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视图

合集下载

实验5活动图

实验5活动图

实验五活动图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动态建模的概念和内容。

2.熟悉活动图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3. 掌握如何使用建模工具绘制活动图方法。

二、实验器材
1. 计算机一台;
2. Rational Rose 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
根据图书馆管理需求分析、用例图、类图等,应针对每个用例进行业务分析,说明其具体的业务流程,完成系统活动图。

四、实验过程和结果
以“删除读者信息”用例为例,说明绘制活动图的步骤。

1.管理员在录入界面,输入待删除的读者名;
2.“业务逻辑”组件在数据库中,查找待删除的读者名;
3.如果不存在,则显示出错信息,返回步骤(1),如果存在则继续;
4.“业务逻辑”组件判断“待删除的读者”是否可以删除;
5.如果不可以,则显示出错信息,返回步骤(8),如果可以则继续;
6.在数据库中,删除相关信息;
7.显示删除成功信息;
8.结束。

以此为例,完成以下活动图:
1)借阅者的活动图
2)图书管理员的活动图
3)系统管理员的活动图
五、实验小结。

iOS高级应用开发技术实验报告五详细答案

iOS高级应用开发技术实验报告五详细答案

实验编号:5四川师大《IOS应用开发技术》实验报告2017年9月30日计算机科学学院2015级班实验名称:自定义视图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李贵洋实验成绩:_____实验五自定义视图一.实验目的及要求通过实现一款自制视图的程序,深入理解什么是自制视图。

二.实验内容(1)从UIView中派生一个自定制的View;(2)绘制一个椭圆(或则自己喜欢的任何图形);(3)新建视图对象并进行显示;三、实验主要流程、基本操作或核心代码、算法片段(该部分如不够填写,请另加附页)代码:// ViewController.swift// cicle//// Created by student on 2017/9/30.// Copyright 2017年2015110445. All rights reserved. //import UIKitclass MyView: UIView {override func draw(_ rect: CGRect) {let path = UIBezierPath(ovalIn: rect)UIColor.red.setStroke()path.stroke()UIColor.gray.setFill()path.fill()}}class ViewController: UIViewController {override func viewDidLoad() {super.viewDidLoad()// Do any additional setup after loading the view, typically from a nib.let oval = MyView(frame: CGRect(x: 100, y: 300 , width: 50, height: 120))oval.backgroundColor = UIColor.clearself.view.addSubview(oval)let circle = MyView(frame: CGRect(x: 200, y: 3 20, width: 120, height: 80))circle.backgroundColor = UIColor.clearself.view.addSubview(circle)}override func didReceiveMemoryWarning() {super.didReceiveMemoryWarning()// Dispose of any resources that can be recre ated.}}运行结果:四、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该部分如不够填写,请另加附页)答:(1)通过本次实验报告,了解了视图是UIView类的实例,负责在屏幕上定义一个矩形区域;(2)从UIView派生出了一个自定制的view,绘制了一个图形,对如何进行图的绘制,图片颜色,以及位置定位有了一定的练习和理解。

虚拟仪器上机实验五 图形与图表实验

虚拟仪器上机实验五 图形与图表实验

上机实验五、图形与图表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波形图和波形图表控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2、掌握公式节点的基本使用方法;3、学习XY图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1、计算机;2、LabVIEW软件环境。

三、实验内容和实现分析(一)实验内容1、单曲线波形的显示设计一个VI,分别用波形图和波形图表控件显示y=x2+2x+1的图形,其中x取值为0,1,2,3,4,5,6,7,8,9,10,11,12,13,14,15。

观察显示过程。

2、多曲线波形的显示设计一个VI,分别用波形图和波形图表控件显示二函数:y=x2+2x+1,y1=50ln(x+1)的图形,其中x取值为0,1,2,3,4,5,6,7,8,9,10,11,12,13,14,15。

观察显示过程。

3、李萨茹图形的显示利用XY图控件显示李萨茹图形,输入信号为具有一定相位差的正弦波,改变相位差值,观察李萨茹图形的变化情况。

(二)实现分析1、单曲线波形的显示(1)前面板设计1)启动LabVIEW,在启动界面,点击选择“新建VI”选项。

新建一空白VI。

2)从打开的控件选板中选择“新式”→“图形”子选板,从中分别选取一个“波形图”控件和一个波形图表控件,放置在前面板上合适位置。

然后再创建一个一维数组控件,将数组元素初始值设置为0,1,2,3,4,5,6,7,8,9,10,11,12,13,14,15。

设置波形图控件和波形图表控件的外观颜色,例如一个为红色,一个为蓝色。

设置完成的前面板如下图所示。

(2)后面板设计切换到程序框图窗口,从函数选板中选择一个For循环图框,放置到后面板上,For循环结构位于函数选板的“编程”→“结构”子选板,然后在For循环图框内放入一个等待函数节点以及一个公式节点,等待函数的等待时间设置为1s。

在公式节点内建立公式,然后按照所需完成的功能进行连线。

设计完成的后面板见下图所示。

切换到前面板窗口,单击“运行”按钮,运行该VI。

观察波形显示过程。

实验五 视图的创建和使用

实验五 视图的创建和使用

实验五视图的创建和使用5.1概述5.1.1任务一理解视图的概念视图是一个虚拟表,其内容由查询定义。

同真实的表一样,视图包含一系列带有名称的列和行数据。

但是,视图并不在数据库中以存储的数据集合形式存在。

行和列数据来自由定义视图的查询所引用的表,并且在引用视图时动态生成。

对其中所引用的基表来说,视图的作用类似于筛选。

定义视图的筛选可以来自当前或其他数据库的一个或多个表,或者其他视图。

视图被定义后便存放在数据库中,对视图中的数据的操作与对表的操作一样,可以对其进行查询、修改和删除,但对数据的操作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当对视图所看到的数据进行修改时,相应的基表的数据也会发生变化,同时,若基表的数据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会自动地反映到视图中。

5.1.2任务二理解视图的优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创建视图,使用视图有很多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简单性视图可以屏蔽数据的复杂性,简化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

使用视图,用户可以不必了解数据库的结构,就可以方便地使用和管理数据。

那些被经常使用的查询可以被定义为视图,从而使得用户不必为以后的操作每次指定全部的条件。

2、逻辑数据独立性视图可以使应用程序和数据库表在一定程度上独立。

如果没有视图,应用一定是建立在表上的。

有了视图之后,程序可以建立在视图之上,从而程序与数据库表被视图分割开来。

3、安全性通过视图用户只能查询和修改他们所能见到的数据。

数据库中的其他数据则既看不见也取不到。

5.2创建视图创建视图的方法有三种:在创建视图前请考虑如下原则:只能在当前数据库中创建视图.视图名称必须遵循标识符的规则,且对每个用户必须为唯一.此外,该名称不得与该用户拥有的任何表的名称相同.可在其他视图和引用视图的过程之上建立视图.SQLServer 2000允许嵌套多达32级视图若要创建视图,数据库所有者必须授予用户创建视图的权限,并且用户对视图定义中所引用的表或视图要有适当的权限5.2.1任务一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视图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视图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打开企业管理器窗口,打开“新建视图”对话框。

