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患者营养支持指南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

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
术前 常存 在 不 同程 度 的营 养 不 足 , 后 较长 时 间 的 术 禁 食 对 营养 状 态 的 改 善 更 加 不 利 。 2 0 年 6 一 06 月 20 年 6 , 院 应 用 中西 医结 合 方 法 围手 术 期 患 09 月 我
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 取得显著疗效 , 现报道如下 , 3 例 , 3 例 ; . 1 8 男 8 女 0 年 龄 4~8 , 4 7 岁 平均 5 岁 。患者包括 胃溃疡 5 , 6 例 十 二指 肠球 部 溃 疡 3 , 例 胃癌 3 例 , 头 癌 1 例 , 管 2 胰 8 胆 癌9 , 例 十二指肠癌 1 , 例 均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 肿
( 收稿 :0 9 1 — 6 修 回:0 0 0 — 2 20— 2 2 21— 3 2 )
( 责任 编 辑 秦 鸣放 )
本组除3 例外 , 其余均放置腹腔引流管 , 4 因为 有 例 引流管的放置使相应并 发症得到 了及 时恰 当的处 理 , 出现 严 重后 果 。 未 应用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管结石嵌顿要严格掌
中西 医结合 围手术期肠 内营养支 持
刘旭 东 , 丁守成 , 晓 明 王
摘 要 目的 : 评价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 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 8 将6
例 患者随机分为研 究组和 对照组。两组 患者均于术前 3d 术后 2 起给 予肠 内营养支持 至术后 第7d研 究组 同时予以加 味 、 4h ,
d5 L 滴 速 6 ~ 0 m /) 第 4 d 始 50 20 m ( 0 8 【h , 开 0— 1 0 E 滴速 10 10m /) 0m ( 0 0 5 L 。患者排气排便后 , h 瑞 素改 口服持续 至术后第 7d 研 究组患者 在术 。 前、 术后同时给予加味四君子汤( 1 , 人参 0g茯苓 1 , 0g

麻醉科围手术期病人营养支持方法

麻醉科围手术期病人营养支持方法

麻醉科围手术期病人营养支持方法【麻醉科围手术期病人营养支持方法】在麻醉科的工作中,围手术期是一个关键的阶段,病人的恢复和康复与其密切相关。

而病人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依赖麻醉药物,身体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力,营养支持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麻醉科围手术期病人营养支持方法。

I. 营养评估在进行围手术期病人的营养支持前,首先需要进行营养评估。

通过对病人的身体状况、营养状况和手术类型的评估,可以为后续的营养支持制定个体化的方案。

1. 身高体重指数(BMI)和体脂率的测定:BMI和体脂率可以客观反映病人的肥胖程度和组织脂肪含量,有助于判断病人所属的营养状态。

2. 皮褶厚度的测定:皮褶厚度可以反映脂肪储备的情况,是评估病人体重和体脂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3. 血清蛋白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淀粉酶,是评估病人蛋白质代谢和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

II. 术前准备1. 填补术前营养空窗期:在手术前尽量减少营养空窗时间的存在,以防止病人术前消瘦和营养不良的情况。

2. 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调整术前饮食结构,保证病人获得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鼓励摄入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等。

3. 补充微量元素:根据术前的血清检测结果,积极补充病人所缺乏的微量元素,如维生素C、锌等。

这些元素对病人免疫功能的提升和创伤愈合有着积极的影响。

III.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1. 非胃肠道营养支持:对于无法通过胃肠道摄入营养的病人,可采用经静脉输注的方式提供营养支持。

常用的非胃肠道营养支持方法有:肠内营养途径、静脉总营养(TPN)等。

2. 胃肠道营养支持:对于能够耐受胃肠道摄入的病人,鼓励及早进食。

术后早期可通过胃管或肠管提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和全流质饮食。

3. 蛋白质补充:手术创伤后,体内蛋白质分解加速,需要增加蛋白质的补充,以维持正氮平衡。

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奶制品、鱼类、豆制品等,有助于促进创伤愈合和提高免疫功能。

围手术期应该如何进行营养支持?

围手术期应该如何进行营养支持?

围手术期应该如何进行营养支持?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手术的创伤可以引起机体一系列内分泌和代谢变化,导致机体营养物质消耗增加、营养状况水平下降、免疫功能受损。

手术前期体内足够的营养储备、手术期间病人对手术创伤和麻醉的耐受力以及手术后期营养素的适量补充都是影响病人术后恢复状况的决定因素。

围手术期营养能够提高病人抵抗力,减少并发症,促进手术病人伤口愈合和痊愈,降低营养不良病人的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外科手术患者应在入院24小时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BMI(体质指数)是可以用来判断患者体重是否正常的指标,BMI的计算是患者体重(kg)除以身高平方(m)2。

我国成人正常的BMI应在18.5~23.9 kg/m2之间。

术前还可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进行全面的营养风险筛查。

具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应由临床营养医师进一步进行术前营养评估,评价指标包括膳食调查、人体测量、生化检查、临床检查和综合评价。

