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1
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
(摘自人民教育2011年10期P13-15)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2)(国家督学、北京十一中校长)帮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曾经听过一节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复习课,老师安排了一个小组讨论的环节,任务是让每一个小组用5分钟时间,共同完成本章内容的知识梳理并绘制知识结构网络图,以方便他们日后的理解与记忆。
我发现,5分钟过去了,8分钟也过去了,但没有一个小组能完成老师的任务,甚至接近一半的小组真正的工作还没有开始。
因为,他们的思想尚未统一,小组每个成员都各执己见,他们都希望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梳理和归纳。
为什么会这样?道理很简单,每一位同学的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维方式都千差万别,他们关于抗日战争结构图和知识树的绘制方法也必然有着诸多个性化的思考,让一个小组四位同学去绘制一模一样的东西,既不符合他们各自的学习习惯,也不利于以后他们对本章内容的掌握。
我们给学生的学习方式选错了。
按照常理,我们应该将绘制结构图的任务交给每一位同学,让他们在研究教材、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思维习惯去建构符合自己特点的图系。
在每一位同学的独立思考、反复揣摩和精心设计下,最终形成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的知识结构图系,这才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
当然,到这一步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分享展示,取长补短,让同学们丰富、完善,或修正自己的图表。
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选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曾经与一位讲课十分精彩的老师谈心,他向我坦露了他对自己两节课的反思。
他谈道,一节课上,他以自己早已习惯的讲授法为主,效率和效果都达到了最佳,且学生喜欢;但同样内容的另一节课,他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却屡屡受挫,不仅课堂平淡无味,而且连教学任务都没有完成。
说实在话,因为有过同样的教学体验,我十分理解这位老师的心情。
当老师在讲台上酣畅淋漓地讲授时,当老师面对讲台下那些聚精会神甚至如痴如醉的脸庞时,讲课的确是一件叫人非常享受的事情。
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
如 果 我 们 把 校 长 仅 仅 当 作 校 的 校 长 极 力 将 自己 融 入 学 生 应该 首 先是 一位 首 席教 育 官。
一
个 行 政 官 员 的话 ,我 们 完 全 之 中 。在 带 我们 考察 学 校 的两个
可 以 为 校 长 开 脱 :校 长 面 对 的 小 时里 ,他 一箭 双 雕 ,表面 上 是 是学 生 的精 神与 梦 想。回顾 教育 是 教 师 ,与学生 打交 道 应 该是 教 带 我 们 参 观 学 校 , 实 际是 在 进 家 张 伯苓 ,其 实 我们 已记 不 得他
知道 或 日不 清楚 。
石 。身 为校 长 ,能 够 明确 自己 的
说 实 话 , 我 们 对 校 长 有 着
如 果 对 该 项 调 查 不 以 为 然 身 份 ,在教 育 中小 心翼 翼 而又 大 太 多 的期待 ,于 是校 长 的责 任 和 的话 ,我们 可 以找 出诸 多 理 由 , 显 身手 ,是 一 件恪 守 本分 、责 无 压 力 也 似 乎 远 远 超 出 了 他 们 的
要 的位 置 。尽管 在 当下 做一 名 校 深度 参 与 ,在课 堂上 与 孩子们 开 灵 魂 )却 影 响 了一 代 又一代 南 开
长有 诸 多难 处 ,内部 的困 惑和 外 个适 度 的玩 笑也 是 他 的特 长 。在 学 子甚 或 整个 中华 民族 。 部 的 干 扰 也 可 能 层 出 不 穷 ,但 走 廊 里 遇 到 脸 色 忧 郁 的 孩 子 ,
可 是 ,如 果 我 们 把 校 长 的 学 生接 触 、互动 的 机会 。在 教室 周 旋 以保 护 南 开 的利 益 ,但 是 ,
职 责 再 梳 理 一 遍 ,仍 然 不 得 不 里 , 不 时参 与 到 师生 的课 堂讨 他 所 提 出 的 “ 中华 之 崛 起 而 他 为 把 “ 育 ”这 个字 眼放 到 头等 重 论 中 ,如 果 因为 时 间 所 限 不 能 读 书 ”的校 训 ( 实 也是南 开 的 教 其
[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李希贵:学校是什么-3篇
[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李希贵:学校是什么?3篇李希贵:学校是什么? 过去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给学校定义的时候,学校是什么?学校是学生来学习的地方,但是我们没有问问孩子,我们的学校应是个什么样子,我想展示一个泼水节的照片,从狂欢节到泼水节,我们事实上是通过这样的一个课程,来叫学生们能看得见老师真的希望和你们平等,它带来一个最重要的值得我们欣慰的事就是,我们的学生真实了,但是学生真实了以后,他和你交流的问题就不一样了。
去年秋天,我们高一一个男生给我发过一个短信,他说,校长,请你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我在初三的时候,曾经暗恋一个女生,但是这个女生呢,中考的时候没有考到第十一中学校,她考到其他学校去了,现在每当我闲下来,大脑里满都是她的形象,问我怎么办?这也是我工作了三十多年了,接到的第一个关于这种问题的短信,所以平等的师生关系会让我们看到孩子真实的内心,我们也会真正地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去研究怎么教育他们,这是我们为什么苦苦地追求平等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天我还想给大家看第二个照片,这是学校话剧《雷雨》的一个剧照,前几个星期你去听课,你去看他们演戏的时候,一片混乱,因为每一个同学,每一个剧务,每一个角色,都感觉到自己最重要,一个一个孩子就像大爷一样,特别大,但是经过一个学期,他们之间的冲突,他们之间的磨合,他们之间的沟通,最后他们终于发现一个道理,你不合作,就没有办法成功。
所以到最后一个学期,当他们在戏剧节上演出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学生全变了,他们从那种大爷变成了孙子,一个一个都像孙子一样。
给别人递个话筒啊,给别人整整服装,给别人化化妆拿拿道具,这就是教育,这点是我们感受到他们在体验当中成长。
当然,这个戏剧课事实上还给我们一个非常意外的收获,就是我们感受到了男生女生在这个青春花季他们有一个正常交往的平台。
你说在数学课上吧,你说男生女生老两个一块接触,是不是不太好,在这个物理课上吧,你两个天天在一块做实验,也不太好。
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
我发 现 , 5分钟 过 去 了 , 8分 别 ,他 们 关 于 抗 日战 争 结 构 图 基 础上 ,根 据 自己的 知识 积 累和
业 课 程 ,就能 让 一个 人 的创 新 品 质整 体 发展 起 来 。 走 特 色 内涵 式 发 展 道路 ,就 是 要 在尊 重 和掌 握 人
围 ,要 动员 社 会 各 方 面 的力 量 ,共 同 努 力 推进 各 类人 才 , 特别 是 创新 人 才 的培 养 。 特别 是 在学 校 之 将直 接 关 系到 人 才培 养 模式 改 革 的成败 。
第 四条 路径 是 加 快 改 革 试 点 的 推 进 。这 是 从 “ 大 项 目和 改 革 试 点 ”里 提 出 “ 尖 创 新 人 才 重 拔
的 力 量 ,推 进 各 所 学校 都 采 用 一 种模 式 ,对 此 您
如 何评 价 ?
