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中华音乐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爱我中华】

初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爱我中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唱出歌曲《爱我中华》,并理解歌曲背后的意义。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爱我中华》的学习。
2. 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歌曲《爱我中华》的学唱。
2. 理解歌曲背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中华民族的音乐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歌曲《爱我中华》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3. 学唱歌曲:教师示范,学生跟唱,重点讲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合唱练习,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5. 课堂小结:通过歌曲《爱我中华》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歌曲《爱我中华》,加强歌曲的记忆。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歌曲的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3. 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其他音乐文化,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歌曲演唱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以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3. 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爱我中华》的乐谱、图片、视频等资料。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和录音。
3. 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等。
八、教学时间1. 课堂授课时间:45分钟。
2. 课后作业时间: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
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背景、音乐知识等。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歌曲演唱,学生跟随学习。
3. 实践法:学生分组练习,进行合唱。
4.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爱我中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本节课以《爱我中华》为载体,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交素养。
在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将能够独立演唱歌曲《爱我中华》,并理解歌曲所蕴含的多元文化和民族精神。学生将能够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审美能力。此外,学生将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音乐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后拓展
4.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5. 激发对音乐的热爱,培养音乐素养,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上,学生将通过聆听、演唱、分析、讨论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感官和思维,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学生将在小组合作中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交素养。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歌唱祖国”中的《爱我中华》。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歌曲《爱我中华》的旋律和节奏。
2. 歌曲中蕴含的多元文化和民族精神。
3.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通用6篇)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通用6篇)《爱我中华》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我中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篇1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他们相互尊重,情同手足,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放歌曲爱我中华)。
2、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图片,谁来给带大家介绍,展示一下?3、你们想唱这首歌吗?要想唱好一首歌,首先要理解歌词,那我们就一起到文中看一看吧!二、初读,读通多媒体出示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用“_”或“?”画出来。
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交流。
三、再读,感知谈读书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的感受是通过课文中哪些词句得到的?请再读读课文。
四、研读,感悟根据学情随机反馈。
1、通过研读,感受到不管五十六种语言有多大的差异,但有一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那就是“爱我中华”。
①结合有关语句谈理解,讲感受。
②点击教学软件,通过大屏幕放映⑴奥运会上运动健儿在运动场上雄姿英发的场景,使学生目睹各族健儿在世界比赛场上为祖国摘金夺银争得荣誉的场面。
放映⑵医护人员在非曲时期救助病人的画面,使学生体会到中华各族儿女在爱国热情的激励下,在各行各业中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③指导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那感人的场面。
2、通过研读,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过渡:看到这一幕幕动人的场面,我们心潮涌动,激情澎湃,清听作者的感慨。
①出示课件,学生边看边听边体会。
②介绍材料,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爱我中华》这首歌是我国著名的词作家乔羽、著名曲作家徐沛东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的,是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音乐采用壮族民间曲调并进行了发展。
音乐《爱我中华》教学设计(4篇)