有营养风险或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前营养支持治疗时间一般为7~10 天,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营养支持,以改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鼓励患者平衡膳食,好好吃饭。

这是所有需要营养干预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营养教育包括营养咨询、饮食指导及饮食调整。

在详细了解患者营养不良严重程度、类别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个体化的营养宣教、饮食指导及饮食调整建议,如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进餐频次,优化食物加工制作等。

当自然进食不能满足机体营养需要时,首先应该选择“口服营养补充”。

即在自然饮食的基础上经口摄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补充日常饮食的不足。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包括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非全营养配方食品。

胰腺疾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胰腺疾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特点
, 易吸收 , 无渣
用于胃肠功能低下(如胰腺炎、短肠综合症,炎性肠道疾病)
非要素膳
? 用于胃肠功能较好 膳食纤维制剂 , 优选
组件膳
? ? ? ? ?
以弥补完全膳食对个体 差异的不足
特殊膳
EN输注方法
①间歇推注法
注射器缓慢推注,速度≤30 ml/min 用于能够活动或者不想连续用营养喂养泵的病人
②间歇滴注法
24 h循环滴注,有间歇休息期,有较大活动度
③夜间输注法
只在晚上不输注营养液,补充经口摄入不足
④连续输注法
不间断输注 胃肠反应小,效果好,适用于最初EN病人
病人耐受EN逐渐改为间歇推注和间歇滴注
利于使胃肠道间断休息6~8 h 利于恢复胃液酸碱状态及维持正常的上消化道菌群
预防EN并发症
记录
营养液加温器摆放位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N 液在输注过程中的加温效果受三个因素的影响: 一是恒温器夹持在输注管上的位置, 二是EN 液的输注速度, 三是环境温度和营养液温度。 为了确保输入病人体内液体的温度是安全的, 无论有无精确 的液体测温仪器测温, 在使用输液恒温器加温时,都需将加 温后的液体滴于手腕内则皮肤上,感觉与自己体温相近, 方 可连接到病人的喂养管上进行输注,防止温度过高造成病人 胃肠道黏膜的损伤,温度过低则达不到效果。此外,由于恒 温器加热区局部温度较高( 50℃ 左右) , 使用时需保证散热, 加热区外部不加包裹物; 使用时加热区也不得紧贴病人皮肤, 需用软布垫相隔,防止烫伤病人
加热位置:离胃管接头15cm处
肠外营养
[适应症] • 营养不良 • 胃肠道功能障碍 • 不能经胃肠道摄食或摄入不足 • 高分解代谢状态 • 抗肿瘤治疗期间 • [禁忌证] • 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 出凝血功能紊乱 • 休克

围术期患者营养支持指南

围术期患者营养支持指南

成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指南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自2006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制定《临床诊疗指南:肠内肠外营养学分册》至今已有10年,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的临床营养实践,我们按照当今国际上指南制定的标准流程,根据发表的文献,参考各国和国际性营养学会的相关指南,综合专家意见和临床经验进行回顾和分析,并广泛征求意见,多次组织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本指南。

指南制定方法学本指南主要采用德国医学科学委员会、苏格兰学院指南协作网及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所提供的分级系统,并根据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做出评定[1]。

证据级别主要由研究的数量和类型决定,用来评判相关证据的质量和效果的确定性,等级从“高”到“极低”,最高证据质量来源于多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所产生的一致结果和Meta分析结果(表1)[2]。

表1?《成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指南》采用的证据分级证据级别定义研究类型高我们非常确信真实的效应值接近效应估计无限制、一致性好、精确、可直接应用、无发表偏倚的RCT;效应量很大的观察性研究中对效应估计值我们有中等程度信心:真实值有可能接近估计值,但仍存在二者大不相同的可能性有严重限制、结果严重不一致、精确度严重不足、部分不能直接应用、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的RCT;有剂量反应、效应量大的观察性研究低我们对效应估值的确信程度有限:真实值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有极其严重限制、结果极其严重不一致、精确度极其严重不足、大部分不能直接应用、很有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的RCT;观察性研究极低我们对效应估计值几乎没有信心:真实值很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有非常严重限制、结果非常严重不一致的RCT;结果不一致的观察性研究;非系统的观察性研究(病例系列研究、病例报告)注:RCT为随机对照试验根据PICO系统构建合适的临床问题,通过相应的关键词进行系统文献检索,文献搜索资源中,一级文献数据库包括MEDLINE、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二级文献数据库包括Cochrane?Database?of?Systemic?Reviews、the?National?Guideline?Clearinghouse,再利用Google学术搜索进行搜索(含电子出版物),搜索时间截至2016年3月29日。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5)住院时间长,花费多,死亡率亦高
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1)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2)提高对手术的耐受能力
(3)减少术后并发症 (4)提高康复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因此,对营养不良病人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是有必要的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目的
临床诊疗指南-肠内肠外营养分册(2008)— 中华医学会
营养风险筛查
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
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推荐剂量
临床诊疗指南-肠内肠外营养分册(2008)— 中华医学会
我院现有的肠外营养制剂
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的输注方式与输注途径
输注方式 不推荐各营养素成分单瓶输注; 氨基酸应与热量同时输注,以提高利用; 推荐使用“全合一”的肠外营养输注方式。 输注途径 短期肠外营养支持(10 ~ 14天)优先选择外周静脉输注; 中心静脉输注适用于肠外营养支持时间预计大于2周的患者; 肠外营养液渗透压高(>850mOsm/L )、pH高(>5.2),以及 不能耐受外周静脉途径的也应选择中心静脉。
如果没有特殊代谢限制的话,推荐选用所含氨基酸种类完整的平衡氨 基酸溶液;对特殊疾病的患者,应根据其疾病与代谢特点选择合适的
氨基酸溶液。肝病应增加支链氨基酸,肾功能不良则以提供必需氨基
酸为主。 谷氨酰胺:推荐对围手术期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使用谷氨酰胺,
使用量不应超过全部氨基酸的20%。
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

