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解剖及其病变的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口腔颌面X线诊断学实验教程[实习报告与评定]

口腔颌面X线诊断学实验教程[实习报告与评定]

口腔颌面X线诊断学实验教程[实习报告与评定]口腔颌面X线诊断学实验教程[实习报告与评定]实习一口腔颌面部X线技术特点评定学生对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的掌握。

对所拍摄的根尖片进行评分:学生姓名:评分:班级:教师签字:日期:口腔颌面X线诊断学实验教程[实习报告与评定]实习二牙齿、牙周组织正常及病变X线影像评定学生对牙齿及牙周组织正常X线影像的掌握;评定学生对牙齿及牙周组织病变X线影像的掌握。

1.在上、下颌根尖片上辨认正常牙齿解剖结构(30%)2.在上、下颌根尖片上辨认正常颌骨解剖结构(40%)3.在根尖片上辨认下列病变并描述其X线表现(30%)学生姓名:评分:班级:教师签字:日期:口腔颌面X线诊断学实验教程[实习报告与评定]实习三颌面骨炎症(1学时)评定学生对下颌骨侧位、华氏位正常X线影像的掌握;评定学生对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掌握。

1.在下颌骨侧位上辨认正常解剖结构(30%)2.在华特位片上辨认正常解剖结构(40%)3.在给定的X线片上描述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30%)。

学生姓名:评分:班级:教师签字:日期:口腔颌面X线诊断学实验教程[实习报告与评定]实习四颌面骨损伤及系统病在颌面骨的X线表现(2学时)评定学生对上颌骨骨折X线影像的掌握;评定学生对下颌骨骨折X线影像的掌握。

1.在华特位片上指出骨折线并描绘出Le Fort Ⅰ、Le Fort Ⅱ、Le Fort Ⅲ型骨折线的走行部位(60%)。

2.指出下列X线片骨折线位置(40%)。

学生姓名:评分:班级:教师签字:日期:口腔颌面X线诊断学实验教程[实习报告与评定]实习五颌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X线诊断评定学生对曲面体层正常X线影像的掌握;评定学生对成釉细胞瘤、牙源性角化囊肿X线诊断的掌握。

1.在曲面体层片上标出下列颌面部正常解剖结构(50%,每项2分)。

上下牙列鼻底鼻中隔鼻腔上颌窦底上颌窦后壁颧骨翼腭窝茎突髁突喙突乙状切迹颏孔颧弓上颌结节翼突颈椎耳垂硬腭软腭下颌管舌背上颌骨下鼻甲咽腔舌骨下颌骨2.在下列同一患者的X线片上(图1、图2)描述牙源性角化囊肿的X线表现(20%)。

磁共振成像在口腔颌面部疾病中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在口腔颌面部疾病中的应用

06
总结与展望
磁共振成像在口腔颌面部疾病中的价值
准确诊断
辅助手术治疗
磁共振成像(MRI)能够清晰显示口腔颌面 部的软组织结构,为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 重要依据。
MRI能够准确评估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 毗邻关系,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支 持。
监测治疗效果
科研价值
MRI可用于监测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治疗效果 ,如肿瘤的缩小程度、炎症的消退情况等 。
下颌骨
唯一可动的颌骨,与上 颌骨共同构成口腔的基 部,负责咀嚼和言语功
能。
颧骨
位于面部两侧,与上颌 骨、额骨等连接,影响
面部轮廓。
鼻骨
构成鼻腔的骨骼基础, 参与面部美观和呼吸功
能。
软组织层次及毗邻关系
皮肤层
覆盖在面部表面的最外层,具有保护和美观 作用。
肌肉层
包括表情肌和咀嚼肌等,负责面部运动和咀 嚼功能。
皮下组织层
富含脂肪和血管,为皮肤提供营养和缓冲。
筋膜层
连接肌肉和骨骼,维持面部结构的稳定性。
血管神经分布特点
血管分布
口腔颌面部血管丰富,包括颈外 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等,为
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
神经分布
三叉神经是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神 经,负责感觉和运动功能。其中 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分 别支配相应区域的感觉和运动。
MRI在口腔颌面部疾病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为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等 研究提供有力手段。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技术发展
随着MRI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口腔颌面 部MRI的分辨率、扫描速度等性能将得到
进一步提升。
挑战与问题
口腔颌面部MRI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如金属修复体对成像的干扰、患者配合度

