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仪器分析实验内容(一)
![仪器分析实验内容(一)](https://img.taocdn.com/s3/m/c54d0d4f312b3169a451a4ae.png)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的微量铁一、实验目的1.掌握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方法原理2.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3.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4.通过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掌握721型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二、实验原理邻二氮菲(phen )和Fe 2+在pH3~9的溶液中,生成一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Fe(phen)2+3,其lg K =21.3,ε508=1.1×104 L·mol -1·cm -1,铁含量在0.1~6μg·mL -1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
显色前需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将Fe 3+全部还原为Fe 2+,然后再加入邻二氮菲,并调节溶液酸度至适宜的显色酸度范围。
有关反应如下:HCl OH NH 2Fe 223⋅++ ==== 22N Fe 2++↑+ 2H 2O + 4H + + 2Cl - N N Fe 2++ 3NN Fe 32+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一般采用标准曲线法,即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在实验条件下依次测量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 ,以溶液的浓度C 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Ax ,根据测得吸光度值Ax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值Cx ,即可计算试样中被测物质的质量浓度。
三、仪器和试剂1.仪器 721型分光光度计,1 cm 比色皿。
2.试剂(1)100 µg ·mL -1铁标准储备溶液。
(2)100 g ·L -1盐酸羟胺水溶液。
用时现配。
(3)0.1% 邻二氮菲水溶液。
避光保存,溶液颜色变暗时即不能使用。
(4)pH=5.0的乙酸-乙酸钠溶液。
四、实验步骤1.显色标准溶液的配制 在序号为1~6的6只50 mL 容量瓶中,用吸量管分别加入0,0.4,0.8,1.2,1.6,2.0 mL 铁标准使用液(含铁约100µg·mL -1),分别加入1.00 mL 100 g ·L-1盐酸羟胺溶液,摇匀后放置2 min ,再各加入5.0 mL 乙酸-乙酸钠溶液,3.00 mL 0.1% 邻二氮菲溶液,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武汉大学第五版仪器分析仪器分析讲义
![武汉大学第五版仪器分析仪器分析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c9a673218bd63186bdebbc4d.png)
仪器分析讲义绪论(Introduction)仪器分析是化学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把握经常使用仪器分析方式的原理和仪器的简单结构;要求学生初步具有依照分析的目的,结合学到的各类仪器分析方式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式的能力。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状态和结构的科学。
它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份。
化学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反映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信被测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式。
测按时需利用化学试剂、天平和一些玻璃器皿。
它是分析化学的基础。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成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式,测按时,常常需要利用比较复杂的仪器。
它是分析化学的进展方向。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不同,具有如下特点:(1)灵敏度高,检出限量可降低。
如样品用量由化学分析的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µL、µg级,乃至更低。
它比较适用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份的测定。
(2)选择性好。
很多仪器分析方式能够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按时,彼其间不产生干扰。
(3)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决,易于实现自动化。
(4)相对误差较大。
化学分析一样可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份的分析,准确度较高,误差小于千分之儿。
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大,一样为5%,不适于常量和高含量成份的测定。
(5)需要价钱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1-1.仪器分析方式的内容和分类(Classification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分类:1.光学分析法以物质的光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式(1) 分子光谱: 红外吸收可见和紫外分子荧光拉曼光谱(2) 原子光谱: 原子发射AES 原子吸收AAS 原子荧光AFS(3) X射线荧光: 发射吸收衍射荧光电子探针(4) 核磁共振顺磁共振2.电化学分析法溶液的电化学性质用于确信物质化学成份的方式(1)电导法:电导分析法电导确信物质的含量电导滴定法溶液的电导转变确信容量分析的滴定终点。
仪器分析讲义
![仪器分析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838bcd7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5.png)