第 三条 路 径 是 形成 全社 会 共 同支 持 各 类 人 才 成 长 的 良好 环 境 。 从 培 养 人 才 的 外 部 环 境 来 说 ,
田 :改 革 人 才 培养 模 式 ,我 个 人 理 解 ,不 是 要 加 快 形 成 全社 会 支 持 多 元 、关 注 创 新 的社 会 氛 要 通 过 改 革 ,去 形 成 和 追 求所 谓 的最 佳 的 、最 好 的 人才 培 养 模 式 ,我相 信 这 样 的模 式 永 远 也 找 不 才培 养 路 子 , 是 要打 破 过去 的 单 一培 养 模 式 。 就 事 实 上 ,不 同学校 的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不 仅要 适 应 不 文 化 特 色 。对 人 才 成 长 模 式 的这 一 特 征 和 本 质 , 务 必 要有 全 面 的 、中 肯 的认 识 。
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
譬如 , 学期 末 对 班 级工 作 进 其 实 ,要 想 很 好 地 回 答 这 发展 ,重 视 业绩 。另一 方 面 ,我 行 评 价 时 ,往 往 以分 数论 英 雄 , 位 校 长 朋 友 的 管 理 难 题 ,我 们 们 又 将 老 师 们 在 学 术 领 域 获 得 从 高到 低排 出前几 名作 为优 秀 必 须 首 先 弄 清 楚 一 个 关 键 概 念 , 的 进 步 以 学 术 素 养 积 分 的 办 法 班 集 体进 行 表 彰 , 其他 班 级 则成 那 就 是 教 师 的业 绩 。 什 么 是 教 予 以汇 总 , 定期 为达 到 一定 分 数 为 后 进 班 级 。这 种 评 价 制 度 下 , 师 的 业 绩 ? 教 师 真 正 的 业 绩 到 的老 师 颁 发 金 银 铜 不 同 的 奖 项 , 有 时 候 ,几 分 之 差 就 分 出优 劣 。 底 在哪 里 ? 不 断激 励其成 长进 步 。这样 一 表面上看似公平公正 , 实际上是 很 显 然 ,一 位 教 师 的 全 部 来 ,业 绩 、素养 不 仅学 校 分 得 明 与 老 师分 分计 较 , 着 很 不合 理 有 使 命就 是教 书育 人 ,他 的业 绩 白 ,就 连 老 师 自己也 一 清 二 楚 , 的成分 :班 级管 理和建 设是 个 理应 由他 的学生来 体现 。只有 不 至 于迷 失 了 自己 , 自然 会 在 复杂 、系统 的育人工程 , 也 许多工
究 “ ”的点 又 多又 准 ,每 到 评 提 升 ,我们 把 二 者分 开 衡 量 。一 与 班 主 任 的 补 贴 挂 钩 , 因 此 , 踩
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
《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学习体会长春市双阳区第158中学学刘哲帮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曾经听过一节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复习课,老师安排了一个小组讨论的环节,任务是让每一个小组用5分钟时间,共同完成本章内容的知识梳理并绘制知识结构网络图,以方便他们日后的理解和记忆。
我发现,5分钟过去了,8分钟也过去了,但没有一个小组能完成老师的任务,甚至接近一半的小组真正的工作还没有开始。
因为,他们的思想尚未统一,小组每个成员都各执己见,他们都希望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梳理和归纳。
为什么会这样?道理很简单,每一位同学的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维方式都千差万别,他们关于抗日战争结构图和知识树的绘制方法也必然有着诸多个性化的思考,让一个小组四位同学去绘制一模一样的东西,既不符合他们各自的学习习惯,也不利于以后他们对本章内容的掌握。
我们给学生的学习方式选错了。
按照常理,我们应该将绘制结构图的任务交给每一位同学,让他们在研究教材、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思维习惯去构建符合自己特点的图系,这才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
当然,到这一步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分享展示,取长补短,让同学们丰富、完善,或修正自己的图表。
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选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曾经与一位讲课十分精彩的老师谈心,他向我袒露了他对自己两节课的反思。
他谈道,一节课上,他以自己早已习惯的讲授法为主,效率和效果都达到了最佳,且学生喜欢;但同样内容的另一节课,他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屡屡受挫,不仅课堂平淡无味,而且连教学任务都没有完成。
说实在话,因为有过同样的教学体验,我十分理解这位老师的心情。
当老师在讲台上酣畅淋漓的讲授时,当老师面对讲台下那些聚精会神甚至如痴如醉的脸庞时,讲课的确是一件叫人非常享受的事情。
但是,我们的孩子最终要离开课堂,当他们踏入社会后,就没有人给他们讲课了,所以我们应该及早帮助他们准备好相应的除了听之外的其他能力。
心得体会1
单位:巫山县楚阳小学题目:学习《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心得体会姓名:黄承杰学习《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心得体会做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最关注的是教育。
在十八大报告中,我体会到了党中心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远景和发展方向。
我会更加努力。
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就要勤勤奋恳地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选择无私,选择无私,选择清贫,我们应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佳绩。
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进步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毕生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增进教育公平,进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步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如何在教育教学一线深入领会与落实十八大精神,这要求我们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去进一步学习、领悟、践行。
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我们的一份气力,为教育的发展、国民素质的进步、人民生活富裕多发一份光多发一份热。
学习十八大精神,必须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职责。
自觉把十八大精神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逐渐进步解决题目的能力。
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增强了我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教师使命感。