根据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和患者分解代谢的严重程度估算 大多数患者热卡需要量为:20~30kcal/(kg·d)
临床肠内肠外营养操作指南—中华医学会(2006)
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
热量供给
肠外营养支持强调双能量来源,即热量必须由糖和脂肪一起提供。

外科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疗法

外科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疗法
临床实践指南的完善
进一步完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疗法的临床实践指南,提高其
实践应用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肿瘤患者
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减退,需 要特别关注其营养需求,提供易于消 化吸收的食物。
肿瘤患者需要高蛋白、高热量、高维 生素的食物,以增强其免疫力,提高 治疗效果。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糖分摄入,提供 低糖、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以满 足其营养需求。
03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疗法的实施
肠外营养支持
05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疗法的挑战与展望
营养支持疗法的并发症
感染
营养液的输注过程中可能出现感染,尤其是中心 静脉营养支持。
代谢紊乱
过度或不足的营养摄入可能导致代谢紊乱,如高 血糖、低血糖、高血脂等。
肠道功能失调
长期肠外营养支持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和肠道 黏膜萎缩。
营养支持疗法的成本与效益
成本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疗法的成本较高, 包括营养液、输注设备、护理等方面 的费用。
减少消化系统并发症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疗法能够保护消化道黏膜,减少消化道并发症的 发生率,如胃瘫、腹泻等。
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提高生活质量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改善 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使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 和家庭。
减轻家庭负担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疗法能够缩短 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家庭的经 济负担和护理负担。
术后营养需求
术后代谢变化
手术后,患者会出现代谢 变化,需要补充足够的能 量和蛋白质以满足术后恢 复的需求。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 水电解质失衡的情况,需 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

外科手术中的围术期营养支持

外科手术中的围术期营养支持

外科手术中的围术期营养支持手术是治疗和改善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外科手术中,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这一整个过程被称为围术期。

围术期的管理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其中,营养支持在围手术期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外科手术中围术期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实施。

一、围术期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在外科手术中,患者的身体将受到一定的创伤,代谢率和能量消耗将大大增加。

因此,围术期的营养支持对于维持患者的营养平衡、促进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至关重要。

1. 保持营养平衡:手术前和围术期的卧床休息会导致肌肉蛋白分解,而手术本身也需要大量能量。

因此,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减少营养不良的风险。

2. 促进伤口愈合:手术后的伤口愈合是成功康复的关键。

营养素如蛋白质在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足够的蛋白质摄入可以增加伤口愈合速度,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3. 减少并发症:围术期的营养支持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

适当的营养补充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同时,保持恰当的水电解质平衡也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至关重要。

二、围术期营养支持的具体实施1. 手术前的营养准备:手术前的病患应获得适当的营养支持,以减少手术后营养不良的风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进行营养补充。

口服摄入通常是首选,但对于无法口服的患者,可考虑经胃管、肠外营养等方式。

2. 手术中的营养管理:在手术中,患者无法口服,因此根据手术的时间长短和患者具体情况,可以通过静脉输液或肠外营养等方式,维持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3. 手术后的营养调理:手术后的围术期是最关键的阶段,患者需要尽早地恢复正常的饮食和活动。

根据手术的性质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合适的能量和营养摄入,并逐渐过渡到正常的饮食模式。

三、围术期营养支持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营养方案: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和手术的不同类型,制定适合其个体化需求的营养方案。

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支持

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支持

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支持一、营养支持的基本知识何谓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是指为治疗或缓解疾病,增强治疗的临床效果,而根据营养学原理采取的膳食营养措施,又称治疗营养。

营养支持主要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所采用的膳食称治疗膳食,其基本形式一般包括治疗膳、鼻饲膳、管饲膳、要素膳与静脉营养。

其是维持与改善器官、组织、细胞的功能与代谢,防止多器官衰竭发生的治疗性措施。

营养支持的目的有哪些?营养支持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提供营养素,其目的是使机体细胞获得所需要的营养底物,进行正常或接近正常的代谢,进而维持与改善器官、组织、细胞的功能与代谢,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根据营养支持的目的,营养支持可分为三类:补充营养、支持营养与治疗营养。