口腔颌面部x线投照技术

口腔颌面部x线投照技术

2010年口腔助理口腔颌面外科学辅导精华:口腔颌面部x线投照技术X线片为目前口腔医学临床应用最为普遍的检查方法,包括口内片和口外片两大类。

口腔颌面部常用普通造影检查包括唾液腺造影、颞下颌关节造影以及血管瘤瘤腔造影等。

(一)口内片临床常用的口内片有根尖片(牙片)、牙合翼片、牙合片三种。

1.根尖片为口腔科临床最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用于检查牙、牙周及根尖周病变。

根尖片胶片尺寸为3cm×4cm;投照技术有两种:分角线技术及平行技术。

分角线技术应用较早,操作方便,不需要特殊持片器和定位投照装置。

但由于投照时X线中心线与牙长轴和胶片部垂直以及距胶片距离不同的组织放大率不同,故所拍摄的牙齿往往失真、变形,特别是拍摄多根牙时。

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减少X线图像变形,因而拍摄出的图像可以较准确、真实地显示牙及牙周组织结构的形态和位置关系;但这种技术需使用专用持片器和定位投照装置,操作较复杂。

目前,分角线技术在国内应用最为普遍。

使用根尖片分角线技术投照时,X线中心线需要倾斜一定角度。

X线中心线与被检查牙长轴和胶片之间的假想分角线之间的角度为垂直角度,应尽量呈直角投照。

X线中心线向牙近、远中方向所倾斜的角度称为水平角度,应与被检查牙的邻面平行,以避免牙影像重叠。

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原理是使X线胶片与牙长轴平行放置,投照时X线中心线与牙长轴和胶片均垂直。

这种投照方法所产生的牙变形最小。

2.牙合翼片所用胶片是由根尖片改制而成。

根尖片的长轴中线处(投照后牙时用)或短轴中线处(投照前牙时用)有与胶片垂直的翼片,以利胶片固位。

投照前牙时,胶片直放于被检查牙的舌侧,嘱患者切缘对切缘咬住翼片固位。

投照后牙时,胶片横放于被照牙的舌侧,于正中牙合位咬住翼片固位。

X线垂直角为+8°角,X线水平角度与被照牙邻面平行。

此片主要显示上、下颌多个牙的牙冠部影像,常用于邻面龋、髓石、牙髓腔的大小、邻面龋与髓室是否穿通和穿通程度,以及充填体边缘密合情况等,发生于充填体下方的继发龋、髓石、龋洞与髓室是否穿通。

颌面部恶性肿瘤沿神经侵犯的影像诊断

颌面部恶性肿瘤沿神经侵犯的影像诊断

男,62岁,左侧面痛伴吞咽困难半年.
5mmCT横断面
1mmCT横断面
男,62岁,左侧面痛伴吞 咽困难半年.
左侧CPA)恶性上皮性肿瘤,肿瘤细胞排列成筛状、假腺样,细 胞异型性显著,核分裂像活跃,伴导管内坏死,周围间质反应 明显,考虑腮腺导管癌转移。IHC:CK7(+),CK5/6、P63(-),Ki67(+,15%),CEA个别(+),AR(+),S-100(-),TTF-1(-)。特殊 染色:AB-PAS(+)。
鳞状细胞癌是头颈部区域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该肿瘤主 要发生于头颈部的咽部和口腔,咽部和口腔的黏膜上皮组 织是其发生的组织学基础。鳞癌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 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鼻咽鳞状细胞癌是最常侵犯颌面相关神经的肿瘤之一,其 具有明显的地理差异,我国南部和东南亚地区鼻咽癌发病 率最高。除地区因素外,EB病毒感染亦与鼻咽癌发病密切 相关。
邻近结构侵犯:围绕神经组织生长特性,故病变沿神经组织扩散和侵 犯是其影像表现特点之一。主要累及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和面神经
男 74岁 左 面瘫半年伴 肿痛20余天
(左侧腮腺)腺样型腺样囊性癌,侵及周围涎腺组织伴脉 管内癌栓形成及神经侵犯。 面神经切端查见肿瘤组织。
CT平扫 男,53岁,2007-6-27
形态和边缘:多呈肿块状表现。形态和边缘变化较大,直径小者可呈 类圆形改变,边界清晰;直径大者多呈不规则形态改变,边缘模糊, 未见明显包膜
内部结构:CT上,多为软组织肿块表现,内可出现囊性变和坏死,密 度不均匀;MRI上,多表现为T1WI上低信号或中等信号,T2WI上混杂高 信号。部分恶性程度较高的腺样囊性癌可在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或中 等信号。增强CT和MRI上,多呈不均匀强化表现

