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免疫》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抗感染免疫PPT讲稿
• Cytokines secreted by phagocytes in response to infection include:
– IL-1
• activates vascular endothelium and lymphocytes • Increases adhesiveness of leukocytes
INNATE IMMUNITY
ADAPTIVE IMMUNITY
INNATE IMMUNE SYSTEM 固有免疫系统
INNATE IMMUNE SYSTEM
• Anatomic Factors • Mechanical Factors • Biochemical Factors
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5 Mast cells
Capable of phagocytosis Process and present antigen using MHC class I or II receptors LPS can directly induce release of mast cell mediators Complement (C3a and C5a) induce mast cells to release
3.分泌
酶
溶菌酶 酸性水解酶 赖氨酸酶 酯酶 阳离子蛋白 弹性纤维蛋白酶
4.杀伤 肿瘤细胞
其它因子 前列腺素 白三烯 补体成分 血小板活化因子 结合蛋白 凝血因子
Immune Cells and Innate Immunity (cont’d)
3 g/d T cells
– Two types of T cell receptors • One composed of and chains (basic T cell antigen receptor) • One composed of g and d chains (minor population of T cells)
– IL-1
• activates vascular endothelium and lymphocytes • Increases adhesiveness of leukocytes
INNATE IMMUNITY
ADAPTIVE IMMUNITY
INNATE IMMUNE SYSTEM 固有免疫系统
INNATE IMMUNE SYSTEM
• Anatomic Factors • Mechanical Factors • Biochemical Factors
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5 Mast cells
Capable of phagocytosis Process and present antigen using MHC class I or II receptors LPS can directly induce release of mast cell mediators Complement (C3a and C5a) induce mast cells to release
3.分泌
酶
溶菌酶 酸性水解酶 赖氨酸酶 酯酶 阳离子蛋白 弹性纤维蛋白酶
4.杀伤 肿瘤细胞
其它因子 前列腺素 白三烯 补体成分 血小板活化因子 结合蛋白 凝血因子
Immune Cells and Innate Immunity (cont’d)
3 g/d T cells
– Two types of T cell receptors • One composed of and chains (basic T cell antigen receptor) • One composed of g and d chains (minor population of T cells)
第七章 抗感染免疫_PPT幻灯片
27
28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 从毛细血管逸出 • 聚集到病原体所在部位
29
吞噬和杀菌过程
• 接触病原菌 • 吞入病原菌 • 杀死和破坏病原菌
30
吞噬的结果
•完全吞噬
化脓性细菌被吞噬后,5-10min可被杀死,30-60min被消化。
•不完全吞噬
多发生于细胞内,如伤寒沙门菌、结核细胞分枝杆菌等。
41
1)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42
2)体液免疫的作用
SIgA对细菌黏附的抑制作用 SIgA+细菌菌毛阻止进入黏膜而阻断感染 调理作用 • IgG类抗体的Fab+细菌抗原+吞噬细胞(与抗体的 Fc段结合)增强对细菌的吞噬作用 •IgG类抗体+细菌抗原 免疫复合物+补体C3b促 进吞噬作用
43
抗体与补体联合参与的溶菌作用
• 细胞内寄生菌、病毒和真菌感 染中具有重要作用
37
黏膜免疫
分布于胃肠道、泪道、唾液分泌管、呼吸道、泌 尿道和乳腺等部位黏膜下的黏膜伴随淋巴组织构成 了局部免疫防御系统。
