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英《唐多令》全词注释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吴文英:唐多令

吴文英:唐多令

吴文英:唐多令【唐多令】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炯道晚凉天气好,
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
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
漫长是系行舟。

赏析:
起笔点愁,意含两层,心上着秋字曰愁,离思加伤秋为愁,构思新巧。

“芭蕉”句就秋声说,“明月”句就离怀说。

年来欢情如梦,花空水流,伤别秋思融合为一,充满好事难再,欢情如烟之感。

燕归客留,一笔双写,既叹天寒燕归羁旅之人漂泊如旧,又暗喻伊人离去,客居孤单,愁思增进一层。

末以垂柳不萦裙带、却系行舟,感伤彼去我留,天各一方。

全词语言明快,情感质朴,简洁而又耐读。

吴文英的诗词鉴赏(13首)

吴文英的诗词鉴赏(13首)

吴文英的诗词鉴赏(13首)1.吴文英的诗词鉴赏篇一《望江南·三月暮》吴文英〔宋代〕三月暮,花落更情浓。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

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

无处觅残红。

2.吴文英的诗词鉴赏篇二《思佳客·癸卯除夜》吴文英〔宋代〕自唱新词送岁华。

鬓丝添得老生涯。

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

衣懒换,酒难赊。

可怜此夕看梅花。

隔年昨夜青灯在,无限妆楼尽醉哗。

3.吴文英的诗词鉴赏篇三《浪淘沙·灯火雨中船》吴文英〔宋代〕灯火雨中船。

客思绵绵。

离亭春草又秋烟。

似与轻鸥盟未了,来去年年。

往事一潸然。

莫过西园。

凌波香断绿苔钱。

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

4.吴文英的诗词鉴赏篇四《踏莎行·润玉笼绡》吴文英〔宋代〕润玉笼绡,檀樱倚扇。

绣圈犹带脂香浅。

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

香瘢新褪红丝腕。

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5.吴文英的诗词鉴赏篇五《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吴文英〔宋代〕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6.吴文英的诗词鉴赏篇六《西江月·赋瑶圃青梅枝上晚花》吴文英〔宋代〕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

玉奴最晚嫁东风。

来结梨花幽梦。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

绿阴青子老溪桥。

羞见东邻娇小。

7.吴文英的诗词鉴赏篇七《醉桃源·芙蓉》吴文英〔宋代〕青春花姊不同时。

凄凉生较迟。

艳妆临水最相宜。

风来吹绣漪。

惊旧事,问长眉。

月明仙梦回。

凭阑人但觉秋肥。

花愁人不知。

8.吴文英的诗词鉴赏篇八《鹧鸪天·化度寺作》吴文英〔宋代〕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

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乡梦窄,水天宽。

小窗愁黛淡秋山。

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

9.吴文英的诗词鉴赏篇九《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宋代〕听风听雨过清明。

唐多令阅读答案

唐多令阅读答案

唐多令阅读答案唐多令阅读答案「篇一」1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8分)唐多令邓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南宋人,坚持抗元,南宋政权最后的据点崖山失守后被俘。

此词为作者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南京时所作。

(1)上片写景的句子“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赏析。

(4分)(2)下片“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化用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有所创新。

试比较“燕入谁家”与“飞入寻常百姓家”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4分)试题答案:13.(8分)(1)(4分)这几句抓住黄昏秋江具有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雨过天晴,晚霞映照江面,潮水退去,江岸留下几许沙痕,落叶声中阵阵寒意穿透窗纱,(2分)营造出一种凄凉、冷寂的意境。

(2分)(2)(4分)“燕入谁家”的疑问,深刻揭示了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百姓流离失所,表达了作者深深的亡国之痛(或:“燕入谁家”暗指朝代变迁,投降派投降新朝,表达了作者对南宋覆亡的慨叹和对投降派的嘲讽);(2分)“飞入寻常百姓家”描写南京城的历史巨变,表达的则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的无限感慨。

(2分)唐多令阅读答案「篇二」原文: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唐多令·惜别字词解释:⑴唐多令:词牌名。

