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硒多糖的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引言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在农业生产中,硒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能够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随着人们对硒的重视,关于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以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就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以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1.1 硒在土壤中的形态硒在土壤中存在多种形态,主要包括硒酸盐(SeO4^2-)、硒酸盐(SeO3^2-)、有机硒等形式。
这些形式中,硒酸盐是植物易吸收的形态,而硒酸盐则相对较难被植物吸收利用。
1.2 植物对硒的吸收途径植物对硒的吸收主要通过根系进行。
在土壤中,硒以离子形式存在,可以通过根系的离子吸收通道被植物吸收。
植物还可通过根际微生物介导的硒还原转化过程吸收硒。
1.3 植物内部硒的运输和转化植物对硒的吸收后,硒会通过根系进入植物体内,并在植物体内进行运输和转化。
植物内部的硒主要以有机硒形式存在,包括硒蛋白、硒氨基酸等。
这些有机硒形式是人体吸收的主要形式,因此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对于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2.1 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随着对硒的重视,人们对于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研究表明,不同农作物对硒的吸收能力存在差异,其中小麦、大米等作物对硒的吸收能力较强,而玉米、大豆等作物对硒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弱。
在进行硒生物强化时需要考虑不同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差异。
2.2 农作物硒生物强化技术为了提高农作物中硒的含量,人们提出了硒生物强化技术。
该技术主要通过喷施或灌溉含硒的肥料、土壤添加硒等方式,使农作物吸收更多的硒。
通过该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硒的含量,从而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满足人们对硒的需求。
2.3 农作物硒生物强化效果近年来,关于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研究表明,适当的硒生物强化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中硒的含量,从而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
硒多糖的功能主治

硒多糖的功能主治1. 硒多糖的概述硒多糖是一种含有丰富硒元素的天然功能性食品,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和药品领域。
它是由植物和微生物合成的多糖类物质,具有多种保健和治疗作用。
2. 硒多糖的功能特点•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可补充人体所需的硒元素;•具有天然的抗氧化性能,可以中和人体内的自由基,延缓细胞老化;•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肿瘤的治疗具有潜在的抑制作用;•具有抗炎作用,可缓解炎症症状;•具有抗菌作用,可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
3. 硒多糖在保健中的功能主治3.1 补硒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硒多糖作为一种天然含硒的食品,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硒元素,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
3.2 抗氧化硒多糖具有天然的抗氧化性能,可以中和体内的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延缓细胞的老化,从而保护身体健康。
3.3 免疫调节硒多糖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人体对病毒和细菌的抵抗能力。
此外,硒多糖还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平衡机体的免疫功能。
3.4 抗肿瘤研究表明,硒多糖在抗肿瘤方面具有潜在的抑制作用。
硒多糖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3.5 抗炎作用硒多糖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缓解炎症症状。
它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减少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病症。
3.6 抗菌作用硒多糖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4. 硒多糖的应用范围硒多糖可以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和药品领域。
它可作为保健品用于提高免疫力、抗氧化和延缓衰老;也可作为辅助治疗药物用于肿瘤、炎症和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5. 硒多糖的安全性经过多项研究表明,硒多糖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对人体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但是,使用硒多糖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特别是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
6. 结论硒多糖作为一种含有丰富硒元素的天然功能性食品,具有多种保健和治疗作用。
药用植物硒多糖的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硒多糖的研究进展药用植物硒多糖的研究进展本文关键词:多糖,研究进展,药用植物药用植物硒多糖的研究进展本文简介:摘要:硒多糖是一种通过多糖与硒的结合且具备硒和多糖两者活性的有机硒化合物。
硒多糖的生物活性普遍高于硒和多糖,且更易于被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硒多糖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硒多糖独特的药理活性,药用植物硒多糖也因此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但是目前已发现的硒多糖种类较少,同时药用植物硒多糖的研究进展本文内容:摘要:硒多糖是一种通过多糖与硒的结合且具备硒和多糖两者活性的有机硒化合物。
硒多糖的生物活性普遍高于硒和多糖,且更易于被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硒多糖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硒多糖独特的药理活性,药用植物硒多糖也因此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但是目前已发现的硒多糖种类较少,同时其多糖的结构十分复杂,对硒多糖化学结构以及体内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该文系统的介绍了药用植物硒多糖的主要来源,以及已发现的药用植物硒多糖的主要结构及其生理活性,旨在为硒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硒多糖;药用植物;生理活性;抗氧化;抗肿瘤;药用植物是指含有防治疾病的特殊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化合物)且具有一定医疗用途的植物[1].多糖为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它可以通过与硒的结合形成同时具备硒和多糖两者活性的有机硒化合物--硒多糖。
硒多糖在抗氧化、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力、降血糖血脂、抗重金属、抗菌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其化学结构具有复杂性、来源具有多样性,因此药用植物硒多糖成为了研究热点和难点。
本文将从药用植物多糖的来源、纯化分离、结构及其生理活性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硒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 药用植物多糖研究药用植物中有效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主要有生物碱、苷类、多糖、氨基酸、蛋白质和油脂等。
它们各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其中很多是临床上的重要药物。
植物对硒的吸收和代谢研究进展及对富硒种植业发展的启示

湖北农业科学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Vol. 60 No.6 Mar.,2021
李琳玲,张国际,郭 杰,等 . 植物对硒的吸收和代谢研究进展及对富硒种植业发展的启示[J].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6):514 .