• 产生SIgA,发挥体液免疫防御作用 • 通过吞噬细胞、T细胞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38
• 黏膜免疫防御系统不但可以刺激局部产生免疫应答, 而且也可以诱导全身免疫应答。
33
第二节 特异性免疫
34
特异性免疫
又称获得性免疫、后天免疫、适应性 免疫: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病原生 物等抗原物质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免疫防 御功能。 特点: • 出生后获得,不能遗传 • 明显的个体差异
特异性免疫
• 体液免疫 • 细胞免疫 • 黏膜免疫
35
体 液 免 疫
36
细胞免疫
《抗感染免疫》PPT课件_OK
– 专性胞内菌 – 兼性胞内菌
2021/9/3
20
2021/9/3
21
一、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
• 致病机制:产生毒性物 质、引起炎症反应。
• 免疫 1. 中性粒细胞吞噬、杀灭 2. 产生抗体
– IgG抗体调理细菌促进吞噬(调理 素)
– 抗体中和细菌外毒素(抗毒素) –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 SIgA阻挡致病菌定植
No fusion Fusion
2021/9/3
Enter cytoplasm
14
2. 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机制
• 依氧的杀菌机制:由吞噬引起的呼吸爆发导致,需要分 子氧的参与。
(1)ROI(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和RNI(reacteve nitrogen intermediate)的直接毒性作用。 (2)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强大杀伤作用
2021/9/3
31
特异性免疫的分类
•体液免疫:
按种类:IgG、IgM、IgA 按功能: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血凝抑制抗体
•细胞免疫:
抗病毒免疫的主要成分 TD、TC 、NK、M
2021/9/3
32
(一)体液免疫
1.病毒中和抗体:指针对病毒某些表面抗原的 抗体。可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导致病毒表面 蛋白质构型的改变,阻止其吸附于敏感细胞。 中和作用是机体灭活游离病毒的主要方式。
• 非依氧的杀菌机制:不需要分子氧的参与。 (1)酸性的杀菌、抑菌作用; (2)溶酶体酶和杀菌性蛋白的作用。
2021/9/3
15
(三)natural killer, NK
• 抗感染免疫中出现较早 • 不需要抗原刺激 • 不受MHC限制 • 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和肿瘤细胞
2021/9/3
20
2021/9/3
21
一、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
• 致病机制:产生毒性物 质、引起炎症反应。
• 免疫 1. 中性粒细胞吞噬、杀灭 2. 产生抗体
– IgG抗体调理细菌促进吞噬(调理 素)
– 抗体中和细菌外毒素(抗毒素) –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 SIgA阻挡致病菌定植
No fusion Fusion
2021/9/3
Enter cytoplasm
14
2. 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机制
• 依氧的杀菌机制:由吞噬引起的呼吸爆发导致,需要分 子氧的参与。
(1)ROI(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和RNI(reacteve nitrogen intermediate)的直接毒性作用。 (2)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强大杀伤作用
2021/9/3
31
特异性免疫的分类
•体液免疫:
按种类:IgG、IgM、IgA 按功能: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血凝抑制抗体
•细胞免疫:
抗病毒免疫的主要成分 TD、TC 、NK、M
2021/9/3
32
(一)体液免疫
1.病毒中和抗体:指针对病毒某些表面抗原的 抗体。可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导致病毒表面 蛋白质构型的改变,阻止其吸附于敏感细胞。 中和作用是机体灭活游离病毒的主要方式。
• 非依氧的杀菌机制:不需要分子氧的参与。 (1)酸性的杀菌、抑菌作用; (2)溶酶体酶和杀菌性蛋白的作用。
2021/9/3
15
(三)natural killer, NK
