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空间变化》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优秀教学案例1
1.结合教材,系统地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原因和影响。
2.以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不同地区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口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分析某个地区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思考,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区,分析其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2.总结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明确人口空间变化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密切关系。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口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口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小组合作
1.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分析讨论,得出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分析某个地区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本节课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空间变化为背景,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等,以及一些贫困地区,如甘肃、贵州等。这些地区都是学生所熟悉的,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关注,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019年高中新人教版地理1.2《人口的空间变化》优质课教案(新必修2).
2019年高中新人教版地理1.2《人口的空间变化》优质课教案(新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能力目标1.通过有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结合实例,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大板块,每一板块内部又分为二战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为时间界线。
这种空间和时间的差异性,构成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加强总结和比较。
利用多媒体采取比较法列出两幅表格,让学生比较二战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人口迁移的路线、特点、原因。
从案例分析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也各相同。
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各有不同。
本节课有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料和形式,可相互穿插灵活运用于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类型(流向、成因、意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和比较法教具准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图表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假如现在给你一个机会重新选择住地,你会选择什么地方?学生在七嘴八舌中各抒己见。
老师总结,出于多种原因,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人们的住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会发生空间移动,这就是人口迁移。
本节课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空间移动人口迁移三大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制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做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做人口迁移。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5.多元化评价: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对学生的全面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其知识掌握、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3.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探究过程中能够与他人积极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2.提问:“你们认为人口空间变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总结:人口空间变化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
1.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规律,如从农村向城市迁移、沿海向内陆递减等。
2.分析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如地形、气候、资源等。
3.举例说明人口空间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如城市化进程、人口老龄化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注民生的责任感,使其能够认识到人口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认识到人口问题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中地理《1.2 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江苏省邗江区瓜洲中学高一地理必修二《13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从容说课本节内容主要分析了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 (国际、国内)、人口迁移流向(迁出国家、地区,迁入国家、地区)及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文,获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及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的信息。
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直观、动态的教学效果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并加深记忆。
也可采用比较法,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特点,使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人口迁移特点。
借以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教材第9页的活动1可以请家庭或亲属中有移民背景的同学简要介绍有关情况,也可开展小组互动学习,以了解这种地理现象的发生及影响,获得感性认识。
活动2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学生可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村庄的人口移出与移人情况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影响作社会调查。
以当地的事例来延续教材内容,开放地谈出自己的看法,也可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案例2可根据教材图1.9自绘板图边画边讲,也可运用电脑动画课件演示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过程与路线。
根据课件展示的资料,重点分析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影响,还要注意分析人口迁出地区与迁入地区的推力与拉力因素。
案例3可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并将其信息结合活动1、活动2提出的问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讨论,陈述自己的观点。
在学习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课本文字、图像中提取有关信息。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利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对象:高中地理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及重要性;2. 掌握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 了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我国的人口政策。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基本概念、原因及影响;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口空间变化实例;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人口空间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2. 投影仪或白板;3. 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地图展示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口分布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2. 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及重要性解释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强调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说明人口空间变化对于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性。
3. 分析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不同地理环境下人口分布的特点。
4. 讲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介绍人口迁移的概念,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如经济、政策、社会等,并以我国为例,说明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 讨论人口空间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人口空间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城市化、资源分配、生态环境等方面。
三、课堂练习与拓展1. 课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人口空间变化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对人口空间变化的影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人口空间变化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2.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开展课堂讨论;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公开课教案-《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一学时)2.1.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理解在不同时期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意义;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意义和影响。
2、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结合相关人口迁移图,探究在不同时期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意义。
2、学会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意义和影响。
