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松辽盆地白兴吐地段砂岩型铀矿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引言
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
![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eedc7fa417866fb84a8ecb.png)
Ke r n rh o o g i oBa i ; e c i g s n so eu a i m e o i; r n t ; a i m n r l a i n y wo d: o t f n l sn la h n a d t n n u d p st g a i u n u mi e a i t S a r er z o
m eal g n cg oo i e u rme t o o mi gla h n a d tn rn u d p sta h wsag o x lrt n tl e i e lgcr q ie n sfrf r n e c ig s n so eu a i m e o i nds o o d e po ai o o
Da i iFe o L Is tto E poa' n Dee p n, qn 13 1。 elnj n , hn qn Ol idC . 以 n tue f x l t n d vl me t ig 6 72 H i gi g C i g l , i r ̄ a o o Da o a a
钟延秋 ,李 佳 ,姜丽娜 ,徐庆 霞
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 究院 ,黑龙江 大庆 1 3 出发 ,全面分析 了松辽盆地 北部 西斜坡 的铀成矿条件 ,认 为该 区具有丰 富的铀 源和 平缓 东倾单斜构造 、辫状 河沉积体 系和辫 状河三 角洲沉 积体 系,有发 育 良好 的透水层 和隔水层 ,补 一 径一 排机制 较 完善 。水 文地 质条件较好 ,具有渗入 型 自流 水盆 地特征 ,具备 了地浸 砂岩 型铀 矿成矿地质 条件 ,勘探 前景广
阔。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地浸砂 岩型铀 矿 ;花 岗岩 ;铀矿 化
松辽盆地地浸砂岩型铀成矿铀源分析
![松辽盆地地浸砂岩型铀成矿铀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4f1f7b7fd5360cba1adbfc.png)
21 0 0年 3月
世 界 核 地 质 科 学
W o l Nu l a G o c e c rd ce r e sin e
Vo .7. o 1 1 2 N .
Ma .01 r2 0
D : 03 60 i n1 7 - 6 62 1 .1 0 OI 1 . 9 . s.6 2 0 3 .0 0O . 5 9 s 0
部 铀源 ,它 们 共 同组 成 松 辽 盆 地 铀成 矿 的铀 源 。 [ 关键 词 ]松 辽 盆 地 ;砂 岩 型 铀 矿 ;铀 源 ;分 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图 分类 号 ]P 9 ;P 1 . [ 献标 志码 ]A 中 5 8 6 91 4 文 [ 文章 编 号 ]17 — 66 2 1 ) 一 0 5 0 6 2 0 3 (0 0 叭 0 2 — 6
Anay i fur ni m o r e n i —iu la ha l a l ss o a u s u c si n— t e c b e s ndso ‘ y e s t ne。 p t ur n um po i n So la sn a i de sti ng i o Ba i
c n b u a e s mma ie s d u l x n u e i o e rgn r lt d t p .Ur n u o e f r t n i o r d a o b e mii g s p rmp s d o i i — e ae y e z a i m r o mai s f o mu t s u c s l - o r e ,wh c o n y c me fo p o e a c r a b tas o t e c v ra d d e — o r e . i i h n to l o r m r v n n e a e , u lo f m o e n e p s u c d r h T e e t r e k n s o o r e g t e o ti u e t r n u mi e a iai n o o g io B sn h s e i d fs u c s t eh rc n rb t o u a i m n r l t f n l a i . h o z o S a Ke r s S n l o Ba i s n so e t p r nu d p st r n u s u c s a a y i y wo d : o g i s a n; a d tn —y e u a i m e o i ;u a i m o r e ; n l s s
松辽盆地白兴吐铀矿床成因讨论
![松辽盆地白兴吐铀矿床成因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505983dcb9f3f90f76c61b67.png)
有 明显 的不一 致性 ,即矿床 的氧化一 还原作 用成 矿特点普遍不典型 ,元素地球 化学分带 陛也不 明 显 ,但 热液蚀变作用普遍发育 ,矿石 的物质组成
复杂,主要铀矿物为铀石,矿床的碳、氧和硫同
位素特 点均显示其复杂的成因机制 l _ 1 - 。
套 内陆碎 屑岩夹油页岩建 造 。
区盆地基底 地层主要 由石 炭一 二叠 系灰岩 和部分
主要盆地之一 。由于受东部 构造域 的影响 ,该盆
地 中的砂岩型铀矿与西部盆 地砂 岩型铀矿对 比具
浅变 质 岩 ,以 及 下 白垩统 义 县组 、九 佛 堂组 、 沙海组 、阜新组陆 相含煤 火 山碎屑 岩建造 构成 , 其 中包括 富铀 的中酸性火 山一 沉积 岩建造 。盖层 主要 为 中新 生代坳 陷沉积 地层 ,由上 白垩 统 泉 头组 、青 山 口组 、姚 家组 、嫩江 组 、四方 台组 、 明水 组 以及新 近 系和 第 四系构 成 。上 白垩 统 为
( 5 ~ +8 )范 围 。 一5 ‰ ‰
2 矿床硫 、碳和氧 同位素特点
对 铀矿 石所 做 的各种 同位 素测 定 ,显示 出 成矿 作 用具有 多 种成 因机 制 ( 1 。 表 )
[ 摘要]研究表明 ,白兴吐铀矿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高岭石化、碳酸盐化 、黄铁矿化 、水云 1
母 化、绢云母化 和赤铁矿化等低温热液蚀 变发育 ,铀矿物与热液成 因的胶状一 团块状 和莓 状黄铁矿 、铁 白云石 、赤铁矿等共生 ;( )工业铀矿化呈脉状 ,铀矿物组合 以铀石为主 ,少量为沥青铀矿和含钛铀矿 2 物 ;()碳 ( C为一26 ‰~ 一1. 9 、氧 ( o为 一1.4 0 3 。 .8 0 4‰) 。 0 7 % ~一1 .‰) 7 1 、硫 ( S为 1. 4 0 2 2%
松辽盆地南部泉头组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
![松辽盆地南部泉头组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fe061b4431b90d6c85c7ea.png)
利 。河流 相和 三角洲相 沉积具有形 成厚 大砂体 的条件 。砂体 较为发 育,单层 砂体厚 度可达 4 2 m。虽 砂体 中 有机 质含量 较低 ,但 泉头 组下 部含 煤层 中 的烃 类 可通 过断 裂构 造及 不整 合 面上升 进入砂 体 ,弥补 还原 剂 的 不足 。工业 铀矿孔 的发现反 映出泉 头组有铀 的大 规模 富集 。总之,泉头组是 松辽盆地 南部一 个重要 的找矿 目
r a h n v r 4 t r n t ik e s Th u h o g n c c r n c n e t wa o n s n o i s y r c r o n e c i g o e 0 me e s i h c n s . o g r a i abo o t n s l w i a d b d e ,h d o a b n i
第 三 十 一 卷 第 六期
