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2018年救灾救济科工作要点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意见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民政部,财政部•【公布日期】2018.01.23•【文号】民发〔2018〕23号•【施行日期】2018.01.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救助正文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意见民发〔2018〕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财务局:临时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托底性制度安排。
近年来,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要求,全面推进临时救助制度建立和实施,较好地化解了城乡居民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在兜住民生底线、开展救急解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一些地区还不同程度存在救助时效性不强、救助水平偏低、制度效能发挥不充分、工作保障不到位等问题。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有效解决城乡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为目标,以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效能为主线,落实“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工作要求,坚持托底、高效、衔接,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工作保障,加快形成救助及时、标准科学、方式多样、管理规范的临时救助工作格局,筑牢社会救助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
二、完善政策措施(一)细化明确对象范围和类别。
根据困难情形,临时救助对象可分为急难型救助对象和支出型救助对象。
急难型救助对象主要包括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及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需要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家庭和个人;支出型救助对象主要包括因教育、医疗等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一定时期内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原则上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应低于当地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有关规定。
民政局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工作计划等5篇工作计划范文

民政局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工作计划一是积极推进城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即以建立健全城乡低保制度为重点;以系列化的专项社会救助制度为主导;以慈善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以法规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的城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二是建立和完善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工作定期通报制度,强化目标管理和资金保障,把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列为各级党政重要考核指标。
三是适时调整提高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五保补助标准。
同时,探索建立城乡低保标准与其它保障相衔接的科学增长机制。
四是修订完善城乡低保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大分类施保的力度,提高保障覆盖面。
继续实施农村敬老院改扩建和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工程,力争供养率提高到60。
五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低保管理机构和服务网络。
市和区县两级建立低保工作专门机构;开发社会救助管理服务软件,开展网上审批的调研、探索;探索街镇接受困难群众低保、救助申请,委托社区调查、公示、评议,建立以街镇为平台、实行社会救助“一口上下”的运行机制;建立市级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低保专干、敬老院管理人员和基层社会救助干部的业务培训。
水保局普法活动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经济的追赶式、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紧扣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全面实现“六·五”普法规划和“十二·五”期间依法治县规划,不断优化普法依法治理内容、形式、载体、机制和效果,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和法治化管理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滤布高效、权威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内容按照省、市、县部署,20**年主要学习宣传普及“六法一条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省义务教育条例》。
民政局防灾减灾工作方案

民政局防灾减灾工作方案为落实国家防灾减灾工作框架,并依据国家民政部门相关政策法规,制定本方案,以加强民政局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
一、组织与管理(一)建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防灾减灾工作职责和机构责任。
要加强部门间协作,制定应急预案、抢险救灾预案等。
(二)加强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
组织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增加应急处置技能,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三)开展防灾减灾社会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预防与减灾(一)科学规划城市建设,按照防灾标准统筹规划和建设各类防灾设施,如排水系统、山洪灾害防治工程等,提高城市防灾能力。
(二)加强对易受灾地区的监测和预警。
建立地灾监测体系,实时了解地震、风暴、山体滑坡等天气灾害信息,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三)加强对灾害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制定。
根据不同的自然灾害类型,制定应急预案与救援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三、应急响应与处置(一)建立灾害救助体系。
在发生自然灾害后,迅速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对灾民进行生命救治、必要的科学救治和疏散。
(二)根据灾害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强化现场救援和灾后重建。
对影响面积较小的灾害进行封堵,防止扩散。
对影响面积较大的灾害,集中力量进行抢险救灾、紧急救援和恢复重建。
(三)做好灾后救助和善后工作。
及时组织配送救灾物资,确保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协调有关部门对灾区道路、公共设施进行地灾修复。
解决灾区恢复重建中的住房、道路、水电等基本设施问题。
四、创新合作机制(一)建立跨部门、跨行业协作机制。
强化与其他部门及社会力量的联系,互动协作,营造良好的防灾减灾环境。
实行互通信息,共享资源。
(二)鼓励公众参与防灾减灾工作。
建立社区、企业等组织群众开展应急预案知识宣传和演练活动。
吸引社会志愿者参与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
(三)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防灾减灾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提高应对能力。
民政救急难工作实施方案

