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诗歌鉴赏之客观选择题教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诗歌鉴赏之客观选择题教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桦烛的香气和悠扬的驮声交织回荡,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意境。
B.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为筹划抗金而不辞辛劳的形象。
C.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映现了诗人的生活情形,为下文抒情蓄势。
【注释】
白下驿:在江宁县(今南京市)白下门外。少府:县尉的别称。在县治中主管治安的事。穷交:指患难之交。昌亭:即南昌亭。韩信为布衣时,家贫,常寄食于淮阴县下乡南昌亭长家。亭长妻患之,提前开饭。信往,不得食,怒而绝去。见《史记•淮阴侯传》。浦楼:水边酒楼。“长安”句:《世说新语•夙惠》载:晋明帝幼时,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曰:“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近。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这个成语后用于表达对京城遥不可及的眷恋、向往。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答案】A
【解析】“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错误。“相知何用早?”是一个反问句,“何用”一词表示反问语气,何必用,即没必要用,不用。这里属于关键词语解说错误,曲解愿意。“怀抱即依然”句说明两个人心意相通就可以了,就不需要在乎认识的早或晚。怀抱:心心相印。依然:依依不舍的样子。
(7)纤秣婉丽、秣艳瑰丽,典型代表温庭筠的《菩萨蛮》,特点在于题材多“酒边花下,盛装美人”,表现手法“浓抹彩绘,刻意雕琢”,艺术形象“金碧辉煌,铱艳绝人”。
(8)凄冷寒凉、哀伤惨淡,典型代表李清照的《一剪梅》,特点在于环境哀伤凄冷,如泣如诉,往往以愁肠楚恻的意象打动人心并唤起读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

2019-2020年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策略优秀教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策略优秀教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答题策略优秀教案(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1.看背景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⑴,愿斫五弦琴⑵。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2.看体裁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其目的就是抒发情感,该诗的主题是:壮志未酬的华发之叹。

再看下面这首诗: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抒情诗,然后把握其情感:讽谏唐朝统治者,贪图享乐,当心亡国。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应把握诗中的两个悲剧人物:琵琶女,当年色艺双绝,后来沦落江湖;白居易,当年名满京城,后来谪居江州。

从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剧,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贾谊、李广、陶潜、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才的悲剧。

根据诗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该诗的主题:奇人数奇(数奇,命运不好)的才子之悲。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请看下面这首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各类型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教案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各类型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教案

各类型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一、边塞征戍诗1.留意时代背景特征。

边塞征戍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涵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勇往直前。

到了中、晚唐,国力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

2.边塞征戍诗人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表现如下: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

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主动进取的思想内容。

揭露斗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厌倦斗争、渴望团聚和安静生活的思想。

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3、每首诗歌都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

(张说)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

高适、岑参、李益等反映征战诗的各个方面: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4、体会征战诗中的种种冲突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冲突;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冲突;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冲突;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

二、爱情闺怨诗1.爱情怨女诗的思想内容:(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孤独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3)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逍遥自由生活华蜜生活的憧憬。

(4)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5)对美妙爱情的憧憬以及得不到爱情额凄婉。

2.留意怨女诗中的比方与象征意义。

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

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方君臣关系。

详细分为两种:一是干脆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诗歌二轮复习教案定

诗歌二轮复习教案定

一、导入:诗歌鉴赏,历来是考生们认为难度最大的题目之一。

在第一轮复习当中,我们是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五个方面对诗歌作了比较系统的复习,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同学们最近的周考、月考暴露出了相当多的问题。

那么,我们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针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失分的原因,找出应对的策略,强化题干意识、解题思路和规范作答的意识,让同学们在这道题上能够增加得分.二、失分分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出现的问题:专题七古代诗歌阅读B 第2题《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1)第一问: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称这首诗“语意新奇,韵格超绝”,结合诗歌的第一、第二句,找出生动传神的两个字,并加以分析。

(5分)第一联,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找到了“透”字。

但是,请看下面的表述:透,透过,写出了寒风吹雪,好像要把刀吹透一般。

透,透亮,雪如刀瘢一般透亮,生动地表现了雪的大。

透,穿透,写出了北风卷着白雪像刀一般割脸。

透,浸透,描述了朔风吹着大雪,连刀都结了瘢。

(刀瘢是刀结的瘢?)透,浸入,把朔风、雪吹在人身上的感受比作了刀瘢。

(这句太匪夷所思,分明就是一个病句)暴露出来的问题是什么呢?对诗句的理解不当。

那么我们一起来分析理解一下。

首先弄清楚,这首诗歌的类型是什么?边塞诗。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题目——边庭。