Z. O ̄ O年十 二月 : 1 - 1 8 38 8 WWW.a s ult o c g b l i c m WWW地球 学报 .o en cr nVb . No. 131 6 De .2 0: 3 81 c 01 81 — 8
Ac aGe s ini aS n c t o ce t i ia c
的 层 ,找 矿 意 义 重 大 。
关键词 :松 辽盆地 南部 ;泉头组 ;砂岩型 铀矿 :成矿 条件 中图分 类号: 6 91 ; 6 80 P 1 .4 P 1.5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0 63 2 (0 00 —1 6 1 0 —0 l2 1)68 30
t neUr ni De st M e a l g ni ndii n Ana y i ft ndso a um po i t lo e c Co to l sso heSa
松辽盆地西南部白兴吐地段铀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分析
![松辽盆地西南部白兴吐地段铀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ff6227ed630b1c59eeb51a.png)
大林 一 洋井 断裂 ( 2 。钱 家店 凹 陷 西缘 断 裂 图 ) 是据 物 探 资 料 确 定 的一 条 正 断 层 ,并 经 钻 孔 验 证 ,倾 向北 西 ,断距 为 6 ~ 1 0m;大 林 一 0 2 洋 井 断裂是 基底 断 裂 通 辽一 广 大 断 裂 的一 部 安
主 要 为 变 质 程 度 较 深 的 片 麻 岩 ,开 鲁 地 区 的
兴
窖
区
/
基 底为 古 生 代 变 质 岩 系 。架 玛 吐 凸起 的 基 底
海 西期花 岗岩 、石 炭 一 二叠 系灰 岩 等 在前 第 四 纪 出露 ,面积 约
[ 者简介]佘新 民 (91 ) 作 1 6 ~ ,男 , 高级 工 程 师 , 主 要从 事 铀 矿 地 质 找 矿 工 作 。
维普资讯
・
22・ 0
铀 矿 地 质
第2 3卷
钱家店 北 部 姚 家 组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影 响 ,既 导 通 了深 部 的 还 原 性 流体 ,又 伴 随 着低 温 热 液
据重 磁 资 料 ,基 底 最 大 埋 深 为 6 0 0 0 m,
最 浅为 6 左 右 。架 玛 吐 地 段 基 底 埋 深 较 0m
浅 ,约 为 1 0 2 0m。 1 ~ 6
分 。该 断裂 在 嫩 江期 末 不 断 活 动 ,东 盘 下 降 ,
西 盘上 升 ,使 东 哈根 东 部 形 成 洼 地 ,西 部 形 成 剥蚀 天 窗 。 由 于该 断 裂 的 活 动 ,在 姚 家 组
NNE 向 断 裂 较 晚 ,NW 向 断 裂 形 成 时 间 最 晚 。
1固
2
图 1 松 辽 盆 地 西南 部 大 地 构 造 分 区 示 意 图
松辽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
![松辽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2da2f4fab069dc50220157.png)
松辽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摘要】松辽盆地为中国北方大型内陆盆地之一,总面积达26万平方公里,它位于中亚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带的东延部分,在盆地的发展过程中,发育有含油气建造,含煤建造和杂色陆相碎屑岩建造。
在杂色碎屑岩建造中有层间氧化带和“泥—砂—泥”结构发育,同时盆地内具有良好的地下水循环体制,是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地区。
【关键词】松辽盆地;可地浸;铀矿;条件分析松辽盆地位于我国东北,包括黑龙江西南部、吉林省西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和辽宁省北部。
1 大地构造位置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天山—兴蒙褶皱区(Ⅰ级),吉黑褶皱系(亚Ⅰ级)之松辽坳陷(Ⅱ级),西侧为大兴安岭优地槽褶皱带(Ⅱ级),内蒙古优地槽褶皱带(Ⅱ级)。
南部与内蒙地轴(Ⅱ级)相接。
见图1。
1.吉黑褶皱系1-1 松辽坳陷1-2 张广才岭优地槽褶皱带1-3 佳木斯隆起2.内蒙-大兴安岭褶皱带2-1 大兴安岭优地褶皱带2-2 内蒙优地槽褶皱带3.中朝准地台3-1 内蒙地轴3-2 燕山台褶皱带3-3 胶辽台隆4.延边褶皱系5.那丹哈达优地槽褶皱带(属锡霍特褶皱带)6.上黑龙江冒地槽褶皱带(属蒙古-鄂霍次克褶皱带)7.额尔古纳褶皱带2 盆地特征2.1 盆地基底松辽盆地基底主要岩石类型有花岗岩、片麻岩、片岩、砂板岩、石灰岩等,在松辽盆地的中部以片麻岩一片岩为主,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其西部以矿板岩—碳酸岩为主是兴安地槽的延伸部分,其东部是片岩—砂板岩—石灰岩分布区与吉黑地槽区相过渡。
花岗岩是松辽盆地基底岩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广泛,可分为三个期次,有加里东期,海西期和燕山期。
松辽盆地基底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对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起控制作用。
在基底构造中,主要有北北向、东西向、北西向三组深断裂为主干断裂。
北北向主干断裂有四条,它们具有切割深,规模大,活动时间长等特点。
其中嫩江-白城-扎鲁特深断裂和依兰-伊通深断裂控制着盆地的东、西边界。
孙吴-双辽断裂和海沦-伏龙泉断裂控制的盆地内二、三级构造单元,并决定着盆地内构造-沉积特征的东西分带特点。
松辽盆地北部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
![松辽盆地北部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ab5e1d75022aaea998f0f15.png)
[ 摘要]阐进 了橙辽盘地 区域地质 背景、 松辽 盆地北部蚀源 区岩 性及 区域铀 源特 征 、 可地浸砂 岩型铀矿 化产 出的层位及其特点 . 在讨论铀矿化形成条件 的基 础上. 着重研究了台铀层 的沉¥ 【 相特 征厦 与铀矿化 的关最 、 古水 文地质特征及氧化一 还原地球化 学分带对铀矿 化 的控制。 [ 关键 词]橙江盆地 ; 地浸砂岩型铀矿 : 铀矿化 [ 分娄号]P 1. 4 6 9 1 [ 文献标识码]A
第2 9卷
图 l 松辽盆地北部地质 图
Fg 1 A e lgc l p o h o t fS n l oBa i i. g oo i a ma ft en rho o gi sn a
1 基 性 火 山岩 }. 2 中性 火 山岩 : 酸 性 丸 山岩 ; 海 西期 中 酸 性 岩苯 岩 ; 印 支一 燕 山期 中 酸性 岩 策 岩 3 4 5 6 断 层 ; .角 度 不 整 合 幂 线 1 . 矿 化 ( 常 ) 噩 钻 井 与 稿 号 7 铀 8 异 体
松辽 盆地 北 部 , 地理 坐 标 纬 度 4。0以 北 即 6O。 的范 围 , 早期 石 油普 查 与勘 探 钻 井近 20 有 00口, 钻 井深 度 由数百米 至 30 I 等 。本 区根据 西 001 不 T 辽 河 开 鲁盆 地 用 石 油 钻 井 寻 找 与 评 价铀 矿的 经 验 , 可地浸 砂岩型铀 矿 开采 的基本要 求 ( 矿 层 按 铀 厚 度 > 0 8m, 矿 含 水 层 厚 > 41. 质 含 量 . 含 I泥 T <2 % . 隙度 > 1 , 藏 深 度 < 6 O1. 岩 0 孔 O 埋 0 I砂 T
[ 收稿 日期]20 22 00 1-2 [ 基金项 目]太庆 油田专啊科 ̄- 目 9—3 t' (93)  ̄f [ 作者简介]赵杰 (9 3 ) 男, 1 6 - , 博士生 , 高组工程 师. 气勘撂 专业 油
松辽盆地白兴吐铀矿床热液蚀变及物质组成研究
![松辽盆地白兴吐铀矿床热液蚀变及物质组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1f71c8a71fe910ef12df8ad.png)
