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专项训练(教案)

合集下载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第一篇:古诗词复习教案古诗词复习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积累运用,掌握知识。

“以三维目标”为指导,突出“方法与能力”的目标。

引导学生在复习实践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提升能力,增加积累。

教学目标:1、复习古诗。

2、灵活积累、运用古诗,感受古诗的美和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3、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读古诗文,并学会灵活运用古诗词。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中国的文化源渊流长,古诗是其中的一座大观园,那一首首古诗就是花园里奇丽的小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大观园。

1、先说说你熟悉的诗人有哪些?2、李白、杜甫、王安石、苏轼、王维、陆游、王昌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诗人。

他们的诗篇有着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可以说是自成一派。

于是,人们便送给他们各种各样的美称。

3、同学们知道这些称号分别是指哪个诗人吗?诗仙白居易《赠汪伦》诗圣王维《春夜喜雨》诗佛李白《忆江南》诗魔杜甫《游子吟》诗囚孟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知识补充。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他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

后来人们就称李白为“诗仙”。

诗圣——唐代诗人杜甫他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

诗魔——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写诗非常刻苦,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诗囚——孟郊:孟郊把诗看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好像成为诗的囚徒一般。

诗佛——王维:王维一生信仰佛教,而且在他的诗歌中也透露出浓浓的佛教意味。

二、回顾交流,熟记诗词1、其实 ,我国各个朝代都有许多著名的诗人、词人 ,都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词,同学们都记住了哪些呢?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组里背背吧。

古诗词教案导入万能模板(共6篇)

古诗词教案导入万能模板(共6篇)

古诗词教案导入万能模板(共6篇)第1篇:教案导入、导入在《背影》中我们体会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今天我们学习《秋天的怀念》,同学们自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怀念的是什么?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根据课文内容,推断作者遭遇(二)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三)通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思考问题。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母亲“我”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不,我不去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勾画出表示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变更的语句。

)明确:“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师):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巨大的改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明确:母亲结尾句: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要好好儿活。

3.通过读课文,你能填写出:“母亲爱____花__________,更爱__双腿瘫痪的儿子__”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爱花?她更爱儿子?“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待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央求般的神色。

”“央求……喜出望外…… 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经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次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次还未成年的少女儿……”三、再读课文,揣摩细节(理解人物,掌握情感)(一)PPT浮现:建议你从这些角度品读课文:抓住一组对比性强烈的动词;一组重叠词;一组否定含义的词;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对文本细节的剖析这一局部,要让学生读出其中的情味。

小度写范文古诗词专项训练(教案) 古诗词专项训练模板

小度写范文古诗词专项训练(教案) 古诗词专项训练模板

古诗词专项训练(教案) 古诗词专项训练古诗词专项训练一、分析形象1.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村即事 [元]周权寒翠飞崖壁,尘嚣此地分。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诗中的“山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案:通过描写溪村的清雅、幽静、深远的世外仙境,山翁邀客饮酒,闲话成文,写出了一个不同凡俗、耿直孤傲、高雅脱俗的山翁形象。

同时,寄寓了诗人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悠然自得(闲逸)、返朴归真的情怀。

2.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清]龚自珍[注]漠漠春芜春不住。

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

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

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 自幼博学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首词就写于这一时期。

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

(6分)答:“孤花”是词人自己的人格写照,在满院荒芜之中,一朵明艳、绚烂、寂寞、充满生机的“孤花”与四周的沉闷芜杂形成强烈的对照。

那正是词人自己的生机、绚烂、寂寞与“阳春暮”时的沉闷芜杂的对应。

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超然世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

3.(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8分)月圆①【唐】杜甫②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

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③缺:指月圆。

③列宿:众星。

(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分)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4分)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的清辉,是实写。

古诗词教案精选十三篇

古诗词教案精选十三篇

古诗词教案古诗词教案「篇一」《古诗词三首》教案范文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身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学习重点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课前准备配乐磁带。

