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液原则
(医学课件)补液原则
补液原则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抢救各种急危重症 患者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紊乱,维持内环境稳态。
补液原则的重要性
挽救生命
对于严重脱水、失血、感染等患者,补液原则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电解质,改善血液循环 ,提高血压,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保护脏器功能
补液原则可以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防止脏器功能受损,保护重要脏器的正常生理功能 。
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年龄、心肺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补液时机。轻度脱水可口服补 液,中度或重度脱水应立即静脉补液。
补液原则
“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即先补充晶体液,再补充胶体液;先补充生理盐水 或平衡盐溶液,再补充葡萄糖溶液;先快速输液,再逐渐减慢输液速度。
监测生命体征
在补液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以及时发现 不良反应和调整补液方案。
补液原则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
重症患者往往伴随着严重的液体失衡和电解质紊乱,通过补 液原则的正确应用,可以有效地纠正患者的液体失衡和电解 质紊乱,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在补液过程中,应遵循医学课件中提到的补液原则,如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等 。
并发症的处理与治疗方案
01
电解质紊乱的处理
根据具体病情,可通过调整饮食、使用药物等方法纠正电解质紊乱。
02
水中毒的治疗方案
可通过控制水分摄入、使用利尿剂等方法治疗水中毒。
03
血浆渗透压改变的治疗方案
可通过调整饮食、使用药物等方法治疗血浆渗透压改变。
1 2 3
心脏病患者
心脏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补液量和速度,以防止 心脏负担过重,同时需要监测患者的尿量和血 液黏稠度。
补液五大原则
补液五大原则补液是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给予患者静脉注射液体来补充体内的液体和电解质。
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应用适当的补液方案。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出发,探讨补液的五大原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补液的基本原则。
我们来介绍补液的第一原则——补足前负荷。
前负荷是指患者体内已经存在的液体量,包括血容量以及细胞内和细胞外液体的含量。
在补液治疗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前负荷状态,避免过度补液导致心脏负荷过重或引起水肿等不良反应。
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前负荷状态十分重要,以便确定合适的补液量和速度。
第二原则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态来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
常用的液体类型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晶体液包括生理盐水、林格液等,主要用于维持血容量和水电解质平衡。
胶体液则可以进一步分为天然胶体和人工合成胶体,如白蛋白溶液和羟乙基淀粉。
胶体液能够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善毛细血管渗漏,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液体类型、剂量以及渗透压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补液方案。
补液的第三原则是按需进行补充。
在患者发生失水或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指征和监测指标来确定补液的时机和量。
常用的监测指标包括血液生化指标、尿量、血压和心率等。
对于失水较为明显的患者,我们可以根据尿量的变化、血液电解质浓度以及临床表现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补液,并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第四原则是遵循从浅入深的补液顺序。
在补液治疗时,我们需要确保患者先补充足够的液体体积,再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深层组织和腔隙的补液。
在外科手术中,我们通常会先进行输注晶体液来维持血容量稳定,然后再使用胶体液来补充失去的血浆胶体渗透压。
这样的补液顺序能够确保患者的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
最后一个原则是根据病情和疗效进行监测和调整。
补液治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理指标的变化。
补液原则五个原则
补液原则五个原则补液原则是指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液措施,以维持机体内液体平衡,促进病情的恢复。
补液原则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个体化原则个体化原则是指在补液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补液方案。
