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系统设计
mis设计的实施步骤
MIS设计的实施步骤1. 确定需求在MIS(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和详细地确定需求。
这包括对组织的目标、部门的工作流程、员工的需求等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以便为系统设计和实施提供准确的指导。
•与组织管理层会面,了解其期望和目标•与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和员工沟通,了解工作流程和需求•参考同类组织或行业的最佳实践,借鉴经验2. 系统规划系统规划是MIS设计与实施的关键阶段,它确定了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基本功能,并制定了实施计划。
•确定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确定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模块,以满足组织的需求•制定项目计划,包括时间表、资源分配和预算3.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按照需求和规划制定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案,包括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系统流程设计等。
•设计数据库结构,包括表的字段、关系和约束•设计系统界面,包括菜单、表单和报表的布局和样式•设计系统流程,包括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流动和操作流程4. 系统开发系统开发是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编码和测试的过程,包括软件开发和数据库开发。
•编写软件代码,包括系统的功能模块和界面•开发数据库,包括创建表、定义字段和编写存储过程•进行软件和数据库的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正确性5. 系统实施系统实施是将开发完成的系统投入使用的阶段,包括安装、配置和培训等。
•安装系统,包括软件的安装和配置环境•配置系统参数,包括用户权限、数据备份等•进行用户培训,包括系统操作和功能的使用方法6. 系统运维系统运维是指在系统投入使用后,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的工作,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持续改进。
•进行系统监控和故障处理,及时解决系统问题•定期更新系统和软件,以保持系统的安全性和性能•分析和优化系统性能,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7. 应用推广当MIS系统成功设计与实施后,需要进行系统应用的推广和推动,以实现系统的价值最大化。
•进行用户满意度调查和反馈,及时改进和优化系统•组织内部培训和分享会议,提高用户的系统使用能力•积极宣传系统的优势和成功案例,推动更多部门的应用以上是MIS设计与实施的主要步骤,通过充分了解需求、合理规划系统、精心设计开发、有效实施运维和积极推广应用,可以帮助组织实现高效的信息管理和业务优化。
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设计一、引言管理信息系统(MIS)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系统设计作为MIS建设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系统的运维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MIS系统设计的关键要素和实施步骤,旨在为企业提供指导和借鉴。
二、系统设计的关键要素1. 系统需求分析在开始进行系统设计之前,必须先进行全面而准确的系统需求分析。
通过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和调研,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要求、数据需求等。
只有清楚了解了企业的需求,才能制定出实际有效的系统设计方案。
2. 数据模型设计数据模型设计是MIS系统设计中的核心环节。
它通过对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的分析,建立起系统内部的数据结构,包括实体、关系、属性等要素。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类和组织,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3. 界面设计界面设计是用户与MIS系统交互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
在设计界面时,需要根据用户的习惯和需求,合理布局各个功能区块,选择合适的颜色和字体,确保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和良好的视觉效果。
4. 系统架构设计系统架构设计是指根据需求分析和技术要求,确定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和模块划分。
合理的系统架构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降低系统维护和运维成本。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和灵活性。
三、系统设计的实施步骤1. 确定项目目标和范围在系统设计之前,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范围。
通过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和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确保系统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 制定系统设计方案根据系统设计的需求和目标,制定详细的系统设计方案。
方案中需要明确系统的架构、可行性分析、数据模型设计等内容,确保系统设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 设计系统界面和功能模块在系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设计系统的界面和功能模块。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操作和使用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和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和设计管信息系统(M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管理信息化工具,它负责从各个部门中收集数据并处理它们,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
MIS的主要任务是管理企业的信息、实现信息流与物资流的协调与管理,并对监控系统的数据进行决策分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和设计。
一、MIS系统的架构设计MIS系统的架构设计是指为达成特定业务目标和提供特定服务的基础,概括地描述了MIS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一般而言,MIS系统的架构设计分为三部分:1.应用系统层:这一层负责实现业务的核心功能,包括执行事务性业务、支持决策性业务和支持分析性业务。
2.管理信息系统层:这一层负责管理MIS的核心元素,包括数据、应用程序、计算机系统和用户界面。
它确保各个部分能够有效地协同工作以实现业务目标。
3.技术基础架构层:这一层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网络架构和IT服务管理。
它为上面两个层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在实际的业务环境中,一个MIS系统通常由多个子系统组成。
