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宴说课稿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案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全文;(2)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李白及唐代宴会文化的相关知识;(3)分析并欣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章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背诵,体会文章的音乐美和节奏感;(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白对自然美景和兄弟情谊的热爱;(2)体会李白乐观、放纵的生活态度和追求自由的精神;(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整体结构及主要内容;2. 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3. 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某些生僻词汇和古汉语用法;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3. 对李白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2. 相关参考资料;3. 课堂讨论分组;4. 朗读和背诵的音频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文章背景及作者李白;(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大意;(2)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朗读与背诵(1)分组朗读文章,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2)选取优秀背诵视频或音频进行欣赏和学习;(3)鼓励学生大胆上台背诵,给予表扬和鼓励。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强调背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6. 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李白的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3)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唐代宴会文化。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李白的《将进酒》、《庐山谣》等其他诗作,分析其写作风格和主题思想的异同;2. 讨论李白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 引导学生关注古典文学中的自然描写和人文情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说课稿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说课稿(总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说课稿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二语文组赖茂招一、说教材与学情《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的一篇宴集序,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却完整地记叙了宴游之事,并在欣赏风月的同时,发出哲理的深思,让我们体会到了宇宙的浩渺,生命的短暂。
对于李白,作为高二的学生已有初步了解,关于文言知识,学生也有一定量的积累,因此在本篇课文并不费笔墨介绍李白,而是从这篇课文体会李白豪放飘逸的文风。
二、说教学重难点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感受其高超的艺术魅力,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三、学法与教法为突破这两个重难点,我采用诵读法和比较法,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拓展学生的视野。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并解题,提醒学生注意“从”的意思,从题目引出“序”的文学常识。
(二)、录音范读读以正字音,为学生扫除理解课文的障碍,初步感悟课文内容。
(三)、自由朗读,注意文中句式多变,长短相间,并结合注释,把握文意。
圈点勾画,简单翻译课文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有感情的齐读,把握文章感情基调。
(五)、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宴会气氛的一个字,由此引出“乐”锻炼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思考作者在这次宴会上感受了那些乐事从中表达了什么情感思考诗人为何与诸从弟夜宴在学生回答这三个问题时,提醒学生注意文中典故出处。
在回答诗人为何与诸从弟夜宴这一问时,适时穿插翻译,由学生翻译“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这三句,为学生扫除理解的障碍,同时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六)、明确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先以议论的表现手法叙写夜宴的原因,再以记叙的文笔叙说夜宴的经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七)、齐读文章巩固此课所学内容,并感受李白文章高超的艺术魅力,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简洁教案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简洁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古人宴会文化的魅力。
2. 引发学生对《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古人宴会文化的背景及特点。
2. 简述《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作者吴均及其文学地位。
3.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展示古人宴会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人宴会的氛围。
2. 讲述:教师生动讲述古人宴会文化的魅力,引发学生兴趣。
3.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古人宴会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作者吴均及其文学地位。
2. 让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为深入理解作品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 作者吴均的生平介绍及其文学成就。
2.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创作的背景及意义。
教学方法:1. 讲述:教师详细讲述吴均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展示:展示《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创作背景图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
3.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创作的背景对作品内容的影响。
第三章:作品内容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作品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逐段讲解作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 分析作品中的精彩词句和表达技巧。
教学方法:1. 讲述:教师详细讲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中的词句和表达技巧。
2. 互动: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作品中的精彩之处。
3.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内容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第四章:作品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主题。
2. 培养学生对古人情感表达方式的欣赏。
教学内容:1. 分析作品中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2. 探讨作品中古人情感表达的特点。
教学方法:1. 讲述:教师引导students to delve into the theme of the article andanalyze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s of the ancients.2. 互动: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说课课件
四、品读赏语艺,悟情感 请一学生示范朗读。
1、
说明:通过一学生的示范朗读与师生的评价,总结 朗读方法,提升朗读能力,从而落实能力目标2.2。
2、 男女分角色朗读
在教师的指导与方法总结后,男女分角色朗读,进一步 体会作者情感;以红字字体标注对偶部分,以此引领学生体 味语言对偶的韵律美,从而进一步了解骈文文体特征;落实 知识目标1.3与检测能力目标2.2。
温馨提示:鉴赏炼字的一般的思维过程与表述方式: 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字) 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想象,描述画面。 (述境) 第三,分析该字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突出了事物的什么 特点,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析效果) 鉴赏示例(改动三分析): “烟景”比“美景”好(摆出观点)。 “烟”有“烟雾”之意,此处指如烟般的景色。(释字) “景”前着一“烟”,写出了春天地气上升,形成袅袅轻 烟弥漫于空气中,给自然景物披上一层轻纱的美的景象。 (述境) “烟”字写出春天朦胧迷离,如梦似幻的意境,写尽春天 的美。(析效果)
B、说出下列红色字词的词类活用情况
(1)秉烛夜游 (3)高谈转清 (5)不有佳咏 (2)独惭康乐 (4)飞羽觞而醉月
C、体会句式、理解“而”“以”用法并翻译句子: (1)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2)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三、精读理思路,析内容
1、找“文眼”。
2、为何“宴”?