不同的患者因病情、年龄、体重、生理状态等因素的不同,其补液需求也不同。
因此,在制定补液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补液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安全原则安全原则是指在补液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补液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补液剂量和速度,避免过快或过量的补液,以免引起水中毒等不良反应。
同时,应注意补液过程中的感染控制,避免交叉感染和血源性感染等并发症。
三、平衡原则平衡原则是指在补液过程中,应注意维持机体内液体平衡。
补液时应注意补充体内缺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同时避免过量的补液,以免引起水中毒等不良反应。
在补液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补液剂量和速度,以达到机体内液体平衡。
四、适时原则适时原则是指在补液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态,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在补液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态,及时调整补液剂量和速度,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生化指标,及时调整补液方案,以保证治疗效果。
五、综合原则综合原则是指在补液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生理状态、年龄、体重等因素,制定综合性的补液方案。
在制定补液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最佳的补液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补液原则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治疗原则,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补液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在补液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平衡、适时和综合等原则,以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补液原则
一、补液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
若发热病人+300ml×n1.补钾: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
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
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
④见尿补钾。
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
100g糖=消耗2.8g 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
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5<女性为3.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035<女性为0.03>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3.输液速度判定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每分钟滴数(iv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 60(min) 每min滴数×60(min)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 每min相当滴数(15gtt)5. 5%nb(ml)=〔co2cp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0.6。
临床补液原则
临床补液原则
临床补液原则是指在临床实践中,根据病人的病情及其他因素来决定选择哪种补液方式,以便保证滴注量合理、补液效果明显,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临床补液原则包括:选择补液方式时应考虑病人的脏器功能及其机体承受能力;应采用规范的补液流程,以便控制滴注速度;应在病房内进行补液,并应定期监测补液状况;补液前后应对病人的生命征象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补液时要遵守补液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及温度、PH值的要求;补液时应注意降低输液带及输液器的污染;补液动作应协调有序,以及记录补液情况等。
简述静脉补液一般原则
简述静脉补液一般原则静脉补液是指通过静脉途径将液体输送到人体血液循环中,用于治疗或预防液体和电解质的失衡。
静脉补液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手术后、创伤、感染、失血、脱水等情况下补充体液,以维持人体电解质的正常浓度和血液容量。
静脉补液的一般原则如下:1.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当类型的补液。
常用的液体类型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平衡盐溶液、人血浆等。
不同的液体类型具有不同的成分,可满足身体的不同需求。
2.估计补液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合理估计患者所需补液量。
常见的计算方法包括体重法、临床表现法、电解质法等。
确保补液量能够满足患者的需要,但不过度负担患者的肾脏和心脏功能。