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化工系2011.4实验一固体试样红外吸收光谱的测定——KBr晶体压片法制样一、实验目的1. 学习用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化合物的定性分析;2. 掌握一般固体样品的制样方法及压片机的使用方法;3. 了解红外光谱仪的组成及工作原理;4. 掌握红外光谱仪的一般操作及保养方法;二、实验原理不同的样品状态(固体、液体、气体及粘稠样品)需要相应的制样方法。
制样方法的选择和制样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谱带的频率、数目及强度。
本实验采用压片法。
将研细的样品粉末分散在固体介质(KBr)中,在研钵中研磨均匀后,用压片机压制成晶片后测定。
红外图谱上的信息(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反映出分子各基团的振动频率和有关结构因素的相互影响,从而可以区分出由不同原子和不同化学键组成的物质。
在化合物分子中,具有相同化学键的原子基团,其基本振动频率吸收峰(简称基频峰)基本上出现在同一频率区域内,例如,CH3(CH2)5CH3、CH3(CH2)4C≡N 、CH3(CH2)6CH3和CH3(CH2)5CH=CH2等分子中都有-CH3,-CH2-基团,它们的伸缩振动基频峰都出现在同一频率区域内,即在<3000cm-1波数附近,但又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同一类型原子基团,在不同化合物分子中所处的化学环境有所不同,使基频峰频率发生一定移动,例如-C=O基团的伸缩振动基频峰频率一般出现在1850~1630cm-1范围内,当它位于酸酐中时,νC=O为1820-1750cm-1、在酯类中时,为1750-1725cm-1;在醛中时,为1740-1720cm-1;在酮类中时,为1725-17l0cm-l;在与苯环共轭时,如乙酸苯中νC=O为1695-1680cm-1,在酰胺中时,νC=O为1650cm-1等。
因此,掌握各种原子基团基频蜂的频率及其位移规律,就可应用红外吸收光谱来确定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存在的原子基团及其在分子结构中的相对位置。
(精)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精)仪器分析实验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12c8172ea98271fe900ef90c.png)
实验一722 型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检测一、目的1、学会使用分光光度计2、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检验方法二、提要1、分光光度计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新购仪器及使用一定时间后,均需进行检验调整。
2、利用KMnO4溶液的最大吸收峰值来检验波长的精度。
3、用同种厚度的比色皿,由于材料及工艺等原因,往往造成透光率的不一致,从而影响测定结果,故在使用时须加以选择配对。
三、仪器与试剂1、722 型分光光度计;2、小烧杯;3、坐标纸;4、滴管;5、擦镜纸;6、KMnO4溶液;四、操作步骤1、吸收池透光率的检查(测定透光率)吸收池透光面玻璃应无色透明,并应无水、干燥。
检查方法如下:以空气的透光率为100%,则比色皿的透光率应不低于84%,同时在450nm、650nm 处测其透光率,各透吸收池透光率差值应小于5%。
2、吸收池的配对性(测定透光率)同种厚度的吸收池之间,透光率误差应小于0.5%。
检查方法如下:将蒸馏水分别注入厚度相同的几个吸收池中。
以其中任一个比色皿的溶液做空白,在440nm 波长处分别测定其它各比色皿中溶液的透光率,然后选择相差小于0.5% 的吸收池使用。
3、重现性(光度重复性)(测定透光率)仪器在同一工作条件下,用同种溶液连续测定7 次,其透光率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极差)应小于0.5%。
检查方法如下:以蒸馏水的透光率为100%,用同一KMnO4溶液连续测定7 次,求出极差,如小于0.5%,则符合要求。
4、波长精度的检查(测定A)为了检查分光系统的质量,可用KMnO4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525nm 为标准,在待检查仪器上测绘KMnO4溶液的吸收曲线。
检查方法如下:取3.0×10-5mol/L 的KMnO4溶液,以蒸馏水为空白,在460nm~580nm 范围内,分别测定460、480、500、510、520、522、524、525、526、528、530、540、550、560、570、580nm 波长处的吸光度,在坐标纸上绘出吸收曲线。
现代环境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现代环境仪器分析实验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2c8e4744be1e650e52ea9995.png)
现代环境仪器分析实验讲义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编2007年4月目录实验一武汉市主要地表水体中PPCPs的检测实验二极谱法测定水中重金属离子Cd2+、Zn2+和抗坏血酸(VC)及电极反应速率常数实验三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Cu2+含量实验四紫外光谱实验-吸收光谱的测定及溶剂效应实验五红外吸收光谱实验:透射谱与反射谱的测定实验六工作场所空气中铍及其化合物的荧光法测定实验一武汉市主要地表水体中PPCPs的检测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针对我国实际应用的药物情况,就PPCPs 中几种主要的类别(如抗生素和环境激素)在武汉部分水体中的浓度情况进行检测。
检测的主要对象是我国应用较广泛的几种典型的抗生素和雌激素。
通过上述实验内容达到以下教学目的:1.掌握水样中痕量有机污染物测试的基本流程;2.学习使用固相萃取和K-D浓缩器;3.学习GC与LC的基本结构与使用方法;4.了解GC/MS和LC/MS分析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痕量有机污染物通过固体吸附剂富集,然后被小体积有机溶剂洗脱,体积变化后,使得有机物浓度得到较大提高,然后对洗脱液通过K-D浓缩器减小体积从而进一步提高待测样品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以满足分析仪器的检测限要求。
色谱分离以及质谱检测的原理参考其他教科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1.实验材料SPE吸附小柱(HLB和C18)、普通滤纸、0.45μm滤膜、H 2SO4、甲醇、乙腈、正己烷、二氯甲烷、三氟乙酸酐(TFA)、吡啶、MSTFA(N-甲基-N-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超纯水、N2气。