意象——朔风、雪、长城窟、烽火、贺兰山,具有典型的边塞特征的意象。

第一、二联,写的就是边塞的环境。

问题出在很多同学没有理解“刀瘢”是什么。

“瘢”,形声字,病字旁,伤痕疤痕。

是边疆将士身经百战,留下的累累瘢痕。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应该是风吹飞雪,雪借风势,穿透战士身上的累累刀瘢。

朔风大雪已经让人寒不可耐了。

这种寒气还要从刀瘢处浸透进去,这就是深入骨髓的寒啊,所以同学们要真正进入鉴赏的状态,不仅要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情趣。

第二联,答案有三种:窟、更、寒。

同学们对诗意的表述也是五花八门,很少有正确的。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教师版)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教师版)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一)鉴赏复习解题指导-形象意境类【解题技巧】总体要求一、首先要看清诗歌标题,有些标题就显示或暗示了诗歌的内容或诗人主要思想感情;还要看看作者是谁,熟悉的可以通过他的其它诗来帮助读解。

有的注释也不容忽视。

二、研读诗作,整体感知,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抒之情。

不管题干有没有问这方面的问题,这一思考步骤是少不了的。

因为它是解答其他鉴赏问题的前提和入门。

如果是比较熟悉的诗人的作品,还须知人论世:通过诗人的生平和诗风,类推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三、审读题干,弄清要求,认真细分鉴赏要点,要求答什么就答什么。

抓准答题的角度和切人点。

直奔鉴赏中心话题。

作答时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会既简洁、又充实。

【解题技巧】分类解析:(一)形象意境类名词解释:形象――形象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

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事象、物象、意象(事象物象以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关系)等,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考查方向:1. 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2. 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3、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色彩、构成、情味等)题目类型:1.“╳╳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

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意思”,“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等。

3、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题格式:1、人物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体会意境:客观形象图景+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词鉴赏教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词鉴赏教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词鉴赏教案篇一: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一、考点剖析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所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

艺术形象不仅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意象。

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断诗歌中包含的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蕴涵的社会意义。

高考中鉴赏诗歌的形象类题目多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的特征,揭示所刻画的某一形象的意义。

其中对景物形象的鉴赏,常常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所描述的画面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的题目则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所营造的意境。

二、考题试做(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三、实战演练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塞马戴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中赵汝雨中奔走十来程,风卷云开陡顿晴。

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

烟江远认帆樯影,山舍微闻机杼声。

最爱水边数株柳,翠条浓处两三莺。

这首诗把诗人丰富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景物描写中。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歌鉴赏之炼字》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歌鉴赏之炼字》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炼字题中考常见考查方式。

2、懂得规范动词类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3、通过品析语言,提高赏析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炼字题中考常见考查方式。

2、通过品析语言,提高赏析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懂得规范动词类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有贾岛“推敲“的故事引入新课。

成语“推敲”的出典,就是由于这个故事。

后来,形容反复地研究措词、斟酌字句,就叫“推敲”。

你还知道哪些诗人在炼字上特别出名呢?二、回顾旧知:(一)认识考点: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其中鉴赏诗歌语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炼字。

(二)题型分析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作简要分析。

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果。

3、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4、诗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三、分类归纳思考:古代诗人一般都注重在哪些字上下功夫呢?也就是说,诗人炼字,大多锤炼哪一类的词语?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小结1:动词,可使诗歌描写生动形象,特点突出,还能传情。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小结2:形容词,可化抽象为具体,突出事物特点。

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小结3:形容词中表色彩的词,能使诗文生动形象,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还能给人以画面感。

9、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10、前村深夜里,昨夜一枝开。

(《早梅》小结4:数词,运用虚数,能让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运用确数,能使语言精炼准确。

11、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2、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

小结5:叠词,增强节奏感,突出特点;拟声词,模拟声音形态,生动形象,表情达意。

三、学以致用实战演练(一)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第一课时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型。

诗歌鉴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赏析、意象的赏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赏析等。

从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的试题多种多样,主要有: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比较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二、知识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景物形象分析1、概括景物特征2、赏析景物形象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6分)(1)、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导1、概括景物特征2、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3、注重想象,补充空白4、分析手法,概括形象(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高考语文诗歌二轮复习情感类教案.doc