民政救急难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
当前,我国面临着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频发的情况,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
民政救急难工作作为社会救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施民政救急难工作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目标和任务。
1. 目标,建立健全的民政救急难工作体系,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任务:健全民政救急难工作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队伍的应急救援能力;加强救援物资储备,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提供救援物资;完善灾害信息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对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强灾后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心理健康。
三、工作重点。
1. 健全民政救急难工作制度。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灾害发生时的救援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的救援工作协调机制,确保各方救援力量能够有序协调,提高救援效率。
2. 加强救援队伍建设。
提高救援队伍的培训水平,确保队伍成员具备应急救援的专业技能;定期组织演练,提高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3. 加强救援物资储备。
建立健全的救援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提供救援物资;加强对救援物资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数量。
4. 完善灾害信息监测预警系统。
加强对灾害信息的收集和监测,提高对灾害的预警能力;完善预警系统,确保及时向受灾地区发布预警信息。
5. 加强灾后心理疏导工作。
建立健全的灾后心理疏导机制,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服务;加强对受灾群众的心理援助,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心理健康。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2. 加强对救援工作的督导和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3. 建立健全的信息报送和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救援工作的进展情况;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提高救援效率。
五、总结。
民政救急难工作实施方案的落实,对于提高我国的应急救援能力,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县民政局副局长2018年度述职述廉报告

县民政局副局长2018年度述职述廉报告一年来,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xx大及xx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有关的政策法规及业务知识,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对自己能够严格要求,做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使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一年来注意加强学习,一是积极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各项活动,认真领会、深化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通过学习,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更加提高,并能用所学理论指导实际工作。
二是认真学习业务知识。
所分管的每项工作都得遵循具体的政策法规,为了做好本职工作,必须首先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具体的业务知识,以便能够较好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对所分管股室工作人员也能够严格要求,使之能够更好地做好各项工作。
三是向其它同志学习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二、尽职尽责,圆满完成所分管的各项工作任务一年来,圆满地完成所分管双拥优抚、救灾救济、城乡医疗救助等工作的各项任务。
(一)双拥优抚工作1、双拥工作。
一是两节期间全县共组成慰问团65个,慰问部队10个,慰问优抚对象3000余户,召开座谈会26次,赠送慰问品和慰问金总价值达125万余元。
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做好重点优抚对象的的发放工作,按时、按标准为全县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春节期间一次性生活补贴,共发放资金59万元。
二是按照省、市要求,认真做好新一届省级双拥模范县“五连冠”检查验收的各项工作。
三是认真组织了“文明祭扫,平安清明”活动。
清明期间全局共出动110人次并组织乡镇工作人员对全县较大的陵园、墓地实施了防火、人员安全检查。
组织全县各界人士XX0余人到县烈士陵园祭扫。
同时,加强对分散烈士纪念建筑物和烈士墓的管理,并认真做好分散烈士墓、比较集中的散葬烈士墓的立碑工作。
民政局救灾救助需求评估报告(精简版)

