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最终完整版.

合集下载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及解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及解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谏太宗十思疏[唐] 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则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②!人君当神器之重③,居域中之大④,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⑤,欺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⑥,承天景命⑦,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⑧。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⑨,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11),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2)。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13)。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14);载舟覆舟(15),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16),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17),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8),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9),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22),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3),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24),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茲九德(25),简能而任之(26),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7);文武并用,垂拱而治(28)。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注释〕①本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疏,古代大臣向皇帝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②下愚,最愚笨的人。

这里是魏征自谦之词。

明哲,明智的人。

③当,有“主持”“据有”的意思。

神器,帝位。

重,这里是“重权”“重势”的意思。

④居域中之大,在天地间是一大。

《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中,天地间。

⑤戒,革除,消灭。

以,用。

⑥凡百,所有一切。

元首,指帝王。

⑦景,大。

封建阶级常把帝王的高踞万民之上,说成是上天让他这样作的。

说“神器”,“域中之大”,也是这种用意。

⑧克,能够。

盖,表示对所说的事不作十分肯定的判断。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最终完整版ppt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最终完整版ppt
语言表达
文章的语言表达简洁明了,逻辑清晰。作者采用了排比、 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力,易于理解和记 忆。
对主题思想的思考与启示
01 02
治国理念
通过“十思”可以看出,唐太宗强调在治国理政中需要注重民本思想、 谦虚谨慎、励精图治等方面。这些思想对于当今的治国理政也有着重要 的启示意义。
领导素质
背景
唐太宗时期,国家治理面临诸多挑战,魏征以此文劝诫唐太宗要深思熟虑,以实 现长治久安。
主题思想解读
具体内容
文章列举了十条具体建议,每一条都紧密围绕治国理政的核 心问题展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逻辑结构
文章结构严谨,层层递进,从不同角度阐述主题思想,使得 论点更加鲜明有力。
主题思想在现实中的应用
唐太宗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忧国忧民、虚怀若谷、从善如 流等品质。这些品质对于当今的领导者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03
民族精神
文章中强调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认为一个民族应该有自
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也要注重团结和奋进。这种民族精神对于当今的国
家和民族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对写作技巧的反思与借鉴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最终 完整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6
• 引言 • 文章内容解析 • 主题思想分析 • 写作技巧分析 • 总结与思考
01
引言
背景介绍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谏太宗十思疏》是唐太宗时期 的重要文献。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创造了著名的唐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 之一。
段落划分
文章共分为三段。第一段从开头到“思知足则逸”,第二段从“思知止则泰” 到“思始如终则无败事”,第三段从“思凡人君之有天下也”到最后。

古诗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赏析

古诗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赏析

古诗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赏析《谏太宗十思疏》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于贞观十一年,劝谏唐太宗的上疏。

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注释】[1]长:生长,生发,名词用作动词。

[2]固:使稳固,使动用法。

[3]远:流得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4]浚(ùn):疏通,深挖,动词。

[5]当:主持,掌握,动词。

[6]神器:指帝位、政权。

典出《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古人认为君权神授,认为取得神器即为夺得天下。

[7]居域中之大:据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域中,天地间。

语出《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篇一①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巨鹿曲阳〔今河北晋县〕人。

著名政治家。

隋末为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义军。

李密失败,他投降唐朝。

唐太宗时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其人有胆量,敢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助成贞观之治。

后代一些诤臣都以他为楷模,亦泽被后世。

著作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

附:魏征病卒,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②写作背景疏,即奏疏,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此疏是魏征在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写的。

唐初随着天下安定,太宗有骄奢之意。

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戒之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亦属可取事理。

后来唐太宗曾赐手诏,褒奖魏征,并说:得公之谏,朕知过矣。

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

此文中提到的用人纳谏等策略被采纳,为成就贞观之治起到了大作用。

2.课文内容简讲第一段:提出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并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运用比喻推理的方法。

从正反两方面论述。

第二段: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

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十思,十条劝戒,正面论述十思的好处。

3.写作特点①正反论述,说理透彻。

对同一个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如第一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固本疏源,如第三段对十思的正反论述。

②比喻论述,生动有力。

如第一段的比喻及比喻推理。

③骈散结合,语言华美流畅。

多用骈偶句式,但又不受骈体束缚,夹以散句,既整齐华美,又自然流畅。

赏析篇二《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谏议大夫魏徵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

在这篇文章中,魏徵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全文注释、分析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全文注释、分析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全文注释、分析谏太宗十思疏魏徵魏徵(580-643年),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人。

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为人正直,直言敢谏,推行王道,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留有《魏郑公文集》与《魏郑公诗集》。

