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第七章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和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教育史
思考:
1、说说古代宫廷学前儿童教育机构和 社会慈幼机构的情况。 2、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胎教有哪些 基本观点? 3、说一说孙思邈的胎教主张的合理、 科学之处或对后世有启示的地方。
• 三、古代学塾制度 • (一)古今“幼儿”概念、童蒙教育与幼 儿教育 • 1、古今“幼儿”概念的异同 “幼儿”概念的问题涉及幼儿教育史研究 对象的问题,所以显得格外重要,而其界碑为 “入学年龄”。 夏商两代,约为13岁入学。 尚书 大传.doc 西周至秦代,约10岁入学。 礼记 内则.doc
(三)古代宫廷的三公制、三母制 中国古代西周出现了宫廷教育制度的 雏形。 1、三公制。即师保傅制,专设太师、 太保、太傅负责太子的教育工作,由德高 望重的男子担任,并分工负责。另设三少 辅佐三公。
2、三母制。指承担宫廷幼教的师、慈 母、保母,原则上从嫔妃中挑选。三母之 外另设乳母,统称四贤制。在教导保育太 子职责上也各有分工。
•
•
1、饮食养胎法 (1)徐之才《胎产书》 ,重饮 食对于养胎的作用。从妊娠1月至6月, 从正面提出了具体的事物建议 。 (2)孙思邈从反面强调了孕妇的 忌食之物。有些没有科学依据,指出 的饮食与胎儿发育的关系则符合科学 精神。
2、外象内感说 (1)含义:基于见物而化的理念,认 为母体之外的客观事物现象能引起母体之 内胎儿的感应和变化。 (2)学说的 “外铄”路向,具有朴素 唯物色彩。方法论上有唯心的、先验成分。
• • •
(四)社会慈幼机构 1、宋代慈幼局、举子仓、广惠仓 (1)慈幼机构产生的背景 宋代溺杀丢弃婴儿现象严重(重男轻女 习俗及生活条件困难)。 战争造成难民潮,孤儿难童增多,政府 设慈幼机构安抚民心。
(2)慈幼局 慈幼局是严格意义的慈幼机构,真正的 公共教养性质的机构,1138年设立于临安, 由中央政府拨款,属官方的赈恤措施。 1249年临安府专拨官田500亩作为日常 办理经费。 • (3)举子仓 • 其创立与朱熹有关(教材109页),设 立于1169年,属赈济机构,赈济贫困多子家 庭,即婴幼儿由父母抚养,非收养弃儿之所。
外国学前教育史
第三节 近代法国的学前教育 ——两个阶段: 18世纪70至19世纪30年代:出现了 学前教育机构、慈善性质的贫民 育儿园和幼教机构托儿所——英国 影响 19世纪30至19世纪末:确立了近代 学前教育制度——福禄倍儿幼儿园 影响
一、奥柏林的编织学校 1、法国历史上最早有记录的幼儿教 育机构 2、法国近代学前教育设施的萌芽 3、近代幼儿教育设施历史开端的象 征 4、两位指导老师,教育重于保育 5、性质:慈善机构
三、教会、慈善团体主办的幼儿园 和协会的发展 1、私立,免收学费 2、1877,纽约,美国历史上第一 所慈善幼儿园 3、教会:托里尼特教会 4、1870,第一个幼儿园协会成立 5、旧金山金门幼儿园协会
金 门 海 峡
四、公立幼儿园的发展 1、威廉.哈里斯提出 2、布洛:美国公立学校的幼儿园之 母 3、为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奠定了基 础
二、学前教育思想 (一)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母亲
(二)论学前教育课程的性质和教 材的选择 1、课程:实物课程 2、实物课程的内容 3、教材的选择 (三)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四)论学前儿童智育 ——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 (五)论学前儿童德育 ——训斥、榜样、练习 (六)论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教学必须遵循自然的顺序 2、对儿童传授知识,必须依靠感 官进行
雅典卫城
(二)雅典的学前教育 1、背景 2、学前教育概况 (1)目标: (2)内容:(家庭教育) (3)特点:
二、古代罗马的学前教育 (一)背景 (二)学前教育概况 1、前期:家长制 礼貌、宗教色彩、父亲的格言、歌谣 2、后期:(1)教育变成了皇帝的工 具 (2)基督教对学前教育的重大影响
奥古斯丁
二、自然教育理论 1、来源(1)“归于自然”是卢梭 政治观、哲学观、宗教观、教育 观的基础 (2)人的教育来源于三方面:自然、 人和事物 2、特征:不受传统束缚,本性发展 不依附于他人,独立性 社会适应性,承担社会责任 体脑发达,身心健康,独立思考
09 外国学前教育史三A:现代西方教育实践(复习资料-04.03)
09 外国学前教育史三 A第七章,现代西方教育实践一【现代英国】【大纲】识记:1,保育学校 2,学前游戏班运动3,《普洛登报告书》 4,《教育白皮书》领会:1,麦克米伦姐妹创办保育学校的举措和意义2,学前游戏班运动的主要内容3,《普洛登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应用:《教育白皮书》对于英国学前教育的意义。
1..英国,保育学校的创始人是()麦克米伦姐妹 P4542.英国,正式承认保育学校属于国民学校制度一部分的法案是《费舍法案》P4553.英国,1966年《普洛登报告书》呼吁大力发展英国幼儿教育,尤其是在教育不发达地区。
P4574.英国学前教育机构类型:保育学校和保育班,学前游戏班,幼儿学校,日托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主要学前教育机构是保育学校 P4585.由儿童救济基金会发起、以为幼儿提供游戏场所为目标、以大城市为中心的英国学前教育机构是学前游戏班P459△△6.1972,英国,撒切尔发表《教育白皮书》,将“扩大幼儿教育”定为内阁要实行的4项教育政策之一。
英国,幼教师资主要由教育学院培养。
1,名词解释:保育学校(5条)◇包括◇简答:麦克米伦姐妹创办保育学校的举措和意义(3条)1)麦克米伦姐妹,是英国保育学校的创办人。
2)举措:招收5岁以下贫民和工人的幼儿为主,目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以增进其健康。
3)举措:注重幼儿手工、语言教育、感觉训练、家政活动和自由游戏;注意采光、通风及环境布置。
4)意义:得到社会拥护,自此保育学校在英国不断涌现。
解决了五岁以下幼儿保教的社会问题。
5)英国保育学校理论,经过麦氏姐妹、格蕾斯•欧文、艾萨克斯的努力,20世纪30年代形成体系。
2,名词解释:《普洛登报告书》◇包括◇简答:《普洛登报告书》的主要内容1)1966,普洛登女士发表报告,呼吁大力发展英国幼儿教育,尤其是在教育不发达地区。
2)幼儿教育,20人为一组划成1个“保育集体”;1-3个保育集体组成1个“保育中心”。
3)在公立保育机构扩充前,地方当局对非盈利私立保育团体进行援助。