音乐《爱我中华》教学设计(4篇)音乐《爱我中华》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歌曲《爱我中华》,感受音乐的魅力,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养成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积极生活态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与表现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刻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歌曲表达的情感与演唱方式,且能够充满激情、亲切愉快地完整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充满激情、亲切愉快地完整演唱歌曲。
【难点】分析歌曲表达的情感,并熟悉歌曲的演唱方式。
三、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歌曲《大中国》,提问学生:这首歌曲叙述的是什么故事表达人物什么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以“我们”为主语,赞扬着祖国的大好河山,预示着祖国人民团结、富强的情境。
表达人物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关于“祖国”的歌曲,感受这首作品的魅力。
由此,顺势导入本课。
(二)感知歌曲1.教师简单演唱歌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并思考: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举手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给人一种激动、热情高昂的感觉,非常的欢快、自然。
想象到锣鼓升天,人们欢聚一堂,尽情歌曲的场面。
2.教师播放完整音频,学生轻声哼唱。
并提问学生: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你能划分出来吗学生聆听,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分成两段,第一段为独唱,第二段开始独唱,后半部分由众人齐唱“爱我中华”,其余部分独唱。
(三)深入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演唱谱例。
思考:歌曲旋律与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演唱谱例,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节奏紧凑,除了基本的八分、四分节奏以为,还有附点与大切分节奏;整首歌曲旋律起伏较大,且旋律多高亢。
2.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谱例。
教师提问学生:歌曲中出现了哪些装饰音学生演唱,回答:有倚音。
3.教师引导学生:出现的特性节奏与装饰音我们应该怎样去的演唱请学生进行示范演唱谱例,教师纠错,并强调对特性节奏与倚音的演唱方法。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及反思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2、通过读后交流和有感情朗读,体会诗歌中强烈的民族情和爱国情。
3、体会歌词反复咏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歌词领悟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爱我中华的美好感情,充分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整体,只有各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一、歌曲导入,品读课题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在各大晚会上,我们经常听到这一首歌。
仔细听一听,会唱的同学请随着录音机一起唱。
2、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3、简介歌词作者、演唱者。
4、品读课题:读课题时,你想突出哪个词语?按照你的理解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交流摘录笔记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全班汇报读,个别句子指导。
3、交流摘录笔记,出示新词,开火车带读。
4、交流自学生字时发现的难写字,当当小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
重点突出“姿”“健”“伐”的写法。
三、品读课文,读中悟情1、出示“阅读金钥匙”:自读时,在重点词语下面画上“.”2、学生自由读歌词的第一部分,做好标记。
3、全班交流:你画的重点词语是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重点交流:“五十六”说话:“五十六个星座同时在天空中出现是多么。
”. “五十六枝花聚在一起是多么。
”.“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一起是多么。
”. 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五十六个民族比作什么?作者反复使用了“五十六”这个数字,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你知道我们祖国有哪些民族吗?在歌声中认识这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
有感情朗读。
◇重点交流:“五十六”和“一”的对比五十六个民族,是那么多,五十六种语言,是那么丰富多彩,可是,他们说出来的却是同一句话,那就是——爱我中华。
“56”和“1”的数字对比表明了这是他们统统的心声,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理想。
学生朗读,突出数字的对比。
4、品读第二节,做好标记:自读十,想一想,各民族儿女爱我中华,都表现在哪些实际行动上。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爱我中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案1000字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爱我中华》的相关知识点,掌握演唱技巧。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然而,在行为习惯方面,七年级学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可能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性,容易在课堂上分心、走神。此外,他们可能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持久性,容易在遇到困难时放弃。这些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
针对以上学情,本节课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教学设计:
3. 加强对学生的作业评价,给予他们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例如,可以设置作业完成情况登记表,记录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九.内容逻辑关系
① 歌曲背景与内涵
- 知识点:歌曲《爱我中华》的背景、创作意义
- 词句:歌曲《爱我中华》是由作曲家徐沛东作曲,词曲家晓光作词,表达中华民族团结一心。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1) 其他优秀歌曲:推荐学生欣赏其他表达爱国情怀的歌曲,如《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爱国歌曲的特点和内涵。
(2) 音乐理论书籍:推荐学生阅读关于音乐理论的书籍,如《音乐欣赏》、《音乐入门》等,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正确演唱歌曲。同时,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
《爱我中华》的教学设计

《爱我中华》的教学设计《爱我中华》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爱我中华》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爱我中华》的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了解歌词的创作背景,学习歌词的写作手法。
