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甲浪沟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甲浪沟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摘要: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甲浪沟金矿位于乌拉山金矿带中,矿区内侵入岩不发育,金矿赋存于太古界乌拉山群变质岩系中,该岩组混合岩化强烈,石英―钾长石脉、石英脉是本区主要金矿化体,而辉绿岩具有不同程度的金矿化。目前已经圈定三条金工业矿体,矿体的主要围岩蚀变为钾长石化、硅化、黄铁矿矿、碳酸盐化等,并为直接找矿标志。因本矿床产在太古界中―高级变质岩中,严格受构造控制,与混合岩化有关的硅化,钾长石化蚀变岩型金矿,即变质――热液金矿床。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钾长石化;乌拉山金成矿带

1. 区域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台隆,阴山断隆中段;南鄂尔多斯坳陷带的包头断陷,处于两个Ⅱ级大地构造单元的临界处,其又位于乌拉山―集宁―阜新太古代、燕山期金、银、铁、铜、铅、锌成矿带内

1.1 地层

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以上太古界乌拉山群为主,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1982年)将乌拉山群划分为四个岩组,在本区域内只出露其中的一、

二、三岩组,即为一套斜长―角闪斜长片麻岩变质建造岩系。其普遍遭受过区域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其中在混合岩化过程中以钾交代为主,从而导致斜长角闪岩和角闪斜长片麻岩类多呈条带状,条痕状和眼球状混合岩产出,同时,该套地层为区域内金矿化的初始矿源层。

1.2 构造

本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非常复杂,褶皱、断裂构造都很发育。

区域上褶皱构造以苏计河槽―三分渠隐伏复背斜为主,该复背斜轴部隐伏在大佘太―茅家疙瘩新生代的断陷盆地中,背斜轴走向东部近东西,西部为北西西。南翼由乌拉山次一级背向斜构造组成,北翼由色尔腾山背向斜构造组成。

区域内断裂构造也较为发育,主要为北东向、北西向两组断裂,长几公里至几十公里不等。

本矿区所处的上述区域构造环境,为区域矿产特别是金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运移赋存空间,尤其是以苏计河槽―三分区复背斜起到主要的控矿作用,这从该复背斜南翼发现一系列岩金矿脉群(如哈达门沟矿脉群),就表明了这一点。

1.3 岩浆岩

区域岩浆岩较发育,各期构造运动中均有岩浆岩侵入。在本区域主要分布在矿区的西北部,为华力西期沙德盖侵入岩岩体。晚太古代的侵入岩多呈东西向带状分布,其岩性为

中粗粒似斑状花岗岩,在该岩体南侧1km~2km的外接触带上,有烂召沟、柳坝沟等金矿化点。印支期侵入岩有大桦背岩体,在矿区西部15km,出露面积达208km2,其岩性为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该岩体分异作用差,按其结构分为两个相带,由浅肉红色中细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过渡到中心的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

该岩体边部脉岩发育,见有细晶岩、褐帘石伟晶岩、花岗斑岩及石英脉,石英脉局部有金矿化、铜矿化和萤石化,岩体金的丰度值为1.33×10-9。

燕山期的侵入岩分布在矿区北西刘正沟和矿区北部张

子沟一带,其岩性为肉红色中细粒钾长花岗岩。

区域内脉岩与各期侵入岩相伴随,主要有花岗伟晶岩脉、细晶花岗岩脉、石英斑岩脉、辉绿玢岩脉、煌斑岩脉等。

1.4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1.4.1 主要地层含金性特征:

本区分布地层主要为乌拉山群第二岩组脑包山组,其各种岩性含金量及微量元素含量特征是:

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二长片麻岩、含榴石黑云二长片麻岩等Au含量为克拉克值的数倍,片麻岩中Pb相对较高,Mo、Te在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含量相对较高。

1.4.2 主要脉岩含金性特征:

金在角闪岩、花岗伟晶岩、闪长岩中含量较高,其它脉岩含量低。详见表1。

总之,区域各种岩石中,唯太古界乌拉山群基性火山岩的变质岩中含金最高,相关元素Pb、Sn、Bi、Mo、Te含量亦高,是金的初始矿源层。

2.1 地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为晚太古界乌拉山群第二岩组(脑包山组)的一部分,为新太古界老变质岩等。变形作用及层流剪切作用强烈,呈层状无序形式。原始层序难以恢复,仅据其矿物岩石组合性特点及分布特点,将其由南向北划分五个岩性段,其主要岩性有:①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段:主要为角闪斜长变粒岩、黑云角闪斜片麻岩等。②条带状混合岩岩性段:该岩性段辉绿岩较为发育,是金矿体主要赋存部位。

③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岩性段:以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夹黑云斜长片麻岩。岩石发生程度不一的混合岩化作用。

④条痕状混合岩段:岩石系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经混合岩化所形成。⑤黑云二长片麻岩岩性段:以黑云二长片麻岩为主,夹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透镜体。该岩组混合岩化强烈。

2.2 岩浆岩

矿区内没有大的岩体,但脉岩很发育,主要是花岗伟晶岩、辉绿岩、石英脉及石英―钾长石脉等,其中,石英―钾

长石脉、石英脉是本区主要金矿化体,而辉绿岩具有不同程度的金矿化。

2.3 构造

矿区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褶皱及断裂构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褶皱构造:矿区地层从南向北,由老到新,呈现单斜构造,地层以南倾为主,倾角变化很大,从-30°到85°,局部发生倒转。地层中,层间褶皱很发育,连续成群出现,形成肠状褶皱,尖棱褶曲,说明该区岩层中扭曲褶皱是相当强烈的。

断裂构造:矿区断裂构造均为其次级构造。从形成时间上可分为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的断裂。

①成矿前的断裂:多被早期脉岩充填。最早期的断裂构造与矿区地层褶皱变质作用相伴生,褶皱使不同岩层之间产生层间破碎,这种破碎带与地层产状一致。充填这种破碎带的钾长花岗伟晶岩随着地层的褶皱而褶皱。随着挤压应力的进一步增大,又产生北东和北西两组剪切破碎带,它们都被花岗伟晶岩充填。②成矿期的断裂构造:对一些成矿前的断裂等构造行迹进行了叠加和改造,因而发生强烈的钾长石化、硅化、碳酸岩化,形成石英钾长石脉,并形成金矿化。破碎带交代完全时原岩成分已不易辨认,两侧交代不完全的部分可见碎裂岩,这个断裂构造是矿区内的一条主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