• 抗感染免疫中出现较早 • 不需要抗原刺激 • 不受MHC限制 • 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和肿瘤细胞
抗感染免疫课件
• 黏膜免疫:黏膜免疫相关淋巴系统诱导的免疫
1.适应性抗感染免疫的诱生
• 物理屏障 • 化学屏障: 杀菌,抑菌物质如溶菌酶,胃酸 • 生物学屏障:正常菌群 如大肠杆菌
皮肤与黏膜的阻挡
呼吸道的纤毛颤动
溶菌分子的作用
尿液冲刷
• 内部屏障
• 血脑屏障:阻挡血液中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大分子 物质进入脑组织,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 血胎屏障:防止母体内病原微生物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2.参与固有免疫的细胞
• 吞噬细胞 • NK细胞 • γδT细胞 • B-1细胞 • NKT细胞 • 肥大细胞
(1)吞噬细胞
• 吞噬清除病原体的主要细胞
• 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 招募迁移,病原体识别,吞噬杀伤
• 吞噬体
溶酶体
吞噬溶酶体
氧依赖途径
非氧依赖途径
(2)NKC • 非特异性杀伤某些病毒和胞内感染病原体 • 杀伤机制:同CTL
• 特点:高度保守,为病原微生物所特有,宿 主细胞不产生.是固有免疫细胞区分“自己”与 “非己”的分子基础
三、固有性抗感染的免疫
1.第一道防线 2.加工递呈病原体抗原,启动适应性抗感染免
疫 3.调节适应性抗感染免疫,影响免疫应答发展
类型
第三节 适应性抗感染免疫
• 全身性免疫和黏膜免疫
• 全身性免疫:体液抗感染免疫与细胞抗感染免 疫
染性疾病之一
• 胞外感染菌:大多数致病细菌。寄居于宿主 细胞外的组织间隙和血液,淋巴液等体液中,
•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 真菌:常见的感染性病原体,尤其对免疫功 能低下患者危害大
• 其他微生物: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患者 感染后果严重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等(支原 体肺炎,沙眼,梅毒)
1.适应性抗感染免疫的诱生
• 物理屏障 • 化学屏障: 杀菌,抑菌物质如溶菌酶,胃酸 • 生物学屏障:正常菌群 如大肠杆菌
皮肤与黏膜的阻挡
呼吸道的纤毛颤动
溶菌分子的作用
尿液冲刷
• 内部屏障
• 血脑屏障:阻挡血液中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大分子 物质进入脑组织,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 血胎屏障:防止母体内病原微生物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2.参与固有免疫的细胞
• 吞噬细胞 • NK细胞 • γδT细胞 • B-1细胞 • NKT细胞 • 肥大细胞
(1)吞噬细胞
• 吞噬清除病原体的主要细胞
• 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 招募迁移,病原体识别,吞噬杀伤
• 吞噬体
溶酶体
吞噬溶酶体
氧依赖途径
非氧依赖途径
(2)NKC • 非特异性杀伤某些病毒和胞内感染病原体 • 杀伤机制:同CTL
• 特点:高度保守,为病原微生物所特有,宿 主细胞不产生.是固有免疫细胞区分“自己”与 “非己”的分子基础
三、固有性抗感染的免疫
1.第一道防线 2.加工递呈病原体抗原,启动适应性抗感染免
疫 3.调节适应性抗感染免疫,影响免疫应答发展
类型
第三节 适应性抗感染免疫
• 全身性免疫和黏膜免疫
• 全身性免疫:体液抗感染免疫与细胞抗感染免 疫
染性疾病之一
• 胞外感染菌:大多数致病细菌。寄居于宿主 细胞外的组织间隙和血液,淋巴液等体液中,
•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 真菌:常见的感染性病原体,尤其对免疫功 能低下患者危害大
• 其他微生物: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患者 感染后果严重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等(支原 体肺炎,沙眼,梅毒)
抗感染免疫ppt课件
1. 抗原抗体复合 物
(肥大细胞脱颗粒)
B 4. 炎症反映
2. 调理吞噬作用
D
36
细菌 3. 补体介导杀伤
细菌代谢产物或其它 大分子抗原
1. 抗原抗体复合 物
(肥大细胞脱颗粒)
4. 炎症反映
2. 调理吞噬作用
D
37
抗体介导消灭细胞外感染细菌的机理
1。中和毒素
毒素
2。补体介导溶菌
补体活化
细菌
3。调理吞噬作用
表面蛋白、外膜、衣壳、核酸
3
1、病毒的生命周期
胞外:无代谢活动,但能感染细胞。 感染方式:胞饮、吞噬和受体介导的内吞。 受体介导的内吞:EBV:CR2; HSV: CR3;HIV:CD4,CCR5和CXCR4.