3、怎样“宴”?
3、 “山寨版”PK“原版”
对比改动之处,你认为改后的句子与李白的原 句相比,哪句好,说说你的理由? 改动一:原文的“浮生若梦”改为“人生如梦”。 改动二:原文的“阳春”改为“春天”。 改动三:原文的“烟景”改为“美景”。 改动四:原文的“坐花”改为“坐草”。 改动五:原文的“飞羽觞”改为“传羽觞”。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集体备课教案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和文言文语法结构。
分析并解读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表达。
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导入:介绍作者和文章背景,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生词讲解:解释文中的生僻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文本分析: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意境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对生词、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进行讲解和解读。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的具体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文中的重点词汇和修辞手法,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纸质教材: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和笔记。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文学作品,帮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深入学习。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安排3.1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作者和文章背景,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生词讲解:解释文中的生僻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文本分析: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意境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进行反馈和指导。
3.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导入和生词讲解第二课时:文本分析和主题探讨第三课时:总结与反思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意见,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精选8篇)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精选8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利用课本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以及蕴含的诗人情怀。
3、深入赏析,真切感受本文高超的艺术魅力。
【重点、难点】1、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感受其高超的艺术魅力。
2、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刚刚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常德的桃花源,很多同学都去过吧!桃花盛开的美景是世人所共赏的,一千多年前的李白就曾在自己开满桃花的庭院中大宴宾客。
今天让我们去感受一下,李白和他的堂弟们的这一次“夜宴”诗情。
请大家把赏析课本翻到110页。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1.首先,请大家听朗读录音。
2.请大家齐读课文,感受文章。
3.疏通文意。
要想把文章真正地读好,还必须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内容,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对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理清文章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找出来,跟同学讨论解决。
如果还有疑问我们就共同探讨。
下面按照这样的步骤:分组——讨论——质疑释疑——提问解答。
①通假字: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②古今异义: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古义,大自然。
今义:大的块头文章:古义,错杂的色彩。
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群季俊秀(古义,弟弟。
今义,季节)③词类活用: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动词作名词,诗歌)、幽赏未已(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4.文言句式①判断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②状语后置:阳春召我以烟景5.文中典故:①浮生若梦,为欢几何?②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春夜宴教学文档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导入师生齐背李白诗歌《将进酒》。
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借酒抒情,挥洒个淋漓尽致。
饮酒赋诗,自古是文人一大乐事。
这篇散文,洋溢着诗情画意,像一首优美的诗,长期以来,脍炙人口。
明代大画家仇英还把它转化为视觉形象,绘成图画,流传至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聚会的场所,一起来品读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二、解题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
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花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三、文体常识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宴集序(《兰亭集序》)。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滕王阁序》等。
五、本文的几个典故的运用。
本文用典颇多,分析文中典故的运用,意在帮助沉重了解一些常见典故的来源以及其中的含义,以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基本的文化素养。
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又《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的是: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
2、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惠连,指谢惠连(397?-433),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
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爱赏。
世称小谢。
谢灵运(385-433),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
是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
这几句是李白夸奖自己的堂弟才能杰出,各个都像谢惠连;而自己作诗却赶不上谢灵运。
3、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西晋石崇,官至卫尉卿。
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
