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道路平面设计

合集下载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二章道路平面设计3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二章道路平面设计3

R
0
]
y P R {1 cos[( LP LS 2) 180 R]}
基本形单曲线回旋线要素计算
(二)设置缓和曲线的圆曲线:基本型单曲线 3、加密桩点坐标计算: (1)缓和曲线段内坐标计算: 切线支距法:
LP x LP 2 40 R 2 LS
L y P 6 RLS
2.4 道路平面设计方法
三、平面设计一般规定与基本步骤
道路平面布置设计的步骤:
(1)根据道路的技术等级,根据《标准》JTG B01-2003和《规范》 JTG D20-2006查出设计速度、最小半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直线 段的最大最小长度等主要技术标准的规定值
(2)根据地形、地物条件确定控制因素
(三)复曲线设计:
3、卵形复曲线:
实际工程中,应尽量避免采用这种曲线
(三)复曲线设计:
3、卵形复曲线:
①复中设置缓和曲线的特点: 缓和曲线段两端点的 曲率半径分别与相应 圆的圆曲线半径一致
曲线定位桩点计算
FZ
较小半径圆曲线相对 于大半径圆曲线内移 一段距离
即复曲线中间缓和曲 线段被原公切点中分 缓和曲线段中点(FZ 点)通过内移距离(内 移值之差PF)的中心

Eh B
切线支距法: x q R sin
Lh
y P R (1 cos )
LP LS 180 [
LS 90 LS 0 (弧度) (度) 2R R
θ

LP LS / 2180
R
x q R sin[( LP LS 2) 180 R]
Eh ( R P) sec R(m) 2
Lh ( 2 0 )

第2章道路平面设计_概述

第2章道路平面设计_概述

第二章道路平面设计本章主要内容:一概述(选线)二道路平面线形三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第二章道路平面设计第一节概述(选线)一、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二、平原区选线三、丘陵区选线四、山岭区选线五、桥隧与道路线形的配合一、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一)、选线的目的与任务1.目的道路选线的目的,就是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标准,结合地形、地质、地物及其它沿线条件,综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上选定道路路中线平面位置。

一、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一)、选线的目的与任务2.任务道路选线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道路的走向和总体布局;✓具体确定道路的交点位置和选定道路曲线的要素,通过纸上或实地选线,把路线的平面位置确定下来。

(二)、选线的一般步骤选线是经过:浅→深总体→具体面→带→线三个步骤:1、全面布局2、逐段安排3、具体定线定线要点:以点(平面控制点)连线,以线(指两中线)交点(交点),反复试线,最后落实交点位置。

(三)选线的一般原则1.路线的基本走向必须与道路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主观条件:指设计任务书(或其它文件)规定的路线总方向、等级及其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客观条件:指道路所经地区原有交通的布局(如铁路、公路、航道、航空、管道等);城镇、工矿企业、资源的状况;土地开发利用和规划的情况以及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

2.正确掌握和运用技术标准3.注意与农业配合4.选线应重视水文、地质问题5.重视环境保护工作6.选线应综合考虑路与桥的关系☐个别特殊大桥桥位,一般作为路线总方向的控制点;☐大中桥位原则上应服从路线的总方向,一般作为路线走向的主要控制点;☐小桥涵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

7.构造物布置合理、经济实用、同当地景观协调第二章道路平面设计第一节概述(选线)一、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二、平原区选线三、丘陵区选线四、山岭区选线五、桥隧与道路线形的配合(一)基本特征1.自然特征◆平原主要是指一般平原、山间盆地、高原等地形平坦地区。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2(道路平面设计)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2(道路平面设计)

习题一:道路平面设计1、汽车的行驶阻力有那些?汽车行驶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8分)答:汽车的行驶阻力: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弯道阻力和惯性阻力等汽车行驶充分必要条件:F(附着力)≥ T(驱动力)≥ R(总阻力)。

2、什么叫汽车的动力因数,它反映了汽车的什么性能?(12分)答:动力因数:以D表示即:D=(Pt-Rw)/G,在海平面上,满载的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能力,表明了汽车爬坡及加减速的能力。