补充营养是为那些存在营养不足的患者补充较多的营养,以纠正营养不良;支持营养是为那些原无营养不良,但因急性疾病,消耗大量增加,为维持机体的基础需要与补充额外消耗而给予相应的营养,以支持机体维持代谢的正常进行;治疗营养是通过提供某些营养物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哪些患者需行营养支持?患者是否需要营养支持,必须考虑以下因素:患者营养状况与脏器损害的关系;拟定实施手术的类型及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是否获得适当的补充路径。

如果患者存在严重营养不足,或存在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或摄入量低于机体需要量的60%,可在术前提供营养支持,以促进能量和蛋白质储备,减少消耗,增强机体抵抗力。

营养支持有何重要意义?患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可直接影响疾病的恢复和转归,营养不良可使患者的抵抗力降低,使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下降,从而使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同时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最终导致医疗费用的提高。

因此,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对于疾病的转归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

如何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是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其目的是让患者准备抵御手术应激和减少手术风险。

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每天所需热量=REE×活动、发热素(升每度加5%)


决定EN还是TPN
序 渐
确定蛋白质需量=所需热量/150 ×6.25

( 每给150kcal非蛋白热,需蛋白质热量25kcal)
确定非蛋白热量=糖占60%+脂肪占40%(糖脂比6/4)
计算胰岛素用量
确定电解质
外科营养-TPN – 临床应用
营养支持计算 (1)热卡计算 1)基础能量消耗(BEE) 男性:66+(13.7*体重kg)+(5*身高cm)-(6.8*年龄) 女性:655+(9.7*体重kg)+(1.8*身高cm)-(4.7*年龄) 男性:24cal/kg; 女性:22~23cal/kg. 2)活动因素(AF) ——卧床:1~1.2 / 镇静,机械通气:0.8~1.0 / 非卧床,不活动:1.2 / 正常
外科营养-TPN —临床应用
“ALL IN ONE”主要组成 25%葡萄糖(占总热能的50%~60%) 20%~30%脂肪乳剂(占总热能的30%~50%) 氨基酸(100ml含7克蛋白) 3%氯化钠50~150ml 10%氯化钾50~60ml 25%硫酸镁10ml 10%葡萄糖酸钙5ml 胰岛素 微量元素(I、Fe、Zn、CU、Cr、Mn、Se等) 水溶性维生素(B1、B2、B6、VPP、C、B12、泛酸、叶酸和VH
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的特点
有混悬剂和粉剂; 所含的蛋白质为蛋白水解物,其中的低聚肽可经小肠粘膜
刷状缘的肽酶水解后进入血液; 容易被机体利用; 具有低渣; 仅需少量消化液和排粪便量少的特点。
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或部分胃肠道功能的患者。如:胰腺炎;肠道炎性疾病;放射 性肠炎和化疗;肠瘘;短肠综合征;艾滋病病毒感染等。也可作为营养不足病人的 手术前后喂养及肠道准备。能补充人体日常生理功能所需的能量及营养成分。

围手术期的临床营养医治指南

围手术期的临床营养医治指南

围手术期的临床营养医治指南围手术期的临床营养医治指南是一份指导医生、护士和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提供营养支持的指南。

在手术期间,身体需要更多的营养来支持组织修复、免疫功能和康复过程。

以下是一份围手术期的临床营养医治指南的示例:手术前:1.患者应保持充分的营养状态,确保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

2.饮食应多样化,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3.患者可能需要额外的营养支持,如补充高能量高蛋白饮料或肠外营养。

手术中:1.手术中禁食时间应最小化,以减少机体的营养不良风险。

2.手术中可以使用静脉输液来提供葡萄糖和其他必需营养素。

3.需要麻醉的患者可能需要特殊的围手术期麻醉保护,以减少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

手术后:1.手术后应尽早开始口服饮食,以促进恢复和预防并发症。

2.饮食应富含蛋白质,有助于肌肉修复和组织生长。

3.食物应易于消化,如煮熟的蔬菜、嫩肉和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4.重要的是保持水分平衡,以预防脱水和促进康复。

其他注意事项:1.患者应避免饮食中的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酒精和咖啡因。

2.对于存在特殊需求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肾病的患者,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营养医治。

3.医生、护士和营养师应密切合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并随时调整根据患者的需要。

4.患者和家属应接受营养教育,了解营养对健康的重要性和如何调整饮食来满足营养需求。

以上仅为一份临床营养医治指南的示例,实际的指南可能会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制定个体化的营养医治方案时,建议临床团队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并根据最新的研究和指南进行决策。

同时,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对方案进行调整,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临床营养支持。

妇产科手术中的围术期营养支持与管理

妇产科手术中的围术期营养支持与管理

妇产科手术中的围术期营养支持与管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妇产科手术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围绕手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阶段,适当的营养支持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妇产科手术中的围术期营养支持与管理进行探讨。