[ 稿 日期 ] 2 1—31 [ 回 日期 ] 2 1—82 收 0 00—6 改 0 00 —3 [ 者 简 介 ] 吴 仁 贵 ( 93一 ,男 ,教 授 ,从 事铀 矿 地 质 和沉 积 学 教 学 与科 研 。E— i g @ ei c 作 16 ) ma :rwu c . n l t
用 的 影 响 。
本 文从 白兴 吐铀 矿 床 的后 期 改 造 作 用 及 矿 石物 质 组 成 人 手 ,对 该 矿 床 的成 矿 特 点 进 行 研究 。
成 矿 时 间 上 ,东 部 以 中 、晚 中生 代 为 主 ,西
部 则 以 新 生 代 为 主 ;成 矿 作 用 上 ,东 部 铀 成 矿 的热 作用 改造 明显 强于 西部 地 区 。 松 辽 盆地 是 我 国东 部 地 区 砂 岩 型 铀 矿 找 矿 的主 要 盆 地 之 一 , 由于 受 东 部 构 造 域 的影 响 ,该 盆 地 的沉 积 及 铀 成 矿 特 点 明 显 不 同 于 西 部 地 区 的伊 犁 盆 地 、 吐 哈 盆 地 、 巴 音 戈 壁
第 2 期
吴 仁 贵 ,等 :松 辽 盆 地 白兴 吐铀 矿 床 热 液 蚀 变 及 物 质 组 成 研 究
・7 ・ 5
质岩 ;中生代 断陷构造层 主要 由下 白垩统 组成 ,
发育 有 义 县 组 、九 佛 堂 组 、沙 海 组 、阜 新 组 ,
状 、莓 状 黄 铁 矿 等 。 工业 铀 矿 化 都 与 上 述 热 液 蚀 变 作 用 有 关 ,特 别 是 与 胶 状 、莓 状 黄 铁
目前研究 表 明 ,我 国砂 岩 型 铀 矿 的 分 布 及形 成 特点 明显 受 控 于 矿床 所 处 的构 造 环 境 , 表 现 出东西 部 的 明显 不 一 致 性 。矿 化 层 位 上 , 西 部 以 侏 罗 系 为 主 ,东 部 以 白垩 系 为 主 ;铀
松辽盆地西南部会田召地区砂岩型铀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松辽盆地西南部会田召地区砂岩型铀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e49d853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1.png)
松辽盆地西南部会田召地区砂岩型铀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翁海蛟;蔡建芳;王莉;韦龙明【摘要】会田召地区位于松辽盆地西南部钱家店凹陷的北东部,区内的砂岩型铀矿赋存在姚家组辫状河道砂体中,平面上铀矿化产于姚家组下段舌状氧化带的尖灭端及相邻舌状体之间,垂向上铀矿化赋存于姚家组下段上、下两层氧化带之间的灰色砂体中.笔者通过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提出会田召地区铀矿化受沉积相、后生氧化、贯通断裂、剥蚀天窗、热液蚀变作用“五位一体”的联合控制,铀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成矿的复成因特征.【期刊名称】《铀矿地质》【年(卷),期】2015(031)003【总页数】8页(P377-383,394)【关键词】会田召地区;姚家组;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作者】翁海蛟;蔡建芳;王莉;韦龙明【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核工业243大队,内蒙古赤峰024000;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松辽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始于1996年,辽河油田在进行油气勘探时发现了石油探井的放射性异常,经由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对石油探井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放射性测井,并进行评价、预测、勘探验证,最终发现和落实了钱家店铀矿床,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初步认为该区的铀矿床为层间氧化成因,与构造、油气作用有一定的关系[1-5]。
笔者通过进一步对比分析,认为其附近的会田召铀矿床虽然也具有传统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层间氧化成矿特点,但在成因上还与表生氧化成矿作用和深部热流体成矿作用有关,具有叠加成矿的特点。
会田召铀矿床位于松辽盆地西南部开鲁坳陷的次级构造单元钱家店凹陷东北部。
钱家店凹陷呈NNE-NE向狭窄条带状展布,长约100 km,宽9~20 km,面积1280 km2(图1)。
盆地基底主要由石炭-二叠系浅变质岩及海西期花岗岩组成,蚀源区为中生代火山岩、海西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以及古生界变质岩。
松辽盆地钱家店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
![松辽盆地钱家店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966601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6b.png)
松辽盆地钱家店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罗毅;何中波;马汉峰;孙祥【摘要】通过对钱家店铀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环境、矿床铀矿物特征、蚀变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年代学等综合研究,认为钱家店铀矿床受“晚白垩世姚家期辫状河道洼地、晚白垩世嫩江期末反转隆升剥蚀构造天窗、NNE向贯通性基底断裂”三位一体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同生沉积后生叠加复成因型.这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The main purposeof this study is metallogenic prognosis in Songliao basin on the basis ofthe study of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genetic model of the ore deposit. According to comprehensive researches 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ianjiadian sandstone uranium deposit, such as geological background, geological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uranium minerals, alteration geochemistry, minor element geochemistry, source of minerals and ore-forming stages, the authors hold that the Qianjiadian uranium deposit is controlled by late Cretaceous Yaqjia stage braided channel depression, the last phase of late Cretaceous Nenjiang stage reverse uplifted and denudated windows, and NNE-trending transgressive fractures. And this model is called "three ore-forming stages in one place". The ore deposit is of syngenetic sedimentation and epigenetic superimposition polygenetic and compound type.【期刊名称】《矿床地质》【年(卷),期】2012(031)002【总页数】10页(P391-400)【关键词】地质学;复成因矿床;辫状河道洼地;构造天窗;贯通性基底断裂【作者】罗毅;何中波;马汉峰;孙祥【作者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9.14松辽盆地属板内伸展断坳复合型盆地,形成于晚中生代。