是汽车牵引性能的主要指标,是剩余牵引力(总牵引力减空气阻力)和汽车总重之比。

反映性能:汽车的重要行驶性能。

3、在道路平面设计中,圆曲线半径选取的依据是什么?(6分)答:(1)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的4至8倍或超高为2%至4%的圆曲线半径;(2)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规范》里面圆曲线最小半径的一般值;(3)地形条件特殊,万不得已,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4)考虑纵断面,不要在陡坡的地方设计很小的圆曲半径。

4、城市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是哪些?(9分)答:直线:曲率K=0、圆曲线:曲率K=常数、缓和曲线:曲率K=变数;曲率K为半径R的倒数。

5、道路平面线性设计的一般原则有哪些?(22)答:(1)应直捷、连续、均衡,并与沿线的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不论转角大小均应敷设平面曲线,并尽量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

当公路转角较小时,应设法调整平面线形,当不得已,而设置小于70的偏角时,则必须设置足够长的曲线。

(3)曲线间应设置足够长度的直线,一-般以不小于6倍设计车速(以km/h 计)的直线长度为宜。

不得以短直线相连形成断臂曲线而影响线形连续和美观,否则应调整线形使之成为一-个单曲线或复曲线,或运用回旋线组合成卵型、复合型及凸型等曲线,改善线形质量。

(4)曲线间应设置足够长的直线,一般以不小于2倍设计车速(以km/ h 计)的直线长度为宜。

否则应调整线形,或运用回旋.线将其组合成S型曲线,改善线形质量。

第二章道路平面设计

第二章道路平面设计

计速度、圆曲线半径、公路条件、自然条件等经
计算确定。
ic
V2 127R
四、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
(一)超高
3.超高缓和段(superelevation runoff)
从直线段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 曲线路段具有超高单向横坡的过
渡段称为----超高缓和段。Lc设于
圆曲线的两端。
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车舒适和利于排水,对 超高缓和段长度必须加以规定。
公 路 等 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三、四级公路
一 般 地 区 (%)
8 或 10
8
积雪冰冻地区 (%)
6
§四、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
(一)超高
2)最小超高坡度
各级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坡度值应与该 公路直线部分的正常路拱横坡度一致。
3)超高坡度的确定(任意半径时)
各圆曲线半径所设置的超高坡度值应根据设
三、 缓和曲线
1.概述
(3)缓和曲线的数学形式 1)缓和曲线轨迹特点:由直线驶入圆曲线转 弯时,其轨迹上的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与其行 程l(自转弯开始点算起)成反比,此轨迹方 程为回旋曲线方程。因此我国《标准》规定 缓和曲线采用回旋曲线。
三、 缓和曲线
1.概述 2)缓和曲线的一般方程式:
l C
为了设计方便,使量纲一致,故令A2=C,则
2.平面线形组成
4)从行车的安全和线形美观来看: 过长的直线,线形呆板,行车单调,易疲劳;
也易发生超车和超速行驶,行车时司机难以估计 车间距离;在直线上夜间对向行车易产生眩光。 5)只能满足两个控制点的要求,难与地形及周围环 境相协调。
一、路线平面的基本线形
2.平面线形组成
(2)直线的标准规定: 1)直线最大长度 德国20V; 前苏联8km;美国3mile。 总的原则:公路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与景观相

道路平面设计题库

道路平面设计题库
答案:直线 圆曲线 缓和曲线
2.为了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稳定,横向力系数必须满足________和 _________。 答案:μ≤φh μ≤b/2hg(或μ≤1) p34 3.《技术标准》规定,公路平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三种。 答案:极限最小半径 一般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答案:直线、曲线及转角表、逐桩坐标表
7.
决定回旋线曲率变化的缓急程度。
答案:回旋线参数A值
8. 《技术标准》规定:当公路平曲线半径小于__________时,应设缓和曲线。 但_________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
答案: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四级
一、填空
9.一般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不超过______,同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 于________为宜;反向曲线间直线的最小长度以不小于_______为宜。
二、选择
5.汽车行驶在不设超高的弯道外侧路面上,其横向力系数μ为( )。 A.μ=0; B.μ>0; C.μ<0
答案:B 6.汽车行驶在设有超高的弯道上,汽车所受到的横向力( )。 A.有可能等于零; B.不可能等于零;C.永远大于零; D.永远小于 零 答案:A 7.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
答案:A
10.常用缓和曲线的形式有多种,其中不包括( )。 A.回旋曲线; B.抛物线;C.三次抛物线; D.双纽线 答案:B
11.汽车行驶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阻力,其中空气阻力与行车速度( ),滚 动阻力与汽车的总重力()。 A.成正比;B.成反比;C.不成比例
答案:C、A
三、问答题
1.推导出不产生横向倾覆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值R的表达式? 参考答案: 新书P33。旧书P40. 2.应用圆曲线三个最小半径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4、5