4、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2.1.2重点、难点理解在不同时期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意义;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意义和影响。
2.1.3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投放三部大型电视连续剧《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的电视剧剧照,很多同学都看过或听说过,得知这些人背井离乡的迁往他乡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这种现象其实就是人口的空间变化,确切的说就是人口迁移现象。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学习目标。
《活动1》请同组或同桌之间核对课前留的预习作业导学案内容,夯实基础,组内交流合作,学习成果共享,教师提问,检测学生预习效果。
1、阅读课文,找出人口迁移的含义、具备的三个条件、分类。
人口迁移的定义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对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空间位移:这是人口迁移的首要条件。
(2)居住地变更: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通常以是否跨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界线作为判断某人口移动现象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
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周《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高一全册地理教案
课题名称
人口的空间变化
科目
地理
年级
适用班级平Biblioteka 班必修21单元〔章〕
2课〔节〕
教学时间是是
2
一、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理解人口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利用资料或者者图表,就详细的世界或者者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分析说明某地区或者者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开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开展理论,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难点
正确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名称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形式
学生活动方式
教学设计意图
教师反思
环节1
人口的迁移
1、读教材图考虑: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什么变化
答复教材活动及教师提问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才能
环节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和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阅读教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活动与探究
1.你的祖籍在哪里假设你的家庭有跨界(国界)挪动的历史,请说一说每一次挪动给
家庭带来的影响。
(学生答复,教师评价)
2.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工人、农民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这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的影响是否一样为什么
国内人口迁移就是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设计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模式;3.理解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2.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模式;3.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2.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模式。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多媒体、图片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模式;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
第一节: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40分钟)1.教师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趋势图,向学生传达人口空间变化的重要性;2.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特点,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不均等问题;3.通过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分布图,帮助学生了解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同模式。
第二节: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模式(40分钟)1.教师介绍人口分布的主要模式,如集聚分布、离散分布和线状分布,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释;2.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让学生感受不同模式的人口分布;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各种人口分布模式的影响因素和特点。
第三节: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40分钟)1.教师通过城市化和农村人口外流的案例,向学生介绍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2.学生小组分工合作,选择一个城市或农村地区,调查并分析该地区人口流动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3.学生展示调查结果,并讨论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利弊。
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2.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个人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制作调查报告,评估学生对人口空间变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学生可自行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进一步研究其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2.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人口流动实验,观察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空间的变化。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2《人口的空间变化》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4.情景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分布图、人口密度图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特点,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5.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发现自己在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谈谈自己对人口空间变化的理解。
3.教师点评: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难点。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绘制我国人口分布图,并撰写一篇关于我国人口空间变化的小论文。
2.作业要求:明确论文主题,论述人口空间变化的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及影响,字数在800字以上。
(二)讲授新知
1.课件展示:我国人口分布图、人口密度图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特点。
2.教师讲解:介绍我国人口空间变化的基本特点,如东多西少、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等。
3.案例分析:分析影响我国人口空间变化的因素,如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地理环境等。
4.知识拓展:介绍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口空间变化情况,让学生了解人口空间变化是全球性问题。
本案例以生活情境导入,问题导向,小组合作,情景创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2《人口的空间变化》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2《人口的空间变化》,共1课时。通过分析我国的人口空间变化,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认识人口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我国人口空间变化”为主线,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及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课题 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一课时) .doc
课题 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 一 课时)主备人: 金运善 审核人:杨志刚 江海洲 授课时间:2014年 月 日班级: 组别: 姓名: 等级:【课前预习案】【预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2.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知识链接】如何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时,首先清楚题目要求回答的是对迁出地的影响,还是对迁入地的影响,或者是对两者的共同影响;然后再从两地的社会、经济、环境、劳动力余缺等方面进行利弊分析。
例如:20世纪80年代后,大规模的农民工进城,给城市带来哪些影响?(提示:对迁出地还是迁入地、还是二者的影响;分别从利和弊分析)利——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弊——造成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就业压力大,社会治安混乱, 环境污染严重。
【预习内容】阅读课本第8、9页1、人口迁移的概念: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 在国际或 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 人口迁移和 人口迁移。
2、读图1.8读出人口的迁出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迁入地有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等。
3、读图1.9,比较80年代前后人口的迁移有何不同? 4.完成下列问题a 、人口的增长包括人口 增长和人口 增长。
b.、人口迁移的判断:①是否发生了 上的移动(行政区域的改变);②是否有 的改变;③ 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c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 和 。
d 、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课内精讲精练案】【学习重点难点】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 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特点及流向 19世纪前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流向:旧大陆( 洲,非洲、 )→新大陆( 洲,大洋洲等) 二战后 特点:人口从 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流向: 欧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拉丁美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 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5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其原因。