课时布置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牧童》1、复习《所见》,范读导入: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⑴ 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⑵ 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⑶ 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敢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⑷ 师配乐范读。

⑸ 生猜大意,交流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

2、自主合作,探究诗意:⑴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⑵ 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⑶ 指名诵读,正音。

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⑷ 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⑸ 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身的语言描述出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

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⑹ 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

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3、设身处地,感悟诗情:⑴ 师:想象一下,假如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⑵ 生互动交流: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

高中古诗词教案模板(共13篇)

高中古诗词教案模板(共13篇)

高中古诗词教案模板(共13篇)第1篇:高中必备古诗词1.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4.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6.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7.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8.少年行唐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9.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旅夜书怀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2.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3.宣城见杜鹃花唐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14.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5.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6.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17.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主要选取了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默写。

这些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诗词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对一些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词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古诗词,能进行理解性默写。

2.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进行理解性默写。

2.难点点:对一些生僻字、难写字进行书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所描述的情境,体会诗词的意境。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

3.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诗词的原文、译文、图片、音乐等。

2.教案:提前准备好教学过程的设计。

3.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所描述的情境。

同时,播放诗词的朗诵,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2.呈现(10分钟)呈现诗词的原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诗词的韵律。

然后,教师对诗词进行逐句讲解,解释生僻字、难写字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理解性默写,检验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程度。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进行修改。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李艳菊---第三课时

3李艳菊---第三课时

了解诗中重点的表现手法
• 1对比;2白描;3衬托;4托物言志;5怀古 • 伤今;6动静:以静衬动,以动衬静,动静 • 结合;7虚实相生;8借景抒情
复习检测一
• 1、赏 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溅”字运用拟人手法,把诗人当时面对
国家衰亡的无奈与愁绪借花表现出来, “感时”“恨别”都凝聚着因时伤怀,苦 闷沉痛的忧愁。这种以乐景表现哀 情的艺 术手法,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 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 深沉感情。
思想感情或给人的启示
赏析名句
主旨感情
看诗人定诗风;看诗歌所属类别 推断出诗人的感情;看标题,定诗 眼或关键词,借助意象,分析诗人 情感;看课后注释,想象诗歌背景
联系现实,揣摩情感
• 3.古诗词中招常考考点:
• 近8年来,河南省中招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
曲为考查范围,注重对写景抒情类,爱国言志类作 品的考查,试题以简答题为主,题量为2道,总分值 为4分。

常考考点有:品味炼字,名句赏析、主旨情感,
画面描述等。
• 4、学情分析:
• 九年级学生在二轮复习时,对34首古诗词的基本 内容和情感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但是对于常考考 点的答题技巧与答题格式还很陌生。
复习检测二
• 1、阅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说 说这首曲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揭示了历朝历代人民遭受的苦难之深,表 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为奸邪 的勇气和立志改革的决心。
•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 历史典故抒发了词人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 体现了为国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 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二)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课外古诗词”,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本课的内容包括五首古诗词,分别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朱熹的《观书有感》和苏轼的《题西林壁》。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强。

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既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与古代文化的距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五首古诗词的字词、句式和意义,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和哲理,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人生感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五首古诗词的字词、句式和意义,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2.难点:理解诗词的意象、意境和哲理,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

2.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象和哲理。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探讨诗词的含义。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词的原文、译文、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课外古诗词诵读》的教材,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通用12篇)

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通用12篇)

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通用12篇)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古体诗的一些特点,在此基础上把课文熟读成诵,了解李白及其诗作的相关背景。

2赏析诗歌的巧妙构思,理解诗作的主题思想。

3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现实的消极反抗,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鉴赏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鸳鸯蝴蝶梦》歌曲:“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熟悉的旋律响起,学生兴趣调起,教师借机发问,歌词化用了哪位诗人的诗?学生答,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学生齐背,“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这首诗作为古体诗的特点非常清晰,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这首诗的特点,由此明确古体诗的特点。

二古体诗的特点: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句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