每个子系统都有自己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并实现某个特定的业务功能。
这些子系统之间通过API接口交互,以实现跨子系统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流动。
各个子系统的数据源可以不同,数据可能要由不同数据库系统管理,这时需要通过ETL等技术实现数据集成和共享。
二、MIS系统的设计原则MIS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系统满足企业的需求、易用、稳定和安全。
以下是MIS系统设计的几个基本原则:1.可行性原则:MIS的设计必须基于成本效益与投资投资风险。
考虑需求、利益影响,解决组织内部问题。
2.一致性原则:MIS必须在一致性的用户体验和操作流程上进行设计,保证用户不会出现轻微的顺序错位或其他误差。
3.有效性原则:MIS的设计必须保证具有实际价值,具有关键性业务功能,确保对组织业务活动的支撑。
4.可扩展性原则:MIS系统应确保后续的一定规模变化,应支持新应用程序、服务或技术的添加,而无需修改现有架构的关键组件。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标题: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内容及方法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在现代组织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信息系统,它的设计涉及到许多内容和方法。
下面将从MIS的概念、特点、内容及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一、MIS的概念和特点1. MIS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对组织内外部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和传递,以支持管理者进行决策和组织管理的信息系统。
2. MIS的特点(1)MIS具有系统性。
它是一个包括人员、设备、通信和数据处理等各个组成部分的综合系统。
(2)MIS具有信息化。
它是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的信息系统。
(3)MIS具有管理性。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管理者提供信息支持,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和组织管理。
二、MIS的内容MIS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是MIS中的重要资源,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和利用,包括信息的采集、加工、储存和传递等活动。
2. 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开发是MIS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系统测试和系统维护等阶段,其中系统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的关键环节。
3. 决策支持MIS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包括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加工,提供多种查询和分析工具,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
4. 业务流程管理MIS还涉及到对组织内各个业务流程的管理,包括流程建模、流程优化和流程监控等活动。
5. 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是MIS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信息安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系统安全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三、MIS的设计方法1. 数据驱动设计MIS设计的第一步是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对象和数据流程,然后根据数据的特点进行系统设计。
2. 模块化设计MIS的复杂性要求进行模块化设计,将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进行设计和开发,以便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MIS 系统通用报表的设计与实现
《MIS 系统通用报表的设计与实现》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管理信息系统(MIS)在企业和组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报表作为 MIS 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用户提供了直观、准确的数据展示和分析功能。
本文深入探讨了 MIS 系统通用报表的设计与实现,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原则、技术架构、功能模块以及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了通用报表在 MIS 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mis系统;报表;设计;实现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企业和组织对信息的管理和决策越来越依赖于管理信息系统(MIS)。
报表作为 MIS 系统的重要输出形式,能够将系统中的数据以清晰、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设计和实现一个通用的报表模块对于提高 MIS 系统的实用性和用户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需求分析(一)用户需求1.数据准确性:报表中的数据应准确反映 MIS 系统中的实际情况,避免错误和偏差。
2. 灵活性: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报表的内容、格式和参数,以满足不同的业务场景。
3. 易读性:报表应具有良好的布局和设计,便于用户阅读和理解。
4. 时效性:报表能够及时反映 MIS 系统中的数据变化,为用户提供最新的信息。
5. 导出和打印功能:用户能够将报表导出为常见的文件格式,如Excel、PDF 等,并进行打印。
(二)系统需求1. 可扩展性:报表模块应能够适应 MIS 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方便添加新的报表类型和功能。
2. 性能优化:报表的生成和查询应具有较高的效率,以满足大量用户同时访问的需求。
3. 数据安全:报表中的数据应受到严格的访问控制和安全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三、设计原则(一)通用性报表模块应能够适用于不同的 MIS 系统和业务场景,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
(二)灵活性通过提供丰富的参数设置和定制功能,使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生成个性化的报表。
mis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mis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运用MIS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型和应用领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方法和工具;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工具,如数据库管理系统、项目管理工具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特点、类型和应用领域。
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