论指导。
关键词:硒;吸收;代谢;硒强化;种植业
中图分类号:S365
文献标识码:A
பைடு நூலகம்
文章编号:0439-8114(2021)06-0005-10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21.06.0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progress on plant accumulation and metabolism of selenium and enlightenm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elenium-rich planting industry
Sciences,Enshi 445000,Hubei,China)
Abstract:This research progress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selenium absorption and metabolism by plant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 role of plants on the environmental selenium cycle metabolism,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absorption,transportation,accumulation and metabolism of selenium by plants in recent years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the de⁃ velopment strategy of Se-rich planting industry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conclusion is expect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environmental selenium resource advantages,the full use of plant selenium bio-enhancement functions,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Se-rich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Key words:selenium;absorption;metabolism;selenium fortification;crop farming
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进展1.黄芪多糖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其多糖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活性。
研究发现,黄芪多糖能够增加胰岛素释放和降低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胰岛功能。
此外,黄芪多糖还能够抑制糖的吸收和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
2.银杏多糖银杏(Ginkgo biloba)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植物,其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研究表明,银杏多糖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并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此外,银杏多糖还能够抑制葡萄糖的吸收和降低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3.枸杞多糖枸杞(Lycium barbarum)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多糖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
枸杞多糖能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并提高胰岛素的释放。
此外,枸杞多糖还能够抑制糖的吸收和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
研究还发现,枸杞多糖还能够减轻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脂肪肝和肾脏损伤。
4.薏苡仁多糖薏苡仁(Coix lacryma-jobi)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其多糖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活性。
研究发现,薏苡仁多糖能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并调节脂肪代谢和血脂水平。
此外,薏苡仁多糖还能够抑制葡萄糖的吸收和降低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综上所述,中药植物多糖具有重要的降血糖作用,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然而,目前关于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理机制的不完全理解、剂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中药植物多糖的降血糖作用机制,优化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并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
药用植物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外, 还含有肽 链 和 ( 或) 脂类 成 分 。研 究表 明 , 具 有酸
性基团 的多糖 , 有提高免疫 、 抗肿瘤 和抗 病毒等生理活 性, 如六 味地 黄 酸 性 多糖 、 亚 麻 籽胶 酸 性 多 糖 【 2 J 等。
有些研究者通过分子修饰的方法 , 如通过硫酸酯化 、 乙 酰化 、 烷基化 、 磷酸酯 化等来 改变 多糖 取代基 的种类 、
和临床上已有应 用。本文对药用植物多糖 的结 构及生
G a l 元件 和大 量பைடு நூலகம்高 碘酸 钠 氧化 的 3一G a l 侧枝, 这 些结构为活性所需 。对 多糖 的构效关 系的研 究是 当前
一
多糖生物学研 究领域 的热点 。测定 多糖 的结 构 , 可 以
为人们筛选 活性 多糖 , 提 高多糖活 性提供 必要 的理论
多糖 的生 物学 活性 与其 结 构 密 切相 关。研 究 显
示, 多数具有 突出生物 学活性 的葡聚多糖 都 以( 1 - - -  ̄ 3 )
糖 苷键 连接 。具 有 抗 肿 瘤 活 性 的 甘 露 多 糖 为 ( 1 ) 键