惜别:词题。

⑵心上秋:“心”上加“秋”字,即合成“愁”字。

这两句点明“愁”字来自惜别伤离。

⑶飕(sōu):形容风雨的声音。

这句是说即使不下雨,芭蕉仍然发出飕飕的秋声。

⑷年事:指岁月。

这两句是说往事如梦,似花落水流。

⑸“燕辞归”句:曹丕《燕歌行》:“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吴文英的诗

吴文英的诗

吴文英的诗1、《唐多令·惜别》宋·吴文英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

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

漫长是、系行舟。

2、《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宋·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

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

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3、《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宋·吴文英门隔花深梦旧游。

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4、《瑞鹤仙·秋感》宋·吴文英泪荷抛碎璧。

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

林声怨秋色。

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

凉欺岸帻。

暮砧催、银屏翦尺。

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

行客。

西园有分,断柳凄花,似曾相识。

西风破屐。

林下路,水边石。

念寒蛩残梦,归鸿心事,那听江村夜笛。

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

5、《暗香·送魏句滨宰吴县解组分韵得阖字》宋·吴文英县花谁葺。

记满庭燕麦,朱扉斜阖。

妙手作新,公馆青红晓云湿。

天际疏星趁马,帘昼隙、冰弦三叠。

尽换却、吴水吴烟,桃李靓春靥。

风急。

送帆叶。

正雁水夜清,卧虹平帖。

软红路接。

涂粉闱深早催入。

怀暖天香宴果,花队簇、轻轩银蜡。

更问讯、湖上柳,两堤翠匝。

6、《莺啼序·春晚感怀》宋·吴文英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

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

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

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

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

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

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

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

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垂柳不萦裙带住。

漫长是、系行舟。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垂柳不萦裙带住。

漫长是、系行舟。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垂柳不萦裙带住。

漫长是、系行舟。

出自宋代吴文英的《唐多令·惜别》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

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

漫长是、系行舟。

1垂柳不萦裙带住。

漫长是、系行舟赏析吴文英的这首《唐多令》写的是羁旅怀人。

全词字句不事雕琢,自然浑成,在吴词中为别调。

就内容而论可分两段,然与此的自然分片不相吻合。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为第一段,起笔写羁旅秋思,酿足了愁情,目的是为写别情蓄势。

前二句先点“愁”字,语带双关。

从词情看,这是说造成这些愁情的,是离人悲秋的缘故,秋思是平常的,说离人秋思方可称愁,单就这点说命意便有出奇制胜之处。

从字面看,“愁”字是由“秋心”二字拼合而成,所以此二字又近于字谜游戏。

这种手法,古代歌谣中经常可见,王士禛谓此二句为“《子夜》变体”,具“滑稽之隽”(《花草蒙拾》),是道着语。

此词以“秋心”合成“愁”字,是离合体,皆入谜格,故是“变体”。

此处似乎是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毫无造作之嫌,且紧扣主题秋思离愁,。

吴文英最著名的十首诗

吴文英最著名的十首诗

吴文英最著名的十首诗1. 《望江南·三月暮》三月暮,花落更情浓。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

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

无处觅残红。

2. 《思佳客·癸卯除夜》自唱新词送岁华。

鬓丝添得老生涯。

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

衣懒换,酒难赊。

可怜此夕看梅花。

隔年昨夜青灯在,无限妆楼尽醉哗。

3. 《浪淘沙·灯火雨中船》灯火雨中船。

客思绵绵。

离亭春草又秋烟。

似与轻鸥盟未了,来去年年。

往事一潸然。

莫过西园。

凌波香断绿苔钱。

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

4. 《踏莎行·润玉笼绡》润玉笼绡,檀樱倚扇。

绣圈犹带脂香浅。

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

香瘢新褪红丝腕。

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5. 《西江月·赋瑶圃青梅枝上晚花》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