高考语文诗歌二轮复习情感类教案.doc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情感题升格方略教案
缘文入情
——诗歌鉴赏情感题升格方略
学习目标
1. 总结情感类题型答题得分不全的原因
2. 训练学生准确、全面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一轮复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读懂诗歌并了解了诗歌鉴赏的考点,
作为二轮复习,我们今天来解决诗歌鉴赏中一个常见的、比较困扰我们的情感
类的答题。

二、升格指导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

本诗作于诗人任徐州宝丰监时。

②黄花:
1。

2021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一

2021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一

2021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一个教案1、审清诗歌鉴赏题目类型2、审清题干要求3、灵活运用鉴赏手法教学重点鉴赏诗歌,巧用手法教学难点学习并掌握各类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教学时间六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准确判断,赏出效果表达技巧赏析题之要诀学案引语表达技巧赏析与情感把握是高考古诗鉴赏考查的两大重点。

对于表达技巧,我们在一轮复习中重在构建其知识体系。

而在做题实践中,技巧判断不准、效果表述不到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面对这个“老大难”问题,我们绝不能轻易退缩,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原有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知识的动态运用,在“判断”与“效果”两大环节上多下功夫,提高我们的应试能力和鉴赏水平。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1、(2021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颔联“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为景物描写,“落”“下”分别形容“日”“鸟”,为动态描写;“秋原人闲”意指秋野空阔,是静景,动静结合。

诗人景中寓情,以这种闲适的景物,来表现自己闲适的心境。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江云叠叠遮鸳浦苏庠[注]江云叠叠遮鸳浦,江水无情流薄暮。

归帆初张苇边风,客梦不禁篷背雨。

渚花不解留人住,只作深愁无尽处。

白沙烟树有无中,雁落沧洲何处所。

注苏庠:宋代词人,终身未仕,隐居庐山,浪迹湖海。

“归帆初张苇边风,客梦不禁篷背雨”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答: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边[唐]尚颜边阴四顾浓,饥马嗅枯丛。

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

偷营天正黑,战地雪多红。

昨夜东归梦,桃花暖色中。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

(4分)★答:自我反思1、在已构建的古诗表达技巧知识体系中,你认为哪一部分建得最牢固,哪一部分最薄弱?答:2、在具体判断古诗的表达技巧时,你最擅长判断哪种(类)技巧?为什么?在答这类技巧赏析题过程中,你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打算如何解决?答:现场答案批语完善借题发挥突破题点一、如何准确判断表达技巧准确判断古诗的表达技巧是一项分重要而又艰难的工作,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涉及古诗鉴赏的方方面面。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专题:诗歌鉴赏之客观选择题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专题:诗歌鉴赏之客观选择题

诗歌鉴赏——客观选择题课题课题:《诗歌鉴赏——客观选择题》学案班级授课(完成)时间教师(学生)学习目标【网】知识与技能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命题角度和常见陷阱2.探究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过程与方法结合高考原题及各类型典型案例,掌握诗歌鉴赏选择题鉴赏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及辨析能力。

重点难点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命题角度和常见陷阱2.探究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教学过程【课前高考精炼】(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考点突破】一.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的题干要求:1.(2022新高考Ⅰ卷/2022全国乙卷)下列对这首词/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2021新高考Ⅰ卷/2021全国乙卷)下列对这首词/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理解:关键词语,重点语句,语言特色,人物形象,意象意境,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等。

赏析:人物形象,意象意境,表达技巧(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方式、描写角度等),思想内容,观点态度,重点语句等。

二.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的落脚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是考查的重点,依然属于高考考纲的范畴。

注重对诗意的理解,即对诗(词)中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理解。

我们在答题时,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认真比对,找到命题者设置的错误点,就可以顺利选出答案了。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诗歌鉴赏之主观比较鉴赏试题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诗歌鉴赏之主观比较鉴赏试题
学阮公体三首(其二)【注】
刘禹锡
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
出门有远道,平野多层阴。
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
【注】此诗作于诗人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贬官朗州期间。
2. “老骥”和“鸷禽”的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归雁
陆龟蒙
在古代诗歌的鉴赏题目中,比较鉴赏因其更加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而逐渐成为新宠。它有利于引导学生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归类学习。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或三首(三首比较只有2007年的浙江卷)主题、情感、表达技巧、风格、题材、体裁、语言、作者等一两个方面相同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或相异点。考生要注意求同更要求异。从2014年至今,比较鉴赏试题基本没有间断过,这说明比较鉴赏一直就是备受关注的考点。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答案:
第三类:表达技巧的比较鉴赏
一.考点
比较点:修辞手法、抒情方法、描写方法、描写角度、表现手法等。
二.内容
1.同一诗人不同诗歌相似场景之间不同手法的比较。
2.同一标题不同诗歌的表现手法的比较。
3.不同诗歌对相似情景运用的不同手法的比较。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题。