能 以及改变细胞膜的生化特性 、 提高抗 自由基作用 、 可
糖 苷键组 成 的化 合物 , 普遍 存在 于植物 中。有些植
物 多糖如淀粉、 纤维 素、 果胶, 早 已成 为 日常食 物 的重 要组 成部分。 目前研究的热点多是具有生物学 活性的
多糖 , 其 中从 中草 药 中提 取 的水溶 性 多糖 尤 为热 门。 药 用植物多糖具有抗肿瘤 、 降血糖 、 降血脂 、 调节 免疫 、 抗病 毒 、 抗炎、 抗 疲劳 和抗 衰 老等活性 , 在功 能性食 品
作用 , 而对体外生 长的 肿瘤 细胞 H L 一6 0有抑制 作 用, 提示极 大螺旋 藻胞 内多糖对 人 的血 癌细 胞 的生长 有明显 的影响 J 。吴波等将茯苓 多糖 (P P S)与小 鼠 肉瘤 ¥ 1 8 0细胞 , 人 白血病 K 5 6 2细胞体外培养 2 4 h , 发现 P P S 对两种细胞 的增殖都有 强烈 的抑制作用 [ 6 3 。 吕晓英等研究了红毛五加 多糖 (A G P )的体 外抗肿瘤 的机制 , 发现 A G P有诱导 肿瘤细胞 S G C一 7 9 0 1凋亡 的作用 。徐 中平等 给小 鼠皮下接种 R I F一1 肿瘤细
中药多糖研究进展

中药多糖研究进展【关键词】中药多糖;抗癌免疫;化学研究[摘要]目的:对中药糖的研究进展作一个综述。
方法:从中药多糖的提取分离和纯化及其化学结构与功效关系两方面进行综述。
结果:中药多糖可用水提醇沉法提取。
用色谱法分离纯化,多数中药多糖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结论:可为中药多糖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中药多糖;抗癌免疫;化学研究多糖是由单糖连接而成的多聚物,人们对多糖的初始研究可追溯到1936年Shear 对多糖抗肿瘤活性的发现,至20世纪50年代,陆续发现一些真菌多糖和高等植物多糖具有明显的抑瘤活性。
7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发现多糖及糖复合物在生物体内不仅是作为能量资源和构成材料,更重要的是它存在于一切细胞膜结构中,参与生命现象中细胞的各种活动。
中药多糖因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而且几乎没有毒性,愈来愈引起国内外药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化学家们的兴趣,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1 中药多糖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提取多糖是极性大分子化合物,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常用水做提取溶剂,其他有用稀碱水溶液提取[1]、氯化钠水溶液梯度洗脱[2],应特别注意的是,多糖在碱性较强时也会水解[3]。
也有用超声处理以加速多糖释放的提取方法。
多糖水溶液浓缩后,加入95%乙醇醇沉,醇沉的醇浓度根据多糖的结构和性质而不同,一般在70%~85%的范围。
静置24 h后,分取沉淀。
然后进行去小分子杂质,去蛋白质,去色素等处理,水层再进行醇沉,沉淀分别用95%乙醇、无水乙醇、丙酮洗涤,60 ℃减压干燥。
分离和纯化多糖的分离纯化常需要使用多种方法,小分子杂质可选用不同孔径的透析膜,用透析法去除。
多糖中的游离蛋白质的去除方法[4]有Sevag法,三氟三氯乙烷法和三氯醋酸法。
前两种方法常用于微生物多糖的分离,后者多用于植物多糖。
而上述三法皆不适用于由糖和肽共价结合而成的糖肽类。
因为糖肽在处理中也被沉淀出来,因此结合蛋白质的去除常先用蛋白酶破坏蛋白质与糖的结合再去除蛋白。
药用植物硒多糖的

•药用植物硒多糖概述•药用植物硒多糖的提取与分离•药用植物硒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药用植物硒多糖的生产工艺研究•药用植物硒多糖的产业化发展现状与趋势目•药用植物硒多糖的研究展望录硒多糖富硒药用植物药用植物硒多糖的定义药用植物硒多糖的生物活性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病毒药用植物硒多糖的应用前景功能性食品利用硒多糖的生物活性开发新型药物,如抗肿瘤药物、抗炎药物、抗病毒药物等,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医药领域农业领域药用植物硒多糖的提取方法030201药用植物硒多糖的分离纯化技术药用植物硒多糖的结构鉴定抗氧化作用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自由基1抗炎作用23硒多糖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和前列腺素等,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抑制炎症因子表达硒多糖能够增强抗炎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活性,促进炎症的消退和组织修复。
增强抗炎细胞活性硒多糖能够抑制炎症相关酶类的活性,如环氧化酶和脂氧合酶等,从而降低炎症反应。
抑制炎症相关酶类03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抗肿瘤作用01抑制肿瘤细胞生长02增强免疫监视功能增强端粒酶活性抑制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保护细胞免受衰老损伤抗衰老作用原料选择预处理原料的选择与预处理药用植物硒多糖的生产工艺流程提取采用适当的溶剂从原料中提取出植物中的多糖成分。
分离与纯化通过离心、过滤、干燥等手段,去除杂质,得到纯度较高的多糖。
硒化修饰在多糖分子中引入硒元素,对其进行硒化修饰。
精制与干燥对硒多糖进行精制,去除未修饰的多糖和杂质,并进行干燥处理。
质量控制通过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检测,对药用植物硒多糖的质量进行控制。
标准制定根据质量控制结果,制定药用植物硒多糖的生产标准,包括原料选择、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规定。
药用植物硒多糖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药用植物硒多糖的产业化发展现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药用植物硒多糖的市场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硒多糖的化学与药理研究进展

在适宜培养条件下通过真菌、藻类等的生长代谢将添加到真菌、藻 类等的培养基中的无机硒进行富集和生物转化来获得硒多糖,温磊等吲
通过灵芝 ( aoe c u G ndr l i m)菌丝体生物转化作用富集无机硒 , mau d 分别 经水、碱 水浸提 ,醇析 ,去蛋 白, 脱色后 ,得到灵芝硒多糖粗提物 , 再 D A -euoe E EC lls l 柱层析分离纯化后 ,收集得到的各组分 在高效液相色谱 上进行进一步纯化,从而得到了1+不同的A o 硒多糖组分。 1 _ 2化学方法合成硒多糖 庞 秀芬等 根 据有机硒 化合物 的合成原 理 ,以天 然甘草 多糖与亚 硒酸进行硒化制备甘草硒多糖 。林晓芝等[ a H 还原硒粉制得S2 S ] B 4  ̄N e.