3、学习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4、自学生字词语,背诵课文。
二、教学准备:歌曲《爱我中华》三、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欣赏后提问: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我们国家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你们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吗?(列举几个)2、这些民族虽然语言不同,风俗也不一样,但他们相互尊重,情同手足,爱国爱家,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
3、老师今天也想教你们唱这首歌,你们想学吗?当然要想唱好一首歌,首先要理解歌词的意思,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歌词吧!4、板书课题:爱我中华。
(三)、教师小结补充。
(四)、自由读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用“x”或“xx”画出来。
可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交流。
(五)、汇报读懂的情况:1、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1)多处提到五十六。
(2)六处提到“爱我中华”一句2、课文有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第一部分有两句,将五十六个民族比喻成“星座”、“花朵”、“亲密的兄弟姐妹”,朴实的语言,体现了各民族的亲密团结。
他们的语言虽然存在差异,但有一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那就是“爱我中华”。
第二部分共有五句话。
前三句分别勾画了三幅图画,哪三幅?第一幅,各族健儿在赛场上为祖国摘金夺银、顽强拼搏的情景(结合刚结束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及残奥会说一说);第二幅,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而忘我工作(农民,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第三幅,讴歌了中华各族儿女昂首阔步推动伟大的祖国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音乐七年级上册《爱我中华》教案

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型的准确掌握。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动学习 参与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录音机
教材分析
这首歌以西南民族音调为素材,唱出各民族兄弟姐妹的共同心声–爱我中华。歌曲在五声宫调式的基础上揉进了大调的因素,色彩明朗、鲜明,为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标、增、改、删、调)
教学过程:
3.学习第二乐段。
第二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二乐段,学生边听边拍手,寻找出用“啦”唱过的旋律。并用热烈的情绪演唱。
4.学习第三乐段。
第三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三乐段,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心情。分析歌曲表现情绪的音乐要素。音高:每一句开头都以歌曲中的最高音出现;
5. 随歌曲《爱我中华》伴奏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按照领唱齐唱的演唱形式,教师领唱、学生齐唱。
一、歌曲导入
1. 欣赏歌曲《中国人》。
歌曲充满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2008奥运会刚刚过去,为了奥运会的成功召开,每一个中国人都付出了努力。
2.学习谱例。
音符跳跃、节奏紧凑、有能够表现快乐气氛的休止符。
放慢速度演唱,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1)将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提示学生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初中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授课周次
第四周
授课时间
课题
《爱课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热情豪放的情绪演唱歌曲。
2.演唱歌曲中,体会歌曲的情感并能唱好歌曲。
3.通过歌曲的教学进行各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用欢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大班爱我中华音乐教案

大班爱我中华音乐教案【篇一:九年级音乐教案_爱我中华】第一课爱我中华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的:一、让学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二、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三、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演唱了解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及特点。
教学设想: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创造条件。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感觉、欣赏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体验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感觉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时机;还音乐课堂以快乐。
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春节晚会民族歌舞”片断,请同学们抢答这里有哪些少数民族?教师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表扬。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问: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你知道有哪些呢?二、学唱歌曲:[教材分析]:《爱我中华》是一首集中我国南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歌舞音调创作而成的歌曲,4/4拍,b调式。
曲式结构为二段体,即a+b。
a段(领唱部分)是全曲的主题段,b段 (齐唱部分)是与a段构成对比的段落。
整段音乐既跳荡又平稳,表现出一种载歌载舞的喜悦之情。
b段是一个具有较强对比性质的音乐段落,此段音乐的节奏型既表现出“呼口号”的气势,又表现出集体舞的欢快和热烈。
整首作品有张有弛,一气呵成。
1 、首先完整欣赏歌曲《爱我中华》,由老师范唱!请学生听后谈谈感受,并回答问题.此环节教师讲解以下内容:(1) 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2) 歌曲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音调2 、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曲谱一、曲谱二(必要时可以跟随二到三遍) 注意:休止符及装饰音。