首先,教师是一门职业,我们既然选择了这项职业,就应该毫不犹豫地热爱它。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要怀着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胸怀进行工作,勤恳踏实,忘我投入,不计较个人得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要把师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首位。
是否具有高尚的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我们应把崇高师德内化为自觉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自尊自励、自警自省,以自身的模范行为成为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
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人民教育 2012.07 学校管理学生教育教师教法从助推器到发动机一位家长朋友告诉我,近日孩子变化得厉害,每天晚上10点多了还在自己房间里大声诵读。
原来,孩子扮演了话剧《雷雨》里的周萍,大段大段的台词,很快就被他背得熟练而又充满激情。
可在过去,逼他背一些诗词歌赋,真比登天还难。
我知道,这是我们尊重学生选择带来的结果。
学校开发的艺术课程里,有几出戏剧课,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出戏剧,与其他有着同样选择_的不同班级甚至不同年级、不同国别的同学组成一个剧组,每位同学在这个剧组里必须选择扮演一个角色,同时负责一项剧务,如服装、音响、道具、舞台美术,也可以是导演、摄像,甚或创编剧本。
当然,在这个剧组里,是在尊重每一位学生选择的状态下进行分工合作的,即使需要调整某一位同学的选择,也必须是在沟通、协商中完成。
这样一个改变,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走在校园的路上,你随时会听到同学之间切磋他们扮演不同角色的心得;技术课上,许多同学因为选择了制作戏剧里的一件道具或服装而倾情投入,以至于把中午时间也泡在了技术教室里;选择不同角色、不同剧务的同学在艺术课上,思维碰撞,火花四溅;教室里、走廊中、校园内,到处上演着云谲波诡的精神大剧。
孩子们的激情和责任弥漫校园,让我们兴奋,让我们反思。
法国哲学家弗洛娜说,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我需要对我关心的事情作出的反应。
长期以来,我们做教育工作的一直在为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而苦恼有加。
其实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就是说,如果我们希望让学生真正具有责任感,就应该帮助学生找到那些他所关心的事情,他关心的事情越多,他责任心所及的范围就可能越大。
在传统的教育里,一切都是我们预先给孩子们设定好的。
大一统的课程,千篇一律的教育,面目相似的活动,“一刀切”充斥着校园。
当此时也,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利,很难从事自己关心的事情,于是,他们丧失了活力,缺失了动力,当然也就不会有责任。
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
险 得 到 规 避 ,而 出现 的 不 适 应 把 这 些 风 险预 先 告 诉 过 的学 生 , 如 何 及 早 让 大 家 看 到 未 来 的 风
一
般 都 会 比较 顺 利 地 度 过 适 应 险 , 理 并化 解 这些 风 险?也许 , 管
我 们 真 的该 学 一 学 药 品 说 明 书
新 一 届 学 生 会 竞 选 爆 出 冷 中所 隐 藏 的 各 种 教 育 风 险 ,就 程 可 能 会 带 来 更 多 的挫 败 ;1 0 门 。高 一年 级 的一 位 同学 在 向全 5 不 可 能 研 究 出 规 避 和 解 决 这 些 多 个 学 生 社 团对 新 生 更 是 充 满 校 学 代 会 代 表 推 荐 自 己 时 ,播
让 我 欣 慰 的是 , 只 要 是 我 的 同学 无所 适 从 甚 至 无 所 事 事 ,
尤 其 会 注 意 说 明 书 中 提 到 的 禁 会 柳 暗花 明 。 忌 与 风 险 。有 了 这 个 提 醒 ,风 症 状 也 在 意 料 之 中 。 有 了 充 分 怪或 惊 慌失 措 。
应 ;班 级 的文 化 肯 定 与 过 去 的 的考试 分 数 , 那么 ,我们 该如 何 样做 的后果 , 至 也能 预 料到 这 甚
样 做 的 风 险 。 但 ,一 转 念 间 ,
一
次 学 生 会 的 竞 选 肯 定 需 最 终 拿 出解 决 问题 的方 法 。经过
会 告 诉 他 , 在 一 个 月 之 内 ,他 教学 由于加 大 了实 验教 学 ,变 革 拿 到 任 何 一 种 药 品 ,我 们 可 能 会 产 生 转 学 回 去 的 念 头 , 初期 , 学 进 度肯 定放 缓 , 过 教 走
一
般 会 先 看 一 看 药 品 说 明 书 , 但 是 , 旦 “ ”过 两个 பைடு நூலகம் ,便 这 个 艰 难 时期 需 要 师 生 有 何 付 一 熬 出 ?班级 自主管 理 肯定 会 遇到 有
李希贵的语录及教育思想
李希贵的语录及教育思想李希贵的语录及教育思想篇一:李希贵语录1、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2、敢于在一些地方认输,不是真的输了,说到底还是为了赢。
有所不为,是为了大有作为。
3、改革者要有“大船”意识,其中既要有“艄公不努力,耽误一船人”的紧迫感,更要有“万人划船唱大风”的团队文化。
4、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5、没有仓库的学校是一种理想,它其实是想告诉人们,学校里不应该有库存起来的资源。
6、世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财富。
一个聪明领导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去寻找那些放错了位置的财富。
7、牛同马去赛跑,当然是牛输了,但牛的失败并不证明牛的无能,倒证明让牛和马去赛跑的人的无知。
8、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的人。
9、管理者应当借鉴裁缝的做法:量体裁衣。
10、跳出教育看教育,需要擦亮我们的第三只眼睛。
篇二:李希贵的教育思想1.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就是发现和帮助,就是激发,就是发现学季的潜能,让学生找到人生的方向,并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地走下去。
2.学校文化二十条:包括“共和国的利益高于一切;领先一步,就领先一个时代;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要包办”,这二十条成为学校的宪法,是学校我文化建设的根本大法。
3.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第一次。
4.知名度很容易造就行色匆匆的校长,他们被务种峰会和讨人论坛裹挟到了校园之外;知名度很容易让校长头脑发热,学校里的决策往往越来越多地带上了校长个人的主观色彩;知名度很容易造成封闭的胸怀和排斥的头脑,不再学人之长,丧失反思能力。
如果我们不提防知名度带来的负面效应,时间久了,就会应了诸如“墙内开墙外香”,甚至“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老话。
5.当我们能够排除干扰,从容淡定地在校园里春种秋收,我们才有可能拿出真材实料,用自己的智慧影响别人,改变教育,甚至改变世界,当然,我们并不一定在乎这些东西一定要打上自己的注册商标,只要它影响了社会,确有成效,我们就履行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品味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