民政局救灾救助需求评估报告民政局救灾救助需求评估报告为切实做好今冬明春受灾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确保受灾困难群众顺利过冬,维护全市社会稳定,近期,我们组织力量深入各县区受灾严重乡镇、村社,全面调查了解受灾困难群众家庭基本情况、自救能力及口粮、衣被、取暖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需求,结合冬春受灾人员需求及相关资金保障,积极研究制定冬春救助工作方案,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现将我市2016 2016年受灾人员冬春生活需救助情况报告如下:一、2016年受灾情况2016年,我市遭受了旱灾,部分地方还不同程度遭受了洪涝、风雹、低温冷冻、山体崩塌、雪灾等自然灾害。
据统计,截止2016年10月15日,全市有72个乡镇(街道)、338个行政村、12.6147万户、52.314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5人,伤病1人,紧急转移安置12人;倒塌房屋29间,严重损坏房屋62间,一般损坏房屋14间;死亡羊只1065只;累计农作物受灾面积9.798392万公顷,其中0.47554万公顷农作物绝收。
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785.52万元。
二、受灾困难群众冬春生活需救助情况经过我们深入各县区调查摸底和对各县区上报数据进行统计,我市今冬明春期间因灾生活困难需救助78184户、306638人,其中,需口粮救助204542人,需衣被救助17382人,需取暖救助60610人,需伤病救助7825人,需饮水救助7825人,农村受灾困难群众的春耕生产、生活问题突出,救灾工作所面临的任务十分紧迫。
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生活实际困难,保障群众顺利过冬,初步预算解决以上受灾人员冬春生活困难共需资金11618.9581万元。
三、受灾困难群众冬春救助计划措施为在今年入冬前使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排,确保受灾群众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人人生活有着落、户户生活有保障,我们计划:1、因地制宜组织受灾群众发展蔬菜种植业和家庭养殖业,实行粮食损失副业补、主粮损失杂粮补,并引导组织受灾群众外出务工、经商,通过增加收入以增强自救能力;2、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冬春期间救灾捐助活动,动员无灾户支援受灾户,轻灾户支援重灾户,发动亲友、邻里互助,帮助困难群众度过难关;3、极协调财政部门,按照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原则,争取市、县(区)级列支配套救灾资金;4、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捐助活动,解决部分受灾困难群众的缺衣少被问题;5、积极协调,将因灾需伤病救助的困难群众纳入农村特困群众医疗救助范围,解决部分伤病需救助问题。
民政系统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民政系统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编制目的为建立健全应对各种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救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民政系统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市民政系统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救助和灾后重建的工作。
主要包括:洪涝、台风、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四)工作原则以人为本。
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作为自然灾害紧急处置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的威胁和危害,不断完善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手段,提高对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能力。
以防为主。
把灾害预防作为减灾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主要任务,完善工作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使测、报、防、抗、救、援六个环节紧密衔接,提高对自然灾害发生发展全过程的紧急处置能力。
分级管理。
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体制,实行分级管理、按级负责”。
除全市性特大、特殊自然灾害外,一般及重大等级区域性自然灾害由市民政局负责组织处置,责任单位和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一)民政系统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成立市民政局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和协调全市民政系统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指挥部分设以下几个小组:1. 综合协调组: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收集、整理、上报灾情信息,制定救援方案等。
2. 救援实施组:负责组织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协调救援资源等。
3. 物资保障组:负责筹集、调配和管理救灾物资,确保救援物资的及时供应。
4. 灾后重建组: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灾后重建计划,帮助受灾地区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
民政局灾后恢复重建落实情况报告

民政局灾后恢复重建落实情况报告一、进展状况一是部署开展防汛救灾。
全面贯彻落实有关工作要求,明确职责分工,要求各乡镇亲密关注社会救助对象群体的根本生活,做好敬老院安全治理工作,充分发挥社会救助主动发觉机制,切实将汛情期间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积极做好查灾核灾。
积极协作应急治理部门对受灾人员进展核查,重点关注特别困难群体,全区共有210名低保户、特困供给人员通过集中安置点和投亲靠友等方式进展了转移安置。
全面把握受灾群体的兜底保障状况,对于符合救助条件的准时纳入救助,同时加强分散供给特困人员照料效劳,落实定期探访制度,确保分散特困供给人员“平常有人照顾、生病有人看护”。
三是落实社会救助政策。
加大对受灾困难群众救助力度,对经应急救助和过渡救助后根本生活仍存在较大困难的受灾群众根据“先行救助”的有关规定实施临时救助。
对于救助后根本生活仍存在困难的按规定纳入低保和特困供给等社会救助范围,并建立救助台账。
截至目前,临时救助共救助受灾困难群众41户、6.54万元,其中贫困户9人、1.4万元,一般户32人、5.14万元。
四是确保资金发放到位。
为城乡低保户、特困供给人员和孤儿等困难群体准时足额发放救助资金,汛期按时足额为全区困难群众发放城乡低保金358.43万元,农村特困人员供给金50.32万元,孤儿根本生活补助3.89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39.35万元,价格临时补贴45.90万元,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根本生活。
五是提高救助保障标准。
从7月起,提高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保障标准。
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06元;农村特困人员根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50元。
畅通社会救助效劳热线,准时受理和回应受灾困难群众求助,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准时。
二、存在问题一是低保的掩盖面偏低,局部乡镇抱着“宁可不保、也不错保”的思想,导致一些低保边缘家庭不能准时纳入,频现“按人施保、保人不保户”的现象。
民政局救助工作应急方案