3 、教唱《爱我中华》一歌(1) 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视唱曲谱就在歌曲之中,(2) 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衬词的演唱。
(音准)(3) 因为歌曲旋律对于学生来讲很熟悉,可以让全体学生随钢琴或音像伴奏完整演唱此歌,注意:1、装饰音、修止符的运用。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爱我中华》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爱我中华》教案一. 教材分析《爱我中华》这首歌曲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歌曲以五声音阶创作,旋律优美,歌词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熟练地识谱、唱歌。
但是,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歌曲情感的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歌曲《爱我中华》的背景,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会歌曲《爱我中华》,并能用正确的姿势和情感演唱。
3.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民族特色音调,如滑音、颤音等。
2.重点:学会歌曲《爱我中华》,并能进行合唱。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不同版本的《爱我中华》,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合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歌曲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爱我中华》的曲谱、歌词。
2.教学音频:不同版本的《爱我中华》。
3.教学视频:关于民族音乐的纪录片或歌曲表演。
4.乐器:钢琴、吉他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特色音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歌曲《爱我中华》的曲谱,讲解歌曲的背景、结构。
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歌词,熟悉歌词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讲解歌曲中的民族特色音调,如滑音、颤音等。
引导学生分组练习,加强合唱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唱,检验他们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爱我中华》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爱我中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我中华》是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歌曲,采用五线谱进行记谱。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爱国主义情感,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音乐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他们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较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训练。
此外,学生对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有一定的认同感,有利于学习这首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爱我中华》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用正确的音调演唱这首歌曲。
2.提高学生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增强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识谱能力2.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3.理解歌词的深层含义,体会爱国主义情感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钢琴弹奏旋律,学生跟随演唱。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3.情感体验法:通过讲解歌词背景,引导学生体会爱国主义情感。
六. 教学准备1.钢琴:用于弹奏旋律,引导学生演唱。
2.五线谱教材:提供给学生学习识谱。
3.教学课件:展示歌曲歌词、旋律和背景知识。
4.音响设备:播放歌曲,供学生跟唱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爱我中华》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五线谱教材,引导学生认识五线谱的基本构成。
然后逐句教唱歌曲,让学生跟随钢琴弹奏演唱。
在此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然后让学生自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七年级音乐上册爱我中华教案

七年级音乐上册爱我中华教案第一篇:七年级音乐上册爱我中华教案《歌唱祖国》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歌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了解不同类型的演唱形式。
3、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热情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4、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5、通过学唱《爱我中华》,欣赏《走向复兴》,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的团结是国家昌盛的前提,激发学生奋发向睥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歌曲来提升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2、《爱我中华》音域跨度大,准确把握大跳时的音准,以及演唱时的精神气氛。
三、教材分析《爱我中华》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是90年代初乔羽和徐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
这首歌曲同学们都比较熟悉,歌曲为二段体结构,采用广西壮族民间音调并进行了发展。
前12个小节为第一乐段,后11个小节为第二乐段。
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清新流畅;第二段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情绪激昂,充满活力,表现了中华儿女爱中华的深厚感情。
但第二部分音域跨度较大,速度快,学生很不容易掌握音准,可放慢速度,对比、模仿来解决。
《走向复兴》是一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的歌曲。
该歌曲的曲作者为印青;词作者为李维福。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几幅身着少数民族服装人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哪个民族?(采用抢答方式)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你知道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教师通过PPT总结有哪些民族?)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不同。
