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组合作学习

合集下载

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从小组活动开始

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从小组活动开始

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从小组活动开始团队合作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社交技能,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培养这种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小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孩子团队合作能力的方法,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孩子们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倾听和沟通。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小组活动来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

1. 分组形成小组为了进行小组活动,首先需要将孩子们分成小组。

可以将孩子们按照一些特定的标准进行分组,比如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等。

将具有不同能力和特点的孩子放在一个小组里,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协作和相互学习。

选择适合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小组活动,如小游戏、拼图、绘画等等,以保证孩子们能够积极参与和理解。

2. 规定小组合作规则在小组活动之前,要向孩子们介绍小组合作规则。

这些规则应该明确简单,以便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理解和遵守。

例如,孩子们应该轮流发言,尊重他人的意见,分享玩具和资源等。

通过规定这些合作规则,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起互相尊重和合作的意识。

3. 设计负责角色为每个小组成员分配负责角色,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责任感和合作能力。

可以设立队长、时间管理员、记录员等角色,让孩子们轮流担任。

队长负责领导小组,时间管理员负责控制时间,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活动的进展等等。

通过分配不同的角色,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和协作能力。

4. 促进有效沟通团队合作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因此在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团队合作能力的过程中,要注重促进孩子们的有效沟通。

可以通过让孩子们互相交流和分享想法、解决问题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鼓励孩子们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包容和尊重的价值观。

5. 引导解决冲突在小组活动中,冲突是难免的,但如何处理冲突对于团队的合作能力至关重要。

作为教师或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们学会解决冲突的方法。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提供示范等方式来教导他们如何妥善处理冲突,学会通过友好的沟通和妥协解决问题。

小学一年级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一年级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一年级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当前的小学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

但是对于一年级小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方面的知识、能力、意识尚浅,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

那么,在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组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的有效发展服务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要进行合理的分组合理的分组是语文课堂实施合作学习的前提,也是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关键。

合作小组一般以4-6人为一组,我觉得一年级以4人一组更为合适。

老师在分组时尽量能够优中差组合(1A:2B:1C),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确保全班各小组展开公平的竞争。

分好组以后就要进行小组文化建设,如创设组名、形成组训、制作组标、确定目标等等,促使本学习小组相互鼓励、奋发向上、团结协作。

我们班一年级上期各学习小组用的是各组的组长的名字来命名的,如欣雨组、昭玥组,第二学期我要学生自己选一个四字成语做组名,孩子们选的组名好听又有寓意,如春暖花开组、鸟语花香组、草长莺飞组、龙腾虎跃组等等。

二、教给学生合作的技能因为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低,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

为使合作学习更为有效,教师就要耐心细致地进行一些方法上的指导,不厌其烦地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形成必要的合作技能。

在组织小组合作时,教师的指令很重要,包括语言的简洁清晰,包括发布指令的时机等等,要不然就会显得很随意。

我是这样操作的:首先进行全班训练,包括进行合作学习的约定手势和口令,如老师给学生提出合作要求以后,会问“同学们听明白了吗?”学生要用整齐的手势来回答“明白”,接下来,老师就发布指令“小组合作——”,生边做手势边说“现在开始”,说完,前排的同学马上转过身和后排的同学一起合作学习。

一年级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年级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一年级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 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注意合作学习小组内人数的起点是两人
(二)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示范性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四)评价要准确,要注意全员性
要注意合作学习小组内人数的起点是两人
6的组成与分解
1.每人只发给5根小棒 2.启发学生:我们需要6根小棒, 可每人只有5根怎么办呢?
评价要准确,要注意全员性

注重评价小组合作过程和结果、兼顾小组和个 人的评价。
这个小组的同 学真不错,全 都能顺利通过
这个小组的 同学真团结

总之,小组合作应在一年级形成雏形,为后面 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
一年级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中盛小学
张维丽

一年级的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习惯、小 组合作能力几乎都是零起点 .
发现的问题

1.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自己说自己 的,大家都在说。只有说的,没有听的更谈不 上分享。
发现的问题