颌面部

颌面部
儿童及青少年多见。表面光滑、境界清楚、质软、 继发感染会增大
鳃裂囊肿CT与MRI表现
鳃裂囊肿典型部位是下颌角区 界清、壁薄,圆形或卵圆形 增强后,囊内不强化,囊壁轻度强化,合并感染
时囊内密度增高,壁增厚、明显强化 MRI上囊肿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诊断:临床+典型部位+影象表现
女, 27, 发现颈部肿块, 时间不详
鳃裂囊肿
鳃裂囊肿+c
口腔颌面部病变
颌面骨骨折 牙源性囊肿 牙源性肿瘤 涎腺疾病
成釉细胞瘤 ameloblastoma
又称造釉细胞瘤或齿釉细胞瘤,为上皮性牙源 性颌骨肿瘤,是最常见的牙源性良性肿瘤
主要来源于残留的牙板和造釉器,瘤体边缘或 内部可有牙齿
非牙源性囊肿——鳃裂囊肿
由未完全退化的鳃裂组织发育而成 胚胎期头腹侧有6对鳃弓,后2对发育不全;1-4对
(退化)闭合不全都可出现此类畸形
鳃裂囊肿
第1鳃裂囊肿常位于下颌骨后胸锁乳突肌前或耳垂 前、后、下
第2鳃裂囊肿常见,出现于咽扁桃体窝至锁骨上区 的颈外侧区,多见于下颌角下方、胸锁乳突肌中 1/3的前缘或下方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
颌骨内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区,CT值20-45HU; 轮廓清楚,边缘光滑,周围骨质硬化
MRI表现:
囊肿在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
根端囊肿
含牙囊肿
囊内含牙,牙冠位于囊内,牙根位于囊外
上颌骨右侧单房的椭圆形囊性低密度灶,周围有高密度的 硬化边缘,囊肿含一枚牙齿,牙冠朝向囊腔中央,牙颈 向外
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CT
对于涎腺病变的发现、诊断及明确范围等具 有重要价值;对于软组织病变,增强扫描可以 增加诊断信息,鉴别囊实性、富血管与乏血管 病变

影像诊断学课件 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

影像诊断学课件 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

角化囊肿CT表现 第五节
★ 角化囊肿(始基囊肿) ★ 好发于下颌磨牙区 ★ 多房型 占15.6%~30%(11.2%),边缘小囊肿,不完
整骨性和纤维性分隔 ★ 单房型—分叶状,长轴生长特性 ★ 骨质缺损常见,可有硬化缘 ★ (依囊内容物性质:角化物或油脂样物)可呈略低甚至
等密度,且常不均匀 ★ 牙根吸收多为斜面状
X线:颌骨内囊状透亮区,轮廓清楚,边缘光滑锐利, 周围环绕致密白线。含牙囊肿囊内见牙齿。
非角化囊肿CT表现
(根端囊肿、含牙囊肿)
★ 好发于上颌前牙区 ★ 均为单房型 ★ 类圆形、边缘光滑 ★ 邻近骨皮质变薄,周围常有连续的细硬化缘 ★ 均一低密度 ★ 牙根吸收不明显 ★ 根尖囊肿有肉芽组织形成时,可见软组织密度
第五节
非角化囊肿MRI表现
第五节
平扫 纯囊性(根尖囊肿可呈囊实混合性) 均一T低1、T2高信号 均一薄壁,光滑(根尖囊肿可呈均 一薄壁或不规则厚壁)
增强 : 无或轻度强化(感染囊壁及肉芽组织团块明显强化)
根尖囊肿(图)
根尖囊肿伴感染(图)
根尖囊肿伴感染(图)
含牙囊肿(图)
含牙囊肿含2牙(图)

第五节
三、观察、分析和诊断
第五节
★ X线照片明确检查目的,投照体位及技术条件
★ CT观察牙齿、牙槽骨及其周围组织、腮腺的形态、大小、 密度,分析病变的部位、范围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 MRI显示解剖结构清晰,可很好地观察颌面部病变的大小、 形态、部位、范围
四、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五节
X线: ◆ 用于牙齿及牙周病变、颌骨和颞颌关节病变的观察 ◆ 腮腺造影检查:显示腮腺导管及腺泡的情况 CT:涎腺病变的诊断 MRI: 是检查口腔颌面部肿物时的首选检查方法 ◆ 可对颞颌关节病变提供可靠的信息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临床牙科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是指利用影像技术进行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逐渐成为临床牙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一、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口腔颌面部疾病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常见的包括颌面部肿胀、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骨炎、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

在临床上,医生需要通过检查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触诊、听诊、血常规、影像检查等等。