边 界模糊 ,包 膜不完整 ,呈 “ 蟹足”状浸 润,无或无完整 的晕环 ,部
注 :P< 00 .5
2 . 声血流参数情 况 3超 甲状 腺 良性 和恶性 肿瘤 周边 及 内部 参数Vma和R 差 异 显著 ( x I P <0 5 . ),V n 明显差 异 ,见表2 0 mi 无 。 表2 甲状 腺 恶性 肿瘤和 良性肿 瘤周 边 及 内部 血 流参 数比 较
中图分类号 :R 1 . 9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7- 14(0 1 3 06 — 3 6 1 8 9 2 1 )3- 2 1 0
身,但是由于天然硒多糖在生物体内的含量甚微,一定程度上限制硒
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营养元素,硒的生物功能主要在抗突变作用,
抗氧化抗细胞增殖 、抵抗衰老 、调节机体免疫 能力 ,解毒作用 ,临床试 验表明 ,硒对癌症 、高血压 、白内障、糖尿病 、贫血及克 山病等4种人 O 类疾 病有 良好的预防治疗作用。但 自然中的硒多 以无机状态存在 ,不易 被人体吸收利用。对硒 的毒性 、大量食用可能导致的硒蓄积 以及适宜的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硒是一种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的微量元素,它在人体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由于土壤中硒的含量相对较低,并且硒的生物利用率较低,很难通过单纯的进食来满足人体对硒的需求。
通过农作物硒的生物强化,可以提高硒的摄入量,从而维持人体健康。
本文将简要介绍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并综述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主要发生在根部。
土壤中的硒以硒酸盐、亚硒酸盐和有机硒的形式存在。
植物通过根系对硒盐的主动吸收和有机硒的被动吸收来摄取土壤中的硒。
硒进入植物体内后,主要以硒酸盐或硒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部分经过转运进入细胞质溶胶液,再进一步转运到叶片和籽粒中。
农作物对硒的生物强化是通过种子处理、土壤施硒或浸种来实现的。
种子处理是将硒化合物加入种子处理剂中,在种子表面形成硒层,提高种子的硒含量。
土壤施硒是通过在土壤中添加硒化合物,促进植物对硒的吸收和积累。
浸种是将硒化合物浸泡在水中,然后将种子浸泡在硒溶液中进行种植。
这些方法都能有效增加农作物中硒的含量,从而实现硒的生物强化。
在主要农作物中,小麦、玉米、大豆和水稻是进行硒生物强化研究比较多的作物。
研究表明,不同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存在差异。
小麦和水稻对硒吸收利用能力较强,可以在土壤中富集较高的硒含量。
而大豆和玉米对硒的吸收能力较低,需要通过土壤施硒或种子处理等方式来进行硒生物强化。
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硒化合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植物对硒化合物的吸收转运机制、硒生物强化的影响因素以及硒生物强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
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硒处理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生长发育和产量。
但是过量的硒处理会导致植物中的硒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农作物硒生物强化是当前硒研究的热点领域。
通过研究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可以提高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进而增加农作物中硒的含量,满足人体对硒的需求。
硒对植物生长作用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673-887X (2020)04-0060-03硒对植物生长作用的研究进展索艳敏,昝丽霞,王超(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汉中723000)摘要植物性食物是动物和人体吸收主要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
在食物链中,植物吸收环境中的硒,在经过自身的光合作用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硒,然后通过食物链传递的方式最终为人体所吸收和利用,这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人体硒摄入的途径。
文章综述了目前植物对硒转化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为培育含硒植物,改善动物及人体缺硒状况,进而解决缺硒地区人体健康问题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硒;光合作用;抗氧化中图分类号S 143.7文献标志码Adoi :10.3969/j .i ssn.1673-887X.2020.04.026收稿日期2020-03-13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特色产业创新链(2016Z Y -FP-01-05)。
作者简介索艳敏(1995-),女,陕西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学。
通讯作者昝丽霞,E-m ai l :zanl x@ 。
硒元素是存在于地壳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具有双重的微生物氧化性质[1-2]。
1817年,瑞典化学外科医师JonsJ acobBer zel i us 首次发现了硒(Se )[3]。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测量人体中每日所需要的硒含量为50~400μg /d [4]。
人体内如果长时间缺硒,就可能促使克山病、大骨节综合病及急性白肌病等[5]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而摄食过量也会引起一些问题,如慢性脱发、神经系统慢性疾病、皮肤组织病变等,严重者还有可能导致患者直接死亡。
硒对促进生物体各种正常的生命代谢活动,如在人体内合成元素硒血红蛋白、生命体的正常抗氧化代谢过程、调节体内正常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维持体内正常自身免疫系统[6]等各种正常代谢过程均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1土壤硒形态对植物吸收的影响土壤硒元素是一种稀有而且分散的硒元素,在自然界中常常被作为一种伴生的硒矿而大量产出,在自然界中不均衡分布[7]。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一、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硒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硒酸盐和亚硒酸盐的形式存在,这些形式的硒在土壤中非常容易被植物吸收。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需要通过硒的吸收、转运和富集过程来完成。
目前,对于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1. 硒的吸收植物体内对硒的吸收主要通过硒代硫氨酸途径完成。
硒代硫氨酸是植物体内主要的硒吸收形式,它通过硒膜内途径和硒膜外途径两种方式被植物吸收。
硒膜内途径主要是通过植物根系中的硒通道蛋白(SeT)来实现,硒通道蛋白能够促进硒代硫氨酸的进入细胞内。
而硒膜外途径则是通过细胞膜上的硒通道蛋白(Lsi1)来实现,Lsi1能够促进硒代硫氨酸的跨膜转运。
这两种途径共同作用,使植物能够高效地吸收和利用硒。
2. 硒的转运植物体内的硒主要是以硒代硫氨酸和硒氨酸的形式存在,它们能够通过硒转运蛋白在植物体内进行转运。