篇幅一般较长,容量也较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简介李白及写作背景。

由以下几句李白的诗串接介绍“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十五好剑术”“五步杀一人,千里不留人”“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素有“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之志,盼望有一天能由“布衣”而“卿相”。

长安三年,占尽了风光,终被赐金放还。

国学古诗词律动操教案设计

国学古诗词律动操教案设计

国学古诗词律动操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国学古诗词律动操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国学古诗词律动操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国学古诗词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选取经典的国学古诗词,并了解其含义。

3. 学习国学古诗词的律动操动作和节奏。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音乐和图片引入国学古诗词律动操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与学生一起回顾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国学古诗词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感表达方式。

2. 选取一首经典的国学古诗词,解读其含义和诗意。

3. 介绍国学古诗词律动操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示范与练习(15分钟):1. 教师示范国学古诗词律动操的动作和节奏。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动作和节奏。

3.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观摩和练习。

创作与表演(20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国学古诗词,创作出对应的律动操动作和节奏。

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排练和讨论,确保动作和节奏的协调一致。

3.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创作的国学古诗词律动操。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国学古诗词律动操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2. 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创作和表演经验。

3. 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更多的国学古诗词,并创作出自己的律动操动作和节奏。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国学古诗词律动操比赛或展示活动。

教学资源:1. 音乐和图片引入国学古诗词律动操的主题。

2. 经典的国学古诗词材料。

3. 音乐播放设备和音乐节拍器。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练习和表演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对国学古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和交流方面的表现。

古诗做题训练教案模板及范文

古诗做题训练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掌握古诗的做题技巧。

2.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教学重点:1. 古诗的基本知识。

2. 古诗的做题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理解古诗的意思。

2. 如何运用做题技巧解决古诗题目。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幅描绘古诗意境的图画,引导学生欣赏并说出图画所表现的诗句。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教师简要介绍古诗的作者和背景。

二、新课1. 教师讲解古诗的基本知识,包括诗的体裁、韵律、平仄等。

2. 学生练习朗读古诗,注意音调、节奏和停顿。

三、做题训练1. 教师出示几道古诗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学生互相讨论,共同完成题目。

3. 教师点评学生的答题情况,纠正错误,讲解解题技巧。

四、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古诗题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古诗知识?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1. 教师讲解古诗做题技巧,包括:a. 理解诗句的意思。

b. 分析诗句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c. 推断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练习运用做题技巧解答古诗题目。

三、做题训练1. 教师出示几道较难的古诗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学生互相讨论,共同完成题目。

3. 教师点评学生的答题情况,纠正错误,讲解解题技巧。

四、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古诗题目。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古诗的基本知识和做题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古诗阅读和做题能力。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3. 在做题训练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范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中班古诗教案40篇

中班古诗教案40篇

中班古诗教案40篇这是中班古诗教案4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中班语言活动古诗《悯农》教案反思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幼儿不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更有一些幼儿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得满地都是,为了让幼儿知道:每天吃得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使幼儿萌发热爱农民的情感。

活动目标: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幼儿词汇的运用能力。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4、引导幼儿在古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挂图42号、古诗、小米粒的头饰若干。

活动方法:直观教学法、提问讲解法、游戏法。

活动难点:1、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过程:一、幼儿念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主题。

1、大馒头是从哪里来的?2、农民伯伯种出来容易吗?附:大馒头,哪里来?大大馒头哪里来?白白面粉做出来。

白白面粉哪里来?黄黄小麦磨出来。

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二、出示挂图,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

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3、“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

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

“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

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

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

幼儿园古诗词朗诵——《登高》教案

幼儿园古诗词朗诵——《登高》教案

幼儿园古诗词朗诵——《登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登高》的背景及意义。

2.了解并掌握《登高》的韵脚、节奏、语音。

3.训练幼儿朗诵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登高》的背景及意义2.《登高》的体裁、韵脚和节奏3.教唱《登高》,注意语音、节奏的训练4.朗诵《登高》,掌握朗诵技巧三、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教师放映图片《舒婷作品索引》中有关《登高》的图片,快速闪现,让幼儿对这首古诗有所印象。