民政局救助工作应急方案一、背景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不公,贫困人口和困难群众是其中最脆弱的一部分。
在现代社会中,民政部门是负责保障和救济贫困人口的主要组织,其职责涵盖了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如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
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下,民政部门也应当积极行动,以协助受灾群众从灾难中恢复过来。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民政救助工作应急方案对我们的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制定一套科学完备、通用的民政救助工作应急方案,以适应突发事件和灾害对困难群众的影响。
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有序地救助那些深受灾难和贫困之苦的群众,让他们在生活上得到温暖和关怀,尽快恢复生活能力和自尊。
三、内容1. 应急预案制定根据具体的情况,民政局应当制定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制定工作方案的首要条件,也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最基本准备。
预案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对事件的评估和监测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需要对事件进行持续、准确、全面的评估和监测。
评估是为了确立应急响应级别和实施措施,监测是为了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演变状况,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评估和监测的结果应及时向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报告。
(2)救助措施的制定和组织预案应明确救助措施和救助组织的形式和组成。
确定好救助物资的种类和数量,适时购置和储备相关物资。
同时,应建立应急救助人员库,及时向组织进行动员,保证救援人员有序、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2. 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1)快速反应能力的建立灾难时刻需要快速动员并组织救援,因此要建立快速反应能力。
包括:制定警报预案,并在警报出现时迅速准确地辨别警报类型与原因,及时启动相关应急响应程序;建立应急抢救队和急救站,协调动员社会应急力量,采取多渠道、多措施拯救受灾群众。
(2)组织领导的建立应急集中领导机构指挥具体救援行动,确保救援、救助整个过程有序、有力地实施。
领导机构组织灾后赈济,统筹组织各方资源,协调救援救助,确保救助工作秩序良好。
民政部关于加强救灾应急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民政部关于加强救灾应急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民发〔2009〕148号民政部关于加强救灾应急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我国是遭受自然灾害影响十分严重的国家,救灾工作任务异常艰巨。
加强救灾应急体系建设,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我国救灾应急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应对了多次重大自然灾害,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结构不完整、功能不齐全、保障能力不足等薄弱环节。
为全面加强救灾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国家救灾应急能力,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救灾应急体系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基本生活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救灾应急能力为核心,坚持应急救灾与常态减灾相结合、救灾减灾并重、城市农村统筹、政府社会协同、治标治本兼顾,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科技、市场等多种手段,统筹做好灾前、灾中和灾后各阶段的应对工作,全面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救灾应急体系的建设目标是:用3-5年左右的时间,健全政府主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救灾应急管理体制;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救灾应急综合协调机制;建成覆盖各级政府和城乡社区的救灾应急预案系统;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灾情管理系统;建成布局合理、品种齐备、数量充足、管理规范的救灾物资储备系统;完善救灾法律法规,打造救灾科技支撑平台,建立专兼结合的救灾应急队伍;建立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救灾应急工作格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救灾应急体系,全面提升救灾应急工作的整体水平。
县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情况报告