数据库实验五六1

数据库实验五六1

实验五视图、索引及数据更新一、实验目的:熟练掌握索引的建立与删除的方法,熟练掌握SQL的应用,熟练掌握数据插入、修改和删除的使用,为后继学习作准备。

二、实验属性(验证性)1.了解并掌握SQL查询分析器及企业管理器的使用;2.掌握基本表的定义、删除与修改。

三、实验原理SQL语言应用。

四、实验步骤:(1) 启动Oracle的SQL Developer或者SQL Plus,或者SQL Server 查询分析器;(2) 对于Oracle11g的SQL Plus需要进行登录,对于Oracle11g的SQL Developer需要进行建立连接。

1 建立索引建立唯一索引:例3.1 为学生选课数据库中的Students,Courses,SC三个表建立索引。

其中Students表按Sname升序建唯一索引,Courses表按Cname升序建唯一索引,SC表按Sno(学号)升序和Cno(课程号)号降序建唯一索引。

查看自己建立的索引:2 删除索引例3.2 删除基本表SC上的Rep_SCno索引。

然后查询看索引是否还存在。

理解索引的意义。

例3.3 删除基本表student上的Rep_Sno索引。

3 建立视图例3.4 建立数学系学生的视图C_Student,并要求进行修改和插入操作时仍需保证该视图只有数学系的学生,视图的属性名为Sno,Sname,Sage,Sdept。

例3.5 建立学生的学号(Sno)、姓名(Sname)、选修课程名(Cname)及成绩(Grade)的视图Student_CR。

例 3.6定义一个反映学生出生年份的视图student_birth(sno,sname,s_birth,ssex,sdept)。

视图建立后,使用命令查询自己创建的视图:4 查询视图例3.7 在数学系的学生视图C_Student中找出年龄(Sage)小于20岁的学生姓名(Sname)和年龄(Sage)。

例3.8 在Student_CR视图中查询成绩在85分以上的学生学号(Sno)、姓名(Sname)和课程名称(Cname)。

实验五通用窗口比较器

实验五通用窗口比较器
(4)将分压支路100K电阻改为200K,重复上述实 验,测定传输特性。
3. 窗口比较器
参照图5.3测定其传输特性。
实验元器件:
运算放大器
LM358 1 片

阻Hale Waihona Puke 1只,100K二极管
稳压二极管
10K 6只, 4.7K 1只, 1只
IN4001 2 只, IN 4148 2CW231 1 个
5.1K 4只
三极管
8050 1只
实验思考题 :
?过零比较与双限比较有什么区别? ?结合实际,说出窗口比较器的具体应用?
实验五 通用窗口比较器
实验目的:
?学习运算放大器构成窗口电压比较器的工作 原理。 ?利用示波器对波形进行定量分析,判断实验 结果。
实验原理:
1. 过零比较器
(a) 过零比较器 电路 图 5.1过零比较器
(b) 电压传输特性
图5.1(a)为加限幅电路的过零比较器, DZ为 限幅稳压管。信号从运放的反相输入端输入,参考 电压为零 ,从同相端输入。
ui→uO波形并记录。 (4) 改变ui幅值,测量传输特性曲线。
2. 反相滞回比较器
(1)按图接线,ui接+5V可调直流电源,测出uO 由 +Uomcx→-Uomcx时ui的临界值。
(2)同上,测出uO由-Uomcx→+Uomcx时ui的 临界值。
(3) ui接500Hz,峰值为2V的正弦信号,观察并 记录 ui→uO波形。
当Ui>0时,输出 UO=-(UZ+UD) ,当 Ui<0时, UO=+(UZ+UD) 。其电压传输特性如图 5.1(b)所 示。过零比较器结构简单,灵敏度高,但抗干扰能 力差。
2. 滞回比较器

实验5:胸部正常CT表现

实验5:胸部正常CT表现

32
33
5、隆突下间隙: 上为气管隆突,两侧分别为左右主 支气管,前为右肺动脉和左上肺静脉, 后为胸椎椎体,下为左心房, 其内有食 管和奇静脉、淋巴结。
34
6、膈脚后间隙:
由两侧膈脚、降主动脉和胸椎围成的间隙, 降主动脉的 右侧有胸导管和奇静脉,左侧有半 奇静脉。
35
(三)纵隔淋巴结
纵隔是胸部淋巴循环的集中点,有众多淋巴结分布于 纵隔各区。纵隔淋巴结接受纵隔、双肺、胸壁及膈的淋巴 引流,左侧汇人胸导管→左静脉角;右侧汇入支气管淋巴 干→右淋巴导管→右静脉角。 正常纵隔淋巴结直径(短径)小于10mm。
脏层胸膜及少量纵 隔脂肪组成。
63
2、后联合线: 该线是在主动 脉弓上方,两 肺于食管与脊 柱之间汇合而 成。CT上显示 率较低。
3、右气管旁线: 右肺包绕气管右 后壁1/2或2/3的部 分,一般厚度不 超过4mm。
64
4、奇静脉食道隐窝:是右肺延伸到右侧支气管及心脏 后方到达食道和奇静脉右侧缘所形成。该隐窝一般为凹 陷或平直,少数为外凸。
40
锁骨
胸骨
肋软骨钙化
胸椎 肩胛嵴(肩胛冈)
肩胛骨
41
42
二、 肺窗
观察:气道、肺血管、叶间裂、纵隔线、 肺韧带等。
43
肺 门 支 气 管 大 血 管 示 意 图
44
代表层面
1、气管层面
气管呈圆形或 椭圆形,居中, 其右后壁仅有一 纤维膜、结缔组 织、胸膜与肺相 隔, 其厚度一般 不超过4mm。
左主支气管及上叶支气管 左上肺静脉 左下肺动脉 中间支气管
48
5、右中叶支气管层面:
右中叶支气管
左下叶支气管
右下叶支气管
49

实验5 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

实验5 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

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摘要:常温下,两液态物质混合而成的体系称为双液系。

其气液平衡相图在科学研究以及实际生产生活上都有重要作用。

本文使用沸点仪测定水—正丙醇双液系在一个大气压下的沸点,并利用折射率随溶液组成不同而发生改变的特点,使用阿贝折射仪测定不同沸点下水和正丙醇的比例,绘制出恒压下的双液系平衡相图。

关键词:双液系折光率相图最低恒沸点Vapor-liquid Equilibrium Phase Diagram ofBinary Liquid SystemMingXuan Zhang PB15030833Abstract:Under the room temperature,two liquid substances are mixed to make Binary Liquid Systems.Its vapor-liquid equilibrium phase diagram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s well as in the actual production of our daily life.This experiment uses the boiling point of water-Determination of propanol two liquid system in an atmospheric pressure boiling point,and the use of refractive index with different solution composition and change characteristics,the use of Abbe refractometer measurement of different boiling water and n-propanol ratio,finally drawing the two liquid system phase equilibrium.Keywords:Binary Liquid System Refractive Index Phase Graph Minimum Azeotropic Point1.前言二元相图,又称二元系相图,是表示系统中两个组元在热力学平衡状态下组份和温度、压力之间的关系的简明图解。