2.在小组操作学具过程中,学生争着当组长、 争抢学具,抢到学具后只顾自己操作不与他人 合作,甚至出现以强欺弱的现象。
Hale Waihona Puke 促使学生只有合作才能成功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示范性
提问: “这是几时?” 追问: “你是怎样知道的?”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1)倾听时要注视老师或同学的眼睛; (2)倾听时不打断对方的话,把对方的话听 完; (3)集中注意力倾听,等对方说完后再提出 问题,或纠正错误。 (4)2人小组要互相监督对方是否专心倾听。
发现的问题

3.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各小组的活动速度总 是不同步的,完成得有快有慢,有早有晚。一 旦出现“空档”,学生就“乱说”起来。这说 明学生的自制能力很差。

一年级语文教案集体讨论与合作学习

一年级语文教案集体讨论与合作学习

一年级语文教案集体讨论与合作学习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集体讨论和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们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年级语文教案中的集体讨论和合作学习的作用以及实施方法。

一、集体讨论的作用集体讨论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形式。

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集体讨论可以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首先,集体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普遍年龄较小,记忆力较弱,如果一味地进行传统的讲授教学,学生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

而通过集体讨论,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集体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集体讨论中,学生需要彼此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团队合作,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最后,集体讨论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通过集体讨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交流,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集体讨论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合作学习的作用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学习方式。

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具有以下几个作用。

首先,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小组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激励,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习不再孤单,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其次,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小组学习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完成各自的任务。

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小就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最后,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组学习中,学生需要共同面对问题,通过互相讨论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年级在小组合作中应培养的能力

一年级在小组合作中应培养的能力

一年级在小组合作中应培养的能力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开始,孩子们开始接触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在一年级课堂中,小组合作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这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非常重要。

在小组合作中,一年级学生还可以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倾听能力和合作精神。

下面我们来详细讨论一下一年级在小组合作中应培养的能力。

首先是团队合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一年级学生需要学会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就需要学生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积极地与他人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培养出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技能,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

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们早日适应团队协作的学习环境,打下良好的合作基础。

再次是解决问题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往往需要共同解决一些问题,这就需要他们学会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以及在实施解决方案的过程中积极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学会与同伴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是领导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会有机会扮演组内的领导角色,领导小组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小组工作,如何带领小组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这对于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是倾听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且积极参与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倾听能力,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并且乐于合作。

这些品质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团队成员所必备的,通过小组合作的实践,一年级学生可以提前学会这些品质,为以后更好地融入集体做好铺垫。

小组合作在一年级的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培养出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领导能力、倾听能力和合作精神,这些能力对于学生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年级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办法及奖惩及表格

一年级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办法及奖惩及表格

一五班生本管理量化细则一、学习小组的组建:1.分组:按优、良、中、差生合理搭配,同时兼顾性别、视力、身高、特长等,保证各小组有各学科优秀学生。

本班按4人分小组,做到优势与劣势的整合。

2.排位:由传统座次变为方阵式,便于1帮1或多帮1。

3.小组长的选拔:①组长要有较强的责任心;②组长成绩比较优秀;③组长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二、合作小组的管理分工及职责:(一)组长的职责:1、组织督促小组学生一起完成学习任务2、给小组学生分配具体的学习任务并帮助学生确定知识的展示的方式3、负责本组的上课纪律4、评价本小组学生的上课表现(二)小组内学生评价细则1、每个组准备二个考评本,设正负两个组长。

2、正组长负责学习,副组长负责管理纪律,一节课一考评,一天一统计,一天一评比。

用“正”字统计自己负责的同学一天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及展示的成绩,排名次。

考评共分五项:①课堂发言:发言一次加一分(正字画一笔得一分),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二分;回答错误不加分。

②课堂展示:展示一次加一分,有解题方法的总结或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二分;展示错误不加分。

③组内讨论:积极参与组内讨论的,一节课1分,表现比较突出的加2分;不积极不参与该项为0。

④完成任务:老师或组长分配的学习任务,及时完成的加1分。

不及时为0.⑤违纪: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讨论和问题无关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纪律差的每次扣除1分,老师点名批评的扣除2分,连续两天多次违纪的的请出小组,需向老师、组长申请方可回组以观后效。