玉奴最晚嫁东风。

来结梨花幽梦。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

绿阴青子老溪桥。

羞见东邻娇小。

6. 《点绛唇·有怀苏州》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路。

梦游熟处。

一枕啼秋雨。

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

心期误。

雁将秋去。

天远青山暮。

7. 《思佳客·闰中秋》丹桂花开第二番。

东篱展却宴期宽。

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

分不尽,半凉天。

可怜闲剩此婵娟。

素娥未隔三秋梦,赢得今宵又倚阑。

8. 《鹧鸪天·化度寺作》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

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乡梦窄,水天宽。

小窗愁黛淡秋山。

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

9. 《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波面铜花冷不收。

玉人垂钓理纤钩。

月明池阁夜来秋。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

西风梧井叶先愁。

10. 《唐多令·惜别》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

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

漫长是、系行舟。

2023唐多令阅读答案6篇

2023唐多令阅读答案6篇

2023唐多令阅读答案6篇唐多令阅读答案1安远楼小集,侑②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

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③。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

②侑(yu):在筵席旁助兴。

③南楼:楼名,在武昌,二十年前词人与故人到此登楼揽胜,武昌当时是抗金前线。

问题:8.上阕开头两句“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描绘了什么景象?有何作用?(5分)9.结合全词内容,请简要分析“旧江山浑是新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6分)(载陕西科技出版社《高考押题冲刺训练》)【答案及解析】8.①描绘了江边凄清的秋色:衰败的芦叶落满沙洲,沙滩浅流寂寞凄寒(2分)。

②渲染萧瑟、寥落的悲秋气氛,营造凄怆、伤感的悲凉意境,为词人重游南楼奠定富有悲剧色彩的感情基调(3分)。

【审题突破】从写景的一般规律上突破。

词中有两处写到时间,一是小序中的“时八月五日也”,二是上阕中的“能几日,又中秋”,说明写的是仲秋之景。

按照古人写景的一般规律,此类题材大多是“悲秋”的。

由此切入,即可踩上主要得分点。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

这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有较强的训练针对性。

解题时,要充分利用词前面的小序和试题提供的注释,把时代背景与景物结合起来分析,在准确把握情感基调的基础上作答。

芦叶、寒沙等秋天的景物,结合背景,即可看出悲凉的意境。

【规律总结】一般说来,古人写秋景,“悲”者居多,本题亦然。

试题所提供的注释,悲怆的意味已见端倪,加之词中“芦叶满地”“寒沙”等语言信息,其景物必为悲凉之意境。

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一般规律,但不可生搬硬套,要根据内容作出判断。

9.①江山依旧,但二十年过去,战争的阴影不但没有消散,反而更加浓重,词人“旧愁”未减,如今又添“新愁”(2分);②国运更衰,收复无望,故人不知所终,词人无心买桂花和美酒过中秋,愁到了“全都是新愁”的程度,可见“新愁”之深重(2分);③“旧江山”和“新愁”对照鲜明,感情强烈,表达了词人忧患国事的沉痛之情(2分)。

吴文英最著名的十首诗词

吴文英最著名的十首诗词

吴文英最著名的十首诗词1《如梦令》秋千争闹粉墙。

闲看燕紫莺黄。

啼到绿阴处,唤回浪子闲忙。

春光。

春光。

正是拾翠寻芳2《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

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

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

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逡巡。

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

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

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

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

3:《唐多令.惜别》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

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

漫长是、系行舟。

4《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听风听雨过清明。

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

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5《满江红.翠暮深庭》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

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

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

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闲问字,评风月。

时载酒,调冰雪。

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

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

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

6、《瑞鹤仙.秋感》泪荷抛碎璧。

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

林声怨秋色。

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

凉欺岸帻。

暮砧催、银屏翦尺。

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

行客。

西园有分,断柳凄花,似曾相识。

西风破屐。

林下路,水边石。

念寒蛩残梦,归鸿心事,那听江村夜笛。

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

7《踏莎行.润玉笼绡》润玉笼绡,檀樱倚扇。

绣圈犹带脂香浅。

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

香瘢新褪红丝腕。

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8《西江月·赋瑶圃青梅枝上晚花》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