硒转运蛋白主要包括硒载体蛋白和硒螯合蛋白两类,它们能够在植物体内通过主动运输和膜蛋白通道的方式来促进硒的转运。
这些转运蛋白能够帮助硒在植物体内进行定位和分布,从而提高植物对硒的利用效率。
3. 硒的富集植物对硒的富集主要是通过植物根系吸收和植物体内运输过程来实现的。
一些植物能够将硒富集到自身的根系中,这主要是通过根系吸附和根系渗透的方式来完成的。
而在植物体内,硒富集则是通过硒富集蛋白(SeBP)和硒蓄积蛋白(SeHP)来实现的,这两类蛋白能够促进硒在植物体内的富集和存储。
二、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随着对硒的认识不断深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增加,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农作物中硒的含量。
如何提高农作物中的硒含量成为了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近年来,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硒生物强化的途径硒生物强化的途径主要包括通过土壤和营养液添加硒、利用富硒菌生物强化、通过硒肥施用和利用硒肥料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植物硒代谢积累及相关酶的研究进展

植物硒代谢积累及相关酶的研究进展杜玉潇1,李亚男1,陈大清1,2*(1.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5;2.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2)摘要:阐述了植物硒代谢的基本途径及其积累的分子机制,详细介绍了几种参与硒代谢的关键性酶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并展望了有关植物硒代谢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植物;硒;代谢;ATP硫酸化酶;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硒代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综述中国分类号:Q9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395(2007)03-0269-08ProgressinSeleniumMetabolismandAccumulationandKeyEnzymesinPlantsDUYu-xiao1,LIYa-nan1,CHENDa-qing1,2*(1.CollegeofLifeScience,YangtzeUniversity,Jingzhou434025,China;2.CollegeofLifeScience,WuhanUniversity,Wuhan430072,China)Abstract:Seleniummetabolicfateandaccumulationofmolecularmechanismarebrieflyreviewedinplants.Keyenzymesinvolvedinthepathwayarediscribed.Trendsinseleniummetabolismresearchareprovided.Keywords:Plant;Se;Metablism;ATPsulfurylase;Glutathioneperoxidase;Selenocysteinemethyltransferase;Review微量元素硒(Se)不仅是人、动物和微生物的必需营养元素,也是植物生长发育的有益元素。
植物中的硒含量在几个μgkg-1到几千mgkg-1,因植物种类而异。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也是一种独特的抗氧化剂。
然而,人体不能自主合成硒,只能通过食物摄入。
因此,应用生物强化技术提高食物中的硒含量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主要根据文献综述,对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一、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1. 硒在土壤中的形态土壤中的硒存在多种形态,主要有无机硒和有机硒。
无机硒包括硒酸盐、硒化物和元素硒等,其中硒酸盐是植物吸收利用的主要形态。
而有机硒主要指硒代谷氨酸,它是一种具有生物可利用性的有机硒形态。
植物在吸收利用硒的过程中,一般通过根部吸收硒酸盐,然后在体内还原成元素硒或硒代谷氨酸,并向地上部输送。
硒在植物体内主要与类胡萝卜素、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分子结合形成有机硒,也可以以元素硒的形式存在。
不同植物对硒吸收利用的能力有所不同,其中小麦、大豆、玉米和甜菜等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较强。
1. 硒肥料施用硒肥料施用是最常见的农作物硒生物强化方法之一,一般将硒肥料直接施入土壤中,通过植物的根部吸收,进而提高硒的吸收利用率。
目前硒肥料的种类主要包括硒酸盐、硒亚麻酸钠等,同时,硒肥的施用方式也在不断探索和优化。
2. 水培技术水培技术是在不用土壤、以水为介质的条件下进行植物栽培的方法,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作物硒生物强化技术。
通过加入适量的硒源和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素,使得植物在水中生长时吸收利用硒的效率较高。
水培技术的优点是节约水资源,减少土地污染,同时也方便控制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状态。
3. 生物质基原料施用生物质基原料施用是指将硒肥料添加到生物质基质中,通过植物根系吸收,进而提高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效率。
在农作物生物质基质中施用硒肥料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改善土壤质量,同时还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生物质基原料施用对植物硒生物强化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目前农作物硒生物强化技术已有多种方法,并且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
药用植物硒多糖

抗氧化作用
硒多糖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 激对细胞的损伤,从而保护细胞免受 氧化损伤。
抗炎作用
硒多糖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 对组织的损伤,常用于治疗炎症相关 疾病。
抗病毒作用
硒多糖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如 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能够减轻病 毒感染的症状。
作用机制
调节免疫系统
直接抑制癌细胞
硒多糖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 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抗炎药物
硒多糖具有抗炎作用,可用于开发抗炎药物,治疗炎症性疾病。
抗病毒药物
硒多糖具有抗病毒作用,可用于开发抗病毒药物,治疗病毒感染。
药用植物硒多糖在保健品中的应用
增强免疫力保健品
硒多糖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可用于开发增强免疫力保健品。
抗氧化保健品
硒多糖具有抗氧化作用,可用于开发抗氧化保健品,延缓衰老。
降血糖保健品
硒多糖具有降血糖作用,可用于开发降血糖保健品,辅助治疗糖 尿病。
药用植物硒多糖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农业领域
硒多糖可用于提高农作物的抗逆 性、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 续发展。