口腔颌面部的影像检查主要是采用X线、CT等来进行疾病诊断。

X线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辐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影像信息。

CT则是一种更先进且更灵敏的检查方法,它通过对身体进行多次横断面扫描来得到更为精细的影像信息。

同时,口腔颌面部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和超声成像技术(US)也在近年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二、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的分类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可以根据其所使用的成像技术进行分类。

1、X线影像X线影像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可以通过放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颌骨和牙齿的影像信息。

在临床上,X线影像通常用于检查齿周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颌骨骨折、根尖周病变等口腔颌面部疾病。

2、CT影像CT影像是一种先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它可以通过多次横断面扫描来获得精细的影像信息。

在临床上,CT影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颅骨折等疾病。

相对于X线影像,CT影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三维空间分辨能力。

3、MRI影像MRI影像是一种无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它利用磁场和脉冲磁场来产生影像信息。

由于MRI具有与人体组织相同的信号强度,因此可以显示组织的解剖变化和功能活动情况。

在口腔颌面医学中,MRI影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劳损、变性等引 起的疾病。
先天性颅颌面畸形
由于生理或遗传因素导致的头面部畸形。
影像诊断在治疗中的作用
1 了解病因
影像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 解患者疾病的具体根源, 更好地选择治疗方案。
2 辅助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影像诊断 可以用来辅助临床医生确 定治疗方向和效果。
超声技术
优点 清晰度高、成本低 能够制备三维影像、精准度高 能够制备高清模糊的软组织影 像 安全、无辐射
缺点
辐射量大、无法制备三维影像
辐射量大、成本较高
相对较慢且需要较长时间的扫 描、噪声较大
逆时效应和超声的衰减、无法 制备三维影像
具体的影像诊断流程
1
制定检查计划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
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
数字化口腔摄影
可以高清地获取口腔颌面的照片。
串扫描技术
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口腔颌面影像,应用于口腔 颌面外科手术等。
正畸摄影
结合了数字化口腔摄影和其他影像技术,在正畸 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口腔超声诊断技术
应用于牙周病早期诊断、术后效果评估等。
优缺点比较
技术名称 X线技术 CT技术 磁共振技术
检查计划。
3
诊断结果
4
通过图像技术对患者疾病进行分析和准 确的诊断。
收集患者信息
通过问诊、观察、量器具进行检查获取 患者基本信息。
进行影像检查
根据计划进行相应的影像检查,包括拍 摄、数字化等过程。
常见的口腔颌面疾病案例
根尖周炎
局部骨质吸收,牙龈红肿疼痛,严重会导致牙齿脱 落。
龋齿
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多由细菌感染引起。

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

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
16
根尖周囊肿
16:35:17
17
16:35:17
左下颌骨残余囊肿
男性,49岁。左下拔牙区 阵发性酸痛4年。4年前有 左下牙拔除史。口内检查 见:左下第1磨牙缺失, 牙龈表现正常,无隆起性 改变。扣有酸胀感。左下 颌骨侧位示:左下颌第1 磨牙缺失,其牙槽部有直 径为1cm的类圆形骨质密 度降低区,边缘光滑。
主诉:上前牙区反复肿胀伴牙 痛流脓1年余。 病史:既往曾有反复牙痛史。1 年前发觉上颌区组织渐膨隆。 临床表现:右侧面部明显肿大, 触诊有压痛,并见硬性隆起。 曲面体层片(局部)示右上颌骨区 有一单囊状骨密度减低影,边 缘光滑,可见致密白线。病变 上方含有牙。 病理诊断:右上颌骨牙源性角 化囊肿伴继发感染。
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 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
16:35:17
1
内容提要
概 述(影像检查方法)
口腔颌面部囊肿
– 牙源性
牙源性角化囊肿(始基囊肿) 含牙囊肿 根尖周囊肿 残余囊肿
– 非牙源性
鼻腭管囊肿 球上颌囊肿和正中囊肿
颌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 成釉细胞瘤
16:35:17
2
概述
(Introduction)
– 1.颌骨进行性无痛性肿大,进展缓慢,多无自觉症状; – 2.较大者扪诊有乒乓球样压弹感; – 3.常有牙的病变(根端囊肿)或缺牙; – 4.穿刺抽出草黄色液体,镜下可见胆固醇结晶。角化囊
肿(颌骨囊肿的一种类型)的囊液为乳白色角化物或 皮脂样物; – 5.X光表现为颌骨内的囊性透光影。此透光影边界光滑 平缓,有一致密白色硬化边。
16:35:17
21
病例3 上颌骨含牙囊肿,男,12岁
(dentigerous cyst of maxilla,male,12yrs)