品味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注重个性发展。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优点和特长。
他主张学校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充足的空间,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擅长和兴趣,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李校长鼓励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细心观察他们的表现,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找到人生的方向。
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强调全面发展。
他认为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应该是个人素质的提升。
他提倡学校教育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要关注他们的品德修养、情感态度和身心健康。
李校长倡导学校要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让他们在学习、体育、艺术等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他还提倡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人才。
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追求卓越。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学校教育应该引导学生不断追求卓越,勇于挑战自我,开拓创新。
李校长提倡学校要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勇于创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长,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他还号召学校要注重科学教育,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弘扬人文关怀。
他认为教育是一项温情的事业,教育者要以爱心和耐心对待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幸福。
李校长主张学校要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关心学生的成长需求,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他还提倡学校要加强家校合作,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都得到关爱和教育,实现全面发展。
李校长坚信只有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幸福生活,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上)之十:放弃百分之百
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上)之十:放弃百分之百2010年,我们学校的高考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重点本科上线率达到了99%,大家在庆贺之余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我们都很清楚,只要稍加努力,百分之百的重点率唾手可得。
恰好在这个时候,我们在高一新生的录取中面临了一个两难选择:一位在马术方面已经很有造诣、但中考成绩差距很大的学生报考了我校。
录取还是放弃?议题被提到了学校校务会。
凭经验,以这位考生目前的中考成绩,基本可以断定她三年之后的高考成绩,不要说进重点本科线,就是能否达到普通本科线也没有把握。
很明显,录取这样一位新生人校,基本就宣告了我们三年之后的高考不可能像人们期待的那样,有一个百分之百的“卷面分”。
校务会的气氛很热烈,但意见却令人欣慰的一致:放弃百分之百的重点率,为各类不同个性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多的平台,为老师们的教学创造更加宽松和谐的氛围,将学校真正建设成为一所属于孩子们的学校。
于是,学校内的现代书院诞生了。
我们为那些已经在各个专业领域里崭露头角而学科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化成长的平台。
那位学赛车的学生每年要有几个月的时间训练、比赛,随班就读不可能适应大家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难度,于是,我们为他打造了适合他自己时间、地点的个性化课程;而那位在马术上崭露头角的女孩,因为需要诸多高中课程里没有的知识与能力,于是,我们也从需求出发,为她开设了交际英语、欧洲文化史等课程。
看起来,我们放弃了一个“百分之百”,但是,我们也有可能收获另一个“百分之百”。
前一个“百分之百”是学校的“面子”,而后一个“百分之百”却是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有了对后一个“百分百”的肯定和认可,老师们才会更加关注孩子的未来,才会更加关注高中三年如何为他们的未来奠基,才会更加关注如何为他们的精彩人生铺路。
毕竟,分数之外有值得我们更加重视的东西。
在我们学校,每年教代会都有一个对干部的满意度测评。
对干部来说,如果能够得到百分之百的满意率,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
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在带领学校前行的过程中,频繁地沉思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想来分享一下我的沉思记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思考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我的沉思中,我意识到文化建设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师生的内在素质。
具体来说,这包括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行为习惯等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于老师而言,我们要培养他们的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推动学校走向更加全面发展的轨道。
二、思考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上,我的沉思告诉我,一个成功的课程建设需要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技术。
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更加深入的思考,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我们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和潜能,提供不同的课程方向和专业。