县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情况报告各位领导: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我局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对于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实际出发,从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认真落实社会救助法规政策,为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出了积极努力,现将民政社会救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巩固完善。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XX年,共发放低保金84万元。
今年截止5月我县共纳入547户,1461人,其在职职工5人、离岗人员41人、离退休人员16人、失业人员168人、三无人员31人、其他人员1200人,人均补差额53元,14月累积发放低保金万元。
在城市低保工作运行,重点落实了三项措施:一是加强对《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新疆的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的宣传;二是逐步规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调查、评审、审批及低保金发放程序。
各乡(镇)、各社区居委会成立了评审委员会,建立了评审例会制度,详细记录评审记录和填写评审呈报表;乡(镇)、社区居委会每季度对已保人员进行普查,随时掌握低保人员情况,县低保办公室进行抽查,掌握低保对象家庭收入增减及生活变化情况,对于经济收入有所好转的,及时变更;对“三无”人员、残疾、年老、体弱等丧失劳动能力人员和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实行分类施保;低保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按照低保金发放程序,每月10日由低保户凭民政局制发的“最低生活保障领取证”在社区居委会、乡镇领取低保金,确保了低保资金专款专用,及时足额发放到了低保户手。
民政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规程.doc

与民政相关的法律法规民发〔2008〕35号民政部关于印发《民政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规程》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各司(局),全国老龄办,直属事业单位:现将修订后的《民政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规程》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三月十日民政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规程根据2005年5月14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按照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国家设定四个应急响应等级,国家减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减灾委”)为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减灾委办公室和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设在民政部,具体承担国家应急响应的组织协调工作。
为进一步明确民政部应急响应的工作职责,确保紧急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制定工作规程如下:一、四级响应(一)灾害损失情形1.某一省(区、市)行政区域内,发生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低温冷冻、沙尘暴、高温热浪等气象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1)死亡30人以上,50人以下;(2)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30万人以下;(3)倒塌房屋1万间以上,10万间以下。
2.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出现下列情形之一:(1)死亡20人以上,50人以下;(2)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30万人以下;(3)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万间以上,10万间以下。
3.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占农牧业人口15%以上,或100万人以上。
4.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5.对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和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老、少、边、穷”地区等特殊情况,上述标准可酌情降低。
6.国务院决定的其他事项。
(二)启动程序按照以下工作流程,启动四级响应(见流程图1):(三)响应措施1.人员值班保障响应等级确定后,立即启动响应机制,向分管副部长、部长报告,向财政部等相关部门通报,救灾处、备灾处24小时待班。
民政救灾救济工作目标

民政救灾救济工作目标一、工作主要成绩(一)进一步抓好敬老院建设不放松1、狠抓达标敬老院软硬件建设,加强了检查督促。
今年是实现我县“创建川北一流敬老院”总的目标的至关重要的一年,我们把敬老院建设作为五保工作的重点来抓。
一是对全县未达标敬老院进行了摸底调查;年初我们就把“南充市创模、达标”敬老院验收标印发到各乡镇,逐一深入到未达标的乡镇敬老院实地规划,最后确定了新河、凤石、长梁、马回、龙云等5所敬老院为达标敬老院。
二是抓了这些敬老院硬件建设。
在我们的指导下,达标乡镇按标准,对敬老院硬件设施进行了改造,重新添制和更换了部分设施设备。
三是加强了检查督促指导工作。
我们为今年“创模达标”的敬老院统一制作了规章制度,指导他们完成了相关软件准备工作,督促达标敬老院抓了实体建设。
在局分管领导的带领下,救济股每位同志负责联系1―2所敬老院,明确了责任,我们多次深入到有关乡镇,与乡镇领导共同研究解决敬老院建设中的具体事宜,共同想办法,添措施。
据统计,县乡共投入资金近40万元,使敬老院创模达标工作顺利进行。
新河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敬老院建设,投入资金15万元重新修了一楼一底的楼房,重新添制了设备。
长梁乡投资10万元将敬老院搬迁到乡政府附近。
全县5个达标敬老院已接受市上检查验收,全部合格。
为使敬老院管理人员安心工作,经我们努力,县政府批准,从12月份起将对全县58名管理人员每月人平补助工资120元。
为落实这项工作,我们连续找领导和财政局,特别是老局长吕文锋多次找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支持。
(二)五保供养工作成绩显著2、今年,我们狠抓了五保对象的复查审批和五保金的兑现工作。
3月31日,我局向县政府上报了《关于尽快落实2010年五保供养金和敬老院管理人员工资的紧急请示》,得到了县政府的批准。
4月底前,我局和乡镇齐心协力,抽出专门人员,对2010年底前实行五保,今年仍符合五保条件的3125人进行了重新认定发证;6月初,我们按省人民政府关于应保尽保的指示精神,按照个人申请,村委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评定、乡镇审核、县民政局批准的程序,将578名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扶养人的孤老、残疾人、孤儿批准为五保户。
民政部门的应急救助与救灾工作