曾在洛阳金谷涧中宴客赋诗,他写有《金谷诗序》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
或不能乾,罚酒三斗。
”李白所说的“金谷酒数”,即三斗。
六、研读课文:1、白天可以“宴”,作者为什么要“夜宴”呢?参考:因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所以要及时行乐,连夜间都不肯放过。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说课稿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文章是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于桃花园时所作,以清新俊逸的笔调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快心情。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不仅展现了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有助于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怀,提升文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
但对于李白的作品,学生往往只关注其豪放飘逸的风格,而对其作品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和深刻哲理理解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在文言文的翻译和鉴赏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能准确流畅地翻译全文。
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韵律之美和情感之真。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李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积极人生态度。
领悟文中珍惜时光、及时行乐的思想内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欣赏文章的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所表达的人生感慨。
探究李白在宴饮欢乐背后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理解文意,体会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春夜宴详案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2、比较阅读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这篇小短文。
2、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及文言虚词的含义。
3、体味本文诗意的语言。
教学难点:作者文中体现出来的及时行乐的思想。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语师生齐背李白诗歌《将进酒》。
《将进酒》是一首劝酒诗,而《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是一篇劝诗之文,饮酒赋诗,自古是文人一大乐事。
《春夜宴》这篇散文,洋溢着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雅兴逸致,像一首优美的诗,长期以来,脍炙人口。
明代大画家仇英还把它转化为视觉形象,绘成图画,流传至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聚会的场所,一起来品读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二、解题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
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花园宴请各位堂弟,众人即席赋诗,记乐事,抒雅怀,汇成一集,李白当仁不让,为之作序。
三、文体常识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宴集序(《兰亭集序》)。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滕王阁序》等。
四、熟读成诵,整体感知,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投影文中的重点字词)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提示,我们把这三个字拿去,比如“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去掉“夫”,剩下的就是一个整句。
去掉“而“剩下的就是一个整句,但“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是一个散句。
接着把“况”拿了,又是一个整句。
所以由于有这三个词和“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这一句话,我们就称开头部分的句式为“散句为主,散中有整”。
(对偶,对比,排比)好,我们请同学把这一段逐句翻译一下。
《春夜宴桃李园序》教案
《春夜宴桃李园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春夜宴桃李园序》的内容。
(2)掌握文中常用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了解作者魏晋时期的背景和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春夜宴桃李园序》的背景和文化特点。
2. 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式的解释与运用。
3. 对文本内容的深入解读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文中部分生僻词汇的理解。
2. 文言文句式的运用。
3. 对文本深层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魏晋时期的背景,激发学生对《春夜宴桃李园序》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文本,探讨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疑问,提炼文本精华。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春夜宴桃李园序》。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句子为例,讲解文言文句式和词汇。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比较法,将《春夜宴桃李园序》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对比,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春夜宴桃李园序》的背诵情况。
2.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探讨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3. 分析文言文句式,以具体句子为例,讲解句式的构成和用法。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案李白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案李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李白的思想感情。
(3)分析李白在文中的表现手法,了解其文学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白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李白的思想感情。
3. 分析李白在文中的表现手法,了解其文学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句式的理解。
2. 李白文学特点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讲解所需的PPT、教案等教学资源。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查阅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白及其作品《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课文的背景知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课文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分析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领会李白的思想感情。