但是相同的是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人。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5.爱我中华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2)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5. 爱我中华
课题:
科目:
班级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于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爱我中华》,具体内容包括欣赏《爱我中华》这首歌曲,以及学习歌曲中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音乐的基础知识,如音阶、节奏、旋律等,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爱我中华》这首歌曲。同时,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爱我中华》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和视频,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2)教学软件:使用教学软件进行旋律和节奏的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3)实物教具:准备一些实物教具,如吉他、钢琴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乐器在歌曲中的作用和效果。
爱我中华音乐大班教案

爱我中华音乐大班教案教案标题:《爱我中华音乐》大班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中华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
教学内容:1. 中华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中国传统乐器的介绍和演奏。
3. 中华音乐经典曲目的学习和演唱。
4. 制作中华音乐相关的手工艺品。
教学步骤:第一课:认识中华音乐1.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中华音乐的起源和特点。
2. 聆听中华音乐的代表曲目,引导幼儿感受其中的美妙和情感。
3. 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音乐游戏,如模仿乐器的声音等。
第二课:了解中国传统乐器1. 介绍中国传统乐器的种类和特点,如古筝、二胡、琵琶等。
2. 邀请专业音乐家或老师进行现场演奏,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和聆听。
3. 组织幼儿进行乐器制作的手工活动,制作简单的乐器模型。
第三课:学习中华音乐经典曲目1. 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中华音乐经典曲目,如《茉莉花》、《小苹果》等。
2. 通过歌唱、舞蹈等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和表演这些曲目。
3.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配合音乐演出。
第四课:制作中华音乐手工艺品1. 介绍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手工艺品,如纸扇、剪纸等。
2. 引导幼儿进行相关手工艺品的制作,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在音乐课上,让幼儿用手工艺品进行表演或展示,增加互动和趣味性。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对中华音乐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评估幼儿在音乐表达和创造方面的表现。
3. 评估幼儿在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方面的发展。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音乐家或老师进行音乐会或讲座,进一步拓宽幼儿对中华音乐的认识。
2. 组织幼儿参观音乐学校或艺术展览,增加他们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
3. 鼓励幼儿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才艺和成果。
教案特点:1. 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特点,设计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
2. 引导幼儿通过音乐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爱我中华》课程设计

《爱我中华》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华民族,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爱我中华》这首歌曲的歌词、曲调以及背后的文化意义;能够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分析和欣赏这首歌曲的艺术特色;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爱我中华》这首歌曲的歌词学习、曲调分析、音乐欣赏和文化背景介绍。
具体包括:1. 歌曲的歌词解读,理解歌词中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2. 曲调分析,学习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理解其艺术特色;3. 音乐欣赏,通过聆听、演唱和演奏,感受歌曲的美感;4. 文化背景介绍,了解《爱我中华》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法、互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用于歌曲的歌词解读和文化背景介绍;2. 互动讨论法用于曲调分析和音乐欣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3. 案例分析法用于具体歌曲的分析,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音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的艺术特色;4. 实践法用于让学生通过演唱和演奏,亲身体验音乐的美感。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爱我中华》、参考书籍、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 教材《爱我中华》用于学习和参考;2. 参考书籍用于深入了解歌曲的文化背景;3. 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教学,如歌曲视频、音频等;4. 实验设备如音响、乐器等,用于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美感。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和表现;作业包括歌曲演唱、歌词创作等,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考试则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的评估。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教学安排规定了教学进度、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等。
课程将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时间安排将考虑学生的作息时间,尽量安排在学生精力充沛的时间段;教学地点则选择安静、舒适的教室,以保证教学效果。
爱我中华教案初中音乐