玉奴最晚嫁东风。

来结梨花幽梦。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

绿阴青子老溪桥。

羞见东邻娇小。

9《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门隔花深梦旧游。

《唐多令·惜别》吴文英.拼音版

《唐多令·惜别》吴文英.拼音版

唐t án ɡ多du ō令l ìn ɡ·惜x ī别bi é【宋s òn ɡ】吴w ú文w én 英y īn ɡ何h é处ch ù合h é成ch én ɡ愁ch óu 。

离l í人r én 心x īn 上sh àn ɡ秋qi ū。

纵z òn ɡ芭b ā蕉ji āo 、不b ù雨y ǔ也y ě飕s ōu 飕s ōu。

都d ōu 道d ào 晚w ǎn 凉li án ɡ天ti ān 气q ì好h ǎo ,有y ǒu 明m ín ɡ月yu è、怕p à登d ēn ɡ楼l óu 。

年ni án 事sh ì梦m èn ɡ中zh ōn ɡ休xi ū。

花hu ā空k ōn ɡ烟y ān 水shu ǐ流li ú。

燕y àn 辞c í归ɡu ī、客k è尚sh àn ɡ淹y ān 留li ú。

垂chu í柳li ǔ不b ù萦y ín ɡ裙q ún 带d ài 住zh ù。

漫m àn 长ch án ɡ是sh ì、系x ì行x ín ɡ舟zh ōu。

【作者简介】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

与贾似道友善。

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

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

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注 释】心上秋:“心”上加“秋”字,即合成“愁”字。

飕(sōu):形容风雨的声音。

古诗唐多令·惜别翻译赏析

古诗唐多令·惜别翻译赏析

古诗唐多令·惜别翻译赏析《唐多令·惜别》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吴文英。

其古诗全文如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前言】《唐多令·惜别》是南宋词人吴文英所作。

吴文英系浙江宁波人,景定时,受知于丞相吴潜,往来于苏杭之间。

他一生大都是做一点掌管文笔的小职务,生活很不得意。

这首词便反映了他飘泊生涯中的失意情怀。

词的上阕是就眼前之景抒发离别之愁。

下阕拓宽一步,展示自己的心灵背景和深层意绪,把与友人的惜别赋予了较深层的内涵,使读者更能体会词人命笔时的复杂心情和离别之际的纷纷意绪。

【注释】①“燕辞归”句:曹丕《燕歌行》:“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悉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此用其意。

客,作者自指。

②淹留:停留。

③萦:旋绕,糸住。

④裙带:指燕,指别去的女子。

【翻译】怎样合成一个“愁”,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

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

别人都说是晚凉时的天气最好,可是我却害怕登上高楼,那明月光下的清景,更加令我滋生忧愁。

往昔的种种情事好像梦境一样去悠悠,就像是花飞花谢,就像是滚滚的烟波般向东奔流。

群群的燕子已经飞回南方的故乡,只有我这游子还在异地停留。

丝丝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带,却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

【鉴赏】吴文英的这首《唐多令》写的是羁旅怀人。

全词字句不事雕琢,自然浑成,在吴词中为别调。

就内容而论可分两段,然与此的自然分片不相吻合。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为第一段,起笔写羁旅秋思,酿足了愁情,目的是为写别情蓄势。

前二句先点“愁”字,语带双关。

从词情看,这是说造成这些愁情的,是离人悲秋的缘故,秋思是平常的,说离人秋思方可称愁,单就这点说命意便有出奇制胜之处。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原文、赏析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原文、赏析

垂柳不萦裙带住。

漫长是、系行舟。

出自宋代吴文英的《唐多令·惜别》
原文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

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

漫长是、系行舟。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

与贾似道友善。

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

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

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创作背景:
译文
怎样合成一个“愁”,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