实验5-视图

实验5-视图

实验五视图1实验目的(1)掌握SQL视图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如CREATE VIEW、DROP VIEW。

(2)掌握视图更新、WITH CHECK OPTION等高级功能的使用。

2实验内容2.1 掌握SQL视图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1)创建视图(省略视图列名)。

(2)创建视图(不能省略列名的情况)。

(3)删除视图(RESTRICT / CASCADE)。

2.2 掌握视图更新和WITH CHECK OPTION的高级使用方法(1)创建视图(WITH CHECK OPTION),并利用INSERT、DELETE和UPDATE语句加以验证。

(2)创建一个行列子集可更新视图,并利用INSERT、DELETE和UPDATE语句加以验证。

(3)创建一个不可能更新的视图,并利用更新语句验证该视图不可更新。

3实验要求(1)深入复习教材第三章SQL有关视图语句。

(2)根据书上的例子,针对TPCH数据库模式设计各种视图语句,每种类型视图语句至少要设计一个,描述清楚视图要求,运行你所设计的视图语句,并截图相应的实验结果,每幅截图并要有较为详细的描述。

也可以按照附1所列示例做实验。

(3)实验步骤和实验总结中要详细描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

(4)思考题:KingbaseES把视图的定义存储在那个系统表中?如何查看某个视图的定义?4实验步骤4.1 掌握SQL视图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1)创建视图(省略视图列名)。

(2)创建视图(不能省略列名的情况)。

(3)删除视图(RESTRICT / CASCADE)。

4.2 掌握视图更新和WITH CHECK OPTION的高级使用方法(4)创建一个行列子集可更新视图,并利用INSERT、DELETE和UPDATE语句加以验证。