爱我中华教案初中音乐课程类型:唱歌课年级:初中教材:《音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爱我中华》的歌曲背景、歌词含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教授学生正确的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3. 通过学习《爱我中华》,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歌曲《爱我中华》的背景及歌词含义。
2. 演唱技巧的教授。
教学难点:1. 歌曲的高音部分演唱。
2. 正确理解歌词中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
2. 乐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爱我中华》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注意讲解歌词中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正确理解歌曲的含义。
2. 教师教授歌曲的旋律,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3. 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
三、歌曲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民族特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四、歌曲展示(10分钟)1. 学生分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 教师选取优秀学生进行全班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爱我中华》的爱国情怀及民族特色。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唱民族音乐,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爱我中华》,使学生了解了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教授正确的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民族特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但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加强对学生演唱技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初中音乐教案爱我中华

初中音乐教案爱我中华【篇一:初中音乐教案齐全】初中音乐课件《祖国情》(三课时)第一课时《爱我中华》教学内容:歌曲《爱我中华》教具准备:钢琴、电视机、电脑、投影、vcd和打击乐器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爱我中华》的学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
了解此歌在增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面所作的贡献。
2、通过学生欣赏以歌唱祖国为主题的歌曲以及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等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歌曲的演唱处理及创编活动教具准备:钢琴、电视机、电脑、投影、vcd和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创设情景导入:课件出示我国的体育健儿在国际奥运会上为祖国赢得荣誉,在领奖台上赢得金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激动人心的画面。
教师导入:每当我们的奥运健儿为祖国赢得荣誉,每当五星红旗随着庄严的国歌一遍又一遍地升起,我们的奥运健儿,我们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那就是——爱我中华!二、学习歌曲《爱我中华》1、提问学生: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答:有56个。
师总结:56个民族亲如一家,精诚团结,共同建设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
2、师播放《爱我中华》歌曲的mtv(同学们从画面上可以看到我国各族人民身着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服装,舞姿婆娑,在鲜花盛开的辽阔大地上高歌一曲《爱我中华》。
这首歌赞颂了民族的大团结,赞颂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此歌歌词简洁生动,旋律欢快明朗,唱出了我国56个民族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
并且易唱易记,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曾被定为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会歌。
)3、学唱歌曲:a、引导学生自主地学唱歌谱(单旋律慢速轻唱歌谱)b、找出歌曲的典型节奏。
c、把歌谱填词轻声哼唱。
d、配合歌曲的演唱,应该把连音和跳音结和起来。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a、学生讨论应该怎样唱好此歌?讨论包括这首歌歌颂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应带着怎样的情绪情感来演唱?可分为几个乐段?(师总结:这首歌歌颂了民族的大团结,表达了56个民族的爱国热情,要带着自豪地、积极奋发地情感来演唱。
爱我中华音乐教案

爱我中华音乐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爱我中华音乐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爱我中华音乐教案1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爱我中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运用歌唱的基本技能,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
能力目标:能用充满激情、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爱我中华》,歌声和谐、均衡。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爱我中华》,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各兄弟民族的情感。
教学准备电子琴教学重点熟练演唱歌曲,准确表达歌曲情绪。
教学难点感知歌曲的力度变化及旋律起伏的音高变化。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2、你知道的有哪些呢?3、你们能举出所熟悉的其他歌颂祖国的歌曲吗?生:(五十六)生:苗族、回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满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朝鲜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维吾尔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我的中国心、中国人等)谈话导入,一个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起来学习一首新歌《爱我中华》。
1、播放音乐,感受歌曲的情绪1、现在让我们一起听听这首歌曲,听歌曲的同时思考两个问题:(1)歌曲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2)表达怎样的情感?2、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请大家看着歌谱听老师范唱歌曲:(1)思考歌曲分为几部分?(2)各部分音乐有什么特点?2、教师对歌曲的乐段结构进行分析:歌曲是两段体曲式。