(3)了解城市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运用数据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3)调查了解当地城市人口分布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原因。
2. 难点:人口迁移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人口空间变化对环境资源的挑战。
四、教学方法1. 地图观察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 数据分析法:运用数据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3. 调查法: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当地城市人口分布的特点。
4. 讨论法:分组讨论人口迁移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以及应对人口空间变化的对策。
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 知识讲解:讲解我国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如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
第2课时:人口迁移的原因1.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人口迁移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人口迁移的原因。
3. 知识讲解:讲解人口迁移的原因,如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政策引导等。
第3课时:城市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1. 导入新课:展示城市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城市人口分布的特点。
3. 知识讲解:讲解城市人口分布的成因,如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等。
第4课时:人口迁移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迁移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3. 知识讲解:讲解人口迁移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如人口迁移带来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等。
第5课时:应对人口空间变化的对策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应对人口空间变化的对策。
高中f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总汇
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优秀教案总汇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口空间变化的现象和特点。
教学内容:1. 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解析。
2. 我国人口空间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人口分布示意图,引导学生关注人口空间变化现象。
2. 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 分析我国人口空间变化的特点,如东多西少、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等。
4. 探讨影响我国人口空间变化的因素,如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人口增长与空间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人口空间变化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
2. 人口增长对人口空间变化的影响。
3. 我国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增长现象。
2. 讲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如人口总数、人口密度等。
3. 分析人口增长对人口空间变化的影响,如人口密集地区的扩大等。
4. 探讨我国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粮食生产、医疗卫生等。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人口迁移与空间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对人口空间变化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
2. 人口迁移对人口空间变化的影响。
3. 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人口迁移示意图,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迁移现象。
2. 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如城乡迁移、跨地区迁移等。
3. 分析人口迁移对人口空间变化的影响,如人口流动、人口分布的变化等。
4. 探讨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如经济发展、政策调控等。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高一必修2地理:12《人口的空间变化》精品教案(2)
第 2 课时新课导入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人口迁移,了解了国际人口迁移及我国的人口迁移。
那么人口为什么要迁移呢?人口迁移究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板书)师:请看下面文字,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什么。
1.气候严寒的高纬和高山地区,水分稀少的荒漠和土壤贫瘠的地区,人烟稀少。
而水、热条件较好的温带和热带往往成为世界人口集中的地区。
2.温带和热带肥沃的冲积平原和某些大河流域,人口也较为集中。
3.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
某些大河流域如长江、珠江、尼罗河、多瑙河、伏尔加河等,至今也是人口密集地区。
4.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都是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而形成的。
生:以上资料说明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师:对。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地区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总是希望从自然环境恶劣或自然资源贫乏的地区迁往自然环境优越或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其次,自然灾害也会成为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
自然环境主要有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要素,它们是怎样影响人口迁移的呢?(生讨论,师总结)(1)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人口迁移。
光、热、水、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2)水是人类生存重要的物质条件。
人类生活、生产要消耗大量的水,因此,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分布,从而影响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现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淡水天然分布状况的依赖程度有所减弱,但是淡水资源仍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条件。
(3)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如我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
至今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依然有许多农村人口因为土地不足、土壤肥力的衰竭而迁移。
高一地理教案:《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一地理教案:《人口的空间变化》要多和成功之人交友,借鉴他们的方法;无法改变外界,尽量改变自己,保持积极心态。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1.能区别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并能说出人口迁移的类型。
2.通过图表分析,了解当前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3.熟练掌握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能从日常生活案例总结人口迁移的原因。
4.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1.通过“我的小伙伴”的故事学习情境,设置一系列师生活动,培养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与方法。
2.开展研究性调查,掌握社会调查与访谈的方法和动手、参与的能力。
1.通过“我的小伙伴”的实例,培养关注细节、关注身边的人生态度。
2.通过深圳崛起的材料和社会调查活动,激发社会责任感和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观。
■教学重点、难点人口迁移的方向;人口迁移的规模;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计算导入,承上启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深圳市20__年和20__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分别约为890万和1036万,而20__年深圳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是1.2%。
问题:(1)请计算20__年深圳市新增人口数量和自然增长人口数量,并比较两者的差异。
(2分析造成两者数量差异的原因。
学生: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
(1)新增人口数量是146万,自然增长人口数量是10.68万,新增人口数量远远大于自然增长人口数量。
(2)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
教师:非常好!人口的增长除了自然增长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那你身边有没有迁到深圳或者其他地方的呢学生:有。
转承:我身边也有,下面来分享一下我和我小伙伴的故事。
讲授新课──故事活动,寓教于乐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一边讲述《我的小伙伴》的故事,一边投影我儿时的照片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小伙伴 middot;都分散幼时的我在蕲春农村长大,在塆里有六个同年出生的同辈小伙伴(雨和、雨清、雨中、雨豪、雨杰和我),小时候我们一起抓鱼一块上学……而现在却天南海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实录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教学目标】
1.理解人口数量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能一一解释其原因;
2.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和成因,并理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人口政策的原因;
3.运用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
4.读懂并能分析人口增长坐标图;同时能辩证地认识人口增长的不同状况以及采取的不同的人口政策。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大板块,每一板块内部又以二战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为时间界线。
这种空间和时间的差异性,构成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要加强比较和总结。
本节课有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料,可相互穿插,灵活运用于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人口迁移的类型(流向、成因、意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比较法。
【教具准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图表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假如现在给你一个机会重新选择住地,你会选择什么地方?