(5)创建视图(WITH CHECK OPTION),并利用INSERT、DELETE和UPDATE语句加以验证。

(6)创建一个不可能更新的视图,并利用更新语句验证该视图不可更新。

实验五 显微镜望远镜放大倍数的测定

实验五 显微镜望远镜放大倍数的测定

实验五显微镜与望远镜放大本领的测定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是用途极为广泛的助视光学仪器,显微镜通过放大物所成的像,来帮助人们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而望远镜则是通过放大远处物的视角,帮助人们观察远处的目标,它们常被组合在其他光学仪器中使用.为适应不同用途和性能的要求,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构造也各有差异,但是它们的基本光学系统都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望远镜和显微镜在天文学、电子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光学望远镜从诞生至今将近400年,出现了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折反射式望远镜和空间望远镜,不断推动着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发展.长久以来,人们仰望天空,看见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有过天圆地方、地心说、日心说等宇宙模型.但过去人们只能用肉眼对星空进行观察,观测范围非常局限,所得的数据资料也就非常有限.凭借着物理学的不断发展,多种望远镜被制造出来,越来越精密,推动着天文学和物理学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的视野也变得更深更广.·实验目的1.熟悉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2.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及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方法;3.学会一种测定显微镜和望远镜放大本领的方法;4.掌握显微镜、望远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实验仪器显微镜,望远镜,标尺,标准石英尺,测微目镜,照明灯.图5-1 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是一种复杂的光学仪器.它是医学实验常用工具之一,其作用是将观察的标本放大,以便观察和分析.一般光学显微镜包括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如图5-1所示.一、机械装置1. 镜座:位于最底部的构造,为整个显微镜的基座,用以支持着整个镜体,起稳固作用.2. 镜柱:为垂直于镜座上的短柱,用以支持镜臂.3. 镜臂:为支持镜筒和镜台的呈弓形结构的部分,是取用显微镜时握拿的部分.镜筒直立式光镜在镜臂与其下方的镜柱之间有一倾斜关节,可使镜筒向后倾斜一定角度以方便观察,但使用时倾斜角度不应超过45°,否则显微镜由于重心偏移容易翻倒.4. 调节器:也称调焦螺旋,为调节焦距的装置,位于镜臂的上端(镜筒直立式光镜)或下端(镜筒倾斜式光镜),分粗调节器(大螺旋)和细调节器(小螺旋)两种.粗调节器可使镜筒或镜台作大幅度的升降,适于低倍镜观察时调焦.细调节器可使镜筒或镜台缓慢或较小幅度地升降,在低倍镜下用粗调节器找到物体后,在高倍镜和油镜下进行焦距的精细调节,藉以对物体不同层次、深度的结构做细致地观察.5. 镜筒:位于镜臂的前方,它是一个齿状脊板与调节器相接的圆筒状结构,上端装载目镜,下端连接物镜转换器.根据镜筒的数目,光镜可分为单筒式和双筒式.单筒光镜又分为直立式和倾斜式两种,镜筒直立式光镜的目镜与物镜的光轴在同一直线上,而镜筒倾斜式光镜的目镜与物镜的中心线互成45°角,在镜筒中装有使光线转折45°的棱镜;双筒式光镜的镜筒均为倾斜式的.6. 物镜转换器:又称旋转盘,位于镜筒下端的一个可旋转的凹形圆盘上,一般装有2~4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接物镜.旋转它就可以转换接物镜.旋转盘边缘有一定卡,当旋至物镜和镜筒成直线时,就发出“咔”的响声,这时方可观察玻片标本.7. 载物台:位于镜臂下面的平台,用以承放玻片标本.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形的通光孔,光线可以通过它由下向上反射.(二)光学系统1. 反光镜:是装在镜台下面、镜柱前方的一面可转动的圆镜,它有平凹两面.平面镜聚光力弱,适合光线较强时使用.凹面镜聚光力强,适于光线较弱时使用.转动反光镜,可将光源反射到聚光镜上,再经镜台中央圆孔照明标本.2. 聚光镜:在镜台下方,是一组透镜,用以聚集光线增强视野的亮度.镜台上方有一调节旋钮,转动它可升降聚光镜.往上升时增强反射光,下降时减弱反射光.3. 可变光栏:是在聚光镜底部的一个圆环状结构.它装有多片半月形的薄金属片,叠合在中央成圆孔形.在圆环外缘有一突起的小柄,拨动它可使金属片分开或合拢,用以控制光线的强弱,使物像变得更清晰.4. 目镜:装在镜筒上端,其上一般刻有放大倍数(如5×,10×).目镜内常装有一指示针,用以指示要观察的某一部分.5. 物镜:装在物镜转换器上,一般分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三种.低倍镜镜体较短,放大倍数小;高倍镜镜体较长,放大倍数较大;油镜镜体最长,放大倍数最大(在镜体上刻有数字,低倍镜一般有4×、10×,高倍镜一般有40×、45×,油镜一般是90×、100×,×表示放大倍数).测微目镜由目镜、分划板、读数鼓轮与连接装置等组成.目镜把叉丝和被观测的像同时放大,其放大倍数不影响测量数据大小,但可以提高测量准确程度.测微目镜的基本结构剖视图如图5-2所示.目镜镜头通过调焦螺纹固定在目镜外壳中部.外壳内有一块刻有十字丝的透明叉丝板,外壳右侧装有测距螺旋(即千分尺)系统,转动测距手轮,其螺杆将带动叉丝板移动.叉丝板的移动量可通过手轮上的千分尺测出.透明十字叉丝板后面是一个固定的玻璃标尺,标尺上刻有毫米尺,每格1mm,量程为8mm . 旋转读数鼓轮,刻有十字叉丝的可动分划板就可以左右移动.读数鼓轮每旋转一周,叉丝移动1mm ,鼓轮上有100个分格,故每一格对应的读数为0.01mm ,再估读一位.其读数方法和螺旋测微器差不多.在测量过程中,要始终沿着一个方向移动叉丝,不得回旋.测微目镜通常用来测金属丝、干涉条纹等的宽度.测量时,使双线与待测物质边缘平行,叉丝交点与待测物的边缘重合,开始计数.在测量过程中,要始终沿着一个方向移动叉丝,不得回旋.图2 测微目镜的基本结构剖视图 ·实验原理最简单的望远镜与显微镜都是由目镜和物镜两个透镜共轴所组成.物镜的像方焦点到目镜的物方焦点之间的距离(即光学间隔)为Δ.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显微镜则是用来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他们的放大作用都可以用放大本领M 来描述,可表示为:OE M ααt a n t a n = (5-1) 式中E α为像所张的视角;O α为物体直接对眼睛所张的视角.一、望远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用反射镜的称反射式望远镜,物镜用透镜的称折射式望远镜.目镜是会聚透镜的称为开普勒望远镜,目镜是发散透镜的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对于望远镜,两透镜的光学间隔Δ≈0,即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近乎重合.图5-3所示为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示意图.图中L 0为物镜(焦距较长),Le 为目镜(焦距较短),远处物体PQ 经物镜L O 后在物镜的像方焦点F'上成一倒立实像P'Q',像的大小决定于物镜焦距及物体与物镜间的距离.像P'Q'一般是缩小的.近乎位于目镜的物方焦面上,经目镜L E 放大后成虚像P"Q"于观察者眼睛的明视距离与无穷远之间.用望远镜观察不同位置的物体时,只需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相对位置,使物镜成的实像落在目镜物方焦平面上,这就是望远镜的“调焦”.图5-3 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示意图由理论计算可得望远镜的放大本领为: ''t a n t a n E O OE O E O E f f f Q P f Q P M =''''=≈=αααα (5-2) 式中f o ′为物镜的焦距,f E ′为目镜的焦距,上式表明,物镜的焦距越长、目镜的焦距越短,望远镜的放大本领则越大.开普勒望远镜(f o ′>0,(f E ′>0),放大本领M 为负值,系统成倒立的像;而对伽利略望远镜(f o ′>0,(f E ′<0),放大本领M 为正值,系统成正立的像.因实际观察时,物体并不真正处于无穷远,像亦不成在无穷远,但式(5-2)仍近似适用.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十分相似,都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显微镜的结构一般认为是由两个会聚透镜共轴组成,如图5-4所示,实物PQ 经物镜L 0成倒立实像P'Q'于目镜Le 的物方焦点Fe 的内侧,再经目镜Le 成放大的虚像P"Q"于人眼的明视距离处或无穷远处.理论计算可得显微镜的放大本领为: ''E O O E O f s f M M M ⋅∆-== (5-3)式中O M 为物镜的放大本领,M E 是目镜的放大本领,f o ′,f E ′ 为物镜和目镜的像方焦距,Δ是显微镜的光学间隔,S O =-25cm 为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由上式可知,显微镜的镜筒越长,物镜和目镜的焦距越短,放大本领就越大,通常物镜和目镜的放大本领,是标在镜头上的.图5-4 显微镜光路图用望远镜或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一般视角均甚小,因此视角之比可用其正切之比代替,于是光学仪器的放大本领M 可近似地写成 OE O l l M ==ααtan tan 式中l 0是被测物的大小PQ ,l 是在物体所处平面上被测物的虚像的大小P"Q". ·实验内容与步骤一、显微镜放大倍数的测定1.将标准石英尺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夹住.2.选择适当倍率的目镜,调节聚光镜、反光镜及光阑,使目镜中观察到强弱适当而均匀的视场.3.熟悉显微镜的机械结构,学会调节使用,先用低倍物镜对石英尺进行调焦,先粗调、后微调,直至目镜视场中观察到最清晰的像,如果观察物的像不在视场中间,则可调节载物台移动手轮,将其移至视场中心进行观察.4.将目镜卸下,换上测微目镜,首先对测微目镜的目镜进行调焦,看清分划板,在调节显微镜的物镜调焦手轮,至标尺的像最清晰且无视差.5.转动测微目镜使分划板上“双线”与标准石英尺的刻度(石英尺刻度部分全长lmm ,共分100小格,每格宽O .01mm)平行,然后将叉丝移至和显微镜视场中标准石英尺某一刻度重合,记下测微目镜的读数1x .转动测微目镜鼓轮,使叉丝在标准石英尺上移动5格,这时叉丝与标准石英尺上另一刻度线重合,记下测微目镜的读数2x .依此每隔5格记录一组数据,共记录10组数据.6.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标尺5格对应像的大小,求其平均值,计算出物镜的放大本领.二、望远镜放大本领的测定1.将望远镜夹好,在垂直望远镜光轴方向距离目镜25cm 处放置一毫米分度的米尺A ,调节望远镜调焦手轮,把望远镜调焦到无穷远处,即望远镜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2.在A 尺上套上两白纸条,其间距可调,如图5-5所示.一只眼睛通过望远镜观察米尺的像B ,另一只眼睛直接看米尺A ,经过多次观察,调节眼睛使得米尺A 与望远镜中的米尺像B 重合.以B 尺为标尺,选定A 尺的上两纸带的间距为10格,记录其相当于B 尺上的格数0l ,重复3-5次,算出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取其平均值,并计算平均绝对偏差.3.取两纸带的间隔分别为8格和13格,重复上述步骤进行测量.图5-5 望远镜放大倍数测定原理·实验数据测量1.用测微目镜测经显微镜放大的石英标尺像刻度间隔数据表测量间隔:每隔5小格标尺像刻度读一次数序号i1 2 3 4 5 6 7 8 9 10 x i (mm)2.望远镜视角放大率测量数据表标记实际长度l 0 (mm)80 100 130 重复测量序号1 2 3 1 2 3 1 2 3 上缘对应镜内刻度Y u (mm)下缘对应镜内刻度Y l (mm)镜内对应长度 l =Y l -Y u (mm)望远镜放大率M = l 0/ l5 4 8 3 7 26 548372 6l 0l 标尺A 标尺B·实验注意事项1.注意不要用手摸透镜、反射镜等光学元件的光学表面,,以免在光学面上留下痕迹,使成像模糊或无法成像.2.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光学仪器要轻拿轻放,勿使仪器受到震动和磨损.3.用测微目镜测量时要注意回程误差.4.测望远镜放大本领时,两只眼睛要同时观察,同时看清A、B两尺的像,并将A、B两尺的像重合在一起时,方可读数.·历史渊源与应用前景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是17世纪光学的伟大成就.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第一次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生存的世界.第一架显微镜由荷铸眼镜匠詹森父子发明,后由伽利略改良而成.最初的显微镜只能放大50-200倍,到1932年德国的诺尔和鲁斯卡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它是利用德布罗依物质波原理制造而成的,它能放大1万倍,到20世纪90年代发展到放大率可达200万倍,由此人们发现了原子世界.1983年人们又发明了基于量子力学原理造而成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开创了纳米科技的观测手段.后来人们又发明了原子力显微镜,它是根据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设计的高速拍摄三维图像的显微镜.可观察大分子在体内的活动变化.1608年荷兰的眼睛匠利佩希偶然地制造出了第一架望远镜,它的目镜为一凹透镜,被称为荷兰望远镜.发明望远镜的消息迅速在欧洲传开,1609年伽利略得悉这一消息后,立即动手制作,并把自制的望远镜第一个指向天空,首先发现了月亮上的山脉和火山口.伽利略设计了由两个凸透镜构成的开普勒望远镜,第一架开普勒望远镜由天文学家沙伊纳制成.1668年,牛顿(Newton,I.1642~1727)用2.5 厘米直径的金属,磨制成一块凹面反射镜,并在主镜的焦点前面放置了一个与主镜成45°角的反射镜,使经主镜反射后的会聚光经反射镜以90°角反射出镜筒后到达目镜,制成了反射望远镜.1672年牛顿有制造了第二架反射望远镜,全长1.2m,口径为2m,并把它献给了英国皇家学会.往后的几百年间,人们提出了反射镜的多种设计方案.1918年末,口径为254厘米的胡克望远镜(Hooker telescope)投入使用,它第一次揭示了银河系的真实大小和我们在其中所处的位置,更为重要的是,哈勃(Hubble,E.P.1889~1953)的宇宙膨胀理论就是用胡克望远镜观测的结果.相对于折射镜,反射镜没有色差,容易制作;但它也存在固有的不足:如口径越大,视场越小,物镜需要定期镀膜等.随后又出现了能兼顾折射和反射两种望远镜优点的折反射式望远镜,非常适合业余的天文观测和天文摄影,并且得到了广大天文爱好者的喜爱.它的特点是相对口径很大(甚至可大于1),光力强,视场广阔,像质优良.适于巡天摄影和观测星云、彗星、流星等天体.自1970年代以来,在望远镜的制造方面有了许多新技术,涉及光学、力学、计算机、自动控制和精密机械等领域,使望远镜的制造突破了镜面口径的局限.然而,由于地球大气对电磁波的吸收作用,地面观测具有严重的局限性.物理学在不断地发展,直到人造卫星上天,航天技术逐渐成熟,空间天文学才兴起.1990年4月24日,由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NASA)和欧洲空间局(ESRO)联合研制的哈勃空间望远镜(HST)的发射成功,是天文学走向空间时代的一个里程碑.空间观测与地面观测相比,有极大的优势:没有了大气层的干扰,恒星不再闪烁.分辨率比起地面的大型望远镜提高了几十倍.灵敏度的提高,使可观测的天体迅速增加.空间没有重力,仪器就不会因自重而变形.频率覆盖范围也大大地变宽,全波段天文观测成为可能,对于光学望远镜,可以接收到宽得多的波段.就哈勃空间望远镜(现已退役)而言,主望远镜是口径为2.4米的反射望远镜,还携带了广角行星照相机,暗弱天体照相机,暗弱天体光谱仪,高分辨率光谱仪,高速光度计,成象光谱仪,近红外照相机,多目标摄谱仪,高级普查摄像仪,高新巡天照相机等精密仪器,观测范围早已突破了可见光波段,向红外和紫外两端延伸.其功能之强大,在天文学的许多领域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银河系中心、双星系统、近邻星系、宇宙早期星系、黑洞研究等等.在望远镜的庞大家族里,除了以上介绍的光学望远镜以外,还有射电望远镜(radio telescope)、红外望远镜(infrared telescope)、紫外望远镜(ultraviolet telescope)、X 射线望远镜(X-ray telescope)和γ射线望远镜(gamma ray telescope).随着新型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应用,使人类的视野变得更深更广.·与中学物理的衔接中学物理课标对望远镜、显微镜及相关内容的要求是:1.知道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2.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3.了解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的结构.4.通过望远镜原理的及调节要求的学习,可进一步掌握凸透镜呈像的特点及规律·自主学习1.显微镜和望远镜有何异同?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调焦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3.测量标准石英尺时所获得的放大本领为什么不等于物镜的标称放大本领?4、用同一个望远镜观察不同距离的目标时,其视觉放大本领是否不同?5、在光具座上自组装的望远镜(或显微镜),如何调节焦距以获得清晰的像?6.已知什么量?哪个是待测量?如何控制变量?按要求处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探究与设计尝试在光具座上设计并组装望远镜或显微镜,写出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实验五__视图的创建与使用