道路勘测设计4、5
即是该空间实体的中心线。

2、路线的平面:道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3、路线的纵断面:即沿中线竖直剖切开并拉直后展开。 4、道路的横断面: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 5、道路路线设计:确定路线的空间位置和各组成部分的几 何尺寸。

三剖面设计后的检验方法:
组合设计准则、透视图和曲率图。
由于路面横向倾角α一般很小,则sinα≈tgα=ih, cosα≈1,其中ih称为横向超高坡度(简称超高率),所以
v2 Gv2 X C Gih Gih G ih gR gR
v2 Gv2 Y Cih G ih G G gR ih 1 gR
(三)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技术指标的 均衡与连续性) 1.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特别是在下 坡方向的尽头更要注意。 若由于地形所限小半径曲线难免时,中间应插 入中等曲率的过渡性曲线,并使纵坡不要过大。
(三)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技术指标的 均衡与连续性) 1.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特别是在下 坡方向的尽头更要注意。

汽车在曲线上行驶,受到重力G和离心力C作用, 沿着平行于路面的横向力方向X和垂直于路面 的竖直力方向Y对G和C进行分解,可得:


(3)横向力系数 引进横向力系数目的:为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 驶时的稳定、安全和舒适。 定义:横向力和垂直力的比值,即单位重量上受 到的横向力大小,用μ 表示。
2、缺点
⑴ 行车安全和线形美观:过长直线线形呆板,行车 单调,易使驾驶人员感到心里上疲惫,难以目测车 间距离,产生急躁情绪,以致超过规定车速,对向 行车产生眩光等,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⑵ 直线线形大多难以与地形和周围环境相协调。特 别在山区,不仅破坏自然环境,而且造成大填大挖, 工程经济性差。

第二章 平、纵、横三维断面设计

第二章 平、纵、横三维断面设计

第二章平、纵、横三维断面设计第二章 平、纵、横三维断面设计2.1 道路等级的确定2.1.1交通量换算已知预算十年末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Y=10%)为2500辆/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2”各种车型的折算系数为小客车1.0中型车1.5大型车2.0拖挂车3.0。

依据“国内外汽车参数”得知:东风EQ140载重5.21t 黄河,JN —150载重8.06t,解放CA10B 载重4.00t,跃进NJ130载重2.5t 。

十年末小客车标准车型交通量 表2-1 车型 交通组成量 实际交通量 折算系数 换成小客车交通量 解放CA10B 65% 2500×65%=1625 1.5 2437.5 进NJ130 15% 2500×15%=375 1.5 562.5 黄河JN150 10% 2500×10%=250 2.0 500 东风EQ14010% 2500×10%=2501.5 375∑=3875辆/日依据“道路勘察设计”交通辆换算公式为1d0(1)n NN r -=+式中:d N —规划交通量(辆/日);0N —起始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γ—年平均增长率(%); n —预测年限(年) 换算十五年初平均日交通量:用式(2—1)计算3875)1(10=+=-n d r N N 辆/日据服务对象,假设本条公路为三级公路。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选三级公路路面为沥青表面处治时设计年限为八年。

日辆/4.5673)1.01(3875)1(1510=+=+=--n d r N N2.1.2道路等级确定地区的地形为重丘山岭区,公路使用性质任务是为沿线工农业服务,是沟通县乡村的支线公路,并小客车标准车型交通量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的三级公路小客车年平均日交通量2000—6000辆中间。