松辽盆地南部泉头组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
![松辽盆地南部泉头组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a7585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1.png)
松辽盆地南部泉头组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宫文杰;张振强【摘要】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泉头组砂岩型铀成矿条件分析认为:泉头组半干旱的亚热带古气候对成矿有利.河流相和三角洲相沉积具有形成厚大砂体的条件.砂体较为发育,单层砂体厚度可达42 m.虽砂体中有机质含量较低,但泉头组下部含煤层中的烃类可通过断裂构造及不整合面上升进入砂体,弥补还原剂的不足.工业铀矿孔的发现反映出泉头组有铀的大规模富集.总之,泉头组是松辽盆地南部一个重要的找矿目的层,找矿意义重大.【期刊名称】《地球学报》【年(卷),期】2010(031)006【总页数】6页(P813-818)【关键词】松辽盆地南部;泉头组;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作者】宫文杰;张振强【作者单位】核工业二四三大队,内蒙古赤峰,024006;核工业二四○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9.14;P618.05松辽盆地南部包括内蒙古通辽市、吉林省白城、四平、长春市, 黑龙江哈尔滨市。
跨越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中央坳陷区南部、西部斜坡区南部和西南隆起区四个一级构造单元。
其构造背景、形成演化及构造特征与松辽盆地一致。
(1) 基底以长春—通榆为界, 分为南北两区(图1)。
南区主要为早古生界变质程度较深的片麻岩和变质砂岩;北区则为晚古生界变质程度较浅的板岩、蚀变火山岩和千枚岩组成, 伴以花岗岩侵入体。
(2) 盖层具有明显的双层结构, 由中、新生代断、坳两层组成(高瑞祺等, 1997)。
断陷层分割性强, 几乎均受北北东向为主的生长断层控制, 形成一系列北北东向展布的孤立断陷或断陷群。
坳陷层总体呈碟形,构造平缓, 具有统一的沉降中心, 断裂规模较断陷层小。
地层有下白垩统沙河组、营城组、登娄库组,上白垩统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明水组, 第三系和第四系。
泉头组分布广泛, 岩性为一套棕红、暗紫红色泥质岩与紫灰、灰绿、灰白色砂质岩组成的较粗粒红色陆相碎屑岩组合, 局部夹灰绿、灰黑色泥岩及凝灰岩薄层。
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床层间氧化与铀成矿作用
![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床层间氧化与铀成矿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788d75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0.png)
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床层间氧化与铀成矿作用庞雅庆;陈晓林;方锡珩;孙晔【摘要】通过系统的岩心观察、剖面对比和分析,笔者认为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床的控矿层间氧化带主要由红色氧化砂岩与局部分布的黄色砂岩和灰白色砂岩组成.红色砂岩中含炭屑、黄铁矿、钛铁矿、菱铁矿,并遭强烈氧化,推断其原生色应主要为灰色,由后生氧化作用将其改造而呈现红色.层间氧化带的形态和展布特征主要受沉积相控制,后者也同时控制着铀矿化的产出.铀矿化在剖面上主要定位于红色氧化带减薄或尖灭部位,平面上主要分布于红色氧化带前锋线附近.【期刊名称】《铀矿地质》【年(卷),期】2010(026)001【总页数】9页(P9-16,23)【关键词】钱家店铀矿床;层间氧化带;红色氧化砂岩;铀成矿;沉积相【作者】庞雅庆;陈晓林;方锡珩;孙晔【作者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钱家店铀矿床为目前在松辽盆地白垩系中发现的唯一可地浸开采的砂岩型铀矿床,其位于盆地西南部开鲁坳陷的钱家店凹陷中。
前人对钱家店矿床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在矿床成因上也形成了一定的共识,认为其为层间氧化成因,并与构造、油气作用有一定关系[1~7]。
前人所提出的层间氧化带主要表现为黄色氧化,是原生红色砂岩遭油气还原之后形成的灰色砂岩又受到氧化作用所致,且氧化带是由盆地东南部的蚀源区或矿床东侧的构造天窗向矿区发育。
也有研究者提出原生灰色砂岩确实存在,但主要发育于辫状河道内的沉积洼地中,洼地之外为原生红层[7]。
国内外典型砂岩型铀矿床的层间氧化带是从地层出露区到矿区连续发育,主要呈黄色或红色加黄色,但前人对钱家店铀矿床所提出的黄色层间氧化带在剖面上一般规模较小,呈透镜状分布,目前也未发现从蚀源区或者构造天窗到矿区发育的黄色层间氧化带。
松辽盆地北部反转构造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
![松辽盆地北部反转构造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d7eb7f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3.png)
松辽盆地北部反转构造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赵忠华;白景萍;赖天功【摘要】松辽盆地是叠置于古生代基底之上的大型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沉积盆地,其北部构造演化经历了张裂、断陷、坳陷和反转4个阶段,自下而上构成了3个大的构造层.反转构造作用形成了大量的反转构造.笔者通过对该盆地北部反转构造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的研究,认为这些反转构造受盆地基底深大断裂、断陷半地堑和区域应力场下的盆地变形作用所控制,主要属于正反转构造,具有东西分带、平面呈一致性的特点(可划分为5条反转构造带,24条反转构造亚带,78个反转构造).反转构造作用东强、西弱,反转构造带总体走向为NE、NNE向.反转构造作用有利于深部还原流体及富铀组分上移,形成剥蚀天窗,改变地下水循环状态,有利于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的形成.钻探表明,铀矿化、异常的产出明显受控于基底断裂和反转构造带,据此预测了3处铀成矿的有利地区.【期刊名称】《铀矿地质》【年(卷),期】2018(034)005【总页数】6页(P274-279)【关键词】反转构造作用;反转构造带;砂岩型铀矿;松辽盆地北部【作者】赵忠华;白景萍;赖天功【作者单位】核工业二四○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32;核工业二四○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2;核工业二四○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1 研究区概况松辽盆地是大型能源盆地,赋存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
近年来在盆地南部发现了2处中型铀矿床[1],盆地北部也在进行铀矿勘查,有望落实铀矿基地。
盆地北部主要是指盆地位于黑龙江省的部分,面积约为12×104km2。
