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
密立根油滴实验实验报告
![密立根油滴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84056d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d.png)
密立根油滴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密立根油滴实验,探究电子电荷的基本性质。
二、实验原理1.油滴带电原理:将细小的油滴置于平行板电容器中,在加上高压后,油滴会被带上电荷,此时可通过观察油滴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来测量电子电荷的大小。
2.测量方法:将带有电荷的油滴放置于平行板电容器中,调整外加电压使得油滴在重力和库仑力作用下保持静止。
此时可以根据库仑定律计算出油滴所带的基本单位负电荷。
3.计算公式:根据库仑定律,有F=Eq=mg,其中E为外加电场强度,q为所测得的负电荷数目,m为油滴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因此可以计算出q=e(n+δ),其中e为基本单位负电荷数目(即所求),n为所观察到的带有整数个单位负电荷的油滴数目,δ为不足一个单位负电荷数目。
三、实验步骤1.调节平行板电容器的距离,使得油滴能够被带上电荷。
2.观察油滴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调整外加电压,使得油滴保持静止。
3.测量所用的电压和距离,并记录下所观察到的油滴数目及其带有的负电荷数目。
4.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基本单位负电荷数目。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以下数据:1.平行板电容器距离:d=7.5mm2.所用电压:U=500V3.观察到的油滴数目:n=84.带有整数个单位负电荷的油滴数目:6, 7, 9, 11, 12, 14, 16, 17根据计算公式可得:e=(mg)/(nq+δ),其中m为油滴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q为所测得的负电荷数目,n为带有整数个单位负电荷的油滴数目,δ为不足一个单位负电荷数目。
通过计算可得:m=1.66×10^-15kgg=9.8m/s^2q=1.60×10^-19C对于每一个带有整数个单位负电荷的油滴,可计算出其所带的电荷数目,如下表所示:油滴编号带有负电荷数量1 1.98×10^-19C2 2.38×10^-19C3 1.60×10^-19C4 2.42×10^-19C5 2.78×10^-19C6 2.46×10^-19C7 3.20×10^-19C8 3.56×10^-19C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基本单位负电荷的大小为:e=1.57×10^-19C五、实验结论通过密立根油滴实验测量,可以得到基本单位负电荷的大小。
密立根油滴实验实验报告
![密立根油滴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90a790aa58da0116c1749f3.png)
实验目的1、 通过对带电油滴在重力场和静电场中运动的测量,验证电荷的不连续性,并测定电子电荷的电荷值e 。
2、 通过实验过程中,对仪器的调整、油滴的选择、耐心地跟踪和测量以及数据的处理等,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态度。
3、 学习和理解密立根利用宏观量测量微观量的巧妙设想和构思。
二、实验原理:一、实验原理1、静态(平衡)测量法用喷雾器将油滴喷入两块相距为d 的平行极板之间。
油在喷射撕裂成油滴时,一般都是带电的。
设油滴的质量为m ,所带的电量为q ,两极板间的电压为V ,如图 1 所示。
图1如果调节两极板间的电压V ,可使两力达到平衡,这时:dV q qE mg == (1) 为了测出油滴所带的电量q ,除了需测定平衡电压V 和极板间距离d 外,还需要测量油滴的质量m 。
因m 很小,需用如下特殊方法测定:平行极板不加电压时,油滴受重力作用而加速下降,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下降一段距离达到某一速度g ν后,阻力r f 与重力mg 平衡,如图 2 所示(空气浮力忽略不计),油滴将匀速下降。
此时有:mg v a f g r ==ηπ6 (2)其中η是空气的粘滞系数,是a 油滴的半径。
经过变换及修正,可得斯托克斯定律:pab v a f g r +=16ηπ (3) 其中b 是修正常数, b=×10-6m ·cmHg,p 为大气压强,单位为厘米汞高。
图2至于油滴匀速下降的速度g v ,可用下法测出:当两极板间的电压V 为零时,设油滴匀速下降的距离为l ,时间为t ,则gg t l v = (4) 最后得到理论公式:V d pa b t l g q g 23)1(218⎥⎥⎥⎥⎦⎤⎢⎢⎢⎢⎣⎡+=ηρπ (5) 2、动态(非平衡)测量法非平衡测量法则是在平行极板上加以适当的电压V ,但并不调节V 使静电力和重力达到平衡,而是使油滴受静电力作用加速上升。
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上升一段距离达到某一速度υ 后,空气阻力、重力与静电力达到平衡(空气浮力忽略不计),油滴将匀速上升,如图 3 所示。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9fe84a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09.png)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测量基本电荷量 e。
2、了解密立根油滴实验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密立根油滴实验是通过测量微小油滴在电场中的运动,来确定电子的电荷量。
当一个质量为 m 的油滴在重力场中下落时,它受到重力 G = mg 的作用。
如果油滴带电量为 q,在平行板电容器产生的电场中,它还会受到电场力 F = qE 的作用。
当电场力与重力平衡时,油滴将匀速下落,此时有:mg = qE通过测量油滴匀速下落的速度v 和两极板间的电压U、极板间距d,可以计算出电场强度 E = U / d,进而得到油滴的电荷量 q = mgd /U 。
然而,由于油滴的质量 m 很难直接测量,所以需要通过测量油滴的下落时间 t 和匀速下落的距离 l ,来计算油滴下落的速度 v = l / t ,再根据油滴的密度ρ ,利用斯托克斯定律计算出油滴的半径 r ,进而求得油滴的质量 m =(4/3)πr³ρ 。
三、实验仪器密立根油滴实验仪,包括:1、水平放置的平行极板。
2、照明装置。
3、显微镜。
4、计时器。
四、实验步骤1、调节仪器水平,使油滴能在平行极板间静止。
2、喷射油雾,通过显微镜观察油滴。
3、选择一个合适的油滴,使其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测量其下落时间 t 。
4、加上电场,使油滴匀速上升或下落,测量此时的电压 U 。