00402《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整理
《学前教育史》核心知识点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一、慈幼观念的演变p30二、慈幼与学校的起源1、中国最古老的学校名为“庠”主要是一种养老慈幼的场所。
2、“庠”具备的三个条件①农业、畜牧业较为发达,有一定的剩余产品②氏族成员共同劳动,财产共有,儿童公育③实行较为严格的族外婚制三、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1、宋代的慈幼机构①慈幼局:主要职能是收养弃儿,雇请乳媪鞠育②举子仓或予惠仓:由教育家朱熹始创,其职能与慈幼局略同2、唐鉴创办的及幼堂: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教育机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合为一体的慈幼机构)四、慈幼礼俗p321、慈幼礼俗:是慈幼观念与文化在民间普遍流行的通俗形式①试儿(抓周)②洗儿会③命名仪式第二节古代的胎教胎教:是指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身体的保健外,还要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一、胎教的作用①被看作是能否培养出合格圣明的君主的必要条件②被认为是培养理想后代的重要前提③被认为是儿童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二、胎教的内容p33-351、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目不观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出恶言)2、注意饮食卫生的影响(饥饱适中、不食邪味、节嗜欲)3、注意环境的影响(居处简静、行坐端严、避寒暑、劳逸以节)第三节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一、家庭学前教育的目的和作用①培养幼儿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至少要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②培养和完善其道德品格,符合儒家所要求的忠孝仁义的基本道德标准③有助于维系家庭和社会的道德礼仪秩序,光宗耀祖的一些期望二、家庭学前教育的规划①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能自己吃东西的时候,教给他使用右手进食②能言,男唯女俞。
男鞶革,女鞶丝。
男孩子应声“唯”发声较直。
女生应声“俞”声音委婉。
男孩子学习佩戴革制衣袋,女孩子学习佩戴丝质衣袋③六年,教之数与方名。
六岁,学习简单的数字与辨别南北方位的名称④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七岁开始男女不能坐同一个席上,不能共用一个食具⑤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
学前教育史考纲整理1-7章
学前教育史考纲整理1-7章第1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儿童的社会公育一、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生产劳动教育。
如简单的劳动工具制造、取火技术等。
生活习俗教育。
如不能侵犯氏族公共利益,尊敬长辈等。
原始宗教教育。
在自然、图腾、祖先崇拜中,儿童受到原始宗教的熏陶。
原始艺术教育。
如歌舞、绘制、雕刻等。
体格和军事训练。
儿童要接受艰苦环境的磨练,学习用弓箭等。
二、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是儿童公育。
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阶级,政治和经济的分配人人平等。
第二节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一、家庭教育是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家庭教育替代社会儿童公育是历史的必然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母系大家庭,经济基础是原始公有制,实行共产制家庭经济,一对配偶的个体家庭尚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存于母系家庭公社,公社中所有成员,共同劳动,平分财富。
抚养孩子是公社的责任,对儿童实行的是公养公教。
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这个时期不可能出现学前社会教育机构。
二、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一)学前教育计划古代没有严格的按年龄分期与知识深浅划分阶段的学校教育体系,只有小学与大学的划分,小学没有统一的教育体系,只有民间自办的小学或宫廷办的宫廷小学,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规定不一。
(二)婴幼儿身体的养护我国古代婴幼儿养护的主要经验是:穿勿过暖;食勿过饱;任其啼哭;安全避险;避免惊吓。
(三)儿童生活常规的培养常规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措施,它包括一般生活常规和行为常规。
礼教是对儿童进行常规教育的核心。
尊长敬上,是对儿童进行常规训练的最重要的内容。
(四)幼儿期道德教育只能是初步的,重点是树立必要的、儿童可以接受的道德观念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培养志向:树立志向,往往会影响一个孩子一生得成长方向,它会成为一个动力,时时鼓励和鞭策孩子,使其为之奋斗。
教以孝娣:孝,是指敬重长辈;娣,指友爱兄弟。
孝娣教育是古代道德伦常教育的重要内容。
勤俭耐劳:喜欢节俭,切勿奢华,这是古代家庭对后代的普遍要求。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12
二、蒙养院制度的实施
2013-09-19
13
1.女子师范中保姆的培训
湖北幼稚园已经附设女子学堂,招收15—35岁的女子专 门学习幼儿师范课程,这是我国幼儿师范最初的萌芽。 张之洞开办敬节学堂和育婴学堂,培养乳媪和家庭教师, 主要为官宦之家服务。 1902年,严修创办严氏女塾。 1902年,吴馨在上海创办务本女塾。 1907年,清政府颁发《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 明确规定了师资问题。 1909年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发行《保姆传习所讲义初集》, 为我国最早的幼儿师范教科书之一,1907年,由中国图 书发行公司印行、顾倬编辑的《幼儿保育法》也是参考 了日本、德国的幼教书籍,选择最重要的内容编辑而成。