胞内:溶酶体酶降解蛋白衣壳,遗传物质暴露, 病毒大分子合成,病毒体组装。
细胞毒性病毒;非细胞毒性病毒
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 NK细胞、上皮细胞
8
杀伤病毒 感染细胞 Mø
9
中性粒 细胞
内皮细胞
巨噬细胞 IL-8
上调粘 附分子
C
IL-1, TNF-a
前往下丘脑
10
3、获得性抗病毒免疫应答
(1)T细胞介导的抗病毒免疫应答 (2)抗体介导的抗病毒免疫应答
11
(1)T细胞介导的抗病毒免疫应答
捕获病毒细胞:
22
水痘 -- Chickenpox
(水痘样疱疹病毒感染)
23
麻疹 -- Measles
24
二、 抗细菌免疫应答
25
1、抗细菌的天然免疫应答
免疫分子 补体:替代途径或MBP途径激活补体,裂 解、趋化、调理、致敏。
免疫细胞 肥大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脱颗粒)
B 4. 炎症反映
2. 调理吞噬作用
D
36
细菌 3. 补体介导杀伤
细菌代谢产物或其它 大分子抗原
1. 抗原抗体复合 物
(肥大细胞脱颗粒)
4. 炎症反映
2. 调理吞噬作用
D
37
抗体介导消灭细胞外感染细菌的机理
1。中和毒素
毒素
2。补体介导溶菌
补体活化
细菌
3。调理吞噬作用
表面蛋白、外膜、衣壳、核酸
3
1、病毒的生命周期
胞外:无代谢活动,但能感染细胞。 感染方式:胞饮、吞噬和受体介导的内吞。 受体介导的内吞:EBV:CR2; HSV: CR3;HIV:CD4,CCR5和CXCR4.
胞内:溶酶体酶降解蛋白衣壳,遗传物质暴露, 病毒大分子合成,病毒体组装。
细胞毒性病毒;非细胞毒性病毒
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 NK细胞、上皮细胞
8
杀伤病毒 感染细胞 Mø
9
中性粒 细胞
内皮细胞
巨噬细胞 IL-8
上调粘 附分子
C
IL-1, TNF-a
前往下丘脑
10
3、获得性抗病毒免疫应答
(1)T细胞介导的抗病毒免疫应答 (2)抗体介导的抗病毒免疫应答
11
(1)T细胞介导的抗病毒免疫应答
捕获病毒细胞:
22
水痘 -- Chickenpox
(水痘样疱疹病毒感染)
23
麻疹 -- Measles
24
二、 抗细菌免疫应答
25
1、抗细菌的天然免疫应答
免疫分子 补体:替代途径或MBP途径激活补体,裂 解、趋化、调理、致敏。
免疫细胞 肥大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抗感染免疫(共44张PPT)
血吸虫
侵入途径: 水、潮湿泥土和露珠,尾蚴钻皮肤入侵
致病:
1、尾蚴性皮炎 (奇痒,再次感染重,
I+IV型超敏反应)
童虫移行
成虫分泌物、排泄物、脱落表膜致静脉炎(III型超敏)
虫卵(最主要)
沉积肝脏、结肠壁致肉芽肿(IV型超敏) 晚期血吸虫巨脾、腹水、肝硬化患者中,HLA-A1和B13显著增
CK
菌血症、
败血症、 脓毒血症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细胞免疫 应答
识别抗原
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细胞因子作用
增殖分化 效应阶段
Th1:分泌CK,介导DTH
CD4+T细胞 Th2:体液、寄生虫、变态反应 Tfh:淋巴滤泡中辅助B产生抗体
CD8+T细胞 细胞毒机制: 颗粒酶、穿孔素、FasL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尘螨
(常见如:疟原虫带虫免疫、
成虫分泌物、排泄物、脱落表膜致静脉炎(III型超敏)
在抵抗胞外感染的化脓性细菌时发挥重要作用。
(二) 抗菌性细胞免疫
临床表现:一般接触抗原后4-8小时出现畏寒/发热/胸闷/咳嗽/呼吸困难,如脱离抗原,病情可于24-48小时内恢复。
入院第22天在全麻下行右中下叶肺切除术,术中见右肺下叶内有一5*5*4CM包块,质硬,色泽苍白,周边血管丰富,并侵犯右中叶大部分,呈
A.CD4+T细胞
B.CD8+T细胞
C.红细胞
淋巴细胞
E.巨噬细胞
哪些细胞可以受到HIV攻击?