同时,我们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教学改进和创新,探索适合学校教育的独特模式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学校里面获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思考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我的沉思中,我深刻意识到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提高师生的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在聘请老师方面,我们需要优先考虑具有专业背景和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
同时对于自己的教师队伍也要持续培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让他们在教育教学的领域做出更多的贡献。
四、思考师德建设师德建设是学校管理的核心问题,在我的沉思中,我总结了一些师德建设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师生互动质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造和睦的教学氛围。
其次,我们需要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师生们掌握好社会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充分体现教育者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
最后,我认为师德建设还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关心和指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下不断成长。
李希贵的经典语录
李希贵的经典语录一、以辨证的眼光去看待管理。
管理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是李希贵老师的一条重要的管理思想。
“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
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
”这是李希贵老师对“管理”一词的诠释。
在教育工作中,不管你是哪一个级别的领导,抑或是任教哪一个学科的普通教师,都要和活生生的人打交道,领导管理教师需要尊重,让每一个教师都感到自己重要;教师管理学生需要尊重,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重要。
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思想,抛弃以权压人的传统管理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
“豪尔认为,当公司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员工就会把顾客放在第一位。
同样,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可是,长久以来,我们有没有想一想,长年累月生活在学生中间的老师们生活得幸福吗?心情好吗?脸上有笑容吗?”二、每一朋友都是对方的镜子,每个朋友都是对方的老师,相处的过程就是共同成长的过程。
在漫漫人生征途上,我们总有那么几个挚友,是你工作的老师,生活的亲人,更是事业的支柱,一生中能与这样的朋友同行,我们的道路将会精彩的.人生。
因为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可以学习到做人的原则,可以在犯错的时候给你提醒,在成功的时候给你告诫,在人生的低谷愿意与你共同面对……一生中能有如此朋友,足矣!每一个人生命中的每一个过客,都是一笔财富,都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并与他们一起成长,一起走向人生的辉煌!珍惜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即使是竞争对手,即使是敌人,也应该去感谢他们,让生活成为进步的动力,让生活成为一种不是教育的教育,成就完美的教育人生!三、在老师的心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因为偷手表的事,学生葛兰不得不离校,这给了李希贵很大的冲击: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再后来,当两个有"流氓"行为的男生出现时,李希贵又该怎样处理呢?在李希贵的教育生涯中,有一件事让他一直忘不了。
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
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教师的业绩在哪里?有位校长朋友曾经很苦恼地告诉我,在学校里经常会遇到两种不同的老师。
一种是将全部心血和汗水都用在学生和教学上的“老黄牛式”的老师,他们不太在意个人的名利得失、不喜欢显山露水、不乐于出头露面,公开课不热衷,着书立说没兴趣,每到评先进、晋职称,尽管有很突出的教学业绩,也有很高的民意,但常常因为科研素养的“瘸腿”而丧失机会。
还有一种老师则擅长兼顾各方,教学工作业绩尽管不很突出,但也说得过去,同时又特别注意研究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评先晋职的政策要求,论文撰写、课题研究“踩”的点又多又准,每到评先晋职,一旦汇总出分数,他们常常名列前茅甚至独占鳌头。
长此以往,很是伤害那些埋头苦干者的积极性。
其实,要想很好地图答这位校长朋友的管理难题,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一个关键概念,那就是教师的业绩。
什么是教师的业绩?教师真正的业绩到底在哪里?很显然,一位教师的全部使命就是教书育人,他的业绩理应由他的学生来体现。
只有学生的成长,包括德智体美的全部增值,才能称之为教师的业绩,舍此无他。
而开设公开课、发表文章、着书立说当然也是我们十分看重的事情,因为这些可能会影响着一位教师的未来素质,但无论如何,这些都不能算做今日之业绩,更不能将这些项目的得分与教师真正的业绩,也就是学生身上的成长简单地加在一起。
毕竟,素养并不等于业绩。
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错,但将素养与业绩简单相加,甚至混为一谈,则是管理工作的大忌。
那样做不仅让一个组织弄不清真正的评价结果,就连评价对象也会迷失自己的方向,时间长了,必然会影响到一个组织的健康发展。
在我们学校,为了鼓励老师们既重业绩提高,又重自我素养提升,我们把二者分开衡量。
一方面,我们十分重视每一位老师所教学生的学业成绩,将学生德智体美的学分纳入对所有教师的评价,以此引导师生重视全面发展,重视业绩。
另一方面,我们又将老师们在学术领域获得的进步以学术素养积分的办法予以汇总,定期为达到一定分数的老师颁发金银铜不同的奖项,不断激励其成长进步。
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
外 ,可 能和 行政 班 之外 的 同学 有 生 的健康 成 长 ,学校 都少 不 了有 程 。有 人 说 ,教 育 的力量 有 时候
些 接 触 ,但 由 于 交 际 时 间 的 缺 处分 犯错 误 学生 的 制度 。这 些制 可 以 让 石 头 开 花 ,我 们 的 体 会 失 和 合 作 空 间 的 不 足 ,他 们 很 度 的执行 必 须公 平公 正 ,来 不得 是 , 当你 真 的把 教 育 当作 艺 术 难 成 为 志 同道合 的朋友 。 半 点 含糊 ,当然 也 不 可能 因 为与 来 潜 心研 究 的 时候 ,就 真 的 可