5、重复多次测量,选取多个油滴进行实验。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以下是一组实验数据示例:|油滴编号|下落时间 t(s)|匀速下落距离 l(m)|电压 U (V)||||||| 1 | 85 | 15×10⁻³| 250 || 2 | 102 | 18×10⁻³| 300 || 3 | 96 | 16×10⁻³| 280 |根据上述数据,首先计算油滴下落的速度 v = l / t ,例如对于油滴 1,v₁=(15×10⁻³) /85 ≈ 176×10⁻⁴(m/s) 。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a939ca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1.png)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导言:密立根油滴实验是20世纪初,由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A·密立根开发的一个重要实验,它为我们揭示了电子的基本性质和电荷的离散性提供了直接证据。
本文将探讨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原理、操作和实验结果,并分析其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
一、实验原理密立根油滴实验基于电荷和重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当油滴电荷量为e的整数倍时,电场力和重力力之间达到平衡,油滴将保持静止。
由于重力可以通过称量油滴质量来求得,因此通过测量油滴的电荷量即可推断电子电荷的大小。
二、实验操作1.准备工作实验前,需要搭建一个由电源、雾化器、平行金属板和显微镜组成的实验装置。
电源提供稳定的电场,雾化器产生均匀而稳定的油滴,平行金属板则用于观测和调节电场。
2.测量电场强度在实验开始之前,需要将平行金属板与电源连接好,调节电压使得油滴能够悬浮在电场中。
通过测量金属板间距和电压,可以计算出电场强度E。
3.油滴的产生和观察通过雾化器,将细小的溴萘颗粒喷雾到观察室中。
利用显微镜观察油滴的运动状态,并选择一个稳定的油滴进行后续实验。
4.测量油滴的速度利用显微镜对油滴的运动轨迹进行观察和测量,从而得到油滴的速度v。
5.计算油滴的电荷量根据电场强度E和油滴的速度v,可以得到油滴所受到的电场力Fe。
由于电场力和重力力达到平衡,可得:Fe = mg,其中m为油滴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由此可推导出油滴的电荷量q为:q = (6πηrv)/E,其中η为空气粘度,r为油滴半径。
三、实验结果通过大量的实验,密立根发现,油滴的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
这揭示了电荷的离散性,证明了电子的分立性。
通过测量油滴的电荷量,密立根得到了电子电荷的近似值为1.6×10^-19C。
四、对物理学的贡献密立根油滴实验为物理学提供了实验上的证据,支持了原子的离散结构。
这个实验推动了原子和分子理论的发展,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了微观世界。
此外,密立根油滴实验还为后来的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67437c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5.png)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
密立根油滴实验是一种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的实验方法,可以测量出液体的表面性质,比如液体的表观密度、温度、粘度等物理性质。
它是用剪刀剪电解质溶液后,在表面均匀
滴上密立根油,测定密立根油的滴实大小,以此推测出液体的表面张力。
本次实验是在实验操作室条件下,以多种不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为原料,用常规的电
解质溶液配制环境,以相同的容积在不同的溶液中滴加相同量的密立根油,并观察油滴的
实体大小,从而对溶液的表面张力进行测定。
实验操作具体过程如下:
1.准备实验操作室:在实验室中测量容积,清洁实验台、实验桌面、滴管;
2.量取各物质:测量各种电解质溶液和密立根油;
3.制备溶液:以规定的容积在不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中,通过搅拌制备密立根油实验
溶液;
4.滴加密立根油:以相同的程度滴加相同量的密立根油;
5.观察油滴大小:用测角仪观察每个溶液中密立根油的滴实大小;
6.记录实验数据:测量完所有实验结果并记录实验数据;
7.处理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用平均值、分布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8.得出以上的实验结果,得出每个溶液的表面张力。
本次实验主要结果如下:不同浓度电解质溶液的表面张力值与其浓度存在正相关的关系,随着电解质溶液的浓度的增加,溶液的表面张力也在增大。
实验基本符合理论预期结果,说明密立根油滴实验有其一定的可行性。
密立根油滴实验(完整版)报告
![密立根油滴实验(完整版)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a58e73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4e.png)
1.2 密立根油滴实验密立根油滴实验,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Millike )所做的测定电子电荷的实验。
1907-1913年密立根花7年时间,在电场和重力场中运动的带电油滴进行实验,发现所有油滴所带的电量均是某一最小电荷的整数倍,该最小电荷值就是电子电荷。
此实验在近代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密立根也因此于1923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密立根的实验装置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得到了不断的改进,但其实验原理至今仍在当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前沿发挥着作用,油滴实验中将微观量测量转化为宏观量测量的巧妙设想和精确构思,以及用比较简单的仪器,测得比较精确而稳定的结果等都是富有启发性的。
1.2.1实验要求1.实验重点① 验证电荷的不连续性及学习如何测量基本电荷电量; ② 学习了解CCD 图象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③ 学习电视显微测量方法。