5. 欣赏与鉴赏(1)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李白的文学风格。
(2)教师分析李白的文学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文学。
6.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李白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7.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语文选修《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说课稿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说课稿一、本诗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特点: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这篇课文是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
从选修课本标题可以看出,学生在这一阶段对诗歌的学习不能仅限于读懂而要鉴赏,本选修课本第六单元标题为“文无定格、贵在鲜活”,在“鉴赏指导”中明确要求欣赏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1.感受生活气息2.感受其中的情趣3.欣赏文章的摆脱拘束,务去陈言。
通观这篇文章,虽然是一篇散文,但是可以作为一篇诗歌来欣赏。
这便体现了“文物定格、贵在鲜活”的章节特色。
二、学生情况分析:1,通过高二前期第四、第五散文单元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学生的文体意识明显增强。
2,学习这类作品,我们要从中获得审美的乐趣,还要学会作者自由自在的写法,从而减轻写作时受约束的心理和畏难情绪。
三、教学目标:1、了解“序”这种文体及其常识、范例;2、熟读成诵(有感情、注意骈文的声调美),并积累基本文言词句;3、学会鉴赏、品味言语透射出的风采神韵;4、从各种角度(李白身世性格等)出发把握序文不落俗套的主旨,体会字里行间李白的情感;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朗读成诵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
在和学生共同鉴赏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带着问题读这些方式使学生在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在突破学习目标的鉴赏中力图结合时代背景体会情感、感受形象。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这些方式使学生动口动脑。
教学手段是多媒体。
五、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是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根本途径,因此本节教学也十分注重学法的渗透:1通过强调朗读加强学生读的意识,尤其是散文这一体裁。
2李白其人及其散文学生略知一二,通过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加深学生对诗人的了解和对作品的理解六、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老师现在给你们每人一个风景秀丽、芳香四溢的桃花园(板书),你们要吗?(要的人举手)嗯,肯定要,谁还不想贪点小便宜……那么你们会用这个“桃花园”干什么呢?(示意,提示:举手回答,老师总结)…其实不仅是你们,在历史上也有很多美丽的故事和这个“桃花园”有关,比如说陶渊明没有实现的乌托邦理想、才子佳人暧昧缠绵的幽会,而且还有家喻户晓的英雄故事“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等等……可见古往今来有很多故事都在这个“桃花园”中发生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序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看看我们的谪仙人、诗仙李白在春夜的“桃花园”中做了何事、面对短促的人生发了什么感想。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上课详细教案
李白其人: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 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
最高雅: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最得意: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最失意: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最愁苦: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最霉气: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二、翻译三个句子 (1)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人生漂浮不定,好似梦幻一般,欢乐的日 子能有多少呢?
(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何况清明温和的春天用秀美的景色来召引我们, 大自然把锦绣风光提供给我们。
(3)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摆出丰盛美好的宴席而坐赏名花;
酒杯频传,醉倒在月光下。
万物之逆旅也
(的)
会桃花之芳园 (补助音节,不译)
文言句式 判断句 比喻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状语后置 阳春召我以烟景 大块假我以文章
拟 人
文言典故
1、金谷酒数
晋代石崇,官至 卫尉卿。豪富甲天下, 生活极端奢侈。有金 谷园,曾与友人宴饮 其中,作《金谷诗 序》:“遂各赋诗, 以叙中怀。或不能者, 罚酒三斗。”
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 叔称从伯叔。从弟就是堂弟或族弟的意思。 但唐代风气喜联宗,凡同姓即结为兄弟叔侄 等,所谓从弟未必真有血缘关系。
二、解 题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春 夜
*时间 : 诗人与从弟 *人物 : 宴饮 *事件: 桃李园 *地点: * 序:一种文体,本文属宴集序。 题意: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李园宴请各位堂弟所 作的序文。
高中语文教案: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高中语文教案: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分析《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内容和意义。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意思和背景。
2. 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 分析诗词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1. 理解文章中的诗词及其修辞手法。
2. 分析作者的情感和主题,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
教学准备:
1. 复印《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课文材料。
2. 准备相关的注释和解读材料。
3. 准备课堂活动和讨论的题目。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背景,并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这篇乐府诗的名字。
Step 2:阅读和理解(15分钟)
教师让学生阅读《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并指导学生理解诗词的表达和主题。
教师可以适当讲解一些生字和词语的意思,并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情感和主题。
Step 3: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
1. 作者通过描述桃花园的景象,表达了哪些情感?