一、术前的营养准备妇产科手术前,患者通常需要进行营养评估和调整。

首先,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因素,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如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肥胖等。

随后,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方案,包括控制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此外,术前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代谢水平。

二、术中的营养支持在妇产科手术中,术中营养支持通常采用静脉注射的形式,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等。

这些营养物质能够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维持细胞功能和组织修复。

根据手术的切口大小和手术长度等因素,合理调整营养支持的剂量和速度。

此外,术中的镇痛措施也可以影响患者的饮食摄入和营养吸收,需要医护人员密切监测和调整。

三、术后的营养恢复妇产科手术后,患者需要尽早开始恢复饮食,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的康复。

常见的饮食建议包括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高纤维饮食,如鱼肉、瘦肉、豆类、水果和蔬菜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逐渐增加运动量,提高机体代谢率,加速康复进程。

特殊情况下,如出现吞咽或消化功能障碍,可考虑适用特殊的饮食制剂,如流质饮食或肠内营养。

总之,妇产科手术中的围术期营养支持与管理,是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通过术前的营养准备、术中的营养支持和术后的营养恢复,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机体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方案。

同时,患者本人也要主动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积极参与术后康复,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妇产科手术中围术期营养支持与管理的研究,探索更为精准和有效的营养方案,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最新:老年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最新:老年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最新:老年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摘要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接受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也随之增多,老年患者有合并症多、营养风险高、衰弱、器官功能下降等特点,营养支持是老年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重要环节。

目前,国内外缺少老年患者用手术期肯养支持指南或共识,为推动本领域临床工作规范开展,基于现有研究证据,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老年外科专业委员会组织讨论并制定本共识,从术前营养评定,手术前后的营养支持适应证、目标、成分与途径,营养并发症与管理、手术并发症的营养干预及营养随访等多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老年外科患者的规范营养支持提供指导。

根据联合国标准,年龄二60岁人口比例>10%或265岁人口比例>7%为老龄化社会,465岁人口比例>14%为老龄社会。

我国正快速步入老龄社会,旦老年人口基数庞大C截至202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已达2.8亿,占总人Il19.8%,>65岁占总人口14.9%[l]0老年人群因年龄增长、器官功能衰退,健康问题逐渐增多。

2019年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达75%,老年人死因中,心脑血管疾病、肿痛和呼吸系统疾病占比超过80%,合并症多是老年患者接受外科手术面临的重要挑战。

衰老涉及生理、病理、社会和心理等多方面,其中营养是老年健康问题的重要方面。

老年人营养不良常见,可导致器官功能下降、肌肉功能降低、骨质减少、免疫功能减弱、认知功能下降等,在老年外科患者中,营养不良还与切口愈合和术后恢复减拽,再入院率和病死率增加等相关[2,3]0外科手术患者中,老年患者占比呈增氏趋势;我国外科手术患者中,>65岁患者比例为25%~33%,在美国则超过50%[4,5]。

面对日益增长的老年外科患者营养支持需求,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老年外科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围绕老年外科患者的临床营养关键问题,撰写本共识C共识目标人群为拟行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各级医疗机构中从事老年外科工作的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及从事相关教学、科研等工作的人员均可参考使用。

外科围手术期补液与肠外营养(内容详细)

外科围手术期补液与肠外营养(内容详细)

医学精制
18
腹部手术
热卡需求量增加10%~30% 氮需求量增加50%~100%
医学精制
19
每天总能量和氮需要量
正常 中度增加 大量增加
能量(kCal/kg) 25
30-35
>40?
氮量(g/kg) 0.15 0.2-0.3
>0.4?
医学精制
20
术后脂肪代谢
脂肪氧化增加 脂肪廓清加快 加速利用脂肪
那么,对于一个70KG的病人来说,他的 生理需要量就是: 100ml/kg×10kg+50ml/kg×10kg+25ml /kg×(70-20)kg=2750ml
注意:是在没有其他损耗的情况下。
医学精制
5
额外丢失量
指特别的丢失:胃肠减压;腹泻; 肠瘘;胆汁引流;各种引流管;呼 吸机支持(经呼吸道蒸发增多) 体温:大于37摄氏度,每升高一度 ,多补3-5ml/kg·d。
医学精制
15
禁食时机体代谢变化
禁食24小时后,肝糖原即被耗尽,而肌 糖原仅能被肌肉本身所利用。于是,体 内葡萄糖的来源转由体内蛋白质的糖异 生所供给,每日约需耗损蛋白质75g。因 此,在最初几日内,每日尿内排出氮714 ~107lmmol(10~15g).
医学精制
16
禁食时机体代谢变化
禁食时间延长后,脑组织等逐渐适应于 氧化酮体以代替葡萄糖作为能量的来源 。蛋白质的糖异生减少,从而降低了氮 的耗损,故每日尿内氮的排出可减至214 ~286mmol(3~4g)。体内蛋白质的消耗 将对机体的功能和结构带来影响,出现 体重下降、抵抗力减弱和肌无力等。
医学精制
3
生理需要量
生理需要量:对于标准50kg病人,除外 其他所有因素,一般禁食情况下,每天 生理需要水量为2000-2500ml。 人体每日正常基础生理需要量为: 100ml/kg×10kg+50ml/kg×10kg+25ml /kg×以后每个10kg。