该项由副组长认定,一节课结束后由组长记录。

组长选出最活跃的和最不活跃的学生各一个,多的在每小组黑板上表扬,少的由老师教育,让其定出第二天课堂展示次数的目标。

3、学习表现最好,但是纪律最差的不能当选最优秀学生。

4、组长每周一总结,找出每组学习问题,确定下周努力方向,并给表现最好的学生家长打电话报喜或者写喜讯,同时给问题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由班主任和家长沟通,取得家长支持。

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摘要: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快地适应数学课堂,可以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开展教学,同时可以创设趣味化、生活化的情境,这会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引言:一年级是每名学生跨入小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同时会伴随着诸多教学问题,如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这会阻碍学生有效学习。

因此,在数学课程中,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用小组探究的方式深入教材内容,协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这会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1.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1.1有利于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较为看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令其通过合作求解遇到的数学问题,逐步发掘未知的数学世界,在不断地合作学习后,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1.2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在目前的教育需求中,自主学习意识是需要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在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中,如果可以施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仅会较好地吸收数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2.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2.1创设趣味化情境,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想要实现高效教学的前提,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学习动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创设趣味化情境,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兴趣意识,促进课堂教学开展。

譬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时,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逐步引领小学生探究,在趣味中学习计算方法,从而满足本节课的教学要求。

如会运用“认物说数”的游戏活动带领学生学习,先会均匀分组,让每个小组包括2或3人,在多媒体工具中,会分别展示五个形似1到5数字的事物,如1根筷子、1只天鹅、1只竖着放的海鸥等,要求每个小组齐心协力,仔细地观察事物和数字,共同商讨相对应的各组数字,如1根筷子对应数字1、1只天鹅对应数字2,随后举手告诉教师,如遇错误,先对学生进行鼓励,夸奖敢于答题的行为,随即轻声地纠正答案,这会提升答题自信心。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开展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开展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开展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刚刚踏入校园,正处于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初步形成阶段。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那么,如何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一、合理分组是基础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一年级,由于孩子们的年龄较小,能力差异较大,分组时不能简单地随机组合。

我们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性别等因素,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

比如,将性格开朗、善于表达的学生与性格内向、较为羞涩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可以带动内向的学生积极参与;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与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搭配,让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和带动能力弱的学生。

同时,要注意每组的人数,一般以 4 6 人为宜,这样既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又便于管理和组织。

为了让小组更有凝聚力和归属感,可以让小组成员一起为小组取一个有趣的名字,如“阳光小组”“快乐小鸟组”等。

二、明确目标与任务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明确清晰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任务。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目标和任务要简单明了、易于理解。

例如,在学习拼音时,可以让小组一起练习某个拼音的发音,互相纠正读音;在学习识字时,可以让小组共同讨论如何记住某个生字,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方法。

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表述,必要时可以通过示范、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要将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让学生知道从哪里开始,怎么做。

三、培养合作技能一年级的学生往往缺乏合作的经验和技能,因此教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他们。

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倾听。

让他们明白在小组讨论时,要认真听别人讲话,不打断、不插话,听完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其次,要教学生学会表达。

鼓励他们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声音要响亮、清晰,同时要注意文明用语。

如何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效果

如何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效果

如何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效果引言: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效果,并提供一些实践建议。

一、小组合作的益处1. 提升学习动力:小组合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学习,能够增加学习的乐趣,从而更愿意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2. 培养合作意识:小组合作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通过与小组成员讨论和解决数学问题,学生能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不同的思考方式。

3. 加深理解: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讨论和解释数学概念,这有助于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与小组成员共同思考问题和互相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4.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共同面对数学难题并寻找解决方法,这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的实践建议1. 分组原则:小组成员应该根据能力和学习风格进行合理的分组。

每个小组应包括不同水平的学生,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互补。

2. 设定明确的目标:在小组合作开始之前,老师应该为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要明确知道在小组合作中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这有助于他们更加专注和努力地完成任务。

3. 设计合适的任务:老师应该为小组提供适合他们能力水平的数学任务。

任务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不能过于困难,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鼓励积极参与:老师应该鼓励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小组合作。

可以通过点名、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参与小组合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5. 提供适当的指导:老师在小组合作中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他们应该监督小组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反馈,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如何在小学1年级数学自习中进行小组合作