CD4+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DC、神经胶质细胞。
临床表现
请一个同学讲述
HIV-I感染周期及药物靶 点
《抗感染免疫》PPT课件
h
18
补体的发现
Jules Bodet (1870-1961), Discoverer of Complement 1894 Bordet 发现绵羊抗霍乱血清能够 溶解霍乱弧菌,加热56° C 30 min 阻 止其活性;加入新鲜非免疫血清可恢复 其活性。 Ehrlich 在同时独立发现了类似现象,将 其命名为补体(Complement)
●内部屏障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皮肤黏膜的屏障功能
h
33
(一)生理屏障作用
1、皮肤黏膜的体表屏障——第一道防线 (1)机械阻挡作用:健康的皮肤黏膜、鼻毛、呼吸道和消化道定向运动的纤毛等
,都能阻挡或排除微生物。体表屏障对大多数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但 少数病原微生物如羊布氏杆菌和钩端螺旋体等,可突破此屏障,侵入机体引起感 染。 (2)分泌抑菌杀菌物质:皮肤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胃 酸等都有杀菌作用。
h
34
• 溶菌酶可破坏细菌粘肽
• 单独可裂解G+菌,在补体参与时可 破坏G-菌
h
35
溶菌酶作用
h
36
3、干扰素
干扰素是由干扰素诱导剂作用于活细胞后,由细胞产生的一种低分 子糖蛋白,能抑制多种病毒的生长和繁殖。
人干扰素
h
32
促进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
• 在病毒与相应抗体形成的复合物中加入补体,可 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 在没有抗体存在时,补体也可对病毒产生溶解灭 活作用。
h
33
2、溶菌酶
广泛存在于分泌液、组织液及白细胞中,尤其是在乳汁、唾液及吞 噬细胞溶酶体颗粒中含量较多。是一种低分子不耐热的碱性蛋白质 ,能水解G+细胞壁中黏肽的糖苷键,破坏细胞壁,水分进入,最后 细菌崩解。G-细胞壁黏肽外面还有一层脂多糖和脂蛋白,因而不受 溶菌酶影响。目前已从新鲜鸡蛋清中提取此酶,在医药上作为抗菌 剂。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9
• 旁路途径的优势:在机体内产生抗体之前即可发 挥作用,在感染早期的抗菌意义重大。
h
28
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 溶菌、溶细胞作用 • 促吞噬作用
– 免疫调理作用 – 免疫黏附作用 • 炎症介质作用 • 抗病毒作用
h
29
• 补体的溶菌作用
细胞毒
趋化
作用 返回 作用
调理
h
作用
GO30
补体的促吞噬作用
h
6
h
7
h
8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h
9
(二)固有免疫效应细胞
●吞噬细胞(PMN、Mo/Mφ) ●NK细胞 ●DC ●固有免疫样淋巴细胞( T、NKT、B-1) ●肥大细胞、嗜碱/酸性粒细胞 ●上皮细胞及其附属成分
h
1010
非特异性细胞的吞噬作用
1、吞噬细胞的种类 (1)大吞噬细胞:包括游走及固定类型的巨噬细胞和血液
及淋巴管中的单核细胞,即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2)小吞噬细胞:即血液中的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
胞。
h
11
2、 吞噬过程
• 当病原微生物或异物进入体内时,吞噬细胞受趋化因子作 用,向抗原处聚集,并通过吞噬或吞饮方式将病原微生物 或异物摄入细胞内(对细菌等较大异物,直接伸出伪足将 其吞入细胞内,形成吞噬体。对病毒等较小的异物,则胞 膜内陷,闭合形成吞饮小体)。然后吞噬体或吞饮小体向 胞浆内的溶酶体靠近,形成吞噬溶酶体。溶酶体内的溶菌 酶、过氧化氢酶等能直接杀死细菌,而水解蛋白酶等将其 进一步消化分解,最后将不能消化的残渣排出细胞外。
h
18
补体的发现
Jules Bodet (1870-1961),
Discoverer of Complement