该公路为三级公路。

假设成立。

2.1.3道路技术标准的确定(重丘区三级公路)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该公路的各项设计值取如下:设计速度30(㎞/h)单车道宽度3.25m土路肩宽度0.5m路基宽度7.5m停车视距30m会车视距60m超车视距150m“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半径﹑坡度调整的范围如下:圆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65 极限值:3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350 最大纵坡:8%当路拱≤2.00%时为350;当路拱>2%时为45同向曲线曲线间最短直线长度满足v6≥≥反向曲线间最短线长度满足v2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任意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最小坡长:100m。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三版PPT课件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三版PPT课件

36
二、圆曲线半径
(一)计算公式与因素 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计算曲线半径:
X Fcα o G s α sin
Y
X
X F Gi h
Gv gR
2
Gi
h
G(
v2 gR
ih )
V2 127R
ih
.
37
当设超高时 :
R V2
127( ih )
式中:V——计算行车速度,(km/h);
μ——横向力系数;
.
25
由于路面横向倾角α一般很小,则
sinα≈tgα=ih , cosα≈1 , 其 中 ih 称 为 横 向 超 高
坡度,
XFGhiG g2 R vGhiG(gv2R ih)
采用横向力系数来衡量稳定性程度,其意义为单位车 重的横向力,即
X G
v2 gR
i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V2 127R
ih
u越大,行车越. 不稳定
保证横向稳定性的条件:
μ h

R V2
127h(ih)
.
33
侧翻示例
.
34
第四节 圆曲线
道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平曲线来实现路线方向的改变
一、圆曲线的特点
①圆曲线半径R=常数,曲率1/R=常数,易测设计算。
②对地形、地物、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③多占用车道宽。
④视距条件差(R小时)-路堑遮挡
.
35
.
▪ 当方向盘转动角度为时,前轮相应转动角度为,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k ;
▪其中,是在t时间后方向
φ
盘转动的角度, =t ;
▪ 汽车前轮的转向角为

第2章 道路平面设计_线形

第2章 道路平面设计_线形

(三)圆曲线半径的确定
④应同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 线线形;
⑤应同纵面线形相配合,应避免小半径曲线与陡坡相重 叠;
⑥每个弯道半径值的确定,应根据实地的地形、地物、 地质、人工构造物及其它条件的要求,用外距、切线长、 曲线长、曲线上任意点线位、合成纵坡等控制条件反算, 并结合标准综合确定。
的。
(二)设计标准
1.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五)圆曲线里程桩的详细设置
(3) 坐标法 。
四 、 缓 和 曲 线
(一) 概述
1.缓和曲线的线形特征 缓和曲线是指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者半
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圆曲线之间设置 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从满足行车要 求来看,缓和曲线具有如下线形特征: 1) 符合行车轨迹 2)线形内部协调、美观 3) 外部协调、经济 4) 测设复杂 5)缓和曲线具有相似性
第二节 道路平面线形
一、路线平面线形的基本概念
二、直线 三、圆曲线 四、缓和曲线
一、路线平面线形的基本概念
1、路线 路线是指道路的中线(弯道上不考虑加宽的影响)
2、路线的平面 道路中线在水平面的投影
3、路线的纵断面 用一个曲面,沿着中线纵向剖切,再展开成的平面
4、道路的横断面 中线各点的法向剖切面
100
80
60
40
30
20
µ 0.05
0.05
0.06
0.06
0.06
0.05
0.05
i 0.06
0.06
0.07
0.08
0.07
0.06
0.06
2)圆曲线最大半径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圆曲线最大半径
以不超过10000m为宜。

道路勘测设计第二章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第二章平面设计

1.道路:一条三维空间的实体,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等组成的空间带状构造物。

它在平面上有左右转弯、纵面上有上下起伏、横面上有一定宽度。

2.路线: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3.线形:道路中心线的立体形状。

4.路线平面: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5.路线纵断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的断面(展开是指展开平面、纵坡不变)。

6.路线横断面:中线上任一点的法向切面。

7.路线设计: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的几何尺寸。

8.汽车行驶轨迹的痕迹①雪后第一辆车行驶的痕迹②已建公路车道中的油渍的痕迹③夜间连续摄影前灯的痕迹9.行驶轨迹观测:①用横摆仪随车量测②用全站仪量测轨迹③用GPS测轨迹10.汽车行驶轨迹重心的几何特征①轨迹是连续的、圆滑的,任一点不出现错头和破折;②曲率是连续的,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值;③曲率变化是连续的,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率值。