2013-09-19 19
(三)兴办“慈善”事业 类型:孤儿院、慈幼院、育婴堂 慈善事业只是手段,征服人心才是目的。
2013-09-19
20
二、培植师资,兴办幼稚师范
(一)兴办幼稚师范学校或女学 1889年,金振声女士 苏州 英华女中 1892年,海淑德 上海 幼稚园教师训练班 1898年,英国长老会 厦门 幼稚园师资班→1912年 发展为怀德幼稚师范学校,是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一所 独立的幼儿师范。 举例:1902年,景海幼稚师范学校,其课程可分为三类: 一是外语、宗教等课程; 二是文化课; 三是专业课。 特点:1.规模较小、毕业人数不多、影响不大、宗教色 彩浓;2.教师和学生都先天不足
镇”的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2013-09-19
11
(三)蒙养院保姆的来源与培训
育婴堂和敬节堂的乳媪和节妇充当 注:乳媪(rǔ ǎo),乳母 训练保姆的教材诸如《孝经》、《四书》、 《烈女传》、《女诫》、《女训》、《教女遗 规》等,还有一些外国家庭教育书如日本天下 歌子《家政学》。
学前教育史1-11章节
学前教育史1-11章节第一章学前教育史一.填空题1、原始社会时期,中国的儿童公育的主要内容有生存教育,做人教育,___________,体格和军事教育。
2、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学校叫___________,它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的虞舜时期。
3、中国最早的专门的慈幼机构是西周的__________。
4、清代后期,经一些学者和社会贤达的倡导,育婴堂之类的慈幼机构逐渐具备_________功能。
5、据史籍记载,我国最早在_________时期实践胎教。
6、古代胎教重视孕妇食物外在形式,要求___________。
7、中国古代孺子室的保育人员分为教孩子为善的___________,了解孩子个性好恶而加以引导的慈母、管理孩子饮食起居的保姆和奶妈。
8、中国古代孺子室的保育人员分为教孩子为善的子师,了解孩子个性好恶而加以引导的___________、管理孩子饮食起居的保姆和奶妈。
9、中国古代孺子室的保育人员分为教孩子为善的子师,了解孩子个性好恶而加以引导的慈母、管理孩子饮食起居的__________。
10、中国古代保傅制度中,_________是“三公”的副职和辅助人员。
11、中国古代保傅制度中,“三少”是_________的副职和辅助人员。
二、选择题()1、中国最早的专门的慈幼机构出现在___________。
A.唐朝B.东汉C.西汉D.西周()2、中国第一个具有教育性质的慈幼机构出现在_________。
A.唐朝B.东汉C.西汉D.西周()3、中国最早的专门的慈幼机构是西周的__________。
A.慈幼局B.孺子室C.举子仓D.育婴堂()4、据史籍记载,我国最早在________时期曾行胎教。
A.唐朝B.东汉C.西汉D.西周()5、汉代出现了记载和研究胎教实践与理论的一系列著作,促进了我国胎教理论的初步形成。
这些著作主要有贾谊的《新书》、_________、戴德的《大戴礼记》、王充的《论衡》。
A.张华的《博物志·杂说》B.刘向的《列女传》C.孙思邈的《千金方》D.徐之才的《胎产书》()6、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专有《养胎》一篇,系统地阐述了妊娠脉象、妊娠饮食居处禁忌、胎教等问题,并且提出了________的胎教理论。
第七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中国学前教育史》教案
1.1949.11,首次在初等教育司内设置幼儿教育处。
2.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幼儿教育的工作方针:
根据各个地区不同情况、城乡差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整顿中提高,在巩固基础上适当地发展;积极培养幼儿教育师资;三、五年内着重短期训练和在职学习。
3.1951.10,政务院公布第一个学制《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以法令形式确立幼儿园的地位,将“幼稚园”改名“幼儿园”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学前教育 1953-1965
一、学前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1953-1957
城市:机关、企业团体和群众团体举办
农村:农业生产合作社举办
二、学前教育的大起大落1958-1960
1.背景:“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自然灾害的影响
2.教训:盲目发展幼儿教育导致大起大落的教训是深刻的。
2、城乡幼儿园发展趋势
农村幼儿园占多数,比例下降;县镇幼儿园持续上升;城市幼儿园增长速度不快。
3、多种收托形式幼儿园的发展
全日制(主要)、寄宿制、幼儿学前班、混合班
4、不同规格幼儿园的发展
示范园、乡镇中心园、一般园
五、多元化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
特点:形成以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教育机构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
中等幼师---幼儿园教师
原有的学前专业的师范院校---幼师师资
六、开展科学研究,促进学前教育改革
1、1978.幼儿教育研究室—第一个国家级幼教研究机构
2、1979.幼儿教育研究会,1992成为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思考题
1.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确立的幼儿教育的工作方针和发展重点。
《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32学时)(理论课程)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概况课程中文名称:学前教育史课程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Preschool Education课程编码:3114207开课学院:师范学院适用专业/开课学期: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第四学期学分/周学时:3学分/3学时本课程是阐述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发生、发展史实及其规律的一门教育专业发展课程。