1894 Bordet 发现绵羊抗霍 乱血清能够溶解霍乱弧菌,加 热56° C 30 min 阻止其活性; 加入新鲜非免疫血清可恢复其 活性。 Ehrlich 在同时独立发现了类 似现象,将其命名为补体 (Complement)
h
21
补体的激活
• 传统途径 • 旁路途径
h
22
传统途径
激活因子:抗原抗体复合物
h
23
• 抗体结合抗原后,暴露补体结合位点,从而结合 补体C1,使补体成为具有活性的C1。
h
24
C1激活C4
C4a C4b激活C2
C4b, 结合于 抗原表面
C2a C4b2b激 活C3
C2b,与C4b结 合形成复合物 C4b2b(C3转化酶)
返回
h
31
补 体 的 炎 症 介 质 作 用
h
32
促进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
• 在病毒与相应抗体形成的复合物中 加入补体,可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毒 的中和作用; 在没有抗体存在时,补体也可对病毒 产生溶解灭活作用。
h
33
2、溶菌酶
• 广泛存在于分泌液、组织液及白细胞中,尤其是 在乳汁、唾液及吞噬细胞溶酶体颗粒中含量较多 。是一种低分子不耐热的碱性蛋白质,能水解G+ 细胞壁中黏肽的糖苷键,破坏细胞壁,水分进入 ,最后细菌崩解。G-细胞壁黏肽外面还有一层脂 多糖和脂蛋白,因而不受溶菌酶影响。目前已从 新鲜鸡蛋清中提取此酶,在医药上作为抗菌剂。
h
34
• 溶菌酶可破坏细菌粘肽
• 单独可裂解G+菌,在补体 参与时可破坏G-菌
h
35
溶菌酶作用
h
36
3、干扰素
• 干扰素是由干扰素诱导剂作用于活细胞后,由细 胞产生的一种低分子糖蛋白,能抑制多种病毒的 生长和繁殖。
●内部屏障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皮肤黏膜的屏障功能
h
3
(一)生理屏障作用
1、皮肤黏膜的体表屏障——第一道防线 (1)机械阻挡作用:健康的皮肤黏膜、鼻毛、呼吸道和消化
道定向运动的纤毛等,都能阻挡或排除微生物。体表屏障对 大多数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但少数病原微生物如 羊布氏杆菌和钩端螺旋体等,可突破此屏障,侵入机体引起 感染。 (2)分泌抑菌杀菌物质:皮肤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 的不饱和脂肪酸、胃酸等都有杀菌作用。
第三章 免疫学基础 固有免疫与抗感染免疫
h
11
固有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先天免疫,是机体在 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能, 存在于所有的多细胞生物,是有生俱来、受遗传 控制、有种属特征的天然抵抗力。
抗感染第一道防线!
h
2
一、参与固有免疫的组分
(一)屏障结构
●皮肤黏膜屏障 物理屏障作用 化学屏障作用 生物学屏障作用
h
15
吞噬后果
• 完全应分子
●补体系统 ●溶菌酶 ●细胞因子 ●抗菌肽
防御素:4种
①静电相互作用,膜通透性增高 ②自溶酶产生、干扰DNA/蛋白质合成 ③具有致炎和趋化作用
●其他:氧自由基、NO、CRP等
h
1717
1、补体系统
• 补体是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含有的非特异性杀菌物 质。是一组具有酶原活性的血清球蛋白,可被抗原 抗体复合物或其他因素激活的酶系统,故称为补体 系统。
h
返回 19
(1)组成和性质
• 约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10%,约有30种蛋白
质 组 成 。 性 质 不 稳 定 , 对 温 度 敏 感 , 56℃
30min丧失活性。含量相对稳定。
h
20
补体的组成
补体按发现先 后顺序 分别命名为 C1~C9 (C1=C1q,C1r, C1s) ,主要有 11种成分
h
12
h
13
吞噬过程
h
14
3、吞噬结果
(1)完全吞噬:大多数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可被完全 彻底的消化或杀灭。
(2)不完全吞噬:一些病毒和兼性细胞内寄生菌(如结核 杆菌、布氏杆菌等),虽可被吞噬,但却不能被杀灭, 称为不完全吞噬。这种吞噬对微生物起了一定的保护和 扩散作用,从而降低了药物及体液杀菌因素的杀菌作用 。
C3a
C3b,与C4b2b结 合形成复合物 C4b2b3b(C5转化