颌面部MRI解剖

颌面部MRI解剖
• 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细长梭形的肌纤维母细胞和成纤维 细胞增生,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 儿童或青少年多见,男/女为2:1。 • 本病为良性病变,但呈侵袭性生长,无明显边界,易复发。 • 影像表现:软组织肿块+窦壁骨质破坏。
Case 3,B134835
• 男,27y; • 左面部疼痛半年,伴左侧鼻塞1月。
T2脂肪抑制像
舌下腺
Case 1 ,A678940
• 男,55y; • 左额、左眶部疼痛伴鼻塞2个月。
T2WI
T1WI
T1WI抑脂+C
+C
额窦癌
• 鼻腔和副鼻窦恶性肿瘤, 以上颌窦癌多见(75%),其中以鳞 癌为多。额窦癌约占10%。
• 副鼻窦区软组织肿块及窦壁骨质破坏是诊断副鼻窦癌的重要 依据。
Case 4,B269277
• 女,57y; • 发现软腭无痛性肿物半年。
T1WI
T2WI抑脂
T1+C
T1+C
T1+C
左侧咽旁间隙涎腺多形性腺瘤
• 咽旁间隙肿瘤良性约占88% ,恶性约占12%。良性肿瘤以多 形性腺瘤、神经鞘膜瘤、神经纤维瘤(三者之和占良性肿瘤 80%)为最多;
• 咽旁间隙涎腺多形性腺瘤即可来自腮腺深叶,亦可来自咽旁 间隙小涎腺;
颌下腺与下颌下缘之间。口腔颌面部恶性 肿瘤,易见颌下淋巴结转移。
T2
颌下腺
T1
颌下腺
T1
颌下腺
T1脂肪抑制像
颌下腺
T1
T2
T2脂肪抑制像
舌下腺解剖
• 位于下颌骨和颏舌肌之间; • 没有包膜; • 舌下腺的前端与对侧舌下腺相接,后部与
颌下腺的延伸部相邻,外侧位下颌骨支 咬肌 翼内肌

执业医师考试口腔颌面科学考点梳理-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

执业医师考试口腔颌面科学考点梳理-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

口腔颌面部影像学诊断口腔颌面X线投照技术口内片根尖片(牙片)、(牙合)翼片、(牙合)片。

1.根尖片最常用,检查牙、牙周及根尖周病变。

投照技术:分角线技术(最普遍)及平行技术(最准确)2.(牙合)翼片显示上、下颌多个牙的牙冠部影像,常用于检查邻面龋、髓石、牙髓腔的大小、邻面龋与髓室是否穿通和穿通程度,以及充填体边缘密合情况。

牙槽嵴顶有无骨质破坏。

3.(牙合)片(范围较大的病变)上颌前部(牙合)片上颌前牙及牙槽突、切牙孔、鼻腔底、腭中缝、上颌窦、鼻泪管等。

上颌前部炎症、外伤、肿瘤等病变引起的骨质改变及乳、恒牙情况。

上颌后部(牙合)片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及其牙槽突和该侧上颌窦底部。

观察一侧上颌后部骨质改变。

下颌前部(牙合)片下颌颏部下颌颏部有无骨折及炎症、肿瘤。

下颌横断(牙合)片下颌骨体及下牙弓的横断面。

①下颌骨体部颊、舌侧密质骨有无膨胀、增生及破坏;②异物及阻生牙定位;③下颌骨骨折时颊舌向移位情况;④下颌下腺导管阳性结石。

口外片包括:1.华特位片2.颧弓位片3.下颌骨侧斜位片4.下颌骨后前位片5.下颌骨开口后前位6.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7.颞下颌关节经颅侧斜位片8.髁突经咽侧位片9.曲面体层摄影片华特位片(鼻颏位片)观察上颌窦、额窦、筛窦、上颌骨、颧骨、眼眶、鼻腔的病变,以及颌间间隙的情况。