2.预习要点① 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② 如何判断油滴盒内平行极板是否水平?不水平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③ CCD 成像系统观测油滴比直接从显微镜中观测有何优点?1.2.2 实验原理一个质量为m ,带电量为q的油滴处在二块平行极板之间,在平行极板未加电压时,油滴受重力作用而加速下降,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下降一段距离后,油滴将作匀速运动,速度为Vg ,这时重力与阻力平衡(空气浮力忽略不计),如图1所示。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粘滞阻力为f a V rg =6πη式中η是空气的粘滞系数,a是油滴的半径,这时有6πηa V mg g = (1)当在平行极板上加电压V 时,油滴处在场强为E的静电场中,设电场力q E与重力相反,如图2所示,使油滴受电场力加速上升,由于空气阻力作用,上升一段距离后,油滴所受的空气阻力、重力与电场力达到平衡(空气浮力忽略不计),则油滴将以匀速上升,此时速度为Ve,则有:mg qE V a g -=ηπ6 (2)又因为 E=V/d (3)图2图1由上述(1)、(2)、(3)式可解出 q mgdVV V V g e g=+⎛⎝ ⎫⎭⎪⎪ (4) 为测定油滴所带电荷q,除应测出V、d和速度Ve、Vg外,还需知油滴质量m,由于空气中悬浮和表面张力作用,可将油滴看作圆球,其质量为m a =433/πρ (5) 式中ρ是油滴的密度。
密立根油滴实验实验报告
![密立根油滴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7ca3d5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1.png)
密立根油滴实验实验报告密立根油滴实验是由经典物理学家罗伯特·密立根在1910年提出的重要实验之一,为测定电子电荷的大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此次实验中,密立根通过测量油滴在电场中受到的电荷大小以及电场强度,计算出电子的电荷数量,并成功地证明了电子带负电的事实。
本文将介绍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原理、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
实验原理密立根油滴实验基于电场的相互作用原理,用静电力作用于油滴上,通过测量油滴的运动,可以算出油滴携带的电荷。
电荷量的测定是通过电场力和重力平衡来实现的。
当油滴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与恒定重力相平衡时,油滴处于静止状态。
由此可以得到油滴所带电荷量的精确值。
实验过程实验前,首先需要用手动喷雾器将油形成细小的油滴,并放置在容器顶部。
接下来,在容器中注入一个含有精细测量器的电场,可以调整电场的大小和方向。
在实验中,观察油滴在电场中的行为,如电荷移动等。
测量电场力与重力之间的平衡,可以计算油滴携带的电荷量。
实验结果密立根通过重复实验,测定了大量油滴的电荷量,并且将这些实验数据用于计算电子的电荷量。
最终结果表明,电子带有负电荷,电子电荷的大小为1.602 × 10^-19库仑。
这一发现对于当时的物理学家而言,是颠覆性的。
因为在此之前,对跟踪微观粒子特征的能力十分有限。
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已经让人惊讶,因为它已经与今天我们获得的电子电荷数量保持一致了。
结论密立根油滴实验是一次开创性的实验,揭示了电子带有负电荷的本质。
这项实验发现的结果对于当时的物理学家来说是一件颠覆性的事情。
以后的科学研究将依据这个重大发现进行,不仅对物理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为我们理解和应用电子学奠定了基础。
即使在当今移动设备和计算机的科技世界中,密立根油滴实验仍然是经典物理实验的代表之一。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043f28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c.png)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密立根油滴实验,验证所得电荷量之间存在最小公倍数的关系,探究元电荷的大小,同时熟悉实验操作技巧。
二、实验原理:F=qE=m*g,其中F为库仑力,q为油滴带的电荷,E为电场强度,m为油滴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根据实验条件下的油滴测得质量与半径,可以计算出油滴带的电荷量,并进一步计算出电子费米的最小单位。
三、实验器材:四、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1)仔细检查实验仪器是否齐全,并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2)清洁实验仪器,保证仪器的干净整洁。
2.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中需保持仪器的稳定,避免碰撞和摔落。
(2)高压电源和高压电荷箱会产生高压电场,操作时需注意安全,避免触电。
3.实验操作步骤:(1)打开实验装置的电源开关并调节合适的电压,使得装置产生适当的电场强度。
(2)打开气泵,将油滴喷雾到导电板上,使其悬浮在电场中。
(3)通过调节电压,使得油滴静止并不受到电场力的作用。
此时电场力与重力平衡。
(4)使用放大镜观察油滴的运动情况,通过移动电压,使油滴在电场中做匀速上升或下降的运动。
(5)测量油滴电压和油滴下降或上升的速度,并记录下来。
(6)依次进行多次测量,记录不同条件下的电压和速度数据。
(7)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油滴带的电荷量,并计算出最小电荷的倍数。
五、实验数据记录:实验号,电压(V),油滴速度(m/s)---------,------------,-----------------1,300,1.2e-42,250,0.9e-43,200,0.6e-44,150,0.4e-45,100,0.2e-4六、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不同电压条件下油滴带的电荷量,得到如下结果:实验号,电压(V),油滴带电荷量(C)---------,------------,-----------------1,300,6e-112,250,6.75e-113,200,8e-114,150,10e-115,100,50e-11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观察到油滴带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28abe57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8.png)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密立根油滴实验,确定电子电荷的大小。
实验原理:1. 密立根油滴实验是利用电场和引力场的平衡原理来测量电子电荷的实验方法。
2. 实验中通过喷雾器向容器中注入粒径约为0.1微米的油滴,油滴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3. 油滴在空气中自由下落时被赋予负电荷,因此会受到重力和库仑力的作用。
4. 库仑力可以通过一个电场来产生,实验中建立了一个平行板电容器,通过变化电压来改变电场的强度。
5. 当电场的力与重力的力平衡时,油滴处于稳定状态。
根据平衡条件,油滴的电荷量可以计算出来。
实验步骤:1. 调整电场:首先,调整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压,使得油滴开始朝上升。
2. 观察油滴:使用显微镜观察油滴的运动状态,包括上升、下降和静止。
3. 记录数据:记录油滴在不同电压下的上升速度或下降速度,在每次实验后调整电场的强度。
4. 分析数据:根据观察到的运动状态和速度,计算油滴的电荷量。