如何在小学1年级数学自习中进行小组合作

如何在小学1年级数学自习中进行小组合作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小组合作是一个极具教育意义的活动。

当小朋友们聚在一起,共同探索数学的奥秘时,他们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

让我们一起看看,如何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自习中,通过小组合作来促进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

首先,小组合作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想象一下,每个小朋友都像数学小探险家一样,充满好奇心地探索数学世界。

他们可以一起讨论问题,分享想法,通过互相交流,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还能够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小组合作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心。

在小组中,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他们的想法得到认可和采纳时,会感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提升自信心。

即使犯错也不会害怕,因为他们知道在小组里,大家是互相支持和学习的。

第三,小组合作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合作,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见解,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这种团队精神不仅在数学学习中有益,更会伴随他们成长,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职业中的合作能力。

另外,小组合作还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社交技能。

在合作过程中,他们学会与同龄人相处,分享资源,互相支持。

这些交往经验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社交圈子,也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协商,这些技能对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总结来说,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小组合作是一种极具教育意义的方式。

它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建立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还有助于孩子们的社交技能发展。

通过小组合作,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成长,他们不仅仅是在掌握知识,更是在培养未来的领导者和团队成员。

愿每个小朋友都能在小组合作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动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与互助精神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与互助精神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与互助精神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与互助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而互助精神则使得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帮助,培养出友爱、互助的品质。

本文将重点探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与互助精神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首先,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协作精神。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3-5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启发,还可以相互监督,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

同时,合作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其次,互助精神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互助精神使得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例如,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而其他同学也可以主动伸出援手帮助他们。

通过这种互助的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够培养出友爱、互助的品质。

另外,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与互助精神也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实践。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合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来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精神,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

在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合作学习的活动。

教师需要注意组内合作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互相尊重、理解、支持和帮助。

教师还可以采用角色分配、任务设定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总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与互助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果;通过互助精神,学生能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低年级是否适合小组合作式学习

低年级是否适合小组合作式学习

低年级是否适合小组合作式学习我最有时认为小组合作就是流于形式,而且低年级孩子小,不会合作。

认为一年级不适合小组合作,但是通过本次查找资料,细细分析,小组合作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要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

如果一年级不培养什么时候培养?从小让他们明白:很多事情只有通过与别人的共同努力,共同合作才能完成。

但是在合作学习时也应考虑到以下几点:一接受式与探究式相结合我们知道,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要受到教学内容、学生水平、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我认为: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让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

第二,“探究式”适合智力好、主动性强的学生,而学生的智力发展、知识水平不平衡是客观现实,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会脱离学生的实际,挫伤积极性。

第三,学生个性不同,“探究式”也好,“接受式”也罢,适合学生个体特点的学习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事实上,“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的取中、平衡,按本国传统来整合,真理往往在两个极端的中间。

”“接受学习”对小学生来说,应该还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不要轻视、排挤它!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能比“探索”这种提法更好!我想,如果学习对学生是有意义的,它肯定在启迪着学生的思考,它肯定具有“探索”的成分!二教师要掌握合作学习的尺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把握教材,对课堂上所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基本估计:哪些问题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哪些需要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在具体操作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

要实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明确哪些内容应该进行小组合作。

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小组合作,不能为了小组合作而合作,比如很多教师经常在用“你们猜猜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你们给它起一个名字”等问题让学生探索,许多的“发现”与“探索”也是教师刻意安排的。

我不想全盘否定这样的问题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用,可是,在很多时候,我发现课堂中此类的提问给老师添了许多的麻烦,无疑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其次,小组合作要有具体目标,学生要明确自己要做什么。

小学一年级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一年级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014年第7期2103年开始,我校着手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语文学科提出了“多项尝试———主体创造”的课堂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是小班化研究中的重要课堂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意识需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进行培养,但一年级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实践。

一、一年级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我所教的一年级二班共有学生23人,是名副其实的小班。

因为有人数少的优势,小班教学过程中每个孩子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活动和发表意见的参与度更高,师生互动空间更大。

作为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我深知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但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强。

根据年级特点和班级情况,我选择了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希望将小班的优势不断放大。