诗歌思想感情鉴赏教案

诗歌思想感情鉴赏教案

诗歌思想感情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学会提取各种信息,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具体方法:1、“知人论世”,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2、把握时代,作家生活的时代,诗歌的写作背景;3、诗词的题目、注释及“序”;4、拼语言,文本中的情感词及作品中涉及的景语;5、使用想象,结合生活画面再现。

教学重难点:学会提取各种信息,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

一、解读考纲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自主先学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之后学生代表展示,多媒体投影加深印象。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沧浪亭怀贯之苏舜钦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目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注】①贯之:诗人的朋友。

②悰(cóng):快乐。

简要分析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这是诗人登沧浪亭怀念朋友之作。

诗人孤独寂寞无聊,是因为友人的离去使他产生了空虚之感(分析)诗歌一开始就出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形象。

他在园中独步觉得无聊,是因为友人的离去使他产生了空虚之感。

继而登高四望,则属于寻觅怅望,自我排遣。

因为心境寂寥,望中的景色也偏于清冷。

霜林自红,却说秋色入林,在拟人化的同时,着重强调了秋色已深。

竹色至秋依然青翠,而日光穿过其间,更显得玲珑。

林红竹翠,本来正宜会集朋友把酒吟诗,但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

颈联两句写景,比兴意味很重,零落的秋景带有象征意味,因而自然地过渡到末联,引起诗人惋惜聚散匆匆,慨叹无人伴其醉吟。

结尾说友人是“暂来”“径往”,表现出诗人更深沉、更内在的怀念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第一课时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型。

诗歌鉴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赏析、意象的赏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赏析等。

从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的试题多种多样,主要有: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比较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二、知识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人物形象分析、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景物形象分析、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32、赏析景物形象1、概括景物特征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分)11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陈与义寻诗两绝句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愁时引睡有奇功。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乔木峥嵘明月中。

醒来推户寻诗去,[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分)5要分析。

(分)6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②清幽①艳丽 (1)、答案: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导、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21、概括景物特征、分析手法,概括形象、注重想象,补充空白 43②情趣高雅①行为洒脱、(2)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鉴赏诗歌的形象(二轮复习教学案) 苏教版

鉴赏诗歌的形象(二轮复习教学案) 苏教版

鉴赏诗歌的形象(二轮复习教学案)鉴赏指导1、要学会知人论世。

准确把握诗人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的背景,进行分析。

2、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形象和意象。

3、掌握出题的角度。

如:人物形象的特点,形象蕴含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景物的特点和塑造的方法或角度(近远、动静、色彩、各感官、大小等),景物的层次和作用,意象的含义和深层含义,意象组合而表现出来的意境友情提醒1、鉴赏人物形象要分析刻画形象的手法,注意分析形象的相关描写,分析形象所处的环境;鉴赏景物要分析具体景物的含义,注意景物的特点和作用;注意意象的特定含义、隐性含义、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注意不同意象表现出不同的意境。

2、了解一些题目的常规问法及答题模式人物形象类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要借助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体会形象特征,进而领会诗人的情感。

(1)设问方式:①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人物形象。

②分析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答案要素:形象+特征+分析(3)答题思路:①点明塑造的人物形象。

②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③具体分析怎样表现人物形象。

(4)典型题例: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人物形象。

长干曲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答: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的情景。

(分析)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特征)的少女形象。

(形象).意象类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意”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象”即物象,指自然界中的景物和事物。

诗人常常借助于客观物象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便可感知诗人所营造的意境,进而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设问方式:①这首诗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

②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请作分析。

(2)答案要素:意象+特征、画面或意境+思想情感或表达效果(3)答题思路:①点明诗人选取的意象或景物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教案一、诗歌鉴赏需具备的知识积累:、常用的表达技巧1 、常见的情感、主旨2 、常见的语言风格3 4、常用的意象、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5 (详见学案)二、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鉴赏诗歌一定要通过阅读标题、作者、诗歌本体以及可能有的注释,先对诗歌有个整体认知,然后再读题目,按照题目的要求从某个角度鉴赏诗歌。