3.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和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项目管理工具、面向对象方法等。
4.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价值。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工具,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课程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书籍。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案例库等。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
4.实验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mis课程设计
mis 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MIS(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及其在中的应用。
具体包括理解信息系统的定义、功能、类型及其与战略的关系。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掌握信息系统分析方法、设计原则以及相关工具和技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敏感度,增强信息技术应用意识,认识到MIS对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信息系统的定义、功能及其与战略的关系。
2.信息系统的类型及其在各类中的应用。
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原则及工具技术。
4.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系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信息系统的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其价值。
3.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参考书籍。
2.多媒体资料:PPT课件、案例视频等。
3.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等。
4.网络资源:相关论文、博客、新闻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我们将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MIS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及表达能力。
2.作业: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作业的准确性、 creativity 和提交时间。
3.考试:期末考试将涵盖本章节的所有主题,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mis系统总体规划的原则有哪些
mis系统总体规划的原则有哪些Mis系统总体规划的原则有哪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已经离不开Mis系统,即管理信息系统。
Mis系统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并提供决策支持而设计的一种综合性信息系统。
在Mis系统的总体规划中,有许多原则需要遵循,以确保系统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Mis系统总体规划的一些原则。
一、系统化原则Mis系统总体规划的首要原则是系统化原则。
这意味着Mis系统应该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是独立的组件。
系统化原则要求对Mis系统进行综合考虑和规划,包括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和用户等方面。
只有将这些组成部分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才能实现Mis系统的高效运作。
二、整体性原则Mis系统总体规划的整体性原则要求在规划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整体业务流程和需求。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以确保Mis系统能够满足企业的长远发展需求。
此外,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全面分析,可以避免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短板或冲突。
三、可扩展性原则Mis系统总体规划的可扩展性原则要求系统设计要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Mis系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业务需要和技术变革。
因此,系统设计应考虑到未来的变化,并采用模块化、可配置和可定制的结构,以便于系统的扩展和升级。
四、一体化原则Mis系统总体规划的一体化原则强调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
企业内部的各个功能模块和子系统应该能够无缝地进行数据交换和互联。
一体化原则要求Mis系统能够实现各个功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提高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效率。
五、内外一致原则Mis系统总体规划的内外一致原则要求系统的外部界面和内部逻辑保持一致。
外部界面是与用户直接交互的部分,内部逻辑是指系统的数据结构和处理过程。
内外一致原则强调系统界面的友好性和易用性,以及系统内部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只有内外一致,才能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第六章 MIS的系统设计
第六章
第三节 四、代码的种类
MIS的系统设计
代码设计
1、顺序码:用连续数字代表编码对象 优点:简单易懂,易于管理。 缺点:不易增减 适用:其他码分类中细分类的一种补充手段。 2、区间码(分组码): 1)多面码:多个属性各规定一个位置(例如) 2)上下关联区间码:邮政编码
设计依据: 1、满足新系统的应用需求 2、实用性强 性价比 3、可扩充性
第六节 输出设计
一、输出设计的内容: 二、输出设计的方法
第六章
MIS的系统设计
第七节 输入设计 一、输入设计的原则:减少人工参与 二、输入设备的选择 三、输入检验 1、种类 2、校验方法
第六章
MIS的系统设计
第八节 数据存储设计 第九节 处理流程图设计 是系统流程图的展开和具体化 第十节 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和系统设计报告 一、程序说明书的内容 二、系统设计报告内容
第六章
MIS的系统设计
第四节 系统流程图设计 一、系统流程图是以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为基 础绘制的 二、绘制思路:(P137) 三、符号: 四、从数据流程图导出系统流程图要注意的问 题:
1、并非单纯的符号转换 2、合并、分解一些处理功能 3、处理功能之间设立临时的中间文件
第六章
MIS的系统设计
第五节 系统物理方案设计
第六章
一、任务
MIS的系统设计
第一节 系统设计的任务
系统分析—— 逻辑模型—— “做什么” 系统设计—— 物理模型—— “怎样做”
二、工作内容
1、总体设计——框架 1)划分功能模块——模块结构图 2)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第六章
mis系统分析和设计课件(1)
数据的属性和详细内容即指这些数据流和数据 存储是由哪些数据项组成,数据项的名称、 类型和长度,数据项的取值范围,哪些业务 需要用到这些数据项,数据的重要程度和保 密程度,数据项之间的逻辑关系等等。
.