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

别人都说是晚凉时的天气最好,可是我却害怕登上高楼,那明月光下的清景,更加令我滋生忧愁。

往昔的种种情事好像梦境一样去悠悠,就像是花飞花谢,就像是滚滚的烟波般向东奔流。

群群的燕子已经飞回南方的故乡,只有我这游子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唐多令古诗翻译赏析

唐多令古诗翻译赏析

唐多令古诗翻译赏析唐多令【宋】刘过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

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

翻译:芦叶纷扬落满沙洲,浅水带着寒沙汩汩东流。

二十年后再次登上南楼,小舟在柳树下还没有系稳,过不了几天,又到了中秋。

断崖矶头上的黄鹤楼,故友现今是否安在?看江山破旧心中频添新愁。

想买桂花美酒一起畅饮,但终究不再像少年时代那样纵情豪游!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

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墓尚在。

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

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

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

有《龙洲集》《龙洲词》《龙洲道人诗集》赏析:刘过词能够在辛派阵营中占据重要一席,并不仅仅是因为那些与辛弃疾豪纵恣肆之风相近的作品,还在于那些豪迈中颇显俊致的独特词风,正如刘熙载所说:刘改之词,狂逸之中自饶俊致,虽沉着不及稼轩,足以自成一家。

(《艺概》)此词就是这么一首具有独特风格的词。

过片以后纯乎写情,都从重过一义生发。

曰故人,曰旧江山,曰新愁,曰不似,莫不如此。

章法之精严,风格之浑成,堪称《龙洲词》中上上之作。

黄鹤二句从设问提起,妙处在能从虚际转身。

矶头上缀一断字,便有残山剩水的凄凉意味,不是泛泛之笔。

旧江山浑是新愁,是深化题旨之重笔。

前此种种灰黯的心绪,所为伊何?难道仅仅是怀人、病酒、叹老、悲秋么?被宋子虚誉为天下奇男子,平生以气义撼当世(《龙洲词跋》)的刘过是不会自溺于此的,刘过此词的忧国伤时之感无疑要高于宋玉《九辨》单纯的寒土悲秋之感。

他此刻所感受的巨大的愁苦,就是对韩侂胄引火的冒险***策的担忧,就是对江河日下的南宋***局的悲痛。

吴文英的词集_吴文英简介_古诗大全

吴文英的词集_吴文英简介_古诗大全

吴文英的词集_吴文英简介_古诗大全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

《宋史》无传。

一生未第,游幕终身。

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

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

游踪所至,每有题咏。

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

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

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

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吴文英的词集:《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出自《宋词三百首》。

其古诗全文如下: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翻译】听着凄风苦雨之声,我独自寂寞地过着清明。

掩埋好遍地的落花,我满怀忧愁地起草葬花之铭。

楼前依依惜别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浓密的绿荫。

每一缕柳丝,都寄托着一分柔情。

料峭的春寒中,我独自喝着闷酒,想借梦境去与佳人重逢,不料又被啼莺唤醒。

西园的亭台和树林,每天我都派人去打扫干净,依旧到这里来欣赏新晴的美景。

蜜蜂频频扑向你荡过的秋千、绳索上还有你纤手握过而留下的芳馨。

我是多么惆怅伤心,你的倩影总是没有信音。

幽寂的空阶上,一夜间长出的苔藓便已青青。

《唐多令·惜别》作者为元代诗人、文学家吴文英。

其古诗全文如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翻译】怎样合成一个“愁”,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