具体说来,可分为三步:1、诵读,根据标题、作者、意象、注释、诗句、情语等,整体认知诗歌,体悟情感。

2、审题要细化。

根据要求审清题目命制的角度,是思想内容的理解,还是艺术技巧的鉴赏。

还是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是涉及诗的整体呢,寻找答题思路的切入点。

只涉及某一联、某一句或某一词呢。

但是也要注意,不论如何要求,答题时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

3、答题要条理化理解了全诗,审好题,找准答题的切入口,最后就是要组织答案了。

答案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能条理清晰又全面周到。

三、解题技巧(详见学案)四、真题强化。

(山东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分))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1【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分)这一意象的作用。

(5)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2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霜月、枫桥等意象,鸟、【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鱼、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9题。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注]①本诗为4分)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分)”二字的妙处。

(4“软”、“涌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8.诗人怎能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不陶醉,怎能不忘怀!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陶醉于自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

修辞作用。

解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9——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涌“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答案: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奇丽景象。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苏卷)9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2分)“恨”是指什么?(的⑴词中“恨极在天涯”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

解析:“一种怨恨,越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

标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分)4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解析: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

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

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2标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4分)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象征人的碧云斜”解析: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

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标准答案: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表现心情的低沉。

9题。

(辽宁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初见嵩山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注] [ 分)(58.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之情。

展开期待”惊喜”与“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解析】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可谓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千呼万唤始出来【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

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一道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全靠青山开阔情怀,(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意思对即可。

)每答出一点给1分。

2分;答出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方法点拨】解析本题一可先看标题。

标题对作品而言,为眼睛,为窗口。

透过标题,或能就是关键字眼。

二可看抒情字眼。

本诗中第二句中”把握大意,或能感知情感。

本标题中“初就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豁”“分)有何种精神内涵?(6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数峰清瘦出云来9. “”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解析】第一问“妙在何处第二问,理解诗歌的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

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

”“清瘦【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表现了”②“清瘦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分;答出以动写静2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见解,只的精神内涵,给2分;答出“清瘦”并加以分析,给2 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点出该点明手法,展开联想分析句子描述的景象。

(2)(3)【方法点拨】(1)解释该句的意思。

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8分)题。

((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 春江晚景3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①那:同“哪[注4分)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答案:两联景中有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简析】张九龄喜欢清澹的景色,一般是色调素洁,如月光、白云、青山、淡水,他的笔下曲江清“没有浓艳的景物。

而且喜欢远远地观照,在远景中体味某种超然的情怀。

胡应麟说(《诗薮》外编卷四),确实抓住了他的特点。

另外张九龄在被贬所作的诗基本上不”而澹悲伤,往往充满了对美和理想的憧憬,显示出一种潇洒飘逸的情趣。

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花《春江晚景》这首诗写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气令人心醉。

但是没有谢的玄气和故作景象明丽。

虽然化用谢灵运诗句,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

高深,非常自然,仿佛信口吟来,令人感到亲切。

三四句用虚笔。

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

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意自见。

眇然“莫可言传。

此两联只写情而景在其中。

落句再补写春江景色,而“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

飘落的日落西山,尾联复写春江景色,以景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

结句,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物收束,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胡震亨评论说,张诗(《唐音癸签》卷五)。

这种看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张九龄确可称为盛唐神韵诗派的开山作家,一出手就区别于六朝清远诗人,为后来的盛唐山水田园派树立了标范。

8分)(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子规【注】曹伯启[元]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3分)空)本诗第二联中的“”字极富韵味。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1解答这个字,要【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答案:“空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1 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分))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25【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形象的把握。

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子规、贪夫、远客、锦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作者所选的意象——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乡难归。

4【参考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

子规啼声凄切,年,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

②贪夫、远断肠”远客”无不惆怅、““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表已断肠””、“,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初闻客。

意指客居他乡之人。

无论“倦听”还是“”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

③锦水春残。

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

④楚天月光。

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分)22题。

(7(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未展芭蕉(金)元好问(唐)钱珝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 (2分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21 芳心解析:还未展开5分)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解析:答案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而且传达出美好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东风暗拆”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