食品工业领域
硒多糖可作为食品添加剂,提高 食品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06
药用植物硒多糖的未来研究方 向与展望
加强药用植物硒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
硒多糖中的硒元素以有机硒的形式存 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 。
硒多糖的来源
药用植物是硒多糖的主要来源,如灵芝、黄芪、枸杞等。 这些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硒元素,将其转化为有机硒,进而合成硒多糖。
硒多糖的生物活性
抗氧化作用
硒多糖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 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延缓
衰老。
抗肿瘤作用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研究进展。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接着在详细讨论了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现状、硒生物强化方法与效果、影响因素以及硒在农作物中的生物有效性。
最后在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及硒生物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硒的吸收利用及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深入研究,有望为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营养水平,保障人类健康作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植物、硒、吸收利用、农作物、生物强化、研究进展、影响因素、生物有效性、农业生产、应用前景、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硒是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对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
全球范围内存在着硒缺乏的现象,导致许多地区的土壤和作物中硒含量低下,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作物中硒的含量,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虽然人们已经通过无机硒肥料的施用来增加作物硒含量,但是其效果并不显著,且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
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利用植物吸收利用硒的机制,通过生物强化的方式提高作物硒含量,以解决硒缺乏的问题。
通过对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吸收和转运硒的途径,为提高作物硒含量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探讨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现状,分析硒生物强化方法与效果,探讨硒生物强化的影响因素,最终展望硒生物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确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指导;了解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现状,掌握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为未来研究提供借鉴和启发;探讨硒生物强化方法与效果,分析不同强化方法对农作物硒含量的影响,为选择最有效的强化途径提供参考;研究硒生物强化的影响因素,明确影响硒生物强化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优化强化技术提供依据;探讨硒在农作物中的生物有效性,从分子机制级别探讨硒的功能和作用,为进一步挖掘硒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植物富硒规律的研究进展

植物富硒规律的研究进展赵春梅;曹启民;唐群锋;李晓波【摘要】综述富硒植物的种类、富硒能力、植物体内硒的吸收、代谢、积累过程及施硒方法等,为今后富硒作物高效栽培管理及富硒产品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热带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30)007【总页数】5页(P82-86)【关键词】植物;富硒能力;富硒过程;研究进展【作者】赵春梅;曹启民;唐群锋;李晓波【作者单位】海南省农垦科学院,海南海口,570206;海南省农垦科学院,海南海口,570206;海南省农垦科学院,海南海口,570206;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儋州,5717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5.1众多研究表明,适量硒肥具有明显的增产、增质效果,富硒植物的研究和生产也逐渐展开,并得到应用和推广。
如在缺硒地区施加硒微肥或在高硒地区栽培富硒能力强的植物,生产出了富硒水稻、富硒大蒜、富硒马铃薯、富硒大豆等作物及富硒茶、富硒灵芝、富硒荔枝、富硒人参等各种保健食品,这对缺硒地区人民补充硒营养、治疗和预防硒缺乏症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这些年来,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富硒作物栽培和生产方面已获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和技术,为了今后富硒作物生产栽培技术等方面更加规范,施肥更加科学,还需要对作物富硒规律、作用机制、过程等方面有整体、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1 植物的生物富硒作用1.1 植物的富硒能力植物对硒的吸收程度取决于植物的种类。
目前富硒作物主要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将富硒植物分为聚硒植物和非聚硒植物,聚硒植物可作为硒指示植物,如黄芪属植物,硒含量为1~10g/kg,大部分农作物属非聚硒植物,含硒量不超过30mg/kg[1,2];另一种将富硒植物分为累积植物(指示植物)、中度含硒植物与低度含硒植物[3]。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硒的富集能力差异很大[4]。
一般累积硒植物对硒的吸收和耐受能力都很强,它们若生长在高硒环境时,含硒量会大大提高,有些每公斤可达数千毫克,而大部分栽培植物和禾本科植物吸收累积硒的能力较差,一般含硒量1mg/kg,最高每公斤只有几十毫克。
药食两用植物富硒研究进展

药食两用植物富硒研究进展姚怡玮; 何美军; 杨萌; 徐静; 郭坤元; 吴斌【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58)015【总页数】5页(P5-8,13)【关键词】富硒; 药食两用植物; 研究进展【作者】姚怡玮; 何美军; 杨萌; 徐静; 郭坤元; 吴斌【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湖北恩施 445000; 北京市海淀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室北京 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4“药食同源”理论出现于近代,它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药物和食物的经验总结。