2. 作者想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3. 诗中有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
Step 4:展示和总结(15分钟)
请学生代表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和点评。
教师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和解读,以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春夜宴桃花园序》说课稿
《春夜宴桃花园序》说课稿《春夜宴桃花园序》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课是长春版教材八年级(上)第20课《传序书箴四篇》中的一篇,《春夜宴桃花园序》说课稿本序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地点在今陆兆山桃花岩。
从弟即堂弟,。
文章记述了李白与他的堂弟们相聚在桃花园中,饮酒赋诗,畅叙天伦的情景,虽有“浮生若梦”等颓废之语,但主要是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
2、教学目标(1) 掌握“逆旅,阳春,烟景,大块”等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了解有关“序”这种文体的基本常识。
(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经历与性格特点来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3)背诵课文,培养语感。
(4)体会李白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积极进取的热情。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对作者感情变化的把握,以及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理解和掌握,背诵全文,是本文教学重点在指导朗读时,师说:“请各位导演仔细地读读剧本。
”就是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将自身置于剧本之中,找到做导演的感觉。
指导学生找出体现主人公特点的有关词句,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
课文三、四自然段作者的感情由乐到痛到悲,对人的生死这一问题的议论富有哲理性,学生由于经历浅,多数未经历过生死,对其中表达的生死观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将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和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蕴含的积极情绪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两课时,采用诵读法、点拨法进行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经历探索性质的过程,因此,在性质的推导过程,采用让学生尝试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交流,讨论,发现性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1、诵读法。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案李白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案李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李白及其作品《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的背景,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并理解其诗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提高学生解读古诗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李白的豪放洒脱,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的诗意,把握李白的思想特点和创作风格。
2. 学会分析古诗词的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提高解读古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白及其作品《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点拨诗歌的关键。
5. 练习与拓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2. 分析《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的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写一篇短文。
3. 收集其他李白的诗作,进行欣赏和分析,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对《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的朗读、背诵情况,以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在分析诗歌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进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李白诗歌的态度和兴趣,以及他们在欣赏和分析诗歌时的情感体验。
七、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反馈。
春夜宴讲课用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李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关键字词句,疏通文意2.通过诵读,体会文中的情感二、过程与方法:诵读法;比较法;讨论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及时行乐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一、导入:饮酒赋诗,自古是文人的一大乐事。
人说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
又说七雅为琴棋书画诗酒花,七俗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三国时的郑泉临死前要求将其尸体埋在陶瓷作坊旁,说:“以后我的尸体真成了土,土又可被陶瓷作坊做成酒壶,人生快意莫过于此!”西晋刘伶乘坐马车,酣饮不休,且备锄头于车上,对马车夫说:“死则葬我。
”那么李白呢,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品味李白的酒中诗。
二、文体:序,文体的一种。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既然是一篇序文,当然要交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件、为何作序。
可由于文章篇幅短小,作者就把时间(春夜)、地点(桃李园)、人物(作者与诸从弟)、事件(宴饮)等都在题目中一起交待了。
三、作序原因是什么?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准句读把握节奏体会情感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古今异义:大块假我以文章:1、大块:(古)大自然(今)肥胖;身材高大魁梧的人。
2、文章:(古)锦绣山河(今)连缀成篇,具有一定结构、内容的文字。
为欢几何:几何:(古)多少(今)数学的一门科目。