它通过总结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教育行政、学校制度和教育理论等的发展,揭示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规律。
旨在使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学前教育史的学习,初步了解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和相关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为学习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之前,学生已经修习了普通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等专业基础课,对学前教育有基本了解,在此基础上开设学前教育史,并与学前比较教育共同开设,有助于学生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现状有更清晰、准确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将学习教育研究方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及0-3岁儿童教育等专业课的学习,实现对学前教育的整体认知和把握。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外学前教育的主要理论,了解中外学前教育史的发展演变过程,理解不同时期教育思想和实践出现不同发展特点的原因,把握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脉络。
学会用历史方法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学会对教育史上不同时期的教育思想家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和评价,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目的。
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史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历史批判思维能力。
(三)学时分配章(专题)主要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1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22 中国古代教育家学前教育思想 23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 44 中国近代教育家学前教育思想 45 中国当代学前教育及思想 26 外国古代学前教育及思想 47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 48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 49 外国当代学前教育 410 外国当代学前教育思想 2合计32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应尽可能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密切联系学前教育事实与问题,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出发,通过讲授、讨论、自学等方法,充分利用录像、投影、网络等手段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思考,逐步提高学生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教育史下卷第三编第七章
下卷 第三编 外国现代学前教育
第七章
现代学前教育实践
第一节 英国的学前教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学前教育
(二) 《普洛登报告书》(1966年)
(3)最理想的是将保育集体在内的一切幼儿保护服 务机构都统一在各个收容儿童的设施及小学校的领导之 下,同时,在制定新的地区计划和对老区重新规划时, 也应充分考虑到幼儿教育。
下卷
第三编 外国现代学前教育
第七章
现代学前教育实践
第一节 英国的学前教育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学前教育 1905年教育委员会规定: 地方教育行政当局开办的学校有权拒绝5岁一下的儿童入 学。这样就使得5岁一下幼儿的保育成为多方瞩目的社会问题。 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一种新颖的幼儿保教机构——保育学校 (nursery school)应运而生。
下卷
第三编 外国现代学前教育
第七章
现代学前教育实践
第三节 德国的学前教育 二、联邦德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一)学前教育的指导思想及内容 在教育方法上 除采纳福禄倍尔的基本方法外,还吸取杜威的主张 和蒙台梭利的教学方法,从做中学,注重实际操作。福 禄倍尔的恩物及盟太所了的教具亦得到应用。
下卷
第三编 外国现代学前教育
现代学前教育实践
第四节 苏联的学前教育 一、苏联社会主义学前教育体系的建立 (二)30年代至卫国战争时期的学前教育
1932年,教育人民委员部颁布了第一部国家统一的 《幼儿园教育大纲草案》,规定幼儿园教学内容包括社 会政治教育、劳动教育、认识自然的作业、体育、音乐 活动、美术活动、数学和识字等。
下卷
(四)学前教育机构类型 英国的幼儿教育作为初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类型 灵活多样,比较重要的有:保育学校和保育班:保育学 校招收2~5岁儿童,是英国主要学前教育机构。保育班 招收3~5岁儿童,附设在小学中。
《外国学前教育史》第三篇
章节习题
• 单选题: • 1. 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主要学前教育机构是______。
A保育学校B日托中心C学前游戏班D幼儿学校 • 2. 儿童救济基金会发起的、以为幼儿提供游戏场所为明确