2.仪器设备固相萃取装置(IST公司)、K-D浓缩器、GC/MS (Thermo Finnigan Trace DSQ);LC/MS(Agilent 1100 LC/MSD SL)四、实验步骤(一)对于抗生素类(大致7种)1.采样初步定下采样点的大致位置:东湖、二桥、府河、龙王庙、杨泗、月湖、宗关、南太子湖、墨水湖、龙阳湖、南湖;在排污口的上下游还可以采样做对比。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全部)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eb106c2a5fbfc77da369b1e9.png)
仪器分析实验实验1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一、实验原理邻二氮菲(phen)和Fe2+在pH3~9的溶液中,生成一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Fe(phen)32+,其lgK=21.3,κ508=1。
1 × 104L·mol—1·cm—1,铁含量在0.1~6μg·mL—1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
其吸收曲线如图1-1所示。
显色前需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将Fe3+全部还原为Fe2+,然后再加入邻二氮菲,并调节溶液酸度至适宜的显色酸度范围。
有关反应如下:2Fe3++2NH2OH·HC1=2Fe2++N2↑+2H2O+4H++2C1-图1—1 邻二氮菲一铁(Ⅱ)的吸收曲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一般采用标准曲线法,即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在实验条件下依次测量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以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测得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值,即可计算试样中被测物质的质量浓度。
二、仪器和试剂1.仪器 721或722型分光光度计。
2.试剂(1)0。
1 mg·L—1铁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0.702 0 g NH4Fe(S04)2·6H20置于烧杯中,加少量水和20 mL 1:1H2S04溶液,溶解后,定量转移到1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10—3 moL-1铁标准溶液可用铁储备液稀释配制。
(3)100 g·L-1盐酸羟胺水溶液用时现配.(4)1。
5 g·L—1邻二氮菲水溶液避光保存,溶液颜色变暗时即不能使用。
(5)1。
0 mol·L—1叫乙酸钠溶液。
(6)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
三、实验步骤1.显色标准溶液的配制在序号为1~6的6只50 mL容量瓶中,用吸量管分别加入0,0。
20,0.40,0.60,0.80,1。
大一仪器分析实验讲义(2014修订)
![大一仪器分析实验讲义(2014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80f3f167561252d380eb6e22.png)
实验65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实验目的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实验条件的优化方法,了解与火焰性质有关的一些条件参数及其对钙测定灵敏度的影响;掌握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操作;加深对灵敏度、准确度、空白等概念的认识。
实验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在蒸气状态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
每种元素有不同的核外电子能级,因而有不同的特征吸收波长,其中吸收强度最大的一般为共振线,如Ca的共振线位于422.7 nm。
溶液中的钙离子在火焰温度下变成钙原子,由空心阴极灯辐射出的钙原子光谱锐线在通过钙原子蒸汽时被强烈吸收,其吸收的程度与火焰中钙原子蒸汽浓度符合郎伯-比耳定律,即:A=log(1/T)=KNL(其中:A—吸光度,T —透光度,L—钙原子蒸汽的厚度,K—吸光系数,N—单位体积钙原子蒸汽中吸收辐射共振线的基态原子数)。
在一定条件下,基态原子数N与待测溶液中钙离子的浓度成正比,通过测定一系列不同钙离子含量标准溶液的A值,可获得标准曲线,再根据未知溶液的吸光度值,即可求出未知液中钙离子的含量。
原子化效率是指原子化器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数目与被测元素所有可能存在状态的原子总数之比,它直接影响到原子化器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数目,进而对吸光度产生影响。
测定条件的变化(如燃助比、测光高度或者称燃烧器高度)和基体干扰等因素都会严重影响钙在火焰中的原子化效率,从而影响钙测定灵敏度。
因此在测定样品之前都应对测定条件进行优化,基体干扰则通常采用标准加入法来消除。
仪器和试剂AA-3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美国PE公司);比色管(10 mL 6支);比色管(25 mL 1支);容量瓶(100 mL 1个);移液管(5 mL 2支)。
钙标准溶液(100 μg·mL-1);镧溶液:(10 mg·mL-1)。
本实验以乙炔气为燃气,空气为助燃气。
《仪器分析实验》PPT课件
![《仪器分析实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7549aa31b765ce04081432.png)
实验内容
归一化法测定混合芳烃中各组分的百分 含量。
面积外标法定量测定气体中甲苯含量
.
11
归一化法
气相色谱中,把所有出峰组分含量之和以百分之百计算的 定量分析方法称为归一化法
样品中所有组分都能从色谱柱流出来并被检测到 各个组分的含量不能相差太大
归一化法所得色谱图
在FID上,各种烃类的相对质量 校正因子都很相近,混合芳烃中 各组分的百分含量近似等同于面 积的百分含量
=>
.
47
一 NMR的三要素--磁性核、静磁场、射频场
2. 静磁场:没有外加静磁场时,原子核的自旋是任 意取向的,样品的宏观磁矩为零。当把含磁性 核的样品放入静磁场时,对于自旋I=1/2的原 子核,核自旋有两种取向:一种与外加静磁场 平行,原子核的能量降低;另一种与外加静磁 场反平行,原子核的能量升高,即原子核产生 能级分裂。
.
36
3、Varian Satrun GC/MS 是具有大质谱功能的台式质谱仪
内离子源设计
MS/MS设计
The Quadrupole Ion Trap
Top endcap Ring Electrode Bottom Endcap
Filament assembly GC column inlet
浓度为100,500,1000 ppm,直接进样1 μL
归一化法所得色谱图
.
工作曲线
14
外标法测定样品时对体积要求如何?是否像归一化法一 样,进样体积不一定要非常准确?