17
处理单元描述分析
数据处理单元按处理逻辑可分为三大类:数 据计算,数据综合,数据的逻辑判断 数据处理单元分析方法:
业务流程图的作用:
制作业务流程图的过程也就是系统分析员全面了 解系统业务处理流程概况的过程,业务流程图是 系统分析人员作进一步分析的依据.
业务流程图是系统分析员、管理人员、业务操作 人员相互交流的工具。
系统分析人员可直接在业务流程图上理出可以实 现计算机处理的部分
可利用业务流程来分.析业务流程是否合理。 9
数据计算和数据综合一般使用管理数学模型 数据的逻辑判断一般使用判定树与判定表。
判定树与判定表都是描述数据处理的逻辑判断过程的工具。
判定树是用树型分叉图。它直观,但当判断条件较多时显得 有些繁琐。 判定表是用表格形式。它又四部分组成:(见例表)
.
18
决策树
折某 扣公 政司 策的
销 售
交易额 >$ 5000
●量-本-利分析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
●数学规划模型
b 生产作业计划是要具体给出产品数量,加工路线,时间安 排,材料供应以及设备生产能力负荷平衡等方面。具体方法有 :
.
27
●投入产出矩阵模型 ●网络计划(PERT)模型/关键路径(CPM)模型 ●排序模型 ●物料需求模型(MRP) ●设备能力负荷平衡模型
逐级将每一处理功能扩展、分解。并加入对例外情况的 处理,形成低一级数据流程图。如此反复,直到数据流 程图的细化程度满足用户要求而止。
MIS的系统设计
一、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的原则
应遵循以下的主要原则:
分解—协调原则
模块化原则 自顶向下的原则 抽象的原则 明确性原则
按日期 统计 按地区 统计 按产品 统计
销售时 间分析 销售地 区分析 销售产 品分析
销售信息
确定信 息类型
按价格 统计
事务型数据流程图
销售价 格分析
销售分析 获得销售类型 调度
读销售 信息
分析信 息类型
按日期 统计
按地区 统计
按价格 统计
按产品 统计
销售时 间分析 转换后的结构图
销售地 区分析
记账
收据 收据
输入汇款单
格式检查
产生收据
打印收据
转换后的结构图
2.转换策略
以事务为中心的设计
步骤: • 确定事务的来源; • 确定以事务为中心的系统结构; • 确定每一种事务以及它所需要的处理动作; • 合并具有相同处理动作的模块,组成公共处理模块加 入系统; • 为每个事务处理模块设计下面的操作模块,再为操作 模块设计细节模块。
果,是系统实施阶段工作的主要依据。
二、系统设计的依据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系统分析的成果 现行技术 现行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的标准、规范和有 关法律制度 用户需求
系统运行环境
三、系统设计的原则
应遵循以下的主要原则: 系统性
灵活性
可靠性
经济性
第二节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7-MIS系统设计
算法说明可采用结构化英语、判 定表、判定树或程序框图等工具 进行描述,但要准确、简明描述 模块执行的具体细节。
处理过程的描述是比较困难的,但又是非常重要的 但又是非常重要的 困难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处理过程本身的复杂性 困难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处理过程本身的复杂性;二是选择决定什么工具、 技术,并准确地描述的困难性;三是不同成员和用户的不同理解 三是不同成员和用户的不同理解,沟通存在 困难。 解决方法之一: HIPO图。形象的描述就是 “层次图 输入 处理 输出图 形象的描述就是 层次图 输入-处理 输出图”, 层次图+输入 处理-输出图 即 IPO图再加上带有模块层次结构的关系图 图再加上带有模块层次结构的关系图。 实例:某修改库存的HIPO图。 实例
7.2.3 网络平台设计 基本知识:网络平台设计的重要内容是网络结构的设计 基本知识 网络平台设计的重要内容是网络结构的设计,在网 络结构设计中重点关注的是硬件分布结构的设计。 络结构设计中重点关注的是硬件分布结构的设计 硬件分布结构是指计算机硬件在空间中的分布形态 硬件分布结构是指计算机硬件在空间中的分布形态,是一种空 间的布局形式。 硬件空间布局形式包括集中式、 、文件服务器式、应用服务器式、 硬件空间布局形式 客户机/服务器(C/S)和浏览器/服务器 服务器(B/S)等结构。 ⑴网络平台配置的注意事项 ①网络基本属性 网络通信协议如何。如TCP或处于安全考虑所采用其他协议 或处于安全考虑所采用其他协议; ②网络通信协议如何 安全性能的需求;网络访问方式, ,是轮询、令牌还是载波侦听的 多路访问形式;采用点-点、广播 广播,还是利用数据交换/共享形式 实现数据通信。 评价网络配件性价比。 ③评价网络配件性价比。
⑵硬件配置注意事项 满足目标系统的应用需求为首要目标。注意如下不好的倾向 ①满足目标系统的应用需求为首要目标 注意如下不好的倾向:价格越高越好;以为 性能指标越高越好;认为越大越好,外设越多越好等 外设越多越好等。 选型以实用为优先考虑原则。具体体现在: :易于开发、方便使用;成熟产品、普及 ②选型以实用为优先考虑原则 性好,方便维护和共享;能满足网络通信和其它方式上午数据通信需要 能满足网络通信和其它方式上午数据通信需要;性价比高。 要有前瞻性,方便今后扩充。 ③要有前瞻性,方便今后扩充
mis制造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mis制造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制造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功能和作用;2. 学生能掌握制造信息系统中关键模块的使用,如生产计划、物料管理、质量管理等;3. 学生能了解制造信息系统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企业制造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2. 学生能熟练操作制造信息系统软件,完成基础的数据录入、查询和报表生成;3. 