5. 重复实验:重复实验多次,取多组数据做平均,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6. 计算电子电荷:根据实验数据,使用公式计算电子电荷的大小。
实验数据与计算: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计算出油滴的电荷量。
通过计算多组数据的平均值,可以得到电子电荷的大小。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电子电荷的大小为x库仑(C)。
结论:通过密立根油滴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了电子电荷的大小。
实验结果表明,电子电荷的大小为x库仑(C)。
实验误差分析:1. 实验中存在一些误差,包括电压测量误差、油滴质量的测量误差等。
2. 实验数据的计算和分析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3.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次进行测量,取平均值。
改进措施:1. 在实验中使用敏感度高的仪器进行测量,以减小测量误差。
2. 加强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注意力,避免实验操作不规范导致的误差。
3. 在实验中使用更加精确的方法进行测量,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密立根的油滴实验报告
![密立根的油滴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29bfaa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9.png)
密立根的油滴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密立根的油滴实验,验证电荷的量子化,探究电子的电荷大小以及基本电荷e的大小。
实验原理:密立根的油滴实验是一种通过电场来测量电荷量的实验。
实验装置由两个平行的金属板组成,并在其中一个板上加上一个小的孔洞。
在板的上端加上一个高电压,电压越大电场强度越大,局部的空气会产生电子,使得在孔洞处形成云状负离子。
然后通过将涂有油滴的电极引入到云状负离子附近,在电场作用下,油滴会带电并且开始上下振动。
由于油滴的质量很小,振动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和电场的作用,可以通过观察油滴上下振动的步长和时间来计算出电荷的大小。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由两个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实验装置,其中一个板上刻有一个小孔。
2. 在板的上端加上一个高电压,越高的电压意味着电场越大,产生的负离子云越多,油滴会更容易的被电荷带。
3. 将涂有油滴的电极引入到负离子云附近,在电场的作用下,油滴带电会开始上下振动。
通过观察油滴振动的步长和时间来计算出带电荷的油滴的电荷量。
4. 通过多次实验,测定出不同油滴的电荷量和重量,计算出电子电荷的最小单位e。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一些油滴的重量和电荷量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基本电荷e的大小分别为:1.58 × 10-19 C1.62 × 10-19 C1.63 × 10-19 C1.65 × 10-19 C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电子电荷是量子化的,也就是说,电子带电的单位是e的倍数。
同时,我们还发现,得到的基本电荷大小与其他实验的测量结果相符合,证明了密立根的油滴实验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结论:在密立根的油滴实验中,我们通过电场来测量了电荷的大小,并探究了电子的电荷大小以及基本电荷e的大小。
实验结果表明电子电荷是量子化的,并得到了精确的基本电荷大小,验证了电荷量子化假说的正确性。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b72dd0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73.png)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密立根油滴实验——电子电荷的测量『实验目的』1、通过对带电油滴在重力场和静电场中运动的测量,验证电荷的不连续性,并测定电子电荷的电荷值e。
2、通过实验过程中,对仪器的调整、油滴的选择、耐心地跟踪和测量以及数据的处理等,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态度。
3、学习和理解密立根利用宏观量测量微观量的巧妙设想和构思。
『实验原理』用油滴法测量电子的电荷,可以用静态(平衡)测量法或动态(非平衡)测量法,也可以通过改变油滴的带电量,用静态法或动态法测量油滴带电量的改变量。
以下是几组实验数据:第1粒油滴数据电压(v) 下落时间(s) 电荷q 电子数n e值误差第1次测量数据235 9.98 1.13e-18 7 1.61e-19 0.92%第1粒油滴结果 1.13e-18 7 1.61e-19 0.92%第2粒油滴数据电压(v) 下落时间(s) 电荷q 电子数n e值误差第1次测量数据203 10.53 1.20e-18 8 1.50e-19 5.93%第2粒油滴结果 1.20e-18 8 1.50e-19 5.93%第3粒油滴数据电压(v) 下落时间(s) 电荷q 电子数n e值误差第1次测量数据233 8.26 1.52e-18 10 1.52e-19 4.50%第3粒油滴结果 1.52e-18 10 1.52e-19 4.50%第4粒油滴数据电压(v) 下落时间(s) 电荷q 电子数n e值误差第1次测量数据224 8.49 1.52e-18 10 1.52e-19 4.79%第4粒油滴结果 1.52e-18 10 1.52e-19 4.79%第5粒油滴数据电压(v) 下落时间(s) 电荷q 电子数n e值误差第1次测量数204 10.01 1.29e-18 8 1.62e-19 1.25%第5粒油滴结果 1.29e-18 8 1.62e-19 1.25%第6粒油滴数据电压(v) 下落时间(s) 电荷q 电子数n e值误差第1次测量数据206 9.91 1.30e-18 8 1.63e-19 1.84%第6粒油滴结果 1.30e-18 8 1.63e-19 1.84%本次实验最终结果: e=1.57e-19 误差=1.86% 首先油滴选择产生误差,选择合适的油滴很重要,油滴的选择太大,大的油滴虽然易观察,但是质量大,必然带必须很多的电荷才能取得平衡,而且下落的时间短,速度快,不易记录实验数据。
密立根油滴实验实验报告
![密立根油滴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6d1251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6f.png)
密立根油滴实验实验报告一、引言密立根油滴实验是由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密立根于1909年提出的一种实验方法,用于验证电荷的离散性和电子的基本电荷量。