外标法不同于归一化法,它对进样体积的要求 非常严格,一定要很准确,这样才能得到较好 的定量依据。
归一化法测得的是百分含量
不同仪器得到的工作曲线是不一样的,在做实 验的时候,要使结果准确,还要对工作曲线进 行及时的校正
(精)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精)仪器分析实验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12c8172ea98271fe900ef90c.png)
实验一722 型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检测一、目的1、学会使用分光光度计2、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检验方法二、提要1、分光光度计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新购仪器及使用一定时间后,均需进行检验调整。
2、利用KMnO4溶液的最大吸收峰值来检验波长的精度。
3、用同种厚度的比色皿,由于材料及工艺等原因,往往造成透光率的不一致,从而影响测定结果,故在使用时须加以选择配对。
三、仪器与试剂1、722 型分光光度计;2、小烧杯;3、坐标纸;4、滴管;5、擦镜纸;6、KMnO4溶液;四、操作步骤1、吸收池透光率的检查(测定透光率)吸收池透光面玻璃应无色透明,并应无水、干燥。
检查方法如下:以空气的透光率为100%,则比色皿的透光率应不低于84%,同时在450nm、650nm 处测其透光率,各透吸收池透光率差值应小于5%。
2、吸收池的配对性(测定透光率)同种厚度的吸收池之间,透光率误差应小于0.5%。
检查方法如下:将蒸馏水分别注入厚度相同的几个吸收池中。
以其中任一个比色皿的溶液做空白,在440nm 波长处分别测定其它各比色皿中溶液的透光率,然后选择相差小于0.5% 的吸收池使用。
3、重现性(光度重复性)(测定透光率)仪器在同一工作条件下,用同种溶液连续测定7 次,其透光率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极差)应小于0.5%。
检查方法如下:以蒸馏水的透光率为100%,用同一KMnO4溶液连续测定7 次,求出极差,如小于0.5%,则符合要求。
4、波长精度的检查(测定A)为了检查分光系统的质量,可用KMnO4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525nm 为标准,在待检查仪器上测绘KMnO4溶液的吸收曲线。
检查方法如下:取3.0×10-5mol/L 的KMnO4溶液,以蒸馏水为空白,在460nm~580nm 范围内,分别测定460、480、500、510、520、522、524、525、526、528、530、540、550、560、570、580nm 波长处的吸光度,在坐标纸上绘出吸收曲线。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2012.9.10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2012.9.10](https://img.taocdn.com/s3/m/4d792be6f705cc17552709c4.png)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化学化工学院2012年09月目录葛根样品溶液的制备:将葛根药材用植物粉碎机粉碎,过60目筛,置于小烧杯中,于烘箱中60℃干燥2h,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备用。
(4)实验三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铜-标准曲线法 (5)实验四分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二氯荧光素 (7)实验五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痕量硒 (9)实验六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废水中的苯酚 (10)实验七气相色谱法测定混合苯的组成 (12)一、实验目的 (12)二、实验原理 (13)三、仪器与试剂 (13)四、实验步骤 (13)五、结果处理 (13)六、注意事项 (13)七、思考题 (14)实验八薄层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4)实验九库仑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 (17)实验十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 (20)水中苯系物的组成 (20)实验十一ICP-OES法测定自来水中的Cu、Pb含量 (22)实验十二松果菊中组分的LC-MS分析 (24)1实验一离子色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无机阴离子一、实验目的1、掌握离子色谱法测定自来水中的阴离子的原理和方法2、熟悉ICS-90型离子色谱仪的正确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离子色谱法是高效液相色谱的一种。
在高压泵的作用下,淋洗液通过定量管,将样品载带到离子交换分离柱中,依据各组分对离子交换剂亲合力的不同而得到分离。
亲和力越大,则保留值越大,出峰越晚。
淋洗液和分离后的各组分进入抑制器,可降低淋洗液的背景电导,增加样品离子的响应值,提高测定的灵敏度;然后通过电导池,测量出各组分的信号响应值;通过与标准溶液对照,用外标法计算出自来水中Cl-和SO42- 的浓度。
在离子色谱中,抑制器串联在分离柱与电导检测器之间,通过电解水产生H+。
其作用:(1) Na+, A-→H+, A- 提高待测离子的电导值,从而提高灵敏度。
(2) OH-, H+→H2O 降低淋洗液的背景电导值,以减少噪音。
ICS-90离子色谱仪由以下几个基本部分组成:淋洗液,高压输送泵,进样阀,分析柱,抑制器和电导池。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786cbae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a.png)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以及使用方法。
2.掌握根据保留值、利用标准样品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了解影响保留值的因素。
3.掌握色谱定量分析的原理,练习用标准曲线法定量测定混合物组分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高效液相色谱仪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具有不同的吸附和脱附能力,当两相做相对运动时,样品中各组分在两相中受到吸附和脱附力的反复作用,从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得到分离。