目标、以大城市为中心的英国学前教育机构是______。 A日托中心B学前游戏班C幼儿学校D保育学校 • 3. 1972年英国教育科学大臣撒切尔发表《______》,提 出将“扩大幼儿教育”定为内阁要实行的思想教育政策之 一。 A哈多报告B教育白皮书C巴特勒报告D普洛登报告书 • 4. 1881年和1882年的《____》,是法国历史上实施时间 最长的法案。 A巴特勒法案B费里法案C戈勃莱法案D哈比法案
3.应用:分析和评价战后日本学前教育立法的内容、发展和意义
日本《幼稚园令》(1926)
• 1926年,文部省制定了日本第一部《幼稚园令》。该法令 规定幼儿园教育为学校教育中的一环,首次明确了幼儿园 在日本教育体制中的位置;规定幼儿园是为父母都从事生 产劳动、无暇进行家庭教育的阶层的幼儿而设的保育机构; 规定幼儿园以保育幼儿身体健康、培养善良性格、辅助家 庭教育为目的;放宽了入园年龄的限制。
• 7. 苏联1989年制定的《______》反对将同年仅仅看成是未来生活的 预备而忽视童年期自身价值的观点。 A托儿所-幼儿园统一教学大纲B学前教育构想C青少年法D幼儿园规 程
• 8. 1922年德国政府制定《______》,强调要设立“白天的幼儿之 家”。 A托儿所-幼儿园统一教学大纲B儿童福利法C幼儿园规程D青少年法
2.领会:二战以后各州幼儿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如何 3.应用:德国学前教育机构形式积累,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四、苏联的学前教育
1.识记: (1)《幼儿园规程》(1938年) (2)《托儿所—幼儿园统一教学大纲》(1962) (3)《学前教育构想》(1989年)
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七章-古代东方国家及古希腊
第七章古代东方国家及古希腊、古罗马学前教育第一节远古时期的学前教育远古社会时期教育的I四个发展时期前氏族社会发展时期、母系氏族发展时期、父系氏族发展时期、军事民主制社会时期。
一、前氏族社会发展时期的学前教育为了抵御险恶的自然环境和求生存,常常按年龄差异和体质强弱分成两个人群:一群是捕猎、潘摘果实的壮年男女;另一群是看管小动物、收藏猎获物和修建隐蔽场所的老人、儿童。
老人们则肩负有照顾和教养儿童的责任,手把手地向他们他们传授有关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方法、生产劳动的技能、日常生活的经验和行为规范等。
这也可以说是远古时期最早呈现出来的一种幼儿教育形式。
二、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母系氏族社会又称母权氏族社会。
这一时期的婚姻制度,成为普那路亚。
母亲们是家庭中掌权者。
母亲们负责照管和教育孩子,三、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父系氏族社会又称父权氏族社会。
由原来妇女在家庭中的统治地位变成了男子在家庭生活中居于高位而进入父权氏族社会。
大家庭中的全体成员和全部财产都受家长支配,家长又男子担任,儿童的教育则由父亲为主的大家庭来承担。
四、军事民主制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是一种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度社会转化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的幼儿教育除了培养劳动生产技能、社会生活习俗和道德规范外,也把学习军事方面的东西作为重要的内容。
从上述远古社会四个时期的幼儿教育,它呈现出四个主要特征第一,远古时期的幼儿教育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儿童是公有和公育的,教育的目的是为稳定一个家族的生存和繁衍。
第二,远古时期的幼儿教育形式和内容是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的。
带有明显的原始性、简单性、家族性。
第三,远古时期的幼儿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幼教机构和专职的教师,老人和成年女性是当然的教育者,驻地、洞穴、家庭及其围场是自然的教育场所。
第四,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远古时期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如弃婴、杀婴、陪葬、祭神等迫害儿童的落后习俗,这是应加以否定的。
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是示范与模仿,内容是劳动技能和生活习俗。
NO7外国古代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
第二节
古代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
拓展阅读
(2) 受教育权不同。在斯巴达,受教育权仅限在统治阶级内部—— 斯巴达人,而希洛人、庇里阿西人(即被统治阶级)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而在雅典则不同。雅典由于实行的是民主政治制度,因此受教育的权利 没有严格限制,一般商业者的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权利。
(3) 培养目标不同。斯巴达对外肆虐扩张,对内残酷压榨奴隶,所 以培养的目标是英勇善战的武士。而雅典政治民主、工商业发达、海外 贸易繁荣,为了很好地发展邦国,就需要培养具有素养、品质良好、多 才善辩、身体强健的公民,并且把其作为培养目标。
第二节
古代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
拓展阅读
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异同
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相比,二者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 无权受教育。但由于各自的政治、经济状况不同,因而教育体制也彼此 各异。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体制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类型,其区别主要表 现在以下方面:
(1) 教育权不同。以农立国、实行高度统一的奴隶主阶级专制统治 的斯巴达,教育权完全掌握在斯巴达人(即统治阶级)手中。统治阶级领 导教育,派专人负责教育,设立学校,提供资助,青少年接受教育完全 是免费的。国家统一管理,集体领导。而商业发达、实行奴隶主阶级民 主政治的雅典则不同,教育权不完全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教育不由国 家统一管理,国家也不开办学校,不承担学校的开支,不派专人负责教 育。教育完全属于私人行为,私人办学、收费授徒,教育子女被视为家 庭行为。