学者们从“药食同源”思想的起源、内涵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研究。
普遍的观点认为药物的发现和人类的觅食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如“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典故。
中国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到的药食同功和“治未病”就是“药食同源”思想的早期体现[1]。
朱建平等[2]梳理了“药食同源”理论的形成基础,简述了食养、食疗、药膳等的起源与发展,为开发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金生源[3]认为从古至今,饥饿与病痛导致“药食同源”思想的起源;现代营养学和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表明,营养素与药用活性成分是构成药食同源的物质基础。
单峰等[4]除了研究“药食同源”的起源,还将现代科学理论与其结合,说明次生代谢产物是药食两用植物研究的主要内容;并且对药食两用物品名单存在的多来源问题、使用部位问题和品种问题等提出了建议。
目前人们不仅重视食品的安全,更重视食品的营养和保健功能,绿色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已逐渐走进百姓家庭。
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产品;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特定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5]。
享有“生命的火种”“长寿元素”等美誉的硒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是动物和人体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等作用;长期缺硒会引发身体不适,甚至导致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植物硒多糖的研究进展药用植物硒多糖的研究进展本文关键词:多糖,研究进展,药用植物药用植物硒多糖的研究进展本文简介:摘要:硒多糖是一种通过多糖与硒的结合且具备硒和多糖两者活性的有机硒化合物。
硒多糖的生物活性普遍高于硒和多糖,且更易于被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硒多糖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硒多糖独特的药理活性,药用植物硒多糖也因此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但是目前已发现的硒多糖种类较少,同时药用植物硒多糖的研究进展本文内容:摘要:硒多糖是一种通过多糖与硒的结合且具备硒和多糖两者活性的有机硒化合物。
硒多糖的生物活性普遍高于硒和多糖,且更易于被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硒多糖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硒多糖独特的药理活性,药用植物硒多糖也因此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但是目前已发现的硒多糖种类较少,同时其多糖的结构十分复杂,对硒多糖化学结构以及体内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该文系统的介绍了药用植物硒多糖的主要来源,以及已发现的药用植物硒多糖的主要结构及其生理活性,旨在为硒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硒多糖;药用植物;生理活性;抗氧化;抗肿瘤;药用植物是指含有防治疾病的特殊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化合物)且具有一定医疗用途的植物[1].多糖为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它可以通过与硒的结合形成同时具备硒和多糖两者活性的有机硒化合物--硒多糖。
硒多糖在抗氧化、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力、降血糖血脂、抗重金属、抗菌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其化学结构具有复杂性、来源具有多样性,因此药用植物硒多糖成为了研究热点和难点。
本文将从药用植物多糖的来源、纯化分离、结构及其生理活性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硒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药用植物多糖研究药用植物中有效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主要有生物碱、苷类、多糖、氨基酸、蛋白质和油脂等。
它们各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其中很多是临床上的重要药物。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科学界逐渐认识到多糖、蛋白质和多核苷酸是极为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以多糖为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用植物作为食品和药品的应用较为广泛,特别是在中国、韩国、印度、非洲等地。
除此之外,在一些西方国家的部分处方药中也含有具有药效的多糖成分。
自20世纪50年代发现真菌多糖具有抗癌效果以来,人们从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方面对多糖开展了多角度的研究工作。
1984年stimpel等发现从一种在北美长期作为治疗流感和伤口愈合补救剂的传统植物紫锥菊echinaceapurpurea中获得的多糖可以调节巨噬细胞免疫活性[2].此后,从植物特别是药用植物中提取和分离出的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糖在药理学和生物化学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由于多糖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因此在医药、组织工程和再生工程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3].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植物多糖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生物聚合物家族,几乎所有的生物体中都存在多糖,包括动物、植物、真菌等[4].到目前为止,多糖在药用植物方面的研究较为广泛,因为从药用植物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来源广、毒性小,是最有药用价值的一类多糖。
目前关于药用植物多糖的研究。
根据表1可知,药用植物多糖的研究主要在于分析多糖的生理活性及单糖组成成分等方面。
此外,目前已知的药用植物多糖主要为真菌源和植物源两种。
真菌源多糖主要来源于真菌的子实体和菌丝体,植物源多糖主要来源于植物的根、果实及其他器官。
真菌源多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植物源多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百合科、兰科及五加科植物等。
多糖是一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构成生命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与维持生物机能密切相关。
多糖是由醛糖或酮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在一起的多聚物,糖苷键分为α型和β型2种。