根据各组分的色谱峰高或峰面积,即可求出各组分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 BFS5100高压液相色谱仪;UV检测器试剂: 咖啡因(分析纯);三氯甲烷(分析纯)四、色谱条件色谱柱: ZYll04 ;流动相: 甲醇:水 = 40:60 ;流量: 1mL/min进样量:满管进样;检测波长: 275 nm五、实验步骤1.称取0.1000克的纯咖啡因,用分析纯的三氯甲烷定容于100mL 的容量瓶中,分别取2.0、3.0、4.0、5.0、6.0、7.0mL于50mL的容量瓶中,用三氯甲烷稀释至刻度,过滤后分别测取各标样的保留时间及色谱峰面积,绘制工作曲线。
2.准确称取0.3克茶叶,用30mL蒸馏水煮沸10min,冷却后,将上层清液移至100mL容量瓶中定容,取25ml此液于分液漏斗中,加入 lmL 1mol L-1的NaOH 溶液,然后用氯仿萃取,并用氯仿定容至25mL(此为未知液)。
3.测取未知液的图谱,计算未知液中咖啡因的含量。
思考题:1.用标准曲线法定量的优缺点是什么?2.若标准曲线用咖啡因浓度对峰高作图,能给出准确结果吗?与本实验的标准曲线相比何者优越?为什么?气相色谱分析的应用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气相色谱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 熟悉相对定量校正因子定义及求取方法。
3. 熟悉内标法定量公式及应用。
二、实验原理内标法就是把标准物质和被测混合物放在一起进行分析,在同一张色谱图上得到样品和标准物质的色谱峰,原后根据样品重量(m i )和内标物重量(m s )及组分和内标物的峰面积(A i 和A s )按下式求出组分的含量:)/()/(%i s w s i i m m F A A P ??=式中 P i %是被测物的百分含量; F w 是相对校正因子,是被测物的校正因子与标准物质的校正因子之比。
90348-仪器分析-《现代化学实验与技术2》实验讲义(24课时)
![90348-仪器分析-《现代化学实验与技术2》实验讲义(24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f77b2434afe04a1b071deee.png)
《现代化学实验与技术2》实验讲义实验1 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和分析一、实验原理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如芳香族化合物,在紫外区(200~400 nm)有特征的吸收,为有机化合物的鉴定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紫外吸收光谱定性的方法是比较未知物与已知纯样在相同条件下绘制的吸收光谱,或将绘制的未知物吸收光谱与标准谱图(如Sadtler紫外光谱图)相比较,若两光谱图的λmax和κmax相同,表明它们是同一有机化合物。
极性溶剂对有机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强度及形状有一定的影响。
溶剂极性增加,使n→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蓝移,而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红移。
二、仪器与试剂1.仪器UV-2401型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带盖石英吸收池2只(1cm)。
2.试剂(1)苯、乙醇、正己烷、氯仿、丁酮。
(2)异亚丙基丙酮分别用水、氯仿、正己烷配成浓度为0.4 g·L-1的溶液。
三、实验步骤1.苯的吸收光谱的测绘在1 cm的石英吸收池中,加人两滴苯,加盖,用手心温热吸收池底部片刻,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以空白石英吸收池为参比,从220~360 nm范围内进行波长扫描,绘制吸收光谱。
确定峰值波长。
2.溶剂性质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1)在3支5 mL带塞比色管中,各加入0.02 mL,丁酮,分别用去离子水、乙醇、氯仿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1 cm石英吸收池,以各自的溶剂为参比,在220~350 nm波长范围内测绘各溶液的吸收光谱。
比较它们的λmax的变化,并加以解释。
(2)在3支10 mL带塞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20 mL异亚丙基丙酮,并分别用水、氯仿、正己烷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1 cm石英吸收池,以相应的溶剂为参比,测绘各溶液在200~350 nm范围内的吸收光谱,比较各吸收光谱λmax的变化,并加以解释。
四、注意事项1.石英吸收池每换一种溶液或溶剂必须清洗干净,并用被测溶液或参比液荡洗三次。
2.本实验所用试剂均应为光谱纯或经提纯处理。
仪器分析实验讲解
![仪器分析实验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fc32480a87c24028915fc3ed.png)
第一部分光谱分析法实验1 样品的摄谱与感光板的暗室处理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光栅摄谱仪的仪器结构、工作原理及熟悉使用方法。
2、学会用铁光谱图查找、识别谱线。
3、实验掌握试样的制备、摄谱;感光板的暗室处理及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每种元素的原子受激发(又称激发光源,有火焰、电弧、火花、等离子、激光等等,依据样品激发的难易程度来选择不同的激发光源。
)发生跃迁(正常状态下,元素处于基态,元素在受到光、电或热激发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光谱)时,将发射出其特有的特征光谱。
光谱分析就是根据特征光谱线是否出现、光谱线的黑度,来进行元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而特征光谱线是经过摄谱仪的分光系统,投影、聚焦,最后在感光板上记录下来,得到按照不同波长顺序排列的光谱(通常分为连续的分子带光谱、原子线光谱)。
三、仪器和试剂四、1、仪器:WP-1型一米平面光栅摄谱仪;8W型光谱投影仪;天津紫外Ⅰ型(或Ⅱ型)感光板;铁元素发射光谱图;仪表车床;光谱纯石墨电极;铁电极;纯铜电极。
2、试剂:显影液;停影液;定影液;酒精。
四、实验步骤1、电极与试样处理将已有的直径为8mm(或10mm)的铜棒或者铁棒在车床上加工成顶端45度的锥体,作为下电极,电极头表面无氧化层,用无水乙醇棉球擦净可能的灰尘、油污。
直径6mm的石墨电极加工成顶端45度的锥体。
2、安装感光板在暗室中红灯下,取出感光板(不要正对红灯),然后用手指轻轻触摸感光板的边角,找出乳剂面(相比较不光滑的一面),开启暗盒,把乳剂面向着曝光的方向乳剂朝上装入暗盒,切勿装反!关好暗盒后盖,注意关紧不得漏光。
3、摄谱摄谱条件:wp-1平面光栅光谱仪,狭缝宽度:10μm;狭缝高度:2mm;中间光栏:1.8mm;上电极:45°锥形石墨电极;下电极:φ10mm铜棒;交流电弧:电流7~9A,预燃10秒,曝光45秒。