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评价与营养支持

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评价与营养支持
i le f h s fa t n et u tnn dl n pd t t u op n r ad n r nti iau ad ei- di s en o e e r e r e a l e l i a ro t a
i an r pit J. P , , 1 : . []J N2 22() 5 ct s e E ( 6 9 ) X 〔0D i M Cn aN饭i :a n r Nti []A Ci u , 1〕e s .li u tnP t a u tn J. mJ l t ne ic l o r e e l ro i nN r
一6 m [。 1 4 m4 . ]
114 上臂围(C 用皮尺测量 A , .. A) C并计算上臂肌 围(M ) C一 .1 TF用于评价肌蛋白储存和 A C 二A 03 S, 4
【 作者简介】 邓波( 6一, 四 1 )女, 川成都人, 9 8 主管技师, 学士, 从事营养科 临床工作。
[]N t o , , 1 : 3 i J2 3 2()12 . J. u tn ( i r ) X 8 〔 陈艳秋, ] 3 孙建琴, 宗敏, 住院患者营养不良患病率调查与分析 等.
)’同 补 d[ , 时 充维生素和 4 〕 微量元素。 对于鼻饲患者给
予肠内营养时, 应先从少量开始, 第一天s k l o c, a 无不 良反应后逐渐加量, 第三、 四天增至 巧o ka或以上。 o cl 以重力滴注或泵人的方式给予, 速度从 8 l h 0 l 开始, l F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 7 0 年7 月第 4 卷第 4 期
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评价与营养支持
Nttnls s etn s prip i tun PrPri prd u i aa e m nad u o n ae drg eoe te eo i ro ss pt tn i i av i

胃肠手术“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全攻略

胃肠手术“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全攻略

胃肠手术“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全攻略围手术期的合理营养支持对于患者康复和恢复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胃肠手术“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全攻略》,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策略。

一、胃肠手术前的准备(一)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风险因素在手术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相关风险因素。

这包括测量身体质量指数(BMI)、血液检查、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水平等。

通过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计划,并预防并发症。

(二)预防感染和改善免疫功能的措施手术前,预防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或治疗感染。

此外,提高免疫功能也是关键。

饮食中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锌和其他抗氧化剂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此外,适当的休息和减轻压力也可以改善免疫功能。

(二)准备消化道清洁和预防并发症的策略在胃肠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消化道清洁以减少手术中的感染风险。

这可能包括使用泻药、灌肠或采用其他特定的清洁方案。

此外,为了预防并发症,患者可能需要暂时停止服用某些药物,如抗凝剂或非甾体类抗炎药,并告知医生有关过敏反应和家族史等重要信息。

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目标与原则(一)维持水电解负衡和酸碱平衡在胃肠手术过程中,机体可能会出现液体丧失、电解负衡以及酸碱紊乱等问题。

因此,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应注重维持正常水分和电解质平衡,确保机体功能正常运转。

(二)提供足够能量和蛋白质在围手术期,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可以帮助减少感染风险、促进伤口愈合,并增强机体抵抗力。

个体化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计划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和手术类型进行调整。

(三)补充必需维生素等微量元素营养支持应包括必需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D)、矿物质(如钙、铁)和微量元素(如锌、硒)的补充。

这些营养素在胃肠手术围手术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增强免疫功能,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四)控制液体摄入在围手术期,过多的液体摄入可能导致组织水肿,增加心脏负荷,并增加呼吸机械通气的风险。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

05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案例 分析
案例一: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
总结词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需特别关注,因为老年患者 往往存在营养摄入不足、消化吸收能力下降等问题,容 易导致营养不良和并发症。
详细描述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需注意以下几点
术前评估
对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营养需求 和饮食习惯。
反应。
详细描述
器官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营养 管理需注意以下几点
术前评估
对器官移植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了解其营养需求和饮食习惯。
免疫抑制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免疫 抑制治疗,以降低排斥反应的风险。
饮食指导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术后监测
密切监测器官移植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恢复 情况,及时调整饮食计划。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专 家共识
目录
•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概述 •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核心原则 •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实践指南 •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研究进展 •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案例分析
01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是指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直至术后康复过程中, 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以满足患者生理需求,促进术后恢复的综合 管理过程。
详细描述
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需注意以下几点
能量供给
根据患者的代谢状态和体重变化,制定个性化的能量供给 方案。
术前评估
对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营养需求和 饮食习惯。
术后监测
密切监测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恢复情况,及时调整饮食 计划。

10-围手术期患者的循证营养支持

10-围手术期患者的循证营养支持

围手术期患者的循证营养支持作者:韦军民詹文华唐大年朱明炜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是20世纪重大医学进展。

临床营养支持是指包括经口、经肠道或肠外途径为营养不良的病人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