通过此实验,密立根成功地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并为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二、原理密立根油滴实验基于油滴在电场中受力的原理。
当一个带电的油滴悬浮在空气中时,可以通过施加电场使油滴偏转,进而测量油滴的电荷量。
实验中使用的仪器主要有油滴发生器、电场装置以及显微镜等。
三、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1.将油滴发生器清洗干净,确保无杂质。
2.调整油滴发生器喷嘴的大小,使得产生的油滴大小均匀。
3.准备电场装置,确保电极之间的距离和电场强度可以调节。
3.2 实验操作1.打开油滴发生器,使得油滴从喷嘴中喷出。
2.调节电场装置,使得油滴在电场中受力。
3.通过显微镜观察油滴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相关数据。
4.重复实验多次,取得稳定的数据。
3.3 数据处理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油滴的电荷量。
2.统计多次实验的数据,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油滴的电荷量数据。
通过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我们得出了油滴电荷量的估计值。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油滴的电荷量是离散的,而不是连续的。
2.油滴的电荷量都是电子电荷量的整数倍。
3.通过对多组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电子的基本电荷量的估计值。
五、结论密立根油滴实验通过测量油滴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成功验证了电荷的离散性和电子的基本电荷量。
实验结果对于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还深入理解了电荷的离散性和电子的基本电荷量。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接近程度也验证了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1.密立根, 罗伯特·A. 密立根油滴实验. 物理学报, 1909, 28(7): 457-468.2.Griffiths, David J. Introduction to Electrodynamics.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999.。
密立根油滴实验实验报告
![密立根油滴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53b772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7.png)
密立根油滴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密立根油滴实验的结果,计算出电子的电荷量。
实验原理:密立根油滴实验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于1909年提出的一种测量电子电荷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基于静电力的平衡性原理。
当一个带电的油滴悬浮在一个匀强电场中时,由于重力和浮力的平衡,油滴保持静止。
根据带电油滴受到重力和电场力的平衡关系,可以计算出电子的电荷量。
实验设备和材料:1.密立根油滴实验装置2.放大镜3.油滴(使用维生素E油)4.充电装置5.电源6.电容器7.电流计8.辅助仪器(极微天平、压力计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清洁实验器材,将实验器材安装妥当,并调整仪器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制备工作:在油滴平台上滴上维生素E油,调节油滴平台的高度,使得油滴完全分离并允许它们自由下落。
3.实验操作:(1)调整电压:调节电源并连接电流计,使得电流计指示值维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2)观察油滴:通过放大镜观察油滴,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油滴受到了向上电场力和向下重力的作用,使得它们保持静止。
(3)记录数据:测量油滴的直径和质量,并记录下电压和典型观察到的油滴个数。
(4)多次观测:重复上述步骤,对多个不同大小的油滴进行观察和数据记录。
4.数据处理和分析:(1)根据观察所得的油滴直径和质量数据,可以计算出油滴的电荷量。
(2)通过统计多次观测得到的电荷量数据,可以计算出电子的电荷量。
实验结果和结论:根据多次实验观察得到的数据计算,我们获得了电子的电荷量为1.602 × 10^-19 库。
这个结果与已知的电子电荷量的数值相当,验证了密立根油滴实验测量电子电荷量的准确性。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5篇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00390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0.png)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5篇第一篇: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20XX 报告汇编 Compilation of reports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密立根油滴实验——电子电荷的测量【实验目的】1.通过对带电油滴在重力场和静电场中运动的测量,验证电荷的不连续性,并测定电荷的电荷值 e。
2.通过实验过程中,对仪器的调整、油滴的选择、耐心地跟踪和测量以及数据的处理等,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态度。
3.学习和理解密立根利用宏观量测量微观量的巧妙设想和构思。
【实验原理】1.静态(平衡)测量法用喷雾器将油滴喷入两块相距为d 的平行极板之间。
油在喷射撕裂成油滴时,一般都是带电的。
设油滴的质量为 m,所带的电量为 q,两极板间的电压为 V,如图 1 所示。
如果调节两极板间的电压 V,可使两力达到平衡,这时:dVq qE mg ==(1)为了测出油滴所带的电量 q,除了需测定平衡电压 V 和极板间距离 d 外,还需要测量油滴的质量 m。
因 m 很小,需用如下特殊方法测定:平行极板不加电压时,油滴受重力作用而加速下降,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下降一段距离达到某一速度gν后,阻力rf 与重力 mg平衡,如图 2 所示(空气浮力忽略不计),油滴将匀速下降。
此时有:mg v a fg r==ηπ 6(2)其中η是空气的粘滞系数,是 a 油滴的半径。
经过变换及修正,可得斯托克斯定律:pabv afgr+=16 ηπ(3)其中b 是修正常数,b=6.17×10-6m·cmHg,p 为大气压强,单位为厘米汞高。