实验五__视图的创建与使用

视图的创建与使用一、实验目的(1)理解视图的概念。

(2)掌握创建视图、测试、加密视图的方法。

(3)掌握更改视图的方法。

(4)掌握用视图管理数据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创建视图(1)创建一个名为stuview2的水平视图,从数据库Student_info的Student表中查询出性别为“男”的所有学生的资料。

并在创建视图时使用with check option。

(注:该子句用于强制视图上执行的所有修改语句必须符合由Select语句where中的条件。

)create view stuview2asselect*from Studentwhere Sex='男'with check option查看视图:select*from stuview2(2)创建一个名为stuview3的投影视图,从数据库Student_info的Course表中查询学分大于3的所有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总学时。

并在创建时对该视图加密。

(提示:用with ENCRYPTION关键子句)create view stuview3with ENCRYPTIONasselect Cno,Cname,Total_perior from Coursewhere Credit>3查看视图:select*from stuview3(3)创建一个名为stuview4的视图,能检索出“051”班所有女生的学号、课程号及相应的成绩。

create view stuview4asselect*from SCwhere Sno=(select Sno from Studentwhere Classno='051'and Sex='女')查看视图:select*from stuview4(4)创建一个名为stuview5的视图,能检索出每位选课学生的学号、姓名、总成绩。

create view stuview5asselect Student.Sno学号,Sname姓名,Grade成绩from Student,SCwhere Student.Sno=SC.Sno查看视图:select*from stuview5若出现如上图所示情况,单击“查询”→IntelliSense→刷新本地缓存然后就解决了。

实验5 使用Rational Rose绘制构件图和部署图

实验5  使用Rational Rose绘制构件图和部署图

实验五使用Rational Rose绘制构件图和部署图一、实验目的1.理解构件图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理解部署图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3.掌握构件图和部署图绘制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图书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已按计划完成类图和交互图的分析与设计,下一步将完成系统的构件图和部署图。