该盆地的地质构造演化,经历了热隆张裂期(前裂谷期)、伸展断陷期(裂谷期)、沉降坳陷期(后裂谷期)和构造反转期(抬升萎缩期)4个阶段,自下而上形成了断陷、坳陷和反转 3个大的构造层(图 1)[1]。
白垩纪中期,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加强和周缘板块不均衡的挤压作用,使本区处在挤压应力场中,盆地北部表现为抬升和挤压。
松辽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
![松辽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e4c0a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6f.png)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松辽盆地位于我国东北,包括黑龙江西南部、吉林省西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和辽宁省北部。
1大地构造位置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天山—兴蒙褶皱区(Ⅰ级),吉黑褶皱系(亚Ⅰ级)之松辽坳陷(Ⅱ级),西侧为大兴安岭优地槽褶皱带(Ⅱ级),内蒙古优地槽褶皱带(Ⅱ级)。
南部与内蒙地轴(Ⅱ级)相接。
见图1。
图11.吉黑褶皱系1-1松辽坳陷1-2张广才岭优地槽褶皱带1-3佳木斯隆起2.内蒙-大兴安岭褶皱带2-1大兴安岭优地褶皱带2-2内蒙优地槽褶皱带3.中朝准地台3-1内蒙地轴3-2燕山台褶皱带3-3胶辽台隆4.延边褶皱系5.那丹哈达优地槽褶皱带(属锡霍特褶皱带)6.上黑龙江冒地槽褶皱带(属蒙古-鄂霍次克褶皱带)7.额尔古纳褶皱带2盆地特征2.1盆地基底松辽盆地基底主要岩石类型有花岗岩、片麻岩、片岩、砂板岩、石灰岩等,在松辽盆地的中部以片麻岩一片岩为主,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其西部以矿板岩—碳酸岩为主是兴安地槽的延伸部分,其东部是片岩—砂板岩—石灰岩分布区与吉黑地槽区相过渡。
花岗岩是松辽盆地基底岩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广泛,可分为三个期次,有加里东期,海西期和燕山期。
松辽盆地基底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对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起控制作用。
在基底构造中,主要有北北向、东西向、北西向三组深断裂为主干断裂。
北北向主干断裂有四条,它们具有切割深,规模大,活动时间长等特点。
其中嫩江-白城-扎鲁特深断裂和依兰-伊通深断裂控制着盆地的东、西边界。
孙吴-双辽断裂和海沦-伏龙泉断裂控制的盆地内二、三级构造单元,并决定着盆地内构造-沉积特征的东西分带特点。
北西向断裂有五条,它们对盆地内部隆起坳陷和沉积格局起着控制作用。
2.2盆地盖层松辽盆地的盖层由上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组成。
其中上侏罗系和下白垩系为一套火山喷发岩和含煤建造,主要分布在断陷盆地中。
中、上白垩系和下第三系为含油、气建造内陆河湖相碎屑岩系。
松辽盆地砂岩层铀成矿地质条件初步探讨
![松辽盆地砂岩层铀成矿地质条件初步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f9f070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4.png)
松辽盆地砂岩层铀成矿地质条件初步探讨田兆成【摘要】Based on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uranium source conditions, mineralization abnormal and late reformatory data of Songliao Basin geological conditions, reach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First, the margin area of the Songliao Basin can be used as the prospecting and research focus of the leachable sandstone uranium deposit in the future, the Shuangliao and Qing'an region as the focus prospect area. Second, Cretaceous Quantou Formation and Denglouku Formation in Songliao Basin are mineralization anomalies horizon, fluvial facies stratum on the edge of basin in Cretaceous section strata are key target for uranium.%本文通过对松辽盆地地质条件下铀源条件、矿化异常与后期改造的数据分析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松辽盆地边缘地区可作为今后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和研究工作重点,其中双辽地区和缘庆安地区为重点找矿区。
第二、松辽盆地白垩系中泉头组和登娄库组为重点矿化异常层位,白垩系各组段地层中盆地边缘的河流相地层为找寻铀矿的重点对象。
【期刊名称】《吉林地质》【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6页(P50-55)【关键词】松辽盆地;矿化异常;异常富集区;铀的再分配【作者】田兆成【作者单位】吉林省核工业地质工程局,吉林长春13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9.14松辽盆地为一中新生代内陆沉积盆地,总面积约260 000 km2,盆地边缘发现有铀矿化异常的集中地段,有着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
松辽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储层结构与铀成矿作用
![松辽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储层结构与铀成矿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e4126b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9.png)
松辽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储层结构与铀成矿作用
翁海蛟;张韶华;刘鑫;臧亚辉;贺航航;卢天军
【期刊名称】《地质通报》
【年(卷),期】2024(43)1
【摘要】以松辽盆地南部DL地区砂岩型铀矿为目标,在沉积学背景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铀储层结构与铀成矿作用研究。
通过钻孔数据统计及系统的取样分析并编制铀储层非均质性图件,精细地刻画了姚家组铀储层的几何形态和复杂结构,充分展示了铀储层的定量非均质性。
结果显示,区内灰色砂体多为原生灰色砂体,而下氧化带在沉积期后经历了较强的表生流体改造,为后生氧化带,矿体主要分布于河道砂体分岔处,以及从无隔挡层到隔挡层突然变厚的河道砂体边缘而非河道中央,其形态受氧化还原界面控制以板状为主。
综合分析认为,表生流体成矿作用经历了晚白垩世姚家组含矿主岩预富集与表生流体叠加改造成矿2个阶段。
通过对比DL地区储层结构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在BL地区优选出3片找矿靶区,为下一步的勘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14页(P117-130)
【作者】翁海蛟;张韶华;刘鑫;臧亚辉;贺航航;卢天军
