肤的清洁,但要防止着凉,避免对流风。

加强口腔护理,每日早晚应进行口腔护理,饮食前、后均应漱口,观察舌苔、舌质,保证口腔卫生。

口唇干燥者可涂以液状石蜡或稀甘油,有疱疹者可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软膏。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通风,调整被盖,限制活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温过高的护理目标
体温过高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异常,通常表示身体在应对某种疾病或刺激时的一种正常反应。

当体温过高时,身体的代谢速率会提高,会伴随一系列的症状,如头痛、出汗、口渴等。

在进行护理时,需要制定合理的护理目标,以帮助患者恢复体温正常或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一、减轻发热症状
1. 降低患者的体温,使其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2. 减少患者出汗的程度,以减少体液和电解质的流失。

3. 缓解患者的口渴感,保持患者的水平衡。

二、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
1. 减少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可通过使用解热药、物理降温等方式来减轻疼痛感。

2. 维持患者的充足营养,以增强其抵抗力和恢复能力。

3. 鼓励患者适当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和促进康复。

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 预防脱水。

监测患者的液体摄入量和排尿量,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2. 预防感染。

保持患者的洁净和干燥,加强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预防意识障碍和休克的发生。

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和血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提供安全保护
1. 维持患者的心理平衡,提供情绪支持和安慰。

2. 防止患者跌倒和意外伤害的发生。

保持环境整洁、室温适宜,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固定床栏等。

五、提供教育指导
1. 介绍体温过高的原因和可能的并发症,帮助患者理解疾病的性质和发展趋势。

2. 指导患者采取措施预防体温过高和相关疾病的发生。

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

3. 教育患者正确使用药物,以及应对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综上所述,护理目标的制定应以减轻发热症状、改善患者全身状况、预防并发症、提供安全保护和提供教育指导为主线。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