第一节
古代东方国家的学前教育
(三) 宫廷学校中的幼儿教育
宫廷学校始建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是埃及有史记 载的最古老的教育机构。此类学校设置在宫廷内部,其 教育对象主要是皇子皇孙和极少数大臣子弟。学校主要 邀请有经验的僧侣、官吏、学者等任教,有时候国王(法 老)也亲自授课。由于这些权贵子弟都将成为统治者,等 他们年龄稍长结业以后,就被派往国家机关接受锻炼, 获得实际经验并学习专门知识,然后正式委任为官吏。
学前教育史第七章+西方当代的学前教育
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设计者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 儿童的发展。该方案的教育目标制定如下:培养儿童有效地 作用于环境的能力,包括各方面的能力以及运用这些能力的 权利;促进儿童自主性和个性的发展,包括自我认同、自主 行动、自行抉择、承担责任和接受帮助的能力;培养儿童的 社会性,包括关心他人、成为集体的一员、友爱同伴等;鼓 励儿童的的教育方法 瑞吉欧认为儿童和教师之间就像是在打乒乓球, 是一种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过程。 (2)环境是“第三位老师” 环境被瑞吉欧人看成是“第三位老师”,他们认为 环境包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孩子的学习起着非常 大的促进作用。
三、课程与教学
1.生成课程与方案教学 在瑞吉欧教育中,人们认为日常生活就是取之 不尽的活动来源,课程来源可以是儿童的兴趣,教 师的兴趣,发展的任务,物质环境中的事物等。这 就是所谓的生成课程。 生成课程与方案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说 生成课程通过方案教学实施。一般方案教学要经过 以下几个步骤:第一,确定方案主题;第二,编制 主题网络;第三,方案的实施。
2.“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一百种语言”是一种隐喻,是指儿童有自己特殊 的、各种各样的表达自我,自我与他人、建立环境 关系的方式。 3.合作教育 生成课程或方案教学往往需要合作教育来完成。 合作教育贯穿整个瑞吉欧教育中,它包括师生之间 的合作、教师之间的合作、幼儿间的合作以及家庭、 社区之间的合作。 瑞吉欧教育法在得到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存在 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有人认为在教学中没有设 定具体统一的教育目标,主要适用于小学,对教师 的要求较高,在实施操作过程中要求具备各种条件, 等。
(2)课程内容
在班克街的早期教育方案中,“社会学习”是该课程内容 的核心,也是该课程的主要价值。社会学习是指人与人之间 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它涉及人们所处的环境及 所处的位置,也涉及过去、现在与未来。课程内容以社会学 习为核心展开了六大类。 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课程内容是相互联系的。主要整 合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围绕社会学习主题的音乐、 阅读、书写、数学、戏剧和美术等不同的课程经验;二是身 体、社会、情绪情感和认知等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三是第 一手经验以及再创这些经验的机会;四是儿童在家庭和托幼 机构的经验。 班克街教育方案的设计者认为,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 儿童能够获得有意义的经验,以越来越多的方式主动地探索 世界。
7学前教育简史 (第七章 外国古代学前教育实践)
一、选择
二、 简答
三、 论述
第二节 古希腊的学前教育
二、 雅典的学前教育
(一) 教育基本特点——和谐教育 希腊人有两个词表示教育,一个是agoge,一个是paideia。 (二) 七岁以前的教育 7岁以前,儿童通常在家庭中接受严格的养护和教育,这期间,男女儿童接受的教育没有 明显差别。 (三) 七岁以后的教育 七岁以后,对男女儿童进行有差别的教育。女孩仍在家中继续接受家庭教育,学习纺织、 缝纫、烹饪、刺绣等技术;男孩则要进入专门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体操学校等学校 学习,以获得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 古代希伯来的学前教育
(一) 儿童观 (二) 学前教育 育儿习俗、宗教教育、其他教育
第一节 古代东方国家的学前教育
三、 古代印度的学前教育
(一) 婆罗门学前教育 (二) 佛教学前教育
第二节 古希腊的学前教育
一、 斯巴达的学前教育
(一) 教育基本特点——军事体育教育 斯巴达的整个教育都为战争服务,统治者希望把全体奴隶主后代培养成性格坚定、身体 健壮、英勇善战的军人。 (二) 婴儿教育 在斯巴达,儿童不是父母的私有物品,而为国家公有。 (三) 男童教育 男孩在五六岁时,要由父亲带到斯巴达成年男子用膳和聚会的场所,即法伊迪塔 (四) 女子教育 重视女子教育是斯巴达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
第四节 西欧中世纪的学前教育
二、 中世纪的学前教育
(一) 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 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是欧洲中世纪学前教育的最重要形 式。 (二) 世俗封建主的学前教育 西欧中世纪既是基督教神学垄断的时代,又是世俗贵族 进行封建统治的时代。封建贵族的学前教育根据等级一 般可以分为宫廷教育和骑士教育。
课后练习
第七章 外国古代学前教育实践
《学前教育原理》总第七章
特殊儿童教育需要更多的资源投 入,包括专业教师、康复训练师 、医疗和教育器械等。
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保障 特殊儿童教育的有效实施和质量 监测。
05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
衔接的现状和问题
教育目标
当前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 育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导