3.适当的补液速度: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补液速度。
对于一般情况下的液体补给,一般可选择较慢的速度。
但在一些急需快速补液的紧急情况下,如出血休克,需选择较快的输液速度。
4.调整补液速度和容量: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和临床观察到的情况,及时调整补液速度和容量。
避免过速或过量输液导致心脏负担过重或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5.配伍药物的注意事项:在配制静脉输液时,需要注意不同药物的相容性和稳定性。
一些药物具有不良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药物的失效或产生有害的副作用。
因此,在配伍时需仔细查阅相关资料,遵守相应的规定。
6.注射点和方法:选择合适的静脉注射点,以确保输液管道的通畅和安全。
在输液过程中要细心观察注射部位,确保注射点没有明显的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同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感染的发生。
7.定期监测患者的反应:在给予静脉补液的过程中,需要定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以及临床症状等指标。
一旦发现患者有异常情况,如过敏反应、水肿、呼吸困难等,及时停止补液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8.定期调整补液计划: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补液效果进行调整。
一些疾病如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外科补液的五大原则
外科补液的五大原则外科手术是一项风险较高的医疗过程,补液是其重要的一步。
外科补液有着五大原则,严格遵守这些原则是外科手术成功和患者安全的关键。
第一原则:确定补液的目的和依据补液的目的和依据是外科补液的第一原则。
外科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确定手术的类型、术中术后的可能血液流失量和代谢水平等。
根据这些不同的目的和依据,我们将会采用不同的补液策略。
例如,外科手术时可能需要快速补充盐水以替代流失的液体,而一些其他类型的手术则需要更温和的液体来恢复患者的体力状态。
第二原则: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致命性错误往往源于错误牵扯到液体的选择和管理。
在外科补液中,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是第二个重要的原则。
液体类型包括等渗盐水、胶体、血制剂、特定的电解质溶液、生理盐水等多种类型。
补液的过程中,患者的血压、血塞度、补液率、出量和输液速度等要素会在不同的时期或状况下发生变化。
了解液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液体是保证该原则实现的关键。
第三原则:保持正常PH值我们需要确保患者的PH值在正常范围内,这是外科补液的重要原则之一。
PH值是一个尺度,它用来测量液体的酸度和碱度。
正常人体PH值范围是7.35-7.45。
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变化都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外科补液中,我们需要确保体内的PH值始终维持在健康的范围内。
第四原则:控制液体的总量和输出量在外科手术中,控制患者液体总量和输出量是非常关键的。
在手术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监测患者的输液速度、血链指数、心率和血压。
通过合理掌控液体总量和输出量,我们可以有效的防止房间内充满水分导致患者血液循环方向减小的危险。
第五原则:定期监测补液后和排液后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是手术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在外科手术中,我们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电解质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化学元素,例如钠、钾和氯等。
酸碱平衡指血液中酸和碱的比例。
简述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
简述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
液体是人体健康和保持机能的核心,维持液体平衡是人体营养状况的关键。
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是医学上保持液体平衡的原则。
补液原则是指对病人液体损失或机体水分改变时,应尽快补液,以维持机体的水分平衡。
补液的种类一般分为水溶液或氯化液,其中水溶液是由水和盐组成,用于补充机体水分和电解质,满足机体新陈代谢需求;氯化液是氯化钠或氯化钾,用于补充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可以调节血液pH值,保持人体循环系统的代谢平衡。
补钾原则指的是对于钾离子的损失多的病人,应使用钾补充剂,来补充机体电解质缺失,维持机体电解质的平衡和正常的活动能力。
补钾的种类一般分为氯化钾、葡萄糖酸钾、氢氧化钾和蔗糖钾,使用方式也因病情不同而不同;例如,钾补充剂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注射、经皮肌注和肠内注射等途径给予。
补液和补钾能够帮助病人恢复机体液体平衡和补充机体电解质。
不过,这两种补充剂都可能有副作用,因此,在补充之前,应先进行检查,以确保补充的安全性。
如果有任何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补充,并进行治疗。
总之,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是解决病人液体平衡和电解质失衡的两个重要的方法和原则,但在补充之前,应先进行检查,以确保补充的安全性。