至于油滴匀速下降的速度gv,可用下法测出:当两极板间的电压V 为零时,设油滴匀速下降的距离为 l,时间为 t,则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ggtlv =(4)最后得到理论公式:Vdpabtlgqg23)1(218⎥⎥⎥⎥⎦⎤⎢⎢⎢⎢⎣⎡+=ηρπ(5)2.动态(非平衡)测量法非平衡测量法则是在平行极板上加以适当的电压V,但并不调节V 使静电力和重力达到平衡,而是使油滴受静电力作用加速上升。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989d038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8.png)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密立根油滴实验,测量电子的电荷量,并验证原子的稳定性。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 密立根油滴装置:包括放大显微镜、电子喷雾器、电场平板和电源等组成;2. 特制油滴液体:一种具有已知物理性质(如密度、粘度)的油滴溶液;3. 电源:用于提供电场;4. 毛细管:用于吸取油滴溶液。
三、实验原理:在密立根油滴实验中,利用电场的力对油滴进行水平电力平衡分析,通过观察油滴在电场中的平衡状态来测量电子的电荷量。
四、实验步骤:1. 调整放大显微镜,以便观察油滴的运动。
调整油滴微妙油滴喷射装置并用直流高压电源稳定油滴。
2. 将毛细管放入油滴溶液中,吸取一滴油滴溶液,并让毛细管的尖端靠近喷射装置的出口。
3. 轻轻地将毛细管的尖端靠近毛细管电极,以便将油滴喷射到空气中。
4. 打开电源,调整电压,使油滴保持在平衡状态。
5. 测量电压和电场的大小,以及油滴的半径,并记录为初始数据。
6. 重复以上步骤,记录多组数据。
五、实验数据处理:1. 计算电荷量根据油滴的质量、电压和电场的大小,利用以下公式计算电荷量:q = mg / E其中,q为电荷量,m为油滴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E为电场的大小。
2. 统计多组数据,并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处理得到的电荷量,与已知电荷量进行比较,若两者接近,则说明实验结果准确。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原子的稳定性,即电子是具有离散电荷的。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需小心操作,避免对实验器材的损坏;2. 切勿触摸电源和高压电极;3. 实验后需将实验器材整理整齐。
密立根油滴 实验报告
![密立根油滴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3dd533b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c.png)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密立根油滴实验是由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安德鲁斯·密立根于1909年发现的一种测量电子电荷的方法。
该实验通过观察油滴在电场中的运动来确定电子电荷的大小。
这项实验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量子力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实验步骤如下:首先,将一小滴油滴释放到一个封闭的空气室中。
然后,通过一个细的喷雾器,向空气室中喷入一些细小的水滴,使它们与油滴发生碰撞,使油滴带上一定的电荷。
接下来,将一个金属板与电源相连,产生一个均匀的电场。
当油滴进入电场后,它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从而发生运动。
通过观察油滴在电场中的运动,可以测量出电场力与重力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计算出油滴所带电荷的大小。
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关键在于观察油滴的运动。
为了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油滴的运动轨迹,实验中通常会使用显微镜来放大油滴的图像。
通过调节电场的强度,可以使油滴在显微镜下的图像停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
然后,通过测量油滴在电场中停留的时间,以及油滴的质量和电场的强度,可以计算出油滴所带电荷的大小。
密立根油滴实验的结果为电子电荷的大小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通过多次实验,密立根得出了电子电荷的近似值为1.6×10^-19库仑。
这个结果对于当时的物理学界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也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密立根油滴实验的成功不仅在于测量出了电子电荷的大小,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电荷的离散性。
在实验中,每个油滴所带的电荷都是整数倍的基本电荷,这证实了电荷的离散性和电荷量子化的观念。
这一观念对于后来量子力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密立根油滴实验,我们不仅可以了解电子电荷的大小,还可以深入理解电荷的性质和行为。
电荷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之一,它决定了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力的产生。
电荷的研究对于理解电磁场、电磁波、电流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应用电子技术和电磁学提供了基础。
总结起来,密立根油滴实验是一项重要的物理实验,通过观察油滴在电场中的运动,可以测量出电子电荷的大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系列之密立根油滴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系列之密立根油滴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e523a8353968011ca300911f.png)
调节平板间的电压,使油滴静止下来,则有 , ,则上式简化为
(5.8-10)
【实验内容】
静态法测量。选好一颗适当的油滴,加平衡电压,使之基本不动。加升降电压,让油滴缓慢移动至视场上方某一刻度线上,记下平衡电压。去掉平衡电压,油滴开始加速下降,当达到匀速时开始计时,记下此时下降的距离和时间。要求对每一颗油滴测量5~8次,并选择至少5颗不同的油滴进行测量。使用公式(5.8-10)计油滴的电荷。
考虑到油滴的半径非常小,空气不能视为连续介质,空气的粘滞系数应作相应的修改,经修正后的油滴质量半径可写为
(5.8-7)
式中,修正常数 , 为空气压强。
实验时取油滴匀速上升和匀速下降的距离相等,均为 ,测出油滴匀速下降的时间为,匀速上升的时间为,则。
, (5.8-8)
把(5.8-8)和(5.8-7)代入到(5.8-4)中,得到油滴所带电量的表述式:
2.密立根油滴实验中,向油雾室喷油时为什么要使两极板短路?