11.①直线-圆-直线组合的平面线形,满足平面线形连续、圆滑的第一条要求,但在ZY和YZ点处曲率和曲率变化率值不连续的(直线上曲率为0,圆曲线上曲率为1/R)。

该线形组合一般只用于低等级公路(四级公路)。

②直-缓-圆-缓-直组合的平面线形:在直线与圆曲线间引入了一条曲率逐渐变化的“缓和曲线”,使整条线形符合汽车行驶轨迹特性的第一条和二条。

不满足汽车行驶轨迹特性的第三条要求,但与汽车行驶轨迹接近,而且,汽车行驶无轨道,在车道宽度内允许有一定偏离。

该线形组合可用于三级以上公路(包括三级公路)。

12.路线平面设计的内容: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是根据汽车行驶的力学性质和行驶轨迹要求,合理地确定各线形要素的几何参数,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和均衡性,避免采用长直线,并注意使线形与地形、地物、环境和景观等协调。

对于车速较高的道路,线形设计还应考虑汽车行驶美学及驾驶员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

13.直线的特点:优点:两点之间距离最短;具有短捷、直达的印象;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测设简单方便(用简单的就可以精确量距、放样等;在直线上设构造物更具经济性。

《公路平面设计》PPT课件

《公路平面设计》PPT课件
四级公路的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 半径相衔接处可不设置回旋线, 用超高加宽缓和段 径相连接。
24
汽车在道路曲线段行驶时,如果曲线很短,司机操 作方向盘频繁,在高速驾驶的情况下是危险的,圆曲 线宜有大于3s的行程。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与地形等条件相适应的前提 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
《规范》规定圆曲线的最大半在不宜超过10000m。
第二章 公路平面设计
前言
1
平面设计主要考察汽车的行驶轨迹,平面线形 要与汽车行驶轨迹相符,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汽车行驶轨迹在几何性质上有轨迹连续且圆滑, 不出现断头和转折;曲率连续,在任一点上不出 现两个曲率值;曲率变化是连续的,在同一点上 不出现两个变化值等特征。
路线是指公路中线的空间位置。公路的平面是 空间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纵断面是沿道路中 线竖直剖切再拓展开的断面,而横断面则是道路 中线上的任意一点的法向方向竖直剖切的断面。
《标准》规定,三
级以上公路均应采用缓
和曲线,只有四级公路
才可用超高缓和段或加
宽缓和段代替。
35
2.缓和曲线的性质
①轨迹的曲率半径r与转角φ成反比例变化
k k t,且sin d k t
r
r d d ,或t d
k t
k r
②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与其距起点的距离
成反比 L vt v d C
11
横向倾覆平衡条件分析: 倾覆力矩:Xhg 稳定力矩:
12
倾覆力矩:Xhg 稳定力矩: 稳定、平衡条件: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不产生横向倾覆的最小平曲线半 径R min:
13
3、横向稳定性的保证
现代汽车在设计制造时重心较低,一般b≈2hg,而 h<0.5,即

道路勘测设计第二章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第二章平面设计

(2)最大超高 ihmax

公路项目所采用的最大超高值不同,同一设计速度下,圆曲线 最小半径应 该是不同的。

公路项目拟采用的最大超高值主要根据交通量、交通组成和公路行车环境 等条件确定。
如果超高值过大,车辆即有沿着路面最大合成纵坡方向下滑的危险,因此 必须确保最大超高值不大于一年中气候恶劣季节路面的横向摩阻力。
特征点认识: QD:起点 ZD:终点
ZH:直缓点 HY:缓圆点 QZ:曲中点 YH:圆缓点 HZ:缓直点 GQ:公切点
3.路线平面设计的内容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 是根据汽车行驶的力学性质和行驶轨迹要 求 , 合理地确定各线形要素的几何参数 , 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和均衡 性 , 避免采用长直线 , 并注意使线形与地形、地物、环境 和景观 等协调。由于线形几何要素的确定是以设计速度为依据的 , 因此 , 对于车速较高的道路 , 线形设计还应考虑汽车行驶美学及驾驶员视 觉和心理上的要求。本章将重点讨论这些要素 , 如圆曲线半径、缓 和曲线长度以及直线、曲线的合理配置等。
4、路线的特点
1.优点: (1)节省距离; (2)汽车在直线上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 (3)测设简单。
2.缺点:
(1)在地形有较大起伏的地区 , 直线线形大多难于与地形相协调 , 易产 生高填深挖路基 , 破坏自然景观 , 若长度运用不当 , 不仅破坏了线形 的连续性 , 也不便达到 线形设计自身的协调。