酶)
h
25
C4b2b3b 裂解C5
C5a
C567结合于抗原表 C5678吸附C9,形
面,并自动吸
成C56789,形
C5b,与C6、C7结 合形成复合物
附C8,形成 C5678
成跨膜通道
C5b67
h
26
h
27
旁路途径
• 激活因子为脂多糖等 • 激活顺序为: C3 → C5 → C6 → C7 → C8 →
h
4
h
5
(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正常菌群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而且对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如口腔中的唾液 链球菌产生的过氧化氢,能抑制脑膜炎双球菌;肠道乳 酸菌产生的细菌素和酸性物质,能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 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的生长。同时,它们还可以 刺激机体产生自然抗体,对一定病原菌有抑制作用。
• 旁路途径的优势:在机体内产生抗体之前即可发 挥作用,在感染早期的抗菌意义重大。
h
28
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 溶菌、溶细胞作用 • 促吞噬作用
– 免疫调理作用 – 免疫黏附作用 • 炎症介质作用 • 抗病毒作用
h
29
• 补体的溶菌作用
细胞毒
趋化
作用 返回 作用
调理
h
作用
GO30
补体的促吞噬作用
h
6
h
7
h
8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h
9
(二)固有免疫效应细胞
●吞噬细胞(PMN、Mo/Mφ) ●NK细胞 ●DC ●固有免疫样淋巴细胞( T、NKT、B-1) ●肥大细胞、嗜碱/酸性粒细胞 ●上皮细胞及其附属成分
h
1010
非特异性细胞的吞噬作用
1、吞噬细胞的种类 (1)大吞噬细胞:包括游走及固定类型的巨噬细胞和血液
及淋巴管中的单核细胞,即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2)小吞噬细胞:即血液中的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
胞。
h
11
2、 吞噬过程
• 当病原微生物或异物进入体内时,吞噬细胞受趋化因子作 用,向抗原处聚集,并通过吞噬或吞饮方式将病原微生物 或异物摄入细胞内(对细菌等较大异物,直接伸出伪足将 其吞入细胞内,形成吞噬体。对病毒等较小的异物,则胞 膜内陷,闭合形成吞饮小体)。然后吞噬体或吞饮小体向 胞浆内的溶酶体靠近,形成吞噬溶酶体。溶酶体内的溶菌 酶、过氧化氢酶等能直接杀死细菌,而水解蛋白酶等将其 进一步消化分解,最后将不能消化的残渣排出细胞外。
h
18
补体的发现
Jules Bodet (1870-1961),
Discoverer of Complement
1894 Bordet 发现绵羊抗霍 乱血清能够溶解霍乱弧菌,加 热56° C 30 min 阻止其活性; 加入新鲜非免疫血清可恢复其 活性。 Ehrlich 在同时独立发现了类 似现象,将其命名为补体 (Complement)
h
21
补体的激活
• 传统途径 • 旁路途径
h
22
传统途径
激活因子:抗原抗体复合物
h
23
• 抗体结合抗原后,暴露补体结合位点,从而结合 补体C1,使补体成为具有活性的C1。
h
24
C1激活C4
C4a C4b激活C2
C4b, 结合于 抗原表面
C2a C4b2b激 活C3
C2b,与C4b结 合形成复合物 C4b2b(C3转化酶)
返回
h
31
补 体 的 炎 症 介 质 作 用
h
32
促进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
• 在病毒与相应抗体形成的复合物中 加入补体,可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毒 的中和作用; 在没有抗体存在时,补体也可对病毒 产生溶解灭活作用。
h
33
2、溶菌酶
• 广泛存在于分泌液、组织液及白细胞中,尤其是 在乳汁、唾液及吞噬细胞溶酶体颗粒中含量较多 。是一种低分子不耐热的碱性蛋白质,能水解G+ 细胞壁中黏肽的糖苷键,破坏细胞壁,水分进入 ,最后细菌崩解。G-细胞壁黏肽外面还有一层脂 多糖和脂蛋白,因而不受溶菌酶影响。目前已从 新鲜鸡蛋清中提取此酶,在医药上作为抗菌剂。