臣闻求木之长①者,必固其根本②;欲流之远者,必浚③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④,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⑤乎!人君当神器之重⑥,居域中⑦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⑧。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⑨,承天景命⑩,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而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作品注释】①长(zhǎng):生长。

②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

本,树根。

③浚(jùn):疏通,挖深。

④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⑤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和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和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和翻译谏太宗十思疏唐代: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望国一作:思国)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疏文,用以谏诤当时的唐太宗李世民。

以下是《谏太宗十思疏》的原文:臣闻天下之治,莫善于太宗,然太宗有十思之疏,臣竭忠谏之,以为陛下之忧,亦臣之忧也。

一思天下苦,二思社稷危,三思宗庙弃,四思社稷贫,五思士民疾,六思官吏独,七思诸侯异,八思子孙负,九思贤良少,十思天下老。

陛下之所以忧者,皆在此十思之中。

愿陛下勉之,无使天下之苦,复归于此十思之上也。

《谏太宗十思疏》是韩愈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观察和对太宗治国策略的反思。

下面我会对每一思进行简要的赏析:一思天下苦:韩愈指出天下百姓所受的苦难,包括战乱、灾害、赋税等。

他希望太宗能够关注人民的疾苦,采取措施减轻他们的负担。

二思社稷危:韩愈警示太宗,国家的安危是最重要的,如果社稷危险,就意味着国家的灭亡。

他希望太宗能够时刻警惕外患,保卫国家的安全。

三思宗庙弃:韩愈提醒太宗,宗庙是国家的精神支柱,如果宗庙被忽视或废弃,将会导致国家的道德沦丧。

他希望太宗能够重视宗庙的祭祀和教化作用。

四思社稷贫:韩愈指出国家贫困是社稷的一种危机,他希望太宗能够采取措施改善国家的经济状况,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五思士民疾:韩愈关注到士人和百姓的困苦,他建议太宗重视士人的培养和百姓的福利,使他们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

六思官吏独:韩愈批评官吏的专权和腐败现象,他希望太宗能够选拔廉洁能干的官员,加强监督,以保证政府的廉洁和高效。

七思诸侯异:韩愈提醒太宗,各地诸侯的异心可能会威胁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他希望太宗能够密切关注并妥善处理与诸侯的关系。

八思子孙负:韩愈关注到太宗子孙的行为和品德,他希望太宗能够教育子孙,使他们成为有德有才的继承者,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九思贤良少:韩愈建议太宗注重培养贤良之士,给予他们机会展示才华和参与国家事务,以提高国家的治理水平。

十思天下老:韩愈提醒太宗,老年人是国家的智囊和传统的守护者,他希望太宗能够尊重老年人,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使国家更加稳定和有序。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及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及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及注释《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及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平和美好。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译文: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

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

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的谏议大夫魏徵,在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上书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奏疏;文章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对这个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

原文:谏太宗十思疏唐代-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翻译: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注释[0]长(zhǎng):生长,长成。

[1]固:使……稳固。

[2]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使……流得远。

[3]浚(jùn):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据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域中,天地间。

语出《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8]景:重大。

[9]克:能够。

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但,则。

[10]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殷:深。

[11]傲物:看不起别人。

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和译文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和译文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和译文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呼,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此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6〕——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注释】〔1〕固:使……稳固。

〔2〕远:使……流得远。

〔3〕浚: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

《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中,天地间。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8〕景:大。