2.前期学习(15分钟)(1)教师给出《登高》的背景,并引导幼儿谈论上高山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幼儿进入课堂主题。

(2)教师给出《登高》的体裁及韵脚(押韵词“松”和“风”),并展示比较有代表性的诗歌朗诵视频。

(3)教师逐字逐句教唱《登高》,并注意语音、节奏的训练。

3.核心教学(30分钟)(1)分组练习,小组内轮流朗诵《登高》,教师点评。

(2)在整体上,集体朗诵一遍。

4.巩固练习(10分钟)(1)各组展示朗诵成果,并给出意见和建议。

(2)课堂评选最佳朗诵小组。

5.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收获。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训练幼儿对《登高》进行朗诵的技巧和方法。

难点:引导幼儿对《登高》的情感体验和美感认知,使其在朗诵时准确传达作者的内在情感。

五、教学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做到引导幼儿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使幼儿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

2.教师能否通过多种方式,在幼儿中培养审美意识,提高语言表达和朗诵能力。

3.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幼儿朗诵的整体协调与流畅度、语音准确性等方面。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专项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专项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专项训练(含答案)1.东临碣石,海畔形胜,(XXX《观沧海》)2.万里无云,(XXX《观沧海》)3.水何澹澹,XXX竦峙。

(XXX《观沧海》)4.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XXX《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寄》)5.举杯邀明月,对XXX三人。

(XXX《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7.潮平两岸阔,XXX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8.XXX生残夜,XXX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9.乡书何处达?XXX尽临来。

(王湾《次北固山下》)10.绿树村边合,青山XXX。

(XXX《天净沙·秋思》)11.天接XXX连晓雾,(XXX《天净沙·秋思》)12.XXX,影入平羌江水流。

(XXX《峨眉山月歌》)13.清景无限咸阳 bridge,(XXX《峨眉山月歌》)14.遥闻玉笛起,何曾见?(XXX《江南逢李龟年》)15.楼船XXX,(XXX《江南逢李龟年》)1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XXX。

(XXX《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17.羌笛何须怨XXX,春风不度玉门关。

(XXX《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18.城阙辅三秦,XXX望五津。

(XXX《夜上受降城闻笛》)19.千里江陵一日还,(XXX《夜上受降城闻笛》)20.野径云俱黑,XXX火独明。

(XXX《秋词》其一)21.孤舟蓑笠翁,独钓XXX。

(XXX《秋词》其一)2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XXX《夜雨寄北》)23.微雨润相思,(XXX《夜雨寄北》)2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XXX《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5.千里冰封,XXX飘。

(XXX《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XXX《潼关》)27.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XXX《潼关》)二、古诗词理解性填空1.《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是:没有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

2.《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XXX,烟波江上使人愁。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专项训练ppt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专项训练ppt课件

例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 简要赏析。 (11年宿迁卷) 例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和“见” 字用得极妙。请任选一个作简要赏析。 (10年宿迁 卷)
例4: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 妙处。 (12年湖北荆州卷)
欣赏、品味其精妙之处
古诗词专项复习
古诗词专项复习
典型考题
(寻找意象类)
闲居初夏午睡起(2011宿迁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考题: 这首诗选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3分)
梅子、芭蕉、柳花
古诗词专项复习
2.描绘画面题
答题要点: 借助组词、恰当的形容词、合适的修辞手法 描绘画面。
(1)题目 《春夜喜雨》 ——杜 甫 (2)序、注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 此篇兼 怀子由。) ——苏 轼 (3)诗眼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古诗词专项复习
抓关键词
4.体会情感题
(1)题目 《春夜喜雨》 ——杜 甫 (2)序、注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 此篇兼 怀子由。) ——苏 轼 (3)诗眼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凄凉哀 伤的象 征 杜鹃 (子规) 乡、 离愁、 孤寂的 情思。4.体会情感题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鸿雁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王湾) 2.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闻雁》韦应物)
古诗词专项复习
4.体会情感题
感悟意象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思乡、念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亲的标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多传达离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愁别恨、 (《枫桥夜泊》张继) 寂寞思归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之情。 (《渡荆门送别》李白) 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无题》李商隐)