摄谱顺序:1 铁谱电流8A,不要预燃,曝光5秒2、3 紫铜样品(每次曝光、必须移动感光板!?)4 铁谱5、6 紫铜样品7 铁谱4、感光板暗室处理摄谱结束后,关好暗盒挡板,卸下暗盒。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精选文档132页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精选文档132页](https://img.taocdn.com/s3/m/9037899204a1b0717ed5dd4d.png)
定量测定的方法
1. 标准曲线法
2. 标准加入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以溶液中物质分子对光的选择性 吸收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 特点:带光谱
分子光谱 应用:定性分析-最大吸收波长
定量分析-朗伯-比尔定律(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 法)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实验目的 学习确定实验条件的方法,掌握邻二氮菲分光
仪器分析实验
漆红兰、高强、杜建修、岳宣峰
组成(10个实验): 光 四个实验 (分光光度法、紫外吸收光谱法、
荧光分析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 电 四个实验(电位分析法(离子选择电极和
电位滴定法)、电解分析法、循环伏安法) 色谱 两个实验(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实验目录
1.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2.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3.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 4. 荧光光度法测定多维葡萄糖粉中维生素B2的含量 5.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离子 6. 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NaOH浓度 7. 库仑滴定测定硫代硫酸盐 8. 循环伏安法测定亚铁氰化钾 9. 苯、甲苯和乙苯混合物的分离与定量分析 10. 反相色谱法测定中药样品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
实验目的 学习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
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实验技术。 掌握TU-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并了
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 含量。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 含有共轭双键,因此,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 光 的性质,其 最大吸收峰位 于 280 nm附 近 (不同的蛋白质吸收波长略有差别)。在最 大吸收波长处,吸光度与蛋白质溶液的浓度 的关系服从朗伯-比耳定律。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2011.11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2011.11](https://img.taocdn.com/s3/m/0632c735b90d6c85ec3ac62d.png)
目 录实验一 取代基电效应对芳烃吸收带的影响及导数光谱的测绘实验二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钠的含量(标准曲线法)实验三 柱色谱法测定氧化铝的活度实验四 纸色谱法分离分析有机酸实验五 薄层色谱法分离分析混合染料实验六 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分析实验七 气相色谱法定性分析实验八 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外标法一点法)实验九 固体样品红外透射光谱的测定实验十 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酸乙酯中苯的含量(内标两点法)实验一 取代基电效应对芳烃吸收带的影响一、目的要求通过测定几种典型的发色基团取代苯和助色基团取代苯的E 2吸收带及B 吸收带,掌握取代基的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对吸收带波长影响的规律,及它们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二、原理取代基对芳烃吸收带的影响与取代基结构、取代基个数、位置有关。
研究取代基对芳烃吸收带的影响规律,对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发色团取代的苯,由于含有π键的发色团(C C 、C O 、N O 等)与苯相连时,ππ-共轭,产生更大的共轭体系,E2带(ε>104)红移,在200~250nm 范围出现;同时B 吸收带也产生较大红移。
若取代基是含有n 电子的发色团,分子除了可以发生*ππ→跃迁之外,还可能发生*π→n 跃迁,谱图中还会出现低强度的R 吸收带。
对于助色团取代苯,由于含有未成键电子对的助色团(-OH,-OR,-NH 2,-NR 2,-X 等)与苯相连时,产生π-p 共轭,使E 2带、B 带max λ均红移;B 带吸收强度增大,精细结构消失。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
(2)试剂:浓度为5.0×10-3 mol/L 的苯/乙醇溶液;6.0×10-5 mol/L 的苯甲酸/乙醇溶液;5.0×10-4 mol/L 的苯胺/乙醇溶液;1mol/L 的HCl/乙醇溶液;无水乙醇。
四、实验步骤1.用1cm 吸收池,以无水乙醇为参比,分别测定苯、苯甲酸、苯胺的乙醇溶液在波长200~340nm 区域内的紫外吸收光谱。
仪器分析(讲义)
![仪器分析(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9b42d6ac850ad02de804130.png)
第一章引言内容提要: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区别与联系、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一、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状态和结构的科学,它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