肠外营养(PN):经静脉输注氨基酸、脂肪和糖等营养素,又称肠外营养(TPN)。

营养不良一直是影响外科手术病人结局的重要因素。

文献报道:营养不良病人创伤愈合缓慢,免疫应答能力受损,手术耐受能力下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0倍于无营养不良的病人,并且住院时间长,花费多,死亡率亦高[1,2]。

临床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康复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因此对营养不良病人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是有必要的。

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可分为三类:(1)术前需要营养支持;(3)术前开始营养支持,并延续至手术后; (3)术前营养状况良好,术后发生并发症,或者是手术创伤大、术后不能经口进食的时间较长,或者术后摄入的营养量不足而需要营养支持。

但营养支持绝非急诊处理措施,应该在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才按适应症规范和使用规范进行[3]。

随着代谢研究的深入与临床经验的积累,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维持手术病人的氮平衡,保持病人的瘦肉体,而是为维护脏器、组织和免疫功能,促进脏器组织的修复,加速病人的康复。

营养支持目的变化使得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必要性增加,更提高了营养支持的难度。

目前营养支持的利弊仍有不同意见,支持的作用和效果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研究[3]。

不适当的营养支持会给病人带来危害。

证据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Klein等[4-5]分析13项术前全肠外营养支持的前瞻、随机、有对照的研究资料(PRCT),总病例数共1258人。

结果显示:对于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术前给予7-10天TPN可降低术后并发症10%;对轻度营养不良患者术前TPN支持无益处,还可能增加感染并发症。

同时分析8项术后TPN支持的瞻性、随机、有对照的研究资料,共750例病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指南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自2006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制定《临床诊疗指南:肠内肠外营养学分册》至今已有10年,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的临床营养实践,我们按照当今国际上指南制定的标准流程,根据发表的文献,参考各国和国际性营养学会的相关指南,综合专家意见和临床经验进行回顾和分析,并广泛征求意见,多次组织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本指南。

指南制定方法学本指南主要采用德国医学科学委员会、苏格兰学院指南协作网及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所提供的分级系统,并根据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做出评定[1]。

证据级别主要由研究的数量和类型决定,用来评判相关证据的质量和效果的确定性,等级从“高”到“极低”,最高证据质量来源于多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所产生的一致结果和Meta分析结果(表1)[2]。

表1《成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指南》采用的证据分级证据级别定义研究类型高我们非常确信真实的效应值接近效应估计无限制、一致性好、精确、可直接应用、无发表偏倚的RCT;效应量很大的观察性研究中对效应估计值我们有中等程度信心:真实值有可能接近估计值,但仍存在二者大不相同的可能性有严重限制、结果严重不一致、精确度严重不足、部分不能直接应用、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的RCT;有剂量反应、效应量大的观察性研究低我们对效应估值的确信程度有限:真实值可有极其严重限制、结果极其严重不一致、精确度极其严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重不足、大部分不能直接应用、很有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的RCT;观察性研究极低我们对效应估计值几乎没有信心:真实值很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有非常严重限制、结果非常严重不一致的RCT;结果不一致的观察性研究;非系统的观察性研究(病例系列研究、病例报告)注:RCT为随机对照试验根据PICO系统构建合适的临床问题,通过相应的关键词进行系统文献检索,文献搜索资源中,一级文献数据库包括MEDLINE、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二级文献数据库包括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ic Reviews、the 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再利用Google学术搜索进行搜索(含电子出版物),搜索时间截至2016年3月29日。

所有文献由2~3名工作人员采用提取数据形式的方法进行数据验证和研究方法质量评估,每篇文献生成一个共识评估。

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GRADE Pro 软件对分析后的数据就干预措施和其结果的证据主体质量进行评估并生成森林图。

如就某个问题,观察性研究是唯一可用的证据时,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估;如无RCT或观察性研究能直接回答相关问题时,由相关专家对最佳临床实践意见进行协商,推荐意见归为“专家协商意见”。

确定推荐强度时,通过评价推荐意见的效益比、回顾支持性证据等方法进行综合协商,采用Delphi法进行群体决定和投票后达成一致;每个特定推荐需获得75%的参与专家同意方可成立。

强烈推荐指确定针对特定群体或患者的临床决策或干预措施获益大于不良影响,或者无不良影响;有条件推荐指不能确定临床决策或干预措施的获益是否大于不良影响。

经过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所有委员的严格审核,并广泛征求有可能使用本指南的各学科、组织机构同行专家的意见后形成终稿。

相关名词定义围手术期(perioperative period):从患者决定需要手术治疗开始至康复出院的全过程,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阶段。

营养支持(nutrition support):经口、肠道或肠外途径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具有代谢调理作用的称为营养治疗。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经静脉途径为无法经消化道摄取或摄取营养物不能满足自身代谢需要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促进合成代谢、抑制分解代谢,维持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经消化道提供营养素。