第一乐段的主题是1313530︱51253—︱,热烈活跃富有舞蹈性,这里奠定了歌曲的基础。
第一乐句4小节由音乐主题发展而成。
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
第三乐句是由衬词构成补充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我中华音乐教学设计爱我中华音乐教学设计篇一:《爱我中华》教案《爱我中华》唱歌课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音乐《爱我中华》唱歌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能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3、了解部分少数民族。
教材分析:歌曲《爱我中华》这首歌曲同学们都比较熟悉,但音域跨度较大教学重点:歌曲的准确演唱,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钢琴、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课前的学习氛围、情绪的准备。
(一)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图案,生:万里长城、国旗。
师:看到这些你会想到什么,生:自己的祖国。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祖国有关的歌——《爱我中华》。
(二)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问题1、歌曲《爱我中华》大家都很熟悉,请问是哪位歌唱家演唱的,(宋祖英)2、歌曲《爱我中华》的词曲作者是谁?(作词乔羽作曲徐沛东)3、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二、新课学习(一)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
1、第一遍欣赏歌曲问题:用心去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热情” “ 奔放”“ 激昂”“欢快”“ 奋进”等等2、再次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问题:熟悉歌曲的旋律,仔细听一下歌曲中都出现了哪些演唱形式?歌曲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轮唱、合唱、等等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歌曲中出现了女声领唱,男女声合唱,男女声对唱等形式。
(二)读歌词(轻声高位置,让学生进行发声的练习)读歌词时可以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
问题:1、关于歌曲中的反复记号2、你认为能表达歌曲中心的歌词是哪一句,爱我中华。
(三)作品分析师:我们欣赏了歌曲的旋律,读了歌曲的歌词,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
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爱我中华》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
歌中唱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壮志,也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汇成的一个共同思想——爱我中华。
歌曲为两段体结构。
歌曲吸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其中“咳啰呢啰咳啰咳”就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
(四)再次聆听,并回答问题。
问题: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一句~嗨啰呢啰嗨……等(五)学生学唱歌曲1、难点教唱,可以先用“噜”再唱歌词的形式来完成。
2、学生学唱简谱,根据简谱填唱歌词,培养独立识谱能力。
老师要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3有感情地、自豪地、熟练地演唱歌曲,。
三、主题升华: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我们的民族丰富多彩,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看视频)四、歌曲的拓展:1、你还知道哪些爱国主义的歌曲。
,请大胆说出来师:能唱出来吗,2、搜集和祖国相关的歌曲,并能熟练演唱。
五、小结:课堂在音乐中结束爱我中华音乐教学设计篇二:《爱我中华》教学设计《爱我中华》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够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能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3、对歌曲进行演唱形式的处理。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的学习氛围、情绪的准备,歌曲的节奏、背景知识的准备。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一起来看几幅少数民族服饰图片,请同学说一说都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播放傣族、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图片)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过家,我国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老师放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字。
(课件播放几个民族的简单介绍)二、新课学习(一)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
第一遍欣赏歌曲(二)”知识抢答——“动动我们的脑”多媒体出示问题:1、歌曲《爱我中华》大家都很熟悉,请问是哪位歌唱家演唱的,(宋祖英)2、歌曲《爱我中华》的词曲作者是谁?(作词乔羽作曲徐沛东)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对这首歌曲的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热情” “ 奔放”“ 激昂”“欢快”“ 奋进”等等)(三)作品分析师:我们欣赏了歌曲的旋律,读了歌曲的歌词,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
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爱我中华》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
歌中唱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壮志,也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汇成的一个共同思想——爱我中华。
歌曲为两段体结构。
歌曲吸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其中“咳啰咳啰咳啰咳啰”就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并具有舞蹈音乐的性质。
(四)学生学唱歌曲1、难点解决跟着琴解决学生认为最难唱的部分,可以先用“噜”再唱歌词的形式来完成。
2、学生跟琴一起来演唱歌曲。
老师要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3、变换演唱形式演唱歌曲,让学生巩固旋律。
三、歌曲演唱形式的处理与再创作师:同学们,假如我们班要参加学校的歌咏比赛,以《爱我中华》为例,请你把歌曲做一下演唱形式的处理,试一下看哪演种唱形式更能表现歌曲。
(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由小组长陈述讨论结果。
在活动中过程中,老师给予指导。