当路拱横坡为1.5%,横向力系数采用0.035;路拱横坡为2%时,横向力系 数为0.040。
4. 圆曲线半径的运用

圆曲线半径应根据周围环境、路线纵横指标、车辆组合等因素综合确定, 并与设计车速、地形、相邻曲线协调均衡,符合安全、舒适、和谐、经 济的原则。

2第二章道路勘测设计

2第二章道路勘测设计

第六节
平面设计成果
一、直线曲线转角表 通过测角、量中线、配半径后的成果,反映设计者对 平面线形的布置意图,绘制平面图的依据。 内容: 1、交点号: JD12 2、交点桩号: K3+254 3、偏角值:α左=32°34′58″;α右=27°56′13″
4、曲线要素: 曲线半径 R ; 缓和曲线参数A2=R×LS; 缓和曲线长度LS (由计算或查表取得);
α
hc
iF
Lc
B
ic i hc
(三)超高的构成
1、绕内边缘转(新建路)
2、绕中轴转(改建路)
二、弯道加宽(P36)
因弯道行驶时占路宽比直线宽,因此在弯道部分路基应加宽。 (一)加宽值计算 单车道:e=R- R 2 L2 R—平曲线半径 L—前保险杠到后轴的距离 R2-L2= R2+e2-2Re 由于2Re>> e2,因此略去e2 得e= L2/2R 考虑汽车的摆动幅度,在弯道上加宽。
(二)超高缓和段
1、边轴旋转法 超高缓和段LC=BiC/iF iC=tgα=hC/B ic——超高横坡度 i——路拱坡度 2、中轴旋转法 iF= hC/LC ,LC= hC/iF 因 hC=Bi/2+ BiC/2 得:LC=(B/2)×(iC+i)/iF iF 平区—1%;重区—2% 超高渐变率(P33) 边转与中转相比:LC边>LC中 LC采用5的倍数,不小于10M
(3)错车视距SZ (4)超车视距Sq (5)避让障碍视距S
二、视距标准
1、停车视距:
L1 Ss L0
S停=L1+SS+L0=Vt/3.6+V2K/254(Φ+i)+L0 V—Km/h t—S K—制动器使用系数1.2-1.4 Φ—纵向附着系数 i—纵坡度 上坡“+”下坡“-” V 120 Φ 0.29 计算完取整 平 110 100 0.31 80 60 50 0.31 0.33 0.35 二 重 40 平 75 三 重 30 平 40 40 0.38 30 0.44 四 重 20 20 0.44

第二章 公路平面设计.