通过小组合作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注意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形成更融洽的师生和生生关系。

刚开始时,我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让各小组的学生围坐在一起。

可是实施的效果和我的预想差距很大。

学生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课堂纪律差。

从两人同桌变成四五人一个小组,一人玩闹受影响的人也变多。

一节课中用于组织课堂教学的时间变长,课堂效率变低。

不倾听,不交流,不合作。

合作学习时间学生自己说自己的,大家都在说,没有思考,更没有思维碰撞,小组讨论时间有时变成自由讲闲话的时间。

合作意识差,小组观念弱。

在小组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团队意识,往往是优生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被动旁听。

二、一年级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索针对以上状况,我及时进行了调整,下面是我的一些教学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变化人数,培养合作意识首先将四人小组改为两人一组,培养合作意识。

在初读课文阶段出示学习要求,具体要求如下:(1)借助拼音试读课文一遍,要求读准确;(2)同桌合作读课文,每人一句,要求读准字音;(3)听一听,你的同桌字音读得准不准。

读得准,你夸夸他。

读得不准,请你在那个字音下面划上“_____”。

一年级学生应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修改版]

一年级学生应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修改版]

第一篇:一年级学生应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年级学生应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近几年来的教学,特别是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要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

一年级学生应该这样落实小组合作学习:1.合理组建合作小组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初次尝试合作学习时,对小组活动感到陌生,不能迅速适应这种活动方式,可先以同桌2人为一组。

当学生们有一些这方面的经验时,再运用规模大一些的小组。

我觉得:以上下两桌4人为一组,课堂上需要展开合作时,只要上桌的2个同学向后一转,就可迅速运作,方便灵活。

当两人合作有了一定的基础,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协调、配合的前提下,再过渡到3人组、4人组……这样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选拔和培养合作组长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课堂组织纪律容易散乱,学生为合作而合作,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选拔和培养小组长至关重要。

第一,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强,口齿清楚,说话流利,行动利索,且表现**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

平时进行观察了解,选好苗子,重点锁定6个左右,还可以备选一些作为后备力量。

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

小组长的培养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计划的培训。

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调控,当出现想法不同时,组长应问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再现冷场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当出现小组成员都想不出办法时,组长应带领组员参与到其他小组中,进行跨小组合作学习。

3、灵活调配合作小组的成员一年级学生小组成员的确立,人员安排一定要均衡合理,在4个人的小组中,力求使小组成员在学业成绩、性别、能力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和代表性,尽可能使各小组之间保持平衡。

小学一年级历史课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一年级历史课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一年级历史课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一年级的历史课上,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活力的教学方式。

每当老师宣布今天的课程是关于古代文明时,教室里的空气便充满了期待和兴奋。

小组学习开始前,每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准备着参与进来。

历史课上,每个小组就像是一个探险队。

他们的任务是一同探索古代文明的奥秘和故事。

有些小组选择了研究埃及的法老王和金字塔,而另一些小组则探讨了古希腊的神话和奥林匹克运动。

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独特方式来理解和表达所学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发挥了自己的独特作用。

有些同学擅长找到有趣的图片和插图,以图像的方式呈现信息。

其他同学则善于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保证小组的讨论深入而全面。

还有些同学擅长整理和总结,他们负责将小组讨论的成果整理成一份清晰的汇报稿。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仅是接收知识,更是通过合作与交流来深入理解。

他们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了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学会了如何有效地组织信息,如何团结合作以完成共同的目标。

每个小组的成果都是独一无二的。

有的小组制作了精美的海报,上面展示了他们对古代文明的探索和发现;而其他小组则选择了口头报告的方式,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展示物件来向全班呈现他们的研究成果。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方式,更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与同学们共同探索历史,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他们在小组中学会了如何分工合作、互相支持,以及如何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历史课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为学生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更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增添了一笔宝贵的经验。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不仅学会了历史的知识,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语文童话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董志芳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童话教学在小学教材中的存在价值的分析,证明了童话在小学阶段中的重要性。

又结合新课标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提出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对童话教学有积极作用,并指出了童话教学中运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童话互助小组合作童话教学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适合儿童口吻的语气,适合儿童想象和趣味的情节、形象创作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且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的虚构的故事。