二年级语文教案诗词欣赏训练

二年级语文教案诗词欣赏训练

二年级语文教案诗词欣赏训练教案名称:二年级语文教案-诗词欣赏训练【教学目标】1. 学习欣赏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诗意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升他们对文化传统的认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诗词欣赏读本》或选取适合二年级的古代诗词文本。

2.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或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3. 黑板、彩色粉笔、音响设备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通过播放一首古代诗词的音频或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诗词欣赏(25分钟)1. 教师先给学生出示一幅古代诗词相关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感知诗词中的情感描写和意境创造。

2. 教师朗读一首古代诗词,同时向学生解释其中的意境和含义,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感。

3. 学生跟读诗词,注意掌握语调和韵律。

4. 小组讨论:学生分为小组,围绕所学诗词展开讨论,交流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三、诗意写作(30分钟)1. 给学生一些诗词的关键词或启示词,引导他们自主创作一首短小的诗歌。

2. 学生完成创作后,可以分小组互相朗读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

四、对比分析(20分钟)1. 教师选择一首现代诗和一首古代诗,展示给学生进行对比。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两首诗的写作风格、表达方式和意义。

3. 学生自由发表对比分析的观点,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点评。

五、诗词接龙(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首古代诗词的开头,学生以轮流接龙的方式进行创作。

2. 每位学生可以说出一句自己的创作,要求与前一句相接,保持意义连贯。

3. 学生们的创作要求包括韵律、意境等要素。

【教学反思】通过诗词欣赏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

同时,诗词创作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通过对比分析和诗词接龙活动,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诗词,也能锻炼自己的思维敏捷和合作能力。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专项训练七 古诗词鉴赏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专项训练七 古诗词鉴赏课件
专项训练七 古诗词鉴赏
时间:35分钟 满分:41分 实际得分:

一、(2022乐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5分)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①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②。 唤渠③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④,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 ①兜鍪(móu):古代战士戴的头盔。②胛:肩胛。③渠:他。④莳(shì)未匝:插秧没有 完成。
2.这首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结合第四句简要分析。(2分)
答案:(示例一)第四句写“跳鱼”“拨剌”之动,前三句写江上月夜之静,以动衬静,衬托出江 上月夜的静谧。 (示例二)以第四句“跳鱼”“拨剌”之动衬托第三句“宿鹭联拳”之静,营造出一种恬淡、 静谧的意境。
七、(2022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5分) 江山秋色图① 胡行简
导析:B “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赏析有误,根据前两句中的“树槎牙”和“西 风”“雁影”可知,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树木枝叶稀疏,江上西风劲吹,北雁南归的画面,虽不可 说萧瑟凄凉,但也不能说“生机勃勃”。
2.结合本诗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喜爱画作《江山秋色图》的原因。(3分)
答案:画作展现出万重秋天的美好,呈现出“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佳境。图中还画了人物 活动的情景,使画面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令观者百看不厌。
小宅里闾接,疏篱鸡犬通。 渠分南巷水,窗借北家风。 庾信①园殊小,陶潜屋不丰。 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 【注】 ①庾信: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诗人。 1.“小宅”除了“小”之外,还有哪些特点?(2分)
答案:①地处市井(或“毗邻百姓”);②建筑简陋(或“屋内陈设简陋”)。(意思对即可)
2.诗中提及庾信、陶潜二人,有何用意?(4分)

初中语文古诗压题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压题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古诗《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3)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2)运用图像和地图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古诗中的景象。

(3)学会欣赏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宽广的胸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朗读和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和词语的理解。

(2)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地图,向学生介绍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登鹳雀楼”,提问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期待。