只有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临床表现,由专业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针对性的治疗,才能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恢复健康。
- 1 -。
补液的原则
补液得原则发表日期:2007年11月18日(1)根据脱水程度得轻重,确定补液总量、(2)根据脱水性质,有无酸中毒及低血钾等,确定补液种类、(3)补液时,一般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尿畅补钾得原则进行。
补液总量应按规定速度补完、(4)补液应包括3个组成部分:累积损失、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
(5)补液得关键在于第1天24小时,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与严重酸中毒,首先要扩容纠酸,继而继续补充累积损失、异常及继续生理丢失量。
待血循环与肾功能恢复后,机体自身就能调节。
纠正脱水过程中,注意补钾。
液体疗法一:基础问题:1、张力得概念:这就是个首先要明确得概念,许多人就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得。
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得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
更明确得说就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得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得能力。
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得作用,所以临床所说得张力,几乎都就是指钠离子所维持得渗透压。
因此临床都用10%得氯化钠配比不同张力得溶液,以适应不同得需要。
5%糖水就是等渗得,但就是0张力得,生理盐水,5%糖盐水都就是等渗等张液。
5% S B 就是高渗液,所以儿科常配成1.4%作为等张液使用。
2。
张力得类型:为了适应临床不同需求,张力配制比较灵活,儿科医生常会配制2:1溶液,等张液,1/2张、2/3张、1/3张、1/5张等含钠量不同得溶液。
3、张力溶液得配制:教科书中都不具体论述,所以临床配起来感觉无从下手,其实也就是有规可循得、临床常用10%氯化钠(10ml/支),5%SB(10ml/支)与5%或10%得糖水等配比不同张力溶液。
10%氯化钠相当于11倍得等张液5%SB相当于3、5倍得等张液明白了这两个倍数关系,那配比就简单多了,具体为何就是如此倍数,说起来麻烦,不说也罢。
2:1溶液:很简单,只要记住100+6+10这个公式就就是了、这个公式代表得就是:5%G S100ml +10%氯化钠6ml+5%SB 10ml =2:1溶液,算起来就就是:(6×11+10×3。
补液的原则
补液的原则(1)依据脱水程度的轻重,确立补液总量。
( 2)依据脱水性质,有无酸中毒及低血钾等,确立补液种类。
(3)补液时,一般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进行。
补液总量应按规定速度补完(4)补液应包含 3 个构成部分:积累损失、持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
(5)补液的要点在于第 1 天 24 小时,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严重酸中毒,第一要扩容纠酸,既而持续增补积累损失、异样及持续生理丢掉量。
待血循环和肾功能恢复后,机体自己就能调理。
纠正脱水过程中,注意补钾。
液体疗法一:基础问题: 1.张力的观点:这是个第一要明确的观点,很多人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的。
张力指溶液在体内保持浸透压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浸透压。
更明确的说是:不可以自由进出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保持浸透压的能力。
关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保持体液浸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保持的浸透压。
所以临床都用 10%的氯化钠配比不一样张力的溶液,以适应不一样的需要。
5%糖水是等渗的,可是 0 张力的,生理盐水, 5%糖盐水都是等渗等张液。
5%SB 是高渗液,所以儿科常配成 1.4%作为等张液使用。
2.张力的种类:为了适应临床不一样需求,张力配制比较灵巧,儿科医生常会配制2:1 溶液,等张液,1/2 张、 2/3 张、 1/3张、 1/5 张等含钠量不一样的溶液。
3.张力溶液的配制:教科书中都不详细阐述,所以临床配起来感觉无从下手。
基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临床常用10%氯化钠( 10ml/ 支), 5%SB(10ml/ 支 )与 5%或 10%的糖水等配比不一样张力溶液。
10%氯化钠相当于 11 倍的等张液 5%SB 相当于 3.5 倍的等张液理解了这两个倍数关系,那配比就简单多了,详细为什么是这样倍数,提及来麻烦,不说也罢。
2:1溶液:很简单,只需记着 100610 这个公式就是了。
这个公式代表的是: 5%GS100ml10% 氯化钠 6ml5%SB10ml=2 :1 溶液,算起来就是:( 6× 1110× 3.5)÷116=1 ,依据这个公式,你能够灵巧运用,想配多少许的2: 1 溶液都能够。
补液的五个原则
补液的五个原则
补液是指给予患者体内所需的液体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血液容量的过程。
以下是补液的五个原则:
1. 个体化原则:每个患者的补液需求是不同的,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临床情况和基础疾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补液方案制定。
不同疾病和临床情况需要不同的补液量和类型。