常用:上颌骨肿瘤、炎症及颌面部外伤时。

怀疑牙源性上颌窦炎时,协助诊断。

颧弓位片可清楚地显示投照侧颧骨、颧弓的影像,位于颞骨及下颌骨的外方,主要用于检查颧骨及颧弓骨折。

下颌骨侧斜位片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检查下颌骨体部、升支及髁突的病变。

下颌骨后前位片双侧上下颌骨的后前位影像双侧对比观察升支骨质改变下颌骨开口后前位对比观察两侧髁突内外径向的影像。

髁突骨折的移位方向、髁突两侧发育不对称、髁突骨瘤有诊断价值。

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检查下颌升支外侧密质骨膨出、增生及破坏情况。

常用: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

颞下颌关节经颅侧斜位片(许勒位片)检查关节间隙及髁突、关节结节、关节窝的骨质改变。

颌面部解剖及其病变的影像诊断

颌面部解剖及其病变的影像诊断

肌肉与筋膜
咀嚼肌群
筋膜
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等, 这些肌肉群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控制下 颌骨的运动,实现咀嚼功能。
筋膜是一种结缔组织,起到连接肌肉、 固定骨骼和保护血管神经的作用。
表情肌群
包括额肌、眼轮匝肌、颧大肌、颧小 肌、上唇方肌、下唇方肌等,这些肌 肉群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改变面部表情。
血管与淋巴系统
其他病变
总结词
其他病变在影像学上可能表现为颌面部 软组织和骨骼的异常密度或形态变化。
VS
详细描述
除了炎症、肿瘤、创伤和骨折等常见病变 外,颌面部还可能发生其他各种病变。这 些病变可能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软组织和骨 骼的异常密度或形态变化,例如颌面部发 育畸形、血管病变、代谢性疾病等。对于 这些病变,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制 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创伤与骨折
总结词
创伤与骨折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颌面部骨骼的断裂或错位。
详细描述
创伤与骨折在影像学上表现为颌面部骨骼的断裂或错位,这些异常可以在X线或CT图像上清晰地观察 到。骨折可能导致骨裂、移位或成角畸形,而创伤则可能引起骨膜反应、骨髓水肿或软组织损伤。治 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评估需要依据具体伤情和影像学表现。
03
颌面部病变的影像诊断方 法
X线诊断
X线平片
用于观察颌面部骨骼结构,如骨折、肿瘤等。
曲面断层X线
可全面观察上下颌骨及相邻组织的结构,常用于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诊断。
CT诊断
CT扫描
可获取颌面部软组织和骨骼的三维图像,有助于发现病变和 确定病变范围。
CT三维重建
通过重建技术,可直观地展示颌面部骨骼形态,对颌面部畸 形、骨折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口腔颌面部影像观察与分析(1)

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口腔颌面部影像观察与分析(1)

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口腔颌面部影像观察与分析(1)
今天致力于为医疗卫生应聘考生提供最重点的考试信息及考试
资料,其中医学影像学也为医疗卫生招聘考试常考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口腔颌面部影像观察与分析。

口腔颌面部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l.牙齿
平片上显示牙釉质高密度,牙本质及牙骨质密度稍低,牙髓腔为低密度,牙周膜为包绕牙根的连续线状低密度影,牙槽骨牙周骨板密度高。