民政部门的应急救助与救灾工作随着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不断发生,民政部门的应急救助与救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政部门要积极开展应急救助与救灾工作,保障受灾群众的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
本文将从应急救助与救灾工作的重要性、民政部门的职责与作用,以及改进与加强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应急救助与救灾工作的重要性应急救助与救灾工作是保障受灾群众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的关键环节。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受灾群众可能面临生命和财产的严重威胁,急需救助和援助。
民政部门作为政府的执行机构,具有提供紧急救助和救灾服务的职责,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其次,应急救助与救灾工作是体现政府社会责任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举措。
政府应当承担起保护公民生命安全和基本权益的责任,积极响应灾民的需求,并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救助。
在灾难面前,展现社会的温暖和凝聚力,体现了国家的治理能力和社会的凝聚力。
二、民政部门的职责与作用民政部门在应急救助与救灾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职责主要包括:一是组织应急救助与救灾工作,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二是及时行动,开展受灾情况的调查和评估,并依托现有社会救助体系,提供紧急救助和救灾服务;三是协调各方资源,包括国家、地方和社会的各类援助资源,确保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四是开展善后工作,跟踪灾后重建和灾后救助,协助受灾群众解决后续困难和问题。
同时,民政部门还要发挥着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
在灾难面前,社会的力量是无穷的,民政部门应当主动引导和组织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应急救助和救灾工作,发挥其在物资、人力和心理安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改进与加强措施为了更好地开展应急救助与救灾工作,民政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应急救助与救灾工作的长效机制。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明确各方责任和职责,形成多部门协同合作的格局,提高应急救助与救灾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二是加强应急救助与救灾工作的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
民政部工作人员在社会救助与救灾工作中的操作流程与要点

民政部工作人员在社会救助与救灾工作中的操作流程与要点一、前言社会救助与救灾工作是民政部的重要职责之一,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本文将介绍民政部工作人员在社会救助与救灾工作中的操作流程与要点。
二、社会救助工作的操作流程与要点1. 申请与审批流程(1)申请:符合条件的个人或家庭可以通过民政部网站或社区民政办事处的窗口进行社会救助的申请。
(2)核实:工作人员将对申请材料进行核实,确保申请人符合救助的条件和资格。
(3)审批:经过核实后,工作人员将相关材料交给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并根据审批的结果通知申请人。
2. 救助资金发放(1)核算:工作人员将根据申请人的家庭状况和经济状况进行资金的核算,并确定救助金额。
(2)发放:核算完毕后,工作人员将通过银行转账、现金发放等方式将救助款项发放给申请人,确保救助资金及时到位。
3. 跟踪服务(1)家访服务:工作人员将进行定期的家访服务,了解申请人的生活情况和救助效果,并及时解决问题和困难。
(2)心理辅导:对于遇到困难和心理压力的申请人,工作人员将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其度过难关。
(3)就业培训:对于有就业需求的申请人,工作人员将提供就业培训和求职指导,帮助其重返社会。
三、救灾工作的操作流程与要点1. 灾情评估与报告(1)灾情评估:工作人员将及时对灾情进行评估,了解灾害程度和受灾范围。
(2)灾情报告:根据评估结果,工作人员将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灾情,并协助进行灾后救援工作。
2. 救援物资调配(1)需求核实:工作人员将与受灾地区的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了解灾区的需求。
(2)物资调配:根据需求核实结果,工作人员将向物资保障部门提出物资需求,并协助调配物资到灾区,确保救援物资的及时到达。
3. 后续工作协调与跟进(1)统筹协调:工作人员将与其他救援部门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开展后续工作,确保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2)救后重建:灾后重建是救灾工作的重要环节,工作人员将协助灾区居民进行重建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民政部工作人员在灾害救助中的角色与职责