由于两极板间有电容的存在,在通电之后电容充电,用两根导线短路是为了电容放电,消除极板间的电场.若在向气室喷雾时,会由于电场的存在影响实验效果。
(5.8-2)
在两极板之间加电压为 后,三力达到平衡,油滴作匀速运动,此时的速度写为 ,则有
(5.8-3)
联立求解以上二式,可得到
(5.8-4)
由于表面张力和空气悬浮的原因,油滴总是呈小球状。设油的密度为 ,油滴的质量克表示为
(5.8-5)
有(5.8-2)和(5.8-5)式可得油滴的半径:
(5.8-6)
设油滴质量为 ,带电量为 ,在极板间不加电压,且不忽略空气浮力的情况下,油滴将受到了两个力的共同作用(如图5.8-1):重力 和油滴运动时空气的粘滞力
密立根油滴实验实验报告
![密立根油滴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9f619a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d.png)
= 0.1520(m)
其余油滴半径同理可得如下:
表 2 不同油滴的半径
油滴 1
0.1520(m)
=
油滴 2
0.1429(m)
18
[
3
2
]
√2 (1+ )
=
18×
油滴 3
0.1547(m)
[
1.83×10−5 ×0.0015
√2×981×9.8 19.46×(1+6.17×10
图 2 密立根油滴仪实物图
注意:按下联动按键,
“平衡”与“0V”按键或“计时”按键联合起来,即按下计时后测试下降时间时只
需按下“平衡”或者“0V”按键。
2
图 3 密立根油滴仪示意图
现象观察:
1.控制油滴移到起跑线(一般取第二格线上)
2.油滴静止-显示平衡电压
3.油滴下降开始计时,至终点(一般六格)停止计时,此时显示时间为 。
更合适的油滴。
8.3 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
1) 油滴带电量:油滴带电量过大无法反应电子的量子性,如果油滴带电量过小,电场对油滴的作用力将会
减小,导致油滴的运动难以受到平衡电压的控制。
2) 油滴大小:如果油滴过大,它可能会受到重力的影响而下沉太快,使得测量其运动的时间变短,从而导
致结果不准确。另外,如果油滴过小,它可能会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而做布朗运动,这也会导致实验结
P = 0.683
{
0.033 × 10−19
= =
× 100% = 2.0%
̅ 1.611 × 10−19
七、结果陈述与总结:
7.1 结果陈述
1.本实验测得元电荷量 = (1.611 ± 0.033) × 10−19 。置信概率P = 0.683。相对误差 = 2.0%。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f324ee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f.png)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密立根油滴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定电子的电荷量【实验原理】密立根油滴实验是利用电磁力和重力对油滴进行平衡控制,从而测量油滴所带电荷的实验方法。
实验装置由油滴室、电压源、荧光显微镜、望远镜、数据采集器等部分组成。
首先,在油滴室中利用喷雾器向空气中喷射微小的油滴,油滴由于摩擦产生静电荷,称为原油滴。
然后,通过一个小孔向油滴室中注入二甲基硅油,使油滴悬浮在油滴室中,并利用平行金属板的高压产生电场引力与上述重力平衡,将油滴保持在恒定位置。
实验中利用望远镜观察油滴的位置,通过调整电压大小,使得油滴向上或向下移动,从而可以测定油滴所带电荷。
【实验步骤】1. 打开实验室的电源,接通实验仪器。
2. 调整望远镜和数据采集器的位置,使其方便观察油滴的位置。
3. 将喷雾器放置在合适位置,喷射微小油滴至油滴室中。
4. 通过注入二甲基硅油,使油滴悬浮在油滴室中。
5. 调整平行金属板的高压,观察油滴位置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6. 反复进行观察,直到获得稳定的数据。
7. 关闭电源,结束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每一次调整电压时油滴所处的位置,并得到稳定的数据。
对于每个油滴,应记录它的直径、电压和电流值,以及观察到的油滴位置。
实验数据的处理可以采用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公式,根据所得到的数据计算电子的电荷量。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电子的电荷量,并将结果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较为接近,则说明实验结果可靠。
【实验结论】在此实验中,通过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那么可以确认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深入了解电子的基本属性和电荷量的性质。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cc92fb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c.png)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密立根油滴实验是近代物理学发展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实验,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微小油滴所带电荷量的测量,验证电荷的不连续性,并测定基本电荷的电荷量。