三、实验步骤1. 绘制构件图: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类图中的类应分为4个部分:1.用户接口模块(UI),主要负责系统和用户的交互,包括Frame类,Dialog类等。

2.业务对象模块(BO),主要负责处理系统中的业务计算,如借书,还书等功能的具体操作。

3.数据存储模块(DB),主要负责处理对数据的存储。

4.通用工具模块(UTIL),包括系统中通用函数。

通过一个主程序StartClass来启动。

由于系统中的类较多,这里以业务对象模块(BO)为例来讲解如何创建构件图,BO模块中包括Item类:书目类,表示一本实际存在的书籍或杂志Loan类:借书业务类,将借阅者和图书馆关联起来,一个Loan对象表示借出的一本书BorrowerInfomation类:借阅者信息类,表示一个借阅者。

Title类:表示一种书或一种杂志。

如《C++编程思想》就是一种书,用1个title表示,如果有2本这样的书,则需要用2个Item表示。

Reservation类:预定信息类,表示一个预定信息。

Item类和Loan类之间互相依赖,Loan类和BorrowerInfomation类之间互相依赖,BorrowerInfomation类和Reservation类之间互相依赖,Reservation类和Title之间互相依赖,Title和Item类之间互相依赖。

绘图步骤:(1)在构件视图中双击Main图,出现图5.1,为编辑构件图做好准备,其中具体含义可参看本节“补充图标”一段的介绍。

图5.1(2)在构件视图中,从工具栏中选择MainProgram图标,在右边的绘图区中添加一个新构件,并取名StartClass.java表明新增一个主程序。

数据库实验五:视图的应用

数据库实验五:视图的应用

数据库实验五:视图的应用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实验目的(1)理解视图的概念;(2)掌握视图的使用方法。

(3)理解视图和基本表的异同之处。

2.实验要求(1)参照实验五中完成的查询,按如下要求设计和建立视图:1)基于单个表按投影操作定义视图。

2)基于单个表按选择操作定义视图。

3)基于单个表按选择和投影操作定义视图。

4)基于多个表根据连接操作定义视图。

5)基于多个表根据嵌套操作定义视图。

6)定义含有虚字段的视图。

(2)分别在定义的视图设计一些查询(包括基于视图和基本表的连接或嵌套查询)。

(3)在定义的视图上进行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分情况讨论哪些操作可以成功完成,哪些操作不能完成,并分析原因。

(4)在实验报告中要给出具体的视图定义要求和操作要求,并针对各种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内容1、实验原理(1)视图是用SQL SELECT查询定义的,创建视图命令格式如下:CREATE VIEW <视图名> AS <SELECT-查询块>(2)删除视图的命令格式如下:DROP VIEW <视图名>2、实验步骤与结果(1)调出SQL Server2005软件的用户界面,进入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2)输入自己编好的程序。

(3)检查已输入的程序正确与否。

(4)运行程序,并分析运行结果是否合理和正确。

在运行时要注意当输入不同的数据时所得到的结果是否正确。

(5)输出程序清单和运行结果。

(1)参照实验五中完成的查询,按如下要求设计和建立视图:1)基于单个表按投影操作定义视图。

create view v asselect教师编号,姓名from教师create view v_order asselect*from教师where职称='教授'3)基于单个表按选择和投影操作定义视图。

create view v_cuss asselect教师编号,姓名,职称from教师where职称='教授'4)基于多个表根据连接操作定义视图。

数电实验5 冒险与竞争(含仿真图)

数电实验5 冒险与竞争(含仿真图)

实验五组合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一、实验目的1、观察组合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现象。

2、了解消除竞争与冒险现象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器件1、实验箱、万用表、示波器。

2、74LS00X3、74LS20X1、330PF 电容X1。

三、实验预习1、复习与组合逻辑电路竞争与冒险有关内容。

2、画出用74LS00 实现实验内容中F 函数的逻辑图。

3、写出F 的真值表。

4、找出变量B、D 变化过程中产生险象时,其他变量的组合。

四、实验原理1、竞争冒险现象及其成因对于组合逻辑电路,输出仅取决于输入信号的取值组合,但这仅是指电路的稳定解而言,没有涉及电路的暂态过程。

实际上,在组合逻辑电路中信号的传输可能通过不同的路径而汇合到某一门的输入端上。

由于门电路的传输延迟,各路信号对于汇合点会有一定的时差。

这种现象称为竞争。

如果竞争现象的存在不会使电路产生错误的输出,则成为非临界竞争;若果使电路的输出产生了错误输出,则称为临界竞争,通常称为逻辑冒险现象。

一般说来,在组合逻辑电路中,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号参差地加到同一门的输入端,在门的输出端得到稳定的输出之前,可能出现短暂的,不是原设计要求的错误输出,其形状是一个宽度仅为时差的窄脉冲,通常称为尖峰脉冲或毛刺。

2、检查竞争冒险现象的方法在输入变量每次只有一个改变状态的简单情况下,可以通过逻辑函数式判断组合逻辑电路中是否有竞争冒险存在。

如果输出端门电路的两个输入信号 A 和 A 是输入变量A 经过两个不同的传输途径而来的,那么当输入变量的状态发生突变时输出端便有可能产生尖峰脉冲。

因此,只要输出端的逻辑函数在一定条件下化简成Y=A+A 或Y=AA则可判断存在竞争冒险3、消除竞争冒险现象的方法(1)接入滤波电路在输出端并接入一个很小的滤波电容Cf,足可把尖峰脉冲的幅度削弱至门电路的阈值电压以下。

(2)引入选通脉冲。

对输出引进选通脉冲,避开现象。

(3)修改逻辑设计。

在逻辑函数化简选择乘积项时,按照判断组合电路是否存在竞争冒险的方法,选择使逻辑函数不会使逻辑函数产生竞争冒险的乘积项。

实验5心脏大体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5心脏大体形态结构观察

参考资料
1.周美娟、段相林主编《人体组织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 社,第三版,1999
2.郭光文、王序主编《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人民卫生出 版社,1986年
3.艾洪滨主编,《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 社,2004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120. 12.11Fr iday, December 11, 2020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Friday, December 11, 202011
-Dec-2020.12.11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0.12.1101:49:0211 December 202001:49
实验五
心脏的大体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内容 一、心脏的位置、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 模型、标本观察
二、新鲜猪心的解剖
目的要求
一、心脏的形态结构
①掌握心的位置、形 态及大体解剖结构
②掌握心房、心室 与出入心的大血管 之间的联系
实验材料:
①人心解剖模型 ②人心解剖标本 (成人、胎儿) ③牛心解剖标本 ④人胸腔解剖模型 ⑤人胸腔解剖标本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2/11/
2020 1:49:02 AM01:49:022020/12/11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11/
谢 谢 大 家 2020 1:49 AM12/11/2020 1:49 AM20.12.1120.12.11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1-Dec-2011 December 202020.12.11

实验五 微程序控制实验

实验五  微程序控制实验

实验五微程序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2、为模型机定义五条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3、掌握微程序的编制、写入,观察微程序的运行。