民政部工作人员在灾害救助中的角色与职责灾害救助是一个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而民政部作为负责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的部门,在灾害救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民政部工作人员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灾民生存和基本权益等重要职责。
本文将会探讨民政部工作人员在灾害救助中的角色以及他们所承担的职责。
一、需求评估与灾情分析灾害救助的第一步是对灾情进行准确评估和分析。
民政部工作人员负责实地勘察,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合作,收集灾情信息,包括受灾人口数量、灾害程度、灾区资源状况等。
通过对灾情的评估和分析,确保救助工作能够适切地进行。
二、应急救助与物资分配在灾害救助的初期阶段,民政部工作人员需要迅速组织应急救援,并确保紧急救助物资的及时调配。
他们需要依据灾情评估结果,协调社会力量,保障受灾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如食品、饮水、床铺等。
同时,他们还要根据受灾人口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物资分配方案,确保救助资源公平分配。
三、灾后救助与重建灾后救助与重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民政部工作人员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需要根据受灾情况和政策要求,制定灾后救助和重建的规划。
这包括对灾后人员的安置、灾后重建项目的筹备和实施、重建资金的管理等。
他们还需要关注受灾人员的心理、身体以及各方面的健康状况,并提供相应的援助和支持。
四、灾害预防与减灾工作除了应对灾难,民政部工作人员还要积极参与灾害预防和减灾工作。
他们需要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合作,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减灾方案。
他们还负责指导和组织群众进行灾害应急响应和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五、社会救助与福利保障在灾害救助中,民政部工作人员还需要为受灾群众提供社会救助和福利保障。
他们需要及时开展灾情排查,确保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他们还要关注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的特殊需求,提供相应的援助和保障。
六、社区协调与支持民政部工作人员在灾害救助中还需要加强与社区的协调与支持。
津市市民政局加强救灾救济体系建设

作者: 张明焕 陶元生
作者机构: 津市市民政局
出版物刊名: 中国民政
页码: 59-59页
主题词: 救灾救济工作 民政局 津市市 救济体系 考核系统 应急预案 网络体系 洪涝灾害
摘要:湖南省津市市民政局把救灾救济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局长挂帅亲自抓,分管副局长为主具体抓,职责延伸考核系统抓,完善应急预案超前抓,健全应急队伍保障抓,建立救灾中心指挥抓,形成了覆盖城乡的救灾救助网络体系,并不断加以完善,获得明显成效。
一是抗击洪涝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
制定民政救助管理制度