致衔接存在障碍。
教育内容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和进度等方面存在差 异,导致知识、技能和习惯的衔 接不够顺畅。
社会领域
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方 面的知识和技能。
学前教育的方法
游戏化教学
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学前教育,让 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提 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情境教学
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引导幼 儿参与其中,增强幼儿的体验和感 受,促进幼儿的发展。
合作学习
鼓励幼儿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
小学阶段
从6岁到12岁,是人生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此阶段儿童开始进 入小学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学习新知识、技能和概念,形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到初中阶段的发展特点
• 初中阶段:从12岁到15岁,是人生发展的第六个阶段。此阶段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开始接触更为广泛和复杂的学科知识 ,同时心理和情感发展也进入青春期,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变化。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家长应该与幼儿园积极配合, 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03
学前教育的年龄分期及各期 发展特点
胎儿期到幼儿期的发展特点
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之前,是 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此阶 段胎儿的神经系统和身体结构 迅速发展,重要器官逐步形成
学前教育简史单元7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论儿童教育
(二)伊拉斯谟的学前教育思想
4.要求家长深刻认识教育的社会意义
伊拉斯谟他认为当时社会的一切罪恶全由愚昧无知和 缺乏信仰所造成,补救应从儿童开始。在伊拉斯谟的思想 中,古典文化与基督教两者同样重要,所以,他力主推行 人文主义基督教化或基督教人文主义化的幼儿教育,把基 督教和人文主义结合起来。
二、古代希伯来的学前教育
(二)会堂教育时期
公元前586年—公元前538年的近半个世 纪中,希伯来人被巴比伦征服并作为囚徒流放。 从巴比伦回到巴勒斯坦后,犹太会堂显得更重 要,它成了进行教育和礼拜活动的中心。对希 伯来人来讲,教育就意味着严酷的纪律,只有 这种纪律才能保证家庭教育和宗教教育的成功。
三、古印度的学前教育
西欧封建统治者除了利用宗教对广大人 民进行精神奴役外,还倚仗武力镇压来维持 其政权。骑士立马横枪地冲杀和战斗,既是 保卫和扩张封建庄园的需要,也是当时一种 非常时尚的竞技活动。一名骑士的训练和
三、世俗封建主的学前教育
(二)骑士早期教育
养成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出生至7岁为第一 阶段,7~14岁为第二阶段,14~21岁为第 三阶段。这是除了王室儿童之外每个封建贵 族子弟都必须经受的磨炼和考验。第一阶段 即骑士养成的幼儿教育时期。此时他们都是
(二)伊拉斯谟的学前教育思想
2.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
蒙田高度重视早期教育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他提出,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遵循自然,顺应儿童的天性。这既 是对亚里士多德自然教育观点的肯定,也体现了文艺复兴 时期出现的依据自然、遵循自然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古代东方国家及古希腊、古罗马学前教育
第一节远古时期的学前教育
一、前氏族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
1、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产生于原始家庭
2、在远古社会的前氏族社会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幼儿教育形式
二、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
三、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
四、军事民主制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
1、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特征包括远古时期的幼儿教育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儿童是公育
公养的,教育目的是为稳定一个家庭的生存繁衍、远古时期的幼儿教育形式和内容是同社会生活、生活劳动紧密结合,带有明显的原始性、简单性、家族性、远古时期的幼儿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幼教机构和专职教师、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远古时期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迹象。
五、简答题
1、简述远古时期的学前教育的分期
(1)前氏族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
(2)母氏族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
(3)父氏族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
(4)军事民主制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