二、实验设备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箱一台,排线若干三、实验原理实验所用的半导体静态存储器电路可产生4个等间隔的时序信号TS1—TS4,其中Ø为时钟信号,由实验台左上方的方波信号源提供,可产生频率及脉宽可调的方波信号。

学生可根据实验自行选择方波信号源的频率及脉宽。

为了便于控制程序的运行,时序电路发生器也设置了一个启停控制触发器Cr,使TS1—TS4信号输出可控。

STEP(单步)STOP(停机)分别来自实验板上方中部的两个二进制开关STEP、STOP的模拟信号。

START建是来自实验板上方中部的一个微动开关,当START的按键信号STEP开关为0时(EXEC),一旦按下启动键,运行触发器Cr一直处于“1”状态,因此时序信号TS1—TS4将周而复始地发送出去。

当STEP为1时(STEP),一旦按下启动键,机器便处于处于单步运行状态,此时只发送1个CPU周期的时序信号就停机。

利用单步方式,每次只读一条微指令,可以观察到指令的代码与当前微指令的执行结果。

另外,当机器连续运行时,如果STOP开关置“1”(STOP),也会停机。

由于时序控制电路的内部线路已经连好,所以只需将时序电路与方波信号源连接(即将时序电路的脉冲输入端Ø接至方波信号发生器输出端H23),时序电路的CLR已经接至实验板右下方的CLR模拟开关上。

四、实验内容1、微程序控制电路微程序控制电路组成:控制存储器(3片2816的E2PROM,具有掉电保护功能),微命令寄存器18位(用两片8D触发器(74LS273)和1片4D(74LS175)触发器组成),微地址寄存器6位(用3片正沿触发的双D触发器(74LS74)组成,它们带有清“0”端和预置端)。

在不判断测试的情况下,T2时刻打入微地址寄存器的内容即为下一条微指令地址。

实验五:辐射防护屏蔽试验

实验五:辐射防护屏蔽试验

实验五:γ射线的辐射屏蔽防护一、实验目的1、了解各种材料对给定能量和强度的γ射线的屏蔽防护能力;2、学习蒙特卡罗软件MCNP 在辐射屏蔽防护中的应用;3、通过分析实验测定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关系和差别,获得直观的认识,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二、实验原理利用宽束X 或γ射线的减弱规律,考虑康普顿散射效应造成的散射光子不是被完全吸收而仅仅是能量和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会继续传播而有可能穿出物质层。

辐射衰减的‘窄束’概念辐射衰减的‘宽束’概念图1、窄束、宽束示意图在辐射防护中遇到的辐射一般为宽束辐射,射线束较宽、准直性差,穿过的物质层也很厚,如上图1所示,在此情况下,受到散射的光子经过多次散射后仍然可能会穿出物质,到达观察的空间位置,此时考察点上观察到的不仅包括那些未经相互作用而穿出物质层的光子,而且还包括初级γ射线经过多次散射后产生的散射光子。

窄束、宽束是物理上的概念,而不是由射线束的几何尺寸决定的,即不是几何上的概念。

窄束可以看作是宽束的特殊情况。

宽束条件下X 、γ射线的衰减规律如下:00d dN eB Neμμ--=对积累因子B 的数值可以从各种参考资料查找,如《防护》P89。

三、实验内容1、测量给定厚度的水层对γ射线的减弱程度,得到减弱倍数K或透射比η的测量值;2、测量上述水层的厚度,通过理论计算给出减弱倍数K或透射比η的理论值,并与上述测量值进行比较与分析;3、以上述给出的K或η的测量值为准,测量得到铝板、铁板、铅板达到上述减弱倍数值时所需的厚度,如果没有正好合适厚度的材料,则利用由偏厚和偏薄的对应材料测量得到四、实验设备1、0.5mCi的Cs-137源一个;2、塑料水箱一个,内置约30cm高的纯化水;图2、实验状态示意图3、铅、铁、铝板若干;4、JB4000(A) 型X-γ辐射仪一台;五、实验步骤布置实验台,注意: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首先布置好水箱、准直器、探测仪,最后放置放射源,并覆盖铅皮以屏蔽散漏射线,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实验步骤如下:1、调节好水箱、准直器以及探测仪器的相对位置,如下图3所示,调节到仪器的cps 档,记录仪器的本底计数率Nd(连测3次以上,取平均值);2、在探测仪器对面布置好放射源,使得射束中轴线和准直器中轴线重合,如下图4所示,测定并记录水箱未充水时仪器的计数率N0(连测3次以上,取平均值);图3、不放置放射源,测量本底Nd示意图图4、水箱未充水状态,测量N0示意图3、暂时屏蔽放射源,并在水箱内充入足够的纯化水(蒸馏水),开启放射源,得到当前仪器的计数率N1(连测3次以上,取平均值),如下图5所示;图5、水箱充水状态,测量N1示意图4、利用上述测定的计数Nd、N0、N1计算实验测定值,即减弱倍数()()1N N dKN N d-=-;5、暂时屏蔽放射源,测量水层的厚度d H2O。

实验五 ArcMap综合制图教材

实验五 ArcMap综合制图教材

实验五ArcMap制图-地图版面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ArcMap下各种渲染方式的使用方法,通过渲染方式的应用将地图属性信息以直观的方式表现为专题地图。

(2)使用ArcMap Layout(布局)界面制作专题地图的基本操作。

(3)了解如何将各种地图元素添加到地图版面中生成美观的地图设计。

提示:在以下练习过程中,请时常注意保存地图文档二、实验准备实验数据:图层:[省会城市、地级市驻地、主要公路、国界线、省级行政区、Hillshade_10k]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ArcMap三、实验内容及步骤第1步渲染图层要素-唯一值符号在ArcMap中新建地图文档,加载[空间分析] 扩展模块及[空间分析工具栏]加载图层:[省会城市、地级市驻地、主要公路、国界线、省级行政区、Hillshade_10k],将地图文档保存到Ex12下,名称为:ChinaMap在[图层列表面板](TOC)中右键点击图层:[省级行政区],执行[属性]命令,在出现的[图层属性]对话框中,点击[符号-Symbology]选项页,如下图所示,渲染参数设置为:[类别->唯一值,字段值设置为:DZM ] 。