EN制剂按氮源分为整蛋白型、氨基酸型和短肽型。

根据给予方式的不同,分为口服和管饲。

口服营养补充(oral nutrition supplements,ONS):除普通饮食外还因特定医疗目的补充规定食品。

ONS剂型包括液体、粉剂、甜点类或块状。

免疫调节制剂(immune modulating formulae):包含能调节(提高或减轻)免疫功能底物的制剂。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能量、蛋白质或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度,对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定义标准:(1)体重指数<18.5kg/m2;(2)无意识体重丢失(必备项,无时间限定情况下体重丢失>10%或3个月内丢失>5%)情况下,出现体重指数降低(<70岁者<20kg/m2或≥70岁者<22kg/m2)或去脂肪体重指数降低(女性<15kg/m2,男性<17kg/m2)的任意一项[3]。

营养不足(undemutrition):由于能量或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造成特异性营养素缺乏或失衡;或由于疾病、创伤、感染等应激反应,导致营养物质消耗增加,从而产生的营养素缺乏。

重度营养风险(severe nutritional risk):因疾病或手术造成的急性或潜在的营养代谢受损。

营养筛查(nutrition screening):医务人员利用快速、简便的方法了解患者营养状况,决定是否需要制定营养计划。

营养评定(nutrition assessment):营养专业人员对患者的营养、代谢状况及机体功能等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考虑适应证和可能的不良反应,以制定营养支持计划。

围手术期营养不良及其后果,以及营养支持的作用外科手术患者营养不良患病率为20%~80%,这与不同人群及所采用的营养评定方法和标准有关,其中年龄>65岁、恶性肿瘤、胃肠道疾病、重症及病理性肥胖患者营养不良风险更高[4-6]。

外科手术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各类急、慢性疾病所致的进食不足,手术创伤应激,胃肠功能不全及各种治疗的不良反应等,这些因素均可引起机体分解代谢增加、自身组织消耗,从而产生营养不良。

食物摄入不足是外科住院患者营养不良最常见的原因。

疾病造成无法正常进食或进食不足,手术前准备如术前禁食、术后较长时间无法正常进食均可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从而造成体重丢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器官功能降低、病死率增加。

手术创伤可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激素、血液、代谢及免疫系统随之发生变化以维持机体内稳态。

手术应激反应的病理生理主要是内分泌和炎症反应,应激反应程度与组织损伤情况有关。

一方面,损伤会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皮质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炎症反应介导大量细胞因子分泌,导致免疫系统激活并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产生炎症和内分泌反应的相互作用。

这种反应被认为是一种固有生存机制,以维持血容量、增加心输出量和氧耗、调节代谢过程、动员能源储备物质(糖原、脂肪、骨骼肌)来为代谢过程、组织修复、免疫反应蛋白合成提供能量。

此外,手术应激使肠壁通透性增高、肠道上皮绒毛萎缩,发生消化、吸收不良和肠屏障功能受损,通常术后第5天才可恢复正常。

如果患者一直处于重度应激状态,会出现不良临床表现,包括高血糖、分解代谢、高血压、心动过速、免疫抑制和负氮平衡。

因此,从代谢角度来说,围手术期处理应尽量减轻机体的分解代谢状态,同时提供适量营养支持以促进合成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加速康复。

营养不良不仅损害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而且可增加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营养不良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吻合口瘘等)发生率、病死率升高,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从而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及生活质量[7-10]。

营养支持是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证据表明,围手术期合理的营养支持能减轻患者分解状态和痩组织丢失,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并尽快恢复,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改善临床结局。

最近一项Meta分析纳入15项RCT共3831例手术患者,结果显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能改善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结局,包括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11]。

此外,许多研究结果也表明术前7~10d营养支持对重度营养不良患者临床结局的改善尤为明显,说明营养不良高风险患者能从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中明显获益,也预示着对于有高度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立即手术并非最佳选择。

本指南旨在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对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相关的热点问题做出推荐。

推荐意见一、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定问题:外科住院患者如何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定?推荐1:外科大手术或重症疾病患者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对有营养风险患者进行营养评定,并对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患者制定营养支持计划(证据级别:中;强烈推荐)。

证据及评价: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状态是临床结局的一项独立预后因素,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定也是制定营养干预方案的首要条件。

营养风险指现存或潜在的与营养因素相关的导致患者出现不良临床结局的风险,其与生存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成本-效益比及生活质量等临床结局密切相关。

营养评定是通过临床检查、人体测量、生化检查、人体组成测定等多项主观或客观的手段或指标,判定机体营养状况,确定营养不良的类型和程度,监测营养支持的疗效。

营养不良住院患者较营养状况正常患者具有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

对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患者进行营养支持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因此,应采用适当的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和营养评定工具,鉴别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判定机体营养状况,预测营养状况对临床结局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计划提供根据。

推荐2: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可作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

营养评定方法包括体重丢失量、体重指数、去脂肪体重指数、主观综合评价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患者提供的SGA、通用工具(malnutrition universal screening tool,MUST)、简易营养评定(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营养风险指数(nutritional risk index,NRI)等,血生化指标(如清蛋白)可作为辅助的评价指标(证据级别:中;有条件推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