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听说读写训练品味语言文字之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夯实听说读写训练品味语言文字之美

盛元小学马爱萍语文的本质是一种复杂而又要求高度精确的工具教学,通过接触大量典范的语言现象,自己去悟出语言的规律和法则。它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结合。语文学科的任务是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思想情操。所谓学习语言,即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律,发展语言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学科的特殊使命,是其他学科替代不了的。这意味着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落实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品味语言文字之美。

学生学习语文最终的目的是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只有紧扣教材,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学生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一、课前做好语言文字训练的铺垫。

我们语言文字的训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例如,每节语文课前,利用课前仅有的三四分钟时间,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扩句成段练习,可以选择三四个词语说话,可以就一个话题展开讨论等。通过这样听、说、读、写的训练,为学生做好语言的铺垫。

二、、课堂中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夯实基础。

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学生对范文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全部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文字训练。我的一般做法是:拿到一篇课文,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充分从整体感受课文语言的美,接着精读阶段,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深层次理解,在理解课文中玩味重点词语。课堂中,对于学习的课文,我觉得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深化理解文本内涵” 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策略。例如《“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一课中,我指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等,启发学生反复朗读,仔细揣摩,深刻理解,从而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在理解“弦外之音”这个词时,我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使学生明确了“弦外之音”的含义,也理解柳公权说话的真正目的,感悟到柳公权的刚直不阿。在理解文中“两种柳骨”时,我重点学生抓住描写柳公权书法的特点的语句去感悟,体会书法的成就,引导学生从文中柳公权的两个故事中感悟他人品的铁骨铮铮。由这些语句激发了学生对柳公权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深刻体会了文本的内涵。

“品词析句”训练中,我们可以通过删减词语进行句子的比较,也可以进行换词换句等训练,引导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感悟重点词语的内涵。如《小珊迪》课文中对于小珊迪

的这处外貌描写十分精当,“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可以说寥寥数笔就将一个极其可怜的卖火柴的小男孩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如果让学生通读此句后直接交流感受,学生的体会势必浅显。为了让学生深入感悟语句的内涵,我们可以及时地出示了删减词语后的句子:“他身上穿着一件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脚冻得通红。”这样学生在对比阅读后就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又薄又破、瘦瘦、赤着”这些词语上。再联系上下文的语境中去感悟,天气如此寒冷,小珊迪却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光着的小脚早已冻得通红,让人读来就会感到一阵心酸。从“瘦瘦的”一词可以推想到,由于长期的饱受饥饿,小珊迪营养不良,身体已是瘦弱不堪。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天气的寒冷不仅侵袭着小珊迪单薄、瘦弱的身体,更是侵袭着小珊迪悲痛、孤苦的内心。交流到此,忍受着寒冷与饥饿煎熬的小珊迪,怎能不令人心生深切的怜悯与同情呢?

在阅读教学中,要扎实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训练,必须让学生能够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要求背诵的片段,学生必须会背,甚至要会默写。就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语句、词语,也可以会训练学生说话,也可以进行几句话的听写,读几句话要求学生复述,以此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写话说话能力,同时,我训练学生一词或多词进行语言表达,写下自己的想法。如文章中出现的比喻句、排比句,我要求学生仿说、仿写。出示几个毫无关联的词语,要求学生说话等。这样,学生的倾听能力、读说能力、写话能力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

三、课堂注重“积累运用,活化语言”。

语言是活性的,也只有活性的语言才能被随时调用、激情喷洒,最后语言的活性才能成为人的思维的活性,心灵的活性,创造的活性。语言的活性哪儿里来?来源于一篇篇课文,一堂堂语文课。我在教学课文《火烧云》时,抓住描写火烧云颜色的段落,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读懂到运用的过程。让学生例举自己看到火烧云的颜色,例举自己知道的描写颜色的词。并引导学生也运用“一会……一会……”说话,就这样我带着学生走过了一个由理解到积累再到运用的过程,从学生精彩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学的语言是活的。我想,今后碰到同样的情景这些语言就会像汩汩的泉水一样喷涌而出。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能够熟练、有感情地朗读文本,要求背诵的片段,学生必须会背,甚至要会默写。就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语句、词语,也可以会训练学生说话,也可以进行几句话的听写,读几句话要求学生复述,以此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写话说话能力,同时,我训练学生一词或多词进行语言表达,写下自己的想法。如文章中出现的比喻句、排比句,我要求学生仿说、仿写。出示几个毫无关联的词语,要求学生说话等。这样,学生的倾听能力、读说

能力、写话能力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

四、读中品味语言之美,积累语言。

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积累语言,而积累语言材料,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多读,尤其是要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使优美的祖国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引导学生多读积累起来的语言材料,不仅易于理解它们的意思,还可以熟悉它们的用法。学生读熟了课文,积累了词汇、句式,需要时就可以脱口而出、出口成章、落笔成文。我在实际教学中十分注意通过朗读积累语言。例如《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动人画面,更是一段真挚的情感。我在执教本课时以“情”为线索,以“读”为抓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对话升华中,抓重点词句,品读重点文段,充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亲人般的深情,感悟和谐之美。

例如:文中有这样两处描写:(1)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2)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这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文句,它展现了人与鸟之间的和谐与真情。为了更好地理解文句的深刻内涵,我在设计时并没有在理解感悟“老人对海鸥的爱”这部分时就出现这个文句,而是在学习了“海鸥对老人的情”这部分内容后,再进行回读,把这“有声有色的乐谱”与“飞动的白色旋涡”进行比较学习,入情入境地进行对比朗读,让情感在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中、在一次次投入的朗读中升华,使学生真正地走入文本,融入其中,学生在读中深刻地感受到:老人生前,海鸥与老人和谐共处,老人死后,海鸥对老人无比怀念,这不就超越人间的真情吗?此时的朗读不再是空洞的,而是把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在学生的头脑中积累了语言,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鉴赏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去感受这种和谐之美。

五、课后注重学生课堂内外的语言积累。

课堂所学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一直以来,我非常重视课内外的语文知识积累。而且,我的积累从语文基础知识、词句、古诗文、文学常识、百科知识等几方面入手。如在六年级学生面临毕业的情况下,我组织学生小学阶段出现的常用多音字进行整理,对各种类别的成语进行分类整理,摘抄积累的优美词句,让学生整理了小学阶段必背的70首古诗词,积累了常见的歇后语、对联、名言、警句、谚语、俗语等。对学生积累的这些成语或古诗,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会写。在日积月累中,学生的语言积累很丰富,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