化学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测定时需使用化学试剂、天平和一些玻璃器皿。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测定时,常常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
仪器分析的产生为分析化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仪器分析的特点(与化学分析比较)L级,甚至更低。
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
g、灵敏度高,检出限量可降低:如样品用量由化学分析的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选择性好:很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产生干扰。
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
仪器分析的特点(与化学分析比较)相对误差较大。
化学分析一般可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误差小于千分之几。
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为5%,不适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
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关系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区别不是绝对的,仪器分析是在化学分析基础上的发展。
不少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涉及到有关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不少仪器分析方法,还必须与试样处理、分离及掩蔽等化学分析手段相结合,才能完成分析的全过程。
仪器分析有时还需要采用化学富集的方法提高灵敏度;有些仪器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分析法,由于涉及大量的有机试剂和配合物化学等理论,所以在不少书籍中,把它列入化学分析。
应该指出,仪器分析本身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多种仪器方法的组合。
可是这些仪器方法在化学学科中极其重要。
它们已不单纯地应用于分析的目的,而是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和解决各种化学理论和实际问题。
因此,将它们称为“化学分析中的仪器方法”更为确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水中微量镉1.1 实验目的1. 了解阳极溶出伏安法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汞膜电极的制备方法。
3. 学习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镉的实验技术。
1.2 基本原理溶出伏安法是一种灵敏度高的电化学分析方法,一般可达10-8~10-9 mol/L,有时可达10-12mol/L,因此在痕量成分分析中相当重要。
溶出伏安法的操作分两步。
第一步是预电解过程,第二步是溶出过程。
预电解是在恒电位和溶液搅拌的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富集痕量组分。
富集后,让溶液静止30s 或1min,再用各种极谱分析方法(如单扫描极谱法) 溶出。
阳极溶出伏安法,通常用小体积悬汞电极或汞膜电极作为工作电极,使能生成汞齐的被测金属离子电解还原,富集在电极汞中,然后将电压从负电位扫描到较正的电位,使汞齐中的金属重新氧化溶出,产生比富集时的还原电流大得多的氧化峰电流。
本实验采用镀一薄层汞的玻碳电极作汞膜电极,由于电极面积大而体积小,有利于富集。
先在-1.0 V (vs.SCE) 电解富集镉,然后使电极电位由-1.0 V 线性地扫描至-0.2 V,当电位达到镉的氧化电位时,镉氧化溶出,产生氧化电流,电流迅速增加。
当电位继续正移时,由于富集在电极上的镉已大部分溶出,汞齐浓度迅速降低,电流减小,因此得到尖峰形的溶出曲线。
此峰电流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电解富集时间、富集时的搅拌速度、电极的面积和扫描速度等因素有关。
当其它条件一定时,峰电流i p只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c 成正比:i p=Kc用标准曲线法或标准加入法均可进行定量测定。
标准加入法的计算公式为:式中c x、Vx、h 分别为试液中被测组分的浓度、试液的体积和溶出峰的峰高;c s、Vs 为加入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H 为试液中加入标准溶液后溶出峰的总高度。
这里加入标准溶液的体积应非常小。
1.3 仪器及试剂仪器:电化学工作站(CHI 660E);三电极体系:玻碳汞膜电极作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铂电极作辅助电极;电磁搅拌器;电解池或100 mL 烧杯;移液管:25 mL 1 支、5 mL 2 支、1 mL 1 支。
试剂:1⨯10-4mol/L Cd2+标准溶液;1mol/L NH3⋅H2O –1mol/L NH4Cl缓冲溶液;10% Na2SO3溶液(新鲜配制);1:1 HNO3;含镉水样。
1.4 操作步骤1.制备玻碳汞膜电极:将玻碳电极在6#金相砂纸上小心轻轻打磨光亮,成镜面。
用蒸馏水多次冲洗,最好是用超声波清洗1~2min。
用滤纸吸去附着在电极上的水珠。
将已抛光洗净的玻碳电极浸入含0.1mol/L KCl和10-4 mol/L HgNO3,pH为2的溶液中,以玻碳电极为阴极,铂片电极为阳极。
阴极电位控制在-1.0V,在搅拌条件下电解5min,即可得玻碳汞膜电极。
电解结束,用蒸馏水冲洗,浸入纯水中待用。
2.开机并输入以下实验参数:清洗电位-0.2 V,清洗时间60 s。
起始电位-1.00 V,终止电位-0.2 V,富集电位-1.00 V,搅拌富集时间60 s,静止时间30 s,电位扫描速率为90mV/s。
3.取25mL 水样于烧杯中,加入3mL NH3⋅H2O –NH4Cl缓冲溶液和2mL 10%Na2SO3 溶液。
将三支电极浸入溶液中,在清洗和富集阶段,启动搅拌器在上述测定条件下记录溶出伏安曲线。
如此重复测定三次,记录三次溶出伏安曲线。
于烧杯中加入0.5mL 1⨯10-4mol/L Cd2+标准溶液,同样进行三次测定。
测量完毕,将电极在-0.2 V 处搅拌清洗60 s,取下用水冲洗干净。
1.5 结果与讨论1.记录实验条件2.按下表记录数据3.按公式计算水样中Cd2+的浓度c x,分别以mol/L和 g/mL表示。
4.实验中为什么要求各实验条件必须严格保持一致?1.6 注意事项1.汞膜电极应保存在弱碱性的蒸馏水中或插入纯汞中,不宜暴露在空气中。