(学生在七嘴八舌中各抒己见)
老师总结:出于多种原因,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人们的住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会发生空间移动,这就是人口迁移。
本节课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
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大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制。
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作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
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
强调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就是要把人口迁移与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常往返、外地购物、出差等活动区分开。
另外,按照这一定义,游牧民的迁徙、季节的季节流动、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应包括在人口迁移之中。
第二、人口迁移的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
说一说:哪一种属于人口迁移?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含义。
(1)民工潮涌向城市。
(2)美国人口从“冷冻地带”向“阳光地带”转移。
(3)小吴去北京旅游一个月。
(4)三峡库区区民搬迁到沿海城市安家落户。
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益便利,我国的人口迁移不仅数量增加,而且频率加快,使各地区人们的交往更加密切。
人口迁移在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5.活动
(1)你的祖籍在哪里?如果你的家庭有跨省界(国界)移动的历史,请说一说每一次移动给家庭带来的影响。
可以请家庭亲属中有移民背景的同学简要介绍有关情况,以了解这种地理现象的发生及其影响。
让学生讲解个人所在家庭的迁移经历并进行探讨分析,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2)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工人、农民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
这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的影
响是否相同?为什么?
从迁出地来看,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尤其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人口迁出也容易造成迁出地的人才外流现象。
从迁入地来看,为东南沿海地区工农业发展提供劳动力,积极地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但大量的人口对迁入地来说,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口拥挤、人口压力过重、甚至社会治安混乱的现象。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的有关知识。
那么,我们就要问,人们为什么要迁移?迁移受哪些因素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人口是否从某一个地区迁移到另外一个地区,要看迁入区是否有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可能因环境或个人的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
案例2
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1.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从16世纪起,欧洲人开始移居美国。
可以说,没有国际人口的迁移,就没有今天的美国。
移民对美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美国曾出现过的四次国内人口迁移高潮。
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的人口大规模西移;
第二次发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
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使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还出现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案例3
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我国古代人口的变迁
1.周朝前,我国人口重心均分布在北方的黄河流域。
2.秦汉时期,北方大规模战乱屡屡发生,使人口多次迁
往南方。
3.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北方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和民族压迫而继续南迁。
尤其是“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引起了北方人口南迁的高潮。
北宋末年,南方人口已占全国人口2/3左右。
4.元明清期间,政治中心在北京,北方战乱平息,人口数量增加。
5.我国人口迁往海外有很长的历史。
活动
从上述案例中任选一个,进行重点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哪些因素导致了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
第一次:战争第二次:经济因素第三次: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第四次:环境
(2)影响我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因素,与影响我国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古代:战争近几十年:政策、经济等因素
本部分可以由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讲解——学生补充——教师总结的步骤进行。
教师总结:通过古今中外的人口迁移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
经济因素。
(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
(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
其他因素。
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课堂小结
这节课要明确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不仅包括人口自然增减,还包括人口迁出或迁入数量的变化。
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们知道人口的迁移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综合体,我们在分析某一迁移现象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考虑,突出重点,体现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的概念、意义。
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3.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流向)。
4.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流向)。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