h
34
• 溶菌酶可破坏细菌粘肽
• 单独可裂解G+菌,在补体 参与时可破坏G-菌
h
35
溶菌酶作用
h
36
3、干扰素
• 干扰素是由干扰素诱导剂作用于活细胞后,由细 胞产生的一种低分子糖蛋白,能抑制多种病毒的 生长和繁殖。
●内部屏障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皮肤黏膜的屏障功能
h
3
(一)生理屏障作用
1、皮肤黏膜的体表屏障——第一道防线 (1)机械阻挡作用:健康的皮肤黏膜、鼻毛、呼吸道和消化
道定向运动的纤毛等,都能阻挡或排除微生物。体表屏障对 大多数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但少数病原微生物如 羊布氏杆菌和钩端螺旋体等,可突破此屏障,侵入机体引起 感染。 (2)分泌抑菌杀菌物质:皮肤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 的不饱和脂肪酸、胃酸等都有杀菌作用。
第三章 免疫学基础 固有免疫与抗感染免疫
h
11
固有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先天免疫,是机体在 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能, 存在于所有的多细胞生物,是有生俱来、受遗传 控制、有种属特征的天然抵抗力。
抗感染第一道防线!
h
2
一、参与固有免疫的组分
(一)屏障结构
●皮肤黏膜屏障 物理屏障作用 化学屏障作用 生物学屏障作用
h
15
吞噬后果
• 完全应分子
●补体系统 ●溶菌酶 ●细胞因子 ●抗菌肽
防御素:4种
①静电相互作用,膜通透性增高 ②自溶酶产生、干扰DNA/蛋白质合成 ③具有致炎和趋化作用
●其他:氧自由基、NO、CRP等
h
1717
1、补体系统
• 补体是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含有的非特异性杀菌物 质。是一组具有酶原活性的血清球蛋白,可被抗原 抗体复合物或其他因素激活的酶系统,故称为补体 系统。
h
返回 19
(1)组成和性质
• 约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10%,约有30种蛋白
质 组 成 。 性 质 不 稳 定 , 对 温 度 敏 感 , 56℃
30min丧失活性。含量相对稳定。
h
20
补体的组成
补体按发现先 后顺序 分别命名为 C1~C9 (C1=C1q,C1r, C1s) ,主要有 11种成分
h
12
h
13
吞噬过程
h
14
3、吞噬结果
(1)完全吞噬:大多数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可被完全 彻底的消化或杀灭。
(2)不完全吞噬:一些病毒和兼性细胞内寄生菌(如结核 杆菌、布氏杆菌等),虽可被吞噬,但却不能被杀灭, 称为不完全吞噬。这种吞噬对微生物起了一定的保护和 扩散作用,从而降低了药物及体液杀菌因素的杀菌作用 。
C3a
C3b,与C4b2b结 合形成复合物 C4b2b3b(C5转化
酶)
h
25
C4b2b3b 裂解C5
C5a
C567结合于抗原表 C5678吸附C9,形
面,并自动吸
成C56789,形
C5b,与C6、C7结 合形成复合物
附C8,形成 C5678
成跨膜通道
C5b67
h
26
h
27
旁路途径
• 激活因子为脂多糖等 • 激活顺序为: C3 → C5 → C6 → C7 → C8 →
h
4
h
5
(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正常菌群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而且对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如口腔中的唾液 链球菌产生的过氧化氢,能抑制脑膜炎双球菌;肠道乳 酸菌产生的细菌素和酸性物质,能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 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的生长。同时,它们还可以 刺激机体产生自然抗体,对一定病原菌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