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备考数列说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专题复习说课稿

1. 考试大纲解读:

数列的概念与数列的简单表示法属了解层次;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及简单应用属理解层次;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属掌握层次,在复习备考中要加以区别。注意类比学习等差、等比数列,突出重难点。

2.近三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列内容考情分析

3.命题预测及备考策略

本专题内容高考要求属于中等档次。

选择题中的考查主要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与求和公式为主,难度中等,有时也与函数相结合,考查数列的函数性问题,难度中等。

填空题中以创新题为主,通过数列的递推关系式,图表形式为主,结合数列的通项、性质以及其他相关的知识来考查,难度中等。

解答题中的考查以数列的前n项和与第n项的关系入手,结合数列的递推关系式与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定义展开,求解数列的通项、前n项和,有时与参数的求解,数列不等式的证明等加以结合,试题难度中等。

预计2017年仍然会顺应近三年高考命题的基本趋势,在高考试卷中这部分会命制两小题或一大题,分值在10分~12分,结合本专题考查特点,回归课本,特别是强化等差、等比数列求通项、求和的掌握与运用。

4.课时安排(共9课时)

第1课时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

第2、3课时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第4、5课时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

第6、7课时数列求和

第8、9课时数列综合应用

5.重难点知识强化策略:

重点: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及前n项和。

难点: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重点知识强化与突破策略:

1.回归课本,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尤其是要研究课本中的典型例题与习题,进行改编和汇编,借题发挥,举一反三,拓展思维。

2.强化基础,注意数列与函数的关系(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

数函数的关系),从而深入领会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及前n项和公式。

6.训练试题的选择意图:

1.强化基础,训练思维,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2.回归教材,加强例题习题研究,体会方法本源;

3.抓纲务本,重点知识重点训练,凸显能力立意;

《数列求和》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求和是在已复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前n项和求法的基础上,针对一般数列求和问题安排的一节复习课.它是对数列有关知识的拓展及求和方法的归纳总结,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及方法有一个系统清晰的认识,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并能灵活地运用求和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既是数列公式求和方法的补充与完善,又是数学高考的重点,应抓好针对性复习与训练.

2、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数列求和的几种常用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转化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学

习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公式法、分组求和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

难点:如何根据不同数列的特征,灵活运用公式及选用求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三理科班的学生,学生对数列知识已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但在理解深度上和自如运用程度上都有待加强。高三复习的目的是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知识框架,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能灵活地运用有关知识及方法。数列求和这部分内容条理清晰,易入手,易理解,好掌握,效果明显,是一个增强学生自信心及成就感的好机会。因此要充分发动学生,从问题的提出、分析、总结、运用都由学生自主来完成。

三、教法学法

1.学生自主探究复习、合作交流、 归纳总结。

2.教师适时引导,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总体设计意图:依照复习课的要求与特点,以点带面,基础与能力并重。

1、知识回顾、感知联系

①公式法

②分组求和法

几种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③倒序相加法

④错位相减法

⑤裂项相消法

设计意图:强化基础,构建与完善知识体系,适度拓展,在归纳与整合中提高 .

2、考点突破、方法探究

考点一.公式法求和

例1:(1)已知数列}{n a 中,a 1=1,a n =a n-1+2

1(n ≥2),则数列}{n a 的前9项 和等于 . (等差数列前n 项和)

(2)等比数列}{n a 满足a 1+a 4=10,a 2+a 5=20,则}{n a 的前n 项和s n =

(等比数列前n 项和) 变式训练1:已知等差数列}{n a 满足a 3=2,前3项和s 3=2

9. (1)求}{n a 的通项公式.

(2)设等比数列}{n b 满足b 1=a 1,b 4=a 15,求}{n b 的前n 项和T n .

方法总结:数列求和应从通项入手,若无通项,则先求通项,然后通过对 通项变形,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或可求数列前n 项和的数列来求 之。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基本量的求解,熟练掌握等差、等比数列求 和公式。

考点二.分组转化法求和

例2:求和:1

111135[(21)]2482

n n S n =++++-+ (分组求和法) 变式训练2:求和:S n =3+33+333+…+333…3 (抓住通项的特征 )

n 个

方法总结:非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的最关键步骤是“转化”,即根据通 项公式的特点,利用拆项分组的方法,拆分为等差或等比数列 的和或差,再进行求和运算.

设计意图:例2考查分组求和法,变式2则需要学生自己先给出通项,再 分组求和,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多思考, 积极活动,得到自己成功的运算经验.

考点三:倒序相加法求和

例3:设x x f 222

)(+=类比推导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方法

求)2009()2008()2()1()0()2006()2007()2008(f f f f f f f f +++++++-+-+-

变式训练3:求和:020*******sin 3sin 2sin 1sin ++++ .

方法总结:如果一个数列{}n a ,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 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 法,如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即是用此法推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