CT 显示上述牙齿的横断面影像,各层结构显示更加清晰。

MRI T1WI、T2WI 牙髓和骨松质呈高信号,其他骨质呈低信号。

2.上颌骨
分体部和四个突起。

体部主要由上颌窦组成,四个突起为额突、颧突、齿槽突和腭突。

CT 横断面可分别观察上颌骨各部的形态及结构。

MRITWI、T2WI显示骨髓呈高信号,皮质呈低信号。

3.下颌骨
由体部和升支组成,其交界处为下颌角。

下颌骨体部上缘为齿槽骨,体部有下颌管。

开支包括喙突和髁状突,升支中部舌侧面有下颌孔。

X 线平片下颌骨皮质呈线状高密度影,其内松质骨呈网状低密度,下颌管呈线条状低密度透光影。

CT和MRI 可清晰显示下颌骨各部分结构。

4.舌与口底
平片观察舌、口底部组织较难,临床较少应用。

CT 平扫看体呈中等均匀密度,舌根部边缘圆滑整齐;口底肌群呈束状,止于下颌颏部。

MRI T1 WI、T2WI 可显示舌肌的形态,并进一步显示舌体纵肌和横肌的肌纤维走行,舌粘膜的厚度,口底肌群及间隙。

粘膜在T2WI 呈高信号。

头颈部影像诊断口腔颌面颈部

头颈部影像诊断口腔颌面颈部
41
42
43
腮腺恶性肿瘤
常见的有恶性混合瘤、粘液表皮样癌、腺癌、腺泡 细胞癌和乳头状囊腺癌等。生长较快,呈浸润性生 长,包膜多不完整或无包膜,常累及周围的组织或 皮肤。
CT表现:边界不清楚、轮廓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肿 块,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度或中度强化,相邻脂肪 或筋膜界面消失,若中央坏死,出现不规则低密度 区。
29
30
31
颌骨骨化性纤维瘤
较常见良性肿瘤,起源于颌骨内成骨性纤维组织。
常见于下颌骨,单发,病变生长缓慢。主要就诊 原因为颌面部无痛性肿块和不对称畸形,咬合不 良等
CT和MRI:病灶呈膨胀性生长,局部骨皮质变薄 膨胀,肿瘤呈等或高密度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 锐利,有菲薄完整的骨壳,病灶内可见斑点状骨 化影
区 CT:颌骨内类圆形低密度区,轮廓清晰,
边缘光滑,周围骨质增生硬化,密度增高。 MRI: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7
根尖囊肿
8
9
角化囊肿
10
11
含牙囊肿
12
13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又称造釉细胞瘤或齿釉细胞瘤,是上皮性牙源性 颌骨肿瘤。最常见的牙源性良性肿瘤。
CT表现:呈分叶和多发小囊样,肿瘤与腺体之 间无低密度带存在(来源于腮腺旁组织者与腺体 之间有一低密度带),肿瘤较大时可见咽侧壁向 中线移位,咽旁间隙的脂肪透亮带闭塞或向中线 移位。
MR表现:瘤体较易产生蛋白含量高的囊腔, 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颇具特征。
40
Wa r t h i n 瘤 C T 表 现
CT:典型部位是下颌骨,可见边界清楚、圆形或 卵圆形低密度囊性肿块,CT值0-20HU之间,囊壁 薄,平扫时因囊肿壁与周围肌肉等软组织密度相 近,囊壁显示欠佳,增强后囊液不强化,囊壁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dian palatal cyst
有齿囊肿
❖ 为牙冠部分形成后牙釉质囊变所致 ❖ 常出现于下颌第三磨牙和上颌尖牙 ❖ 易侵犯上颌窦 ❖ CT:含牙冠的膨胀性的密度病变 ❖ MRI:囊液为长T1长T2信号
Dentigerous cyst
釉母细胞瘤
❖ 来自牙板残件或有齿囊肿上皮 ❖ 好发部位
T1WI:低中信号 T2WI:高信号
Mandibular osteosarcoma
A
B
C
D
F
G
颌面部软骨肉瘤
❖ 发生
蝶-筛及犁骨-蝶骨结合部 上颌骨:前磨牙和磨牙区齿槽嵴 下颌骨:磨牙区和冠状突
❖ CT
膨胀性分叶性肿块 瘤内钙化
❖ MRI
T1WI:中低信号 T2WI:不均匀中高信号
Chondrosarcoma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Fibrous dysplasia
颌面部骨肉瘤
❖ 占全部骨肉瘤中5-7% ❖ 远处转移少见 ❖ 下颌骨者多为成骨性,可有骨膜反应 ❖ 上颌骨者多为溶骨性,无骨膜反应
颌面部骨肉瘤
❖ 平片
病变牙周局限性透光区 牙漂浮
❖ CT
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 骨样或软骨样物质沉积
❖ MRI
关动静脉 ❖ 交通
后:腮腺间隙 下:下颌下间隙
翼下颌间隙
下颌下间隙
❖ 部位
上界:下颌舌骨肌 下界:二腹肌前、后腹 外界:颈阔肌、颈深筋膜浅层、下颌骨 内界: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茎突舌肌