制定民政救助管理制度一、绪论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仍有一部分人群处于贫困和困难之中,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救助。
民政救助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扶贫济困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民政救助管理工作,提高救助效率和质量,建立健全的救助体系,制定新的民政救助管理制度是当前迫切需要的任务。
二、民政救助管理制度的总体要求(一)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公平正义民政救助是为了帮助那些处于贫困和困难中的人群,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在实施救助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关心求助者的合法权益,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维护公平正义,确保救助资金和物品的公平分配和使用。
(二)强化救助的针对性和及时性民政救助是一项及时帮助、应急救助的制度,要求在第一时间向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帮助。
因此,制度的设计和实施要具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救助对象采取不同的救助方式,保证救助工作及时、方便、快捷。
(三)加强救助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民政救助是一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其管理必须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
要建立科学的救助评估机制,确保救助对象的真实需求,避免救助过度或不足。
同时,要加强管理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清晰明确各级救助机构的职责和权利,确保救助工作的正常运转。
(四)完善救助监督和评估机制为了确保救助工作的公开透明、公正公平,必须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监督是对救助工作的全过程、全要素进行监督,评估是对救助工作的效果和成效进行评估,为后续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只有加强监督和评估,才能保证民政救助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民政救助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一)救助对象的确定和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门救助条例》,救助对象应包括以下几类人群:1. 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家庭困难的人群;2. 因疾病、伤残等原因无法提供生活来源的人群;3. 因成年人无劳动能力、老年人无生活来源等原因无法自给的人群;4. 因其他原因生活困难需要救助的人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民政局2018年救灾救济科工作要
点
民政局2018年救灾救济科工作要点
XX年我们将紧密围绕全局中心工作,以履职尽责、精细化管理为指导,着重从新灾应对、综合减灾、队伍建设来抓难点、育亮点努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我们的主要思路是:
一、继续扎实做好新灾应对工作,不断提升预案管理水平,强化灾情信息管理。
积极做好减灾委各部门衔接工作,若遇灾情及时召集设灾部门查灾、核灾、会商、评估,做到灾情信息资源共享,杜绝灾情迟报、错报、漏报,确保灾情应对及时、高效,确保受灾群众在灾后12小时得到基本救助,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二、全力推进“当、枝、远”片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大力推进市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三、扎实做好冬春荒救助工作,确保冬春荒资金及时发放到位。
针对XX年全年灾情,重点做好重灾区和因灾常困群众两个方面的春荒需救济调查摸底和救济方案。
重点为玉阳、淯溪、河溶、庙前、半月、王店等6个单位。
分段安排好5月底前全市灾民的基本生活,确保受灾群众冬春生活不出问题。
四、组织社区开展全国全省防灾减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在社区申报的基础上,确定3-4个社区分别争创全国、全省及市综合减灾示范单位。
指导创建社区做好基础工作。
同时力争将我市纳入全省防灾减灾示范县市模范单位之列。
五、抓好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
重点做好救灾应急棉衣、棉
第 2 页共 5 页
被清点入库工作,建立台账,以备进入汛期应急。
六、抓好“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认真准备,提前做好“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5.12”期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知识培训,防灾逃生演练及宣传等活动。
七、继续以精细化管理作为突破口,强化救灾款物管理,确保救灾资金使用规范、发放合理、评议公开、救助高效。
八、认真做好新灾救助工作。
每年5-10月为我市新灾多发期,在此期间,要认真组织抓好灾情预测,灾情会商,灾情上报,灾情核查工作。
发挥气象、水利、科技、国土等部门信息共享优势,做好全市灾情预测和会商工作,发挥镇处村灾害信息员的作用,做到灾情上报工作。
做好有灾必报、报灾及时、有灾必查、查不漏村,根据灾情轻重及时做好预警响应和救灾救济工作。
九、认真做好定救资金发放工作。
一是积极了解定救对象(伤残民公、精简退职、起义投诚、隐消干部等)生活困难情况,及时反馈信息。
二是对定救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组织核查对死亡的及时核减。
三是及时审报,及时发放定救资金,确保定救资金按季度及时拨付到对象卡(存折)上。
十、认真组织协调好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
一是积极协助人保做好“一元民生”保险的投保工作,监督做好自然灾害及见义勇为伤亡理赔工作。
二是全力协助保险部门做好“两属两户”农房保险投保工作及因灾倒房赔付工作。
第 3 页共 5 页
十一、认真组织协调做好辖区因灾倒房恢复重建工作,确保辖区倒房重建工作开展有序、质量达标、进度高效。
第 4 页共 5 页
THANKS
谢谢您的阅览
仅供参考
第 5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