第二章 公路平面设计.
1.有利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
汽车从直线驶入圆曲线,即从无限大的半径到一定值的半 径或从大半径圆驶入小半径圆曲线时,从汽车前轮转向角 逐渐变化的必要性,其中间需要插入一个逐渐变化的缓和 曲线,才能保持车速不变而使汽车前轮的转向角从0至α 逐渐转向,从而有利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
2.消除离心力的突变,提高舒适性
2、直线的最小长度
1)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同向曲线是指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的线
形。其中间的直线长度就是指前一曲线的终点至后一曲线的起点 之间的长度。当此直线长度很短时,在视觉上容易形成直线与两 端的曲线构成反弯的错觉,使整个组合线形缺乏连续性,形成所 谓的“断背曲线”,《规范》规定,当设计速度≥60km/h时, 同向曲线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设计速度的6倍为宜。当设计速 度≤40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4.最小半径指标的应用
4.最小半径指标的应用
1.在地形、地物等条件许可时,优先选用大于或等于不设超 高的最小半径。 2.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曲线半径的4 ~ 8倍或超高为 2% ~ 4%的圆曲线半径; 3. 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一般最小半径的圆 曲线半径; 4. 在自然条件特殊困难或受其他条件严格限制而不得已时,方 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5. 《规范》规定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
(1)危及行车安全 汽车能在弯道上行驶的基本前提是轮胎不在路面上滑移, 这就要求横向力系数μ低于轮胎与路面之间所能提供的横向 摩阻系数f:
μ≤f
f与车速、路面种类及状态、轮胎状态等有关,一般在干 燥路面上约为0.4~0.8,在潮湿的黑色路面上汽车高速行驶 时,降低到0.25~0.40。路面结冰和积雪时,降到0.2以下, 在光滑的冰面上可降到0.06(不加防滑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50 5.865
J=2T-L=2×116.565-232.054=1.077
(2)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以交点里程桩号为起算点:JD = K2+536.48 ZH = JD – T =K2+536.48 - 116.565 = K2+419.915 HY = ZH + Ls = K2+419.915 +70 = K2+489.915 QZ = ZH + L/2= K2+419.915+232.054/2 =K2+535.942 HZ = ZH + L = K2+419.915 +232.054 =K2+651.969 YH = HZ – Ls = K2+651.97 –70=K2+581.969
R A R 3
六、回旋线的省略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作为设置回旋线的临界半径。 (1)直线和圆曲线间,圆曲线半径大于等于《规范》 规定的“最小半径”;
(2)小圆半径大于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3)小圆半径满足条件。
第五节 平面线形设计
一、一般规定 直捷、连续、均衡,与地形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转角敷设曲线,宜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 同向曲线间应设置足够长度的直线,一般不小于6V为宜 , 否则应调整线形使之成为一个单曲线或复曲线,或运 用回旋线组合成卵型、复合型及凸型等曲线,改善线形 质量。
(1)曲线要素计算:
T ( R p)tg

2
q (250 0.340 )tg
15.2830 34.996 116 .565 2
L

180
R Ls

180
15.2830 250 70 232 .054
E ( R p) sec

2
R (250 0.340 ) sec
Ls 2 Ls 4 p Y R(1 cos ) 24R 2384 R3
回旋线终点处曲率圆圆心x坐标:
Ls L3 s q X R cos 0 2 240R 2
回旋线终点处半径方向与Y轴的夹角 :
Ls Ls Ls 0 2 28.6479 2A 2R R
回旋线的相似性:
【例题】
已知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α 右=15°28′30″ ,半径R=600m,缓和曲线长度Ls=70m, JD=K2+536.48。 要求: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解:(1)曲线要素计算:
Ls 2 70 2 p 0.340 24 R 24 250
Ls Ls 3 70 70 3 q 34.996 2 2 2 240 R 2 240 250
四、回旋线的最小长度 旅客感觉舒适:离心加速度变化率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 在等速行驶的情况下:
Ls ( Min )
V3 0.036 R
超高渐变率:回旋线上设置有超高缓和段,如果缓和段太 短则会因路面急剧地由双坡变为单坡而形成一种扭曲的面, 对行车和路容均不利。
Ls ( Min )
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 当车速V大于等于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 度不小于6V; 当车速V小于等于4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 度限制可以放宽。
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 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以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V的2倍 为宜,否则若两反向曲线已设缓和曲线,就将两缓和曲线 的首尾相接。
第三节 圆曲线
一、圆曲线特征
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R=常数,测设比回旋线简 便;
汽车在圆曲线上的行驶要受到离心力;在平曲线上行 驶时要多占路面宽。 视距条件差,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较大半径的长缓圆曲线具有线形美观、顺适、行车舒 适等特点,使用十分普遍。
优点

符合地形、布线灵活 线形优美
P点曲率圆的内移值: • p = y + rcosβ -r P点曲率圆圆心M点坐标: • xm = x – rsinβ • ym = r + p P点的弦长:
p