【作者单位】核工业二四三大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9.14
【相关文献】
1.松辽盆地西南部上白垩统层序地层特征与砂岩型铀成矿作用
2.塔里木盆地北缘塔里克地区砂岩型铀矿目的层成岩演化与铀成矿作用
3.松辽盆地钱家店砂岩型铀矿床含矿岩系组成特征与铀成矿作用
4.松辽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
5.松辽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床铀成矿作用特征及成矿模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辽盆地第三系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
![松辽盆地第三系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619edfe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e.png)
松辽盆地第三系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
桑吉盛
【期刊名称】《铀矿地质》
【年(卷),期】1997(013)005
【摘要】松辽盆地是在兴蒙-吉黑海西褶皱带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大型陆相沉积盆基,基底主要为古生界浅变质岩,盖层主要白垩系系杂砂岩-有机页岩建造和新生界疏松翠屑堆积。
笔者通过对前人资料分析研究后认为,松辽盆地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第三系寻找要地浸砂岩型铀矿的主要目的层之一,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是主要寻找类型,盆地的西部和西南部是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远景区。
【总页数】6页(P264-269)
【作者】桑吉盛
【作者单位】东北地质局240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9.140.8
【相关文献】
1.松辽盆地南部第三系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研究 [J], 张振强;李国宽;桑吉盛;赵忠华;张景训
2.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第三系层序地层特征及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 [J], 艾桂根
3.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第三系层序地层特征及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 [J], 艾桂
根
4.松辽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及其找矿方向 [J], 张振强;金成洙;赵忠华;桑吉盛;佘新民
5.松辽盆地西南部上第三系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及远景预测 [J], 景建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辽盆地东北部拜泉地区姚家组砂岩型铀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探讨
![松辽盆地东北部拜泉地区姚家组砂岩型铀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ada12f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8.png)
松辽盆地东北部拜泉地区姚家组砂岩型铀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探讨张航;聂逢君;罗敏;赵忠华;张成勇;赵星博【期刊名称】《铀矿地质》【年(卷),期】2022(38)3【摘要】松辽盆地是我国大型的能源盆地,近年来在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但针对北部姚家组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研究还相对薄弱。
文章通过大量岩心观察、单井-连井剖面综合分析,运用沉积学和砂岩型铀矿找矿理论分析,对松辽盆地东北部拜泉地区姚家组砂岩型铀成矿条件进行系统梳理:拜泉地区周边东侧反转构造较发育,地层抬升明显,且抬升后受到强烈剥蚀,致使构造“天窗”发育,反转构造改变地下水的循环状态,有利于成矿期含铀含氧水的渗入;姚家组共发育两层砂体,上、下存在稳定的隔水泥岩,砂体连通性较好,灰色砂岩中富含有机质,具备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地层及砂体条件;姚家组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砂体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岭石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等蚀变,有机质丰富。
综合分析认为拜泉-三道镇地段具备良好的砂岩型铀矿找矿潜力,该研究为松辽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找矿提供一定依据。
【总页数】11页(P425-435)【作者】张航;聂逢君;罗敏;赵忠华;张成勇;赵星博【作者单位】核工业二四〇研究所;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9.14【相关文献】1.沉积特征对砂岩型铀成矿类型的制约——以松辽盆地南部姚家组为例2.松辽盆地西南部钱家店-架玛吐地区姚家组铀成矿条件及控矿因素分析3.松辽盆地东北缘白垩系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4.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地区砂岩型铀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5.松辽盆地东北部铁力地区姚家组沉积相与铀矿找矿前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辽盆地西南部上第三系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及远景预测
![松辽盆地西南部上第三系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及远景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030d6f6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76.png)
松辽盆地西南部上第三系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及远景预测景建安
【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
【年(卷),期】2003(012)001
【摘要】运用水成铀矿理论的地质预测和评价预测,在对松辽盆地西南部上第三系地层结构、岩性岩相特征、古气候、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及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等控矿因素研究基础上,预测了成矿远景,认为舍伯吐地区、开鲁地区是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成矿远景地段,为本区进一步铀矿普查找矿指明了方向.