学生能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一个简化的制造信息系统项目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制造信息系统的兴趣,认识到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性;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学会沟通、互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制造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制造业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采用案例教学、软件实操、团队协作等教学方法,结合课本内容,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中,达到课程目标。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制造信息系统概述:介绍制造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功能特点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课本第一章:制造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发展历程;- 课本第二章:制造信息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2. 制造信息系统关键模块:详细讲解生产计划、物料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库存管理等关键模块。
教学内容:- 课本第三章:生产计划与管理;- 课本第四章:物料管理与库存控制;- 课本第五章:质量管理系统;- 课本第六章:设备管理系统。
3. 制造信息系统实施与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制造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了解其实施过程和注意事项。
mis设计理念是什么
mis设计理念是什么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设计理念是指在设计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所遵循的原则和思想。
一个好的MIS设计理念能够确保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高效性,使得管理者能够从中获得准确、及时、完整和可信赖的信息,从而支持决策和实施管理活动。
首先,MIS设计理念要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和开发。
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将用户需求与技术能力相结合,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系统。
一个好的MIS系统应当是易于理解、操作和学习的,用户能够轻松地访问和使用系统中的功能,获得所需的信息。
其次,MIS设计理念要具有系统思维,将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设计。
系统思维强调不仅要关注各个部分的功能和性能,还要将这些部分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考虑在内。
这样设计出来的MIS系统能够保持一致性和协同性,不会因为一个部分的改变而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第三,MIS设计理念要注重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
数据是MIS系统的核心,决策者依靠系统中的数据来做出决策。
因此,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信度是设计MIS系统的重要目标。
另外,MIS设计也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保护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和修改。
最后,MIS设计理念要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随着企业的变化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也需要相应地调整和扩展。
因此,设计MIS系统时要考虑未来的需求和发展方向,确保系统能够适应变化,能够灵活地添加新的功能和扩展新的业务。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MIS设计理念应当以用户为中心,具有系统思维,注重数据质量和安全,同时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只有在这样的指导下设计和开发的MIS系统,才能真正满足企业的管理需求,支持决策和管理活动的进行。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通过部署负载均衡设备,将用户请求分发到 多个服务器上,提高系统吞吐量。
系统改进方案
数据库优化
对数据库进行优化,包括数据库结构、 索引和查询语句的优化,以提高数据访
问速度。
用户界面改进
优化用户界面,提高用户体验和交互 性,使用户更方便快捷地使用系统。
系统架构重构
对系统架构进行重构,改善系统模块 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 扩展性。
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于管理信息系统,出现了诸如ERP、 CRM等系统的雏形。
20世纪70年代
管理信息系统逐渐成熟,开始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和政府 机构。
20世纪80年代至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演进和完 善,出现了许多新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如云计算、大数据 分析等。