y a sin
P点弦偏角:
y arctg x 3
(弧度角)
有回旋线的道路平曲线几何元素:
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 其前后、收费站前后;
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在应用直线尤其是长直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纵坡不应过大,否则会造成上坡行车较难,下坡速 度过快且极易失控而产生交通事故;
(2)长直线最好与大半径的凹形竖曲线组合,可缓和生
硬呆板的直线; (3)直线路段两侧过于空旷、景观单调或变化较少时, 宜种植不同的树种,或设置合理的建筑物、雕塑、广告牌 等,以改善单调景观,保证行车安全、舒适; (4)长直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必须采取设置标志、增 加路面抗滑能力等措施; (5)直线长度既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尤其是同方向
主点桩号计算:
-) +) -) +)
JD T ZY L YZ L/2 QZ J/2 JD(校核)
K10+264.55 158.594 K10+105.956 282.656 K10+388.612 141.328 K10+247.284 17.266 K10+264.55(校核无误)
三、圆曲线半径
交点的平曲线设计。根据地形、地物资料,拟选曲线半
径R为250m。 计算:曲线要素;主点桩号。
算例: 某四级公路在交点K10+264.55处右转64.78º,试进行该
交点的平曲线设计。根据地形、地物资料,拟选曲线半
径R为250m。 计算:曲线要素;主点桩号。
计算曲线要素:
T L E J
64.78 Rtg 250 tg 158 .594 m 2 2 R 64.78 250 282 .656 m 180 180 64.78 R(sec 1) 250 (sec 1) 46.061m 2 2 2T L 2 158 .594 282 .656 34.532 m
Bi p
按行驶时间:应保证驾驶员在回旋线上操作有一定的行程
时间,一般认为汽车在回旋线上的行驶时间不少于3s。
Ls(Min )
V 0.083V 1.2
五、回旋线参数确定
按视觉要求
当回旋线切线角在30左右时,曲线在视觉上容易被忽略。 但回旋线过长多大于290时,圆曲线与回旋线不能很好 协调。因此,30-290这一区间可以推导出合适的A值。
路线设计
直线 平面线形 曲线 回旋线 直坡 路线 纵断面线形 竖曲线 地面线 横断面线形 圆曲线
设计折线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三级公路平面线形
要素有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种。 四级公路平面线形要素有直线、圆曲线两种。 平面线形必须与地形、地物、环境、景观等相协调, 同时应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性,并同纵面线形相互
配合。
第二章 平面设计
第一节 道路平面线形概述
• 路线----指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 线形----道路中线水平面投影的几何形状与尺寸
道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直线、圆曲线和回旋线。
第二节 直线
一、直线路线的特点 优点:

• • •
1.短捷、直达、有美感;
2.汽车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操作容易; 3.易定线,方便测定方向和距离; 4.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
缺点:

• •
1.过长直线不灵活,难与地形环境相协调;
2.直线长度运用不当,易破坏线形的连续性; 3.过长直线易使人感到单调疲劳,难以目测车间距离。
二、直线路线的运用

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沙漠地区、山间 开阔谷地;

市镇及其近郊或方正的耕作区等规划以直线条为主 体的地区;
高路堤、长大桥梁、隧道等路段;
曲线之间不得设置短的直线。
美国俄勒冈州典型沙漠公路

榭德
丽国 舍柏 与 林

旋 门
三、直线路线的指标 最大直线长度:
德国和日本规定20V(单位为米,V为计算行车速度,用 公里/小时为单位);
美国为180s的行程; 我国对于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的公路最大直线长 度为以汽车按设计速度行驶70s 左右的距离控制,一般 直线路段的最大长度(以m计)应控制在设计速度(以km/h 计)的20倍为宜; 最大直线长度的量化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第四节 回旋线
它的主要特征是曲率K均匀变化,曲率半径R=变数。
一、回旋线的作用
1. 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行驶; 2. 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乘客感觉舒适; 3. 超高横坡度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 4. 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三、回旋线的几何要素
各要素计算公式:
rl C A 2
通常按i=6%~8%,μ=0.05~0.06计算。
圆曲线最大半径 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
圆曲线半径选择遵循原则:
尽量选用较大的曲线半径;
技术合理,经济适用,不违背标准 在地形条件允许可时,应力求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最小 半径,一般情况下或地形有所限制时,应尽量大于一般 最小半径,只有条件特殊困难,方可采用极限半径; 注意前后线形协调和均衡,在下坡和长直线尽头不宜采 用小半径曲线; 满足视觉舒适的最小半径。
超高指曲线段的外侧横坡是与与内侧横坡同方向的单向横坡。
ih
V
2
127 R

ih(max) fw
计算最小半径
超高值变化范围在10%-6%之间,计算圆曲线最小半径时分别用 6% 8%、和10%的超高值代入计算,横向力系数0.10-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