多糖的结构可以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72].多糖作为生物效应调节剂,主要是影响巨噬细胞、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73],同时多糖还在RnA、DnA和蛋白质合成,cAmp和cgmp含量的调节,抗体以及干扰素的诱生等方面发挥作用[74].此外,药用植物多糖相对无毒,不会引起显着的副作用,十分适合药用[75].因此,具有药理活性多糖的含量被认为是天然产物药用价值的指标之一。
2药用植物硒多糖硒是一种动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能构成若干氧化物的活性中心,有促进体内过氧化物的分解、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作用,还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抗癌、增强人体免疫力、拮抗重金属毒性等生物功能。
人体的许多疾病都与缺硒有关,例如克山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76].因为硒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所以人体缺硒现象非常普遍。
中国是世界上缺硒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约有1亿多人口因膳食结构中硒含量不足使得人体处于低硒状态[77].因此,适当改善人体硒的摄入状况,有助于人体长远的健康,尤其是可以减少罹患癌症的风险。
动、植物中的硒主要是有机硒,包括硒蛋白、硒多糖和硒-tRnA等,人体对有机硒的吸收和利用远远大于无机硒,体内具有活性的形式也是有机硒[78].研究表明,有机硒在生物体内停留时间较长,在人体硒营养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有机硒可贮存起来;当人体硒营养摄入不足时,贮存的有机硒能够补充到生理代谢中,从而满足人体对硒的需求。
目前对于硒蛋白的研究较为透彻,硒代半胱氨酸的研究发现,硒结合到半胱氨酸的关键位置上可以显着改变蛋白质的酶功能,揭示了它在生物体中具有提高相关酶活性等重要作用[79].但硒多糖有效成分结构和药理机制尚不明确。
我国有极为为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富硒中草药的研究早有报道。
使用富硒植物产品,如富硒中药弥补人体硒缺乏现象,不失为人们防病治病安全有效的途径[80].近年来,含硒药物及保健品的开发也逐渐成为当今医药界的新趋势。
硒多糖是一种通过多糖与硒的结合同时具备硒和多糖两者活性的有机硒化合物。
将多糖与硒有机结合形成的硒多糖不但把无机硒转化成了有机硒,其化学结构也有别于普通多糖,形成了特殊的硒氧键,其生物活性普遍高于多糖和硒,而且更易被机体吸收和利用[81].硒多糖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82].由于硒多糖独特的药理活性,药用植物硒多糖已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
因此,中草药有机硒资源的开发或以中草药为载体将无机硒转化成高效有机硒的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
3硒多糖的来源及分离纯化植物或微生物中硒多糖的含量较低,目前人们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获得较高含量的硒多糖:人工硒处理获得富硒植物从而形成天然硒多糖和利用多糖硒化获取人工硒多糖[83].3.1富硒植物天然硒多糖在富硒的环境下,真菌和植物通过特殊的代谢途径可以利用环境中的无机硒合成天然有机硒,如在适宜培养条件下将无机硒添加到真菌、藻类等的培养基中,通过真菌、藻类等的生长代谢,对硒进行富集和生物转化来获得硒多糖。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施用硒肥来提高谷物等农产品和食品中的含硒量,或在作物生长期喷洒硒盐化合物等,使无机硒盐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有机硒。
目前成功获得的天然硒多糖包括灵芝硒多糖、香菇硒多糖、螺旋藻硒多糖、箬叶硒多糖、大蒜硒多糖和黑木耳硒多糖等。
3.2人工硒化合成硒多糖多糖类物质含有多种基团,如羟基、醛基和酮基等,这些基团能够和其它化合物发生反应,为多糖的合成或硒化修饰提供基础。
目前人工合成硒多糖主要有3种方式:一是在温和条件下使用单体硒、亚硒酸或亚硒酸钠等对多糖进行硒化修饰[84];二是利用化学性质活泼、具有酰氯结构的二氯氧化硒(seocl2)作为硒化试剂[85];三是将含硒的功能基团接到多糖分子上[86],如氧化吡啶法、硝酸-亚硒酸钠(hno3-na2seo3)和乙酸-亚硒酸钠(ch3cooh-na2seo3)法等。
hno3-na2seo3法因反应条件简单、硒化效率高而成为多糖硒化常用方法。
目前人工合成的硒多糖主要有硒化卡拉胶、硒化角叉菜胶、以黄芪多糖和硒化试剂seocl2合成的黄芪硒多糖、以亚硒酸和甘草多糖制备的甘草硒多糖、以酰氯和麒麟菜多糖醚化而获得的硒醚类硒多糖等。
3.3硒多糖的分离纯化大多数植物细胞壁较为牢固,为了能够充分提取硒多糖,首先将干燥后植物材料粉碎。
由于植物细胞组织外大多有脂质包围,提取前需用一定量的有机溶剂通过索氏提取器进行脱脂处理,常用的有机溶剂为石油醚和乙醚等。
硒多糖的脱脂处理常用石油醚回流提取两次,至溶液无色为止,将脱脂后的粉末干燥即可进行硒多糖的提取。
硒多糖是极性大分子化合物,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可以采用水提或碱提的方式。
但硒多糖是由一种或多种单糖经糖苷键连接的多聚物,碱提方式容易造成多糖中糖苷键的断裂,且易使多糖发生水解,从而降低提取率,因此采用水提的方式提取硒多糖。
将提取的硒多糖溶液减压浓缩后进一步纯化分离。
首先通过去蛋白、脱色和透析的方式进行纯化,得到粗硒多糖。
去蛋白方法主要有sevag法、三氟三氯乙烷法、三氯乙酸法和酶解法四种。
硒多糖去蛋白常用三氯乙酸法,但研究发现将酶解法与sevag法结合使用去除蛋白的效果更好。
天然硒多糖中常含有一些色素,可以采用离子交换法、氧化法、金属络合物法、吸附法(纤维素、硅藻土、活性炭等)进行脱色处理。
此外,在硒多糖的提取过程中利用蒸馏水透析硒多糖溶液,能够除去其中的一些无机盐等小分子杂质。
透析后经乙醇醇沉,将沉淀真空冷冻干燥得粉末状的粗多糖。
天然红豆杉硒多糖的提取中,采用乙醇醇沉、sevage法去蛋白、透析、真空冷冻干燥的方式得含量为1.96%的粗硒多糖[87].采用甲醇回流脱脂、热水提取、离心、sevage法除蛋白、透析、乙醇反复沉淀,真空冷冻干燥沉淀等步骤逐步分离纯化南瓜硒多糖,得到白色和黄褐色两种颗粒状样品,测得纯化后的南瓜硒多糖样品中多糖含量为33.7%[88].粗硒多糖的分离即将复杂的混合硒多糖分离为单一硒多糖的过程,主要是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和凝胶柱层析纯化的结合方式。
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常用的交换剂为DeAe-纤维素和ecTeoLA-纤维素,分硼砂型和碱型两种,洗脱剂可用不同浓度碱溶液、硼砂溶液和盐溶液,适用于分离各种酸性、中性和粘性硒多糖。
凝胶柱层析常用的凝胶有葡聚糖凝胶(sephadex)和琼脂糖凝胶(sepharose),以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和缓冲溶液作为洗脱剂,从而使不同大小的多糖分子得到分离纯化。
例如,孙延芳等[89]将野生酸枣中提取的粗硒多糖通过DeAe-52纤维素柱分离后,经sephadexg-25柱层析进一步纯化得较为单一的硒多糖。
已发现的三种木耳硒多糖seApⅠ,seApⅡ,seApⅢ首先将木耳粗硒多糖通过DeAe-cellulose色谱柱(16mm×600mm)分离,再经过sephacryls-500hR色谱柱(16mm×600mm)的进一步纯化表明seApⅠ得到2种组分,seApⅡ和seApⅢ均为单一峰,为单一的硒多糖[90].最后对分离纯化的硒多糖需要进行纯度鉴定,常用的纯度鉴定方法有4种:超离心、高压电泳、凝胶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4硒多糖的结构4.1硒多糖的结构鉴定硒多糖是与硒结合的多糖,是由醛糖或酮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在一起的多聚物,由一种或多种单糖组成,组成多糖的单糖一般可以分为呋喃糖构型和吡喃糖构型,糖苷键分为α型和β型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