可以看出,童话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幻想,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大多处于6至7岁,这个年段的学生善于幻想并乐此不疲。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孩子的生活天地,就不难发现,他们的想象力是十分惊人的。

他们会想象自己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也会想象自己跟奥特曼一起打怪兽;他们会学着老师的样子,为自己批改作业,会对着玩具娃娃说话;有时还会和小猫、小狗一起玩耍,也会把椅子排起来当作火车开。

因此,童话故事正好与其年龄特点相契合,所以低年级学生喜欢童话,爱读童话。

再加上童话语言多是浅显易懂、活泼动人,童话人物形象多鲜明便于儿童理解,因此童话凭借着其幽默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儿童易于接受,易于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和启发儿童的心智。

一、小学童话教学在小学教材中的存在价值在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童话故事,上册有:《秋姑娘的信》、《北风和小鱼》、《小河与青草》;下册有:《蘑菇奖给谁》、《小松树和大松树》、《这儿真好》、《世界多美呀》、《三个小伙伴》、《蚂蚁和蝈蝈》、《乌鸦喝水》等。

新课改中将更多的童话故事编入教材,其实际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对于童话课文的学习可以加强学生的朗读与复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童话教学在塑造小学儿童良好的思想品德过程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在童话教学中使用的重要性童话是儿童成长的精神摇篮,它能打开儿童的思维之窗,为儿童插上想象的翅膀。

而小学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童话的更是尤其喜爱,犹如鱼儿对水的渴求一般。

但是,在传统的童话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 采取的是对童话故事的精读、精讲,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

在课堂上,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串讲问题及分析课文内容,因而,往往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童话的深层寓意向学生层层剥开,这样虽然使学生领悟到了精神层面上的哲理性的知识,但是其造成的负面后果却是使原本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变得枯燥乏味,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很少,主动探索的机会更少,对童话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兴趣。

因此,对于一年级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童话故事,教师除了需要研读教材,为学生的学架设好一座华丽的桥梁之外,我认为,在目前新课程标准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下,教师更应该要选择一种行而有效,能获得大多数学生认可,使大多数学生易于并且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小组互助合作学习。

基于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研究实践,我谈谈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在童话教学中使用的重要性:1.童话教学中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情节的探索欲望。

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童话故事的这种鲜明的形象、简洁平实的语言和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虚构有着强烈的新鲜感,往往表现出来的是对童话故事有着特别的喜爱。

传统童话教学中,教师的“教”大于学生的“学”,在课堂上学生是在老师精心设计设计的模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就大大束缚了学生对于新知的探索欲望。

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则是把四十分钟的课堂还给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再是“观众”,而是学习的主体。

在这样的小组中,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经验、疑问的传递、交流、总结,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并融其他同学的知识、经验、疑问为自己所得,使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我要学”的学习动力,进而对于故事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我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三个小伙伴》时,我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观察课文第二张插图,然后与生活中人们种树的图片进行对比讨论,再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手上没工具是怎样把小时栽好的?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更加强烈了,也使他们提起了学习的欲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童话教学中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结局的再造想象。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童话具有幻想的特质,其本身的文本特征就非常有利于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特点决定了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从而为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合作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使得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彼此合作、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激发。

我在教学《蚂蚁和蝈蝈》时,就依据童话的文本特征,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续编童话:到了第二年夏天……;到了第二年冬天……。

我发现,把这个问题用在小组互助合作中讨论比让学生自己单独思考再回答的效果更佳,学生对于续编童话的积极性都非常高。

所以说,在童话教学中,小组互助合作的教学方式能够与童话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上相得益彰。

3.童话教学中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意识。

学习在本质上是一个小组成员自行组织,个体参与,集中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流过程。

这种交流既发生在小组的各个成员之间,也发生在组与组之间,既是学生之间主体与主体的交流与对话,也是师生之间以相互信赖为基础的交流与对话。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不仅可以实现优秀生与后进生相互之间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使后进生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在童话教学课堂中,教师对于小组互助合作的活动方式多种多样,学生以一个个体的形式参与到六人小组的活动中,这就势必要求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不能因为怕动脑经或者因为害羞胆怯而退出活动。