2. 目标导向原则:补液时需要明确目标,例如纠正脱水、维持血压、改善器官功能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定合适的目标指标,然后调整补液方案以达到目标。
3. 安全性原则:补液时需要注意液体的安全性,避免引起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选择合适类型的液体,如晶体液或胶体液,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补液速度和补液量。
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反应和血液指标,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4. 渐进性原则:补液时应采取渐进性补液的方式,避免急性过度补液或急性排补液导致的电解质紊乱。
根据患者的容量状态和临床需要,逐步增加或减少补液速度和补液量,以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5. 监测评估原则:补液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测和评估患者的临床状况和补液效果。
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尿量、心率、呼吸、体征等指标,定期检测电解质和肾功能等相关检查,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补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在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补液方案。
以上原则只是一般性的指导,具体操作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补液原则——精选推荐
补液原则液体补充最好以口服最好最安全,若需要静脉输液时,可参考一下原则(1)先盐后糖:一般应先输入无机盐等渗溶液,然后再给葡萄糖溶液。
因为糖进入体内迅速被被细胞利用,对维持液体渗透压已意义不大,先盐则利于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压合恢复细胞外液容量。
(2)先晶后胶:一般时先输入一定量的晶体溶液进行扩容,可改善血液浓缩,有利于微循环,常首先选平衡盐溶液。
然后输入适量胶体溶液以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稳定血容量。
先胶后晶,先盐后糖,胶体溶液分子量大,扩容作用较晶体溶液持久。
糖溶液中糖经体内代谢后成为低渗液,扩容作用相对减弱。
所以一般补液原则是先胶后晶,先盐后糖。
胶体:包括血浆,低右等。
先胶后晶"是休克补液常规,先上胶体,有利于扩充血容量。
但这个先胶后晶,不是说胶体用完了再用晶体,而是先上胶体,有条件可以开通二条通路,另上晶体。
补液一般来讲,均应先输入一定量的晶体液或电解质溶液如NS,5%GNS和平衡盐溶液等。
因晶体可自由通过CAP膜,均匀地分布在血浆和组织间隙,故其用量可为胶体的2至3倍。
在治疗之初一般主张不用或少用等篸或高渗GNS液。
胶体如低右有短时高渗透作用,提高血容量,并能降低或抑制RBC,PC的聚集及降低血液粘稠度,有促进微循环血液及防止微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也改善了肾脏的血液循环,有预防急性肾衰的作用。
故应先用晶体纠正组织灌注量再用胶体扩容。
(3)先快后慢:明显脱水的病人,初期输液要快,即相当于补充已经丧失量,以迅速改善缺水缺钠状态,对休克病人可能还需2路液体输入,必要时加压输液或静脉切开插管输液。
待病人一般情况好转后,就应减慢滴注速度,以免加重心肺负担。
为及时纠正体液失衡,早期阶段输液速度宜快,病情平稳后逐步减慢。
中、重度失水,一般在开始4~8小时内输入液体总量的1/2~1/3,余量在24小时内补足。
但需根据病情、年龄、心肺功能给予调整。
(4)液种交替:液体量较多时,对盐类、碱类、酸类、糖类、胶体类各种液体要交替输入,有利于机体发挥代偿调节作用。
运动后补液的原则
运动后补液的原则
运动后补液的原则是:
1. 及时补充水分:在运动过程中,身体会大量出汗,导致水分
流失,因此运动后应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
推荐饮用清水、淡盐水、
果汁等清凉饮品,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量。
2. 饮水量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出汗量和水分需求不同,因此补
液的量也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补液量应根据自身的出汗情况和活动
强度进行调整,适量饮水。
3. 注意补充电解质:运动过程中,除水分外,还会流失一些电
解质,如钠、钾、镁等。
为了保持电解质平衡,可以选择运动饮料或
食物来补充,如椰子水、运动饮料和含钠较高的食品等。
4. 维持补液的持续性:运动后补液不是一次性的,要保持补水
的持续性。
建议在运动结束后的几个小时内,每隔一段时间饮用适量
的水或运动饮料。
5. 根据个人感受饮水:不同人的饮水需求和喜好不同,应根据
自己的感受来补充水分。
注意听从身体的信号,如口渴、尿液颜色等,判断是否需要饮水。
总之,运动后补液的原则是及时补充水分,根据个人情况合理调
整饮水量,并注意补充电解质,确保补液的持续性。
补液原则
补液原则一、补液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
若发热病人+300ml×n1.补钾: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
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
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
④见尿补钾。
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
100g糖=消耗2.8g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