点击[添加全部值]按钮,将<所有其它值>前检查框的勾去掉。

点击[符号]列,然后选择[全部符号属性]命令。

在[符号选择器]中,将[轮廓线颜色] 设置为[无颜色]:点击[显示-Display]选项页,将图层透明度设置为:[50%]:现在图层:省级行政区根据字段[DZM]进行唯一值渲染,且有伪三维效果(关闭[省级行政区]和[Hillshade_10k]之外的其它所有图层)关闭并移除图层:[Hillshade_10k]显示图层:[国界线],在[TOC]中右键点击图层:[国界线],执行[属性]命令,在出现的[图层属性]对话框中将渲染方式设置为[单一符号],点击[符号设置]按钮(如下图1)在[ 符号选择器]对话框中选择一种线状符号(如下图所示)显示图层:[省会城市],并参考以上操作及下图所示,设置图层渲染方式::第2步标注图层要素在TOC中,右键点击图层:[省级行政区],执行[属性]命令,在出现的[图层属性]对话框中,点击[标注]选项页,确认标注字段为:[Name],点击[符号]按钮在[符号选择器]对话框中,将标注字体大小设置为: [12], 点击[属性]按钮(如下图所示):在[编辑器]对话框中, 点击[掩模]选项页, 并将大小设置为: [2]:连续三次[确定]后退出以上对话框,返回ArcMap 视图界面.显示图层: [地级城市驻地],并参考以上方法及下图效果进行标注:第3步渲染图层要素—分类渲染在TOC中,右键点击图层[省级行政区], 执行[属性]命令,然后在[图层属性]对话框中点击[符号]选项页,将渲染方式设置为: [渐变颜色渲染, 字段: Area,分类:5, 自然间隔分类法]在上图中,点击[分类]按钮可选择不同的分类方法:参照以上操作过程,对图层[省级行政区]基于字段[Area]运用不同的分类方法(等间隔、分位数、自然间隔、标准差),比较不同的分类法进行分类的意义。

实验五 菜单、工具栏、状态栏程序设计

实验五   菜单、工具栏、状态栏程序设计

实验五菜单、工具栏、状态栏程序设计【实验目的】1、掌握主菜单程序设计方法2、学会工具栏程序设计3、掌握快捷菜单程序设计方法4、学会增加状态栏窗格【实验内容】1、建立一个单文档应用程序,添加菜单显示,其中包含“文本”和“图形”2个菜单项,分别输出文本和图形。

参考代码:void CSDIDispView::OnText(){//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CClientDC dc(this);dc.TextOut(20,20,"我已经学会了如何设计菜单程序!");}void CSDIDispView::OnPicture(){//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CClientDC dc(this);CBrush *BrushOld,BrushNew;BrushNew.CreateSolidBrush(RGB(255,0,0));BrushOld=dc.SelectObject(&BrushNew); //选用画刷dc.Rectangle(50,50,250,150);dc.SelectObject(BrushOld); //还原画刷BrushNew.DeleteObject(); //释放画刷}2、为上述应用程序添加菜单控制功能,选中“文本”时,“图形”菜单项无效;当选中“图形”时,“文本”菜单项无效。

参考代码:void CSDIDispView::OnText(){//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CClientDC dc(this);dc.TextOut(20,20,"我已经学会了如何设计菜单程序!");m_picture=false;}void CSDIDispView::OnPicture(){//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CClientDC dc(this);CBrush *BrushOld,BrushNew;BrushNew.CreateSolidBrush(RGB(255,0,0));BrushOld=dc.SelectObject(&BrushNew); //选用画刷dc.Rectangle(50,50,250,150);dc.SelectObject(BrushOld); //还原画刷BrushNew.DeleteObject(); //释放画刷m_text=false;}void CSDIDispView::OnUpdateText(CCmdUI* pCmdUI){// TODO: Add your command update UI handler code herepCmdUI->Enable(m_text);}void CSDIDispView::OnUpdatePicture(CCmdUI* pCmdUI){// TODO: Add your command update UI handler code herepCmdUI->Enable(m_picture);}3、为上述应用程序工具栏添加两个工具按钮,单击第一个按钮,在视图窗口中弹出“打开文件”对话框,单击第二个按钮,在消息框中显示文本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视图、索引与数据库关系图
1、实验目的
掌握SQL Server中的视图创建、查看、修改和删除的方法;索引的创建和删除的方法;数据库关系图的实现方法。

加深对视图和SQL Server数据库关系图作用的理解。

2、实验内容
(1)创建、查看、修改和删除视图
(2)创建、删除索引文件
(3)创建数据库关系图
3、实验步骤
1)视图操作
(1)创建视图
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直接创建,步骤如下:
①单击数据库前面的+号,然后再单击“学生选课”数据库前面的+号,右击“视图”,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视图”命令,弹出“添加表”对话框。

②在“添加表”对话框中,添加视图数据来源的表,这里添加三张表,分别是student、course和SC表。

添加表后,单击添加表对话框中的“关闭”按钮,出现创建视图界面。

③如果要在视图中显示某张表的某个字段,只需单击其字段前的复选框即可,同时在中间列中会显示该字段,在代码区中会看到具体实现的代码。

④如果要查看视图,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执行”按钮,就可以看到视图的数据显示。

⑤在创建视图中还可以为字段添加列名、进行排序、添加多个筛选条件。

⑥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就可以弹出保存视图提示对话框,输入视图名字即可,如view_stu_grade。

请尝试使用T-SQL语句创建该视图。

(2)修改视图
视图创建好,就可以利用它进行查询信息了。

如果发现视图的结构不能很好地满足要求,还可以对它进行修改。

可利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直接修改,也可用T-SQL语句进行修改。

请用T-SQL语句写出“修改视图view_stu_grade,使之只显示成绩>80的记录”
(3)删除视图
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直接删除或用T-SQL语句删除视图。

2)索引文件的创建与删除
索引是一个单独的、物理的数据库结构,是为了加速对表中数据行的查询而创建的一种分散的存储结构。

(1)创建索引文件。

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直接创建索引文件,步骤如下:
①单击数据库前面的+号,然后再单击表前面的+号,就可以看到已存在的表了。

②选点要添加索引的表,如数据表student。

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修改”命令。

③右击任一个字段,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索引/键”命令,弹出对话框。

④在对话框中单击“添加”按钮,就可以增加一个索引,然后再设置索引所对应的字段及各个属性。

⑤假设给dept字段添加一个普通索引,单击“添加”按钮后,设置类型为“索引”,单击后面的按钮,弹出“索引列”对话框。

⑥设定好后,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索引/键”对话框。

还可以设置索引的标识,本例设置为IX_dept。

用T-SQL语句创建索引文件IX_dept,关键字段dept,升序。

用T-SQL语句“在student表中以字段age创建索引文件IX_age,降序”。

(2)删除索引文件
可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直接删除索引文件,具体操作步骤详见教材。

用T-SQL语句删除普通索引文件。

(3)创建数据库关系图
如果数据库中的表没有设置主键,那么,用户可以在关系图中先设置主键然后再建立实体关系。

数据库关系图是数据库架构的图形描述。

下面以创建数据库“学生选课”的关系图为例。

具体步骤如下:
①打开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窗口,登录服务器类型为“数据库引擎”,并建立连接。

②连接服务器后,依次展开节点“数据库”→“学生选课”,右击“数据库关系图”,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数据库关系图”命令。

③在弹出的“添加表”对话框中,选择全部表,单击“添加”按钮。

④如果数据库的表中都设有主键,系统会自动地建立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⑤关系建立后,单击工具栏上“保存”按钮,在弹出的“选择名称”对话框中输入创建的数据库关系图的名称,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4、注意事项
(1)参照表和被参照表之间的关系。

主键和外键间的关系。

(2)视图中字段名的重命名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