❖ 内容
颌下腺浅叶、Wharton’s导管近段 舌下神经、下颌舌骨神经
颈动脉鞘和颌下间隙病变
颏下间隙
横纹肌肉瘤
❖ 多见于儿童 ❖ 好发
腭部 鼻咽部
❖ 平片
软组织肿块 骨质破坏
❖ MRI
T1WI:中等信号 T2WI:中等信号
Rhabdomyosarcoma of the right buccal sulcus
小涎腺肿瘤
❖ 约400-500个小涎腺引流至口腔 ❖ 小涎腺肿瘤占涎腺肿瘤的9-23% ❖ 良恶性肿瘤约各占50% ❖ 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良性肿瘤(40%) ❖ 粘表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5-20%)
多形性腺瘤
❖ 腭部最常见的小涎腺良性肿瘤 ❖ 圆形穹顶状肿块 ❖ 表面光滑
Benign pleomorphic adenoma
粘膜表皮样癌
❖ 小涎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 常呈无痛性红或蓝色肿胀 ❖ 边缘不规整 ❖ MRI:
T1WI 低信号 T2WI 高信号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 下颌支
喙突和关节突 下颌切迹
❖ 下颌管
位于颏孔和下颌孔之 间
容下齿槽神经、动脉、 静脉
相关间隙
❖ 咀嚼肌间隙
由颈深筋膜浅层分成包绕下颌支和体后部而成 间隙内结构
❖咬肌 ❖翼内外肌 ❖颞肌深头 ❖三叉神经下颌支
下颌支分隔内外两部分
翼腭窝
❖ 位于上颌窦后方和翼突之间 ❖ 内容ⅤⅡ、碟腭神经节及上颌动脉 ❖ 通连
牙源性角质囊肿
❖ 为起于牙板残件病变,75%见于下颌骨 ❖ 可呈单房或多房 ❖ 常类似于颌部其他囊性病变
Odontogenic keratocyst
筋膜间隙感染
❖ 牙源性多见,可蔓延至头颈部
❖ 蜂窝组织炎
脓肿
❖ CT:低密度;不均匀强化/环状强化
❖ MTI:长T1长T2信号
Infection of the submandibular fascial space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腺囊癌
❖ 发生与小涎腺者约50% ❖ 好发腭部 ❖ T1WI: ↓; T2WI: ↓ ❖ 20-30%可发生神经周围侵犯 ❖ 鉴别:多形性腺瘤(T2WI:↑)
良性颌部病变
❖ 非牙源性病变
鼻腭管囊肿(切牙管囊肿) 鼻唇囊肿 腭中部囊肿
颌面部解剖及其病变的影像诊断
颌面部解剖
❖ 上颌骨 ❖ 下颌骨 ❖ 相关间隙
咀嚼肌间隙 翼腭窝 咽旁间隙 翼下颌间隙 下颌下间隙 舌下间隙 颏下间隙
上颌骨
❖ 体部
上颌窦
❖ 突起
额突:接额骨 颧突:接颧骨 腭突:构成硬腭前部 牙槽突:构成牙槽弓
下颌骨
❖ 体部
上半:齿槽骨 下半:下颌底
翼腭裂——颞下窝 蝶腭管——鼻腔 翼腭管——口腔 眶下裂——眼眶 圆 孔——中颅窝 翼 管——破裂孔
❖ 颞窝
外:颧弓 内:颞骨鳞部 下:通咀嚼肌间隙
❖ 颞下窝
内:翼突、翼腭窝 前:上颌窦后壁
❖ 翼窝
翼突内外板之间
外:下颌升支 后:茎突
翼下颌间隙
❖ 位于下颌支与翼内外肌之间 ❖ 含下齿槽神经、舌神经及相
肿瘤侵犯翼腭窝
❖ 翼腭窝脂肪消失 ❖ 翼腭窝扩大 ❖ 翼腭窝区软组织肿块 ❖ 相通连结构密度/信号异常
Adenoid cystic adenoma
❖ 牙源性病变
根尖囊肿 有齿囊肿 釉母细胞瘤瘤 角化囊肿
鼻唇囊肿
❖ 起于鼻翼下方、前颌旁正中浅面 ❖ 双侧者占11% ❖ 边缘光滑锐利 ❖ 内可见液-液平 ❖ MRI:长T1长T2信号
Nasolabial cysts
腭中部囊肿
❖ 位于切牙管后方与上颌腭突之间 ❖ 圆形或卵圆形 ❖ MRI:长T1长T2信号
下颌骨(80%):升支远端和磨牙区 上颌骨(20%):前磨牙和磨牙区
❖ 病理
单房型;多房型 囊性、实性、囊实性
❖ 影像
单房或多房性膨胀性肿块,可分隔 骨皮质或临近牙根有压迫吸收改变 可内含牙冠
Unicystic ameloblastoma
Multicystic ameloblastoma
❖ 位于双侧二腹 肌前腹之间
❖ 与下颌下间隙 无明显屏障
翼突下颌缝、颊沟 和磨牙后三角区
颌面部病变起源
❖ 肌骨骼结构 ❖ 粘膜 ❖ 牙齿 ❖ 支持结构 ❖舌 ❖ 涎腺 ❖ 神经
肌骨骼病变
❖ 骨纤维结构不良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肿瘤
骨肉瘤 软骨肉瘤 横纹肌肉瘤
骨纤维结构不良
❖ 紊乱的纤维骨组织取代骨髓结构 ❖ 75%-80%为单骨性,20%-25%为多骨性 ❖ 头颈部上下颌骨易受累 ❖ 可侵及眼眶、鼻、神经血管孔道 ❖ CT:磨玻璃样改变 ;混杂密度 ❖ MRI:低信号;不均匀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