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 <女性为0.5>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 <女性为3.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女性为0.03>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3.输液速度判定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60(min)每min滴数×60(min)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每min相当滴数(15gtt)5. 5%NB(ml)=〔CO2CP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0.6。
外科补液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外科补液的原则与注意事项外科补液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手段,用于维持患者的生理平衡、改善循环功能和保障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下面将介绍外科补液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外科补液的原则1.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体重、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补液方案。
2.分类型原则:根据所需要补充的物质的类型,分为水分补充、电解质补充和营养补充,然后分别进行合理的补液。
3.估计损失原则:通过临床观察和合理估计,预估外科手术过程中可能丢失的液体量,然后补充相应的补液。
4.补液平衡原则:在补液的过程中,要做到输入和输出的平衡,以确保补液达到预期的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液体积聚。
5.逐渐补液原则:外科手术补液应该分步骤进行,并根据患者对液体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
6.监测指标原则:通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尿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评估患者的液体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外科补液的注意事项1.深入了解患者病情和手术情况:在进行外科补液前,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情况,确定补液的目标和补液的种类。
2.合理选择补液种类:外科补液包括晶体液、胶体液和电解质液等,医生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补液种类和用量。
3.注意补液速度:外科补液的速度需要逐渐增加,通常从30-50ml/h开始,观察患者的情况后再进行调整。
4.注意体液平衡:补液过程中应重视患者的体液平衡,避免出现过度补液或过速补液导致的心脏负荷过重和肺水肿等并发症。
5.注意补充电解质:在补液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患者所需要的电解质,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6.尽量避免渗透性利尿:补液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肾功能,避免不必要的渗透性利尿和肾脏负荷过重。
7.避免其他并发症:外科补液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血管扩张引起的低血压、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等并发症。
8.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尿量:外科补液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并且要注意监测患者的尿量。
静脉补液的基本原则
静脉补液的基本原则:
1.先盐后糖。
糖溶液中的糖经体内代谢后成为低渗液,扩容作用相
对较小,输液法补液时,盐水可以最快速度静点,并且可以同时开放多个静脉通道,同时补液扩容。
2.补液速度。
对于脱水严重的要开始快补,可在头8小时内给予全
天补液量的1/2,病情好转以后速度进行减慢。
对于心肺功能不好或某些不能快速的药物,如高渗盐水或钾盐要控制速度。
3.控制补液量。
如果患者心功能不全,须要量出为入,同时可以放
置深静脉来监测中心静脉压,调整补充液体的量。
如果患者尿量很少,同时又合并肾功能不全时,需要控制液体入量。
4.计算电解质总量。
例如正常情况下患者不吃不喝需要补充
3mmol钾,还有4.5g氯化钠,同时还应该补充钙剂、维生素、氨基酸和脂肪乳等,还需要补充高糖。
大外科补液的五大原则
大外科补液的五大原则大外科手术过程中,补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的目的是保持患者的体液平衡,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大外科补液的五大原则。
第一、量化补液。
在大外科手术中,补液量的多少必须要合理把握。
过少会引起低血容量、组织器官缺氧;过多则容易导致血液稀释、血管外渗和水肿等。
因而,应根据病情、体重和年龄等因素量化补液。
第二、选择合适的补液种类。
大外科手术补液种类很多,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术后需求选用。
例如,术中严重失血者,可以使用胶体补液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促进血管内流体回归。
对于肝肾功能不佳的患者,则应选用高钾低钠补液以避免钾累积。
第三、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
大外科手术术后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如钠、钾、钙、镁等。
电解质偏差不仅影响器官功能,还可致命。
因此,应根据术后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适量纠正。