02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
安全性
评估系统对外部攻击和内部误操作的抵御能力,以及数据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系统优化建议
硬件升级
根据系统性能瓶颈,可以考虑升级硬件设备, 如增加内存、提高存储速度等。
网络优化
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带宽和传输速度, 减少网络延迟。
软件优化
对系统软件进行优化,如优化数据库查询语 句、改进算法等,以提高系统性能。
系统规划
制定实施计划
01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表、预算
和资源需求等。
技术选型
02
根据系统需求和组织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和工具,如数
据库、编程语言、开发框架等。
人员配置
03
确定所需的人员数量和技能要求,制定人员培训和招聘计划。
系统结构分析
模块划分
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功能模块,明确各模块之间的接口和数据流。
MIS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第六章系统设计系统的物理模型如何实现系统说明书规定的系统功能“怎么做”系统设计系统的逻辑模型明确系统功能“做什么”系统分析成果回答的中心问题阶段design)。
其基本任务:•模块划分•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信息系统流程图功能结构图功能模块图@代码设计@数据存储设计: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安全设计等人机对话设计等。
3·可靠性。
系统是作为统一整体而存在的,因此,在系语言要尽可能一致,对系统的数据采集要做次利用。
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为此,系统应具统设计中,应尽量采用模块化结构,提高各模块的独立性,尽可能减少模块间减至最低限度。
这样,既便于模块的修改,又便于增加新的内容,提高系统适力及受外界干扰时的恢复能力。
一及纠错能力、抗病毒能力等。
经济性指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为前提;另一方面,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不机和人识别与处理。
也简称为“码”。
代码就是用数字或字母代表事物。
代码的功能1、鉴别功能分类编码标准中,一个代码只能唯一的标识一个分类对象,而一个分类2000 168 001工商管理2000级赋予不同的代码时,代码又可以作为排序的标识。
含义如下:便车、Z 为载重车、X 为小轮车.指轮径28、26 、24、20英寸的女式车.自行车的型号PA-12字母赋予分类对象。
缺点:代码本身没有给出对象的任何其它信息。
区间码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码中数字的值位置区域城市省区第4位第3位第2位第1位4-上漆4-方形头3-镀锌3-六角方头3-φ1.53-钢2-镀铬2-平头2-φ1.02-黄铜1-未处理1-圆头1-φ0.51-不锈钢表面处理螺钉头形状螺钉直径材料3 2 1 4列。
例如,会计核算方面,用最左位代表核算种类,下一位代表会计核算项目。
3·十进位码。
如610·736,小数点左边的数字组合代表主要分类,小数点右边的指出于代码设计时,要预留足够的位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要。
MIS系统规划和设计详细方案
MIS系统规划和设计详细方案目录一、项目概述 (2)1. MIS系统简介 (2)2. 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3)3. 项目目标与愿景 (4)二、系统规划与架构设计 (5)1. 系统架构设计原则 (6)2. 总体架构设计 (7)3. 关键技术选型与规划 (9)三、详细设计 (11)1. 功能模块划分 (12)1.1 首页模块设计 (14)1.2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15)1.3 报表生成模块设计 (17)1.4 用户管理模块设计 (18)2. 系统数据库设计 (19)2.1 数据库选型及理由 (20)2.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22)2.3 数据库优化策略 (23)3. 界面设计原则与风格定位 (24)3.1 界面布局设计 (25)3.2 界面交互设计 (27)3.3 界面风格定位及优化建议 (28)四、技术实施方案 (30)1. 系统开发环境与工具选择 (31)2. 系统开发流程规划与实施步骤 (32)3. 系统测试与部署策略 (33)五、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安排 (35)一、项目概述本文档详细描述了MIS系统规划和设计的详细方案,旨在为企业提供一个高效、稳定、易用的管理信息系统。
MIS系统将对企业的各项业务进行全面整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优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系统架构设计:根据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设计合理的系统架构,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功能模块设计:根据企业的各项业务需求,设计相应的功能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等。
数据库设计:根据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搭建合理的数据库结构,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