进 一 步 发 展 壮 大 的理 由 ,打 破 的广 度 和 深 度 。在 常 态课 堂 上 , 如雨 后 春 笋 ,“ 长 团” “ 学 、 同伴 我 们 的理 想追 求 。
关 系 日” 为 孩 子 们 找 到 更 多 的
很 多时 候 ,孩子 的错 误 只是
正 班 级 甚 至 年 级 的 学 校 选 修 课 也 让 学 生 寻找 到更 多 的 同伴 , 是 情急 之举 或 一念 之差 ,过 后便 后
悔莫 及 。这时候 ,对 他们 的处 理
自古 以来 ,对 教育 有 着许 多 远 没 有 教 给 他 们 控 制 情 绪 的 方
新 同 伴 推 波 助 澜 ,学 校 的 内 涵 理 解 。其 中一个 理解 ,常被 我 们 式 方 法更 重 要 。当我们 在 帮助 孩 越 来 越 多 地 朝 着 孩 子 们 希 望 的 忽 略而 又需 要 我们 不 断想 起 。那 子 的 过 程 中 ,发 现 其 中 有 让 其
届学 生会 ,最终 的议 程 里有 一项 们 很 苦 恼 ,如 何 让 每 一 位 同 学 和校 长有 关 。显然 ,在 这个 活 动 都 有情 感 的 “ 与 ” 参 ,而 不 仅 仅 当 的形 式 。既 显 示 出教 育 的 智 过 去 的 开 学 典 礼 一 直 让 我 慧 ,也 彰显 出教 育的 力量 。
人民教育: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①
人民教育: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①校长室在哪里?曾经在一些学校的学生中做过一个关于“校长室在哪里”的调查,结果令人意外,也叫人遗憾。
80%以上的学生或说不知道或曰不清楚。
如果对该项调查不以为然的话,我们可以找出诸多理由,譬如学校规模太大,校长工作太忙,来说明这个调查结果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我们把校长仅仅当作一个行政官员的话,我们完全可以为校长开脱:校长面对的是教师,与学生打交道应该是教师的本分,如此说来,这个调查结果也就十分自然、不足为奇。
可是,如果我们把校长的职责再梳理一遍,仍然不得不把“教育”这个字眼放到头等重要的位置。
尽管在当下做一名校长有诸多难处,内部的困惑和外部的干扰也可能层出不穷,但是,理过千头万绪之后,我们仍然无法回避“教育”这项最根本的职责。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孩子心中已经没有太多的迷信和权威,但是,校长在一所学校中对孩子们的影响力还是不可低估的。
校长的爱憎好恶,很容易影响到孩子们的爱憎好恶;校长的言行举止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言行举止。
每每在关键时刻,校长到底在想些什么?面对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校长是如何的脸色?走人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时,校长又是怎样的眼神?这一切,都有可能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助推器,也可能成为学生人生历程中的绊脚石。
身为校长,能够明确自己的身份,在教育中小心翼翼而又大显身手,是一件恪守本分、责无旁贷的责任。
2011年,我们去美国纽约市的斯蒂文森中学考察,发现该校的校长极力将自己融入学生之中。
在带我们考察学校的两个小时里,他一箭双雕,表面上是带我们参观学校,实际是在进行着他的走动管理,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不断地创造与学生接触、互动的机会。
在教室里,他不时参与到师生的课堂讨论中,如果因为时间所限不能深度参与,在课堂上与孩子们开个适度的玩笑也是他的特长。
在走廊里遇到脸色忧郁的孩子,他也要驻足停下来,与之交谈几句。
当然,收走在扶梯上丢下的学生手机,抽查学生的橱子,没收学生的扑克,作为一位“公平的仲裁者”,他也是毫不含糊的。
品味李希贵的教育思想(上)
今天在国防大学礼堂听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的讲座《一切皆有可能》,结合自己的感悟,以对话体的形式呈现如下:李希贵:十一使命,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把学校办成教职工心灵的栖所,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教职工的幸福家园。
梁恕俭:我曾经效力4年的北医附中,校训是“尊重、适合、和谐、发展”,想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希贵:当一个组织越来越依赖制度,管理容易僵化,导致水泄不通,有些问题永远不可能用制度解决。
梁恕俭:当前的所有教育问题都可归结到体制上来,制度是体制的一部分。
好的制度使好人办好事,使一般人办不成坏事或不敢办坏事,而过多的制度使人好事、坏事都办不成。
李希贵:管理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
梁恕俭:“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是李希贵先生的一条重要的管理思想。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成为重要人物,只有抛弃以权压人的传统管理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
李希贵:在笼子里出生的鸟,认为飞翔就是一种病。
梁恕俭:夏虫不可以语冰!中国绝大多数教育管理者都是笼中鸟,都想飞又无法挣脱。
李希贵:竞争关系,永远不会成就团队。
建设拥有自愿分享功能的学习型组织,需要改变以甄别和排队为特征的评价制度。
梁恕俭:文人相轻,教师之间必须打破竞争壁垒,才能彼此欣赏,共同成长。
李希贵:校长要调停管理与文化的冲突,尽量选择以文化的力量推动工作,但是,也不要希望文化能解决所有问题。
梁恕俭:教育的终极是文化,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梁晓声语)。
李希贵:鼓励先进,允许落后。
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处理学生。
过去的经验解决不了新的问题。
相互倾听,就是对双方关系的最好投资。
梁恕俭:在校长眼里,教师第一;在教师眼里,学生第一;如此而已。
李希贵:对于人我是没有统治欲的,要是你对人有统治欲,你就不适合做一个校长。
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
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
李希贵
【期刊名称】《人民教育》
【年(卷),期】2011(000)011
【摘要】@@ 不要把学生都培养成和自己一样的人rn连续在一个班里听了三节课,授课的都是各个学科的优秀教师.但听完之后,却让我陷入了矛盾:如此一节节好课的背后,留给了学生太多的期待,从课堂设计、问题讨论到作业训练,每位老师都似乎希望班上的每位同学都成为自己这一学科的专家,未来都报考自己所教的专业,甚至因为他们太爱自己的学科,甚至也因为他们太爱自己的学生,于是,教学的标准在不断拔高,学科的专业性在不断增强,学生的负担也油然而生.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李希贵
【作者单位】北京十一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节选)
2.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
3.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
4.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⑦
5.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节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希贵:当制度与文化相遇