〔9〕克:能够。

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

〔10〕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殷:深。

〔11〕傲物:看不起别人。

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12〕吴越:吴国和越国。

《谏太宗十思疏》最终

《谏太宗十思疏》最终
《谏太宗十思疏》最终
唐朝文学家韩愈写给唐太宗的《谏太宗十思疏》疏中提出了十个建议。此举 对于唐太宗治国大有启示,疏文至今仍留存史册。
思一:恭己正位
正位至尊
选拔能臣
唐太宗应该明确正位至尊,尊卑有别,以树立威信。
唐太宗应该选拔能干之士,而非凭借门第势力任用 官员。
尽心尽力
唐太宗应该尽心尽力,不断努力,奉献天下。
唐太宗应该尊重历史正统,不 应更改唐高祖昭陵位置和名称。
重视仪制
唐太宗应该派遣可靠亲信协助 太子治理,重视仪制,规范朝 廷礼仪。
讲求合理
唐太宗应该考虑费用问题,讲 求合理,将大幅度缩减先帝的 丧葬规模。
思七:廉政宽刻
唐太宗应该厉行廉政,以自家榜样带动社会的清明廉洁。 唐太宗应该对犯罪嫌疑人从宽处理,以充分考虑人性的复杂性。 唐太宗应该落实巡视制度,增强监督力度,以防范腐败。
虚假奏章
唐太宗应该打击虚假奏章和诬告陷害,以维护朝纲 清明。
思五:勿用佞幸
1 用人实绩
唐太宗应该以实际表现挑选人才,不应听信别人的推荐。
2 镇压权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唐太宗应该削弱权臣力量,挑战豪门权贵,以免回到武周弄权者的老路。
3 墨守成规
唐太宗应该避免墨守成规,避免受制于宦官后妃等影响。
思六:厚葬先帝
正统不改
1
追尊魏征
唐太宗应该尊崇儒学,追尊贤能,敬重魏征等儒臣,鼓励学术发展。
2
推崇佛法
唐太宗应该推崇佛教,支持寺院建设,以修身养性。
3
尊爱家学
唐太宗应该尊重家庭教育,支持儒家风尚,以树立家风。
思四:刑讼简易
刑法过重
唐太宗应该缩短诉讼时间,降低刑罚标准,以维护 社会安定。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翻译《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翻译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使它的根底稳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主持着国家的重任,在天地间占有重大的地位,应推崇追求最高峻的皇权,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如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达不到更高的境界,情感不能控制住欲望,这也是砍断树根而想要树木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及注释《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唐)魏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翻译及注释一、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

古诗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翻译赏析

古诗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翻译赏析

古诗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翻译赏析“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出自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翻译】臣听说要想让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

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不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就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成名就就道德衰退,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翻译及赏析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翻译及赏析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翻译及赏析原文: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完整版)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完整版)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译文: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

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

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人教版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人教版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人教版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原文: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徵【朝代】唐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

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不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就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成名就就道德衰退,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谏太宗十思疏》完美版

《谏太宗十思疏》完美版

C 2、下列对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这里的三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这里“以”和“而
”在相对位置出现,意思是接近的,“却”,都表示意思的转折。
C.“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
《古文观止》点评
通篇只重一“思”字,却要从“德义”上看 出。世主何尝不劳神苦思,但所思不在德义, 则反不如不用思者之为得也。魏公十思之论, 剀(kǎi)切深厚,可与三代谟诰(mógào, 君臣谋议政事的文体)并传。
魏征的谏议中你认为今人最值得铭记的 有哪些?说说理由。
论述特色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 正反对比论证,加强说服力 语言朴实雄健 雄辩的逻辑力量(提出观点、
文体知识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 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 以陈情,议以执异。”
整体思路 思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分析问题 思些什么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 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 者,必积其德义。
2.C(第一个“则”是“就” 的意思,不包含假设语气。)
C 3.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的主旨。
B.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
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
C.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
谏 劝谏 ;
太宗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 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 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 “贞观之治”;
十思 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属古文体的
奏议类,古代臣属向国君分条陈述意见的一
种专用文体。
.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
懈翻怠译::意担志心松懈意。志松懈,黜就(要ch想ù):到排(斥做. 事)要慎始 而雍以慎 意:蔽:终 见并表:; ;列被修连堵害 担饰词 塞怕心、. 被说敬蒙蒙坏:慎蔽蔽话重. 的,. 就人要,恶加无想就:::施形同到要加作“虚想. 名毋心到,”采使,奸纳自不恶已臣要小的下。人品的 谗行:端动正名,来说排坏斥话奸的恶人小. 人;以施:因加果恩连泽词,,以就致.要考虑 邪不;要形因名,为邪一恶时的高人兴。以致奖谬赏赏:不不当恰;当的动奖用赏刑. 罚, 正就:要使想动,到使不…要.端因正为. 一时发而怒:以而致滥. 用刑罚。
.
魏徵