第四、遵循渐进原则。
大外科手术术后应渐进补液,以免对器官造成冲击和负担。
在术后3-4小时内,要限制摄入量,以避免出现渗透性脑病等并发症。
第五、巧妙应用补液技术。
大外科手术补液的技术多种多样,如普通输液、肝素化生理盐水冲洗、血液灌流、血液滤过等。
合理地应用这些技术,可以加速补液的速度,同时还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大外科手术补液的五大原则是量化补液、选择合适的补液种类、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遵循渐进原则和巧妙应用补液技术。
只有正确遵循这些原则,才能更好地保障术后患者的健康。
补液的原则
补液的原则发表日期:2007年11月18日(1)根据脱水程度的轻重,确定补液总量。
(2)根据脱水性质,有无酸中毒及低血钾等,确定补液种类。
(3)补液时,一般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尿畅补钾的原则进行。
补液总量应按规定速度补完。
(4)补液应包括3个组成部分:累积损失、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
(5)补液的关键在于第1天24小时,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严重酸中毒,首先要扩容纠酸,继而继续补充累积损失、异常及继续生理丢失量。
待血循环和肾功能恢复后,机体自身就能调节。
纠正脱水过程中,注意补钾。
液体疗法一:基础问题:1. 张力的概念:这是个首先要明确的概念,许多人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的。
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
更明确的说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维持的渗透压。
因此临床都用10%的氯化钠配比不同张力的溶液,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5%糖水是等渗的,但是0张力的,生理盐水,5%糖盐水都是等渗等张液。
5% S B 是高渗液,所以儿科常配成1.4%作为等张液使用。
2. 张力的类型:为了适应临床不同需求,张力配制比较灵活,儿科医生常会配制2:1溶液,等张液,1/2张、2/3张、1/3张、1/5张等含钠量不同的溶液。
3. 张力溶液的配制:教科书中都不具体论述,所以临床配起来感觉无从下手,其实也是有规可循的。
临床常用10%氯化钠(10ml/支),5% SB(10ml/支)与5%或10%的糖水等配比不同张力溶液。
10%氯化钠相当于11倍的等张液5% SB相当于3.5倍的等张液明白了这两个倍数关系,那配比就简单多了,具体为何是如此倍数,说起来麻烦,不说也罢。
2:1溶液:很简单,只要记住100+6+10这个公式就是了。
这个公式代表的是:5% G S 100ml + 10%氯化钠6ml +5% SB 10ml =2:1溶液,算起来就是:(6×11+10×3.5)÷116=1,根据这个公式,你可以灵活运用,想配多少量的2:1溶液都可以。
补液的原则
补液的原则发表日期:2007年11月18日(1)根据脱水程度的轻重,确定补液总量。
(2)根据脱水性质,有无酸中毒及低血钾等,确定补液种类。
(3)补液时,一般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尿畅补钾的原则进行。
补液总量应按规定速度补完。
(4)补液应包括3个组成部分:累积损失、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
(5)补液的关键在于第1天24小时,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严重酸中毒,首先要扩容纠酸,继而继续补充累积损失、异常及继续生理丢失量。
待血循环和肾功能恢复后,机体自身就能调节。
纠正脱水过程中,注意补钾。
液体疗法一:基础问题:1. 张力的概念:这是个首先要明确的概念,许多人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的。
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
更明确的说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维持的渗透压。
因此临床都用10%的氯化钠配比不同张力的溶液,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5%糖水是等渗的,但是0张力的,生理盐水,5%糖盐水都是等渗等张液。
5% S B 是高渗液,所以儿科常配成%作为等张液使用。
2. 张力的类型:为了适应临床不同需求,张力配制比较灵活,儿科医生常会配制2:1溶液,等张液,1/2张、2/3张、1/3张、1/5张等含钠量不同的溶液。
3. 张力溶液的配制:教科书中都不具体论述,所以临床配起来感觉无从下手,其实也是有规可循的。
临床常用10%氯化钠(10ml/支),5% SB(10ml/支)与5%或10%的糖水等配比不同张力溶液。
10%氯化钠相当于11倍的等张液5% SB相当于倍的等张液明白了这两个倍数关系,那配比就简单多了,具体为何是如此倍数,说起来麻烦,不说也罢。
2:1溶液:很简单,只要记住100+6+10这个公式就是了。
这个公式代表的是:5% G S 100ml + 10%氯化钠6ml +5% SB 10ml =2:1溶液,算起来就是:(6×11+10×)÷116=1,根据这个公式,你可以灵活运用,想配多少量的2:1溶液都可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液原则
一、补液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
若发热病人+300ml×n
1.补钾:
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
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
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
④见尿补钾。
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
100g糖=消耗2.8g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