系统集成:将MIS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培训与支持:为用户提供系统的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用户能够熟练操作系统并解决实际问题。
1. MIS系统简介在现代企业或组织中,MIS系统的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16.2 代码设计
• 代码:
– 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一般用数字、 字母或它们的组合来表示。代码设计是科学管理的体 现。 – 编码的目的
唯一化
为事物提供一个概要而不含糊的认定, 便于数据的存储和检索。
即编码要有规律,符合某一类事物的 聚集,提高处理的效率和精度。 也即标准化,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提高数据全局一致性。
– 系统的响应时间
• 从用户向系统发出一个作业请求开始,经系统处理后,给出应 答结果的时间称为系统的响应时间。(CPU /通讯线路)
– 系统的可靠性
• 系统的可靠性可以用连续工作时间表示。(24h/双机双工)
– 集中式还是分布式 – 地域范围
• 广域、局域
–数据管理方式
• 文件、数据库
9
16.1 续
– 系统配置力争做到最佳的性能/价格比。
14
16.1 续
• 系统软硬件的配置应考虑的具体问题(4)
– MIS的系统软件主要涉及到
• 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开发工具等。
– 在集成化的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系统
• 在客户一服务器模式下,应考虑服务器和工作站两种操作系 统的选择。
– 在服务器上,选择操作系统主要是考虑满足多用户、多进程的 要求。图形用户接口的要求。在目前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各种 UNIX操作系统或Windows NT。 – 在工作站上,选择操作系统主要是考虑系统的处理能力、图形 用户接口。例如,MS-Windows等。
• 时间划分法(按业务处理的时间顺序划分)
– 如:初始化模块、清算执行模块。
• 环境划分等(按实际环境和网络分布划分)
– 模块的划分要求遵循高内聚、低耦合、影响范围在控 制范围之内的原则。
• 参考P374表16-1
6
16.1 续
• 系统平台设计
– 问题提出: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竞 相投向市场。多种多样的计算机技术产品为信息系 统的建设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使我们可以根据应 用的需要选用不同生产者的性能各异的软、硬件产 品,但同时也给系统设计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那 就是如何从众多厂家的产品中作出最明智的选择?
– 互联能力
• 即能连接多种机型和网络系统,为系统集成奠定基础。
18
16.1 续
• 选择网络时,应着重考虑下列因素(续):
– 响应时间
• 所选网络系统对信息传输的响应时间应能满足用户对信息处理 的要求。
– 考虑环境条件和覆盖范围
• 根据企业的环境条件和覆盖范围选择网络的类型(如广域网或 局域网)以及信息传输媒体,例如用细缆或粗缆或光纤等。
26
16.2 代码设计
代码的种类
(一) 顺序码
顺序码适宜中最简单、最常用的代码。这种代码
是将顺序的自然数或字母赋予分类对象。
27
16.2 代码设计
例如:按照GB2261-80规定: 1为男性 2为女性 优点:短而简单,记录的定位方法简单,易于管理; 缺点:代码本身没有给出对象的任何其它信息(没有逻 辑基础)
28
16.2 代码设计
代码的种类 (二)区间码
区间码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每一区间代表一
个组,码中数字的值和位置 都代表一定意义。
4 3
0 0
8 1
区域
城市
省区
29
16.2 代码设计
代码的种类 (三)助忆码
助忆码用文字、数字或文字数字结合起来描述,其 特点是,可以通过联想帮助记忆。 例如: 用W-B-l2代表12英时黑白电视机 用W-C-20代表 20英时彩色电视机。
4
16.1 续
• 子系统划分
– 划分的原则 • 子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 • 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依赖性尽量小 • 子系统的划分的结果应使数据冗余较小、便于分阶 段完成 – 子系统划分一般以功能/数据分析结果为主,兼顾组织 实际情况的划分方法。
5
16.1 续
• 模块(子系统)的划分按理想程度从高到低有
• 系统设计阶段首先要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
– 即系统总体功能结构的确定和子系统与模块的划分 – 结构化系统设计的思想是
• • • • • 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 把系统划分为若干子系统 而子系统又划分为若干功能模块 模块又划分为子模块 层层划分直到每一个模块是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独立程序为 止。
• 根据系统分析阶段所确定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综合考虑各种约束, 利用一切可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进行各种具体设计, 提出一个能在计算机上实现的新系统的实施方案, 解决“系统怎样做”的问题。
2
16.0 续
•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
– 系统的总体设计
• 包括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和功能模块图设计 等。
25
规范化
系统化
16.2 代码设计
• 信息分类常用的基本方法有线分类法、面分类法 和混合分类法3种。
– 线分类法