)四、歌曲的拓展师:同学们,下面的时间我们休息一下嗓子,老师要问大家一个有点严肃的问题,你爱自己的祖国吗,为什么,(老师出示以下主题的图片“嫦娥一号”“2008年奥运会”“四川抗震救灾”等)师:我们的祖国有美丽的河山,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嫦娥一号”的发射“2008年奥运会”都让我们为祖国而自豪。
“四川抗震救灾”的活动中,中华民族所表现的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也让祖国以她的儿女而骄傲。
“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同学们让我们以热情、奔放、奋进的声音把这首歌曲再来演唱一遍。
(在热情的氛围中,利用学生自己创编的演唱形式完成作品,教师进行小结。
)篇二:《爱我中华》教学设计与反思《爱我中华》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体会课文表达的强烈的名族情、爱国情。
3. 课文中六次出现了“爱我中华”。
引导学生读后进行交流,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我中华”这句歌词表达的感情。
2. 难点:体会课文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教学准备]歌曲《爱我中华》,搜集各民族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题。
1.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会唱的可以跟唱。
2. 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称吗,简介作者、演唱者和写作背景。
我们今天学习这首歌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可以同桌对读,可以齐读。
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 对于读文时不懂的地方标划出来,同桌交流。
三、研读文本,深入理解。
1、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小组交流。
(多处点到“五十六”,“爱我中华”)2、研读课文。
(1)“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
”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2)“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
”让学生说说谁在建设我们的国家。
(3)“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
”结合生活中的灾难发生时我国人民团结的表现,让学生感受各族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
可以播放奥运会上健儿们拼搏的图片,让他们理解健儿奋起步伐。
播放各民族大团结的图片,体会民族的和谐相处。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师生合作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引导学生结合齐读时的感受说说“爱我中华”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
四、跟唱歌曲,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爱我中华团结爱国[教学反思]因为本课是大家很熟悉的歌词,有的学生都会唱了,学习起来相对容易。
通过播放歌曲,图片学生能对各族的团结有较清楚的认识,通过学生观看抗震救灾时人们的英勇表现理解我们的民族在灾难面前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文章进行中,学生的语言表达有不恰当的地方,需要加强练习。
篇三:《爱我中华》教案课题:《爱我中华》教学目标:1、能够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3、对歌曲进行演唱形式的处理与再创作。
教材分析:歌曲《爱我中华》这首歌曲同学们都比较熟悉,但音域跨度较大,歌曲的准确演唱,歌曲情绪的把握仍然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教学的重点。
教具准备:钢琴乐谱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的学习氛围、情绪的准备,歌曲的节奏、背景知识的准备。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师:2007年的10月24日,在我国的航空史有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大事吗, 生:“嫦娥一号”升空~师:2007年的10月24日“嫦娥一号”升空,搭载了三十一首优秀的中国歌曲,其中就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我中华》。
(二)歌曲的节奏训练——“动动我们的手”节奏练习利用节奏小游戏的形式进行,对歌曲中的节奏进行练习。
注意:前16和后16节奏型的准确掌握。
(三)知识抢答——“动动我们的脑”多媒体出示问题1、歌曲《爱我中华》大家都很熟悉,请问是哪位歌唱家演唱的,(宋祖英)2、歌曲《爱我中华》的词曲作者是谁?(作词乔羽作曲徐沛东)3、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你知道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那个民族吗,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民族吗,(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只有3000人左右)二、新课学习(一)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
1、第一遍欣赏歌曲问题:用心去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热情” “ 奔放”“ 激昂”“欢快”“ 奋进”等等2、第二遍欣赏歌曲欣赏宋祖英维也纳现场演唱版的《爱我中华》问题:熟悉歌曲的旋律,仔细听一下歌曲中都出现了哪些演唱形式?(歌曲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轮唱、对唱合唱、重唱等等)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歌曲中出现了女声领唱,男女声合唱,男女声对唱等形式。
(二)读歌词(轻声高位置,再次让学生进行发声的练习)读歌词时可以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老师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发声的方法和读歌词的情绪,学生读第二部分,师生共同读第三部分。
问题: 1、关于歌曲中的反复记号2、你认为能表达歌曲中心的歌词是哪一句,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三)作品分析师:我们欣赏了歌曲的旋律,读了歌曲的歌词,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
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爱我中华》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
歌中唱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壮志,也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汇成的一个共同思想——爱我中华。
歌曲为两段体结构。
歌曲吸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其中“咳啰咳啰咳啰咳啰”就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并具有舞蹈音乐的性质。
(四)老师范唱(用情绪感染学生,用情感带动学生)问题: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一句~(五)学生学唱歌曲1、难点解决跟着钢琴解决学生认为最难唱的部分,可以先用“噜”再唱歌词的形式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