三、童话教学中运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策略众所周知,读、演、说、悟是学生理解文本的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在设计童话教学中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时候,也能够从读入手,演、说、悟结合,将学生带入瑰丽的童话世界。

1.在小组中品读人物语言,突显故事内容。

童话的语言浅显、生动、简练、质朴。

童话中简洁、流畅的语句,对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是有它的积极作用的。

此外,童话中的对话比较多,又能表现出不同形象的特点,有利于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

如《小松鼠找花生果》中:小松鼠问蚯蚓:“这是什么呀?”蚯蚓说:“这是花生。

”小松鼠睁大眼睛,自言自语地说:“奇怪,花生果被谁摘走啦?”蚯蚓从泥土里钻出来,笑着对小松鼠说:“谁也没有摘,花生果全在泥土里呢!”这几句都是两个动物形象的对话,所以,我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分角色站起来读课文,其余的学生坐着读旁白。

这样一来,全班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朗读,在自己读,和听别人读中体会到小松鼠找不到花生果的焦急,以及明白花生果是长在泥土里的科学常识。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分角色朗读更是童话教学的重要方法。

分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使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结合课文具体语言环境,提高朗读能力,增强语感,理解课文内容。

2.在小组中分享内心体验,精心表演情节。

儿童的内心世界与童话的幻想世界距离甚小,他们总会不自觉地将童话中的一切视为真实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将自己纳入童话故事,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新课标中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该让学生从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既然如此,在教学时,我们大可以利用儿童的这种天性,为他们在小组中安排一个角色或者让学生自己为自己选取喜欢的角色,将他们带入童话情景中。

这样,全班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对课文的表演中来。

通过自己亲身的表演,加上自己对所要表现的人物的理解,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准确、到位了。

如,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当一个学生表演到“把小石子一个个放进瓶子里” 时,同学们才体会到乌鸦喝到水时的喜悦,从而懂到要做好一件事要动脑筋。

演童话让学生更走进了童话世界所有的那种氛围。

3.在小组中续编童话故事,自由表达心声。

一年级的学生是好奇的,他们富于想象。

在童话里,有许多奇异的情节,有一种自由的、积极的力量来实现人们的美好生活,因此儿童从童话里能寻找到欢乐。

所以说,童话在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方面,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

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童话的语言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续编故事。

如: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在课堂将近尾声的时候,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假如这颗小树是一颗苹果树,那么等一年、两年后,苹果树上长满了苹果,这三个小伙伴会用什么好办法把苹果运回家呢?让学生先交流再讨论,这样学生讨论就不会流于形式,讨论也更加高效。

在之后的小组交流汇报的环节中,我让小组内的成员每人说一两句话为这个续编一个结尾,这样做,使每个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4.在小组中咀嚼文章精髓,理解文字内涵。

童话,作为一种儿童文学,其语言文字总是贴切着儿童的认知发展的。

而儿童对语言文字的习得有着多种多样的方式。

在同一年龄段的儿童中,他们的语言习得能力各不相同。

教师如何才能够在课堂40分钟时间内对这些有着不同能力水平、知识积累的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童话进行语言文字的指导、分析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有效的小组互助合作教学模式,对童话语言进行指导、分析。

郭思乐教授认为,在生本教学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由传统教学中的“纤夫”形象转变为“牧者”形象。

学生不再是被教师牵着鼻子学,而是在教师的指导、纠正下自主地学。

例如: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我让学生先找到小动物们遇到的困难。

不一会儿,很多同学都能轻而易举地把三个困难准确地找出来。

而在对三个困难进行分析讲解时,我采用了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

第一个困难我带领同学进行分析,重点对小野猪的动作和所说的话进行教学。

理解这个“拱”字,我让学生结合小野猪特征做动作,这样,全班同学都能了解这个“拱”的意思。

第二个困难,我是请学生自己找表示动作的词语和所说的话,并试着进行表演,在学生起来回答时,我再适当加以指导、纠正。

而第三个困难,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找到表示动作的词语,并加上动作演一演。

我发现,经由教师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后,学生对于童话文字的品味更加到位了,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方法,学习效果也就跟着提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