• 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标准有:GB2260-90《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区划代码》,GB4754-8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 GB6665-86《职业分类和代码》等
– 面分类法
• 国家标准GBI 2403-90《干部职务名称代码》
12
16.1 续
• 系统软硬件的配置应考虑的具体问题(2)
– 系统硬件的选择应服从于系统软件的选择
• 即首先根据新系统的功能、性能要求,确定系统软件,再根据 系统软件确定系统硬件。 • 硬件的选择原则是:
– – – – – – – – 选择技术上成熟可靠的系列机型; 处理速度快; 数据存储容量大; 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与可扩充性、可维护性; 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售后服务与技术服务好; 操作方便; 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一定先进性的硬件。
– 计算机系统(软件、硬件及其附属设备)的配置,总 的原则应该是:
• • • • • 技术上具有先进性 实现上具有可能性 使用上具有灵活性 发展上具有可扩充性 投资上具有受益性
11
16.1 续
• 系统软硬件的配置应考虑的具体问题(1)
– 计算机软件、硬件配置应能满足系统的要求,这些要 求主要是:
• 功能要求
– 能满足新系统的各种功能要求,包括联网要求。
• 性能要求
– 根据用户提出的对系统的处理速度、精确度等要求,确定计算机 的运行速度、网络的传输速度等指标。
• 容量要求
– 根据新系统近期所要处理的最大数据量以及若干年以后的发展规 划,配置计算机内存、外存容量。
• 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 应保证系统的数据、信息等资源安全可靠,防止信息的破坏和丢 失,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0
16.1 续
• 数据库管理系统选型的主要原则:
• 满足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重考虑系统的应用需求。 • 支持Browser/server模式和Client/Server模式,其优势在于 对前端工作站的系统配置简单灵活,网络扩充性强,对离线式 服务能力强大。 • 支持具有分布处理资料、多线索查询和优化查询资料、联机事 务处理(OLTP)等能力或特性。
15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续
• 网络系统的设计
–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
• • • • • 中小型主机方案与微机网络方案的选取 网络拓扑结构 互连结构及通信介质的选型 网络计算模式 网络操作系统及网络协议等的选择
– 网络计算模式
• 原来一般采用 – 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 • 随着Internal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MIS的网络计算模式开 始更多的采用 – 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B/W/D)模式。
7
16.1 续
• 管理信息系统的平台设计包括
– 计算机处理方式 – 软硬件选择 – 网络系统的设计
• 网络系统的设计要用网络结构图来表示,VISIO软件工具是一 种方便的制图软件。
–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8
16.1 续
• 系统平台设计的依据
– 系统的吞吐量
• 每秒钟执行的作业数称为系统的吞吐量。 • 系统的吞吐量越大,则系统的处理能力就越强。
– 应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所选网络产品应非常成熟,运行安全、可靠。
19
16.1 续
•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 管理信息系统都是以数据库系统为基础,一个好的数 据库管理系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有着举足轻重的 重要影响。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上,主要考虑: • 数据库的性能; •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系统平台; •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保密性能; • 数据的类型。
• 具有良好图形接口的开发工具包。
• 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 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21
16.1 续
• 系统环境的配置报告
– 1.确定系统的网络结构体系(网络设计)
• 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组网方式,网络设备,网 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
– 2.硬件的配置
• 功能划分法:(按业务的处理功能划分)
– 如:按职能部门的管理功能划分为:生产计划、销售、库存管理、 财务、劳资等子系统。
• 顺序划分法(按业务的处理顺序划分)
– 如:账务划分为凭证录入模块、凭证汇总模块、记账模块等。
• 性质划分法(按业务处理的性质划分)
– 如:各种台账的处理,划分为:台账录入模块、台账汇总模块、 台账统计打印等。
– – – – 硬件网络结构图 服务器:硬件、软件选型 工作站:硬件、软件选型 硬件配置清单等表格。
23
16.1 续
• 计算机处理流程设计
– 计算机处理方式可以根据系统功能、业务处理的特点、 性能/价格比等因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