【总页数】6页(P42-47)
【作者】景建安
【作者单位】核工业地质局243大队,内蒙古,赤峰,024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6;P619.14
【相关文献】
1.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及远景预测 [J], 赵忠华;范玉杰;张振强;白景萍
2.松辽盆地南部第三系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研究 [J], 张振强;李国宽;桑吉盛;赵忠华;张景训
3.松辽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成矿条件的探讨 [J], 程纪星;侯惠群;姜义生
4.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 [J], 钟延秋;李佳;姜丽娜;徐
庆霞
5.松辽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 [J], 王泽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辽盆地白兴吐地段砂岩型铀矿矿床成矿规律研究1引言1.1选题依据与研究目的意义1.1.1选题依据我国已发现的铀矿主要包括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和碳硅泥岩型四大类型,其中砂岩型铀矿在铀资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主要赋存在中国北方的中生代产铀盆地中,如松辽盆地、二连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伊犁盆地等。
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在鄂尔多斯盆地和二连盆地先后得到突破,最近在松辽盆地的钱家店和白兴吐地段也发现了相当规模的砂岩型铀矿化。
然而与面积相当的鄂尔多斯盆地相比松辽盆地的砂岩型铀矿确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1)目的层不同。
鄂尔多斯盆地目的层为中侏罗统直罗组,它形成于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松辽盆地目的层为上白垩统姚家组,它形成于干旱气候条件下。
(2)还原介质及来源不同。
由于中侏罗统直罗组形成于潮湿的古气候条件下,成矿砂体自身发育炭化植物碎屑等还原物质,含原生二价铁的硫化物,所以自身还原剂容量充足,不需要借助外来还原剂作用;而上白垩统姚家组是形成于干旱气候条件下的红层沉积,本身还原剂容量小,需要外来还原物质的加入才能形成灰色层,进而提供有利成矿砂体。
(3)成矿作用方式不同,它直接反映在矿体形态上。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铀矿体发育卷头矿体,与典型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相类似,铀矿体是由具有承压性质的层间含氧含铀水作用形成;松辽盆地姚家组发现的铀矿化体(铀矿体)呈板状,赋存于层间氧化带之下的灰色层内,铀矿化体(铀矿体)是含氧含铀水与深部流体及热事件相互作用的产物。
所以松辽盆地的砂岩型铀矿找矿和预测工作,不能盲目的套用国外或国内不同地区建立的找矿模式,而需要在分析盆地铀成矿条件的基础上,研究出本地区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规律,建立适合自身的找矿模式。
目前为止,松辽盆地南部已经发现了钱家店铀矿床以及白兴吐铀矿床,显示了较好的成矿潜力,预示着良好的找矿前景。
近年来通过对白兴吐铀矿床的研究明确了本地区砂岩型铀矿的找矿目的层为上白垩统姚家组,同时通过对矿石矿物组成及铀矿化特征的研究,发现本地区的铀成矿与我国北方其他的中生代产铀盆地所发现的铀矿床具有显著的区别,不同于传统的层间氧化成矿,本地区砂岩型铀矿床流体活动和热液蚀变作用广泛发育,具有内生和外生成因的特点,且内生成因更显著,这些矿床成因上的新认识将会为松辽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的找矿提供新的思路。
但同时以上的这些认识还没有得到很好地归纳总结,而且松辽盆地白兴吐地段的砂岩型铀矿的成矿规律研究也没有系统的展开,所以论文以“松辽盆地白兴吐地段砂岩型铀矿矿床成矿规律研究”为题,在成矿地质条件的宏观背景下通过对后生蚀变、铀矿物组成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深入研究来揭示白兴吐地段砂岩型铀矿成矿过程、成矿机理及建立成矿模式,总结成矿规律。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1.1研究目的意义铀成矿规律的研究对于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论文相关研究中主要通过对矿床形成的宏观和微观特点的综合研究来揭示铀成矿作用的规律。
宏观方面主要从成矿大地构造活动背景、构造及基性岩浆活动对铀成矿的影响、与成矿有关的沉积相和沉积体系以及产铀砂体的特征等方面来展开研究。
通过对本地区铀矿床形成的宏观地质特点的研究,能够理清构造活动、沉积相、基性岩浆活动等与砂岩型铀成矿密切相关的因素对白兴吐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影响。
而微观方面的特征则主要通过对矿石中后生蚀变类型、蚀变矿物共生组合及铀矿物组成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来揭示。
后生蚀变是砂岩型铀矿中的重要成矿条件和找矿标志,其与铀矿化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铀元素及铀矿物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及物质组分,不仅关系铀矿质的沉淀和富集规律的系统认识,而且是衡量铀矿石可利用性和经济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两者也都是对铀成矿过程的直接反映,是对成矿作用的良好指示。
因此,通过对后生蚀变、成矿流体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铀矿物组成的深入研究来揭示白兴吐地段砂岩型铀矿成矿过程及成矿控制因素进而总结铀成矿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归纳起来本文的目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对矿石物质组成的研究,掌握铀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及铀矿物组成,有利于揭示研究区铀成矿规律,为找矿工作的深入及区域进一步找矿提供依据,并为扩大该区域外围的铀矿找矿和追索对比,提供参考。
同时,铀的存在形式的研究也为后期地浸采矿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2)开展包括构造、沉积相、岩浆活动、流体作用、氧化因数等在内的控矿因素研究,探讨矿床成因,建立成矿模式,总结成矿规律。
3)本论文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一方面,论文研究是对我国北方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规律研究的深入,对于完善砂岩型铀成矿理论,构建“松辽式”的砂岩型铀成矿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本研究能够为生产实践服务,解决找矿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指导外围砂岩铀矿的找矿,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2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世界上对砂岩型铀矿的研究以美国和前苏联最为详细、深入,并在60—80年代达到高峰。
20世纪50年代以来,前苏联在中亚地区发现了数十个大型、超大型砂岩型铀矿床,它们全部产在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挤压而导致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发育起来的天山造山带和年青的土伦地台夹持的次造山带内。