2、简述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学前教育的情况
(1)家长由男子担任,儿童的教育则由父亲为主的大家庭来承担
(2)具体由大家庭中成年妇女一起共同照管幼小男女儿童,这一时期的每个儿童都被视为全家族未来的成员
(3)儿童一般自幼开始从旁边观察成年人的生产劳动,并在游戏中逐步模仿,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学会生活经验和劳动技巧
第二节古代东方国家的学前教育
一、古埃及的学前教育
1、古代埃及的学前教育从内容上看,其特点是实践性、职业性
2、古代埃及学前教育从形式上看,其特点是多样性、等级性
3、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有家庭教育、宫廷教育
4、古代埃及为培养一般文秘人员而开办的学校是文士学校
二、古希伯来的学前教育
1、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发展的两个时期是家庭教育时期和会堂教育时期
2、古代希伯来人重视学前教育的原因是为民族的救亡和传统的继承服务
3、重视学前教育并希望它承担民族救亡和传统继承任务的古代东方人是希伯来人
三、古印度的学前教育
1、古印度首陀罗这一种姓的孩子完全被剥夺了受教育权
2、种性制度是古代印度特有的一种阶级压迫制度
3、古印度婆罗门教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传送《吠陀经》
4、古印度佛教的幼儿教育主要有寺庵教育和家庭教育
5、学前教育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古印度
6、学前教育以维系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的国家是古印度
四、名词解释
1、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指引人们从事某一活动的内在动力
第三节古代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
一、古希腊的学前教育
1、斯巴达的学前教育
(1)斯巴达和雅典学前教育的共同点是对幼儿的体质十分重视、教育在家庭中进行,母亲是天然的教师
(2)为保证新生一代体质的强健,只准身体和情绪正常的成年男子结婚和生育的国家是斯巴达
(3)古代家庭教育中,斯巴达人注意培养孩子们勇敢、坚韧、顺从和爱国的思想品德
(4)认为任何儿童都是国家的财富,对他们教育是国家的职责的是斯巴达
2、雅典的学前教育
(1)雅典的学前教育,国家不严格控制,由父母对7岁前的子女进行养护和教育
(2)学前教育呈现“家庭化、自主化、多样化”显著特点是雅典
(3)在古代西方,对年轻一代不仅强调对体育和道德教育,也十分重视智育和美育,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雅典人
(4)雅典城十分重视文化教育,把他视为培养城邦合格公民的有效工具
(5)古希腊雅典的学前教育方法注重和谐、灵活和温情
二、古罗马的学前教育
1、共和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1)实施“农夫—军人”的家庭教育是古罗马共和国前期的学前教育
(2)古罗马承袭希腊方式的教育体系,培养雄辩家成为共和时期的教育的主要目的
(3)古罗马的学前教育普遍由家庭负责
(4)古罗马共和国后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雄辩家,学前教育中儿童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
2、帝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三、名词解释
1、司法审查:人民法院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国家司法活动
第四节古代西方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
1、在西方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人是柏拉图
2、最早论述学前教育思想家的是柏拉图
3、柏拉图提出了儿童的心灵与体质和谐发展的观点
4、主张任何人都得过集体公共生活,首先提出优生优育问题的教育家是柏拉图
二、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
1、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胎教”的第一人是亚里士多德
2、亚里士多德将学前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出生—7岁为学前教育时期、7—4岁为初等
教育时期、14—21岁为中国等教育时期
3、亚里士多德强调,教育应由法律规定
4、“效法自然”是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
5、根据亚里士多德的意见,5岁至7岁儿童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良好习惯的养成
6、提出“品德习惯培养说”的教育家是亚里士多德
7、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西方“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是亚里士多德
三、昆体良的学前教育思想
1、把培养道德高尚,精于演说的雄辩家作为自己的教育目的的是古罗马著名雄辩家和
教育家昆体良
2、昆体良在书中第一章就提出“当儿子刚一出生的时候,但愿父亲的首先对她寄予最
大的希望,这样才会一开始就精心的关他的成长。
”这一专著是《雄辩术原理》
3、古罗马著名的雄辩家和教育家是昆体良
4、把培养造就一代心地善良、精于演说的雄辩家作为他的教育目的的是古罗马著名雄辩家、教育家昆体良
5、反对儿童教育中的体罚现象,认为“对于如此纤弱,如此无力抗拒虐待的幼年,任何人都不允许滥用权威”的教育家是昆体良
四、简答题
1、昆体良专门给体罚列举了那些罪状?
(1)体罚事实上无疑是一种凌辱,让孩子丧失自尊
(2)盛行体罚习以为常的话,势必造成其他的教育就难以起到作用
(3)如果幼儿时期经常受到体罚,长大后往往更加难以驾驭、
(4)体罚只能造就奴隶的性格,而不能培养雄辩家之才
(5)体罚的结果必然使儿童精神、肉体备受摧残,容易产生心理疾病
2、柏拉图的优生优育论
柏拉图从维护其理想国目标出发,首先提出了优生优育的问题,主张任何人都得过集体公共生活,明确婚姻的目的是国家生育优秀的后代。
在优生的基础上,柏拉图还十分重视优育,他强调理想国所生的子女属于国家所有,国家要负责他们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