李希贵学校变革沉思录:一切皆有可能尊敬的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在十一学校校园里有好多好多大杨树和银杏树,这似乎是一种象征。
记得我2007年来十一学校做校长的时候,我的前任校长语重心长地给我一个嘱托,他说:“十一学校经过过去的努力,我们已经把它变成了一棵大杨树,希望你在任期能够把它变成一棵银杏树。
”我知道十一学校那个时候已经不仅是一棵大杨树,我更知道在我的手上,它也很难马上变成一棵银杏树,我想,甚至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嘱托我的后人。
但是,从我内心还是认可十一学校未来能有这样一种转变,就是怎么样把它变成银杏树。
但是,这样一个银杏树的选择,你就必须接受好多好多银杏树的特质,你就不能够期待着它汲取大杨树那种特别有旺盛生命力的东西。
所以,它的生长一定是慢的,它一定是没有杨树旺盛的生命力,但它却有着不同寻常的生命周期。
所以,我们选择了这样的一个价值观:我们把过去的十年树木,慢慢演化为百年树木,我们希望教育能够慢一点、再慢一点,不要有过高的目标、不要有太多的期待。
我们希望更加注重学校内涵的发展,而真正昭示学校内涵的东西是学生,学生好了、学校才会好。
不是按照传统意义上的办好学校,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
我非常感谢2001年我们国家启动的第八次课程改革,正是这样一种课程改革,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给我们长期在学校里工作的老师,心中树起了一个宏大的理想。
我也特别幸运,十一学校一贯的价值观、十一学校的使命就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我非常庆幸我自己的选择,但是这样的选择也不简单,现在在十一学校7年的时间里,我在思考我遇到了哪些挑战?第一个挑战就是,当制度和文化相遇。
当我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我遇到的第一个纠结就是,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有好多老师批改作业,负责考勤的老师和主管考勤的干部找到我,说这件事怎么办?他们希望制定更加严格的制度来管理这件事、来杜绝这件事。
但是,在十一学校的价值观里,我们始终是这样说的:“把学校办成教职工心灵的栖息之所,教职工的幸福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①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校长室在哪里?曾经在一些学校的学生中做过一个关于“校长室在哪里”的调查,结果令人意外,也叫人遗憾。
80%以上的学生或说不知道或曰不清楚。
如果对该项调查不以为然的话,我们可以找出诸多理由,譬如学校规模太大,校长工作太忙,来说明这个调查结果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我们把校长仅仅当作一个行政官员的话,我们完全可以为校长开脱:校长面对的是教师,与学生打交道应该是教师的本分,如此说来,这个调查结果也就十分自然、不足为奇。
可是,如果我们把校长的职责再梳理一遍,仍然不得不把“教育”这个字眼放到头等重要的位置。
尽管在当下做一名校长有诸多难处,内部的困惑和外部的干扰也可能层出不穷,但是,理过千头万绪之后,我们仍然无法回避“教育”这项最根本的职责。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孩子心中已经没有太多的迷信和权威,但是,校长在一所学校中对孩子们的影响力还是不可低估的。
校长的爱憎好恶,很容易影响到孩子们的爱憎好恶;校长的言行举止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言行举止。
每每在关键时刻,校长到底在想些什么?面对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校长是如何的脸色?走人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时,校长又是怎样的眼神?这一切,都有可能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助推器,也可能成为学生人生历程中的绊脚石。
身为校长,能够明确自己的身份,在教育中小心翼翼而又大显身手,是一件恪守本分、责无旁贷的责任。
2011年,我们去美国纽约市的斯蒂文森中学考察,发现该校的校长极力将自己融入学生之中。
在带我们考察学校的两个小时里,他一箭双雕,表面上是带我们参观学校,实际是在进行着他的走动管理,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不断地创造与学生接触、互动的机会。
在教室里,他不时参与到师生的课堂讨论中,如果因为时间所限不能深度参与,在课堂上与孩子们开个适度的玩笑也是他的特长。
在走廊里遇到脸色忧郁的孩子,他也要驻足停下来,与之交谈几句。
当然,收走在扶梯上丢下的学生手机,抽查学生的橱子,没收学生的扑克,作为一位“公平的仲裁者”,他也是毫不含糊的。
最后,校长告诉我们,11点到12点的一个小时,是他雷打不动、接待老师和学生的时间,这个时间谁也别想让他离开办公室,他必须随时等待不期而至的或预约好的老师和学生们。
这位校长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如何在繁忙的管理工作中,仍然让自己在教育工作中不缺位,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对学生施展影响,扩大自己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当是目前许多校长面临的一大挑战。
说实话,我们对校长有着太多的期待,于是校长的责任和压力也似乎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
但是,校长不能把自己仅仅当作一位管理者,单就在学生面前的地位来说,他还应该首先是一位首席教育官。
首席教育官影响到的,往往是学生的精神与梦想。
回顾教育家张伯苓,其实我们已记不得他在人、财、物方面如何管理学校,也想不起他是如何与社会各方周旋以保护南开的利益,但是,他所提出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校训(其实也是南开的灵魂)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南开学子甚或整个中华民族。
校长室该在哪里,校长该如何履行好自己的“教育职责”?值得我们三思。
关注最基本的管理单位学校最重要的单位在哪里?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回答。
有人说,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导处是要害之要害;有人说,我们正在实现科研兴校战略,教科室在学校里的作用举足轻重;也有人说,我们的管理重心在年级组,年级组的地位自不待言。
没错,教导处、教科室、年级组的作用显而易见,不可小视。
然而,它们毕竟与学生还有一段距离,如果我们的教育最终不能惠及学生,我们就完全有理由说,这样的教育是无效的教育。
因而,关注最基本的管理单位:班级和备课组,通过它们本身的质量状况来判断并实施管理,是学校管理者的最佳选择。
作为学校管理者可能会有一些重大决策,检验这些决策的质量,也应该到班级里去看一看。
我们可能会推进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弄清楚这些改革的情况,也必须到教室里观察一下课堂有没有变化,而且,只有班级的生活质量与学习质量改善了,我们才可以放心地认为,学校开始改善。
脱离教室和班级的时间长了,我们往往容易以更大的管理单位衡量工作的成效,诸如教学楼的走廊里是不是快、静、齐,几千人的课间操是不是令客人和领导称许,联欢晚会的观众席上鼓掌与喝彩是不是健康有序。
这些很容易得到关注、也容易关注的东西多了,就极容易让它们取代孩子们天天生活的教室和班级。