至70年代,前苏联铀矿地质学家就对该地区铀矿床的成矿环境、形成机理及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找矿识别标志进行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研究,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层间渗入成矿理论及其判别标志。
同时,在研究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过程中,提出了著名的“次造山带”控矿的理论。
另外,俄罗斯专家对在俄罗斯和蒙古境内广泛发育的古河道型砂岩型铀矿的成因机制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古河谷型渗入潜水—层间水氧化作用成因的理论。
美国的地质学家对砂岩铀矿的研究集中在60—70年代。
由于美国众多的砂岩型铀矿床分布在怀俄明盆地、科罗拉多高原和得克萨斯海岸平原,所以研究工作主要是针对上述三个地区进行的,随着工程的加密和研究的深入,铀矿地质工作者逐渐认识到砂岩型铀矿独特的成矿条件和控制因素,并提出和完善了怀俄明式、科罗拉多式和得克萨斯式等几种不同类型砂岩型铀矿的找矿模式和判别依据,建立了世界最著名的卷型铀矿床的矿床模式和成矿理论。
迄今为止,砂岩型铀矿总资源量已跃居世界铀矿类型的第二位,仅次于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两国占统治地位的不整合面型铀矿,其在世界铀资源总量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王振邦,2002)。
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探讨了铀元素及其矿床的形成条件(FinchWI,1996;MikakeS,etal.,2000;SpirakisCS,1996;)。
美国和前苏联不仅对砂岩型铀矿床的研究起步早,而且研究程度也较高。
在砂岩铀矿的发现和勘查过程中,美国学者对砂岩型铀矿的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地质识别判据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系统总结,并建立了“卷状铀矿床(即典型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的成矿模式(GrangerHC,etal.,1961,1974;HarshmanEN,1970;RackleyRI,1975);前苏联学者出版了大量有关外生铀矿床方面的论著,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层间渗入成矿理论”、“水成铀矿床成矿理论”以及“次造山带控矿理论”等。
这些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对于我国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的兴起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2国内研究现状砂岩型铀矿床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铀矿化类型之一,我国的砂岩型铀矿勘查起步较早,始于上世纪50年代,50-80年代,主要是利用航空伽玛测量、地面放射性测量和地表浅部勘探、追索等手段,进行地表找矿,虽然发现了一定规模和数量的矿床,但由于地浸采矿工艺在我国尚未得到应用,大多数不适于地浸方法开采。
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由于地浸法开采试验的成功及注重开采铀资源的经济效益,已把可地浸砂岩铀矿作为主攻方向,并在若干大型、大中型盆地发现一批砂岩型铀矿床,诸如伊犁盆地南缘、吐哈盆地南缘、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及二连盆地、巴音戈壁盆地等,松辽、准噶尔、海拉尔等盆地的找矿工作也正在积极探索中(陈戴生等,2003)。
与此同时,配合生产对产铀盆地区域地质背景条件、砂岩型铀矿的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成矿机理及成矿模式等方面也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反映了中国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找矿进展,形成了我国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理论体系。
由于苏联1967年在砂岩型铀矿地浸实验取得成功,我国铀矿找矿的主攻对象逐渐转变为产在中生代盆地中经济可采的地浸砂岩型铀矿。
中国北方中新生代盆地地质背景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相似成为大型、超大型地浸砂岩型铀矿的主攻勘查目标,并取得重大成果,在伊犁盆地南缘发现了几个大型砂岩型铀矿床;吐哈盆地南缘提交了万吨级的铀矿基地。
与此相比,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的砂岩型铀矿工作进展缓慢。
但是,随着砂岩型铀矿工作力度的加强和工作程度的深入,一批产铀中新生代盆地(如辽西—冀北建昌盆地、二连盆地、测老庙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初露端倪,获得了具有一定储量的铀矿床。
在此基础上,广大铀矿地质工作者通过对典型砂岩型铀矿床的解剖,对盆地演化过程中地质构造环境、古气候、岩相古地理、铀源、水动力和层间氧化带发育状况对砂岩型铀矿形成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先后建立了“伊犁式”、“吐哈式”、“东胜式”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进而建立了我国陆相盆地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和预测准则,提出了我国砂岩型铀矿研究必须抓住三个基本成矿地质条件和“六位一体”的判别准则。
后生蚀变是指在沉积成岩阶段之后,由表生地下水将一些组分(离子和化合物)带出和带入,致使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分发生的重大变化(А·И·别列里曼主编,熊福清等译,1995),而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则是盆地流体。
盆地流体是指在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活动并参与了沉积物的各种成岩—后生变化的复杂流体相,包括盆地内部沉积物压实和相变所释放出的流体,以及主要由盆地边缘大陆隆起区补给的下渗大气降水(刘建明等,1997),盆地流体活动随着盆地构造动力条件变化而演变,并广泛参与沉积物的成岩、后生、成油和成矿过程,使盆地中形成深埋作用、渗出和渗入三大成矿系统(王正邦,2002)。
渗出和渗入型成矿系统控制着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和矿床内后生蚀变作用的发育。
由盆地边缘大陆隆起区补给的下渗含铀含氧水沿渗透性较好的砂岩渗透运移,并在氧化—还原界面附近沉淀成矿,构成砂岩铀矿渗入型成矿系统,伴随成矿的同时,发育的后生氧化作用则是使铀迁移、富集的重要条件。
盆地深部形成的含油气等还原物质的还原水和富含多种元素的热卤水等流体,在静水压力和构造动力的驱使下,由盆地深部沿渗透层或切层断裂等通道向浅部运移,从而形成一系列的金属、非金属矿化和油气田,构成渗出成矿系统,其在砂岩型铀矿形成过程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盆地深部油气等还原性流体在砂岩型铀成矿作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与原生还原剂一起形成了砂岩型铀矿所必须的地球化学障条件,我国北方主要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基本都有油气作用的参与(张如良等,1994,2004;王驹等,1995;孙晔等,2004;李胜祥等,2006;冯乔等,2006;吴柏林等,2006a,2006b,2007;张景廉等,2006;彭云彪等,2007;权建平等,2007;蔡春芳等,2008;张振强等,2008,2009;林锦荣等,2009),与此同时,研究表明砂岩型铀矿床中也存在低温热液流体成矿作用(肖新建等,2004b;丁万烈,2003;张复新等,2006;柳益群等,2006;潘家永等,2009)。