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

别人都说是晚凉时的天气最好,可是我却害怕登上高楼,那明月光下的清景,更加令我滋生忧愁。

吴文英最有名宋词十首

吴文英最有名宋词十首

吴文英最有名宋词十首吴文英是南宋的著名词人,他的作品数量丰富,风格独特。

以下是他的十首著名宋词:1.《唐多令·惜别》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

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

漫长是、系行舟。

2.《满江红·结束萧仙》结束萧仙,啸梁鬼、依还未灭。

荒城外、无聊闲看,野烟一抹。

梅子未黄愁夜雨,榴花不见簪秋雪。

又重罗、红字写香词,年时节。

3.《点绛唇·推枕南窗》推枕南窗,楝花寒入单纱浅。

雨帘不卷。

空碍调雏燕。

一握柔葱,香染榴巾汗。

音尘断。

画罗闲扇。

山色天涯远。

4.《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落花夜雨辞寒食。

尘香明日城南陌。

玉靥湿斜红。

泪痕千万重。

伤春头竟白。

来去春如客。

人瘦绿阴浓。

日长帘影中。

5.《西江月·枝袅一痕雪在》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

玉奴最晚嫁东风。

来结梨花幽梦。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

绿阴青子老溪桥。

羞见东邻娇小。

6.《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听风听雨过清明。

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

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7.《忆秦娥·秋萧索》秋萧索。

梧桐落尽西风恶。

西风恶。

数声新雁,数声残角。

离愁不管人飘泊。

年年孤负黄花约。

黄花约。

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8.《霜叶飞·重九》断烟离绪。

关心事,斜阳红隐霜树。

半壶秋水荐黄花,香胜烧兰烬。

记醉蹋、西山归路。

秋风何限消魂处。

向人分付尊前意,眉宇间,自有相思未语。

也则暮秋天气,未觉新寒,数行清泪,也则可人憔悴。

便做无情无也恁,愁肠千结,还因风景好。

可惜良宵人不见,鸳鸯枕上兰灯灭。

宛转衾裯空殢酒,从前事、不堪重记。

赖明月、照人庭院,清光还为双照。

9.《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

唐多令翻译和赏析

唐多令翻译和赏析

唐多令翻译和赏析《唐多令》是南宋末年爱国诗人、词人邓剡所创作的一首词,整首词如一幅清丽而寓意深刻的画卷,让欣赏者感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唐多令翻译和赏析,欢迎阅读。

唐多令邓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翻译:刚下过雨,晚霞映得水面格外明亮,潮退后,沙滩上留下了淡淡沙痕。

风吹树叶发出的响声,带来阵阵的秋寒,飞快地透过纱窗,室内也顿生凉意。

可恨秋风吹来,世道就变换了,更是把我吹得流落天涯。

古代曾经繁华的南京,现在已经萧条寂寞了。

乌衣巷里夕阳斜照过来,又是一个黄昏。

世人都在谈论国家兴亡,可那些飞回来的燕子现在到了谁家呢?只有那些南方飞来的无数大雁,和明月一起住在芦花洲里。

赏析:此词和《浪淘沙》(疏雨洗天清),盖出于同时。

从两词所抒发的感慨、所描绘的景象和所创造的意境来看,都极为相似。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一场大雨洗过天空,夕阳斜照彩霞映得水面格外明亮;大潮汹涌,在漫过海滩后又渐渐退去。

江岸边留下了些许沙痕。

声声落叶,飞快地透过窗纱,使词人感到秋意袭身,时令已由夏入秋了。

这是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

恰值兵败被掳之后,作者面对着此情此景,哪能不倍加伤感呢?“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西风”既作为一种自然物的'实写,又象征着蒙古统治者侵略势力。

时代变革、朝廷更换,邓剡抱定不再仕元的决心,天下之大,哪有立足之地?词人把自己比做被西风吹落天涯的枯叶,也很恰切。

北朝的乐府民歌《紫骝马歌辞》云:“高高山上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它用风吹落叶比喻流落飘荡的情状,反映人民在战乱中逃亡景象。

形象鲜明,深沉悲愤。

“天涯”意谓极言其远,以托出词人欲归不能的哀怨。

词人在上片极言自己如落叶飘零,无根无绪,意在引出下片中作者表达的寂寞心情。

唐多令文言文翻译

唐多令文言文翻译

原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夜泊牛渚怀古,把酒对孤舟。

梦绕万里云,魂牵千载愁。

白头空忆少年事,泪满衣裳流。

译文:
芦叶之叶满布汀洲之上,寒意袭人,沙滩旁浅水潺潺。

夜晚泊舟于牛渚之地,缅怀古人之情油然而生,手持酒杯,独对孤舟。

梦绕千里云霞,魂牵千年之愁。

白发徒增,空忆往昔少年时光,泪水湿透衣裳,流淌不止。

此词以芦叶满汀洲为背景,描绘出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

芦叶满地,寒沙浅流,映衬出词人心中的寒意。

夜泊牛渚,怀古之情油然而生,把酒独酌,与孤舟为伴,更显孤独寂寞。

词中“梦绕万里云,魂牵千载愁”一句,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梦绕万里,魂牵千载,是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无限遐想,以及对家国情怀的执着追求。