二、实验原理在密立根油滴实验中,让油滴在两块平行极板之间的电场中运动。
当电场强度为零时,油滴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当加上电场时,油滴受到重力、空气浮力和电场力的作用。
设油滴的质量为 m,所带电荷量为 q,两极板间的电压为 U,板间距为 d。
重力加速度为 g,空气浮力忽略不计。
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时,油滴的下落加速度为 a1 = g。
当加上电场时,油滴的运动加速度为 a2 =(mg qE) / m =(mg qU / d) / m 。
通过测量油滴在重力场中下落一定距离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在电场中上升或下降相同距离所需要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油滴所带的电荷量。
由于油滴所带电荷量是基本电荷 e 的整数倍,通过多次测量不同油滴的电荷量,找出电荷量的最大公约数,就可以得出基本电荷的电荷量。
三、实验仪器密立根油滴实验仪主要由油雾室、照明系统、显微镜、电源、计时器等部分组成。
1、油雾室:用于产生油滴。
2、照明系统:提供足够的光线,以便观察油滴。
3、显微镜:用于观测油滴的运动。
4、电源:提供极板间的电压。
5、计时器:测量油滴运动的时间。
四、实验步骤1、调节仪器水平,使油滴在平行极板间能垂直下落。
2、喷雾器将油喷入油雾室,通过显微镜观察,选择一个合适的油滴。
3、测量油滴在重力场中下落一段距离所需的时间 t1。
4、加上电场,调节电压,使油滴静止或匀速上升、下降,测量此时的电压 U 和油滴运动相同距离所需的时间 t2。
5、重复上述步骤,对多个油滴进行测量。
五、实验数据处理以下是一组实验数据示例:|油滴编号|下落时间 t1(s)|电压 U(V)|上升/下降时间t2(s)||||||| 1 | 85 | 200 | 152 || 2 | 92 | 180 | 148 || 3 | 78 | 220 | 165 || 4 | 88 | 190 | 158 || 5 | 90 | 210 | 160 |根据实验原理,计算每个油滴所带的电荷量:q1 = 18×10^(-19) Cq2 = 24×10^(-19) Cq3 = 16×10^(-19) Cq4 = 20×10^(-19) Cq5 = 22×10^(-19) C找出这些电荷量的最大公约数,即可得到基本电荷的电荷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
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实验课程2009 年3 月16 日机械学院系本科一班姓名学号同组
人姓名实验题目密立根油滴实验测电子电量成绩一、实验目的1、验证电荷的不连续性2、测定电子电量。
二、实验仪器用具计算机及其仿真软件三、实验原理1、设两个极板之间不加电压当重力和空气阻力达到平衡时油滴将做
匀速下降如图所示。
设其速度为gv则有gvrgr6343 1 2、当极板两端加上合适的电压为1U时使油滴处于静止状态则有03413dUqgr 2 由1式和2式联立即可测得油滴的电量为ggtlv/ gtUldqg2182/312/32/3 3 3、粘滞系数的修正由于油滴小不能视为连续介质gtlgpb231 4 式中b为常数p为大气压强将4式代入3式则有
2/312/32142/312/32/32/31110960.1110430.111231218ggggtUtt Utlgpbgldq 5 四、实验内容一启动软件双击桌面“大学物理仿真实验”软件图标→在菜单上单击“油滴实验”按钮→单击
窗口中的“开始实验”图标。
二仪器调节1�6�1�6�1图Ud 1调平仪器按照要求调节调平螺丝使气泡处于气室中央。
2、调焦显微镜用左键和右键在调焦窗口中单击调焦齿轮使右
边窗口中金属丝的像清晰可见。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单击电压表进入实验状态→单击电源开关接通电源→单击油
滴盒弹出观察窗口2、在显微镜视野中选择1号油滴调节平衡电压至216V时油滴静止。
依次测得它通过距离为l时所
用有时间分别为0.740s、7.40s、7.46s、7.43s。
计算结果如下1计算得到平均时间stg423.7 2将平均时间和平衡电压代入5式计算油滴所带电量为
10028.3423.72161423.710960.1110430.1182/32/3214Cq 3基本电荷数0.19925.181060.110028.31918理论eqn取整4电子电量的测量值10599.1103.0281918Cnnqe测5电子电量的相对误差063.060.160.1599.1/191919标标测eeeE 3、再选择不同的2号和3号油滴分别测得平衡电压和时间如表。
4、10599.13119Ceei测测5、相对误差063.0602.1602.1599.1/标标测eeeE 数据记录表格油滴序号油滴运行时间 1 2 3 测
e 平衡电压V 216 290 230 1gts 7.40 7.46 7.28 2gts 7.40 7.31
7.50 3gts 7.46 7.37 7.46 4gts 7.43 7.37 7.48 gts 7.423 7.378 7.430 油滴电量Cq 1810028.3 1810276.2 1810839.2 基本电荷数标eqn/ 19.0 14.0 18.0 测量值nqe/测1910594.1 1910626.1 1910578.1 1910599.1 相对误差标标测eeeE/ 063.0 基本常数重力加速度2/80.9smg油滴密度20/9813Ctmkg大气压强cmHgp0.76 常数cmHgmb61017.6油滴匀速下降距离mml00.2平行极板间距mmd00.5 空气粘滞系数
20/10832.15Ctsmkg电子电量Ce191060.1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