字玄成。唐朝著名_史__学_家___、
___政_治__家__、_文_学__家_。__ 。隋末参加李密 义军,掌管文檄。太宗时任_谏__议_大__夫_、检 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
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
征敢于犯颜直谏,被称为“_诤__臣____”所
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
.
顺之心。
原文: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 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 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其用:腐反烂问的语绳气索词驾,驭难急道驰的马高车危,:难(道地可位以)忽高视而吗险?. 统治
忽百:姓轻的视人,怠如慢果。真的能够看见冲想:谦要虚的.东牧西:,约就束想、到修知养足. 来
课文诵读欣赏.ຫໍສະໝຸດ 读准字音❖ 臣闻求木之长者(cháng) ❖ 夫(fú)在殷(yīn)忧 ❖ 必浚其泉源(jùn) ❖ 虑壅蔽(yōng) ❖ 则思正身以黜恶(chù) ❖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miù) ❖ 塞sè流
.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总全:面归地纳做. 宏到:这扩十大件,应弘该扬深. 思的尽事:,形发动扬,这用九尽种。德行,选拔 兹有:才这能,此的. 人简任:用选他拔,. 选择好的播意:见扩采大纳. 它,惠那:惠么泽有.智慧的 能人:就形能名充,分贤 献能 出的 (人用。尽)他们信的者谋:略诚;信勇的敢人的.效人:就献能出竭。尽 而他:的顺力承量连;词仁. 爱的人就能广施垂他拱的:恩垂惠衣,拱诚手信,的形就容能轻献而出 善他:的形忠名诚,,好 文的 臣建 武议将。争着做好易自举己的事情,君臣就会没有 烦扰的事,(国君)就可以尽情享受出巡游玩的快乐,可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长(cháng):高大. 形容词活用 为动词,长高 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牢固. 根本:树根. 本:本义是树的根 部.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 的部分。或说(事物的本质 )
流:泉流,名词。
远:形作动,流得长远, 达到远方 。 浚(jùn)疏通. 其:他们的。 德义:道德、仁义.
安作:为使限动度,使。….安定.
以为:以(之)为。
赏析:提出“十思”的内容:前五思: 一思知足不纵欲, 二思知止不扰民, 三思谦冲不. 傲物, 四思居下不自高, 五思三驱不纵猎.
原文: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 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滥刑:不加节制地滥用刑律.
赏析: 六思慎重不懈怠,七思兼听不妄行, 八 思正身不近恶,九思施恩不. 谬赏,十思加罚不滥刑
原文: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 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 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尽诚意对待臣民,得志以后就放纵情感,傲视他人;竭
尽诚意就能使吴、越这样的敌对国结成一个整体。傲视
他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
人们,用威风怒气威吓人们,人们最终苟且以求免除刑
罚,却不会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内心却不
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民众;(老百姓就像
水一样)既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这是应该深切
当:主持,掌管. 当国者 神器:帝位. 重:形容词作名词,重权,重位. 域中:天地间. 大:形容词作名词,重位. 极天:天之极处,皇权。
休:美好,福祉。休戚相关
居安思危:在安定的时候预见 到隐藏的危险,早做准备. 戒:戒除. 以:第一个是连词表并列, 第二个是同”而”转折连词.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判断句
原文: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 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 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翻译:当初取得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天下却力量不
足,为什么呢?(因为)处在深重忧患当中,一定能竭
以享有神仙一样的长寿,或演奏琴瑟或垂衣拱手,不必多
说,百姓就可得到教化,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
代替百官管理职事,劳损自己聪明的耳目,毁坏无为而治
的方针呢?
.
赏析:做到“十思”的好处:人尽其能,可以达到“文武并用,垂拱
而治”的理想政治境界。
问题思考
1、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 么?可以归纳为几戒?
凡百:指所有的.
繁:多. 克:能够.
元首:指帝王.
终:坚持到底.
今义:国家最高领导人。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语出《诗
景:大. 殷:深切的 善始者:开头做得好的.
经》意为人们大都有一个良好的 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够善始善终。 盖:语气副词,大概. 岂:难道
所有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无不
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业建成
.
回顾课文 理清思路
一. 固本浚源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总结历史
善始实繁 对 比

克终盖寡 比 喻
宗 十 思
二. (分析问题)
论论
引出警告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证 证

三. 提出十思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
检查与巩固
.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
属古文体的 类,专指 的奏疏。
“讽、谏、谤、讥、说”区别
讽—— 谏—— 谤——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
背景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 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 ,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 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武 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始对 百姓作威作福起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 ,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 没了。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 637)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上 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 ,励精政道,巩固统治。
翻译: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 却要树木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 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你这)明智的人.呢!
原文: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 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 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 的奏疏。
“讽、谏、谤、讥、说”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 “诽”
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 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镜吗?
思. 无因怒而滥刑
)
2 、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 怎样的结果?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人尽其能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垂拱而治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
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
.
小结:整体思路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分析问题 思些什么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答: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 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
2、作者如何肯定人民的力量?
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说明人君生死存亡在于人心向背,人君必须竭诚 待下,才能使群众怀念其仁德,并从内心产生恭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一定要稳固它 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 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他们的道德仁义。
.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 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 乎?注释:而: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却,第四个是递进
连词. 望,求,思:同义:指望. 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 下愚:最愚笨无知的人. 况:何况. 明哲:明智,贤能的人,形名。
2 、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答:“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
排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比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句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