白头空忆少年事,泪水湿透衣裳流,抒发了词人对逝去青春的无限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感叹。

整首词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译文如下:
芦叶之叶覆盖了整个汀洲,寒沙伴随着浅流潺潺。

夜晚泊舟在牛渚之地,心中怀古之情油然而生,手执酒杯,面对孤舟独自饮。

梦绕千里云彩,魂牵千年之愁。

白发已生,空自回忆少年时的往事,泪水沾湿了衣裳,如泉涌般流淌不止。

此词以秋景为引,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兴衰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语言简洁而富有情感,情景交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吴文英诗词

吴文英诗词

吴文英诗词
吴文英是南宋著名词人,其词作多以婉约风格为主,以下是他的一些经典诗词:《唐多令·惜别》: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

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

漫长是、系行舟。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听风听雨过清明。

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

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

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文英《唐多令》全词注释翻译及赏析
唐多令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①。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

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②,客尚淹留。

垂柳不系裙带住③,漫长是、系行舟。

[注释]
①心上秋:合成“愁”字。

②燕:喻指离去的恋人。

③裙带:指恋人。

【译文】
怎样合成一个“愁”,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

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

别人都说是晚凉时的天气最好,可是我却害怕登上高楼,那明月光下的清景,更加令我愁绪滋生。

以前的情事如梦一样去悠悠,就像是花飞花谢,就像是滚滚的烟波般向东流去,群群的燕子已经飞回南方的故乡,只有我这游子还在异地停留。

丝丝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带,却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

【译文二】
何处能够合成愁?是离人的心加上凄凉的秋,纵然雨不打芭蕉也是冷
飕飕。

人人都说晚上凉爽天气好,望着如水月华,我却害怕上高楼。

往事如梦休悠悠,满天落花烟波向东流。

群燕已归去,我却仍淹留。

离别时垂柳不缠住她的裙带,却乱拂长长柳丝,系住我的归舟。

【评点】
本篇为惜别词。

全篇以明畅清新的文字抒写游子悲秋之情和深重的离情别绪。

词中“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花空烟水流”、“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等句,借景生情,借物拟人,感人地突现了离愁。

上片写眼前景色,触景生情,抒发离别之愁。

开篇即提出一问:什么情况是最使人忧愁的?接着便回答一句“离人心上秋”,不仅点明了分别的季节,还别出心裁地表现了自己此时悲凉的心情。

“心上秋”三字,把秋天的萧瑟和内心的悲凉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感到秋天更寒冷,心情更悲凉,较之平铺直叙来说愁苦更胜一筹,颇为新奇。

芭蕉叶在风雨中摇曳,让词人又徒添了几分愁苦和凄凉。

“飕飕”不仅是描写风吹芭蕉叶的情景,实际上也是词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是自然景物和他的情感的交融。

“都道晚凉天气好”一句虽然写得直白,却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将词人沉郁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一个深秋的夜晚,皓月高高地悬挂在天空。