2.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韵律。

(2)鼓励学生背诵古诗,加强记忆和语感。

3. 词语解析(1)解释古诗中的生僻字和词语,如“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2)引导学生通过词语的理解,想象古诗中的景象。

4. 内容理解(1)讲解古诗的内容,解释诗句的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古诗中的意象和景象,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表达的意境。

5. 作者介绍(1)介绍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6.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体会古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7. 拓展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古诗的改写或创作,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2)进行古诗知识竞赛或表演,增加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初中古诗练习课教案

初中古诗练习课教案

教案:初中古诗练习课课程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韵律、对仗、意象等。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内容:1. 古诗的韵律和节奏2. 古诗的对仗和意象3. 古诗的鉴赏和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古诗有什么印象?或者说,你们认为古诗有什么特别之处?二、古诗的韵律和节奏(15分钟)1. 教师讲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音韵美。

2. 举例说明,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 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一些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加深理解。

三、古诗的对仗和意象(15分钟)1. 教师讲解古诗的对仗和意象,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形象美。

2. 举例说明,让学生通过分析古诗中的对仗和意象,感受古诗的形象美。

3. 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些古诗,运用对仗和意象,提升创作能力。

四、古诗的鉴赏和分析(15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鉴赏和分析古诗,引导学生提高鉴赏能力。

2. 举例说明,让学生通过鉴赏和分析一些古诗,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练习:让学生尝试鉴赏和分析一些古诗,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美感。

2. 提问:你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3. 拓展:鼓励学生多读一些古诗,多参加一些古诗文化活动,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诗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创作和鉴赏古诗时的表现。

3. 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中华文化自豪感的培养。

初三语文“古诗词鉴赏”画面描述专项训练教案

初三语文“古诗词鉴赏”画面描述专项训练教案
讲堂小结(学生自己总结,老师适当补充)
布置作业
1.《己亥杂诗》中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形。
2.对“山下兰芽短浸溪”做一段风景描写(不少于40字)。
能说出古诗文鉴赏考点:“画面描述”的答题要领,并会运用这一要领,能办理此类标题。
1、找全风景。
2、找修饰语。
3、加修饰语,写明句意。
4、在忠实于原诗的基础上展开遐想想象。
注意此题与以往标题查看的异同:
1、都越发存眷意境的描写,越发存眷想象,要求内容的丰裕;
2、有了字数的限制;
3、查看的句子也许不是名句。
示例:青溪蜿蜒,两岸弥漫的是青草绿叶,繁花粉饰其间,春意浓郁,宛如这清清的溪水一样绵长。
演练:
发挥想象与遐想,描述“带月荷锄归”所展现的图景(不少于40字)
示例:
如水的月色里,劳动返来的诗人,肩扛沾着几星泥土、几根草叶的锄头,神情悠然地走在深密的草丛里。
5、最后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稳固深化
品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现的画面?
要求:自己独立完成后,小组成员两两互评不断完善,然后指名作答。
示例:
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滋润如酥,雨脚轻轻地走过地面,远远望去,朦朦胧胧,好像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可是当你带着无穷的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拉拉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绿色了。
新题型挑衅阙题唐刘慎虚来自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念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依据“春与青溪长”,发挥想象,做一段风景描写。(40字以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专项训练一、分析形象1.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村即事[元]周权寒翠飞崖壁,尘嚣此地分。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诗中的“山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案:通过描写溪村的清雅、幽静、深远的世外仙境,山翁邀客饮酒,闲话成文,写出了一个不同凡俗、耿直孤傲、高雅脱俗的山翁形象。

同时,寄寓了诗人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悠然自得(闲逸)、返朴归真的情怀。

2.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清]龚自珍[注]漠漠春芜春不住。

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

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

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自幼博学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首词就写于这一时期。

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

(6分)答:“孤花”是词人自己的人格写照,在满院荒芜之中,一朵明艳、绚烂、寂寞、充满生机的“孤花”与四周的沉闷芜杂形成强烈的对照。

那正是词人自己的生机、绚烂、寂寞与“阳春暮”时的沉闷芜杂的对应。

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超然世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