词类活用1、飞羽觞而醉月(飞,使动用法,使……飞动)2、秉烛夜游(夜,名—状,在夜里。
)3、高谈转清(清,形—名,清新的话题。
)4、如诗不成(诗,名---动,写诗)一词多义:以:①良有以也。
(原因,名词)②开琼筵以坐花(用来;来。
连词)③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用,介词)之:①万物之逆旅也(的)②会桃花之芳园(补助音节,不译)成语金谷酒数:罚酒三斗的隐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说课稿
我的说课内容是《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六个部分进行设计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这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六单元“自主欣赏”的第二篇课文,重在品味古代散文文气鲜活之特征。
本文是一篇记宴游的小序。
文章虽然只有一百二十多字,但却比较全面地记叙了游赏缘由、游赏过程、自然景物、同游人及其思想情绪,文字凝练,结构紧凑,一气呵成,意绪贯通。
古人在记宴游类的散文中大多充满着对宇宙人生的感慨寄托,而李白独特的个性气质更使这篇文章文短韵长。
(二)、教学目标
我将用一课时对该课文进行教学。
根据单元要求,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1)、疏通文意,理解“逆旅、浮生若梦、良有以也、文章、
序、季”等关键字词。
(2)、了解本文运用的典故,如“逆旅、浮生若梦、秉烛夜
游、文章、惠连、康乐、金谷酒数”,鉴赏本文的艺术
特色。
2、过程与方法:诵读:把握节奏和语气,领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精读:梳理文意,鉴赏本文的艺术特色。
研读:比较阅读同类文章,分析情感基调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体味李白豁达的胸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三)教学重难点
“整体阅读,以语言品味、情感感悟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本文是文言文,高二学生理解稍有障碍,但可以通过点拨不常见的词汇来解决。
“浮生若梦”前后情绪变化较大,对于高二学生是个较难理解的地方。
因此,我将教学重难点设置为: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
品味文章中的语言特征及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浮生若梦”前后的情绪对比,领悟李白独特的精神风貌。
二、说学情
在前面几个必修模块的古诗文积累和练习之上,学生可以自主阅读较为浅显的古代散文,因此此篇散文字词知识方面只需重点提示几个不太常见的词语。
学生接触的李白诗文较多,对其个性已有充分把握,因此比较容易理解本文的情感。
三、说教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学情特征,我将采用以下教法:
诵读法、合作讨论法
四、说学法
根据学情及教法,应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主动发现思考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共享成果。
联系实际法:通过切身体会,有感而发,并且付诸实践。
五、说教学程序
我设计了五个环节对该课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说到“序”你们能想到哪些文章?
你们还记得这些序的种类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李白写的一篇宴集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这样导入设计旨在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引导学生回忆从前学过的宴集序,为两种宴集序的比较做铺垫。
)
(二)、整体感知,精讨蓄势(15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因此,我将本环节设置如下:
1、学生通过齐读课文,对本文有整体的感觉。
2、教师解题:题目包含哪些信息,让学生从题目入手来把握全文的大致内容。
3、《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翻译,同时思考:文章大致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说的是什么?讨论结束后教师先对一些难解字词进行点拨并且强调重点词汇,之后,教师请几个小组的代表来翻译,并且回答刚才提的几个问题。
先提问一个学生回答文章为两个个层次。
再提问两个学生分别翻译两个层次,在翻译的同时回答每个层次分别说了什么。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疏通文意,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和条理,为品味文章的语言、情感打下基础,并且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不脱离文本。
)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是阅读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
因此,我将本环节设置如下: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 “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
让学生回忆李白的背景、诗风等等,在此基础上再一次朗读,要求读出豪放飘逸的感觉,同时注意停顿、节奏等。
2、引导学生找出文章朗朗上口的原因
3、《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
再一次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赏析这篇文章。
再由教师提问学生,并加以点拨指导。
由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本文的艺术特色:句式变化错落、多处用典、语言凝练。
(本环节主要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通过本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品味到文章的语言美,
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
(四)、深入探究,体悟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 因此,我将本环节设置如下:
利用课后“探究·讨论”的第二题,“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让学生体会到前后情感的转换以及从中反映出的李白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由此联系到学生的生活中,遇到困境或是遗憾时,应有的反应。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传递给他们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五)、新旧对比,赏析拓展
布置作业:将《兰亭集序》和《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这两篇宴集序进行对比,写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思考:导致二者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同时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比,可以加深学生对两个部分内容的理解。
)
六、板书设计
宴 由
人生短暂
春光召唤
乐 主客咏歌 高论清谈 观花赏月 作诗罚酒
语言美 句式多变 多处用典 语言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