这本是个合家团圆的日子,词人却不得不承受离别之苦。

此情此景,站在高楼上远眺的词人,想到自己即将踏上遥远的征程,其内心的不舍和愁苦越是一发不可收拾,愁不堪言。

下片承上启下,继续抒情。

所不同的是,下片的情感较之上片更为深广,既有对友人的不舍,也有对年华已逝的惋惜。

开篇词人直抒胸臆,
以一句“年事梦中休”表达流水无情、年华不再的感叹。

“花空烟水流”的比喻非常形象逼真,营造了一个美妙的境界,给人一个随意想象的空间和一种完美的视觉享受。

秋深燕归是自然景象,表达了词人在外漂泊、回不了家的痛苦;连垂柳也不能把词人与家人系在一起,就更痛苦了,这两句表现了词人离别在际的复杂心情和无限愁绪。

[赏析]
这是吴文英词中的一首明快之作。

开篇点愁,含意有两层,心上着秋字曰愁,离思加伤秋为愁。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言外之意是即使没有芭蕉雨,人也有相思泪。

下阕第一句异常颓伤;“垂柳”句又翻出全新境界。

小词明快轻捷,颇富民歌韵味。

吴文英的这首《唐多令》写的是羁旅怀人。

全词字句不事雕琢,自然浑成,在吴词中为别调。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为第一段,起笔写羁旅秋思,酿足了愁情,目的是为写别情蓄势。

前二句先点“愁”字,语带双关。

从词情看,这是说造成这些愁情的,是离人悲秋的缘故,秋思是平常的,说离人秋思方可称愁,单就这点说命意便有出奇制胜之处。

从字面看,“愁”字是由“秋心”二字拼合而成,所以此二字又近于字谜游戏。

这种手法,古代歌谣中经常可见,王士
禛谓此二句为“《子夜》变体”,具“滑稽之隽”(《花草蒙拾》),是道著语。

此词以“秋心”合成“愁”字,是离合体,皆入谜格,故是“变体”。

此处似乎是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毫无造作之嫌,且紧扣主题秋思离愁,实不该以“油腔滑调”(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目之。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两句一问一答,开篇即出以唱叹,而且凿空道来,实可称倒折之笔。

下句“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是说,虽然没有下雨,但芭蕉也会因飕飕秋风,发出凄凉的声响。

这分明想告诉读者,先时有过雨来。

而起首愁生何处的问题,正由此处蕉雨惹起。

所以前二句即由此倒折出来,平添千回百折之感。

秋雨初停,天凉如水,明月东升,正是登楼纳凉赏月的好时候。

“都道晚凉天气好”,可谓人云亦云,而“有明月,怕登楼”,才是客子真实独特的心理写照。

“月是故乡明”,望月是难免会触动乡思离愁的。

这三句没有直说愁,却通过客子心口不一的描写把它充分地表现了。

秋属岁未,颇容易使人联想到晚岁。

过片就叹息年光过尽,往事如梦。

“花空烟水流”是比喻青春岁月的流逝,又是赋写秋景,兼有二义之妙。

由此可见客子是长期飘泊在外,老大未回之人。

看到燕子辞巢而去,心生无限感慨。

“燕辞归”与“客尚淹留”,两相对照,自可见人不如候鸟。

以上蕉雨、明月、落花、流水、去燕……虽无非秋景,而又不是
一般的秋景,于中无往而非客愁,这也就是“离人心上秋”的具体形象化了。

此下为第二段,写客中孤寂的感叹。

“垂柳”是眼中秋景,而又关离情别事写来承接自然。

“萦”、“系”二字均由柳丝绵长思出,十分形象。

“垂柳不萦裙带住”一句写的是其人已去,“裙带”二字暗示对方的身份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谩长是,系行舟”二句是自况,意思是自己不能随去。

羁身异乡,又成孤零,本就有双重悲愁,何况离自己而去者又是一位情侣呢。

由此方见篇着“离人”二字具有更多一重含意,是离乡又逢离别的人啊,其愁也就更其难堪了。

伊人已去而自己既留,必有不得已的理由,却不明说(也无须说),只是埋怨柳丝或系或不系,无赖至极,却又耐人寻味。

“燕辞归、客尚淹留”句与此三句,又形成比兴关系,情景相映成趣。

全词第一段对于羁旅秋思着墨较多,渲染较详,为后边描写蓄足了力量。

第二段写字中怀人,着笔简洁明快,发语恰到好处,毫无拖沓之感。

较之作者的其它作品,此词确有其独到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