3.(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8分)月圆①【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

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③缺:指月圆。

③列宿:众星。

(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分)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4分)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的清辉,是实写。

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

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二、景与情的关系4.(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

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解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5.(210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秋夜纪怀 [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

④[注]①明河:银河。

②太清:指天空。

③散关: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3分)答: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答: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宋方维深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问: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4分)答:①“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②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

③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三、艺术技巧7.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5分)定风波苏轼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

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问:“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三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答:答:运用了夸张(通感)的修辞手法。

她的歌声使人感觉到风起雪飞,使炎夏变得清凉。

(2分)对柔奴“清歌”的夸张描写突出了歌声的清凉悦耳,也暗示了歌者高旷美好的心灵。

(3分)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5分)风雨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注]宝剑篇:唐前期名将郭元振落拓未遇时所写的托物抒怀之作。

郭元振上《宝剑篇》,深得武后赏爱,终于实现匡国济世之志。

新丰酒:马周落拓未遇时,西游长安,宿新丰旅店,店主人很冷淡,马周便取酒独酌。

后来他受到皇帝赏识,拔居高位。

这首诗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任意一种,并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

答:①用典:首联,引用郭元振的故事,说自己尽管也怀有像郭元振那样的宏才大略和匡世济时的热情,却没有他那样的幸运,只能将满腔怀才不遇的悲愤、羁旅漂泊的凄凉托之于诗歌。

尾联,引用马周的典故,说自己只有马周当初怀才未遇时的落拓,却无马周后来的幸运,所以只盼望着用新丰美酒一浇胸中块垒。

这两个典故都表现了作者愤郁不平的心情。

②对比:颔联上句用风雨中落满地的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与下句的青楼管弦形成一寂一喧的对比,形象地展现出沉沦寒士与青楼豪贵苦乐悬殊、冷热迥异的两幅对立的人生图景。

③象征:诗中的“风雨”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的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9.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5分)解佩令·登大别山清史承谦澄江如练,碧峰孤拥。

指晴川、片帆催送。

转眼春归,奈客里、登临谁共?踏残芳,玉鞭飞。

东连彭蠡,斜通。

古山川、楚天遥控。

落日鱼龙,唤长笛、一声吹动。

恨茫茫,北云南梦。

(1)开篇“澄江如练,碧峰孤拥”两句描写景物,有何特点?答:描写了山、江的色彩;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从远眺或俯视的角度来描写所见之景;化用了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诗句;(1点1分,任意3点给3分)(2)“古山川、楚天遥控”中的“控”字历来为人所称赏,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古山川、楚天遥控”这句话,描写了诗人站在山巅所看到的景象,远处古老的、寥廓的山川历历在目,似被楚天牢牢地控制住了,(1分)这个“控”字,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化静为动,(1分)形象地突出了大别山的高大。

(1分)(3)这首词寄托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词作内容作简要说明。

答:感叹时光飞逝“转眼春归”(答“惜春”亦可);对客居在外的无奈(“奈客里”),作客异乡的孤独(“登临谁共”);异地思归的迫切心情(“踏残芳,玉鞭飞鞚”);对天各一方的遗憾、怅惘(“恨茫茫,北云南梦”)。

(1点1分,须结合词句赋分,任意3点给3分)10.(2014江苏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⑴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3分)【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⑵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3分)【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解析】“城郭休过识者稀”,是言不要经过城郭,因为认识他的人少;“哀猿啼处”,是言他住在深山老林里,不然哪里来的“猿啼”;(此句有点深)“柴扉”,是言他家居简陋;“渔樵路”,是言他过着渔樵生活,是隐也;“日暮归来雨满衣”,是言他完全与山相融也,亦隐也。

⑶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分)【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第二首诗的结句,傍晚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想像(或虚写)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或者从作者角度作答亦可)表达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

四、炼字11.(2015湖北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劳停驿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

劳停驿,驿站名。

(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

(4分)答: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

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

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

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4分)答: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

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