晨会上,班主任老师的脸色,决定着教室里一天的温度;教室里,科任老师的神情,影响着全班孩子一节课的心情。
同学间是团结友爱还是帮派林立,师生情是纯洁高尚还是充满铜臭——每一位同学都是在特定的班级和教室里成长的,特定班级和特定教室的力量,决定着我们学校真实的教育成效。
班级管理绝不仅仅是班主任的责任,学校管理者的目光要时刻盯住班级的质量,从制度建设、班主任的培养选拔一直到评价激励,都必须用心用力。
与班级管理一样,重视备课组的建设与管理,也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学校宏观教学管理可以有许多,但要真正转化为生产力,还是要依靠备课组这个最基本的教学单位。
教学目标如何确立,重点、难点是否明确,教学起点到底在哪里……离开了具体的进度、内容、学情,任何教学理论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在备课组里下功夫,让教学专家产生在备课组,让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辐射到所有课堂。
我们的教学效益就会大不一样。
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备课组最有利于营造小家庭的温馨,也最可能凝滞剑拔弩张的氛围,每一位成员天天面对的似乎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每一件小事都可能产生或使孩子“鸡飞狗跳”或让学生“龙腾虎跃”的课堂生活;备课组最有可能成为一个团队,也最有可能变成一个相互争斗的角逐场,在这样一个最小而又最为基本的组织里,老师们可以成长,可以停滞,甚至也可能泯灭。
所以,如何建设好备课组,是对学校管理者智慧的一个考验。
管理学上有一个划小管理单位的策略,军事领域里有一个小分队作战的理论。
在学校里,关注最基本的管理单位——班级和备课组至关重要,这是最为明智的选择,也是最为高效的管理策略。
管理知名度与扩大影响力一所学校没有一定的知名度,肯定不能算作名校;一位校长,如果没有一定的知名度,当然也不会列入名校长之列。
可是,近些年出现了许多为提高自己知名度而孜孜以求的“明星校长”,很可能会影响他们成为真正的名校长或者教育家。
知名度是很有诱惑力的。
为了它,市场营销者挖空心思,无所不用其极。
因为产品有了知名度,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眼球。
从某种意义上说,知名度决定着公司的竞争力,知名度本身就是企业的实力。
但是,学校毕竟不同于企业,校长也和企业家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位校长的知名度当小心管理为好。
没有一定的知名度,当然不如有些知名度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但如果任由知名度恶性膨胀,虽不能说是贻害无穷,但起码会对校长及其学校发展构成些许障碍。
知名度很容易造就行色匆匆的校长,他们被各种峰会和论坛挟裹到了校园之外;知名度也很容易让校长头脑发热,学校里的决策往往越来越多地带上了校长个人的主观色彩。
知名度也很容易造成封闭的胸怀和排斥的头脑,不再学人之长,丧失反思能力。
这些,常常是知名度太高的惨痛代价。
如果我们不提防知名度带来的负面效应,时间久了,就会应了诸如“墙里开花墙外香”,甚至“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老话。
所以,能否管理好自身的知名度,就成为一位校长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
管理知名度当然是在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之后,但控制知名度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件很矛盾、很为难的事情。
因为要回避许多闪光灯,拒绝许多邀请函,从容面对各路评奖,淡定面对各种典礼。
这种拒绝与回避,如果校长没有一定的定力,没有明确的事业追求和人生目标,会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比起接受与选择要困难上百倍。
当然,管理知名度并不意味着压缩自己的责任。
一位真正有作为的校长,应该在控制知名度的同时,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这个影响力是通过校长潜心耕耘、悉心求索而形成教育思想或管理思想来实现的。
当我们能够排除干扰,从容淡定地在校园里春种秋收,我们才有可能拿出真材实料,用自己的智慧影响别人,改变教育,甚至改变世界,当然,我们并不一定在乎这些东西一定要打上自己的注册商标,只要它影响了社会,确有成效,我们就履行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由此可见,影响力也完全可以在控制知名度的情况下实现。
学校慎提执行力面对着执行力的书籍畅销,执行力的培训走红,执行力的各路新闻满天飞的局面,有位做校长的朋友有些苦恼地告诉我,学校内部的执行力欠缺,学校决策的许多事情在老师层面很难贯彻到底。
我想起了“人民公社”时期管理生产队的诸多笑话。
当“人民公社”作为一级核算单位时,“人民公社”管理者的责任和压力自不待说。
“人民公社”管理的各个生产队,情况千差万别,尤其是类似播种、收割、捉虫、施肥的事情,不同地域、不同作物、不同墒情,应该做的事情肯定各不相同。
但在管理中,各个生产队常被告知要按照“公社”领导的要求,统一步调齐步走。
于是,矛盾冲突就会发生了:那些一切听从指挥的生产队,收成很差,而那些不太听话的生产队反而仓满囤尖。
这些现象经常会让“公社”领导感到十分尴尬。
教育有点类似农业,每一位老师面对着千差万别、富有个性的学生和教育情境,每一个学科都有着自己特有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每一次教育教学活动又十分独特而不可重复,身处第一线的老师当然也包括干部们,每时每刻都面对着全新的挑战,他们应对挑战的决策不仅会因为挑战本身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还会因为他们自身的素质、经历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如果这个时候让他们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去施行统一的教育行为,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对一位管理者来说,尽管政令畅通、一言九鼎的情形颇具诱惑力,又很能满足虚荣心,但却不能成为学校管理工作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一位聪明的校长,应该尽可能淡化行政的力量,让更多的事情在协商、协调和协作中解决掉。
正如日本著名管理大师土光敏夫所言,权力是把传家宝刀,最好不要拔刀出鞘。
在学校推进学科和学术领域的改革中,我一直坚持躲在后台,尽量避免以行政的力量和校长的身份与老师们对话,原因很简单:任何一位学校管理者都不可能谙熟所有的学科教学,而说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方法,则更可能捉襟见肘;如果你在老师们不好意思反驳你或没有胆量说穿真相的时候,盲目自大地做出若干有违规律的决策来,那教育不仅会走向迷茫,更可能让学校充满了诸多的无奈。
说到这里,也许有的朋友要说,如此这般,不是放纵落后、听任懈怠了吗?其实,当有的老师真的对我们的指挥、对我们的要求还没有想清楚或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时,我们应该允许他们暂时落后,给他们时间去思考,给他们机会去体验,一旦他们自己想清楚了,真正科学、切实、有效的执行力就会在他们自己身上生长,这样的执行力才是学校里真正需要的。
我们在学校里设立“教育家书院”,就是为了构建由优秀教师负责的培训机制,就是让一些既优秀又普通的老师与各类处于不同成长期的老师们去商量他们各自不同的成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