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
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 <女性为0.5>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 <女性为3.3>
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女性为0.03>
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
3.输液速度判定
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
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
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
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
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
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
60(min)
每min滴数×60(min)
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
每min相当滴数(15gtt)
5. 5%NB(ml)=〔CO2CP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0.6。
首日头2——4小时补给计算量的1/2。
CO2CP正常值为22——29%。
如未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可按5%碳酸氢钠每次溶液5ml/kg计算(此用量可提高10容积%)。
必要时可于2~4 小时后重复应用。
二、20%甘露醇8克静点正常情况下能带出液体为100毫升。
三、热量(能量)的计算
正常成人一般每日约需热量(能量):25——30kcal/kg/日
成人每天基础热量(能量):1kcal×24×体重(kg)
三大产热营养素:蛋白质 4.1kcal/g ;脂类(脂肪)9.3kcal/g ;碳水化合物(糖类) 4.1kcal/g
注:卡路里(cal)的定义:将1克水在1大气压下提升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
热量单位换算公式:
1kcal=1000cal ;1000kcal=4.184MJ ;1MJ=239kcal
粗略计算热量:
50g大米或50g白面(相当于小米50g、挂面50g、苏打饼干50g、高粱米50g、干粉条25g、凉粉750g、土豆250g、咸面包60g)=180kcal
50g瘦肉(相当于鸡蛋50)=80kcal
250g牛乳(相当于豆浆300g、牛乳粉18g、酸奶1瓶)=160kcal
1汤勺花生油(相当于花生米30粒、核桃2个、葵花籽18g、南瓜籽18g、
芝麻酱9g、带壳花生25g)=80kcal
500g——750g蔬菜(白菜、菠菜、油菜、韭菜、芹菜、莴笋、西葫芦、
西红柿、冬瓜、黄瓜、茄子、丝瓜)=80kcal
1.糖尿病患者的每天所需热量:
Broca法: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桂法:标准体重=〔身高(cm)-100〕×0.9
实际体重-标准体重
判断人体型=——————————×%
理想体重
注:肥胖:超过标准体重的20%;消瘦:低于标准体重的20%。
附: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cm)2
体重指数WHO标准
正常18.5——24.9
肥胖前期25.0——29.9
Ⅰ度肥胖30.0——34.9
Ⅱ度肥胖35.0——39.9
Ⅲ度肥胖≥40
体重卧床休息轻体力劳动中等体力劳动重体力劳动
肥胖15kcal/kg/d 20-25kcal/kg/d 30kcal/kg/d 35kcal/kg/d
理想体重15-20kcal/kg/d 30kcal/kg/d 35kcal/kg/d 40kcal/kg/d
消瘦20-25kcal/kg/d 35kcal/kg/d 40kcal/kg/d 45-50kcal/kg/d
每日总热量=体重×所需热量(kcal)/kg/d
糖尿病患者所需胰岛总用量的公式(单位)=体重(kg)×1000×0.6×(病人血糖值mmol/L-5.6)÷1000÷11.1
1g葡萄糖在体内完全氧化时,可释放能量约4kcal。
脑组织合成糖原能力极低,几乎没有糖原贮备,其所需的能量要依靠血中葡萄糖氧化供应。
脑缺氧时1mol糖可以产生2molATP;另有1mol葡萄糖完全氧化成Co2 和H2o时可净生成36——38molATP。
2.结核病人的营养原则:三高二禁
三高:
高热能:一般30kcal/kg/d、总摄入量为2000kcal/d;
轻体力劳动者:40kcal/kg/d、总摄入量为2400kcal/d。
高蛋白:摄入量为1.2——1.5g/kg/d、每天的总进量为80——100g,其中
优质蛋白如肉、禽、水产品、蛋、乳及大豆制品应占总蛋白质摄入量的50%以上。
高维生素:应重点补充V——A、B、C、D等。
二禁:禁止吸烟和饮酒。
应特别注意钙和铁的补充。
四、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公式:肾小球滤过率是最常用的表示肾小球
滤过功能的指标,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双肾滤过的血浆的毫升数。
是一个反映肾脏真实功能的指标。
正常成人,GFR应大于90毫升/分钟。
低于60毫升/分钟时目前就认为已经处于慢性肾脏病三期的状态,需要认真进行治疗了。
小于15毫升/分钟时应开始进行透析治疗。
MDRD(肾脏病饮食研究)公式
GFR=1.86×(血肌酐)-1.164×年龄-0.203 (女生:上述数据结果×0.74 )
用此公式测出的相关性很好,可以提高早期慢性肾脏病的诊断率。
为此美国病理学院和澳大利亚病理学院提出对慢性肾脏病要列出血肌酐值,
同时也应写出肾小球滤过率,特别是GFR<60 mL/min/1.73 m2者。
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计算公式:体重(kg)×(140—年龄)/72×血清肌酐值(mg/dL)(女性:上述数据结果×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