2.如发现电极表面不光亮,可重新沾汞,但新沾汞的电极灵敏度较高不太稳定,一般测定三次以后就稳定了。
3.整个实验过程应保持所有测定条件固定不变。
1.7 思考题1.为什么溶出伏安法是一种灵敏度高的电化学分析方法?2. 氟离子电化学传感器测定水中的微量氟2.1 内容提要根据能斯特方程式可得出:电池电动势E 在一定条件下与离子浓度的对数值成线性关系,据此,通过测定电池电动势即可求出待测离子的浓度。
2.2 目的要求1.熟悉氟离子传感器测定水中微量氟的原理,掌握用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测定水中氟离子的方法。
2.了解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的意义和作用。
3.初步掌握pHS —3C 型精密pH 计的使用方法。
2.3 实验关键pHS —3C 型精密酸度计(电位计)的正确使用和标准加入法的测定方法。
2.4 预备知识电池电动势、指示电极、参比电极及能斯特方程式:Re (|Re )(|Re )1ox X X d a RT E O d E O d n nF a Θ=+=E E 正电池负—E式中:X O 为氧化态;Red 为还原态;a 为离子活度。
2.5 实验原理电化学传感器,即是一种离子选择性电极,它将溶液中待测离子的活度转换成相应的电位,以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氟电极作指示电极,插入待测溶液中组成原电池。
223|1,1||,1,1|Hg Hg C KC LaF NaF NaC AgC Ag (饱和)试液膜电池的电动势E 在一定条件下与F -离子活度的对数值成直线关系,即2.303'1F RT E K ga F -=-当测量温度为25℃,其氟离子浓度在16110~101mo L ---范围内,且溶液总离子强度及溶液接界电位条件一定时,电池电动势与氟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成线性关系,即''0.059F E K pc -=+可采用标准曲线法或标准加入法进行测定。
在酸性溶液中,H +与部分F -离子形成HF 或2HF -,会降低F -离子的浓度,在碱性溶液中,3LaF 膜与OH -离子发生作用而使溶液中F -离子浓度增加,故测定pH 值范围控制在5~7最为适宜。
凡能与F -离子生成稳定配合物或难溶沉淀的元素,如3344221A Fe Zr Th Ca Mg ++++++、、、、、及稀土元素均干扰测定,通常用柠檬酸,EDTA ,磺基水杨酸或磷酸盐等掩蔽剂进行掩蔽,103倍以上的241C Br I SO ----、、、、223324HCO NO Ac C O ----、、、、酒石酸根等阴离子均不干扰F -的测定。
2.6 仪器、药品及材料pHS —3C 型精密pH 计1台,HDF 氟离子选择电极1支,232型甘汞电极1支,电磁搅拌器1台,50mL 容量瓶7个,1mL 、25mL 移液管各1支,10mL 移液管(刻度)2支,50mL 烧杯7个。
0.1 mol ⋅L -1NaF 标准溶液:将分析纯NaF 于120℃干燥2h ,称取4.19g 溶于去离子水中,转入10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贮于聚乙烯瓶中。
5⨯10-2mol ⋅L -1氟标准溶液:用移液管吸取0.1 mol ⋅L -1氟标准溶液50mL ,放入100mL 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
5⨯10-3mol ⋅L -1氟标准溶液:吸取上述溶液50mL ,用去离子水稀释成500mL 即得。
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简称TISAB ,1000mL 烧杯中,加入500mL 去离子水和57mL 冰乙酸、58g NaCl 、12g 柠檬酸钠(Na 2C 2H 5O 2⋅2H 2O ),搅拌溶解,将烧杯放在冷水中,缓慢加入6 mol ⋅L -1 NaOH 直至pH 在5.0~5.5之间(约25mL ,用pH 试纸检查),冷至室温,转入1000mL 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至刻度。
2.7 实验步骤1. pHS —3C 型精密pH 计的调节 按附录中的仪器使用说明测量电极电位(mV )值准备调试好仪器。
2. 标准曲线法(1)吸取5⨯10-3mol ⋅L -1氟标准溶液2.00、4.00、6.00、8.00、10.00mL ,分别放入50mL 容量瓶中,加入10mL 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氟离子浓度为2⨯10-4 mol ⋅L -1、4⨯10-4 mol ⋅L -1、6⨯10-4 mol ⋅L -1、8⨯10-4 mol ⋅L -1、10⨯10-4 mol ⋅L -1的标准系列。
(2)将氟电极和甘汞电极夹在电极夹上,把氟电极插头插入电极插孔,并旋紧螺丝,甘汞电极引线接到电极接线柱上,将标准系列溶液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转入烧杯中,浸入氟电极和甘汞电极、电磁搅拌数分钟,读取稳定的平衡电位值,测定结果,移上电极,并用滤纸吸干附着在电极上的溶液。
在数据记录表格中记下标准系列的相应电位值,在半对数坐标准纸上作mV-CF 图,或在普通坐标纸上作mV-pc F 图,即得标准曲线。
(3)用移液管吸取水样25.00mL (若含量较高应稀释后再取)于50mL 容量瓶中,加入10mL 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全部转入干烧杯,在与标准曲线相同的条件下测量电位E 1(注意:此溶液留作标准加入法用。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F -离子的浓度,再算出水样中氟的含量(mg ⋅L -1)。
3.标准加入法 在上述被测溶液中准确加入0.50mL 浓度为5⨯10-2mol ⋅L -1的氟标准溶液,测量电位值2E ,从下式计算氟含量:1/1101F c c mo L E S --∆=∆-式中:12();59/(25);F E E E mV S mVpc c ∆=-=∆℃为增加的F -离子浓度(mol ⋅L -1)。
4.记录并计算(1)数据记录 E/mV(2)计算○1标准曲线法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被测溶液含F -离子浓度x CF ,则水样中含F -离子的浓度为150()/125x CF CF mo L --⨯=原水样 或 150()19.01000/25x CF CF mg L --⨯=⨯⨯原水样 ○2标准加入法 101x c CF E S∆=∆- 215.010/10.5/50.0/s s x c V mo L mL c V mL--⨯⨯⨯∆== 式中:s C 为加入的氟标准溶液浓度(mol ⋅L -1);s V 为加入的氟标准溶液体积(mL );x V 为测E 1时水样的体积(mL )。
最后换算成原水样中氟离子浓度。
5.注意事项(1)氟电极在使用前宜在纯水浸泡数小时或过夜,或在1×10-311mo L -的NaF 溶液中活化1~2h ,再用去离子水清纯到空白电位(电极在不含F -离子的去离子水中的电位值为180~250mL 左右)恒定为止,连续使用时的间隙可浸泡在水中,长期不用烘干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